看这个影片,刚开始上海一群吴侬软女的妇女在家长里短,互相调侃。
表现原本生活的平淡无奇烟火气十足,而后就是日本兵的到来小镇生活翻天地覆。
由卖鱼为生的一家遭到变故,表达军民一家亲,表达日本人的惨无人道,有点蜻蜓点水。
可能这几天刷二战题材的电影刷的有点多吧,就把眼光刷高了。
从《美丽人生》、《辛德勒名单》、再到《金陵十三钗》、《南京南京》突然在其他地方看到《那些女人》心想终于有镜头关注日本侵华下弱小无助的一群人的生活了,结果烟火气很足,明星阵容很强大,演技很好。
就是剧本有些实话就是无厘头。
1、翻译官的老婆雨夜蜡烛之后,穿着自己的戏服就跳河了???
为什么?
2、新四军怎么就被篱笆墙挡住了?
等着里面的人里应外合?
3、后面卖鱼女人又是死了男人、又是挑粪、挑水、装殓。。。
篇幅太长了。
无关剧情太多使得剧情不紧凑。
4、殷桃在剧中的一句台词不错:身子脏了心不脏,与《金陵十三钗》12个女子穿着学生装去往日本军营洗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骂名异曲同工。
5、强行悲壮有点尴尬,新四军从草垛里出来救群众,感情有点薄了,卖鱼女人手撕国旗固然有合理之处,但看起来就是有些无脑,后面打仗就是死一个另一个人就要在他身边站起来当靶子,打两枪之后什么都做不了了。
是不是有点强行悲壮。
这些有的没的让整部剧的高度一下子就降到尘土里了。
再看《金陵十三钗》一群青楼女子,唱着笑着,弄头发,裹胸,砸玻璃,把玻璃渣子留在身上,到最后嫌弃她们身份的女娃娃叫她们姐姐。
一气呵成,好像是在赴约的笑脸下面全是悲剧。
看了就是想哭,忍不住。
《那些女人》去掉抗日元素,只不是就是另一个描写下层人民困苦生活的题材片了。
刷到个片段找来看一看,总体还不错!
电影立意是很好的!
好多熟面孔演员!
几个女性角色也很有特色,演员诠释性格表现很充分。
但有几点要吐槽一下:一,何赛飞饰演那个妈妈或许因为舞台剧经验!
表演痕迹有点出戏,特别是几场情绪大爆发的戏!
观众自然而然落泪的可我却出戏了。
整体表演的还是不错的!
就是某些时刻不够生活化,有点起范。
就让人看的不够投入。
二,殷桃哭鼻子那里镜头太少了,没有承转启合看的有点意犹未尽!
表演很成功却不够属实遗憾!
那句身子脏心不脏的台词一出瞬间就泪目了!
但缺少一点厚实的前戏镜头!
三,最后结尾回忆画面差评!
一个个牺牲的女人在战场上躺着闭着眼睛含着微笑的画面太割裂了让我陷入了她们到底有没有牺牲的疑问中。
我希望的是人物立起来眼睛有光的微笑!
这样表达今天的幸福生活映照着牺牲的人的笑容多么强烈的心灵碰撞!
或许会更加令观众惋惜那些受到迫害,不屈的女人们。
浪费真故事,浪费好演员,浪费钱,浪费观众时间……这拍的什么玩意儿?!
居然还拿了这么多奖?
评分也不低!
太扯了!
想泄个愤,还被告知要写140字才给发,我去~~看这样的破电影真的是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恶心
请来了很多名演员助力,阵容强大,但是编剧和导演很烂。
看起来很像南通市和保氏家族有出资的宣传作品。
不过编剧再认真点就好了。
抄袭《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一出,是欺负南通宣传部门没看过历史电影吗?
那音乐配的,真是玷污英雄!
导演,江平,男,江苏南通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
曾任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怪不得能搞定那么多名演员,怪不得导演的这么烂。
不说了,凑140字。
真替南通出资方心疼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吃瓜群众(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566493/唯一的一星给演员, 阵容是相当豪华,基本都是熟脸老戏骨,个个能担主的,比不上建×系列,也没差太多,王千源,姚晨,夏雨,马伊琍,周冬雨,佟大为,老中青三代基本都全了,随随便便一个路人都是叫得出的演员,甚至还有巩汉林。
除了个别年轻演员,其他演员基本都hold住了。
何赛飞饰演的女主,殷桃的惠姑娘,夏雨的狗腿跑堂,马伊琍的江家嫲嫲,尤其出色,这4个是唯一融入角色,和本身气质差别比较大的几个演员,台词口音身段都极为到位,王千源戏份太少就不算入了。
其他演员不是不好,只是相比这几个真的差了一截。
全剧最差周冬雨,演技真的好烂,还配音,吵架戏,情绪上来只会瞪眼,而且非常不贴角色,一个唱戏出身还会跳舞的角,她一不媚,脸小气,身段还不行,那脸日本人被迷住真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
这剧用如此豪华的阵容,却用敷衍的剧情,敷衍的后期,一般的选角,囫囵吞枣的来完成这部电影,大框架随便一架,细节一塌糊涂,产品堪比小作坊出品的成本不到50万的抗日剧。
先说演员口音问题,故事发生在南通村镇,扮演当地老乡的口音真是五花八门,普通话,儿化音,上海话,还有配音,五花八门。
不走心程度可见一斑,几个主演要不是演技撑住,真是违和的不得了。
部分选角失败,陈龙根本不适合汉奸,他的脸真的太憨直了,张一山的小兵一出现就想让人想笑,水芹的扮演者太一般了,一般到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日本人和老太爷看上他啥了?
剧情简直是烂到发指,如果说前面人物关系和角色性格展现,导演还算认真拍,后面抗战部分简直跟闹着玩一样,新四军前面被追着打,后面怎么逆袭根本就没拍出来,好像只是剧情需要你逆袭,打死日本人,就可以打死,剧情不允许,你就赢不了,不和逻辑,没有铺垫。
周冬雨扮演的小玉前面还粗蛮无礼,贪生怕死,没有任何铺垫,突然就醒悟帮助新四军了,莫名其妙就自杀了,自杀前还给了那么多单人镜头传达悲伤,只想问:这么需要人的时候你死什么啊?
帮忙啊大姐!
最后的全体牺牲,画面处理之粗糙,bug到令人发指,强行集体领盒饭没有带来一点悲壮感和感动,有的只是和一般不知名抗日剧一样俗套的结尾,让人无趣和翻白眼,这部分剧情烂的连演员都没有办法挽救,毕竟每个人的死法都是啊啊啊叫着拿着枪扫射一波再两三枪被带走,连倒下的面部表情都差不多。
其他剧情细节不衔接,强行煽情的还有很多,简直吐槽不完。
只能说,除了殷桃扮演的惠姑娘还和电影名沾点边,成功完成人脏心不脏的角色任务,其他都是什么鬼,不壮烈,不感人,不值得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河海平原通州濠河边一群女人,在家仇国恨面前勇敢的担当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面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侵略进行了奋勇的抵抗的故事电影开篇是日军攻入姚港镇的景象,屠青壮男性和反抗之人,掳掠虐杀老者妇孺。
而侥幸逃生去南通城投亲的人们还在庆幸躲过一劫。
汪伪政权统治下,南通无战事,人们在各忙生计的生活中。
市井人家吵吵闹闹过着平常日子。
发生在1938年的痛苦暂且搁在心里面,为了生计先要活下去,等待复仇的机会。
张家小姐与未婚夫保先生都投身了革命,一次执行任务时保先生不幸负伤,被日军追赶的他路过水芹家,被水芹娘藏匿在草垛里。
面对凶残的日军,水芹娘机智地耍着“花腔”支开了他们。
可是,第二天日军又来搜查,保先生不忍水芹爹被殴打,选择了挺身而出。
保先生英勇牺牲,水芹娘也失去了丈夫。
此后,一个个悲剧接踵而来。
保先生的奶奶不肯屈服于日本人自尽而亡;
刘家少奶奶小玉受够了在汉奸丈夫的压榨下卖笑求荣身着和服为日军跳舞,得知刘二要把水芹送给日本人的时候急忙通风报信,在提前报信给水芹自知难活后穿着一身传统的汉服跳河自尽;水芹10岁的弟弟为分担家庭的重担去做童工,却在大雨之夜被日军一枪打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逐一离去。
水芹爹死的时候,惠姑娘拿出了娘留给自己的戒指去帮忙置办棺材,舍身去救年幼的同胞小妹,日军要带走水芹的时候挺身出用自己换下了水芹。
惠姑娘颤抖着跟铜匠嫂嫂说“我身子赃了,我心不脏” 。
在这纷乱的世间,除了那悲怆的泪水,仿佛就只剩下她们之间无法磨灭的情谊。
平常时候,她们互助友爱;遇险时刻,她们团结在一起同仇敌忾。
她们也有过嫌隙,看不起风尘女子惠姑娘,也与丈夫是汉奸的刘家少奶奶小玉并不和睦,但在国仇家恨面前,她们又不计恩怨,是惠姑娘与小玉以及她们共同拥有的善良,打破了她们之间无形中架构的“藩篱”。
她们一起与日寇、汉奸巧妙周旋、斗智斗勇,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与新四军一起摧毁了日军所筑的竹篱笆封锁线 。
2022/3/25 今天晚上看了这部剧,演员阵容确实强大,并且个人认为这部剧的利益点还蛮好的,在世人的印象里女人公认的较为柔弱,但这部剧是从女人的大义与勇敢出发,女人之间并不是只有摩擦,互瞧不起。
更多的是在困难时相互帮衬,互相理解。
也更突出了中国人民在危难时不分男女老幼齐上阵的团结一致,民族精神。
也看了有些人说这个剧本有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可能没有出在当时的环境里,评价太过于客观。
我个人觉得这部剧的人物是立起来的,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整体站得住,也更有意义值得去观看。
看着部影片就想引用一句话“我这个人不够大度,就喜欢风水轮流转,往TM死里转。
”国辱不管经历多少年都应印记在心。
看有些评论把这部影片说的不值得看但总比近几年的一些影片有意义,总比某海、十年某品等今年的一些贺岁电影有内容多了,那些才叫真的剧情尴尬的看不下去好吧!!!
发生在长江边上的一座悲情城市里的凄婉美丽的女人故事,通过回忆的视角再现了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水芹娘何赛飞饰演,质朴爽直、吃苦耐劳,还有一张“不饶人的利嘴”,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开水西施,胡可饰演相貌美丽做事勤快,殷桃饰演的惠姑娘,是水乡小城里拔尖的人物,从小被拐卖,迫不得已做了青楼女子,人们都瞧不起她,但是她为了帮助别人,她无所畏惧的与日本人周旋,她那一句即便身体千疮百孔,我的心还是干净的瞬间泪目,多么坚强干净的女人还有白冰饰演的张家大小姐,铜匠嫂嫂茹萍饰演的等等,就是这样一群女人面对侵略者毫无畏惧,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赤诚之心,用柔弱的身躯挡住日本人侵略者前进的步伐,她们是英雄是伟大的,很不错的一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们一定要勿忘国耻,牢记历史。
第一颗星是打给题材和情怀的,没办法,我就是很吃战争题材,尤其是抗日情怀,何况这部电影渲染得还很不错呢。
剩下的两颗星是给演员们的,尤其是台词,演绎得实在太有意思了。
故事确实老套,但又很真实。
十岁的小男孩就去打工赚钱养家,走在路上被鬼子打死的故事我好像听老人讲过。
凶残的画面是历史书里一个字一个字的再现,但远没有历史那么残忍,不管是文字还是影像,都是要我们铭记历史。
影片的风格很怀旧很诗意,有些镜头甚至有些过时,看完以后才发现是第四代导演吴贻弓导演的作品,难怪呀!
《城南旧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低视角的镜头是耐人寻味的细节。
吴贻弓导演是个非常细腻的导演,《那些女人》中的角色都各具特色,也十分符合女性爱说些有的没的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棒,当然离不开演员们的功劳。
《那些女人》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每一个我以为会带领群众们走向胜利的角色,没过几分钟就gg了,品品这个节奏,就能寻思一下有多少优秀演员参演,respect !
我最喜欢的是马伊琍饰演的江家孃孃,那种在富贵人家打工的保姆的形象被她演绎得生动活泼。
因为比其他人见过的世面广的沾沾自喜,因为别人羡慕眼光的喜形于色,因为要应对主人的临机应变,因为和女人吵架的嘴不饶人,在马伊琍优秀的台词功底和许多微表情的配合下,让人对这个角色是又爱又恨。
当然,其她演员都非常棒,尤其是水芹娘,“乡下女人”的哭天抢地演绎得十分生活化,仿佛就是她经历了生活带来的这一切的艰苦与磨难,造就了一个开口就是“妈妈的”但又绝不妥协的水芹妈。
电影《那些女人》塑造了一群爱说东家长李家短,看谁不顺眼就得说上几句,但面对共同的敌人,却又能保持统一战线,英勇就义。
然而,剧中的每一个角色固然有她存在的必要,但是有的角色出现了,给了一定的篇幅,就该给一定的说法和结尾呀。
比如姚晨这一角色,我一直期待着她是最大boss,能够运用她智慧大脑,带领这群看上去只会讲八卦的女人们揭竿起义。
结果,她还真就是个打酱油的女掌柜,害。
整部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像是看了一场话剧。
整体的节奏有些拖沓,尤其是开头,这个前情提要和后面的剧情联系并不很大,看得我差点想退出了,幸好熬到了片名出现,紧接着是女人们吵架的名场面,以及像机关枪一样的台词,这又把我拉回去了。
整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吧,冲演员看也值得呀!
《那些女人》(2018)随笔写。
建立在抗日爱国主义题材电影背景下的女权主义电影,表达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女性的付出,那么宏大故事,要想讲的好,需要小人物的故事讲的好(可参考《风声》《金陵十三钗》这两部电影就是女英雄的抗日电影,明显质量更上乘)。
虽说该片是主旋律电影,但并不是高分电影。
理由如下:1、演技方面,开场演员演技浮夸。
因为是群像式的演员阵容演出,很多名演员也都没有人物刻画,导致很多演员用力过猛,作为观者带入感不强。
马伊琍演的好作!
很多场景的演员舞台般的仪式感太强。
2、地域方面,开头保剑锋说姓保是南通的,一看电影开头字幕有南通广播电视台作为出品方。
另外落荒的乡下女人穿的衣服也是南通流行的蓝印花布,这在当地非常有名,我曾去过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
3、场面调度方面,更多是在局限的空间表演,像是舞台戏剧的演出,戏剧电影。
4、台词方面,空镜头、诗意化的镜头少,细节太少,都被语言台词铺满了,一场戏接一场戏,台词一刻不停歇,节奏很快。
旁白的娓娓道来,想起红高粱的旁白,可是开头的故事性旁白叙事太少,带入感不强。
5、穿帮镜头,倒开水,一会儿有盖,一会儿没盖。
6、绿布抠像明显。
整个场地是在人造的影视基地和摄影棚拍的吧。
缺乏实景的烟火气。
7、剧情方面,任性化。
佟大为从草堆里出来,这么突然,没有任何铺垫,英勇就义,着急领盒饭?
何赛飞10岁的小儿子,被询问跑的莫名其妙,为了营造泪点而强行制造,缺乏铺垫和细节。
结尾反转太快,陈龙就这么被几个佯装的中国人围剿推下河?
反转的计谋商量这个环节编剧本来可以展开,中国人是怎么筹划的,然而并没有,全是强行反转。
8、结尾撕日本国旗,营造仪式感,升华主题。
感觉毛毛躁躁,没有精雕细琢,像是为了让演员们把自己演的部分快点杀青一样,片段化的,碎片化的。
看到有个弹幕说:“这片演着跟闹着玩似的”(27分22秒,目前我也认同),由此可见明星太多、人物角色太多不见得是好事儿,人物太散,散点化,不聚焦。
剧本台词量大,所以需要演员不停的说。
电影演的、剧情很尴尬。
另外,马伊琍在结尾怎么不出现了呢?
前面铺垫出来的群众其实也可以出现在结尾处,如牛犇老师等,剧情中的中国人群像可以出现,结尾作为现代中国人群像也可以出现,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处理。
当然,演员都是好演员,但给人一个很尴尬的感觉,那应该就是导演和编剧的问题了。
吴贻弓导演的最后一部作品,想必只是挂个名儿吧。
整体而言电影具有老导演的手法,但是又是与新技术结合的造就处理,所以是全方位的尴尬。
当然,何赛飞在剧中有施展的空间,演技炸裂!
好演员,适合学习表演的学生学习。
这个电影看下来特别像是戏剧作品,适合改编成戏剧。
一星给主旋律电影,一星给何老师,一星给吴贻弓导演,总计3星,不能再多了。
都说婊子无情,无情的到底是谁
结尾很。。。。而且中间很多情节很像话剧
有一说一,演技挺不错的,街巷生活的场景刻画的还比较真实。
这是在演舞台剧吧。阵容很强大但情节流于形式。
最出彩的殷桃,我身子脏了,心没脏
除了明星很多之外,这是什么乱剧情?
何赛飞撕日本国旗那段跟《大宅门》里撕孝服那段如出一辙。看点依然是地方风俗。最喜欢几个女人买胭脂水粉斗嘴说风凉话的那段戏。以及,充分展现了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
对不起,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院实在忍无可忍拿衣服捂着手机吐槽。 最讨厌这种卖题材卖情怀却没内容没实质,支离破碎卖悲情卖演员。 避雷 大雷 难熬啊
分这么低编剧剪辑的锅…真的是没办法了
千万别让艺术官僚拍电影了,尴尬死了
何赛飞受累了
No.1710 单位组织看的,这演技服装也是没谁咯,那些女人都是漂亮干净的脸蛋子,日本人没想法?
拍主旋律的女性角度还是摆脱不了仪式痕迹 但是殷桃好美呀 几个主演一出场的江南对话最有意思
大腕云集啊 很厉害 不过故事吧 就一般 慧姑娘被人看不起 可是呢 一开始她就是在帮村里的姑娘 各家各家的过 在战争年代谁都不容易 少奶奶看起来很风光吧 可老公天天被人骂汉奸 自己也被送去给日本人 最后联合起来对抗 可是呢 就留了一个丫头 其他都是一站起来就死 一村的人啊 丧心病狂
金陵十三钗的套路,但完全没有金陵十三钗的精髓
全明星流水账
抖音偶然刷到片段去看的,演的不错,剧情只能说一般
剧情是一般
还是给四星吧,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剧本大纲,一个很珍贵的女性角度,其中不缺乏亮点,但是我希望以后拍这种电影不要只为了迎合上面,要多去想想自己和人性,人性是很复杂的,尤其在极其艰难的时代,一颗心脏同时容得下高贵与卑鄙,爱国与怯懦,也容得下牺牲与逃避。其实为了过审,可能导演不得已也要拍的相对肤浅,不过走了五千年的文明对自己的人民这么没有自信吗?觉得文化的自由和争论的交锋就能动摇基础?哪个牛逼的编剧重新写写剧本重拍,不需要很强大的卡司,我想也会是一个很厉害的电影,某人要自己真正理解文化自信,而不是在台上单方面喊口号,中国人民是经得起不同思潮的考验的。最后,真正文化自信的中国人,敢于直面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一维,国家要承认文艺作品的人性表达,好的坏的,我们注重引导,而不是压抑。
全是演技派,奈何故事讲得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