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青春片一直是影迷心中的痛。
这两年,国内的流量小生们主演的青春片有不少,但口碑普遍很低。
以吴亦凡、李易峰为例,近两年他们主演的青春片,评分最高的也只有5.0。
“狗血的剧情,尴尬的演技,拍烂的青春片”,一句道破国产青春片半死不活的现状。
最近日本也拍了一部青春片,和国产青春片的撕逼、卖蠢、堕胎、杀人相比,可能更符合我们的少年时代。
《濑户内海》
同样是两名小鲜肉主演,豆瓣评分8.4。
《濑户内海》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电影通篇都是两名高中生放学后悠闲吐槽的日常聊天,大部分场景也都集中在马路旁的一块台阶和空地上。
至于片名《濑户内海》,实际上和濑户内海这片海域也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片中的两名主人公一个叫濑户(菅田将晖 饰),一个叫内海(池松壮亮 饰)。
两个人是同一所学校的高中生。
内海是典型的内向学霸,放学后或者周末去补习班之前,他喜欢在路边的台阶上坐一会儿打发时间。
“非要跑来跑去一身臭汗吗?
非要做些独特的事情吗?
非要和朋友一起干坏事吗?
”在学生时代的集体主义环境下,内海这样的中二学霸更喜欢远离人群,一个人思考人生。
濑户是性格外向的学渣,运动细胞活跃,但被足球队赶出门后,也开始在路边的台阶上打发时间。
厚脸皮的濑户主动搭讪内海,很快成为这个内向少年唯一的朋友。
两个无聊的人开始无话不谈,一起吐槽考试、天气。
一起愤世嫉俗的讨论人性的虚伪。
一起旁观来来往往的路人。
一个目光呆滞的中年大叔,对着河面一动不动的站了很久。
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这位大叔要跳河自杀。
(毕竟日本的自杀率那么高)濑户和内海开始杞人忧天的感叹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那样的成年人。
回想小时候,感觉自己的人生可能再也不会有那么快乐的日子了。
作为高中生他们也有各自的烦恼,内海的在家里没人照顾,濑户的父母要准备离婚。
在学校里,他们还要遭受校霸鸣山的欺负。
两个人一边吐槽,一边好奇鸣山这样的人毕业后会做什么。
其实从现实来看,学生时代的那些痞子混混,要么是凭借家里权势成为了各种二代、土豪,要么就是无一技之长,生活落魄,还有的吃上了公家饭(进监狱)。
正吐槽中,濑户和内海发现鸣山出现了,径直走向那个发呆的中年大叔,原来那是鸣山的父亲。
鸣山也是父母离异,父亲每个月给他一次生活费,果然叛逆的学生都出生在破裂的家庭。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青春期的少年也有思春的萌动,濑户一直暗恋班里的樫村同学(中条彩未 饰)。
千方百计拿到樫村的邮箱号码后,濑户迫不及待的向内海炫耀,内海却不以为然。
恋爱小白的濑户开始向内海请教追女孩的技巧。
濑户第一次给女神发短信既紧张又兴奋,屌丝心态暴露无遗。
同其他青春片一样,三角恋是永恒的话题。
濑户喜欢樫村,樫村喜欢的却是内海。
樫村一期,名字取自“一期一会”之意。
一期一会:指一生的时间里只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
这样的心境中也包含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无常观。
内海对樫村的示好不屑一顾,反倒是把时间都花费在和濑户在一起,樫村甚至怀疑内海的性取向。
在内海眼中,樫村只是自尊心强、无法忍受男生对自己冷漠的普通女生。
于是内海狠狠地挨了一巴掌。
相信再过十年,内海一定后悔自己拒绝这么漂亮的妹子吧。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有些沉闷,剧情不似国产青春片那么一波三折。
但就在两个少年看似平淡的对话中,关于青春期的友情、爱情、亲情依次展现在观众面前。
口是心非的中二言论:
为好友准备的生日礼物:
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
天天闹离婚,却从未离婚的父母: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青春期并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只是在琐碎的生活中消磨殆尽。
本片的导演大森立嗣曾拍摄过《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和《真幌站前狂想曲》,对于如何把两个无聊又搞怪的男人拍得有趣已经颇有心得。
他的这些作品就像《深夜食堂》一样,在一个狭小固定的场景中,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点滴。
这也是日本电影最擅长的拍摄手法,看似格局很小,却戳中观众的内心,引起共鸣。
池松壮亮(90年出生)和菅田将晖(93年出生)均为90后演员,他们在影片中不像国内小鲜肉那样刻意摆拍,360度无死角,而是和大多数普通的高中男生一样,宅、屌丝、颜艺崩坏。
和漫画原型相比,外形不算很像,但高中男生的气质却活灵活现。
池松壮亮首次出演电影就是2003年的好莱坞电影《最后的武士》;菅田将晖作为年轻演员中的人气实力派,在电视剧《民王》中展现出过人的演技。
因此也有人说,《濑户内海》就是“两个未来影帝的互相吐槽”。
他们两人的吐槽,就像是我们在和年少轻狂的自己交流。
那时的我们,也会在放学后不想回家,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用一本漫画、一瓶汽水打发时间。
毕竟,普通人的青春期并不像太平洋那样充斥着惊涛骇浪,而是和狭长的濑户内海一样波澜不惊吧。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轻松的电影啦!
金马影展开票那天,我守着时间,还是没有抢到比利林恩和牯岭街少年,所以就随便点了个电影赌气一般地买了一张票。
买票的时候只剩下前排的位子了,心里还在想,这什么电影,怎么这么抢手。
事实证明,我简直走了狗屎运啊。
作为漫改电影,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握令人惊叹。
一小段一小段分章节的电影很容易变得破碎零落,不知所云,但这部电影的主题恰恰就是零碎的,无意义的生活片段所组成的一段难以令人忘怀的时间,内容和形式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是作为导演的幸运之处,也是观众的福气。
每一段的开始和结束都以孤寂的交响乐串联。
小的时候,每到星期天下午,小区里面就会传出听起来特别凄凉的萨克斯风,傍晚的凉风配上星期天下午绝望(。
)的心情,比悲戚更悲戚。
濑户内海的交响曲就像时光穿梭机一样,瞬间把我拉回那个时候的傍晚,我仿佛都能看到夕阳残弱的光芒以及微弱的风刮过。
导演是很厉害的,在轻松的电影里面运用特殊的形式以及音乐,塑造了一个属于他的轻小说一样的世界。
有很多片断致敬了印象主义的电影,刻意放慢的动作,失去转场意义的叠印镜头,还有突然插入的音乐。
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后,就很难碰到像这一不一样令我惊叹诧异的影片组合方式了,有趣,有趣。
谈及内容,无聊,大概是主轴。
“为什么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坏事呢?
坐在河边发呆杀时间,也是青春的一种方式啊。
”濑户和内海都是幸运的。
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都少了那么一些参与的热情,拼命的执着。
在淡漠的旁观中,竟然可以遇到另一个淡漠者,两个人坐在一起旁观自己和他人的青春,吐吐槽,发发牢骚,青春就这样简单干净地流过去了。
少了任何一个人,他们都会显得寂寥,孤僻,但恰恰因为有了对方的陪伴,世界变得有趣了。
你说肤浅?
他们也会谈很沉重的东西,婚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对于成长的抵触,对于衰老的恐惧。
你说沉重?
他们也讲肤浅的八卦,讨论薯条的长度,给喜欢的女生发的第一条信息,晚上吃的咖喱饭,还有超市的扭蛋。
最喜欢的是关于猫的讨论,卷毛濑户对猫的柔软遇上面瘫内海对濑户的柔软,死亡所带出的愧疚和解脱,自白和赎罪,升华了他们的无聊时光。
最后的结局看似有点牵强,一期一会的意义也显得有些凄凉。
但是至少现在,两个人还是可以坐在一起,共喝一杯热奶茶。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发发牢骚。
希望未来,你还是可以继续找到陪你发牢骚的人啊。
二刷。
再次体会了苏打的颜艺,池松壮亮波澜不惊的声音,越发的喜欢了。
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在河边偶然相遇,从陌生的同学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两个人坐在河边,无所事事的打发时间,聊些有的没的,有时候打打闹闹,有时候就静静的坐着。
过往的行人,河边的小丑,学长和离婚的爸爸,走失的爷爷,就这样组成了一幅幅平凡的日常画面。
如果我们身处其中,一定不会觉得有趣,但导演通过镜头展现出来的却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每个人都在想自己或自己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无聊的高中男生,是否也和某个曾经亲密的人聊过类似的话题,也在夏日的晚上放烟花,给过生日的朋友送莫名其妙的礼物。
电影的场景单一,动作简单,坐在河边的时候,池松壮亮的姿势都没有怎么变,但我们看的很有趣,非常有趣,这得归功于导演的功底还有两位主演的演技。
一刷的时候觉得苏打演技不如池松壮亮那么自然,二刷这种感觉少了些,毕竟人设不同。
但仍然被池松壮亮圈粉,外型并无少年感的他把一位高智商有颜值不合群的高中生演的入木三分。
70多分钟真的太短了,想看他们的日常一百集!
另外,配乐也非常棒。
哎妈……第二次写电影节影评。。。
(依旧是狗血的标题)《僕と君の大切な話》——不知各位看官有没有读过这部漫画。
在“车站篇”中,女主角为了能和心仪的男主角加深了解,常在他看着书候车时坐在长凳的另一端,想方设法与他展开各种匪夷所思的对谈。
与他俩相似,本片的两位男主角——内海与濑户同为中学生,放学后总会在某条河川前的石阶坐下,在打发百无聊赖的时光的同时展开妙(nao)趣(dong)横(da)生(kai)的对话。
与前者相同,本片赤果果是一出谈话类“恋爱”喜剧。
对,你没有看错,是恋、爱、喜、剧!
(……)内海与濑户是个性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内海看上去就很聪明,博学多闻,说话条条在理,但对人冷淡,总爱拒人于千里之外。
家里好像挺有钱,不过不常得到家人的关注和关心,一直独来独往,像一匹狼。
濑户则像个长不大的小孩,平时毛毛躁躁,莽撞&直肚肠。
和稍显不良的外貌相反,骨子里有点软弱,内心偶尔会纤细得像个妹纸(……),平凡家庭出身,有一对笨蛋父母。
影片由数个单元小故事衔接而成,除了“缘起”的Story 0和epilogue,大都由内海与濑户有一搭没一搭的谈话开始。
那他们平常都聊些什么呢?
从薯条到嫌疑犯,从猫粮到离婚危机,从手机邮箱到情人节巧克力,从赛马到量词用法,从蜘蛛到河川怪谈……由濑户起头的话题绝大部分是没有营养的。。。
换做别人,谈话估计难以继续下去。
可是内海不一样,他以奇妙的方式附和、而非迎合濑户的话题,通常能贬则贬,能吐槽便吐槽,能补刀就补刀——谁让濑户是缺乏常识、性格被动的M属性呢。
内海在谈话中总是占据主导,多次成功将无聊的话题升级为加倍无聊的话题,两人却还能乐在其中。。。
一个说着不想去补习班,一个说着不想回家啊,比起在校的时光,并排坐在石阶上的日子对他们而言或许是更重要的回忆吧。
(即便他们的对话在旁观者看来只能无力地概括为3个字——什么鬼。。。
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都曾是内海。
为了避开麻烦,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为了维护自身的个性,坚持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
听着Quruli的歌,品味孤独,仿佛看透世态炎凉,仿佛做到了清心寡欲,仿佛与世界为敌的自己无比帅气,其实心底的某个角落无时无刻都在渴求着他人的关怀,同时又探求着与自己合拍的对象,固执地认为这个对象不是谁都可以。
当内海与濑户相遇,他们就像熟悉的陌生人,展开了不冷不热、无关痛痒的对话。
对濑户而言,被迫退出社团让他沮丧无助,他希望能做点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对内海来说,他早已从他人之口听闻濑户的遭遇。
濑户就像撞在枪口上的命定之人,听听对方的牢骚,可能比独自消磨时间要有趣得多。
事实也正是如此——这个会跪在地上抓蚂蚁来给捕蝇草开荤的家伙也算是蠢得可以了吧?
于是渐渐地,放学后相约在石阶变成了两人的习惯。
陪伴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谈话的内容。
“暑假不会结束就好了。
”我们都不会长大就好了。
永远像现在这样就好了。
偶尔也会谈论一点像样的事情,偶尔也会没有防备地显露一些真心。
最后,我们来说说在epilogue成功刷出存在感的女主角——美丽的一期姑娘。
据说一期姑娘有个妹妹,名叫一会。。。
(原著的恶意?
囧)在濑户喜欢上一期姑娘之前,一期姑娘就已被内海所吸引。
尽管她拼命努力想要博得内海的好感,却发现对方的眼里根本没有自己。
即便是理睬了她,嘴里也净说着濑户的事情。。。
还被认定是个肤浅的女生,一期姑娘气不过自然是挥了内海一巴掌。
不过神奇的是,在收到濑户发来的“求救”短信后,一期姑娘便不再深究内海是不是gay的问题了……她似乎已明白自己并非是内海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
感叹一期姑娘的心理承受力&包容力也是杠杠的。
不但飞速认可了濑户与内海间非比寻常的羁绊,还把他们二人的关系定性为了“一期一会”。。。。。。
并露出了报以祝福的灿烂笑颜。。。
(这种微妙的超脱感绝逼是导演故意营造的。。。
另外,全片是以“间接接吻”收场的。
飘雪的天气里,在(莫名其妙)冻僵了的、怀揣着猫咪(可能是mi娘转世 ==)取暖的濑户面前站着的是抖S气场全开的内海,眼神和嘴角带着丝丝宠溺的笑意。。。
随后,他们像往常那样并肩而坐。
内海从书包里拿出一罐暖饮,不顾濑户的感受自顾自喝了一口,然后递给了濑户。
当濑户满怀感激地接过开始喝的时候,内海又从书包里掏出了另一罐一模一样的暖饮,起开拉环喝了一口。。。
这一幕实在是……太糟糕了……今天内海调戏濑户了吗?
Yes!今天内海向濑户告白了吗?
……P.S. 那个牵起嘴角却始终缺乏认同感的微笑,那个COS艳女郎叼着烟躺倒在石阶上的妖娆姿势,还有缩起两瓣嘴模仿白脸角鸮的模样……不得不表扬一下浑身都是戏的壮壮 -____- 比《MOZU》那会儿更加迷人了 -________-
很偶然得到这部电影的电影票。
却出乎意料地好看。
两个高中生零零碎碎生活的总汇,没有戏剧般的起起伏伏,讲刚开始恋爱时的战战兢兢,试探却又收回手,讲青春期对父母的小逆反,也许就是不想吃咖喱饭,不想随波逐流,却又摆脱不了芸芸众生的命运,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其实面对校园恶少,自己也不过如此。
费尽心思想给朋友一个惊喜,最后其实还抵不过冬天河边的一杯奶茶。
想起自己高中时候的朋友,和她们至今还维持着有距离的亲密,就像那段濑户不断靠近内海,内海不断后退的安全距离一般。
知道她们永远不会离开,会偶尔嘲讽我,会偶尔看不起我,但她们一直在那里,会递给我一杯热奶茶。
陪我看电影的姑娘是高一开始放学天天一起走到地铁站的。
高一的时候天冷会去地铁站旁边的全家买五块钱六个的关东煮,天气热会在学校边上的小文具店买可爱多,总有人会在穿过第一条马路前就把整个全部吃掉,有人刚刚谈恋爱的时候和男朋友那段路可以走上整整一个小时,我们剩下的人路过他们总是朝他们笑笑,但是也没有回过头去八卦地观察。
有心思细腻如内海,也有大大咧咧如濑户。
极少谈论考试,绝大多数谈论生活。
那时候叽叽喳喳的四个姑娘,就算现在已经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但还是一句话所有人都会到场,至今还在我身边。
相见亦无事,别后长忆君。
大概也是所谓的一期一会吧。
取景地在堺市的戎公园附近可以在大阪坐去关西的电车,堺或者堺东下。
学校的图是大阪府立泉阳高中,其他取景的地方好像不在附近。
对面有个咖啡店,里面有菅田将晖的亲签,和花束般的恋爱圣地巡礼时面包店的亲签一样。
奶奶很热情,问我是不是特意来看苏打的,还把墙上的寒山寺画作指给我看问我知不知道这里,没事的话可以点杯咖啡在里面坐着。
大阪府立泉阳高中大阪府立泉陽高等学校
吉里吉里咖啡店
亲签
两个17岁正在念高二的少年,一个因为上补习班前有一段时间需要消磨,一个因为得罪前辈被开除出社团,于是无所事事的两人就坐在河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就是这样简单的题材,却被导演拍得非常有趣,笑点密集。
“诶,你看,这个薯条好长啊,怎么会有那么长的薯条。
”“你看,那边有个大叔好奇怪啊。
会不会是嫌疑犯啊。
快去偷偷看看他的脸。
”于是内海走到大叔旁假装伸懒腰,偷眼看大叔。
像极了我们的日常。
高中时的我们,下课了会走到走廊上靠着栏杆聊各种现在听起来无趣的事情。
“看对面X班的班主任,下课了还在讲课,他们班好可怜……”“你知道吗,XX主任昨天说……”
“我跟你说,我好像长高了一点。
”青春期的我们,特别在意自己的身高体重。
男生们会讨论自己有没有变得更strong,女生们会在意自己身材有没有变得更出众。
我们觉得独一无二的青春,实际上都是由这些看似无趣的日常一点一滴构成的。
高中的时候也经常想,以后会成为怎么样的大人呢。
一想到以后可能都无法体会到小时候纯粹的快乐,濑户大叫地说“太可怕了”,但内海会淡然地说一句:“成为大人也有大人的快乐吧。
”当然也少不了跟对方聊自己喜欢的人。
“你知道X班的xx吗?
”“我觉得他打球的时候超帅气的。
”这是我们经常聊天的话题吧。
卧谈会上,会讨论认识的男生,会讨论以后谁会先结婚,会互相揶揄对方的少女心情。
当濑户打算给喜欢的女孩发出第一封邮件时的犹豫,正是我们的少年少女心事吧。
不是像国内大多数青春电影演得那么无所畏惧,那么肆意张扬,那么意气风发,更多的,是小心翼翼,是担心害怕的情感在增加,是更加敏感。
到底什么时候会让你确认到自己是喜欢别人了呢?
是从开始嫉妒他身边的人开始还是从想什么事情都想与他分享开始又或者是在对未来的想象突然开始有这个人的位置开始
社交真是累人啊,你说对吧?
还好和你相处不需要演戏
你说,我们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高中的时候幻想过大学生活直到大学四年都快过完了 才发现跟自己幻想的完全不一样啊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现实中的长大是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残酷还是更令人毫无防备“我的愿望啊……希望暑假永远不会过去吧。
”其实是希望,和你每天坐在河边聊天的时光永远不会消失吧。
每个人心中独一无二的青春,其实大多都雷同。
高中时的学习时光 ,和好朋友聊天的时光,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光,其实都平淡无奇。
就连我们遇到的烦恼,到网上也是一搜一大把。
可是还好我们有身边的朋友。
是他们如星辰一般,照亮我们的青春。
电影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位伙伴,我们认识于一次小学放学路上。
小时候的我,总是一个人走路一边神游,一天突然背后有个爽朗的女孩子的声音叫住我。
我不知道她是谁,但是她认识我,她热情洋溢的向我介绍她自己而且跟着我走了一路,就这样我们慢慢成为了好朋友。
我小时候很少会主动去认识人,是那种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有点像内海。
这点有时候真的很让人讨厌,比如每次开学我爸问我班上有多少人、前后左右坐的是谁,我一概不知道。
他们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为什么要在乎别人?
我上学就像公事公办,只想赶紧放学看动漫刷贴吧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而我这个伙伴就像濑户,总是有很多话说,总是阳光灿烂,像是没有烦恼一样,她一会一个想法,今天想做服装设计师,明天看了《律政佳人》后又想当律师。
她问我以后想当什么,我也没什么想法,只能说大概是作家什么之类的吧,因为小时候我唯一擅长、喜欢的就是写写东西。
不过我爸妈不太喜欢她,当然也不会明白的说出来,但是你能感受到那种隐晦的情绪。
爸妈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那种学习好的、有前途的孩子一起交往,但是他们有时候不会说出来,说出来会显得太过势利。
但是在我看来,那些学习好的孩子,往往过于理性,让人觉得无趣,他们太早的学会从父母老师的喜好来行事。
父母的态度是一部分,我自己的变化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也变得越来越无趣而现实。
以至于我和她渐行渐远,到了高中几乎没有联系了。
到了高中,我好像越来越卷入考试的厮杀之中,里面承担了我太多的期望和悲喜。
我很清晰的记得有一次,仅仅因为我考了我们班第二名(也是唯一一次第二名),我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飙眼泪,好像感觉自己的世界坍塌了。
有时候扪心自问,98分和99分有区别吗?
为了这一点点分数的进步是值得的吗?
没有人能回答我,那几年就像一个人游在深不见底的海底。
去年过年回老家的时候,我在路上又碰到了我的这位伙伴,听说她本科毕业就在北京工作了,工作了4-5年,北漂很艰辛,她最终决定还是回老家,在老家暂时先找了一份幼师的工作。
她的发型妆容,特别是她画的粗粗的韩式眉妆,让她看上去分外成熟。
她问我现在在做什么工作,我说我在互联网公司打工,她笑着说,她当时很笃定的认为,我长大了肯定会成为作家之类的。
我有点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难道要说你凭什么那么相信我的才华?
当作家是去喝西北风的?
小时候说的话就别当真了?
最后我们寒暄了几句再见了,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在第53届金马奖上,马思纯和周冬雨凭借在《七月与安生》里的精湛表演,同时获得影后的殊荣。
这种“双黄蛋”的颁奖方式并非常见,又是“必然如此”,原因在于她们饰演的角色本就是相互托衬、彼此成全的。
在影片中,七月和安生是一体双生的人物设定。
故事的起点不高,甚至可以形容为狗血的三角恋的故事。
而随着剧情的演进,尤其是临近结尾的几次反转,让两位角色做了人生的对调和命运的相融,这也让本片超脱出了普通青春片的内涵和气质。
而其中的一位男性角色家明则完全沦为了她们人生的配角。
电影《濑户内海》可以说是“男版的《七月与安生》”。
它们的人物结构上非常相似,《七月与安生》是两女一男,《濑户内海》是两男一女。
非常巧合的是,在两部影片中,异性角色都是配角,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加固由两个同性角色所构筑的世界。
不同于《七月与安生》在命运上的大起大落,《濑户内海》走的是平淡的生活流,虽然夹杂着青春的感伤,在整体的基调上偏于轻快愉悦。
从它的开场便能看出。
影片的开始是几个往前推进的空镜头,伴随着欢快的旋律。
这让观众进入的一个静谧、闲适的氛围。
全片主要由两位高中生的闲聊构成,间或插入两位角色的回忆、臆想或是诗意的空镜头,回忆或臆想中的人或者物会走进他们的视线,这仿佛是将他们各自的生活困境呈现在他们两人的面前,以便共同去应对。
《濑户内海》用的是章节式的结构。
在前两个章节里,他们相互吐槽,相处融洽,坐在河畔石阶上的他们总能将百无聊赖的话题聊得妙趣横生。
这自然得益于角色性格上的互补,濑户举止夸张、笨拙,热情而脆弱,像是从漫画里走出的人物;内海则沉稳、内敛,清冷而孤僻。
他们的对话总是由濑户挑起,内海则给出或平静或腹黑的反应,颇有相声中捧哏逗哏在言语的攻防上形成的幽默效果。
比如,濑户讲了一个“严肃的事情”,得了重症的宠物猫因为吃了昂贵的猫粮居然存活下来,这个事件的结尾是他的父母因此而决定离婚。
这种讲述上的反差结合内海给出的近乎木讷、平静的回应,产生了很强的逗乐效果。
事实上,这个事件同时为下面的情绪转换做了有效的铺垫。
到了第四个章节,影片回到了两位角色聊天之前的内容,深入到角色的“前史”。
内海厌恶于校园中的集群现象,与同学们的关系非常疏离,这种对于同学的反感与躲避让其陷入了抑郁的境地,导演用黑白影像的特写予以呈现。
在后面的章节中,对濑户的家庭境况做了补充。
父母因为宠物猫在食物上的支出引出争吵,这又导致了他的爷爷多番的离家出走,整个家庭趋于解体。
颇有深意的是,濑户将家庭危机带来的痛苦转向了听似无聊的寻常烦恼中去——家中蜘蛛和虫子丛生,可以看作是无奈之下将痛苦做了转移。
基于两者生活和成长环境上而生出的孤独,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并且情谊在没完没了的吐槽和打闹中日益加深。
渐渐地,我们发现,原来他们两个人就这样凭借对话在河边的台阶上构建了一个纯粹的、理想的不为外界因素所打扰的新世界,这个小世界足够他们抵御人生中的孤独。
甚至,他们居然可以依靠彼此驱散生活中的愧疚和苦痛。
濑户曾经因为父母的不和归咎于宠物猫,向它怒吼,以宣泄内心的不快。
宠物猫死后,他心生愧疚。
就在他的生日当天,他将这件事讲出来,内海与之前出现的小丑便在一旁安慰。
安慰的方式并不煽情,仍然是用一种取闹和撒娇的方式。
当一只神似它的宠物猫出现时,濑户抱着它哭泣、忏悔,这样的场面能让我们感受到一颗善良的灵魂。
影片的最后一个章节很有意思,是通过一个女性角色樫村的视点来观察他们的世界。
濑户喜欢这个女生,而这个女生喜欢内海,这样的三角恋关系并未对他们的世界造成影响,反而是以一种质疑的态度再次强化了这个世界的坚固性。
当女生邀约濑户时,濑户放弃了对女生发送的表白言辞,同时让内海陪伴他并让其带来奶茶暖身。
这时天空已经飘起雪花,内海来到濑户身旁坐下,打开一瓶奶茶独自饮食,没有体贴地传递给已在寒冷中等待多时的濑户,濑户凑上前去,示意要喝,内海自然随意地将饮过的奶茶送给濑户。
这个动作正如他们的相处,看似不咸不淡,充满着推搡和故作的刁难,而两人早已相濡以沫。
影片的时间从酷暑到最后的严冬,两个人一如既往地并坐,周围雪花纷飞,却真正散发着令人艳羡的温暖。
濑户内海,日语为SetoNaikai,意即狭窄的海峡。
两位角色的名字由这个词语分拆而成,即点明了两人的命运相依,同时将他们与空间(河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变化的时间(世事),被收拢于恒定的空间(情谊)中去。
“啊…明天就要考试了,好烦哦!
”“天真热啊,才刚到五月。
”“这也太长了吧!
你不觉得这根薯条好长吗?
你说真的会有这么大号的土豆吗?
”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
”这是濑户和内海的第一次对话,两人自说自话。
看到濑户趴在地上捉蚂蚁,脸上还露着惊讶和佩服的表情,内海心里不屑一顾,心想这么逊的人能踢好球吗?
当时正是放暑假,内海参加补习班前有一段空闲时间,濑户则是被课外足球队排挤出队没事做,两个人在河边的台阶相遇,从此一坐便过了一个暑假。
影片整体的色调非常文艺,配乐也用的手风琴和长笛搭配钢琴这样一个十分弗拉明戈的风味,听上去带有点嘲讽和忧郁,让我不自觉的想到王家卫。
男主濑户小吉是个看上去很散漫,整日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又废话一大摞的高中生,实则是个单纯善良的大男孩。
他有一只心爱的猫咪咪,两年前被诊断出活不长了,于是妈妈买了高级猫粮给咪咪安度晚年,却不想咪咪命大,挺过去一直活到现在,濑户认定正为此事,爸爸要和妈妈闹离婚。
内海与濑户相反,是个内向话少,思想深沉,一心扑在学业有成之上,虽然对补习班总是抱着厌恶逃避的感情,却还是不得不屈服于就业和升学的压力。
他看不起那些无所事事,整日玩乐的学生,对无知的言论和问题不屑一顾。
甚至对追求自己的优秀女生也冷漠寡言。
就是这样的内海机缘巧合遇上了本该讨厌的濑户。
影片中的两个人总是坐在河边的台阶上聊着些有的没的,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有时候濑户自言自语。
如果不是影片中一次次服装的变化,你可能都没办法发觉这是第几次对话。
但不难发现的是,虽然每次对话都是濑户主动找话题,内海不耐烦的应答着,但随着对话越往后,内海的话越发多起来,气氛也越发活跃。
而且这些对话中,看似是些家长里短繁琐杂碎,总是能通过内海的嘴巴说出些道理来。
内海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成熟和洞察力,他总是挑着濑户的毛病和语病,濑户则像个孩子一样辩解着,对内海高高在上的自大样子表示讨厌。
濑户的生日那天,内海和河边的小丑艺人一起为濑户准备了一个惊喜,而不巧这一天濑户心爱的咪咪死去了。
濑户心里很愧疚,因为一直以来,他都把爸妈闹离婚的责任归到咪咪身上,时常对着咪咪大喊大叫,而咪咪则是把背对着自己,像是听到却又不露声色的,想到往日的情景,濑户忍不住抱头痛哭。
内海不善于安慰别人,借此机会又被小丑和濑户一起责怪了一番。
这一幕的场景是唯一一次让内海无所适从的,可能也是让那内海真正发现濑户优点和彻底接受濑户的转折点。
一个看似一身缺点的男生竟然如此单纯善良。
爱情在这部电影里成了配角,槛村小姐是濑户的意中人,同时却是内海的唯一追求者。
矛盾在其中表现得很平淡。
濑户对她是真心喜欢,她对内海也是热情期待,而内海对此没有兴趣,或者说是一种欲擒故纵,我不知道他们直接发生过什么,只能从最后一话的一巴掌看来,内海对她的感情还不如对一个曾经讨厌的濑户来的深。
濑户被她拒绝以后一个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个接一个的短信催着内海过来陪他,内海甩开槛村小姐,带着濑户要的热牛奶做到台阶上,淡定的打开易拉罐,若无其事地先喝了一口,又慢悠悠的递给濑户,自己再打开一瓶。
两个人在寒风中依旧离不开河边这个台阶。
暑假结束了,友谊不会简简单单的结束,而这段感情的开始竟是如此的简单,甚至简单到可笑还略带悲凉。
其实友谊远比想象的简单吧!
笑死,就像在看两个傻X“等待戈多”。大森立嗣开发了一种叫露天宅的新品种啊,哪怕周围人川流不息,我和基友也能宅得自成天地...
不太理解
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二中青年,各种莫民奇妙哈七八搭的对话,日子就这么晃啊晃啊,我好像吼一声,你们好无聊啊啊啊啊啊~~~~好吧,其实曾经我好像也这么过日子,啊,可能现在也是,装装逼,发发呆,时而郁闷,时而感性,时而十三点~~~~~
75分钟哪够!!!!!!!
确实不太能get到里面的剧情和笑点,也许我需要二刷。
日式青春小品
太好看了,笑声最多的一场,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真是幸运。
很无聊
看不懂(๑°⌓°๑)
我看电影不多,你别骗我,这也叫电影吗
只在河畔打发时间的青春不也很好吗?只希望每天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人生不也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追求所谓有房有车有伴有娃的成功人生呢?——呐我就随便引申一下,感觉这片说的就是我的人生理念了,所以我应该给五星的。
3.5,菅田将晖生来就是演脱力系的命
两人谈天说地,虽不是封闭空间,大致发生在石阶上,也就削弱了故事性,合乎高中生身份,又超出年龄所能理解,一问一答模式,濑户负责给出困惑,内海负责分析,还尽往深奥了说,有时也略带幽默,无聊的两人这样打发时间,无聊的导演这样闲扯人生。
高冷少年和智障儿童的日常二三事。理智与情感,海水与火焰,就在这个楼梯这几套校服里完美的碰撞了,配上蜜汁配乐,轻松又深刻
青春为什么一定要跑步流汗而不能就在河边虚度呢?——内海
这就叫“傻白甜”?
过了青春期时间就快得还没适应年份转换一年就又完了,等了一年半的电影好像是昨天才标记的一样。每当这种时候笑点就意外低到不行,分数高低其实更多是看两位卡司。不融于大众氛围的青春也一样是青春,而最幸运的是,无所事事的那一个半小时里有人相伴,虽然生活依然无趣又无解。一期一会,略虐。
阴阳两种傻小子,AB两重性缘,同一片天空和小河边,其他角色处理地都不够好,片子执行也比较粗糙,其重点依然是无聊无为的青涩人生,但好在作为电影的“余味”借谈话和配乐的互文相得益彰,小河边的抱怨和絮念其视点就藏在日常对周遭的体察中,是每个人心中回家路上的某个老地方,也是人生的每一次路边闲趣
句句话都是废话,但是句句话都是有理有据。结局是你所想但是又意想不到。
两个小登充满雄性恶臭味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