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你的鸟儿会唱歌》是一部在2019年上映的日本电影,导演是三宅唱,出生于1984年。
近几年,可以说日本电影在国际社会大放异彩。
先是滨口龙介的几部电影都入围三大,后有三宅唱的《惠子,凝视》入围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我很好奇像这样的一位日本电影导演有何过人之处?
于是前段时间满怀激动的看了《惠子,凝视》结果发现根本进入不了。
电影《祖与占》然后就是最近几天才看了这部他在2019年拍的这部电影《你的鸟儿会唱歌》,这部电影虽然改编自小说,但是很明显的从题材上借鉴了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的特吕弗的代表作《祖与占》的一女两男的人物角色设置,而在《你》这部电影里,柄本佑的角色是可以和让娜·莫罗的角色对应起来的,是三人关系的中心,桐本佑整天一副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对待石桥静河也好,对待书店里同事,老板也同样如此。
在桐与石的恋爱关系里,无疑石是主动的,并且石作为演员本身充满了巨大的难以名状的无限魅力!
佐知子在等待在电影开场不久的书店的一个镜头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女主石桥静河在书店昏暗的灯光里坐着,侧脸以四十五度的角度面对观众,面朝画右,而后从画外传出一个声音“辛苦,一会儿要不要去喝一杯“?
然后石桥静河被这个声音所吸引,脸部看向画右。
这时观众看到是书店老板从外面回来,然后和店员的一段对话。
这个情节的重点在于石桥静河的面部表情是如此的真实,她在等待一个人,并且似乎以一种稍显忐忑的心情在等待。
演员在这里有着巨大的情绪感染力,可以说引人入胜。
由开场的几个镜头调度你就能感知到三宅唱非常厉害的导演功底!
几分钟就完整且非常清晰地交代清楚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僕的无所以然和佐至子的小心翼翼和些许的期待,一种松弛,一种紧张,这两个人物的鲜明的情绪可以说是贯穿全片。
而第三个人物静雄,由染谷将太饰演,在开篇的酒吧的这场戏里,是他与母亲的一场对话,从对话的信息可知,母亲没有收入来源,并且疾病缠身,并且在酒吧的这场戏里母亲就是很直接地向静雄要钱的,然后静雄以一种非常轻松且半开玩笑的方式说出这样还不如把你杀了,这里静雄这个人物给我一种不详地预感,一个似乎有暴力倾向的人。
回到佐知子的开头的那个镜头的期许,通过的剧情的发展,我们知道她是在等待僕,但是电影并没有交代之前两个人之前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也许是佐知子通过同事的关系要到了僕的联系方式,主动联系到的她,僕在旁白里说:“我是第一次在等待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女人,所以我决定数到120就来开”这里用了一个镜头拉远又拉近的调度,以此来凸显时间的漫长。
而这时佐知子跑着到来,两个人略显尴尬,僕以抽烟来掩饰自己的内心。
而佐知子将视线不自在飘向周围,短暂的寒暄之后,僕说自己要回家一趟,我们晚会见,然后僕回家后就直接和静雄上街喝酒去了,根本不在意佐知子是否还在等待自己。
直到第二天中午,在餐厅吃饭,两个人才通过僕的主动道歉而消除了误会,这时两个人的关系才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其实就本片而言最大的特色并不是在戏剧性是如何发展的,而是这些演员作为一个个的演员的个体是如何和电影这种艺术发生最奇妙的化学反应的。
因为大部分的电影都陷于平庸的境地。
人们无法被吸引,而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的是演员的每个情绪,石桥静香的期待,不安,桐本佑的松弛,无所谓的态度。
而这些情绪是如何通过表情和形体自然地流露出来,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以此让观众获得一种沉浸感的?
全片我最喜欢的一场戏就是三个人在酒吧的那场戏,这场戏很明显的模仿了戈达尔《法外之徒》里的那场咖啡馆的里跳舞的段落,虽然那个段落被无数导演所模仿,如昆汀·塔伦蒂诺和王家卫。
但是三宅唱的模仿也不失水准,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真正地通过电影的技术手段,摄影,灯光,录音真实地展现了石桥静河作为一个人而不是演员的真实魅力,灵动感充斥着荧屏,魅力无穷,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都充满了艺术的享受和感染力。
我只拿出几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戏来分析,其实本片还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喜欢的话就去看正片吧!
这是一部对灰色地带容忍度低的人可能喜欢不来的电影,换言之,这是一部许多男性可能不会喜欢的电影。
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甚至文字形成的剧本说出来的东西也是很有限的影评里大多是一种浸入电影的内在体验,可是如果我们非要从理性层面理解呢?
主人公让我想起《局外人》里的默尔索,他和默尔索一样,没有遵守任何一个应遵循的路线,但与默尔索不同,他没有怀疑常规或是非常规。
当佐知子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时,静雄说“他也许什么都没想。
”就像影片展示的一样 无论是他的行为情感 都是自由流动的 他让潜意识变成了意识 甚至他用潜意识去思考。
这种自由流动可以诠释片中他大部分的行为 包括数数,放掉小偷,不去郊游,情感宣泄但不能解释最后的不到120个数,这是他唯一一次人为打破自由流动 这个一会儿再说再来说他提到的换位体验 影片后期 当他提出 自己又可以自由的 轻快的 透过静雄体验佐知子,这是什么意思,到底人的侧面有几个侧面对我的含义就是 一个角色对应一个侧面 扮演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你展现给对象的侧面 即使是自由流动的男主 他也扮演了社会角色 这个侧面可能在于他发短信 可能在于佐知子和静雄对话,他观察着二人的表情 也在于他在店长面前闭口不提他本应提问的事情 多个侧面构成了一个人 当男主发现 他想发现佐知子更多侧面组成完整的她 而不是作为亲密关系的佐知子的时候 出现了一个悖论他需要通过消除与佐知子的亲密来体验第二侧面,但因为他想体验第二侧面从而发现了自己对佐知子的喜欢。
大概就是,对于喜欢的人,本来是体验不到多个侧面的。
所以数没查完 他就跑过去了至于佐知子呢?
我觉得她不会应允男主后面的要求 但这是个开放性故事 不要急 因为当她开始与静雄交往 她就开始体验通过静雄体验男主了 这中间导致的关系就又开始自由流动了 而静雄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节制的自我流动 男主莫比乌斯环的另一面而女主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也不知道 不过大概能在自由流动间流动 大概也是流体一类原谅我夜晚的胡言乱语 但大概没有什么确切的语言能说出我大概的理解了。
1、2、3、4、5……,佐知子与吊儿郎当的同事僕擦肩而过时,故意轻轻碰了一下他。
逃了一天班的僕不知自己是否会错了意,于是站在原地数数。
他想,数到120佐知子还没回来,就是自己会错意了。
117,佐知子出现在僕身边。
他们虽是同一家书店的店员,但彼此并不熟。
僕是店里的异类,老板觉得他穿得太邋遢,中年同事觉得他没责任心。
在那里,他几乎没有朋友,独来独往。
回到家里,他也只有一个失业的室友静雄为伴。
静雄刚刚被停调失业保险金,正打算从母亲那里借点钱度日,但母亲刚出院,还得从他要钱。
佐知子主动约僕喝酒,僕却依旧是一脸茫然又无所谓的样子,看不出内心喜悦与否,寡淡地说要先回趟家,让佐知子等他电话,在店里碰头。
回到宿舍,慵懒地把裤子脱到小腿,打开冰箱,僕表现得一点不像准备赴初次约会的男生,睡过约定的时间,于是跟静雄在外面喝到天亮。
佐知子突然地邀约,并没有给僕带来多大的期待,他仍然保持着无欲无求的懒散状态。
年轻的慵懒[你的鸟儿会唱歌]属于那种明显带着青春气息的电影,三名年轻主角的气质和生活节奏与影像结合得恰到好处。
他们嬉笑打闹或是独自行走时的轻松、慵懒,仿佛让观众以从他们身边经过的路人视角,尽收眼底。
酒吧里,三人伴着音乐扭动身躯,沉浸在完全自我的世界中。
虽然佐知子是以僕女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和静雄的生活中,但在这场戏长达七分钟的酒吧听歌、跳舞、喝酒的戏里,预示了三人关系的变化可能。
这场戏以静雄和佐知子坐在吧台喝酒开始,以他们结伴走出酒吧结束,总是一脸无所谓样子的僕反倒像是伴着他们出来玩的好友。
这种关系转变的可能性,在他们三人第一次见面时即有暗示,镜头中,僕以若有所思的旁观者表情听静雄和佐知子闲聊,好像他们才是一对情侣。
对于和佐知子的亲密关系,僕最初的表现集合了终极渣男的三要素——不主动,不负责,不抗拒。
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这也是他颓废的一种表现,不仅是工作,连爱情都不能让他打起精神生活。
影片刻意强化了三人无所追求的生活状态和松散的情感关系。
僕的无所追求完全写在了那张没有表情的脸上,连对人微笑都像是在敷衍;静雄则是看看闲书,听听手机音乐,常常带着像是为了缓解某种尴尬而存在的微笑;佐知子是已婚的书店老板的情人,故意触碰僕,暗示他等她的那晚,她正和老板在一起。
僕知道他们的关系,但正如他不干涉佐知子和静雄约会的自由一样,也未主动干预此事。
因此,这不是一部典型的三角恋故事,三个人的亲密关系并没有伴着复杂的情感羁绊或纠葛,而是在“野蛮”的开始之后,自由生长。
这个“野蛮”开始即是佐知子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主动搭讪吊儿郎当的僕。
真要说有什么理由的话,那可能就是年轻人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吧。
接下来的剧情,在三人轻松惬意地相处中展开:一起买零食、一起打台球、一起泡吧。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铺垫了三人情感关系自由发展的种子,进入到中段部分,他们面临的问题——僕是工作上的、佐知子是和老板的情人关系上的、静雄是和母亲的相处上的,开始左右他们的人生,情感关系随之发生微妙转变。
爱情来了恋爱的味道,在影片前半部分,甚至到结局出现前,都可以说是非常隐晦的,或许可以把他们的关系理解为年轻人的抱团取暖。
僕虽然始终没有主动去经营和佐治子的情感关系,但从他数数等待一个机会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期待。
表面上的不在意,实际上是压抑了追求的冲动。
他生活的状态或许是经历了无数次失望之后的结果——没有勇气再去追求什么,索性得过且过。
当然,这是剧情之外,观众可自行解读的部分。
同僕和静雄在一起的日子,令佐知子决定断掉和书店老板的情人关系。
在这个过程里,给予她最多陪伴的反而是静雄。
静雄是个被孤独包围的人,失业、母亲生病,令他生活在没有表现出来的焦灼里。
他对佐知子一开始即有着暧昧的感情,眼神中有掩藏不掉的渴望。
这个不稳定的三角关系里,因为僕的松懈,给了静雄和佐知子发展出真正情侣关系的机会。
毕竟在僕的身上,佐知子的付出总有种没有激起他心底一点涟漪的感觉。
僕的行为,本质上跟书店老板一样,只把她当成某种情欲需求,缺少一点年轻人的正常的爱情滋味。
如果说成长是青春片必然包含的一个主题,那在本片中,这个主题最直观地体现在僕的身上。
影片最后,佐知子告诉他,她准备正式和静雄谈恋爱时,他还是那副看不出内心波澜的表情,没有反对。
两人走在一起,充满刻意保持的距离感。
旁白中,僕觉得在新的三角关系里,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像空气那样令人感觉纯粹又舒适的男人。
这句台词精准概括了他的性格——毫不追求自己在生活中的存在感。
两人转身分别后,僕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真实的感情冲动,徘徊在空荡荡的路边,开始焦躁地数数。
1、2、3……,数到了13,他果然不是真的想成为空气那样的存在,奔跑着追上佐知子,第一次对她说出“我喜欢你”。
佐知子看着他,没有作答,脸上表情复杂。
三人到此才真正发展出爱情的关系,俗套的三角恋故事到这里才是个开始,但本片到此结束。
这段爱情的自由生长促成了他们生活里的一次微小成长。
僕终于在爱情上释放出一点活着的激情,说出了内心的渴望,无欲无求的外表下,克制的情感需求被佐知子吸引出来。
他到底不像外表那样潇洒——活成这个世界里颓废的局外人。
僕是现代社会经常会遇到的被生活消磨掉欲求的颓废者,工作消极,恋爱随缘,一切好似在他的生活里都可有可无。
他们才不会奋不顾身地去追求什么,直到那个最重要的人出现。
佐知子就是僕生命力那个重要的人,同时,她在僕和静雄身上找到了年轻的快乐、恋爱的感觉,而不是活在中年已婚男人的庇护下。
静雄和重病母亲的矛盾变得缓和,失业的他因为生活与感情的种种微妙影响,而缓慢走向成熟。
短暂的夏天过去,恋爱慢慢滋生,欲望被轻轻勾起。
每个人,不管是活成哪种样子,都可能会为一些人,一些事,做出简单却很重要的改变。
首发于 ONE
[cp]《你的鸟儿会唱歌》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视线延伸到画面之外的某处,对话者只以声音的形式出现——三宅唱导演往往以这样的单人镜头开启一场戏,双人关系则在下一个镜头展现。
这样一来,中间的剪辑会在视觉及情感的体验上“敲一下”,类似音乐的重拍。
此类设计在整部电影中并不多见,散落于不同的节点,其中运用得最妙的是书店-男主家的那场戏(P1、2),看过的朋友一定会留下深刻印象!
三位卡司的组合太棒了,演员魅力非常加分,染谷将太永远的少年气,石桥静河的美与歌声,柄本佑甘草却发光的气质,在不着痕迹的剧本中共同成就了一段美妙时光。
爱里的勇与怯,闪亮而深情的注视,带泪的眼眶;慢慢靠近,心生情愫,口是心非,暧昧而不狗血的三角;以及跳舞喝酒,肆意挥霍的青春日常。
缓缓流淌,暧暧内含光。
回想起喜欢日影的所有理由。
剧情没什么抓眼的爆点,根据其他影评看原著的冲突也删减了不少。
但我实在太太太喜欢了。
演员的表现力撑起了电影的架构,许多长镜头和特写都没有显露表演痕迹。
男主的个人魅力以一种非主流的方式释放,怎样都没想到我会爱上这样的角色。
“对我来说,这个夏天长得似乎不会过去,下个季节永远不会到来”……好想念夏天啊。
花火节和精心搭配的浴衣,夏日限定鬼屋里握住的手;爵士咖啡馆和跳舞时候露出的腰肢,纠缠的时候融在一起的汗水,清丽与混沌都是夏天。
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给我一种,夏天还没过去,可以肆意妄为横冲直撞的感觉;但又不得不牢记季节轮回的命运,所以感到肌肉酸楚心跳加速的快感。
很多次我以为故事要戛然而止,期望着大面积留白带来的温柔。
但它没有。
生活如果在高潮时终止是一种恩赐,而我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要失落的。
结局是“僕”等不到120秒,奔向喜欢的人告诉对方他的心意。
镜头停在这里是一种青春片。
停在对方几十秒的为难之后,是另一种青春片。
我感觉像是,我们最后一次一起坐了地铁,我向你挥手告别先下了车,现在自动扶梯上才有勇气看你一眼。
地铁的门还没有关上,但警示声已经响起。
从你看我的眼神中我知道你不会下车了,但我还是希望你会。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concert press你的鸟儿会唱歌And Your Bird Can Sing是导演三宅唱(Sho Miyake)的第三部长片。
剧本改编自日本作家佐藤泰志(Yasushi Sato)的同名小说,提名了当年的芥川龙之介奖。
这已经是佐藤泰志(Yasushi Sato)作品改编成电影的第四部作品了,函馆市民电影院「CINEMA IRIS」作为出品方,给予年轻导演充分的创作空间。
影片聚焦函馆的三个年轻人,在书店打工的“我”、同事佐知子,以及“我”的室友静雄。
在青春怎样度过都是浪费的年纪,他们兴趣相投,互为朋友,也暗生情愫。
这段三角关系平衡而快乐的维系着,一同消磨着对生活的未知。
三宅唱的电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将你带到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轻易地产生了共鸣。
电影里的场景和对话都是那么的熟悉,就好像透视了你的生活。
你跟着电影里的角色一同沉浸在生活里,生活的欢乐、生活的无聊、心动、还有空虚。
他的镜头不做任何评价,就像一个朋友,在你快乐和难过的时候都在身边,共同经历所有。
就叙事经济学来说,三宅唱导演选择的场景大都和“无用”有关,他选择的镜头和内容也时常不负责推进故事剧情。
它带着一种闲暇的情绪慢慢渗透,当你对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它却悄无声息地离开,留你一个人在原地半天缓不过神来。
(TK)
本文节选翻译自日本艺术评论杂志ECRIT-O上发表的访谈当函馆电影院跟您谈到希望将《你的鸟儿会唱歌》制作成电影时,您在初读原著时有什么样的印象?
首先,在阅读之前我突然感到好奇,就搜索了作者佐藤泰志先生的个人资料。
佐藤先生是在31岁左右发表的《你的鸟儿会唱歌》,我被告知要拍电影的年龄大约是在同一年龄,虽然可能有点夸张,但我感受到了这就是命运。
在此之前,我对佐藤先生的小说一直都非常敬仰,但后来想到他创作时跟我是同龄,反而让我能够更轻松地去阅读了。
真正阅读它时我感到耳目一新,我认为这是讲述年轻人的疲惫感与欢乐的作品。
当然,在结尾时还是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件。
但是,在危机发生之前肯定有一个难忘的快乐时光,那是不可挽回且永无止境的时光,也让我想起了真实生活中的种种。
在此之前,佐藤泰志的作品已经改编了3部电影:《 海炭市叙景》(Sketches of Kaitan City,2010),《只在那里发光》(The Light Shines Only There,2014),《跨越栅栏》( Over the Fence,2016)。
它们都强调了佐藤泰志小说中的沮丧,但是《你的鸟儿会唱歌》却恰恰相反,令人耳目一新。
我认为佐藤先生是一位认真描写生活艰难困苦和社会阴暗面的作家。
《你的鸟儿会唱歌》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这本小说清楚而强烈地描绘了与朋友共度时光的乐趣,人与人相处的乐趣以及诸如逃过兼职工作跑去看电影这类的生活日常。
我认为这种欢乐是永恒而普遍的,当我们确定将舞台转移到现代的函馆,这依然是我认为影片中应该强调的部分。
如果这是佐藤泰志小说的第一部电影改编作品,那我的操作方法可能就会不同。
就是因为过去已经有三部精彩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这次的重要性是尽可能开辟佐藤泰志文学的新面貌,而不是过于关注它们。
所以,我也试图在拍摄前尽可能不去看其他的改编作品。
当我面对小说《你的鸟儿会唱歌》时,它就自然就变成了这种形式。
《你的鸟儿会唱歌》(And Your Bird Can Sing,2018)中有很多场很棒的戏,3人在俱乐部玩、打台球、去便利店买夜宵等等。
在剧本里几乎没有台词。
我甚至感觉到柄本佑、染谷将太、石桥静河几乎都是素颜,那么拍摄是如何进行的呢?
便利店的那场戏,从入店到结账时一镜到底拍摄的。
便利店是一个全是玻璃的空间,其实很容易穿帮。
许多看完电影的人都认为角色栩栩如生,完全素颜。
我作为制作者会觉得有两种心情,一种是想告诉观众完全被骗了。
但也会说,全部都是真实的。
演员们的工作态度非常值得称赞,电影是制作出来的,角色和本人当然完全不一样,柄本佑和染谷将太也都是父亲了。
在剧本阶段没有的台词是如何固定的呢,有时甚至会觉得是即兴的。
那是边测试边修改的,我会给出一些建议,也有自然地让演员挑选他们比较舒服的方式。
最终会慢慢沉淀,像这样互相磨合的场景有很多。
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在便利店结账的场景中,染谷将太和柄本佑都是同年代的人,在那之前都是用敬语说话的,但是只有那个镜头里混杂着一些敬语。
那个阶段的染谷先生和柄本先生的关系看起来好像超出了角色。
哈哈哈!
那里可能不小心就出来了(笑)。
但是怎么说呢,我们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也会突然说那样的话呢。
所以,我觉得这个就这样成立了。
这不是一部能让一切崩溃的电影,那么追求瞬间魅力的爆发可能就是我们要做的事。
电影虽然是细腻的积累,但我觉得总有一天会变成顽强的东西。
重要的是便利店特有的时间。
我真的很喜欢便利店,不管是和朋友去还是一个人去都喜欢。
因为太过平常了,所以已经没有意识到自己喜欢便利店了(笑)。
说得夸张点的话,比如和朋友去FUJI ROCK的乐趣,还有和朋友去便利店买零食回家的快乐是一样不可替代的东西。
所以,《你的鸟儿会唱歌》(And Your Bird Can Sing,2018)也是这样的小说,我想在电影院里表现出那种“平日”的感觉。
电影院这个地方本身,就是像便利店一样的存在。
在角色挑选上,之前的采访中您说一开始就希望有柄本佑(Tasuku Emoto)、染谷将太(Shôta Sometani)、石桥静河(Shizuka Ishibashi)。
为什么脑海中浮现出这三位演员呢?
柄本佑(Tasuku Emoto)和染谷将太(Shôta Sometani)以前就是朋友,也许是因为看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样子,以他们的形象来阅读小说的时候真的很兴奋。
石桥先生(Shizuka Ishibashi)在写了剧本之后相遇,我们一起合作过作品《密使和看守人》(Misshi to bannin,2017),所以我很快就想到邀请她来饰演佐知子。
三个人就这样聚在一起真是太好了。
作品的巨大魅力在于俱乐部、桌球房、去便利店的场景等,都是原作中没有的场景吧。
是不是有意将演员平时的习惯带到作品里去了呢?
小说里出现了常去的酒吧等,我想把那个场面中流动的丰富时间换个地方捕捉。
因为我不太会喝酒,所以对居酒屋和酒吧不熟悉,也有不知道能不能生动地捕捉到那样的地方,所以我重新选择了能让自己有自信的场所。
您说您花了很多时间拍摄一个场景,但这比普通的拍摄要豪华得多。
大概每天3个场景左右是吗?
我想花多一些的时间来拍摄,但我更想花时间和演员在一起。
如果一天中拍摄场景过多,移动和设置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所以,我试图限制场景的数量,以便我们可以提前并有时间工作。
这部电影的魅力来源于角色,我不知道我是否可以与柄本佑(Tasuku Emoto)、染谷将太(Shôta Sometani)、石桥静河(Shizuka Ishibashi)三个人一起制作电影,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完成这部作品,仅此而已。
看完电影,我读了网络上发布的剧本,发现在这个基础上你依然已经大大地简化了场景。
没错。
发布的脚本,我认为大约有75场戏。
但在到达函馆后开了会,我在拍摄前掉了大概10场戏。
另外,也有一些场次我拍了,但是后期剪辑去除了,因此结果有60多场。
您切断了小说和剧本的场景,花了更长的时间拍摄同一个场景。
并非所有出色的小说都可以拍成电影,因此,重要的是要专注于未拍摄的东西。
我还认为,下注比平衡感更重要。
其中之一是他们生活的时间充裕。
为此,我们意识到我们将不得不花费与小说中人物相同的时间。
因此,即使在拍摄前,我们见面的次数也很有限。
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我遇到了柄本佑,我遇见他并不意味着他谈论电影的拍摄,而是聊了另一部电影。
我和石桥静河谈过音乐。
通过谈论电影和音乐,我们可以以某种方式了解彼此的价值观和敏感性。
我认为人们谈论电影和音乐是为了互相了解。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女主角佐治子难以形容的面孔。
您是否很早就决定以她的脸作为结尾?
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知道她现在正在何方想着什么。
这是他人对于她的思念。
虽然在小说里佐知子的“形象”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有距离感,远远存在的。
但是在电影里对视很重要。
于是,我写了佐知子就在“我”面前的状态。
©️ 图片均来自网络合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oncert_press
这个夏天,日本电影导演三宅唱「听见都市的节奏」系列巡回影展,向我们发出诚挚的召唤,石桥静河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一次撞手肘,戴着红色鸭舌帽的柄本佑,站在橱窗外,心里默数「1、2、3……」的场景,我记了好久。
《你的鸟儿会唱歌》使我对三宅导演有了初印象,影片中三个年轻人漫不经心地对待着生活和爱情,但其实里面所有不以为意的举动,都藏着导演思虑周全的布局。
外表看似粗犷的他,内心非常细腻。
总有些惊奇的际遇,比方说我也刚好在北京。
北京,作为巡展的最后一站,三宅导演也亲临中国电影资料馆现场,参加映后谈,给对他投以关注目光的影迷,一份沉甸甸的回应。
01前期定义和准备主持人:导演辛苦了。
我想在聊这部《你的鸟儿会唱歌》之前,还是简单先聊一个问题,关于《八月八日》那部电影,大家知道《长滨》《八月八日》都是为了《你的鸟儿会唱歌》之前,先做了一个所谓的拍摄,而设计的小片,主要是为了让女演员石桥静河更好地进入到状态当中。
《你的鸟儿在唱歌》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我们过去多次看过这部影片,但这一次,在资料馆放映这部影片的时候,把电影放在整个三宅唱导演的序列当中,去进行观看的时候,你就知道这当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来的,石桥小姐在电影当中,有非常经典的一幕——在 KTV 里面唱歌,那种状态非常好。
也包括电影当中,很多节奏感、音乐、人等等,实际上,都能在过去的三宅唱的电影当中找到痕迹,因此统一、系统地来看这部作品,是观看电影回顾展很重要的一点。
首先我关于《八月八日》这部电影,有个小问题,在导演看来,它是一部纪录片,还是一部叙事的故事短片?
在我看来,电影的名字叫《八月八日》,指的是那一天,但影片只有 13 分钟,在这时间观念当中,有导演很有意识地截取、选择,尤其在电影到后段时,当石桥小姐在片子里念,《你的鸟儿会唱歌》电影当中的剧本台词时,类似「我好孤独」的一些话语时,大家看到影片的打光本身,也阐释出一种让我们读解出非常孤独的感受,因为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暗的调子,那一幕,她在念台词「我很孤独」时,那种感觉,似乎就是很孤独的。
因此,我认为在电影的文本的记录之外,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好像营造出一种非常孤独的这种感受,戏内戏外都是非常匹配的。
就电影属于纪录片还是故事片这个问题,我们来先听一听导演对小片本身的自己的一些看法。
三宅唱:我认为这是一个剧情片,因为如果是剧情片,它的定义是自己的名字以外的,是拥有一个名字的人出现的话,出现的人物并不是属于静河本人,所以这个应该是剧情片。
但是,我拍摄之前没有做任何跟进之类的东西,完全按照她的动作,完全根据她的决定,去拍摄。
因此,从这个顺序来判断的话,可能也可以说是一种记录吧。
02最后一部青春片主持人:《你的鸟儿会唱歌》这部电影,让导演您第一次入围到西方三大中的柏林电影节,当时进的是论坛单元,但这部电影,在柏林放映之后,大量电影节都在邀请它进入到中国等各个地方,进行放映。
这部电影,对导演的生活,包括创作,有没有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
三宅唱:做这个片子之前,我认为,它对我来说应该是最后一部青春片,那个时候我还跟这些主人公的年龄比较接近,但之后,我已经是中年人的年龄段了,所以我想应该是最后一部,而且确实是这样。
比如说,后面会放映的《野性之旅》,主人公是十几岁的人,也不能说我到了他们父母的年龄,但年龄差距已经比较大了。
而《你的鸟儿会唱歌》里的人物,和我还算是比较接近,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拍到这样的片子,对我来说是非常幸福的。
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反响比较热烈,于是我想,会不会有人继续要我拍类似的电影,但是没想到,后来我收到的第一个邀请,是网飞的恐怖片。
这些都很难预测。
主持人:我觉得以导演本身的状态,再拍几部青春片也完全没问题。
03预算与做电影的幸福感无关主持人:这部作品,大家看前面介绍,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函馆,日本非常著名的艺术影院,在其支持下,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
请问导演,电影院或者机构,给您出的费用/赞助,就够您拍这样一部电影吗?
因为电影当中,尤其对咱们中国观众来说,里头其实有很多大明星了,譬如柄本佑、染谷将太,染谷将太还出演了《妖猫传》。
钱够吗?
三宅唱:染谷将太是拍了《妖猫传》后,拍的这部电影,所以他的头发比较短。
其实这部影片的预算是非常低的,具体多少我也不方便说。
但是在染谷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就成为朋友了,而柄本佑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有名,石桥静河则完全是一个新人,因此这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的关系也比较亲密,片子的成本很低,很多当地的市民给我们提供了帮助,比如拍摄地点,我们的就餐,等等,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主持人:刚才导演说,不便于透露整个电影的制作成本,我们尊重。
但是,在两三年,我有幸跟日本著名的一位青春片的导演岩井俊二,聊过一次,中国观众对他也非常熟悉。
岩井导演就告诉我说,他拍电影,成本基本上都能够控制在一亿日元左右,也就是六百多万人民币。
咱们中国观众也非常疑惑,为什么人家花这么少钱,就能拍出质感这么好的电影呢,里头还有一些这么不错的明星。
但我知道,日本的市场,与中国的人数、市场大小是有区别的,怎么样在一个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质感,尤其是如此优秀的电影,想就导演一些创作方面的经验,结合这部影片和大家聊聊。
三宅唱:其实我对岩井俊二很有意见的。
因为他们年代的人,花了那么少的钱去拍电影,我觉得他应该多花一点钱拍的。
他们这样拍了,更年轻的人就更花不了太多的钱了。
但是当然,市场的规模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市场还是有限,跟印度电影、中国电影比起来,我们的预算还是非常有限,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怎样呈现。
我也拍了一些低成本电影,也拍了像网飞那样的电影,但是我觉得就像这部,跟函馆这些电影院合作的电影,跟网飞比起来更有热情,我觉得拍这样的电影是很幸福的。
《野性之旅》也是,虽然规模小,也没有太多预算,但是我们可以花很长的时间去拍摄。
而网飞那边,一天工作量就非常大。
因此,我觉得预算跟这个电影做电影的幸福感不成正比。
04最后的镜头主持人:看到这部电影的故事,我自己会想,为什么它能在世界范围,尤其是比如亚洲区域当中,获得大家如此大的共鸣。
这个电影当中的这些爱情,首先大家都是可触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反映的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质的群体,我们这边叫佛系青年,比较佛系。
他们追求感情的过程非常真实,但又是一种小确幸的生活,微小的确定的幸福,我们叫小确幸。
大家看了,我们中国观众看了,会觉得似乎我们的生活,就跟电影当中有非常相近的地方。
电影当中,石桥静河演的角色,是一个充满魅力、又难以触摸的女性的形象。
正如电影当中最后的镜头,当她面对柄本佑再次向自己告白时,导演的长镜头,捕捉到了她难以琢磨的、神秘的,也预示着他们情感生活不可琢磨的未来,不可知的未来。
想请导演跟我们聊一聊。
首先是创作中的方法,其次,如果是导演自己,希望电影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
三宅唱:最后的镜头是最后一天拍的,拍完那场戏我们就可以杀青。
同时这也是一个导戏的方法。
一般日本的剧本的话,除了台词以外,我会写很多人物的情感的部分,但是我是破例,特意写了十几行特别长的情感的部分。
但这并不是完全按照我写的情感来表演的,这个是像我给石桥静河的信一样,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演员更了解这个人物,我希望演员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但是这个镜头不是一开始就很成功地拍下来的,因为这个相机在两个人物的中间,我是故意把破坏他们的感情的地方,放了相机,给他们压力,所以一开始没那么顺利。
摄影师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提意见要不要换个位置,从别的地方拍会不会更好?
但是,我觉得如果从别的角度拍的话,好像是偷拍他们一样,我觉得还是从正面拍他们是最好。
最后拍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们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有定电影的主题曲,我现在不说是什么歌,但是我们俩之间定了这样的音乐。
我跟演员说,这个镜头会有音乐放出来,演员的脑海里,有了音乐的时候,可能演员看到的是景色就会不一样。
有时候,我们走在街头,一首歌出现之后,我们看到的世界也会变化,有这样的感觉。
可能演员脑海里有放这首音乐的时候,其表演也有变化吧。
05观众提问环节01关于导演的青春观众 1:我想问一下导演,我们知道这部作品改编自佐藤泰志的原作小说,但是他原作小说的时间是在七八十年代,导演在改编这部作品的时候,是想把它完全作为一个现代故事,还是说像小说去靠拢,有一种怀旧的感觉?
包括因为导演前面几部作品,很多是在描写,跟自己青春的关系,是这样吗?
三宅唱:这小说是八十年代的小说,但如果再现八十年代的话,可能预算也不允许,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我觉得这些年轻人的情感,换了年代也有共同的地方,而且这样的年轻人的心态,跟别的国家也有这个类似的,这应该是不变的东西。
这部电影里面也反映了我自己的体验,比如说我学生时期也在书店工作过,所以我也比较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然后小说里面并不是这种 club 的,它是一个酒吧,是一个很强的戏。
跟现在这种酒吧不太一样,所以我把酒吧的戏换成 club 里了。
也可以说小说的故事,改到我比较了解的世界里。
02蓝色的光观众 2:想问一下导演,因为在观看过程中,感觉整体背景的构色,都是由橙红色和蓝色两种色调为主,想问一下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更深刻的解释?
三宅唱:我第一次去函馆的时候,那时印象很深刻的,是晚霞的黄色,那个城市离海很近,晚霞很漂亮,所以如果用蓝色的话,可能黄色是更鲜艳的,我觉得蓝色是比较重要的,而且他们从 club 出来的时候的早上的光线也是蓝色,是提前先想好的。
03选择配乐,我们另辟蹊径观众 3:导演您好,我想请问一下,从上午的《驾驶舱》到刚才的《密室与看守人》,直到现在《你的鸟儿会唱歌》,您的作品里对 hip pop、说唱,又融合一些爵士的音乐风格,运用得特别巧妙,我想听您谈一下,为什么选择这类音乐,频繁出现在您的作品里,您运用的心得。
三宅唱:可能就是比较简单的原因,我是听这样的音乐长大的。
而且 OMSB 和 Hi'Spec 他们都是非常棒的音乐家,我也想跟他们一起合作,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音乐。
他们俩也很喜欢电影,看很多电影,虽然他们的基础是 hip pop,但是他们也为了电影去做了新的挑战。
主持人:那么电影的名字,为什么采用披头士的歌名当中的名字?
三宅唱:因为原作小说就叫这个名字,这个小说里出现他们唱披头士这首歌的场景。
04《长滨》和《八月八日》的重要性观众 4:请问导演在拍摄完《长滨》和《八月八日》这两部测试片之后,对《你的鸟儿会唱歌》这部电影有什么影响?
导演的想法,在拍摄完这两部测试片之后,有什么样的改变?
三宅唱:我能肯定,如果没有拍那两部的话,这部电影是拍不了的。
如果佐知子没有这样的魅力的话,这部电影是不成立的,这两个男人之所以那么喜欢佐知子,她的魅力非常重要。
原作小说是主人公的电影,一直是从「我」的角度描述,而且这个是八十年代的故事,是有一定的男性视角的故事,但我不想拍从男人的角度去看女人这样的状态。
所以我觉得石桥是非常勇敢的、现代的、有魅力的女性,她的自由度,给了电影力量,她的状态,让电影更好了。
05那些事先安排好的用心观众 5:真的非常激动,这是我第五次看《你的鸟儿会唱歌》,这次喜欢上了便利店的段落,想问问导演,在拍这段的时候,我发现视点是在转换的,不是停在一个人的身上,想问问在拍摄这一段的时候,您是会让演员站到一个位置,还是说让演员自己来决定他们在便利店怎么逛,让摄影师去抓?
还想请导演用一个日语单词,形容一下北京。
三宅唱:便利店的戏,其实我也不太想透露,因为这样的话,会有点解密的感觉。
但还是说吧,这完全是我设计的,便利店那样的地方有很多的镜子、玻璃,如果他们自由走动,会很容易穿帮。
因此是提前完全设计好的。
如果你们觉得那非常自然的话,那是演员表演得好。
北京太大了,我很难了解,所以其实不好形容,下次我希望在更凉快的季节过来。
整理:蛋挞西瓜编辑:蛋挞西瓜首发于公众号「蛋挞西瓜」,转载请豆邮。
在多巴胺强烈分泌的时期,青春总是避不开爱情这个元素,热烈的少年少女们对爱情总有一种执着、憧憬,青春爱情片也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型片。
受不同客观环境的影响,青春片也在依循当时时代对年轻人的烙印而绽放出不一样的色彩。
三宅唱却将这个烙印的痕迹弱化让人们忘掉青春中那些创伤,他着重的是年轻人们的心绪、企图还原青春二字本身携带的美好。
如他所说:“”我觉得自己似乎能变成一个空气一般的男子。
”原作中的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因此我希望这部电影也能成为一部让人感觉清新舒适的作品。
”毫无疑问,三宅唱的《你的鸟儿会唱歌》是一场极为美妙的青春物语,让观看这部电影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影片中的那股夏风。
一.“观察者”的设置 青春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完成观众幻想和承载观众怀念的功能符号,所以大多数的青春主人公不是光芒万丈的吸引者,就是蜷于人群之外的隐匿者,这是青春类型片中最类型的两种主角设置。
但其实,青春中的我们更多是一个观察者、以此在跌跌撞撞的成长旅程中寻找到自己尚在生长的心灵的“棱角”能通过的“棱面”。
导演三宅唱细腻的观察到了这种现象并展现出来,《你的鸟儿会唱歌》中的三位主人公正是三位观察者。
导演在拍摄三人的画面时,总是把镜头对准其中观察者作为客体一方的细微表情、语气和动作,使得三人一直处于故事状态的同一空间。
柄本佑、染谷将太与石桥静河,两男一女之间一直在彼此观察,但又故意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态度,一直保持三人之间紧密的空间密度。
这种方式在电影拍摄中绝非寻常。
三角关系一向是青春爱情片的一剂用来展开戏剧张力的猛药,但三宅唱却将“三角”这个形式表现得非常恣意,这也得益于他角色设置的观察者形象,使得三人之间的状态像一场夏夜晚风徐徐掠过,漂浮、温柔、轻盈又带着一丝独属于夏天的闷热气浪的温度。
影片里,导演始终设定三个人中的某一位是“观察者”。
从电影画面可以看出,这个人在用心观察着,此时另外二人就会在这位观察者面前进行“表演”;整部影片一直在这样“二对一”的交替变换中不断推进。
每当被观察的一方意识到有人在观察自己时,就会开始“表演”,这种紧张感令人感到兴趣盎然(影片中,石桥静河的表现张力很大,面对两位男子细致入微的“观察”,她始终能够坦然面对,表现不俗,甚至让人感觉十分性感)。
为了营造这种观察下的三角关系的轻松状态,三宅唱在拍摄、对准三人合体时,镜头总是呈现出律动感,这是一种视线在电影中展现出来的艺术性。
便利店、台球桌、酒吧、乒乓球桌,几场戏中三人身体的舞蹈和眼睛的视点都是在不断摇曳的,这种摇动但不晃动的拍摄方法带着三人的互相试探和对情感的轻佻,伴随着电子音乐的迷幻、情绪更是暧昧不已,独属于这个充盈延宕的情感空间。
二.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 故事、人物关系被处理得简单后,《你的鸟儿会唱歌》的叙事节奏很轻松;三宅唱对镜头画面中光晕和色彩的掌控是他展现作为个体时的三人和三人在一起时关系状态的另一方法。
电影中多次出现光晕笼罩人物致使人物面部模糊的景深镜头,三宅唱的这种去掉语言的描述,仅用镜头去虚化人物画面的方法营造出了一种漂浮、眩晕感,展现了人物迷惘、不自知的状态。
另外,影片的基本色调有两种,一种是屋内的蓝白色、一种是屋外的黄橘色,这两种颜色形成了一个色彩界限,三人单独出现时,电影色彩往往是单调的、 清晰明了的冷色调或者暖色调,但只要有其中两个人在一起或三人合体时,画面色彩总是复杂的、含混不清的。
这些地点的设置往往在一个多层空间的交际处或光的可映射处,便利店外的路灯下、房间的窗户旁、晦暗不明的酒吧里、夜晚与黎明的交替时的晨曦中,这种用光感模糊色彩界限、或者可以说人物界限的拍摄使得影片中的“三角”关系呈现出一种氤氲的、诱惑的暧昧感,像夏天空气中无法挥散去的气浪,这种暧昧感变成了影片的一种魔法、人们愿意去享受其中的魔力。
接近结尾的时候,这种暧昧感开始消散、三人在一起时,光、色彩都恢复成了普通的、自然的、单一的,而这个转变的节点正是佐知子的心意确定是静雄时,这也正体现了三宅唱电影技巧的娴熟与高超。
三.复调的时间和忽略的时间 《你的鸟儿会唱歌》这部电影所展现的青春愉悦感还来源于三宅唱对时间的处理。
据悉,三宅拍完了小说中所有的镜头,但最后的成片却大刀阔斧地删掉了一半左右的镜头,其中还有原著中的一些重要时间节点的事件过程,例如原著中对静雄厌母、杀母有着详细的描述,但在影片里却只展现了静雄收拾母亲遗物的时间,这个时间的长度甚至没有三人对其母亲的谈论时间长;导演将另外二人、甚至我们观众对其母亲死亡的疑惑以一种轻飘飘的方式忽略、掩盖,留给我们的只有静雄对于童年记忆、感知丧失的状态。
他这种弱化叙事、情节,减少场景,而着重表现三位主人公一起度过的那些时光,那种气氛、幸福感以及舒适的氛围的方法,捕捉到了每个场景中丰富而充实的时间,以及演员们的存在感。
但也使得这部影片呈现出一种突然性,前面的一切突然结束,另一段截然不同的时间重新开始。
或许,这也是结尾佐知子的回答被打断的原因——情绪充盈、而忽略、强调或者保留时间,这也使得影片始终聚焦于“青春”的主题。
三宅唱对时间的复调还承载于地点和物品,僕和佐知子共有两次单独行走在同一地点——第一次是僕送佐知子回家,佐知子阴差阳错穿走了静雄的衣服,二人走在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上说着这件事,僕表现出理所当然的不在意模样。
此时二人在告别,一个警示灯在他们身边不断闪烁并且鸣叫。
第二次则是结尾时,佐知子告知僕自己已经跟静雄确定关系了,二人还是走在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上,虽不见闪烁的警示灯但能在环境音里听到。
虽然两次事情的时间分别发生在早上和晚上,是截然不同的,但警示灯这个物品、十字路口的人行道这个地点却在观众这里形成了一种心理上的蒙太奇。
这个复调时间的用法还运用在影片中的两次打乒乓球上,僕与佐知子背离的结局早在第一次警示灯时就昭然若揭,如此、复调就带有一种宿命感,使得情感更浓郁、厚重。
影片的首尾两次默数的呼应设置令人十分印象深刻,在首时数字寂寂等待了一百二十秒,在尾时消失的一百多秒数字化为了年轻人改变自身的一腔勇气。
这也回应了披头士《And your Bird can sing》中的词:“你没有拥有我、你见不到我、我就在你身旁、你听不到我说话”,但没关系,“我”在唱歌。
小鸟即使在心里沉寂再久,它也不会忘记啼转的本能;我(僕)即使平时在这段关系中表现得多么无所谓,也能重拾爱的能力。
导演三宅唱在《你的鸟儿会唱歌》这部青春类型片中,满怀热情地描写了一种生命本身的幸福以及爱一个人时的那种喜悦。
而他毫无疑问是成功的,作为观众的我从他的电影形式中深深感受到了一种幸福,让人在如同夏风那般的缠绵中不愿抽离。
三宅唱不输出任何致人焦虑、紧迫的观点,而是让青春的情感在这美妙的当下随夏风无限延宕。
是的请不要这样,我们说好的不要有麻烦的感情,你也承诺过的不会让我麻烦。
至于我要和别人开始一段麻烦的感情,那是因为很喜欢很值得,我愿意付出。
你一把19.9的透明雨伞,要什么爱情。
电影剧情可以说比较简单,书店工作的男主与同事小佐暧昧在一起,又因为男主与上一份工作的同时静雄同住一间出租屋的双层床,最后三人厮混,小佐最后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静雄。
这个故事的感情线可以说是有点乱,而且编剧并没有什么铺垫,以至于开始的有点突兀,比如没心没肺的男主突兀地被小佐主动勾搭自己都无法相信,第一次约会就放鸽子但马上又滚上了床单;比如舍友静雄刚认识小佐一起喝了次酒后就迷糊地说要下次要和她一起看电影;再比如小佐说起自己和书店店长的感情,男主和小佐的聊天语气简直像是多年朋友。
但男主和小佐是朋友吗?
电影里小佐很明确地问过,男主含糊过去了。
他们是恋人吗?很明显男主和小佐都不会这么认为。
那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估计谁也说不好,按照小佐的话来说,不想要麻烦的关系,男主承诺说不会麻烦的,于是两人很坦然地做爱(TT还是男主问小佐的包里拿的),很坦然的面对舍友静雄明显越界的行为(邀请看电影以及后来与小佐去野营数天),还有很坦然的面对小佐和店长的感情还没有实质结束。
用电影里男主的话来说,小佐有选择和谁一起看电影的权利。
下雨了就需要打伞,空虚了就需要陪伴这样的关系真的很不麻烦,就像电影里经常出现的那把透明雨伞一样简单到了极致,工业化的高效率生产和遍及大城市犄角旮旯的便利店,让这种伞又便宜又随处可见,于是购买和抛弃都成了不需要经历太多思考的事情。
所以小佐和男主勾搭在一起就不显得那么突兀了,空虚也好、欲望也好,需要这样一个可以用的人,就像这个冬天上海阴雨连绵经常没有带伞,于是就到公司对面的罗森买过两次透明雨伞,19.9一把,随买随用,随用随扔。
舍友静雄和小佐互相看上眼呢,可能也是这个样子,毕竟作为一个失业青年,静雄的日常生活除了偶尔找大哥借钱就是和男主一起喝酒,他在镜头前也总是一副迷糊的样子,而两个男人挤一个双层床也并没有太多真情实感,只是彼此都觉得对方人品尚可且能减少花销,但两人除了在一起喝酒也都是小心把自己对对方的影响减到最低的,比如房间里很少亮起大灯,两人都是开着台灯做自己的事情,台灯的方向都是朝向墙壁,尽量别干扰到对方。
两人无聊沉闷的生活里,一个有着成熟鲜活肉体与大方奔放性格的女人到来了,不需要高估人的感情门槛,身处此境,大部分人都会像静雄那样对小佐说“我喜欢你的衬衫”。
但感情毕竟不是像下雨天有把雨伞就可以了,感情永远需要被鉴别和分类,人们对待不同的程度的感情有着自己的诉求,就像男主说小佐说,和店长分开就好了,小佐马上反驳了一句,你以为一段感情是可以那么容易结束?
就像男主认为自己和小佐只是不麻烦的相处不需要在意太多,结果同事嘲问他难道他也喜欢小佐然后恼羞成怒揍了同事一顿。
故事最后小佐说自己想认真和静雄在一起,也就是说她准备好了迎接一段可能麻烦但毕竟真挚的感情,就像曾经和店长的感情一样,便宜的透明雨伞随处可以获得也可以没有任何负担地扔掉,也能遮风挡雨,有时候还很好看就像男主与小佐在双层床上很合拍,可真正觉得自己并不需要买一把常用的伞的人屈指可数,即使挑选保存携带一把伞可能是很麻烦的。
故事里男主曾经也认为小佐对自己来说就是一把进便利店买到的透明雨伞,可以毫无芥蒂地放弃,但真正要分手的时候,他先是准备和开始一样默数120s不行就离开,但又马上意识到自己浓烈的在乎,于是跑去追上了小佐说出了全片唯一一句“我喜欢你”,但小佐的回答却是“请不要这样”,是的请不要这样,我们说好的不要有麻烦的感情,你也承诺过的不会让我麻烦。
至于我要和别人开始一段麻烦的感情,那是因为很喜欢很值得,我愿意付出。
“我喜欢你的衬衫”其实才是全片的第一句“我喜欢你”你一把19.9的透明雨伞,要什么爱情。
PS: 今天在上海日本电影展买票看完的,第一次觉得必须要为一部电影写点什么,也不是这部电影怎么好,只是恰好在我经历了一段失败的感情后,这个电影将的故事恰好有些过分贴切的真实,于是想写一些东西吧。。
说一说给两星的原因,一是镜头切换实在太过生硬了,过多的大头特写令人烦躁,而且描写三人酒吧蹦迪的那段镜头足有十分钟,真的很没有必要;第二个就是觉得剧本还是显得太过生硬、粗糙了,片中所有的暧昧自然不需要解释,但小佐真正爱上静雄还是需要有更合理的剧情铺垫的。
看女主如何在友情当中验证爱情《你的鸟儿会唱歌 きみの鳥はうたえる (2018)》应当反映了日本年轻人的某种生存状态,但就此认为这类年轻人是一群废材,似乎言过其实。
本片中,不仅作为打工仔的男女主角,就算是雇佣他们的老板也都像个废材,颓废似乎是本片的基调,这可能是时代精神面貌的体现,但这决非主题相关,充其量只能构成展示主题的背景。
本片主题还是“爱情”,很普通的“两情相悦”那种,“三角恋”似乎并不成立。
女主佐知子与男主僕之间的确两情相悦,但女主和另一主角静雄之间是没有恋爱关系的。
这不仅因为女主从未对静雄有过任何暧昧表示,而且静雄也刻意将他们的关系保持在友情范围内。
这点可从他俩在卡拉OK厅唱歌时,静雄主动问女主,他是否影响到她和僕之间的关系来得到证明。
虽然男女主角彼此好感,但女主对男主的感情其实并没把握,所以她总是在试探男主对她的真实情感:是爱情层面还是友情层面的?
她的判断标准是自己有无受重视;而试探的途径往往是通过他们共同好友静雄。
第一次试探是在静雄酒酣时约她去看电影,她征求男主的意见,男主非常随意的一句“你去呗”,而从她的回应“那我真去了”明显可以看出,她还是希望男主对她跟其他男性一起去看电影有点不一样的态度,至少应表现点紧张最好是嫉妒,才能说明她是受他重视的。
然而,在男主看来,这是给她“自由”,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自由”于她而言可能就是“漠视”。
第二次试探是她故意问男主,静雄是否知道她和店主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这是问男主对她仍然保持与店主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结果男主又表达出很无所谓的态度。
他认为她与店主的关系只是“玩玩而已”,这使她有受鄙视的感觉,因为“玩玩”是无需诉诸情感的。
如果她对店主曾经的感情得不到男主的认可,那么男主对她也就无真感情可言了。
第三次试探是她辞职并结束与店主的关系后,约出静雄在夜店唱歌至深夜才回。
早上醒来,她问男主,她和静雄半夜回来有没有吵醒到他。
她本希望他有吃醋的表现,但他仍然是一幅无所谓的态度。
不过在这次,她验证了店主对她没有真正的重视。
因为即使她提出分手,如果真受重视,店主应当不会那么轻易地放过“情敌”吧。
第四次是她向男主表明,她要跟静雄正式交往。
其实是对男主的最后通牒,即要离开他了。
因以静雄为幌子,本以为男主怎么都会有反应了吧,结果,男主却说,他早就看出来了,还说要“重新感知”、当“纯粹的空气”、“想通了”什么的,表现出那种无所谓真的令人绝望。
好在女主和男主确是“心有灵犀”的,女主离别时的那一“捏”,让男主这个情感白痴突然明白,女主的“再见”可能是“再也不见”。
于是没再等120秒,仅在13秒内就去追赶女主了。
我相信他们成了。
因为他终于表白了,她有了那种久违的“受重视”的感觉了。
(文/石板栽花 2019年5月30日星期四)Ps.感谢猪猪日剧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空洞,矫情。明白导演想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几个年轻人的情爱与迷茫,还特意安排了书店另几个店员做对照组。但故事取景和裁剪做的也太差了吧……人物塑造也有问题,男一男二导演可以分些自己的经验过去倒不至于特别假,女主的这个角色就明显是纯粹意淫出来的,几个演员本身演技局限也没能再赋予角色骨肉。
演员真好,三个往那一杵,一扭,一唱,把“三千块月薪也挺滋润”的精神进行到底,自然熨帖。拍无聊,拍夏天,日本没谁了。
导演的着力点在于微妙的细节。但如果要做闲笔做碎片,他们的对话完全可以更散更跑题一些,而不是在三人关系里反复兜圈子:两人对话,话题总是聊第三个人。女主角每一场都很美,但是好像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也就没有了自己的“世界”。永远谜之微笑的染谷将太也是,他也没有自己的“世界”,似乎他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三角关系加一个角。他的这一角立不住,整个片子就不成立了。女主角跟店长的关系,故意放到后面才告诉观众,也奇怪。本来观众是跟着男主角的视角和情绪的,但这时发现男主角比自己知道得多,共情感就差了。
二十分钟左右才进入三人行的状态,观看这种碎片散文情绪好累。柄本佑咋长得既性冷淡又性瘾。
片名来自Beatles的And Your Bird Can Sing(你的鸟都能唱歌了,可你还是不能喜欢我),可以说相当《挪威森林》(好像是个经典误译)了。
夏天结束了。
可能缺少这种两男一女一起度过一个夏天的生活体验和想象,没有看进去。这个“我”是让人讨厌的家伙,总一副自以为是牛逼哄哄吊儿郎当的样子,他就是初中的小混混、高中的恶霸、大学里目中无人的同学。在书店要是遇到这样子的店员,我扭头就走。但是就是这样子的人,也会有他自己希望一直不会过去的不可复制的夏天,这个我倒是能共情。
青春本质ephemera,不只是作为一个时长整体,而是细分到每一秒、每个瞬间主体与其周遭陷入的情绪与状态都稍纵即逝且悬而未决;在那一刻,我和我身边的你(们)就是宇宙中心,城市则是我们的真空宇宙,万物确凿而神秘,处处暗藏碰撞留下的细微踪迹。于是对青春的描画也只能从中无头无尾地截取片段,佐以相映的城市空间,那些片段无需受到任何道德和逻辑的规训,它们因为短寿而天然美好——最近时常产生这样的感受与感叹,在本片中看到的也是这样的景象:轻盈而真切,三个角色周旋舞蹈,在游离视角中每个人都忽近忽远。两个过分在意的无关紧要的细节:在日本抽什么烟不好,佐知子手边摆着的竟然是American Spirit?静雄那件航天博物馆的古着T恤真好看如何可以拥有?
是真的好看,我在飞机上断断续续看过两遍,随处打开就能看下去,昨天又重新看了一遍,仍旧觉得这是一段真实的生活,三位主角都被拍出了新的美感,尤其前半段进入故事和发展的阶段,于我而言有一种很好的参与感,这多亏了演员们兴奋且丧的表演。
有一说一,片名还挺エロ的。。。
肤浅了些,这很《祖与占》?!
我理解丧片容易在豆瓣比较高分,大家都需要认可和投射嘛;染谷将太再这么迷之微笑的演戏就真的不想看了。
虽然觉得这类题材很无聊,但还是很羡慕日本电影有诞生这种文化的土壤。
#🍋观影#演员和导演都挺好,可我不爱看三角恋和暧昧。说青春肆意飞扬的,大约等于说毫无新意~但是,喜欢这类题材的,可以看,把函馆的街道拍的很漂亮。
仍然记得之前看过一篇《燃冬》上映时期的文章,将这部与《燃烧》等三部电影共同纳入讨论之中,没想到最终都看了。函馆白天的安静以及各种小店,晚上随着音符奏响的无尽青春与夜晚的无限可能;它仍然停留于创造一种感觉、氛围,让人感知情欲的流动以及本身属于三人各自的故事。虽然常常觉得空洞,但这份探索却也很独特。
重看。
很会拍,但少了些锋利
BJIFF 第一句台词出现的时候已经制造出“生活切片”的效果,优游的情感关系简直是理想中兰波诗歌《传奇》中描绘的青春。三人关系成为一个对抗“大人”世界的堡垒,而相比起“大人”们对自己生活失去把控,所谓“吊儿郎当”的年轻人在情感中更具有能动性-由此三人构建起的是一段全新的、无性别的感情,一个未被定义过的全新的乌托邦//230212百子湾//230623武汉 重看已经变成太过私人的电影,再看一百遍也仍然为便利店戏倾倒!
啥玩意?爱情杂书店?
幸運卻不令人代入的男人、倒楣卻不令人同情的老人、主動卻不令人掌握的女人、奢持卻不令人羨慕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