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这几年连电影都无法沉下心来看一看了,最近想重新慢下来,好好的看一些,争取每天都更一期🍀最近在思考自己活的是不是太压抑,或许小心翼翼,无法及时的表达当下自己的情绪,好多时候明明对方做了一些过分的事情,但是第一时间自己做的却是先开解自己,这没什么,不是什么大事,好讨厌这种老好人的心态🌈然后就看到了这部电影的简介,感觉应该是自己想要看的,片子里姐姐打坏球拍的那段真的超级缓解愤怒的!
哈哈有时候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事会告诉自己,这样的人总会遇到人收拾的,这一家子就是我希望他们遇到的人💪🦄不是传统的影评,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感受🐰有时候在想为什么会一再的谦让,是因为内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么?
因为觉得没有什么人会保护你,你会受到伤害,所以这么忍让会让受到的伤害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也是自我保护一种有效方式🐮所以其实蛮羡慕影片里的一家人的,在前半部分觉得他们那么肆无忌惮真是快意恩仇,有什么可怕的呢?
但是到了后来在车站弟弟看到杀手时留下的眼泪,妈妈在巷子看到找他们时紧张,姐姐听到数学老师说短暂美好的经历时的大梦一场。
他们彼此必须互相支持又想遇到些什么然后逃离这种生活。
好多人说没想到最怂的竟然是妈妈,因为他有个可以依靠的好老公吧毕竟下水管是爸爸修好的!
🔥有时候什么也不做就是一种犯罪行为
之前看过预告片,异常火爆和吸引人,老戏骨+家庭题材+黑帮主题+喜剧背景,很令人期待,不过在我看完之后我只想爆句粗口:去你娘的黑色幽默!!!
这其实是部悲剧。
片子前半段企图通过轻松的氛围来掩饰,这一家人的生活似乎正走向好的方向,例如父亲开始反思人生写了部不断美化自己的回忆录,母亲尝试融入周边家庭开party ,女儿谈恋爱,儿子混学校,但是本质是掩盖不了的,这真的是部令人绝望的片子,虽然表面涂着一副我是黑帮题材家庭喜剧的外表,但本质却是部彻头彻尾的悲剧。
这片子简直就是个亚文化圈融入主流社会失败的绝佳例子,黑社会的父亲无法控制的暴力行为,母亲无力承担的精神压力,女儿通过爱情来麻醉或者说是支撑这种扭曲不正常的生活,儿子通过带有原罪式的方式来适应生活。
他们简直都负能量收集器不断的积蓄负能量,假如没有杀手的追杀他们也将因为无法处理这种种矛盾而崩溃。
例如,女儿自杀,儿子离家,母亲崩溃。
这个家庭看似和谐却是以最脆弱最无奈的维持着,这令人心寒。
当然一家人也尝试去改变,父亲尝试去不用暴力先沟通但发现暴力却更有效,母亲求助宗教去做忏悔却神父所拒绝,女儿奉献灵魂和肉体去爱但是遭到了渣男最后打算自杀,儿子妄图用旧有的黑色的方式去融入遭到正常社会的反扑,这个从黑帮圈子里出来的家庭终究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和主流圈子,黑色的原罪一直围绕着他们,态度粗暴的FBI,原组织的不断追杀,内心的压力,过去粗暴的生活方式,这些都让他们这个家庭无法融入主流社会。
片头一家人是狼狈而来,片尾是一家人狼狈而去,生活还得继续,但所有人似乎更加绝望,一切到头都是空。
片尾没有说一家人会去向何方,但我想他们的生活还是会像这样,尝试适应-挫折-继续沉沦继续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除非帮派彻底被铲除或者他们被铲除,否则平静的生活对他们而言是触不可及的。
这个结果令人失望,对于乐意看到happy ending的我来说是绝望。
所以,我很讨厌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就像一块包着鲜艳糖衣的药丸似的,当糖衣溶化后留下的只能是让难以下咽的苦。
最后,去你娘的黑色幽默。
此致敬礼。
2013.12.19 am 1:39
大朋友推荐 可是我觉得一般讲述转做污点证人的一家 受警察保护来到了法国但是一家都是狠角色 妈妈防火少了小店因为店里的人对她指指点点姐姐用把网球拍都打断了 因为一群男生同学对她不尊弟弟用阴险手段 搞了之前欺负他的恶霸男主最牛 在警察的监控下还是溜出去 把自己的故事讲成了段子最后黑帮来的时候 弱爆的警察很快被弊男主好几个形象还是挺帅的
杀手总动员。
吕克贝松特有黑色幽默风格的上乘黑帮片。
口无遮拦的台词刺激过瘾:“我保证到时候院子里会热闹得像妓院一样!
”女儿不仅长得像布兰妮,而且被男同学邀请的情节就是《piece of me》里的歌词:“我从17岁起就是个美国梦女郎···你想知道我的点点滴滴吗?你想知道吗?”恰好与剧情一一照应:为了躲避追杀他们伪装成美国搬来的家庭;恰好女儿今年17岁。
其中描写爱情的片段温馨动人,黑衣人在窃听器里偷听到代课老师拒绝了女孩,“真可怜,她今年才17岁。
我真想揍那小子一顿!
”“人至贱则无敌”在黑帮中应该是“人至狠则无敌”,可偏偏他们一家在后面都暴露了自身的弱点,才为引来杀身之祸做了铺垫:父亲想当作家,母亲去教堂忏悔,女儿遇到了爱情,男孩的诗上报更是导火索。
欲金盆洗手的家庭终于还是无奈地再次搬家······
有些爽,有些过瘾,但是深度稍微差了点,当个喜剧看就还好。
4个人物4条线,儿女的故事线和父母的相比,有些过于简单和草率。
“在学校里称王”和“一见钟情”,起承转合没展开就结束了。
逃跑和自杀也显得有些不能令人信服。
父母呢,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但是有演技的加持,还是很能代入的。
最终主角团决战的胜利,又颇有一些运气的成分。
当然了FBI的两个小弟挂的也早,不那么菜的话,可能会更合理一点。
第一次写长影评,还请多多包含来自法国的黑帮喜剧《别惹我》3月7日上映了,这部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第23次引进内地的作品(包括其编剧和制片的影片),由奥斯卡最佳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监制,汇集了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和戛纳影帝汤米·李·琼斯,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米歇尔·非佛。
这样的奥斯卡级别阵容真可谓豪华,这是吸引观众进入影院观看本片最好的理由了。
本片讲述曾经的黑手党头目为躲避追杀,在FBI探员的保护下隐姓埋名与一家四口来到了宁静的法国小镇,虽然他们还是难逃死路,但一家子也就此显露出黑帮拿手本事,与追杀他们的人决一死战的故事。
片中最有意思的一段恶搞,来自当男主角参与当地电影论坛时放的电影正好是德尼罗主演,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好家伙》,巧的是该片的故事与本片几本遥相呼应,有非常多的雷同之处,更是本片的一大乐趣。
还有两段,当这位黑帮头子因为各种不满而寻求政府解决,但得到的答案都不让他满意,他就臆想要当场报复,虽然都是臆想,但他最后还是做了,可见当过黑帮的可是不好惹的,也正呼应了本片《别惹我》这个片名。
本片最大的亮点也呼应了本片的另外两个中文译名《黑帮家族》《他们全家都是黑帮》,因为片中黑帮头子的两个孩子,女孩在放学回家遇见陌生的四个男学生搭讪,她虽然跟去,但其中一个男学生因为撩下她长裙肩带而被她用网球拍一顿暴打,一秒变霸气外露的女汉子,让另外三个男学生看的目瞪口呆,这段足以能让观众看的爆笑不已!
另外那个儿子,在影片开始时没显露出什么本事,刚一进入新学校就被同学欺负,但等到中间他开始展示他偷盗的本领,以及予以那些不良少年最猛的报仇,加上最后真正与追杀他们的黑帮交火起来,真的能让很多人刮目相看。
说说演员,奥斯卡影帝罗伯特·德尼罗之前曾在《教父2》《我是老大我怕谁系列》中扮演过黑帮,有正剧也有喜剧。
虽然他年逾花甲,但这次再演起喜剧类黑帮可谓驾轻就熟。
奥斯卡男配角和戛纳影帝汤米·李·琼斯在片中再次扮演起警探类角色,只不过戏份不多,没有多少亮点。
奥斯卡女主角提名者米歇尔·菲佛饰演黑帮头子的老婆,虽然她已年华老去,但老有老的美依旧美艳动人。
扮演女儿的美国新生代女星迪安娜·阿格隆在片中大展诱惑神态,前面说到的暴打男同学就已经能征服众多青年男观众了,并在片中与神似斯诺登的男数学老师搞暧昧,就足以能证明她的性感魅力了!
最后说说配音,这次长影再次发挥出最佳水平,再次让我感到物超所值如获至宝!
尤其是胡连华配德尼罗,能将其扮演的一个黑帮头子和父亲完美结合更是绝赞不已。
朱丽松配的老婆,这次没有了在她配过的《老公是特工》的出戏感,也与角色神态贴合到位。
牟珈论配的女儿,同样与迪安娜形神兼备,也再次拿出了她性感声音的魔力,脸型完美贴合也是非常完美。
王琛配的儿子,在看之前就想到肯定是他配,的确不出所料,也是形神兼备。
刘大航配的警探,也不用说,老来精湛,还是形神兼备。
总之,本片值得一看,本片的配音我本人也强烈推荐!
一位黑帮大佬为躲避追杀,拖家带口东奔西走。
一家人很有个性。
老爸尝试心平气和地和管道工人沟通、和市长沟通、和工厂职员沟通,要么被敷衍,要么被鄙视,最后用暴力调教一下,家里水质污染的问题就解决掉了。
老妈也耳濡目染带有黑帮习惯,但还是经常跑二十公里远的教堂,甚至被一位神父说服忏悔,神父听到她毫无保留的忏悔后像驱赶恶魔一样赶走她。
当暴力发生在有趣的人的身上的时候,才是一件有趣的事。
比如,当傲慢的水管工敲诈老爸,并问他的职业的时候,老爸说"I wiil show you",就直接拿球棍对水管工一顿乱打,打折了球棍,还很有生活气息地说”还没完“,接着找到一个铁锤敲下去,还在想着自己是好人,因为”我不会无端制造痛苦,我若施暴,一定有好理由“。
然后送水管工到医院,等医生把水管工包得像粽子一样躺在床上的时候,对医生满口编造水管工是如何跌下楼梯造成二十处骨折的、修管道的锤子是如何砸到他自己的。
anyway,一件事情的意义,是从做这件事情的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有个性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体现出自己的风味。
看见不少人和我一样在找电影里的一些插曲,我也找到了这部电影的原声碟,应该是齐全的了。
【Malavita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http://itunes.apple.com/sg/album/malavita-original-motion-picture/id722240186?l=zh电脑里装了itunes的才可以试听。
一家四口,外加一条狗,显然是更典型的西方家庭标准配置。
这么一个乍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却有着不同寻常的生活习惯,如同本片的中文别名揭示的那样——“他们全家都是黑帮”。
片子名称也是极具黑色幽默色彩,黑手党的内心生活总是充满着愤懑,所以别惹我!
一家之主的德尼罗做了污点证人导致自己的老大入狱,这一家人为了逃避老大党羽的追杀而接受了FBI证人保护计划。
然而这我行我素的一家人无论是搁到哪个社区,都与之格格不入,于是在一个地方呆不到三个月就得搬走。
直到最后美利坚似乎都没他们的容身之地了,于是这一家子便效仿69年前的美国大兵们从诺曼底登陆到了法国,在异国他乡开始新生活。
一双儿女都继承了父母良好的黑帮基因。
姐姐有严重的暴力倾向,下手绝不容情。
弟弟则具有极强的情报收集能力,同时还具备帮会头目所需的政治手腕。
这么两个狠角色轻而易举的就制霸了所在的中学。
爸爸是个有着非凡语言天赋的人,他能用f*ck这一个词来表达所有的意思。
不愿浪费自己才能的他决定开始自己的作家生涯,处女作就写一写自己的回忆录。
本片的阵容还是挺靠谱的,三个实力派老将搭配两个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加上吕克贝松这名字听上去也算值得信赖。
有些人觉得前半部分拖泥带水,我反而觉得本片是前面的部分好看些,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与这一家人异乎寻常的处理方式,这种冲突下碰撞出的喜剧效果还是挺强烈的。
结尾部分我觉得比起前半部分有点弱,他们暴露了身份被追杀时,怎么总觉得那群黑手党也忒弱了吧。
三下五除二的就被解决掉了,好吧,剧情需要吧。
一家人爱恨分明的性格和精彩人生,遇到麻烦解决麻烦,遇到贱人就打爆他。
与中国教育和国情完全迥异,国内孩子被欺负,爸妈只会教育孩子老实听话报告老师,指望老师和警察能够解决暴力问题。
国内遇到被侮辱被虐待的事情。
只会被教育:老实等待相关调查,等待法律的制裁。
从不会宣传教育,受侵害要学会正当合理自卫!!!
殊不知越是软弱,越是被人看不起,越是容易招欺负,自己都不帮自己,只指望别人帮忙的人最可怜。
自己勇敢一点,当场用力反击回去。
一切都会结束,用行动告诉别人,你不是好欺负的!
吕克贝松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监制,罗伯特德尼罗主演,本应是神作,,,结果并不怎么好看
电影还可以,很多小趣味叠加在一起却呈现了一个大的比较无趣。能看出些吕克贝松的影子,但跟吕克贝松以前那几部优秀作品比,差了不知道多少等次。已经没有了那种恣意豪放灵光闪现。可以看,但很难让人记得住,尽管阵容很强大。
吕克贝松电影的枪战情节、画面感、配乐、冷幽默都一如既往赞(《好家伙》段子尤其搞笑!)。但开场和结尾惊艳,中段叙事散漫凌乱,靠话痨段子支撑的毛病还是一直没变。作品依旧高水准,不能说失望,但作为吕克贝松的影迷总是不太舒服。
小贱看睡着了,醒来之后烦躁地想离开。他说他浪费时间看了部烂片,我赞同。不过看了一半我跟自己说,就当在看小鬼当家呗。这样想以后我果然淡定地继续看完。结束之后小贱说:“这还吕克贝松?”是啊,就这?还是算了不就一部电影,想太多。
还蛮有趣的哈哈
我可以说以后再也不看吕克贝松的片子了么?连配乐都直接抄的蓝莓之夜……
戏骨给戏骨开门
要睡着的节奏
如今看到吕克·贝松的大名,总会不自觉的降低期待值。鉴于这位“只拍十部”的名导近些年惊世骇俗的表现,本片的水准可谓远远超乎我的想象,真是难为您老了,故三星好评之。
good fella那段蛮有趣的
三星半...平庸的小故事也可以看起来赏心悦目,Luc Besson!
吕克贝松式的笑不出幽默
敬老给三星。
电影院的人可笑的真欢啊( ̄ー ̄)
烂片无贞操!
大牌大牌 又见大牌
和狗一样名字的片名,糟透透顶的故事情节和情景设定。有蹩脚恶心吻戏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烂片。
黑帮家族有点冷幽默
一星给德尼罗。。。他真真的老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T^T
好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