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梦想出航的六名船员,都是平日里脸上挂着微笑的最普通的“好人”,有缺点、狡黠但也善良,突然之间,被某种契机点燃,他们就能变脸成为魔鬼,相互残杀,最终致使渔船沉向了深海。
故事看似骇人听闻,却根据真事改编,我们身边也发生过更为不可思议的“鲁荣渔2682”号案。
善良的人为什么会变坏人?
“路法西效应”强调情境对人的影响:在某种的情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的作用下,就会使得一个人为恶,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路西法Lucifer,就是撒旦的另一个名字)。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人性的复杂,船员们即使善良,但内心也各自暗藏的玄机:埋藏很久的不满、贪婪和压抑。
当在封闭的船上待久了,一个燃点爆发时,人性阴暗面便会破土而出,最终走向邪恶。
故事的经典模型之一,便是封闭环境中对人性的拷问。
这一点值得深思,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也置身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下,是不是也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抉择?
2001年10月8日,韩国全罗南道丽水海洋警察署在距离丽水所里岛10海里处,查获了韩国籍渔船「泰昌号」,其船长李判根以及其他8名船员因涉嫌运送60名中国籍公民偷渡韩国而遭到逮捕。
另经查实,在60人中,有26名福建偷渡客因船舱密封导致窒息身亡,尸体被韩国船员抛入大海。
这便是当年震惊世界的「1008」偷渡案,也是《海雾》这部影片的原始素材。
在当时这起案件的后续发酵中,更多的情况被一一挖掘了出来。
比如「泰昌号」人员可以从蛇头处拿到3000万韩元(相当于2.5万美元)的报酬;而蛇头在事成之后能够从偷渡者家属那儿得到每人8000美元的费用;26名中国人死亡后,船长曾与蛇头联系,正是蛇头指示船长把死者抛尸大海,而事发后这个吕姓韩籍蛇头已携家属逃亡。
同时,众多赴韩偷渡者的生活状态也得到了媒体的披露,不仅身份不合法,干得也是最脏最累的活儿,没有三五年都还不清国内的欠债,并且一旦被韩国警方遣返就全完了,因此自杀的、离婚的、得精神病的大有人在。
而从中获利的只有蛇头,只要干一票便能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海雾》的编导并没有对「偷渡」这一现象做全景式的描述,而是仅仅把视野局限在「前进号」偷渡事件本身,虽然格局不免狭小,但也更利于导演对影片的掌控与把握。
本片导演沈成宝名气不大,却曾参与过奉俊昊名作《杀人回忆》的编剧,而且奉俊昊恰好又担任了本片的监制。
所以从气质上看,《海雾》那略带黑色的犯罪惊悚成分亦颇有奉氏电影的味道。
在这样的体裁局限下,导演势必对影片的各个部分作出取舍。
首先在角色方面,导演将侧重点放在了「前进号」的六名船员上,然而即便如此,角色的塑造也呈平面化,从性格到心理都没用过多的笔墨。
稍有例外的可能就是船长,对其家庭和生活状态做了一点描述,但也点到即止。
妻子的红杏出墙对他而言早已习以为常,因而当「前进号」的损坏令他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乃至会失去这艘赖以寄托的船时,帮助蛇头运送中国偷渡客便成了他唯一的出路,并为其之后的行为动机给出了解释。
其次,影片对于「偷渡」,包括如何运作、对韩国社会带来的隐患、危害等等问题也并无涉及。
导演讨巧地将中国偷渡客设定为朝鲜族人,既省去了语言不通造成的障碍,也给船员东植和偷渡女红梅之间感情的萌动提供了机会。
平心而论,这段感情的发展确实有些牵强和迅猛,不过考虑到之后剧情的风云突变,东植和红梅这两个角色以及他们的感情就显得尤为可爱可贵了。
当影片行至中段,一场浓重的海雾笼罩在「前进号」上空时,奉氏电影的残酷气息终于开始弥漫,故事也一头扎进了R级片的氛围之中。
因躲避海警的登船搜查,偷渡客们被关进了鱼舱,但由于时间过长而全部窒息死亡,除了被东植安顿在轮机室的红梅以外无一幸免。
这场海雾便似人性迷失的催化剂,在对前路迷茫的巨大恐慌中,寄居在「前进号」船员们心底的各种恶意肆意疯长,杀戮、贪婪、色欲,在这艘仿佛密室般被困大海的渔船上合奏出一曲腥风血雨。
这是《海雾》最为出彩的段落,张弛有度,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
至于东植和红梅最终逃出生天,这种为善良留下火种的设定看似圆满,却显得过于规矩,何况感情因素在东植维护红梅的行为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若非如此,想必东植也不会单单为了素不相识的偷渡客而同船长以及别的船员以命相搏吧。
或者设想一下更加黑暗的结局——在生死攸关之际,爱情亦变得微不足道,东植为了活下去只得放弃(或杀死)红梅,人性的畸变也许会愈加令人惊心。
回到影片的开头,沈成宝安排了一大段「前进号」船员在渔船上日常生活作息的画面,虽然平淡琐碎,但却充满了伙伴间真挚的友情,谁又想得到在将来会演变成这么一出悲剧?
这一切究竟是各种偶然的因缘际会,还是卑劣的人性使然,每个人心里应该都有各自的答案吧。
我得承认,相比于去年的《华颐》, 我对于《海雾》的期待值并没有那么高。
至于原因,说出来不免可笑:豆瓣上,《华颐》的剧情简介远比《海雾》吸引人,后者只有寥寥数语: 该影片讲述了6名船员所搭乘的渔船“前进号”在茫茫大海中载着偷渡者卷入一场无可挽回的事件的故事。
但或许正是如此平淡的简介才令我在看毕此片后大觉惊喜。
“海雾”这块巨大的幕布下是一个的关于人性的触目惊心的故事。
影片运用戏剧化的激烈和现实主义的冷酷完成了一幅人性善恶交战的宏大图景。
剧情的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一条普通的渔船上,而在这其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背景都是暗沉的天空和翻涌着海浪的灰色汪洋。
6个船员,因为一桩偷渡的生意,引出种种由欲望驱使的残酷抉择,以至于肉体和灵魂,都最终在这大海里翻覆。
影片的布景风格粗犷,船的各个部分,包括部件林立的轮机室,凌乱的甲板,以及破旧的船身,在与灰暗的海天相衬之下,形成一种现实和虚幻交织的奇异色彩,反映到剧情本身,则是困境下爆发的人性之间的挣扎与搏杀,这种狭小空间里巨大的戏剧冲突,使得整部片子张力十足。
《海雾》对人性的善与恶之间矛盾冲突的表现完全不留余地。
一个人可以放弃底线和道德,可以举起屠刀变成禽兽,或为钱财,美色,执念。
也有人坚守信念,奋起反抗,也只不过为了保护爱人,维持尊严。
片中的渔船虽名“前进号”,但船上所载的人,在欲望的驱动之下,做出的种种暴行,却无不令人感受到由人性向兽性的极速倒退所带来的强烈震撼。
船上6个人之间前后关系的强烈反差充分展现了极端环境下人性黑暗面所具有的强大破坏力,在这一点上的处理上,《海雾》所体现出来的残酷亦是此类韩国电影的一个醒目标签。
总的来说,《海雾》是一部风格太过刚硬的影片,观毕使人心情沉重难以自持,有许多心思和情绪堵在胸口却无处发泄,犹如一记速度不快但力道十足钝击。
但是,就和主演金允石的另外两部作品《追击者》和《黄海》一样,《海雾》噪点太多,柔情又太少, 振聋有余而发聩不足,这既是它的美中不足之处,却也可或多或少称之为此类电影的通病。
注:刚在海雾吧被删,幸好有先见之明,在发帖后就复制了内容无论影内影外,金允石都应该是boss,当之无愧男衣,海雾明面上的确如此。
从金允石接受偷渡委托后,将定金均分给船员,没有人反对,有犹疑也立刻被到手的金钱迷失了。
在出现事故后,除了甲板长,所有人都退缩了,把所有责任都推到金允石头上,为着自己的念头打着算盘,而非齐心协力度过难关。
而之所以说朴是boss,这本该是剧中6人最弱小的角色却活到了最后,虽然还有个女的,但那只是用身体去利用朴而借力打力得到的结果,推动故事进展演变的人还是朴有天。
从接收偷渡且从海里救回红梅开始,朴的所有目的都是为了这个女人,完全置船员和此次行动的目的于不顾,我们可以说这种农村大龄未婚青年乍一看到有点姿色的小姑娘就把持不住,把自认为好的都给她从而讨好她,利用长辈的疼爱而为所欲为,轮机室是能随便进来的地方?
自己来还不算还带女人来?
我们回想事故前的情节,一种可能是因女人在轮机室的可疑行为导致的。
这且不管,在事故处理中,一开始朴不敢分#尸,而一涉及到那个女人可能被发现,立刻如熟练的屠夫般劈砍。
之后为了女人更是无所不用其极,连杀2人且间杀2人,连明面boss都间接被朴弄死,而金允石在此剧中才仅杀1人,跟黄海中那个霸气boss相比简直弱到渣,且此杀也仅是为了大家考虑,不被泄露秘密。
朴在经历偷渡者事故后完全没有心理阴影,别说大叔那样介于精神病人边缘状态,连其他船员的那种恐慌心理都没那么明显,一心为了把女人送到岸然后双宿双飞,而之后的自相残杀后逃出生天,也没有任何多余的悔恨或者愧疚,在女人跑了后追到首尔老三洞一带搬砖找女人,连奶奶都弃之不顾。
注:刚在海雾吧被删,幸好有先见之明,在发帖后就复制了内容同关于偷渡者的故事,尽管表现形式不一样,但海雾和黄海比较起来,差距明显!
虽然为了朴有天写了好多剧评,但是这是第一次发在豆瓣上,谨以此文献给老朴的第一部电影,也纪念自己饭上他的四周年!
自古以来灯塔就用来在海上为来往船只指引方向和避开危险,因此有灯的地方就有光明就有希望。
还记得前几个月海雾刚刚上映,在韩国各个电视台宣传的时候,有很多镜头曝光出来,而那个船员们围着灯光取暖的镜头着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灯光是暖的,3个人脸上的笑容是满足的也是暖的,虽然知道这部电影的结局是沉重的,但是在那个镜头里,我还是感受到了温馨和温暖。
在剧照中,所有船员的衣服都是灰暗系的,只有东植是一抹暖色,因此大家都说,东植代表了前进号上唯一没有泯灭的人性和善良。
其实我觉得东植也是前进号上的那盏灯。
做为老幺船员和船上唯一读过书的人,他得到了轮机长大叔的保护,和哥哥们的嫉妒。
虽然没有过多的描写他的家庭,只是看到他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奶奶,为了让奶奶能享清福,他选择了做为船员出海。
在接收偷渡的朝鲜族同胞的时候,他向在大雨中畏惧不敢跳船的红梅伸出手,也在红梅落水后义无反顾的跳海去救红梅,随后还跟着轮机长照顾只能在甲板上过夜的人们……在意外还没发生前的种种行为都能看出他的善良和勇敢。
和甲板长对船长的无条件服从,轮机长的懦弱,昌旭几近花痴的癫狂以及景久的熏心欲望来说,他就像是船上的那盏灯,不刺眼,但是一直给人温暖和希望。
在后来颠覆性的各种变故中,接踵而来的各种危机和为了守护红梅,让他开始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发亮,当船长让大家一起肢解尸体的时候,他刚开始还是处在那种难以置信的震惊和恐惧中,眼神是慌乱而虚无的,但是一听到红梅被提起,可能会有危险的时候,他的眼神在一瞬间就变了,镇定和坚定的表情取代了之前的紧张,犹如那穿破海雾的灯光,他开始一步步成长起来,越来越亮,成为了要带着红梅突破海雾包围的灯光。
东植的确是整部电影的一个亮色,尤其是从影片刚开始那个憨憨傻傻的老幺船员,到后来敢于和前进号上神一般存在的船长对抗,这个过程在紧张而短暂的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里演绎出来,还是给观众留下颇为深刻的印象。
再来说说船长。
金叔的演技真是超赞!
对于船长来说,他的灯,只有前进号。
那个当年丽水海上的传奇人物,那艘次次满载而归的渔船,他们之间的羁绊又岂是其他船员所能理解……前进号是他的生命,他可以忍受妻子的不贞,却无法接受失去船只的痛苦。
为了守护前进号,他终于接了他之前不敢或者不屑于参与的人蛇生意。
在前进号上,他才是真正的霸主,镇压挑衅者,看起来很残酷,却是最快也是最安全的解决方法;在遇到检查的时候,懂得审时度势,最终化解危机;在意外发生后能迅速冷静的制定计划,把所有潜在的危险全部排除,甚至对于身边的船员也不例外……他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守护好他的船。
其实想想,东植真是一直都在给船长添乱,出海好不容易遇到鱼,慌慌张张的他被缠进网中,大家手忙脚乱的解救都来不及,最终只得船长拿斧子砸开那个不知道是什么管子的东西才救了他;后面跳海救红梅的时候,也逼得船长不得不冒着被发现的危险,打开探照灯给他照明救人;甚至于后面东植为了红梅而和他的各种斗争,最终把前进号完全送上了毁灭的道路……所以东植之于船长绝对不是灯,而是海雾,足以覆灭他希望的海雾。
对于红梅这个角色,我真心只有两个字评价:祸水。
但是对于韩小姐,是越看越耐看了,最早得知女主人选的时候,不觉得好看,后来看了那么多场舞台问候,竟然也觉得红梅和东植还是很有夫妻相,越看越有味道。
看完电影,也完全认同了她的演技。
最后来说说朴有天。
我饭上他已经4周年了,时光不知不觉带着我们走了这一路,让我看到了他的成长,欣慰的是我也不断追随着他keep moving forward。
真心的说,对于他,除了饭的正常花痴心态外,我更多的是对他的感谢,他的那种在逆境中不气馁,坚定前行的勇气;他的那种在每个荣耀的时刻,不骄不躁,向着下一个高峰攀登的坚持;他的那种云展云舒中笑谈人生的豁达与聪慧……无时无刻都在给我带来正能量,虽然他永远是我无法企及的那道光芒,却永远激励着我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这次的《海雾》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朴有天,或者说让我只看到了朱东植而忘记了他是朴有天,突破自身的形象,艰苦的拍摄环境,和众多的老戏骨飚戏,他的演技已经又上升了很大的一个层次,现在演员朴有天这个称呼,他已经当之无愧。
祝福《海雾》能在将来的众多奖项中所向披靡,穿透海雾,满载而归。
也期待能在今年年底看到演员有天的新剧上映!
渔船在夜雾中轻轻摇晃着靠岸,又在第二天的日出中开始一天纷繁的劳作。
那是一只特别特别旧的船,好像拆东墙补西墙,永远有修不完的零件,那船上的人生活的可真是粗糙,可那只船上有最年轻的船夫,他傻呼呼地卯足了劲要在这个粗糙的世界挣扎下去。
上帝真的是有偏爱的,曾经的少年偶像已经可以撑起一个饱满的角色,一句简单的台词都可以讲的这么漂亮。
而有天的肢体语言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在粗糙的男人堆里,他第一次看见这么富有生气与活力的少女,他想示好却又有些尴尬,不知所措的揉着小纸片,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下一句搭讪:我也可以来口面汤吗特别喜欢前半段电影节奏,不管是风平浪静的海面,还是接偷渡客时的险象环生。
只是从中段氟利昂泄露偷渡客全部死掉开始,船长的突然究极进化以及一个个船员突然暴露的本性有些吃不消。
大概是这里故事的进展有些突然,好想看申奥的那个版本TUT好的电影不会把观众当成傻瓜,聪明的导演会用很多细节去编织伏笔、刻画人物形象,等到故事结束的时候,除了沉思那真挚、善良的、残忍的、狡猾交织的人性,很多谜底也解开了。
东植只是红梅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红梅确实欺骗了他让他爱上自己,死也要保她平安。
他的爱是单纯的,单纯的我只想让你过得好,我只想让你活下来;他的爱是鲁莽的,笨拙的示好,一旦有人伤害到她,他就会立刻炸毛一般为其大打出手,甚至杀人。
可是作为红梅,在目睹族人惨死、船长崩坏到连自己的老船员都可敲碎脑袋丢到海里的时候,唯一的反应大概就要如何生存下去。
“谢谢你。
”然后她留下了一串长长的脚印,消失在无边的人海里。
她一定是利用了他,可要说她有没有爱过他?
我猜想,也一定有那么一瞬间吧!
多年之后,她结婚生子,他为了她一直生活在九老三洞,而她为了纪念那个愿意把生命给她的人,为了那段还没有开始就必须要死去的爱情,她也保留了吃拉面要加青阳辣椒的习惯。
他曾是风光一时的船长,那条旧船上刻着他的战绩和荣光,可惜时运不济,但即使用曾经他最不屑的方法,他也要保住那条渔船,他的战友、他的兄弟、他全部的自尊心。
既然下了那么大的赌注,赔上了所有的虔诚和运气,那么,这个赌非赢不可!
因此,当偷渡客不小心丧生,他淡定的解尸抛海,当老船员愧疚发疯时,他仿佛没有心一般的再次杀人,他的眼里除了那条船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保住了船,就是保住了所谓的尊严,别的,都沉入无边大海也在所不惜。
而当失败的脚步逼近再也回天乏术的时候,他不在抗争,甚至放弃求生,只是到死都很委屈,为什么昔日的荣光不能复回?
很喜欢这个电影,照例看了很多评论,大家对事件时代背景讨论很清楚,唯独对红梅为什么要走这一让电影提升N个档次的情节解答不清,说说我的解读吧,欢迎大家讨论。
偷渡很凶险,甚至要丢命,对于一个女人还要忍受扎堆在一大群老爷们中间,忍受时不时被揩油或者xx。
敢于走这一条路的2个女人,一个是破罐子破摔见多识广随时准备“献身”的老女人,对于另一个20出头的女孩,敢于选择,单单是贪图舒适或者远去淘金恐怕远远不足以驱动之,那么会有一个原因,为情!
而且她也不是一个单纯到没有心机姑娘(后面她被东植冒死从海中救起后,见到恩人,没有急于感谢,而是选择防备和躲闪也说明这一点)。
仔细看红梅和东植关于偷渡目的的对话,她貌似肯定的回答是找亲哥,听到东植自语后的沉默,显然说明:他对东植撒谎了,为什么撒谎?
可能女人更能懂,女人的阴谋是感性的,她懂得一个单身女人可能唤起一个男人的爱意与呵护,否则更可能换来的是对她身体暴力的索取,要知道她此时还不了解这个“热情”的东植。
直到后来东植的真诚和一如既往的关爱感动了她,目睹同伴被肢解丢入大海后,在恐惧包围下,无助的她投入了东植的怀抱。。。
两人上岸后,她醒来看到恩人未死,但对他终究恩多于情,因为她心中另有他人,她明白是该继续去找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哥哥了,于是毅然选择了离去。
6年后,饭馆重逢。
孩子父亲是谁已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她已经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想说,面对感情,女人的冷静和男人的冲动,这一爱情世界亘古不变的元素在电影里修饰的很饱满。
这电影一改往日韩国大男子主义的形象通篇描绘的就是一群可悲的男人。
船长回家撞见老婆偷人,呆若木鸡,对待奸夫完全和船上的残酷是两个人。
老婆毫无愧疚,反而理直气壮的要钱。
于是后来冒险偷渡由此引出。
两个船员,一个之前不顾忌讳,带酒吧女郎上船,只因没钱开房;另一个没钱嫖妓的发现偷渡女孩儿后,瞬间变身animal,生死斗不顾了。
东值无疑是最值得观众同情的。
发了誓,拼了命,真是拼了命的救出了偷渡女,结果醒来孤身一人,望着远去的脚印。。。
不禁让人唏嘘:能够生死与共,却不能朝朝暮暮。。。
多年后偶遇已变为人妻结尾的两个小孩一开始也没看懂,上来看到各位的分析总算有个头绪。
其实心中不敢承认红梅船上主动索吻 做爱是出于自我保护,说欧巴是“亲哥哥”也是自我保护,孤身离去是不信任身边这个救了自己两次的男人。
不敢想象。
不过细看两个小孩的年龄确实有差距,镜头突出的、妈妈喂面的也是差不多6岁的女孩,应该是东植的亲骨肉无异。
但是身边小几岁的小盆友就引发了另一个男人的悲哀,不管这个是前面的“欧巴”还是红梅颠沛流离之后又遇到的另一个愿意保护自己的男人。
韩国男人的形象就此颠覆。
杀人越货统统是为了女人。
虽然主题是偷渡,但是反应的净是韩国底层劳动人民(六个熟悉的字)的悲惨境遇。
哪个国家的底层劳动人民境遇都一样---都是被海雾压抑着汪洋孤舟
”性“是展现人性的最佳视角,以至于像《百年孤独》这样逼格高的小说除了乱七八糟的名字剩下的就是”性“了。
船长媳妇受不了寂寞偷情;昌旭为红梅怒杀景久;东植为了红梅误杀甲板长;红梅为了”亲哥哥“抛弃了”救命恩人“。
总之都是这些”B“事惹的祸。
你也许会说东植和红梅的叫爱情?
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换个其他的内外兼修的年轻女人,故事是一样的,东植还是会救她,拉她去船里,给她东西吃,逗她开心,向她表白,最后。。。。。
你会说至少这是两情相悦,那么这爱情也太廉价了点吧?
至少通奸偷情之类的事都是两情相悦的,这是欲望。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丢人。
如果是一个老头掉进海里了,东植会舍命去救么?
要知道迟疑那么几秒人就没了?也许吧。
如果被救的不是红梅东植还会三番五次的往船里请吗?
不会的。
也许你会反驳,是,如果是金惠秀掉进海里了,这五个老爷们都得跳进海里去救人。
如果46分50秒左右红梅碰爆的那个是致使氟利昂泄露的制冷剂的话,那么这婊子的罪过就大了。
之所以说了这么多“俗”话,就是想阐述:“人性没有什么对与错,无论是主角的传说还是配角故事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
”同样人性也不能用简单的善恶去解释,船长的毁尸灭迹和保卫前进号都是人性的使然。
一味的歌功颂德或恶意鞭笞都会偏离轨道,导演只要好好地讲故事就行了,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隐喻一下,保证《活着》绝对不是中国最好的电影。
比如你把孙文与洋鬼子的秘密协定,湖南农民运动的经费,顾顺章的灭门惨案,西路军的覆灭,杜家祠堂的是非都白描出来,建G大业还能不火?
这个世界最表面的是什么?
美?
最倡导的是什么?
善?
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真。
《生存啊生存---韩片二部》《卑劣的街头》+《海雾-怒海沉沦》大概可以呈现一些韩国电影的特色,也充满了韩国电影发展印痕。
这个分裂为南北的国度,太多的国民性不得不设防、警惕,由此,社会产生一些暗影,完全正常,也可说需要吧。
《卑劣的街头》,其实卑劣的,何止是街头呢?
每个混混都有当老大的欲望,不也是常态化社会的某类写照?
而行为“出界”,不止是片中导演之行为,也是其社会整体行为,产生“出界”,或者可能“出界”的描述吧。
《海雾-怒海沉沦》,以2000年为背景,描述经济不景气下,韩某些渔民为了生存或者想改善生存,将另一群为了生存或者想改善生存的偷渡者引往理想之地。
可惜,海上不仅有海雾,还有渔舱气体泄漏,面对重大事故,领导者(船长)不是纠错,而是灭绝、毁尸。
非正常化处理的结果,带来的就是更大悲剧---怒海沉沦,仅余二人登岸。
总之,生存是主题,求生存是本质,获得生存,其实也是影片制作者的需求。
生存,最应该记住的应当是电影中的那句话“我需要的人是谁和他需要什么”。
生存啊生存!
与舰同沉大概是船长最好的归宿了吧
评分为船长
理应是个好故事但最后未免有些尴尬。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船长与其他船员的险恶(船长从头到死都只是在为“船”着想),反倒使得男主成了自作多情为了女子而杀害整个船队的人。(想来风之谷也是绝赞)年轻女主的偷渡,也必是为情所累,所以最后不辞而别。
201101UC1:50:18。看评论勉强拖完,没啥深刻印象。
为什么朴有天可以这么适合这么土的角色,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以前的秘奇有天。可惜后半段剧情走向直线下降突破智商,东植反正就killing spree了嘛
韩国这类电影看多了有些审美疲劳。。。
雾中抛尸那段还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ugc ciné cité les halles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轮船上的故事,导演把它移植到韩国是为了方便拍摄。剧情拖拖拉拉,分尸扔海里一段看的人心惊肉跳,金允石演霸气凶狠男是一把好手,感觉是不是本色出演啊?
情节点处理得比较糟糕,收放不自如,整部影片显得非常沉闷,但朴有天演得十分认真,轮机长的最后一幕也异常精彩
什么鬼!
金允石太狠了
影片试图通过孤立无援的处境挖掘人性的黑暗面,主题还是相当深刻的,前面的铺垫也不错,可惜到高潮处反而泄了气,混乱不堪的杀戮场面尽显导演在控制力上的不足。角色方面都是照着底层人民来写的,无非是心存善念的一个对阵良心泯灭的一帮,太过鲜明的轮廓没有,搞得金叔都没演过瘾。
我们就片论片 至于真是事件里责任在谁这个不讨论 这片貌似是韩国征战奥斯卡的片子 那么有这种水平也是应该的 我当时看到朴有天的名字时 心中还是稍稍有点打鼓 感觉这小哥太嫩 没想到爆发力还真强 片子很精彩 但至于能不能最终突出重围拿到提名 这个我个人先保留意见 看看其他国家的片子再说吧
+所谓海雾,便是‘回家’为主旨的一场恶秀。概念层级刁得出奇,却格外曝光、失真。朴有天表现力不弱。
金允石只是需要一个好导演~
有点假
不好看
很遗憾片子的走向又是近年韩影无着之计——诉诸暴力,唯暴力以博眼球以救票房?衰落的标志,真地是白瞎了那雾。
《红梅的游戏:杀与操之歌》
如果不加重逢那段,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