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里诗书 在CIA工作的可能不会只有身手不凡的特工男和倾国之色的邦德女,也会有类似上班族常年坐在办公室里胖胖的后勤阿姨,对昔日间谍电影形象大颠覆的大妈出马,《女间谍》既在危机四伏中啼笑皆非,也更将女权主义的核心命题有以绝佳的渲染。
从脱口秀节目走出来的梅丽莎·麦卡西非常清楚该如何去契合自已的气质演好一个喜剧演员,《身份窃贼》中她败给了一个平平的剧情,在《女间谍》里,这个几乎三分钟就能逗乐笑场的喜剧中,她以乍看其貌不扬的大妈形象,成为了该作爆笑不断的核心,在喜点的抓取上,电影并没有将镜头过多的放在一位昔日后勤如何转化为一线特工有多么的不适上,而真正将一位外表柔弱,实力彪悍大妈特工的高强吐槽与气场绝然不同的魅力逗乐观众,这使整个过程充满了一个独坐CIA办公室二十年小人物变身特工后常常令人意想不到满是惊喜的喜感魅力。
女权命题的营造并非只是一味的在于刻画电影中女性多么强悍,而更在于还有着一帮男特工的无脑来做绿叶陪衬,杰森斯坦森与往昔英雄硬汉形象相比,不可谓不够颠覆,一个爱吹嘘过往还会搞砸各种任务外强中干的特工角色,他在剧中常常不用做什么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喜剧效果,而彼得·塞拉菲诺威茨的四处揩油不着调和裘德·洛看似完美的形象实则都被巧妙的运用于突显女权主义的意识上,当然还有着一群各色男配,秀逗的呈现,使男性在此片中已全然失去了在电影中应有的地位。
逆向思考,打破常规永远都是经典喜剧的源泉,梅丽莎·麦卡西在《女间谍》中以大妈特工的形象,就是在一而再的打破昔日银幕上固化的间谍特工,没有眼花缭乱的高科技武器,凭借梅丽莎的形象显然也不可能走色诱路线,这注定了电影需要找一个另类合理的节点来填充,而女性之间的感情认同和机智,成为了电影合理的逻辑切口,梅丽莎的大妈逆袭更能让观众有以人物性的共鸣,女权主义在电影中从未成为一句口号,但却为人无处不在的感慨,这是一部将女权彰显到极致的作品。
电影结局处昔日梅丽莎爱恋的完美特工向其表达了爱慕,却被自我价值觉醒的梅丽莎所拒绝,紧随其后的就是杰森斯坦森与梅丽莎的床戏,那画面太美我已不敢看……
看着电影中的许多镜头有不少的亲切感,影片里以摄像机为第一视角的仰角、广角镜头随意在常规视角里切换,这是以往的成龙电影常用的手段。
随着年岁的增大,成龙如今是鲜有作品问世,现在看到一部有成龙风格的影片,就像是坐在一个老房子里,喝着五毛钱的汽水看着影碟机上的《A计划》、《福星高照》等。
这是一部怀旧的电影,对90年以前出生的中国人而言,这部影片连接了过去的时光。
作为一部喜剧动作电影,《女间谍》在搞笑、动作的方面都有比较出彩的表现,而最大的戏剧张力则来自主角的设定。
影片的大背景是中情局在追踪一起核弹下落,似曾相似的是在很久以前的《007》系列电影上就有过类似的桥段,所以影片的故事线本无新意,但由于此次出勤的特工为之前久在中情局总部做后勤工作的大胖子苏珊,就为这个老套的剧情瓶子装满了泛着浓香的新酒。
苏珊拖着肥胖的身体在匈牙利、保尼利亚等处变换着身份跟踪、接触目标人物时,肢体上的笨重感与犀利谩骂式的语言相得益彰,产生了强烈的诙谐感。
有次在骂瑞纳身边的小鲜肉保镖时,甚至都要把对方给说哭了,影片中有被苏珊骂过的人,应该都是深有印象,在一番苦苦的争辩之后,还是得败下阵来。
除苏珊之外,该片语言上的喜剧效果还离不开里克特工,在与苏珊的几次精彩对骂里,里克的快语连珠、涵盖了所有特工险境内容的吹牛功夫也是一度让苏珊都哑口无言,这与影片后段里克在实战里的滑稽表现产生了巨大的对比,不禁让观众最后一点善良的期待落空,唏嘘不已:早知道你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但也真的是太糟糕了。
此外戏份不多的几个配角,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内,也是兢兢业业为喜剧效果在添砖加瓦,性暴漏语句不离口的奥尔多特工、走路怪怪的南希,都有各自独特的喜剧点,在与剧中其他人物碰撞时也产生了爆笑的效果。
还有道具的妙用,像苏珊前后与布莱德利特工和瑞纳在餐厅内吃饭,服务员都送来了遇水就长高的圆柱形白色物体,第一次苏珊以为了食物就吃了,料想不到竟是卫生纸,第二次苏珊就以为是卫生纸用手去拿、撕,却被告知是食物,前后反差也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感。
苏珊的喜剧因素在预料之内,因为从人设的各个方面来看,苏珊十足就是一个喜剧元素。
但由于身体的过于肥胖,一般优秀特工那种灵活的动作,在苏珊身上是很难想象出来的。
虽然中情局的克罗克主管在苏珊执行任务之前,展示了一段苏珊十年前受训的画面,且表现优异,但大胖子苏珊依旧是难以令人在动作方面给予希望。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苏珊的灵活性毫不孙色于其他特工,比如爱耍嘴皮子的里克,苏珊的首次惊讶的表现是与莉亚的在厨房内的对打戏,拿着大水果刀的莉亚与拿着铁锅的苏珊在窄小的空间内腾挪转移,实在好不精彩,其后苏珊更是以凭机智与出色的武打基础,一人干掉了德卢卡的团队堪称惊艳,特别是其中一个双腿夹住敌人脑袋,又侧身向下的动作,有着舞蹈动作一样的美感。
影片最后苏珊吊在直升机上,后爬上飞机将德卢卡从飞机上推下去的场景,既是所有的特工电影里几乎都会出现的一幕,也是给此次苏珊的特工任务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该片是一部轻诙谐的喜剧动作电影,本该不应对立意方面苛求过深,虽然许多场景还可挑出不少的毛病,就像人们口中常说的那些BUG,也是存在的,比如瑞纳怎么会如此轻易的相信布莱德利,不过却可称得上是一部优良的制作了,因为它从语言以及动作和场景上都逗乐了观众,且不生硬。
当几百年前柯南道尔借着歇洛克·福尔摩斯之口称呼艾琳·艾德勒为“the woman”时,就意味着也许从那时起,一个优秀的女人会奇突当成为“凌驾于男女之外,一个第三性别的人”。
就像现在的女博士。
当我们说起一个女外科医生,女体育评论员,女间谍时,我们的重点不是她们的职位工作,而是那个女字。
带着一丝惊讶,一丝钦佩,或者一丝嘲弄,总之我们不会这样称呼对应的男性角色。
在看《SPY》之前,曾经在一条海报的评论下看到:这个电影的主角,一定是琼花或者郭达·斯坦森,再不济,也是那个秀发如云的风情女神。
然而开场十分钟后就狠狠打了ta的脸。
主角是个又肥又邋遢工作在一个充满老鼠和蝙蝠环境中的典型女屌丝,并且很不幸的暗恋男主琼花,于是又有人跳出说,最后她一定会减肥成功变身女神成功逆袭了。
但最后,也再次狠狠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打脸。
她的确成功逆袭惊艳全场,但并不是以减肥成功改头换面以讨好她人这种肤浅的方式,她仍然肥的自带安全气囊,毫不淑女一张嘴就能把人从嗓子眼噎到胃底。
但是她帅爆了!
臃肿的身材丝毫没有减弱她的灵活性反而好像增强了她的攻击力,穿着一身黑色长礼服更是气场全开,头脑灵活舌灿炮弹更是虐的人死死的,哦哭戏当然有怎么能少了哭戏但在这里是她把一位保镖小哥活生生的一边说着“我才没哭”一边流眼泪,然后又被强行扒下衣服。
她足够强悍,足够聪明智慧,但也足够女人。
当我们提起“女权”时想到的那些极端的“比男人更男人的女人”在这里完全不存在,她会仍然为了一件华贵的长礼服甘愿掏空整个家底,也会为了组织对她设定糟糕的假身份而提出抗议,而最后琼花对她的邀约更是忍不住让人欣然一笑:谁说胖女孩没人爱?
谁说胖女孩一定要邋里邋遢?
谁说胖女孩一定要减肥成功才能获得众人瞩目?
而最后的最后,逆袭成功获得男神邀约的女主,却微笑拒绝而是选择和自己的好闺蜜一起聚一聚休息一会儿的举动真心让人暖哭了。
在男神的附属品之外,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并且活的很自在。
在看过那么多小妞儿电影女性电影之后,我想我终于遇到了这么一部“真正的女权电影”:你不需要再改变自己不需要再感到自卑不需要再讨好他人,因为你已经足够好了。
让你改变他人而不是让他人改变你。
The women The men.
我觉得蛮好看的呀女一的性格挺好的呀,知道自己胖但也没过分苦恼,条件不好却仍然靠努力品学兼优,因为暗恋同事而只做地下工作有些太可惜了。
女二的抬头纹让人出戏,但也还是蛮漂亮的,要是能再有点肌肉就更美啦。
剧情故意让她的角色慢慢洗白,然而细想也只是蒙混过去,她还是要卖武器啊…只是比较惨不停被手下、间谍和买家坑最后没卖成啊…怎么就洗白得了呢!
裘德洛的发际线得到了拯救,看来是植发成功了。
同样强行洗白,感觉一路黑会更好啊而且同意某影评的观点,他恐怕不是不知道女一喜欢他,而是怕被抢了饭碗而装作不知道,好让女一一直做地下室工作吧😂男二郭坦森真的就是来搞笑的,每句台词都…还配合着他一本正经讲他的事迹…简直把坏事儿耍帅又能吹牛的男特工们黑得体无完肤…顺便黑了一把无数的男性视角间谍片。
至于女权什么的还是算了吧…虽然我知道在这里面对男特工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但是女胖胖成功了就是女权了么…这不就是喜剧剧情正常走向嘛难道要说她不成功或功亏一篑?
女领导已经那么成功却仍是强硬没有幽默感的形象,女同事有点像见到女神就不能自已的技术宅男的女性版…只能安慰自己说当喜剧片看就好想那么多就自找无趣了…
为了换换心情,刷了这部喜剧。
以下是不太正式的影评。
如果觉得太长不想看,直接看这个简单的总结:裘德洛负责耍帅和骚,杰森斯坦森负责话痨和蠢,仅这两点就值回票价!
难得的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间谍片,but,是喜剧的形式,不过这个也很难得了。
反套路,有种星爷的国产零零七的感觉。
一开始,裘德洛出场,一副正统间谍片的感觉,帅!
犀利!
然后就印证了帅不过三秒这个真理。
因为花粉过敏,一个喷嚏下去,整个形象开始崩坏了……体型庞大、其貌不扬的女主出场,给人以老妈子的感觉,不仅全程调度裘德洛的行动,还帮裘德洛打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当时我还想,这部片子莫不是颂扬幕后人员的?
要知道真实的间谍可没那么帅,越其貌不扬越好;真实的间谍也不会参加那么多酒会,有那么多上流社会的衣香鬓影,还有艳遇,他们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化在了写报告上……嗯,一点也不帅!
甚至外勤都很少,大部分时间宅在办公室,甚至地下室分析各种情报。
所以,这部片子终于要歌颂默默无闻的幕后人员了吗?
然而被我默认为男主的裘德洛很快扑街,后来被证明是失踪了,假装变节进行渗透。
女主多年深爱男主,为了给男主报仇,主动请缨出外勤。
然而,说好的高大上的各种武器呢?
怎么女主的各种道具都那么挫?
痔疮膏、痔疮药、痔疮湿巾?
以致于女主都开始吐槽后勤是不是曾经得罪过他。
郭达,不,杰森斯坦森出场,开始话痨,吹嘘,智商下限……有个弹幕说这是郭达,不,杰森斯坦森台词最多的一部片了,哈哈!
然后女主开了主角光环,外勤样样拿手,反派集体智商下线,然后女主搞定了一切!
裘德洛和杰森斯坦森在快结束的时候接连上线,然而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这片子的前半部分,是这个世界对体态丰满女性的深深恶意,还有特工世界对女性的歧视。
女主原本有志外勤,训练时受到一点挫折,加上裘德洛忽悠,她就放弃了,在地下室充当后援,一待就是十年,不仅负责在裘德洛出外勤时的后援,还负责他生活上的琐事,干洗衣服、准备抗过敏药剂、修床……甚至解雇园丁。
副局长(女)说的好:“我任职之前,这鬼地方(兰利)的男人都一样!
”即便如此,副局长给女主安排的各种身份依然带有显而易见的性别偏见。
而杰森斯坦森,卖蠢之余,只会唠叨女主肯定会搞砸任务。
最后,实际上是他搞砸的任务。
特工的世界也接纳女性,特指那种身材苗条、容貌靓丽的女性,女主和她的同事兼闺蜜艳羡的一个女特工,在兰利特别吃得开,与另外四个男特工并列为顶级特工,然而,她是个double spy。
够讽刺的。
而女主能够搞定一切,是反派智商集体下线的结果,这似乎在反映……等会儿,一部喜剧片,我居然认真思考它的内涵?
打住,喜剧片能让人笑就好。
就不要去想“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么高深的哲学问题了。
如果你想换心情,推荐这部电影!
今天趁看Jolin演唱会前的空档去国宾微风看的下午4点场,好像是6厅,3/74/7的上座率吧。
当时看到这个片子的海报就给跪了,裘德洛总是能和其他的我也同时喜欢的演员搭到戏,这次竟然是JS。
在我没有喜欢裘德洛之前,一直都是看JS的打打杀杀的,不用动脑筋好棒。
等于说是新欢和旧爱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且片子类型也是我喜欢看的特工片。
天啊太好看了。
虽然主角是女的,演的也很好,可是我只想说这两个男的。
第一个镜头就是帅脸,简直要看哭。
哪怕最近看到的都是黑海夺金、唐海明威这种大爷角色,他真的还是可以帅回来的,想到这里就要哭出来了,真的....片头还会有一些阿尔菲的感觉。
女配也演的不错。
JS只要一出场,就准备好咧嘴吧,简直王宝强的镜头感。
全场没有一个不笑的。
他讲的故事好像也是以往他的打打杀杀片子中的经历一样,关键是他的表情,看一次笑尿一次就对了。
女主演的笑料也很足,经常有笑到停不下来的时候,而且隔阵子继续笑。
那种女生情节,尤其对裘德洛这样的面孔,唉又要看哭了。
此外台版的翻译也很给力,把金牌特务、速7都融进去了,还有很多本地化的东西。
别管剧情真实与否,我也没有在意女权女性,看看帅哥,笑笑,再想想女生情怀,就是这片子的对我的意义了。
《女间谍》很好笑,不过笑料的来源跟我起初想的不一样。
梅丽莎•麦卡西是脱口秀起家的谐星,我想当然认为她会演个对间谍行业一窍不通却误打误撞立下大功的奇女子。
结果被编剧摆了一道,原来她的这个文职转实地特工,除了天生比较容易一惊一乍,并且被乍然丢到陌生的环境里像只受惊的小白兔,哦不,大白兔之外,整体脑筋和性格还是十分正常的,并且越来越显露出超级特工的观察力、行动力和街头急智。
相反,有问题的是那些自以为是的男人们,平庸冒失到像是从科恩兄弟的电影里窜出来的,一面装腔作势目中无人,一面犯着各种低级错误,反而要女主屡屡救场。
梅丽莎非但没有变成被嘲笑的对象,倒有几处容光焕发,魅力四射的瞬间,足以证明气质这东西的重要性。
作为一部间谍片,它吸收了从古典到前卫的各种元素。
大家知道间谍片几十年发展来,有些东西不断与时俱进,而有些则是周而复始,时尚轮流转。
《女间谍》的搏斗方式显得非常时髦,但在更大范围上融进了《王牌特工》这一波古典主义潮流,男特工西装革履摆造型,打完架一定要正衣冠抹发胶,蛇蝎美女心狠手辣,阴谋狂人性格维度单一,超级道具夸张又上手,那种种不靠谱,早年已经被当做一种样式被大众观念吸收,但如今被尽情放大后,喜感再度溢了出来,此类戏仿在《王牌大贱谍》那个年代就很玩得转,今天依然吃香,可见其生命力。
好莱坞最能打的秃头这次化身有着《糊涂侦探》豁胖癖好的硬汉,而且绝不会心虚地问“你信不信”。
意大利人的冒险精神和浪漫多情也被夸张到种马的地步,以至于结尾说他是英国人成了一则巨大的讽刺,众所周知传统的英伦绅士间谍无论扮演什么身份都不会失去风度的呀。
同时被放大的还有那些露骨的下半身笑话,从古典间谍片硬而不射的含蓄暧昧,直接上升到R级喜剧屎尿精齐发的多彩多姿。
美式笑话的一个特征,就是不像慢热的英国人总会给出几秒钟的回味,夹带着很多俚语的粗俗笑料,都是在不经意抛出,“不知道脖子为啥湿了”,随口一说,没有任何抖机灵的征兆,错过啥也不影响,一旦注意到了,能回味上老半天。
常有人误会美式幽默就是粗话下流,其实精髓在于一个抖包袱的时机,这也跟英美不同的文化传统的有关。
这片毫无疑问是女权电影,通过《伴娘》、《辣手警花》一路演来,梅丽莎•麦卡西俨然成为银幕女权代言人之一,她的作品也被女权观众们推崇备至。
不过这女权,仍是好莱坞式的女权,有条件,有限度。
特点之一,就是作为一个整体,体能不如男的女人们,却要依靠用男性擅长的方式来搞定任务,来彰显自己并不逊色。
此举其实经常吃力不讨好,如果揍的是帅哥,反而会有大批女观众心疼,好比运动员出身的吉娜•卡拉诺主演的《制胜一击》所遭遇的,女主招招夺命,多给女人扬眉吐气,可女粉丝只怪她揍坏了亲爱的法鲨的俏脸蛋,多讽刺。
当然《女间谍》巧妙得多,一方面用梅丽莎的吨位增加了说服力,让她赤手空拳搞翻一大票壮汉显得可信,另一面男人们个个都是洋相百出的脓包,确实没人比她干的更出色。
这种对比固然让人拍手称赞,不过脑子稍微一拐弯:那些身材纤弱的女人该怎么办?
如果不把自己变成一个功夫女郎,就只能依靠男性的保护?
看,即便是银幕世界,也是性别不平等的,政治正确只是一个口号和形式,此地仍是男性的地盘,按照男性的游戏规则来玩,取悦的也还是男性。
男观众会因为银幕上一个看起来傻乎乎的屌丝妹拯救了世界获得了真爱,就对身边的女性改变观念刮目相看敬重有加吗?
别说我等直男了,修炼成猿基术恐怕也难有这等觉悟。
这方面雷德利•斯科特思虑深远的多,《末路狂花》的塞尔玛和露易丝用比男性更霸道的暴力手段保护自己、讨回尊严,但最终免不了一死,这才是社会的本真面貌,令人发自心底的扼腕——只要偏见存在,女性无论把自己改造成什么样仍会受到歧视,只是其中的一些过得比另一些风光舒适罢了。
说到底,在商业娱乐片里寻找真正的女权精神,难免会失望,以通俗博票房的《女间谍》也承载不了如此艰巨又难以讨好的功能,把它当做一部纯粹的B级喜剧动作来欣赏,会放松快乐得多。
(文/方聿南)
最后女主还是顺利地拯救了世界,肥肥和胖胖的茉莉在甩掉麦客之后终于成功滴追到了男神【并没有】,从头哈哈哈到结尾,我就想说裘德洛你在海报上不觉得亏心吗?
你丫明明就是打了个酱油啊?
最后茉莉还是被郭达睡 到了……希望茉莉越来越红,以及肥肥和胖胖的剧情靠谱点,别一会结婚一会丧偶,一会怀孕一会没有的了。
最后女主还是顺利地拯救了世界,肥肥和胖胖的茉莉在甩掉麦客之后终于成功滴追到了男神【并没有】,从头哈哈哈到结尾,我就想说裘德洛你在海报上不觉得亏心吗?
你丫明明就是打了个酱油啊?
最后茉莉还是被郭达睡 到了……希望茉莉越来越红,以及肥肥和胖胖的剧情靠谱点,别一会结婚一会丧偶,一会怀孕一会没有的了。
也许看电影就是很主观的东西,给《女间谍》打了5星,因为确实很喜欢。
看完之后,翻了一些豆瓣评论,才知道原来这是一部女权主义的电影,用如此轻松的方式表达女性的power,确实很让人舒服和接受。
电影末尾处,当裘德洛用他迷人的眼睛凝视女主,问她did you mean that? 她在危机关头救了他说的那些话,也就是她表白的那些话,实在太喜欢Susan的回答:Dod, I admire you.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轻松地化解了一场表白的尴尬,以后大家还是好搭档。
也许女主太清楚不过,表白有什么用,有一句话叫其实本没有误会,只是他不想要去了解而已。
这样其实很好,而且经历了那么多,在Susan心中又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最后和杰森斯坦森滚床单的镜头很有爱啊
Tanya看完电影之后才知道,“郭达·斯坦森”根本就不是主角,甚至连个男二都才勉强够格,但其难得一本正经的逗比能力和R级爆粗口的讲段子能力,几乎可以让你一秒钟对这个肌肉型男要不丧失性幻想要不恨不能马上脱光衣服床上见。
自然是要床上见的,只不过和斯坦森滚床单的是女主角,这个当年在保罗·费格的《伴娘》里异常出彩的胖姑娘梅丽莎,此次被誉为女权主义的代表和反其道而行之的典型,是的,只是被大多数直男癌们“誉为”,在我们这儿,去他的女权主义,这部吸纳了逗比杰森和成功挽回了发际线的裘德洛的喜剧片,致敬和讽刺了一堆经典特工片,在仿效007天幕危机的片头下,简直已经笑断了肋骨。
说女权主义的,大概是因为主角梅丽莎的定位,一个CIA系统里负责和特工对接的办公室助理,因为特工裘德洛的难以置信的消失,于是她上演了一场难以置信的欧洲任务完成之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这个从未出过外勤的胖姑娘,能上天能入地能搞定定时炸弹能收服黑帮之女,还能械斗巷斗兼顾,顺便成功开了一次飞机。
直至最后任务顺利完成,从裘德洛到杰森·斯坦森,甚至女同事米兰达、黑帮那个病娇公主都不无例外的爱上了她,于是他们咆哮着“这不是女权主义是什么!
”好像有一点道理,唯二两个男主角都是蠢萌萌的逗比,所有的上司长官双面间谍都是女的,但这样抽丝剥茧的似乎并不是导演的初衷,本就是一场梦嘛,导演保罗·费格成功地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让胖姑娘梅丽莎走出了一片天,这不是女权主义的问题,譬如,你敢说,你看着电影就没爱上这个嘴炮功力十足R级段子把瑞典保膘都骂哭了的“超大版MAX”?
对的,也可能是这几年毒舌妹子太遭人爱,女有《破产姐妹》里爆乳的Max,男有《生活大爆炸》里刻薄的谢耳朵,生活已经太沉闷,这群“神经病”嘴炮一开,顿时浑身爽利。
这个世界终究还是神经病的,否则也不会出现一部爆米花电影在豆瓣口碑榜打到八分的成绩了。
同样被归为神经病的还有难得演喜剧的杰森·斯坦森,在接受了郭达的设定之后,杰森·斯坦森无论是穿着绅士西装背着LV包还是紧身小背心都无法从“郭达老师”的气场中逆转过来,有网友更是过分,看着杰森和梅丽莎的海报,吐槽道,“郭达和方青卓老师演的电影!
”这就有点过分了。
杰森当起逗比来简直无敌,操着一口压低了嗓子的英国口音,亮着肌肉饱满的身形,一本正经地做着所有逗比应该做的事情,影片几乎所有的蠢事和倒忙都是杰森一手帮办,除了片尾的滚床单彩蛋,杰森这次可谓自黑到了最高境界。
很显然,对于一般的小妞儿电影或者特工电影来说,这部影片都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导演大概也是真心爱女主角,全片里个个都是条顺盘靓的超级美女,可全都没有这个会开飞机运气又超好的胖姑娘有魅力。
裘德洛被征服了,杰森被征服了,多少人的男神啊,胖子都是潜力股,这话真心没有错。
蠢萌的Statham,公主病的Byrne,毒舌的Melissa,逗比的Miranda...全片都是笑点啊!
我恐怕永远也搞不懂杰森这种一本正经、毫无表情的英式幽默;这片简直就是以低俗、粗话为荣;我是冲裘德洛来看的。
比较少有的女性主角的无节操屎尿屁喜剧。角色服装造型都足够亮眼,一查居然是TF的设计,果然大气。故事无脑,趣味一般,总共也就几处恶趣味场面与台词能博人一笑。基本都是女主个人秀,裘花与郭达甘当绿叶来卖颠。冲着Rose Byrne和Morena Baccarin两大美人看的。豆瓣评分虚高。
《王牌特工》后又一个惊喜
对于大部分刻意卖蠢的部分并不觉得好笑……算是英式喜剧里比较无趣的那类了。动作部分感觉借鉴了一些香港喜剧式武打,尤其厨房里那段,就是演员不是武行出身加之用上了慢镜效果打了点折扣。
屌丝女士实现平凡梦想,胖女孩也有春天与爱情,三个美女是真不错,女二应该是张萌
都忘了什么时候看的也忘记打分,聒噪的郭达还是很有趣的
话痨女
有趣,娱乐性足,笑点多,而且不蠢。又一个如何把喜剧做有趣好看而且不烂俗无聊的好例子,刚好和TED2形成对比。 7.6分★★★★
三星半。还挺搞笑的。虽然满黄暴吧但也没有很低俗
米兰达!
通篇屎屁尿、粗口、黄段子,大概是最近看的片太清水了,来一剂这种英式特工喜剧颇有奇效,笑到满地打滚不能自理。虽然最后女主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前途,但仔细想来还是蛮辛酸的。嘛,人生重在突破自我和实现自身价值~
最好笑的梗都出现在预告片了
上半年最好看的喜剧是怎么回事?Big girl spy终究还是银幕上被丑化也无伤大雅的白日梦
几乎是女版的「憨豆先生」,问题是肥女的战斗力并不底下,而为了衬托脱线间谍,无论是Law还是Statham只能够扮反派扮弱智,刻意凿刻的痕迹太过于明显,反而丧失了观影乐趣。
新颖的女性视角令落入窠臼已久的谍战片焕发生机,虽然有力却用力不均匀,但并不妨碍票房大卖。银幕上的女性互助,银幕下全球最高薪女星探花传奇,梅丽莎·麦卡西塑造明星偶像励志范本。
裘德洛帅帅帅帅帅!杰森斯坦森好笑好笑好笑好笑好笑!那个意大利特工萌萌萌萌萌萌!全程几乎无尿点,虽然整个剧情基本上等于没有剧情,但难得有那么一部解渴下饭的电影,真的棒棒棒!
【需要压分的典型】女性在批评一部电影“不女权”的时候,通常并非真的指望男影人拍出合格的「女权主义电影」,而是这部电影里有令她感到不适的情节。把性骚扰当笑料还需要上升到回合制讨论吗?一切从前商业片惯用的烂手段都可以继续使用,观众们乐在其中,看电影的时候不care,说明在生活中也并不care罢了,别光荣地讲出来 that's why we're still here🤷♀️
比伴娘还差
从头笑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