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号,在海战史上是“没卵用“的最高象征,造其一舰耗光全国相当大比例的财力,全无出场机会,最后就来个自杀式行动,被群欧玩弄至死(美军甚至现场玩起了投弹训练)。
大和号在菊水特攻没打下一架飞机,此片中男主角却打了N架,因而此片被嘲笑为《男人的高射炮》(男たちの高角机铳):“导演!
把击伤都改成击落!
”而此片中,大和沉没时,来救人的雪风号露了一下脸。
雪风号,可是网络上最著名的军舰。
响彻军史界。
也响彻了军史界以外的整个网络。
(然而是因为祥瑞梗。
祥瑞梗是来源于马亲王梗和日本网友近几十年“雪风死神梗”的结合换句话说日本宅男也吃这梗,但在日本主流眼里雪风是幸运舰,是武运长久的象征。
然而这并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雪风打完二战日军几乎所有海战从头打到尾,却毫发无伤,人都没死几个,而日本海军全军覆没,然而这也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想具体了解雪风可以查看这个百科词条 https://zh.moegirl.org/战舰少女:雪风 我要说的重点在这:让大和沉没的” 菊水特攻作战“,即让日本联合舰队剩余力量去送一波死。
“一亿总特攻的时候到来了,要你们作为模范光荣地去死”。
在作战会议上,小小的雪风号驱逐舰舰长寺内正道中佐,对着联合舰队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站起来直接表达到了对自杀特攻作战的不满:“口口声声联合舰队最后的作战,既然是这样,为什么参谋长您呆在日吉台的防空壕里呢?
难道不应该从防空壕里出来,亲自指挥我们出击吗?
”此后,雪风的乘员并没有像其他水兵一样写遗书和收集遗发,船身上也没有跟随同行舰艇的脚步悬挂特攻的象征——菊水纹章。
最终出征队伍只有4艘驱逐舰生还:其中冬月、凉月重伤无法修复,初霜轻伤,雪风无伤。
寺内舰长后来回忆这次海上特攻时遗憾怨恨地说道:“简直是佛灭之日。
因为愚蠢的政治决断,那么多的热血青年就这样白白牺牲了。
”雪风这条奇舰上有一个重要特点:氛围极其人性化。
几乎像一家人,等级观念异常淡薄,而且不像日本海军其他舰上老兵常常以各种理由“教育”殴打新兵(这种虐待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大舰上最为严重。
大舰和炮灰小舰几乎是2个世界);雪风甚至还在救助敌兵生命上也极为积极,比如在泗水海战带头救助英军落水士兵。
当时“雪风”与“初风”为一组,救助了“伊莱克特拉”(HMS Electra H27)号驱逐舰的一些英军船员(和似乎还有一些荷兰舰的船员,由荷兰人和爪哇人组成),并送至停泊于马辰(Banjarmasin)的盟军国的医院船上。
(被日军救起,要是没被送回盟军的话,那就绝对不是幸运的事。
日军存在极端严重的虐待战俘现象,例如美国总统老布什同队的4名战友被俘后被残杀[被日本军官做成人肉宴吃掉了],仅老布什一人幸存。
)又例如萨马海海战那次,美国驱逐舰为了保护护航航母,对庞大的栗田舰队发动几乎必定有去无回的英勇冲锋。
雪风号等驱逐舰跑得快,在眼看就要追上并击破美帝护航航母(他们以为是正航),结果栗跑跑怕美军飞机援军来,宣布撤退,气得雪风舰长几乎要抗命追击,但被强令叫回来。
然后撤回来时却放过了美军落水士兵:漂浮在海里的水兵看到一艘日本驱逐舰(雪风号驱逐舰)缓缓地从正在下沉的英勇的“约翰斯顿”号旁边驶过。
身负重伤的埃文斯舰长和他的舰员们等待死神的降临:这并不奇怪,特别是在节节败退的时候,击杀美国俘虏几乎是日军必然的泄愤行为。
突然舰长身边的水兵比尔·默瑟轻声把他唤醒,埃文斯抬头只见其舰长(寺内正道)身穿草绿色的军服,站在舰桥上,严肃而庄严地向“约翰斯顿”号行着军礼。
尽管浑身乏力,埃文斯舰长仍缓缓举起右手,向对方致以回礼。
……但是,日本战舰没有扫射,也没有投掷深水炸弹。
相反,一些船员抛下来一些食物给这些漂浮在海上的敌人。
许多“约翰斯顿”号的幸存者目睹了这一幕让他们终生难忘的事。
在这艘日本驱逐舰的舰桥侧翼上,站着一名军官,他看着“约翰斯顿”号这个致命的敌人沉入波涛之下。
在这艘高贵的战舰下沉过程中,这位军官举起了手到帽舌的高度,一动不动地站着……他在向敌人致敬。
————《莱特湾大海战》,【美】托马斯·J.卡特勒 著(此时其它几艘美军舰的落水者就正在遭到日舰枪炮射杀。
)之前瓜岛最后一次陆军大撤退的时候,为了救瓜岛上丛林里已经饿得全身长蛆的陆军,雪风舰长菅间中佐主动在会议上打破僵局说“我们驱逐舰们去救”(已经救几次了),几个驱逐舰长们也表示赞同,带头冲锋最终整场K号作战冒死在夜间从美军眼皮底下救回了上万名已经饿成几乎骨架、全身伤口长蛆化脓的士兵。
这次撤退战却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术最漂亮、最团结默契的一次作战,连美军都夸这是一次奇迹的魔术,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坦言:“真是一场让人佩服的出色表演!
”雪风号的存在,从任何方面都是一个奇迹,还有操作技术、战斗技巧等等方面,不再赘述。
第一次看觉得是军国主义招魂电影。
觉得必定是狂热的战争分子才能拍出来这样的片子。
再看又体会到主人公那种复杂的心情,他觉得觉得日本会败,而自己的母亲都死于战争,他随时会死,但他还是要跟战友一起、跟大和号一起战斗到最后一刻。
如今我最佩服的是日本那种团队性纪律性,或者说打仗就是要这种纪律性。
在这个片子里淋漓尽致的提现了:5分钟全员准备完毕,完美的分工,超高的效率。
战斗时,指挥官倒了、身边的人倒了,后面的人接着上!
哪怕明知道是炮灰,一切还是有条不紊。
临危不乱、拼命不怕死。
这样的日本军队,真的是恐怖,如果欺负一团散沙的中国,自然是所向披靡。
甚至他们中间很多只是16岁的少年。
这种团队,会让里面的人有一种非常骄傲的自信。
也只有这样的团队、这样的纪律性,才能够打好仗,才有可能打赢。
虽然全部都是日本鬼子,全部是历史的罪人,没有一个无辜的。
但,还是真的佩服。
先不说什么军国主义,至少日本人在小小的岛国上造出了可以跟欧美进行决战的舰队,虽然最后舰队覆灭了,但是它的海军宁可同军舰一起下沉也不愿意投降。
回顾中国200年以来的历史,无论是对欧美作战还是对日本作战,有一点可以拿出来骄傲的地方么。。
不仅是屈辱,而且是屈辱的没有一点脾气。
考据方面其实剧组一部分地方跟史实略有出入,但是在电影本身的作工上其实还是比较考究的(当年被认为是特效把“水”处理的很好的一部电影)就故事叙事来说,探讨的东西确实有点小家子气了(送死还是活下来)毕竟这个戏高潮的冲绳决战,实际上美军打下冲绳也确实费了不少功夫 但主要是陆战被磕的牙 大和的白给是真的只是白给 大和打下的飞机是真的少(但是秋月级打下不少,而且按说驱逐舰应该是在大和水兵的目视范围内然鹅片中众人落水后很久才见到驱逐舰搭救)站在45年日本的角度,输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输盟军好过输苏联 并且输盟军也要以战议和多争取点有利条件 冲绳战役显然对于这个目标是有正面意义的(起码帮日本保住了君主立宪没被赤化)引用网易网友的话来结束:中途岛一役,挥别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回到港区的大和偷偷哭了马里亚纳海战后,得知大凤再也不会回来了的时候,因军令无法出港的大和偷偷哭了莱特湾一役,不得不抛下受重伤的妹妹带领舰队继续前进的时候,背过身去的时候大和偷偷哭了但是菊水特攻的时候,大和没有哭,平静的就像回家一样。
(所以想吐槽的是回忆线不知道为啥是从42年而不是41年开始)
2025.05.23不同意一些网友说的什么撇开民族仇恨看这部电影的说法,更不相信导演和制作方声称的初衷“呼唤世界和平”这一鬼话,这部影片无论拍摄的多么出彩,都掩饰不了它是在“鼓吹军国主义”,是一部彻底的军国主义影片。
这部电影想通过卖惨来为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战争罪扬幡招魂已经昭然若揭。
至于说什么这是一部希望通过塑造男人而不是军人,塑造士兵而不是军阀来表现反战的电影就更荒唐可笑了,请问二战中日本整个国家的民众反战的有人?
不仅是男人,甚至是军人对战争充满狂热,就连妇女儿童都疯狂的欢呼侵略战争带给他们的富裕和满足,整个民族都陷入到歇斯底里的对外扩张中。
日本海军大和号战列舰是一个传统的巨舰大炮主义海军时代结束的祭品,它于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试航完毕,随即被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
大和号有着72800吨的满载排水量,这个吨位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巨舰,其庞大程度可以与美军现役的核动力航母相媲美。
在大和号身上,日本海军寄托了巨舰大炮主义的巅峰梦想,以大和民族的名称去命名一艘军舰,自然也是将其作为这个民族的理想和荣耀的象征。
所以,大和号又不仅仅是一艘战舰。
大和号经历了太平洋战争全过程,遗憾的是它在整个战争期间却并未像日本海军所希望的那样取得什么骄人的“战绩”。
中途岛之战它是联合舰队旗舰,但整个大战期间都在战场300海里之外观战;所罗门海战期间,大和号在军港里呆着无所事事,随后就兼职做运输船;莱特湾海战中大和号和姊妹舰武藏号带着一群战舰去找美国航母送死,结果武藏号被美国海军击沉;最后,在驶往冲绳岛途中,大和号作为日本海军仅余的一支舰队的旗舰被美国海军击沉,它的沉没也意味着太平洋战争海战部分实质性的结束。
在日本大和号沉没60年的前一天,位于日本九州萨摩半岛南部的枕崎市海上保安官联络所组长请来一位叫神尾的当地老人,想让他出现第二天的慰灵典礼并且讲话,老人一如既往的拒绝了,就在神尾老人走出房门的时候,来了一位外地来女士,想租船去海上,方位是大和号沉没的位置,老人一怔,然后默默的和那位女士插肩而过。
大和号沉没的海域距离枕琦市200多公里远,而且风大浪急,组长为了安全起见,拒绝了女士的请求。
神尾老人回到自己的《明日香丸》号小船上,看见那位女士在码头上四处打听谁愿意带她去大和号沉没的海域,结果没有人愿意去。
随后神尾老人按照惯例来到山上一座面向大海的坟墓前,仔细擦洗刻有“森脇庄八之墓”的石碑后摆上鲜花,双手合十祭拜。
老人祭拜完毕正欲起身,看见那位女士站在不远处的海边上,向大海远处眺望,一下子触动了老人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老人上前去询问,原来是女士刚刚去世的父亲内田守曾经是大和号的幸存者,果然“同是天涯沦落人 ”。
闻听熟悉的战友幸存下来,直到去年才去世,老人很激动,相同的际遇让神尾老人决定帮助战友的女儿内田一把,圆了她的相思之梦。
在向大和号沉没海域行驶途中,内田拿出一张照片,上面的三个人神尾老人都认识,森脇、内田,还有一个是唐木,看完这张照片,老人已经是热泪盈眶,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五十多年前。
1944年,年仅十七岁的神尾克已应征入伍,暂短的训练后,被派往大和号战列舰上服役,第一次看到大和号这个庞然大物,简直让神尾目瞪口呆,随后水兵神尾被分配到了第7分队机枪第4班,在大和号上,水兵们要学习柔道和剑道、相扑等战斗技能,应该说这些技能训练除了培养水兵们好勇斗狠的精神,实战中没有什么卵用。
日本军队有体罚士兵的传统,水兵们在训练中出了差错是要遭受体罚的,水兵西哲因为训练中掉了炮弹而被棍棒打屁股,碗口粗的棍子都打折了。
一次发生重大事故,靠近海浪的舷窗忘记关上,町村班长要棍罚肇事者,没人要承认,关键时刻神尾主动站出来背锅,接下来习惯暴躁的内田出来打抱不平,胖揍了班长一顿,事情闹大了,殴打长官可是重罪,要上军事法庭的。
神尾去求了资深的炊事班班长森脇一曹,才把事情摆平,因为此事,神尾和内田,还有森脇三个人结下了友谊。
大和号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火力强大,装有3座三联装460毫米主炮,能够将1.5吨的炮弹发射到20海里之外,但是世界海战的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美国海军舰载机面前,大和号战列舰就是弱鸡,只有被动挨打的份,炸的日军水兵血肉横飞。
在莱特湾海战中,内田负了重伤,失去了左眼,肩膀上受了贯穿伤,丧失了战斗能力。
日本第2舰队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中将走马上任,登上修复后的大和号战列舰,美国战略轰炸机开始从塞班岛起飞,连续使用燃烧弹对日本本土名古屋,大阪实施轰炸,70架战斗机和轰炸机袭击了广岛的港口,目标是造船船坞和停泊在港湾内的军舰。
在这之后美军投入了数千架轰炸机,开始对冲绳岛的所有机场实施猛烈轰炸,日本海军和空军基本上损失殆尽。
现在主力战舰就剩下大和号战列舰了,因此日本联合舰队只能派它去冲绳岛救急了,对此大和号上的水兵表示视死如归,做好了决死的准备。
大和号水兵最后一次回到日本休假,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神尾回到家中才知道,他的母亲在一次美军飞机轰炸中,为了保护妙子而中弹身亡,不久前线传来噩耗,哥哥也战死,神尾跪在母亲的遗像前久久不起,现在一家人只剩下神尾一个人了。
此时此景,妙子向神尾明确表达了她的爱意,这对神尾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在车站送别神尾,妙子表示等着他,这让神尾感到非常幸福。
码头上,唐木的妻子伸江抱着儿子,看着乘船离开的丈夫失声大叫,夫妻俩隔着海水拼命呼喊着场景非常感人。
内田悄然登上大和号,开战前他和森脇,唐木,神尾四个人最后一次相聚,他们约定一定要有人活着回日本去。
美军开始了冲绳晴良间群岛的登陆作战,日本联合舰队竟然让没有飞机掩护的情况下冲入美军阵营去厮杀,这样的作战方案无异于让大和号去送死,那可是7千人的生命呀,但听说是天皇亲自提出的,因此没有任何人敢再有异议,正是这种愚忠葬送了日本海军最后的荣耀。
可笑的是这最后一次作战,联合舰队新任司令长官丰田却不登舰,而是转移到九州的鹿屋前线基地去指挥作战,伊藤整一中将给出的解释是大和号是日本1亿人玉碎的先锋,联合舰队只是替它选择了死的场所,这个说法让人无语,也只有疯子才能下达这样的命令。
大战前,在指挥官的默许下,士兵们面对日本,对着大海鬼哭狼嚎,哭爹喊娘,痛哭流涕的尽情的宣泄自己的情感。
清醒的指挥官婉转的告诉年轻的水兵们,万一接到全体撤退的命令,战斗就结束了,可以离舰,潜意词就是千万不要死拼到底。
尽管做好了赴死的决心,但是很多人对于没有飞机掩护,单程燃料还是提出质疑,这样死有何意义?
更是怀疑这样能救日本吗?
但是更多甘愿赴死的声音很快淹没了这些质疑声。
美军两架侦察机很快发现了大和号战列舰,隐蔽航向已经失去意义,大和号直扑冲绳岛而去,很快大批美军飞机成群结队的呼啸而来,战斗打响,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面对铺天盖地美军战机,大和号上的舰炮被动的还击,尽管美军飞机不断被击落,但是更多的飞机蜂拥而至,飞机子弹扫射过后,日军士兵们成排的倒下,血肉模糊,很快大和号中了数发鱼雷后开始倾斜,司令官下令全体弃舰,此时森脇,内田和神尾都负伤了,一起倒在了炮位上,接到撤退命令后,森脇和内田合力把神尾扔出了炮位,让他逃生,落入大海中的神尾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两个没有逃生,随着大和号一起沉入大海。
神尾活着回来了,妙子却死于广岛原子弹爆炸。
60年后的今天,神尾开船载着内田的女儿一路颠簸15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在北纬30度43分,东经128度04分的位置,也就是大和号沉没的位置,停船后,内田的女儿拿出内田的骨灰撒入大海,圆了内田的遗愿,让他死后和大和号的战友们永远在一起。
此时的神尾终于明白了森脇和内田他们让他活下来的意义,就在于传承一种精神,笼罩在神尾心里多年的迷雾已经散开,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对他们一起来的15岁男孩淳,发动了《明日香丸》号小船,勇敢的担负起了返程的任务,神尾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就是传承。
请原谅,本影评是伪影评,只是为了给那些看了个电影就为战争贩子洗地的无知少年,普及本片背景知识的。
二战后,无论是日本国内还是中国、美国,都对日本帝国海军比较宽容,进而认为日本发动战争完全是日本帝国陆军的过错,日军在二战中进行的屠杀平民、无差别轰炸等都是陆军的问题。
海军成了日本二战中的反战力量,海军都是迫于无奈而进行的作战。
因为这种为日本海军开脱的思潮,战后日本一系列的反应二战的电影,都是讲海军的。
也难怪,陆军那些勾当实在太脏,实在是洗不干净了么。
而海军似乎只是作为职业军人而去作战,只是守了做军人的本分而已。
像《啊,海军》《山本五十六》,还有这个电影,另外还有更近的《永远的0》。
海军真的那么清白啊?
不是那么回事吧。
首先日本自明治以来海军就跟陆军争宠,日俄战争时打旅顺,海军建议陆军攻取203高地,只需要在203高地上架炮轰港口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就能达到战役目的了,但是陆军倔啊,填了上几万条人命,最后才被迫听了海军的建议。
二战前海军为了维持他们在日本政局中的地位,不断的要求造军舰扩充海军,而且为了找扩军理由吹了大牛,说是只要开战,海军就能维护日本的海上交通,正因为日本海军点了头,日本才敢于对华全面开战。
我们国家的人,真是宅心仁厚,对于日本自己的那些宣传,都当成了真理,竟然有很多人为日本帝国海军做辩护,不惜对反对者骂脏话。
很多人认为中华民国那个海军跟没有差不多的,怎么配做日本联合舰队的敌人呢?
既然中国那时候没什么像样的海军,自然也就跟日本的海军没什么交集了。
事实上,日本海军在跟国军作战中交手不可谓不多,而且在历次交手中,中国军人的各项素质都不算差的太离谱。
淞沪会战之初,就是源于国军欲全歼在上海驻扎的3000海军陆战队,并封锁在中国长江内的日本舰艇。
当时中国的中央海军就是在淞沪会战中全军覆没的。
而中国空军与日军的较量中,造成了日军20架左右飞机的损失,日本出云号航母受到重创,迫使日联队长石井义剖腹自杀,空军出战日8月14日成为国军的空军节。
也是在这次战争中,当时的日本海相米内光政拍板建议攻取南京,日本海军将与陆军协同作战。
日军对中国内地的空袭,基本都是日本帝国海军航空兵的杰作。
因为当时的陆军航空兵只能用地面坐标导航进行轰炸,而海军航空兵由于在海上作战的需要,可以不凭借地面坐标进行轰炸。
而林徽因的弟弟,就是跟这样的日本飞机作战式被击落身亡的。
日本海军航空兵进行的是针对平民的无差别轰炸,这虽然不是日本首创的战法,但也是彻头彻尾的战争犯罪。
轰炸重庆的战机中,就有著名的0式战机。
0式战机是在中国战场上,靠炸中国人积累了经验后,才去炸的美国。
而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你们就觉得跟中国没关系吗?
日本海军当时为了不依靠陆军控制下的满洲等地提供的铁矿,占领了海南岛作为铁矿石来源,大和号上就有从中国抢来的铁矿石炼的铁。
说这么多大家肯定又要骂我了:看电影就看电影,干嘛说政治?
干嘛说政治?
一个战争片拍的就是战争,主题思想就是非常与政治相关的,怎么可能不谈政治?
政治是什么?
不是几个当官的在电视上斗嘴,政治跟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关联,政治也决定了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豆瓣上继续装有文化懂艺术的小青年,更决定了未来我们会不会也与这个电影里的人一样家破人亡。
另外看电影连与该电影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都不关心的人,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受过教育?
更牛逼的是,这么一部电影,有些人看了竟然歌颂起愚忠的所谓武士精神了,你咋不去唱《君之代》啊。
还有,日本近来几部拍二战的片子,都是以现代幸福生活的人们的回忆视角拍的,最后都要给死去的炮灰们敬个礼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前辈。
而且最后还搬出来了“没有侵略军就没有没有新日本”的奇怪观点。
正是那些军人把日本国家差点鼓捣没了,怎么这些动不动就押上全国人性命赌国运的战争贩子们还成英雄了呢?
战争中的人当然可怜,被时代夹裹着的命运当然值得慨叹,但是在这部电影里,这种以刻画人性为主旨的手法显得格外的浅薄。
至于电影末尾小船上敬军礼什么的这种段落,让人十分费解,感到荒谬。
——————————
当片尾时,女主角、神尾举起手敬军礼时,镜头摇向神尾的助手——那名15岁的小男孩——我当时特别怕看到他举起手敬军礼。
但他终于还是举了起来。
这一幕,即便作为一名不想将电影政治化的单纯的观众,也不得不辗转思索。
老、中、幼三代人,在大和号沉没之地,导演用一个长长的镜头表现他们三人敬军礼,这到底寓示着什么呢?
只怕不能单纯的解释为对于逝者的尊敬——事实上它几乎在直白地表白要为日本军国主义召魂,在坦诚地明示日本军国精神依然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同样在影片的最后,敬完军礼之后,那名小男孩头上匝着日本标志性的布条,手握船舵,坚定地看着前方乘风破浪,又寓示着什么呢?
他从前辈的故事上找到了前行的力量?
这股力量是什么呢?
和平?
友爱?
扯淡,唯一合理地寓示依然是前面说的那句:日本军国精神依然在下一代身上延续。
这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尽管我非常欣赏影片对于战争机器为平民带来的痛苦展开反思,对于生死离别之间人性的脆弱毫不掩饰,但影片最终透露出的信号依然让我鄙视。
就此而言,那条沉没在大海的 “YAMATO”和这部日本影院上映的“YAMOTO”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日本军国侵略主义的载体。
先亮明观点,这绝不是一部反战片。
身处立场不同,因此绝不可能与影片共情,所以只好以旁观者看这出闹剧。
片中单个人物的故事,表现的人类复杂情感让人动容,人性光辉的情感还是可以共情的。
影片最后亲情爱情,都幻化为泡影,什么也不剩。
犹记《菊与刀》中观点:你以为战争剧片尾战败,疯狂表现战况惨烈是为表达反思反战?
非也,正是这种壮烈的悲剧更激起日本民众斗志。
只会重燃斗志,信心爆裂拉满。
这正是他们独特的十全大补鸡血汤。
一群十五六岁的明媚少年,人手不够不得不上,卷入二战后期的卫国战争。
乘着辉煌大和号全速驶向已被美军占领的冲绳岛试图打击美军,以报美军在日本境内轰炸之仇,保卫日本人民。
诶,你该醒醒了。
你诶!
是你!
手拿大刀的侵略者,将侵略地标插向了一个又一个国家。
末期被打到脸上了知道疼了;被回击到日本本土了,你告诉我要英勇卫国了。
我只觉得可笑。
你说你是英勇顽强惨烈战死为国牺牲,人家被侵略方冤不冤呢?
无妄之灾直怼脸上,人不防卫回击还有他法吗?
你不可惜,轰炸大和舰的美军飞行员可惜。
你不是被美军炸碎的,你是被贵国军国主义捅了刀。
战争惨状,我只能觉得痛快。
片里xx说的好啊【只有你们的牺牲战败,才能让国家清醒。
只靠精神不看实力是行不通的。
(来,我给翻译一下:实力行了的时候,下次还敢,时刻准备着。
)】深感悲哀,哀青春韶华永沉大海,哀人民被洗脑的彻底,哀军人没有立场,无脑守护。
说到底,任何战争都不值得,都不必要。
不过是钱财相争,翻涌政治罢了。
时至今日,我仍觉得日本做的最正确的是偷袭珍珠港。
联合舰队迅速瓦解;广岛长崎原子弹大礼包速递。
什么都不顶用,原子弹顶用,唇舌无用,铁锤可以,你终于闭上了獠牙。
人类纵有千万年进化历史,可时至今日也还没走出野蛮人身份不是吗?
文明、平等、尊重,不存在的。
欺软怕硬、侵占掠夺、奴役征服、贪欲妄念,人类劣根性展露无遗。
观现今各国之间的流氓行为,弱国无外交,没有真正的国际仲裁庭,2021年了,还是要靠国家经济和战备来外交。
只怕人类的下次交战即人类文明终点了。
再也没了人类叽叽喳喳无休无眠的闹腾,还地球妈妈一个清净。
地球从不需要人类。
明日再完成,先睡了睡了
日本战争片长期以来在思想性上都是短板。
所谓的反战思想,最多也就是士兵回家看看妻小,咬牙出征。
从未真正深刻反思战争,反思自身侵略行径的有力情结。
思想上反思最深刻的日本二战片可能是《二十四只眼睛》。
男人大和较以往的《联合舰队》、《太平洋战争》等等更烂。
其他的片子最后往往是战败后的无奈,将日本失败归为一种历史必然。
而男人的大和的影片结尾却是一个小男孩头裹白斤,驾船驶向远方。
这是什么意思?
军国主义代代相传?
长大了我也要当炮灰?
这个结尾使这部前95%的时间还可以勉强可供一个军事爱好者参考的及格影片,沦落为彻底的垃圾片。
日本电影《男人们的大和》(2005),作为一部日本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60周年之时所拍摄的电影,其政治立场怎样,我不想多说,但对这部影片,我只想从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是关于电影本身,有网评说电影的名字不应该称为“男人们的大和”,而应该称为“男人们的高射机枪”。
对于这样的评论,我认为应该是比较中肯的。
大和号战舰是日本帝国在二战时期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和号被击沉也标志着巨舰时代的结束。
如果作为一部立场客观的影片,我个人觉得其重点应该放在大和号是如何被击沉这一核心事件上。
但影片对大和号战舰的展现是非常有限的,对大和号全景式展现也只有远景式的少许镜头,对战舰内部展现也仅有厨房、卧室,而多的镜头用于战舰上的高射机枪塔,这也难怪会被戏称为“男人们的高射机枪”。
因此,看完整部影片,观众对大和号的内部结构一无所知,更不明白这艘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是如何被击沉的。
相比于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运用长镜头的手法,借着男女主角在这般巨型邮轮内不停地奔跑穿梭,向观众展现泰坦尼号的内部结构,对于机房、排水舱等邮轮上的核心部位,影片通过船长与手下的对话论讨进行展现。
因此,在看完《泰坦尼克号》之后,绝大多数观众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是怎样沉没的。
而在《男人们的大和》中,我们只看到美国飞机不停的飞来轰炸、扫射,而大和号的高射机枪奋力地还击中,然后一批批的日本士兵被美国飞机打得血肉模糊,然后舰体就发生了倾斜,不久就沉没了。
——可说是看得观众一头雾水。
另外,高射机枪还象征着男人的性器官。
大和号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时代日本大和民族的象征,“男人们的高射机枪”就无形中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色彩,讽刺日本大和民族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如同男人们的性冲动,变成一种低层次的动物性行为,被世界人民所鄙视。
二是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当前的俄乌战争。
前面说过:大和号战列舰是世界上最大的军舰,大和号被击沉也标志着巨舰时代的结束。
大和号战舰的制造,完全是日本军部内的思想保守派,对“航母时代”的到来视而不见,坚持“巨舰主义”,认为军舰越大,战斗力就越强,就越能给对方造成越大的威慑和毁灭。
但自从1941年大和号下水之后,至1945年被击沉期间,大和号在整个二战中却表现平平,没什么战绩可言,前后共参加了两次海战,一次是在菲律宾的莱特湾,另一次是保卫日本本土的冲强绳岛海战。
在这次海战中,大和号很快就被击沉了,而美军一方仅损失了20架飞机。
因此,大和号战列舰可说是日本军方保守主义思想的产物,其巨大身躯最多只能象征日本日益膨胀的军国主义野心,之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
而当前发生的俄乌战争,其情形与此有些类似。
就目前的世界来说,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其军事思想也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进入数字化时代。
而在这场俄乌战争中,我们看到的俄方在军事思想十分保守,还停留在上世纪二战时代,仍然是“人多为王、狗多为恶”的观点,把集团化作战当作战主体。
面对有欧美支持乌方数字化精准打击的战略,俄方处处表现被动,逐渐由盛转衰。
这两天的全俄征兵总动员,说明俄方在当今的数字化战争中,士兵消耗很大,兵员明显不足。
长此下去,俄方必然会败。
至于俄方是否会使用核武器,则是另一个话题。
如果俄方真的发射核弹,其落后的引爆装制,在对美方数字化的干扰下,并一定都能成功引爆。
最后,总结为一句话:世上任何事,只要思想保守,不与时俱进,其必然导致最终的失败。
丫真煽情
不想掰扯史观。作为电影来说,舰上生活的部分有点看头,应该是有做过一番考据的;菊水作战的血肉横飞,算是达成了某种武士道美学吧。所谓“工业”层面的瑕疵真的挺多的,海空背景前人物的抠图痕迹特别明显,“大和”的远景镜头总是看着跟个大航模似的。。。虽说05年左右的CG水平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彼时日本本土的电影产业拍这种片,真是有种拍不太动的感觉。。。
反战败电影,非反战电影。贴片配乐平庸,叙事结构毫无新意,剪辑平庸,美术道具平庸。导演的能力放在现在看实在没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众星云集的二战海战片,气势恢宏,大和号的灭亡。
日本人的二战片,看了心里总是怪怪的。
蠢货们的落后号!看制作人里面还有个打过学运结果往自家拉叶子的人才,物以类聚😥
消灭菊水特攻编队的整个战斗中,美军飞机战损就10架,10架里直接被大和打掉的不知道几架,但电影画面里漫天飞机那是前赴后继壮烈无比,看着好像许多飞机都被击落了……美日的实际战损比吓死人……怎么说呢,战争不是玩游戏,虽然很苦逼,但是做得起就要受得起。
有没有人觉得这片子的原声和《勇闯夺命岛》里的原声相似度很高吗?
用他们的历史观拍 可以看看 他们是怎么思维的
狗屎
好片子。
NND,小日本美化战争,这是不行的。愿世界远离战争。。。
重看,讲真现在岛国再拍战争题材都是逗逼片,纯粹是为玉碎段血肉横飞凑到三星
拍的挺感人的,虽然是日本人拍的。
大和号上唯二有事做的部门:主计和防空。拖沓、煽情,煽情程式化又空洞。都1945年四月了,对日本国内的影响就只是砂糖供给不足、做的点心不够甜?44年10月下水的信浓号就已经熟练工不足、抓学生来造航母了,主角老家的小妹子背着小书包快乐地蹦蹦跳跳、直到大和都要带单程燃料出击了才要去工厂干活,好像害怕拍出来会刺激观众。原子弹遍地废墟拍出来了,所以是反战还是反战败?!让一群15岁的孩子参加侵略战争送死,结尾还要用激昂的配乐渲染同样15岁的孩子接班。打仗从消灭敌人打到“即使消灭不了敌人我也想主动送死”,斯普鲁恩斯赶紧满足他们。这个导演居然是拍《追捕》《人证》的?!
日本人自己的角度拍的战争片,喧哗的叫喊是一直以来日本电影的特色吧,战争场面效果还可以,血腥程度稍低,一发航炮足以把人炸碎吧?
比较公允的看待了战争,除了伤害他人,自己也是伤害,三星!虽然5毛特效很垃圾!
感受到生與死的一部片,主角的親人與友人全死光了,確實是很辛酸;明知是死亡任務,卻又有不得不執行的無奈…。
“战败才能觉醒,日本无其他出路,现在觉悟,早晚就会得救,为了日本重新活得新生,你们要做赴死的先驱。”没有美化,没有赞颂,只有对人性的刻画,对战争的反思,个人生命在战场上的卑贱,也正体现了对于和平的祈盼;为了荣誉,为了国家,为了兄弟,献给那些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勇士……
悲烈。。难以置信日本军方当时会让大和号如此裸上,不仅仅是可见当时战事的颓势到了什么程度、如此暴轸天物,而且如此不顾及士兵生命。战争终是人类贪婪所造成的,而那些真正贪婪的人不会死,而是让无力贪婪的人为他们去送死,如此现实,人类岂不是只会越来越贪婪?。。。拍得非常血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