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鑑於雲翔這電影人的前作《無野之城》的造作和刻意,其實對《永久居留》還是有點戒心的。
但可能正因為如此,雲翔的夫子自道下顯現的誠懇和真摯,卻叫我驚喜。
那分明是雲翔先生將一些畢生難忘的個人經歷,透過dramatization,一五一十,搬上銀幕。
全片感性主導,配合不賴的美指,易入口之餘,那種真情流露的感情,也相當好看。
由小時候講述主角雲海和與他最親的嫲嫲在國內,到要遷居香港,他和一個一生他最愛的男人Windson邂逅,到熱戀,到分開,到日後回顧,娓娓道來,回望一切,相當的唏噓。
唏噓?
但換個角度看,得到的不一定最好的,但得不到一定最美。
斷背山的美和淒怨,也在於此。
如同片中雲海的一位lover Josh說:你有這兩個愛深的人,他們在你心間的回憶那麼不可取替,你卻想要丟棄他們(指回憶,主角曾經自尋短見),why bother you? 這個Josh,專做解畫和用道理去拯救主角Ivan的工作,風趣幽默大方,是我喜愛的角色之一。
但當然,主角雲海(李家濠)和Windson(EO2的Osman)的角色,也相當亮眼自然。
由裸泳游到浮台上再玩拳擊;在無人沙灘上曬天體日光浴,但一遇到人(執垃圾的婆婆伯伯),Windson就拉著雲海躲在大石後面;兩人拿著空空大沙包,在沙灘裝沙,掛在屋內騎樓位置,作拳擊練習對象之用;一起洗澡,一起睡...最深刻的一節,是來自天台的一段,那時候,雲翔祖母剛喪,心情相當的差。
這時候,一直陪伴在側的Windson,向他吐露他的婚事。
Windson坦然那是被迫的,要不結婚要不分手。
烏雲蓋頂的雲海不堪一再的打擊,開始發難,開始宣洩這段關係中對Windson的不滿,儘管Windson已經在一起的時間,做盡遷就,除了那一件超出他底線的一件事。
雲海:「為甚麼你肯為她做一些你不願意做的事,但對我就不可以?
(做愛甚至結婚生活)」Windson:「你要知道,我和你,不是相同的人。
我是直,你是攣。
」他們,就這樣分開。
儘管,後來,藕斷絲連著,但都不像以往了。
雲海一直待Windson和他家人很好,甚至買貴藥以救治患有肺積水的Windson生母。
Windson其實一直拒絕他的好意,對他說:「你咁做,我一世都還唔到俾你。
」雲海:「咁下世囉。
」;甚至是澳洲再遇,講從前現在,夜晚在酒店餐廳,雲海終於按捺不住,當眾求婚,更說了「你是我今生最愛的男人」,就在Windson懷內哭個痛快的。
都是感動的。
雲海真有夠癡心的。
平心而論,製作上和故事上《永久居留》四平八穩,(原來操攝影刀的是邱禮濤,難怪如此神采。
),劇情推進得宜,對白也真實和似樣,有時甚至出現搞gag位(嫲嫲挺可愛,飾演者是《六樓后座》的Suzie!),輕鬆也偶有穿插的。
唯一要留意的是,本片的裸露鏡頭其實相當的多,不閃不避不遮(為了自然),朋友說兩位男主角沒穿衣的時候比起穿衣的時候還要多,要有心理準備就好。
故事沒有十分生硬的堆砌或過度煽情的點子,因為此始終是類似回憶錄的東西,看起來是生命的階段過渡,自然流露。
同時也是本片最可喜舒服的部份啊。
片中的結尾,也是意想不到的,因為既「發得很大」,又惹人想起地球的壽命而唏噓。
它既是對片中主角的"mutation論"的一種呼應,也是導演一廂情願的預言論。
然而,我卻覺得解說得有板有眼,不會不靠譜。
話說回來,雲翔對電影的熱誠可算數一數二,明知本片應該不賺(題材和發行),但仍肯傾力注資,更為了忠實還原某些「經歷」,而飛往以色列及澳洲取各數分鐘至十數分鐘的外景,有心度可見一斑。
原文:http://the4res.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704364
电影是忧伤的,一层一层淡淡的铺在一个理想又纠结故事上,云里雾里般的朦胧,远看是动人的,近看却什么都不见了同志和直男是同志间永远的话题,实际上现实中这种宁肯死也不愿让出一步的人不多了,多半是玩玩,多半是妥协,多半是不负责任的逃避,然后时间慢慢的淡忘,能像主角这样纠缠一生不得的实在是难得了,说是理想化的故事也不足为奇.我们都喜欢过不喜欢我们的人,那是痛苦的,尤其是当对方不想你痛苦的时候,于是林风选择死也不想云海继续被自己折磨,他知道这是一段躲不开的劫数,谁都没有做错,造化弄人,只是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为什么不退一步呢,彼此都给一些空间,也许林风可以尝试着跟云海在一起,也许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可接受,也许云海可以忘掉林风,五年抑或十年,总有平淡的一天,可命运总是这么折磨人,本已平淡的人生又要重合交叉,又要再起波澜,这一次,云海再也不能忍受,他释放了自己压抑了多年的爱,也是这一次,林风也不能忍受了,他不能忍受自己最珍视的人因为自己而日日受到折磨和伤害,于是生命成为机车后的一记尘烟,青春定格在画框里,承载日复一日的思念,那些海边阳光耀眼的岁月,一去便不再复返,亦如他在他怀里放声的哭泣,亦如他在他床边轻轻的凝视,亦如他酌着酒.他抽着烟.一个离开一个永远的怀念
套用电影的一句话就是,人生与电影还是差太多。
不过,显然电影的更加理想化,而现实生活肯定不及电影演绎得翻天覆地。
或者从更普及的层面来讲,绝大部分人是庸庸碌碌。
生活波澜不惊,一种极度沮丧的模式。
而电影是电影,电影里叙述即使是个小人物,还是会发生点不同寻常的情节。
电影里的人生没有一个是普通的。
永久居留这部影片,导演是不同寻常的一个人。
电影里主人公,好吧!
我只能说,虽然是同志片,但云海,主人公,他帅气,强壮,挺拔,事业成功,谈吐潇洒。
导演首先就塑造了一个在同志界就是极品的货色。
而在圈内混了几年。
其实绝大部分同志是是屌丝,丑矮娘挫,比比皆是。
在不懂事的年纪,常常被音像作品忽悠。
直到真正接触,才知道金字塔顶端的,不可涉及。
那样小的比例。
说说影片吧!
影片是用种复古的拍摄技巧。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20世纪拍的影片。
查了资料才知道09年上映。
整体音乐风格,色调,主任公造型。
影片设计,实在年代味好足。
影片穿梭死亡的概念,其实我觉得这个在影片之中,情感比重很小。
虽然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很浓重的笔墨涉及。
但看完影片,我倒不是很在乎这个他很强调的“细节”,当然这是我的理解。
还有就是主人公喜欢男生的转变,我真是看不懂。
以及在健身房的邂逅,就一眼就爱上了?
而且之前影片并没有交代主人公喜欢男生。
我是说,第一眼爱上这个情节很假。
第一眼爱上的只能是外表气质。
充其量喜欢。
而会第一眼就喜欢上一个男人的外表的男人,已经是很成熟的同志了。
就是说,他已经承认并接受这个身份,影片完全没有交代。
像其他的同志片,主人公都是和另一名主人公关系很好,依赖他,有着长期的转变。
但此部影片,实在太脱离实际。
那么姑且就当一部幻想片吧!
影片的幻想元素本来就很丰富。
从这个角度上看,影片是感人的,是会在人的心里存留一段时间的影片。
永久居留哪裡才能永久居留? 是香港? 是日本? 還是同性戀何法化的澳州. 可能影片的在河上飄浮的棺材才是我們永久居留的地方. 雲愛著風,但風真的愛雲嗎? 風無常,雲無相. 一切都是虛幻罷了. 林的自殺可能是無法罷正自己的內心和情感上的物質金錢上對雲的種種負債. 活著太累了... (可能不是這樣的吧, 結局都的沒看明白. 需要多看一會兒)
题目抄袭自我喜欢的李碧华一直喜欢香港人的直接不拐弯抹角,就像这部电影,无论是表演风格或是表现手法,包括频繁的裸露镜头,都自然而毫不做作。
除了题目的小小古滑:名为永久居留permanent residence,但从始至终讲的都是游走、失去和分离。
*关于最爱*我相信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爱的人,就像云海心中的林风。
可惜,通常这样的最爱,最后往往是要失去的。
或者是根本就不曾得到,或者更可悲的,是得到后发现所谓深爱,并不足以像想象中那样能够克服一切,最终,还是只有失去。
或者从悲观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告诉我们:there is nothing permanent.*关于无奈*从广州到香港,到日本,到以色列,到澳大利亚,再回到香港,是一场场的游走。
从父亲,奶奶,林风的父母,林风,再到自己,是一幕幕的分离。
各个城市各片海的风景,美的让人屏息;而各种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死亡和失去,却是那样的平淡。
但也就是这种太过生活化的自然,让我们的心更痛:面对死亡,面对分离,面对失去,我们竟是毫无办法。
就像Siam里面Mew所说的,我们必须接受,无论我们在哪里,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了,这样吧。
Because, this is life.*关于生命*就像云海很小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一样,我从很久前就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
但每每都想不出结果。
于是在一段十分低谷的时期,这样问一个好朋友,他告诉我,你想得太多了,其实我们活着就是因为我们现在活着,可能这句话用英文来说更为明了:we live because we are alive.如此归结下来,影片似乎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一条定律:无论是怎样的最爱,在生命的面前,我们终将学会淡然处之。
爱的越深,伤的越痛。
所以,在一次次的深爱,一次次的伤痛之后,我们必将麻木,或者更华丽的称之为豁达。
但是,即使是生命的本性令我们不知不觉中遵从了这样的定律,但是,那些最初最深爱最伤痛的经历,恐怕却恰恰是我们最念念不忘的。
所以,麻木了以后再去回想,恐怕,还是情愿痛吧……
云翔的《永久居留》,可能是本年度最后一部我完整看的片子。
Made in Hongkong,是云翔的第二部导演作品。
看片子之前,演职人员名单看下来,一个名字都不认得。
Mtime评分8.3,豆瓣7.5。
算是挺好看的评价。
中肯的说,豆瓣的这次难得比Mtime靠谱。
我认为这片子还OK,但不怎么推荐腐女以外的群体看。
怎么讲,这片子的男主角,被导演云翔拍成了自己——而且生怕别人看不出来这是拍的自己。
取了相近的名字,用了相同的身世,甚至还有精细的电影经历,都一一被提及。
他以为这是他自己。
如果是这样,如果云翔真的以近似于写实的方式描述了关于自己的一段故事,我想说的只是——你太天真了!
一个Gay爱上直男的故事,片子中规中矩的描述了这个耽美小说中也可见的过程。
不同在于(按官方说法)云海始终没有把林风掰弯。
对于云海来说,林风是他最爱的男人,同时在时间流逝,他所爱的与爱他的人们相继离去以后,林风几乎是他的唯一依靠。
我开玩笑的时候,说起小Gay有车有房,小直男一无所有,当然容易被骗跑。
但是按片子的描述,当然不是。
林风有极其可贵的赤诚。
腐女们要怎么设想Gay们的生活是一回事,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男性导演的作品,多少他自己更有发言权。
他爱那个男人几乎是一见钟情的事,但这一眼就是一生。
何况他们后来在生命中绵延的并不只是一眼而已。
云海可以怨林风。
他本来就是怨林风的,否则他不会自怨自艾甚至一度想要求死。
但是,他从来就没有认真设想过,林风的想法。
林风纵容他。
明知道他对自己的感情但一直保持着暧昧的密友关系,同居同游,除了最后的底线以上的事情都可以容许他做。
包容他,安慰他,并将这在物质上不对等的关系,自然而然地在精神上转化为完全对等的存在。
总结,在云翔充满他的爱(-_-)的镜头下,林风童鞋真是个绝世好攻啊——除了他不是个Gay,从来不是。
他在最后履行了他的诺言。
我可以为你死。
他可以把云海上升成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事,却只是不能报答他以爱情。
最后一别的时候他曾经俯身看着对方,却终究不能留一个安慰彼此的亲吻。
我一直不明白爱情的定义。
按我们常说的按下半身思考的男性思维,是不是要有明白的性幻想性冲动,才是爱情的基准。
否则为什么,你是我最重要的人,你是我最亲密的人,你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我可以为你死,只是不是我的爱情。
爱情是不是真的比死亡还难?
我不能理解。
以及,林风是被云海逼死的。
这是我最直接的定义。
从片尾的字母看来,就可以发现云翔的天真。
最后,片名《永久居留》。
只得应该是什么复制DNA永生的意思,还隐含了点男男生子的雷点。
但总的说来没觉得和片子有太大关系。
我知道云翔想说的其实是那位小攻炮友说过的那些话,他觉得那个放浪不羁却魅力十足的男人才是看通透的人。
然而其实片子里的他,确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片子有把我看伤感。
片子还OK。
只是看基片看到现在,为什么没有出现过几个让人真正喜欢而不是只拿来伤感的小攻小受?!!
我是一个奇懒无比的人,比方说昨天看的电影,今天才来写影评。
再比方说,在《永久居留》的开头,我已经被IVAN那诡异的国语雷到,却因为窝在被子里太舒服而不想起身去关电脑。
如果不是因为奇懒无比,我就因为一段诡异的国语,错失了这部电影。
于是我想,上帝给了每个人的缺点,也许对每个人而言,在某个时刻,总是必要的。
每一个人不同的爱的方式,对于每个人而言,也是必要的。
IVAN的深情,Windson的暧昧,只是世间林林总总的爱的两种范本。
假使是阳光明媚下的爱情,可为世俗所祝福,双方都可以爱得直白。
然而,若是如IVAN所说“小众”的爱情,似乎难逃这样的模式,一人付出过多深情,另一人却总是暧昧应承。
例如WINDSON说“我们的名字正好是风云呢,那你就是步惊云”,IVAN答“那么你是聂风吗?
”WINDSON却说“我不是你想的那样”,一句“对不住”,便拒绝了IVAN的告白,转头又说“我不想因为一个误会,失去一个朋友”,IVAN就能放下一切飞奔到他身边。
又例如WINDSON明明有女友,却如IVAN所说“有意无意迁就”,不知道这样的温柔,可能致人于死命。
这样的关系,其实比任何畸恋或者禁忌更危险。
因为深情的一方总会因为无可依靠而飘零,而暧昧的一方总有一天,会因为无力承受而崩溃。
所以当两人在袋鼠国再会时,IVEN跪在WINDSON怀里哽咽,说“我一辈子只爱你一个,你信我啊,不然我死不瞑目!
”WINDSON能回应的,只有沉入无尽海底的身影。
IVAN说自己活不过三十岁,最后结束了生命的却是WINDSON。
深情的人说,失去了我一生的挚爱,这是我罪孽深重的报应。
暧昧的人说,我可以为你死,却无法回应你的爱。
殊不知无论是死者还是是生者,都已经伤痕累累。
影片中间,IVAN曾经预言,同性恋将会是进化的胜者。
等到影片结尾能说出“没有谁是孤独的”,已经到了也许连我也看不到的未来。
我是悲观的,也算不上同性恋合法化的一个有力支持者。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想小众的还将会是小众,禁忌依然是禁忌,畸恋依然是畸恋。
我依旧要看深情者与暧昧者像不允许同时存在的两只火鸟,在互相靠近的同时,互相焚烧。
最终一并灰飞烟灭。
有蛮多人说《永久居留》不过是卖肉,然而毕竟对有同感的人而言,卖不卖肉真的无所谓。
不过说起云翔的三部曲,首先看的是《安非他命》,于是对于《永久居留》,倒没有抱太大希望。
也正因为如此,《永久居留》给了我一点意外的惊艳。
假如三部曲是呈下降态势,那么《艺海浮生》大概没有看的必要了。
我打三星。
肯定不是好电影。
不过却充满看点,让我舍不得放弃。
很少看过如此干净,如此激情,如此大量的全裸画面,简直把我看呆了。
关键关键的看点,是从头到尾没干过!
没有高超的借位,也不是干了没拍,是从头到尾真没干过。
我忍住不剧透哦,毕竟看点多多嘛。
可惜了。
我只想说云翔你太贪心了!
童年阴影,生死宿命,生活压力,异国风景,亲情,友情,爱情,第四类感情,全部都想装进一部电影里,你又怎么说的清?
陈奕讯唱《一天只做一件事》,CD说产品support点再多,利益点只得一个。
人世间没有主题的大概只有人生本身。
后来我google了一下,居然发现《永久居留》真的是云翔的自传片。
突然明白了他怎么会拍成这样。
人活着,唯一确定的主题便是死亡。
如果想不明白为何生,就想一想如何死吧。
我们该拿怎样的自己去迎接死亡呢?
之前一直都是看别人的影评,自己从未写过。
看了《永久居留》,突然想要写一些东西,关于电影,也关于自己。
我想,每个看完电影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Windson是否爱Ivan这个问题耿耿于怀。
其实说到底,爱与不爱,只是一种心境罢了。
作为一个直男,Windson能待Ivan如此,我个人认为已经很不错了。
Windson也说过,他甚至可以为了Ivan去死。
他什么都肯给他,当然,除了身体。
Ivan说的“我们做着连情侣都未必做到的事,但是又做不到他们必然会做的事”,便也是这个意思。
毕竟是直男,心里当然会保留着一条底线,如果放开的话,那便也不能叫做直男了。
导演将这个问题也处理得恰到好处,每每只是点到为止,并不做过多纠缠。
有人说Windson是在利用Ivan,一个直男能如此与一个喜欢他的男人相处这么久,目的何在。
显然,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是的,Ivan在事业上很成功,可Windson并没有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后来还去了内地闯荡。
两人在澳大利亚不期而遇之时,Windson算是已经小有作为了。
所以,Windson会与Ivan相处,并不是为了所谓的利益。
Windson说过,他不想失去一个好朋友。
说到这点,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个朋友。
之前他也喜欢过一个直男,后来向其告白,情况与剧情有些许相似之处。
要说真的仅仅是因为“不想失去一个好朋友”,个人觉得难免会有些牵强。
至于这里边真正的东西,我想只可意会。
有时候,直男在同人的眼中就是一种神秘的代表。
对一个同人来说,直男身上有许多同类身上所没有的魅力,很容易对其欲罢不能。
对直男控来说,更是如此。
掰弯一个直男,在某种程度上,会在心中产生强大的成就感。
其实,直男是不可能被掰弯的,能掰弯的便也不是直男了。
像电影中这两位主角的情况,便是最好的结果。
于是,是否只有死亡,才能在对方心里永久居留?最让我觉得动容的地方,是云海的一句"let's get marry!"然后就在同一晚,他永远失去生命中最爱的男人.你给得太多太多,他越发无力承担.单方面的付出,注定没法得到回报,就像那条深夜堤坝,风的电单车再也不能回头.
目前为止本人看到的最赤裸裸的同性恋电影,影片中的人物太喜欢赤裸了,让人实在受不了,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人生岂非就是一场场的离别,我们投入的越多,所爱的人离开时就越痛,但是,还是情愿痛吧
两星都给那个以色列帅gay==...
這部比另一部好
导演讲故事功力的欠缺所以本片有做作的嫌疑,画面和配乐不错
不记得了
想未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当你头上一直悬着自己命将终结一刻的负担时,有趣变得悲伤,而关于“你”和生命有关的所有事情,除了感动,一无其他。
莫名其妙。。
导演的半自传吧,所以里面好似杂糅了很多东西,氛围和情感都不错。镜头下的香港与别不同,对时间和空间的感触也很特别,生死议题讲得篇幅太多深度却不够,最后那个结尾好尬。
人,总是会离开的。
让人看了想变弯的同志电影。
爱一个人 远远看着TA就好了
最后的字幕好靓~
一开始很不一样最后更不一样~这是一部在摇摆中行进却能始终用真实感情hold住的电影~你怕死么?你曾经怕死么?lvan与阿嬷的感情很怀旧也很动人~甚至影响到后来跟windson~多渴望一直是个孩子~这样。。。就不用如此留恋~windson最后摩托车的一跃是必然的~没有一个善良的人会对别人始终的付出拒绝回应。。
一个GAY倾其一生爱上一个直男的悲哀。
他的三部曲都一般。
虽然是大尺度,但是却深刻在尺度之外的地方
越扯越蛋疼的剧情····
片子细腻,但太想俱全反而浅显。男同们的电影,我飘过
结尾有点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