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极力避免听/看到孙海英讲话,但吕丽萍真的演的很好。
唐山大地震pk玩酷青春,我投玩酷青春1票;徐帆pk吕丽萍我投吕丽萍1票。
顺便感慨一下那些大片们,大多不过是一票所谓的大牌在空洞或荒诞的剧情下衬着费钱的场景假模假式的扭2到3小时。
现实生活的精彩生动,有几个在关注?
这恐怕才是真的要动脑的。
为了8亿票房大家一起忽悠吧。
很细腻,很感人。。。
哦。。。
应该说我蛮有共鸣的大家都参加过高考吧?
都有过青春时的梦想?
也偷偷早恋过?
和爸妈大吵一架,然后约几个死党感叹老一辈不能理解我们。
呵呵,可能过不了多久,等我们有了孩子,就会经历那另一半的感受了:这孩子咋那么不听话呢?。。。。。。
呵呵,这部片子很贴近生活。
虽然我对北京人的油嘴滑舌不太能接受,也不太喜欢当中一些刻薄的话,但是很喜欢影片中的真实,细腻的感情。
尤其是当母亲查出绝症后孩子的表现,真的触动我心!
算了,不剧透了,大家自己去看。
我是冲着金马影后那座奖杯看这电影的。
母子亲情我不想讨论,再假也是禁止被批判的。
从看到吕丽萍退给房客小方房租的时候我就开始恶心。
作为北漂,我不知道这位房客是受了房东多大的恩惠,要多交房租给房东,理由是:现在房价那么高。。。
这种假模假式到令人发指的情节我再也不想看到,在整个京城的房东都在和中介一起抬高房租房客叫苦连天的时候,我居然看到了有房客死乞白赖自愿多交房租给房东这连梦里都不会出现的情形。
编剧是有真实经历如此梦幻的奇遇还是根本在闭门造车。
我只想说,你想突出女主人公善良,可以,能TM换个情节么?
早恋,叛逆,追求理想,省略不提。
母亲为叫儿子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而装作癌症---这应该是九十年代的编剧热衷于的戏码吧??????
我服了编剧。
真的服了。
印象最深的是那首会歌,唱出来青春飞扬,动感十足,就是何同学唱的玩酷队的队歌,虽然应该不是他本人唱的,是哪个歌手唱的,但是很动听另外有一点,就是结局,他,何同学,还真考上了大学,是本科吧,老公说,假如他努力了,也没有考上大学呢?
那结局会有着这么积极的意义吗纵观全片,留给我其他的印象就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妇女,为了全家3口人的生活,一个人背负非常大的压力,很不容易,城市中下阶层的生活挺苦。
这幸亏是北京,强大的首都,有国家财政补贴,地铁公交都那么便宜,上学都那么远,否则,车费的承担都很有问题,几天不吃肉,因为肉太贵啊,这家子的生活是不是挺拮据。
还幸亏是有老房子,还能出租.....(当然,如果是拆迁了,那日子就马上10级跳......飞黄腾达了)玩酷,很厉害
报纸上说,这是一部烂片,不过有吕丽萍主演,她得了台湾金马奖。
一直觉得吕丽萍给人感觉挺特别,决定找来看看。
要不是奖项所赐,我兴许还不知道这部影片。
幸而很快找到并看完。
觉得不能简单的说烂片吧。
吕丽萍的表演火候很好,但有时还是没有摆脱吕丽萍的影子。
这可能和剧情有关,全片有点散,有些地方作戏太足显得俗套。
说实话吕丽萍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题材比较新颖,新生事物与小人物命运相联系,带来现实的思考。
但没有深入下去,最后变为表现“爱”为主题的母子情。
结局圆满,中间有几个桥段是很精彩的比如母亲争取自己的工作权利,在片场公开教训孩子之后与导演发生口舌,还有老中青三代之间的口舌和家长里短。
这些都很生活化也有普遍性。
跑酷这一运动的价值与全片应有个很好的联系,而片中只是匆匆带过,何为表现青春这一主题?
导演装进太多东西却没有很好利用,希望“烂片”不是我们关注的理由,这类影片能多起来。
吕丽萍因为这部电影获得了金马影后。
没感觉到她多么出彩的演技。
只能说,她演的很好。
一个下岗、生活紧蹙的单身妈妈,面对张扬青春,要自我选择的儿子,她的语言和表达都是贫瘠的。
能做的,只是寻求办法。
何志鹏的酷走表演,真成了一大亮点。
那么恣意的躯体攀爬、跳跃、穿梭,像是魔术般让我应接不暇。
只是影片想表达的太多了。
还是应该突出故事本身何志鹏母子在高考前夕的冲突,以及被衬这种冲突的生活情态母子缺乏沟通、难以沟通、父母的冲突、生活的紧蹙。
现在,整部片子就像是块碎步拼起来的披肩,虽然什么颜色都有,却都蒙蒙不清晰。
是因为缺少生活平淡的力量你们感受不到好与不好不再赘述只希望说烂片的给我个理由说服我谢谢
一个母亲为家为儿子所作的牺牲已经不用再多说了,相信天下多数父母都可以做到。
缺少沟通,信息资源的不平等,无法让含辛茹苦的母亲理解儿子。
一直有这种说法:“中国人缺少专业精神……”母亲被下岗,其实也该退休了,且不说她的退休金,社保,为什么要让日本人说了算?
还要从当事人到领导一起乞求……这样的事情以后应该不少发生。
我们的企业给员工提供了什么保障让他们专业?养肥了再杀掉,又有多少所谓的民族品牌卖给了曾经的侵略者们,能做主的人,有多少能为一线的员工着想?
不多说了,也许社会残酷,逼着有机会的先捞一把。
向蜘蛛侠学习,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刚刚看过印度电影《三个傻子》之后,便又马不停蹄地看了这个国产电影《玩酷青春》,结果发现这是个很难受很诡异的事情。
《三个傻子》之中提到的父母无需过多干涉孩子,应让他们“爱干什么便干什么”,这明明让我颇感认同,但《玩酷青春》里表现的母亲为孩子“走正道”、忙学业而呕心沥血、忍辱负重,又不得不让人深受感动。
这是一个比较扎实的国产电影,但也就是如此而已了,至于其他的所谓永不褪色的主题,诸如亲情、梦想、青春之类,主题倒是没褪色,只是表现视角、叙事方式也毫无新意——大概,要不是吕丽萍的出色表演(这让她获得了本届金马影后),这个电影就真的只剩下诚意了。
吕丽萍饰演的人物,就是那样一个很普遍、平凡的母亲,似乎有我们许多人母亲的影子。
这个母亲对亲人有着深沉的爱和期望,一旦谁、包括这个亲人自己对这种爱和期望有所损伤,她几乎会像一个受伤的野兽一样拼命挣扎、歇斯底里——自然,这种母爱让人觉得有些沉重,这种沉重也压抑了青春时期的许多幻想和萌动,这些都是为我们所熟知、也最容易让我们有所感慨的。
于是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情况,我在很多长辈面前都是被表扬的例子,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很“听话”,懂得体会父母的心思,从不和他们顶嘴、不和他们争论,所以不会让他们担心操心。
只是很多时候,我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心里隐藏着一丝酸楚。
我因为这个“听话”,又让自己委屈了多少呢?
我也想走自己选择的路,只是为了不出现各执一词、相持不下的局面,我已经先把他们的选择当成了自己的选择。
要说我的心中没有一丝遗憾,那是不真实的。
只是随着阅历和认识的增加,自己也看到:很多时候,像吕丽萍扮演的典型中国母亲那种忧虑和担心甚至是歇斯底里其实不是没有缘由的,中国的就业状况是怎样?
社会福利状况、救助机制状况是怎样?
大家都清楚。
可以想象,如果她的孩子真的不上大学、之后跑酷摔坏胳膊摔断腿的,以后日子会过成什么样。
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就是这样残酷,上大学吧不一定就有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可是不上这个大学呢?
牺牲自己的兴趣屈就现实吧,现实不一定就垂青于你,可是坚持兴趣逆现实而动呢?
……其实,典型的中国母亲们,她们的愁苦不是杞人忧天,更多的是对中国社会状况的一种直观的看见和焦虑。
说到底,也许沉重的不是母爱,而是现实。
下午三点左右看完的这部电影,窗外的阳光射进来,记忆也随着影片慢慢展开,想自己在那段青春岁月里说过的做过的的现在看来却因为年少情轻狂伤害了最爱自己的那两个人的心的傻事......影片很清楚地揭开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身为父母的他们因为自己曾经的经历而害怕自己的儿女再重蹈自己之前的挫折,身为儿女的我们却有着自己伟大的梦想自己想要走得路,而现实,就是在我们彼此明明深爱着对方的时候却因为这种隔阂而彼此伤害.....幸好,善良的导演在最后时刻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局,可在现实生活中,我想,这是不是只是一个童话?
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愿你们一切安好
挺不错的。
吕丽萍怎么和孙海英一样 神神叨叨的 不过曾哥演的还挺好
片子不错。最后的广告有点突兀(尽管可以理解)。
不知道为什么吕丽萍拿了个奖
两星半。影片还是粗糙的,很多桥段设计的都有漏洞和问题,一部好的影片应该足够真实,但是这部电影里的剧情设计、场景设计都还没做到这一点,包括一些空镜的运用也不是很好,吕丽萍老师演的确实还不错的,这真的就是影片的唯一亮点。
没有女人愿意成为泼妇,都是生活所迫,如果给她一个温暖的天堂,我想她一样是天使。
星二代既有捷径也有不容易,着急上位,不如积攒实力,反正有人铺路何必慌张
20110102@home,台词、表演都很真实,细节使剧情不落入俗套,吕丽萍值这个金马影后
怀疑这个片是不是ccav6的
这电影好主流啊。。。话说键盘也能变这么帅。。那小身板。。阿姨太喜欢了。。
吕丽萍得奖是应该的
出乎意料的好看和感人。一群喜欢跑酷的年轻人面对家庭和学业的选择。有亲情,有友情,有淡淡的爱情,最关键的是有温情。吕丽萍的妈妈角色果然非常出色,和徐帆的地震式爆发比起来,的确要更贴近生活更感人。被感动到哭了。
剧情差强人意,太俗了。还没有花瓶撑门面,看了,后悔中!
挺实在的片子,吕丽萍的表演很显功力
这片子,纯属瞎耽误工夫。。。
考毛的大学啊,拼死拼活的浪费
本来可以给三星的,突兀的结尾再减一星。and,这也能得金马奖女主?
烂!
垃圾
感动~吕丽萍的金马影后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