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因为徐峥看的这部片子,因为他之前表现出的喜欢水平。
另外,也喜欢这个演员,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开始。
这片子只能算及格吧,还得加点人情分。
因为他挑的主演表演上实在太尴尬了。
其实故事还行,男人初恋的情结,估计是一辈子的。
而赵薇家里的人,演得实在太奇葩了,也实在不容易产生感情。
最后,男主的心终于回归家庭,看到了赵薇的爱,最后和解圆满。
搞笑太生硬了,属于恶搞。
徐导演,下次换个方式吧。
不是你在那里哈哈哈,就叫喜剧。
而应当我心领神会,然后笑了。
从前那种卖无知、卖土气就能让人笑,总不能用到第三步还这样吧。
借用一句别人的:《港囧》里除了几位主演,还有潘虹、赵有亮、王迅、朱媛媛、葛民辉、李灿森、王晶、林雪、苑琼丹、八两金、车保罗、詹瑞文、郑丹瑞、陶虹。。。
然而,没用的但是徐争我喜欢,所以就三星了
生平第一次看零点场首映,生平第一次看到零点场爆满,生平第一次跟着电影插曲哼着歌,生平第一次看完起立鼓掌。
徐来(徐铮)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可如今他早已沦为理想炮灰,在一家广告公司当小老板。
广告公司是岳父开的,他是*河蟹*婿。
虽然被全家人尊为最有出息人,但他对俗气的一家人很看不上,并把理想的沦陷归咎于他们。
徐来对老婆(赵薇)也一肚子意见。
大学同学会上,徐来听到同学们谈论初恋杨伊(杜鹃),顿时心猿意马。
不日,他陪伴老婆及家人来到香港游玩,计划和多年未见的杨伊偷偷会面,不料却被小舅子蔡拉拉(包贝尔)缠住,拉拉一直梦想成为导演。
在拍摄一部以家人为主题的纪录片。
在约见初恋的过程中,二人不知不觉卷入了一起坠楼命案。
甜蜜的约会之旅,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历险与逃亡……从情感开始,以情感结束。
在爆笑中让观众引起思考,思考后得到的是带有温情的微笑。
这就是我的感想。
用装逼一点的话来说,这次徐铮导演,幽默的有点高级。
这部电影我想分为两点来向大家分享,先说情感部分。
我拼尽全力的来到了你身边,二十年了,我以为你还是原来那个你,我也以为我还是原来那个我,可见到你之后,你已不是你,我也已不是我。
我原本以为我找到你是为了和你旧情复燃,可到临头我才发现,那只是我潜意识想要解开的一个心结罢了。
结婚多年的不育,“我的小蝌蚪是不是还没找到家”;释然来自于亲不下去的旧日嘴唇,“我为什么就戛然而止了呢”。
男人的冲动和生命力永远来自于那股子肿胀,困惑和释然也是。
当徐铮和杜鹃相隔20年,互相拥抱对方,并对彼时的遗憾释然时,我也仿佛放下了一些东西,有些事情,过去了就没办法再挽回了。
电影最后20分钟,赵薇,杜鹃,徐铮三人站在玻璃天平上,面对先救谁的问题,徐铮先救了初恋杜鹃,然后对赵薇说到:如果要死,我和你一起死。
中年男人,遇到中年危机时,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港湾,也给自己的小蝌蚪,找到了一个家。
再说说喜剧部分。
两个字:致敬。
我去过香港,我也无数次在电影中看到过香港,而徐铮导演镜头下的香港,是我看过拍的最好的香港。
徐铮延续了以往的风格,至少比《泰囧》要好笑些。
里面出现的香港演员包括:苑琼丹,王晶,李灿森,葛民辉,林雪,吴耀汉,车保罗,田启文,冯勉恒,林晓峰,八两金等等等等,每一个人的出现都仿佛再看了一部香港电影:五福星系列、古惑仔系列、杜琪峰的黑帮片、无厘头御用、金庸剧、赌片。。。
这些人拍过的电影加在一起可能早已超过了一百部。
这部片子的受众一下子就出来了:70、80、90后。
徐铮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强行把你拉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刘青云的《新不了情》,张国荣的《阿飞正传》,黎明的《甜蜜蜜》,这同样是怀旧,这用样是我们的青春,但这样的做法,显得即直接,又高级,至少我很吃这一套。
徐铮和包贝尔同时被“本地古惑仔”和“墨西哥古惑仔”砍,回字形楼道里的追逐,马上镜头一转又变成了热气腾腾的女澡堂或者后厨房。
最后说说缺点:有点太满了。
徐铮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在这不足120分钟的电影里,有点太满了,和姜文的《一步之遥》一个毛病,但比《一步》好的是,这些东西我们看得懂。
元素过多,枪战,动作,港乐,家族矛盾,荤段子,中年危机,初恋,青春和包贝尔生硬的演技和令人尴尬的故意搞笑。
我不要包贝尔,还我王宝强。
影片在Beyond的这首《情人》中结束,我生平第一次站起来鼓了掌。
看完,我很快乐,嗯,我很快乐。
既《人在囧途》《泰囧》后又一部囧系列电影《港囧》。
少了王宝强的港囧感觉笑点上少了很多,虽然包贝尔已经很努力了,但在表演上与王宝强那种自带的笑点(表情,语言,语调)还是没法比。
港囧这回讲的内容很多,情怀,青春,初恋,梦想,中年男人的感情,身体危机以及动作,警匪,黑帮都有涉及。
香港的电影,香港经典歌曲贯穿整部电影,虽然里面有的金曲我叫不上名字可是都或多或少都听过。
一个未完成的吻,一天的囧途,当与初恋时隔20年再次相见去完成这个心里的心结时确吻不下去了,不想亲了。
满脑子都是老婆蔡波。
一个处处为他着想,牺牲前途为爱的蔡波。
港囧 没有泰囧和人在囧途 那么一气呵成开怀大笑到底的爽劲儿。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就会乱,但是多了其他元素让人回味还是支持徐峥的 。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movie432,文末有二维码噢1、包贝尔喜欢或者不喜欢《港囧》的,好像都讨厌包贝尔。
可能是我烂片看得少,小时代横冲直撞得栀子花开之类的都没有看。
但2015这一年来,最让人厌恶的电影角色,非他这个小舅子莫属。
是的,他成功力压黄晓明。
《何以笙箫默》让我恶心了三天,但自带水龙头的黄晓明,顶多就是浮夸得好笑。
包贝尔的角色,从顶上的假发到脸上的镜框,手上的破机器到脚上的限量版,乃至发自五脏六腑灵魂深处的奸邪狞笑,简直是连环爆炸般的噩梦存在。
任凭他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讨没趣自轻自贱得像个跳梁小丑,但这个角色和这名演员,喜剧天赋为零,吓得我简直要哭了,恨不得徐峥当场将他手撕白斩。
至于有关方面热衷统计的笑声次数,我认为八两金的一个用力表情大特写和葛民辉的一句话标准普通话都可以秒杀包贝尔。
三年前谨慎地肯定了《泰囧》,但一味扮傻的王宝强角色,其实我并不喜欢。
那简直让人怀疑,他这辈子就只能演此类角色了。
我的好朋友仁波切说,那没什么,傻叉演傻叉而已,出家人从不人参公鸡。
至于《港囧》的包贝尔,他很努力地模仿一名傻叉角色,COS纪录片电影青年,左手一个弗拉哈迪右手一个维尔托夫——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还刺破你的真相,真当自己是仙人掌啊。
不要以为名字带个bao字,你就可以当王宝强了。
仁波切说,他还认识一个bao字辈的,他是影帝。
2、歌来凑歌来凑是中国青春片的一大法宝。
简单说,就是主人公情绪不够,歌来凑。
伤感青春的情绪不够,歌来凑。
总而言之,戏不够,歌来凑。
戏不够,歌来凑。
戏不够,歌来凑。
甚至不只是青春片,暑期档三座大山,通通感染了这种怪病。
搞笑的则是,中国电影的配乐水平差到没法听,往往一部电影的音乐或者原声,其实约等于一首主打口水歌。
《港囧》把粤语金曲串烧用到了“似大江一发不可收拾”的灾难境界,一二十首几乎不带停,也真是年度现象。
这些歌,约等于内地电影人眼中的香港。
如果说,《新不了情》《甜蜜蜜》《玻璃之城》之类的手绘海报致敬,我不反感乃至还有些情义,那《上海滩》跳《倩女幽魂》再跳《一生所爱》,简直就是做贱到死,有如电影里一再发生的连环跳楼戏。
跳楼戏当然可以好看、紧张,可是,这些跳楼戏在情节上毫无必要发生,比如扔掉个DV破素材,小舅子就飞下去,完全是为了卖弄而卖弄。
况且,曹保平在《烈日灼心》已经拍了两场经典的本土跳楼戏,你跑去香港拍,当别人没看过徐克的《顺流逆流》啊。
(《暗杀》导演崔东勋:我看过,所以拍了《盗贼同盟》……)(你不是在讲唱歌嘛,怎么讲到跳楼去了。
)对,这些歌来凑,就是跳楼一样的存在。
四十多和三十多的大学生不来电,歌来凑。
蹩脚演员极近疯狂却极度不好笑,歌来凑。
狂奔快剪跑楼快切飞来铁头一盘散沙,歌来凑。
电影快完了,连香港电影金像奖的主题曲都可以拿来凑。
至于听金曲觉得享受的家伙,出电影院左转就有KTV,扔你五十块钱还可以唱通宵。
总之就是,我凑,我凑,我凑……3、纯情流氓《港囧》里面,上世纪90年代,一对互相心仪的大学生情侣(艺术生喔!
),连一次吻都没接上,这样的戏份,我是万万没想到。
我当然不是要推荐大家去看《颐和园》,也不是说这样的故事编排就完全不可以接受,这不过是延续纯情流氓中年男的故事设定。
用纯爱、纯情、纯洁,来消解那些下三路的龌蹉肮脏,为中年危机的身体和肉欲来洗地。
对于这样的角色,看过《心花路放》的并不会陌生,一路向西去大理。
对于这样的小游戏,香港的彭浩翔更是深得技巧,一切尽在事后烟。
看人家彭浩翔说的:有些事不用一个晚上做完,我们又不赶时间。
反观《港囧》,徐峥老师满脑子想的是: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说到底,二者都用纯情来骗人,一个是骗对方,一个是骗自己。
骗到最后,徐峥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最爱的人是不停牺牲自我成全爱人的赵薇,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小蝌蚪麻木迟钝的神经也为之一振,就差汪峰老师怒砸按钮,为你转身。
但,这是在骗小孩吧。
当我们没翻过生理卫生课本?
你说没有活力它就蔫了?
你不想怀孕就不用怀了?
总之,股市骗钱,电影骗观众。
男人骗女人,女人耍男人。
骗中骗的戏码,你国二十四小时天天在演。
最后,王家卫老师是集纯情闷骚的大成者,他说,请你一定要骗我。
4、人生要吼我对这个故事本身并无恶意。
然而它真的太不新鲜,怒火怨气也诉求不对。
如另一位道长朋友所说,喜剧、自嘲、怀旧和致敬,这些东西逐渐变成了中国商业片的法宝。
它们大约等于段子(试图爆笑连连)、屌丝(假装一无所有)、怀旧(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和致敬(IP、符号、劲歌金曲大串爆)。
所以,从被封为票房成功模板的《致青春》到《煎饼侠》,拙劣到家的《老男孩》到《匆匆那年》,成就了一同捉妖降魔的你。
徐峥可爱么?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他已经是“最可爱的人”了。
他怀揣了你国广大中老年男性的寂寞、失落与不安,即便物质富足,即便一眼就能看出妇女们的罩杯,可是,他就是不开心啊,总觉得少了什么东西。
那就是真爱,回不去的90年代时光,他连初恋的一个吻都没有得到,一头飘逸的假发也不见了。
赵薇的角色本应该比他可爱。
她虽然没有使出大喊大叫的经典演技,但开口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破功,踩碎了玻璃,拉断了绳索,破坏了来之不易的平衡大戏。
请欣赏如下高潮段落大白嗓台词:“你好美呀,我还是死了算了。
”说实话,我真不知道这还能不能叫喜剧。
这句话本身可能很有趣,赵薇这个角色被设定为直来直去的纯朴大妹子,也很有趣,但在这样的场合冒出这样一句话,并且在她猛打酱油的一二十分钟里面,她像个野丫头似的频繁切断电路,真的是无解啊。
回到徐峥,他把逼迫自己播撒种子的全家人都吼了一顿,骂足两分钟,连黄毛小孩都不放过——令他成为了《港囧》里面最可爱的人。
不难看出,他是用夸张的方式来训斥了一群更加夸张滑稽的人物,替观众解气。
在陆港矛盾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群人没有变成大陆游客的购物狂形象(以并不好笑的爆炸来解嘲),他们依然是在神经病的大声嚷嚷。
在这伙人对面,在人生天平的另一边,是徐峥内心深处的“梦想”。
正所谓,世道变坏是从人们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哪怕是一个昔日的文艺青年。
《港囧》无意暴露了这个事实。
5、笑笑笑走出电影院的很不爽:我周围人都笑了,三分钟一次,你怎么就看不到别人拍电影的努力。
你行,你去拍啊。
笑这个东西啊,有人捧赵本山,有人看周星驰。
我看《道士下山》也笑得很开心,但这并不妨碍电影只值一颗星。
很多人自动把笑声转化为了群众的声音,如同看到票房数字,就等同拥有真理。
更何况,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觉得《港囧》其实并不好笑。
最可爱的徐峥,其实也根本不可爱,更不高明。
他被榨汁,被取精,若真还能跟初恋再来一发,那我愿意给失踪的假发打好评。
杜鹃的形象,依然高瘦美,成功冷艳独身,环游世界有艺术气质。
这个没有缺点的形象,变成了遥不可及的、逝去的梦想和理想。
与之相比,徐峥除了嘲笑自己没有艺术天分,明白幼稚可笑的纯情不切实际,并且让一个更加令人鄙夷的小舅子来暴揍香港电影金像奖以外,这部《港囧》以极端保守的姿态,瓦解学美术却转卖内衣的心有不甘,释放着成功人士的郁结不快。
构成这种痛苦的原因是紧追不放的脑残,是幡然醒悟发现眼前的贤妻良母,是血滴子般的夺命索魂铁头罩——中老年影评人认为它如同孙悟空的紧箍,至于古惑仔,那是野性是自由是冲击。
他们还说,这部电影比你想象的还要黑暗。
我觉得很有道理,你也比你想象的还要黑暗。
一部电影是什么?
是80块钱。
更是114分钟。
对用电影来杀时间的,《港囧》是好是坏,根本不是一个问题。
你觉得它好,有自己的判断,理由和观影标准,挺好。
觉得被冒犯的,那么,《港囧》就只能是个灾难。
杨德昌的《一一》,吴念真老师饰演的NJ,他也陷入中年危机,希望人生有机会重新再来一次,奔东京找初恋情人去了。
但他发现,再来一次并不会改变什么——人生没有再来一次的必要。
在这部电影里,陷入苦惑的并不是NJ一人,老婆、初恋、女儿就连十岁小儿子,他们都有人生困惑。
这就是一部电影的高明所在。
当然你要说,《港囧》只是商业喜剧,它不需要有大道理。
问题症结就在这了:中国人都觉得,看待一件事情,一部电影,何必那么认真。
要不然就是犬儒地自我催眠,你认真了也没用啊,做人要开心。
也正因如此,《港囧》远不是一部好电影——连好看的商业片都谈不上。
差点忘了,《一一》里面也有个小舅子,那叫个传神到位。
所以,《港囧》若真有救,还是先救小舅子吧。
法国电影《天堂的孩子》结尾,妻子用更加深情动容的言辞,试图去打动鬼迷心窍的老公,但这依然无法阻止他追随梦中的风尘熟女而去,连看一眼在墙脚等待的儿子都没有。
他在狂欢人潮中被推挤阻挡,无望地挣扎着,白衣化为了一片涌动的茫然和死灰。
原来凡夫俗子都是人生命运的输家。
可悲,可怜,可笑。
截图扫码,关注:MOViE木卫(movie432)【同发于木卫二微信公众号:movie432 以及 豆瓣电影。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写这篇影评前我想要先恭喜徐导,首日票房破两亿刷新了华语电影单日票房纪录。
今天晚上我买《港囧》电影票时其实是做好了心理建设的,之前略微翻阅了下豆瓣短评热门,大部分被一星两星占领了,所以,参考续集必死无疑论,我对港囧是没有报很大期待的。
但作为一枚纯正港片粉儿和怀旧小青年,还是挺好奇徐峥导演这次怎么在喜剧片里注入港片情怀和青春那些事儿的。
影片开头,一场精卵大战后张学友的《饿狼传说》音乐响起,配上一组车水马龙般快剪辑镜头,光影、人流,浓浓的港式风味儿就这么给带出来了,带感!
因为太露骨,《饿狼传说》这首歌当年在大陆是首禁歌,可是放二十年后看最多也就算是优雅的黄爆,潘伟源是个很有才的香港填词人,选这歌当片头不得不说徐导玩high了,电影里连初恋手都没碰过,光听这歌词就知道他对旧爱多饥渴难耐了。
故事就此展开,一个谢顶男(徐峥)陪伴老婆(赵薇)及家人来到香港旅游,却被小舅子(包贝尔)撞见其想和大学初恋(杜鹃)另续前缘,于是乎他被这个怀揣纪录片梦想的二货青年给缠住了,从旺角到中环,从弥顿道到铜锣湾,两人你追我赶,风波不断……徐导这次玩儿的是情怀和改变,一部喜剧片加入中年危机和青春情怀这样深刻的主题后,还能带来多少笑果是显而易见的,他说《港囧》其实讲的是中年危机主题,因为拍《泰囧》时不太成熟,这个主题没有被发酵出来,所以这次他希望在《港囧》中,把中年危机诠释得更深入,呈现的情感层次更深。
对于70、80后观众来说,看《港囧》除了看电影本身,也是听一首粤语金曲串烧,看一场港片经典桥段剪辑。
“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会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 “别说话。
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也许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港片经典台词频现,苑琼丹、八两金等香港影坛的黄金配角集体在亮相,王晶本色出演自己,带领一堆古惑仔在街头挥棍互拍,甚至连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都被徐峥整个搬到了电影里恶搞了一把。
进影院前朋友提醒我,这片不能当《泰囧》看,《泰囧》带你傻乐呵,《港囧》咱们聊人生,泰囧和港囧的确有很大的不同,情感描写多了点,人物转变具象了点,注入的东西也多了点,青春怀旧、港片情怀、香港音乐、中年危机,徐峥为了迎合大众口味看来是准备一锅端了,以我并不专业的眼光,算得上一部成功的商业喜剧电影,起码观影全程你舍不得多眨巴眼睛,恰到好处的笑点加跟着从头哼到位的音乐加各种紧张刺激的追逐战和动作戏,对徐峥而言抓住普通观众的眼球是他的拿手强项。
当初演完嘻游记后徐峥说过自己再也不会拍烂片了,从夜店到囧途到泰囧到催眠大师到港囧,我们看到他一步步稳扎稳打走着,囧系列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他,同时也让很多观众对他的期待值越来越高。
为什么说我这次要支持徐峥,拿着60的排片开画着实抢了很多人的奶酪,昨天到今天看到太多江郎才尽论,如果不是我自己看了电影我以为也就真的是烂口碑了,俗话说的好,高处不胜寒,人们对拍煎饼侠的大鹏的确比拍港囧的徐峥宽容很多,假设这部导演不是徐峥,假设没有泰囧,你还会仅仅给这部电影一星两星吗?
不想剧透太多,下面想针对豆瓣的某些低分吐槽点说说我的看法1、全片荤段子太多,低俗高雅和低俗仁者见仁,要说现在看电影的成年人也不会带儿童来看这种电影,动画片随你挑啊,要说作为成年人,如果你真纯到这地步,电影荤段子也不可能成为你槽点了,因为太含蓄你听不懂。
2、笑点少且生硬笑点没泰囧多是真的,但不觉得生硬,拿我所在影厅看,观众到了笑点还是满给面儿,整体观影气氛挺欢乐。
3、演员演技太烂徐峥——全片四个主演,唯一贡献了演技的只有徐峥一个,他的某些台词说出来挺引发共鸣的,情绪拿捏的也到位。
包贝尔——全程瞪大双眼假笑,浮夸做作,有人抱怨王宝强卖傻,建议你们去看看港囧里的包贝尔,起码王宝强傻得自然,包贝尔全像是装傻,也许他并不适合演喜剧。
赵薇——赵薇前面演的还算及格,最后结尾那里什么鬼,完全没有走心简直就像是背台词,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戏份不多也不应该这么敷衍了事啊?
我本人是很爱看赵薇电视的,奇怪的是赵薇在电视剧和电影里演技怎么就这么大差别呢,还珠格格、金华烟云都是我很爱的剧啊。
杜鹃——一个称职的花瓶,演不出内心戏的演员,当初看合伙人觉得杜鹃这姑娘真丑,没想到港囧里被徐峥拍成了女神。
4、大杂烩一锅端结果端成了四不像这并非无厘头喜剧,主线从头到尾都没有丢掉,在主线没有丢掉的前提下我认为多穿插些调动观众情绪的内容是没有什么不好的,观影时候没觉得电影节奏被打乱5、香港金曲引入太多这个的确有点提升观众免疫力,刚开始听是惊喜听多了也就免疫了,有的怀旧点用太多容易疲劳,降低共鸣。
想说的就这么多了,如果百分制,这电影可以拿75分。
四星送给带给我很多欢乐的囧囧囧。
人在囧途,泰囧,港囧,都看了,电影的各方面其他人说了很多,毫无疑问是喜剧,毫无疑问的让人欢笑,毫无疑问的轻松愉快,毫无疑问的算三部很成功的喜剧电影,各方面数据都很亮眼,也刷新了一些记录。
欢乐搞笑,这是最深的印象。
然而另一个印象是,男人那颗想出轨或已出轨的身心,以及苍白而经典的原配形象。
提到这个想说很多,然而又什么都不想说,只是每次看到结局,原配一脸欣慰的看着男主,或许还有个相拥而泣喜极而泣什么的,真的感到很心酸。
因为各种原因,迟到了二十分钟才进影院,进去的时候旁边座位的妹子笑成哈(傻)儿一样,闺蜜一边坐下一边对我嘀咕,这个人是不是有病,怎么笑的楞个傻……然而坐下没到十分钟,我和闺蜜也笑成了狗……一路而来因为迟到郁结的情绪也一扫而光。
所以,对于一向把看电影当做打发时光调剂心情的我来说,这部电影已经足够,何况还有家驹和哥哥的歌。
青春,梦想,这两个被表演过太多次的词语,之前那些各种各样充斥着堕胎逃学打架恋爱床戏的青春片从未让我想起这两个词,但是,在这部明明该是痛快笑一场的喜剧片里我却想到了青春,青春的执念。
因为我也曾有过那样的执念,所以更能体会到执念是什么。
想起年少时我爱过的那个男孩,写下过无数次握手的我们却从未牵过一次手。
如同徐来执着于那个吻一样,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牵一下他的手,哪怕碰一下也好啊。
然而虽然曾经见过很多次,也曾单独的两个人出去逛街吃饭,莫名的不敢也不愿,因为我和徐来的爱情一样,已经悄悄的换了对象。
于我,这份执念永远只是青春的回忆了。
如同哥哥的monica中所唱那样,"thanks,thanks,monica,谁能代替你地位" “此美梦永远藏于心底”。
but片中两人在酒店互诉心怀解开执念那一幕,讲真,过于做作,太不和谐了,杨伊的表情比台词还要生硬,这个角色也因此失去了灵魂。
而菠菜这个角色出场虽少性格却更为分明,在最危险的时候的菠菜带着哭腔使着小性子的样子反而更为可爱。
不得不说小燕子演技越来越好了,闺蜜一句话点评,赵薇一看就大气!
然后虽然徐铮已经老了胖了长胡子了,但当他带着铁头套在街头狂奔的时候,那就是我记忆中的猪哥哥啊,还是那样可爱。
最后,原谅我的孤陋寡闻,看完后很想问王晶拍戏真的是这样?
古惑仔真是这样拍出来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有点感觉好多人拿包贝尔替代王宝强的意思······从泰囧到港囧,从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到第二季·····然而挨个看过来,包贝尔还是比不上王宝强······其实个人觉得王宝强是一个长得很憨厚的人(内心憨不憨厚不了解不评价),士兵突击对他特别有好感,笨!
但是踏实努力,而且坚持!
其实据我所知就有好多人是因为士兵突击去当了兵······虽然不是很喜欢港囧王宝强特意装傻卖蠢的人设,但是于他本身我还是很有好感的,毕竟泰囧很成功······其实包贝尔以前都没怎么接触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出道,神马时候红的,也就是在他代替王宝强出演奔跑吧兄弟才知道的他。
觉得他没有王宝强那种憨厚的感觉,其实有点小精明,和王祖蓝很像,但是王祖蓝是那种明着的卖弄精明,有时候显得倒是很可爱,而他······港囧也是,带着特别LOW的假发,故意卖萌的眼镜,装疯卖傻······演技不行,也没有让人相信他老实傻气的长相······各种黄段子,死皮赖脸·····是我是徐峥杀了他的心都有了·······前段还不错,笑点很足,娱乐性也很强····后半段就有点后劲不足了,天台玻璃那段显得有点尴尬······不过如果只是为了求一乐,看看娱乐下也不错····PS:不得不说这张图片很传神哈哈····嫉妒你没有才华还能无法无天!!!
包贝尔这种没撒演技的还能这么来毁剧,也是幸苦徐峥了,那么用心的做电影!
为徐峥点赞!
·
观影结束 徐峥来问了两个问题:1.一共爆了几个铁头人?
2.纪录片之母是谁?
杜鹃问了一个问题:用了几首张国荣的歌?
——————————————————————————————都有人说出了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一点都不难,问题是每个人关注的问题肯定不一样,我匆匆而过的,一定是你弯腰捡起的,这就是电影,无法预料会在每个观众眼里变成什么。
电影导演们最爱说一句话:“我觉得观众没看懂我的故事。
”其实想让观众看懂,一点都不难,比如《港囧》,它讲的还是朱砂痣和白月光的故事,只不过加入了枪战、警匪、港片和粤语歌。
就像配合宣传的月饼,别管是什么颜色,别管是什么皮子包着,掰开里面一定有馅儿,而馅儿一定无外乎甜咸两种。
如果不是因为刚拍完徐峥的封面,我可能不会这么早去看这部片子,我对徐峥的好奇源于他本人身上的矛盾性。
银幕上,他总能让你相信他就是实现当下成功学的典范,那腔调那举手,不身在国贸就身在徐家汇,不是出没于中环就是穿梭于置地广场。
而银幕下,他的谈吐像个文人,偶尔诗人,不修边幅也不怕展现不修边幅,笑容总在脸上一闪即逝,大多数时候严肃而谨慎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不易取悦,透露着高智商的傲娇。
说到高智商的傲娇,悬在璀璨灯火中的那面玻璃就极好地诠释了这点,力学、社会学、心理学杂糅在一起,就连观众可能的吐槽也被料中,借包贝尔之口说出。
《港囧》之于《泰囧》最棒的地方是,徐峥终于如愿让观众看到除了搞笑之外,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泰囧》像夏夜串摊的冰镇啤酒,一口气喝下,打出无比舒爽的嗝。
《港囧》则是烦闷工作后端上的一杯雪树威士忌,喝一口,爽,顺下去,有回味。
总算没辜负这三年时光磨出来的剧本,和挨个儿计算笑点的精准。
爆笑与思考,徐峥完成了对观众情绪的实时切换。
经典粤语老歌就是留白处晕开的水墨。
说回故事。
香港有趣的地方在于,穿越一道门就是另一个世界,那么高那么薄的楼,挤进了世间百态。
这厢是墨西哥黑帮的烟花地,那里就成了本地古惑仔的追思堂,再一墙之隔可能是热气蒸腾的浴室,又或者是同样热气蒸腾的后厨。
回字型楼里的追逐戏,完成了我们对港片的绝佳复刻。
不知怎了,去年的电影统一致青春,今年的电影开始致港片,挨个儿向濒危的物种发起预先悼念。
《港囧》之所以不是《煎饼侠》,正是因为徐峥已经完成了对梦想的建筑,不再会被逐梦过程中的艰辛打动。
无论是否遵循了初心,那批获得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需要徐峥来和他们一起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什么又都有了,却还是不快乐?
”困惑来自于结婚多年的不育,“我的小蝌蚪是不是还没找到家”;释然来自于亲不下去的旧日嘴唇,“我为什么就戛然而止了呢”。
男人的冲动和生命力永远来自于那股子肿胀,困惑和释然也是。
于是,责任就归咎于“不甘心”,青春时迟迟未能抵达的那个吻,成了一切“平淡乏味”的罪魁祸首。
采访时,我不太明白《港囧》故事的灵感来源:“一个人到了香港,想见初恋。
”香港和初恋有什么关系?
看完之后明白了,不是因为初恋和老婆都曾同时有过香港中文大学的交换名额,也不是因为去了香港的初恋成了画家,而失去她的徐来成了资深倒插门。
香港,不就是这一代电影导演们的初恋么?
因为录像厅里的港片,因为画在墙上的海报,在那个全国都是小镇,人人都是小镇青年的时代,港片唤醒了他们心中的梵高。
《港囧》可能真的会流失一部分从《人在囧途》和《泰囧》就追随徐峥而来的粉丝,他们想要的爆笑,在这部片子里并不是主角,每一个笑点收拢之后都是嘴角的无奈:“我tm怎么就不能完成这么一件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儿!
”如果没有搅局的蔡拉拉,如果没有一路无比折腾、无比囧的遭遇,徐来顺利地见到初恋,和她相携进入2046房间,会不会得到另一个答案?
《港囧》无意解答,因为它的设定就是:哪怕我们坐在青春的面前,中间也已经衡隔了无法翻越的生活。
就像一共响了三次的“药不能停”(如果我记错,欢迎纠正)我们总以为,我们的不快乐,是因为没有在该拥有一个吻的时候,完成那个吻。
我们总以为,我们的不快乐,是来源于时刻甩不掉的,不能停的药,因为它斩断了所有可能,让生活只属于一条跑道。
直到我们有机会随心所欲地刺破一回,奔向通往其他可能的跑道,才明白,正是不能停的药为我们规避了所有可能的危险和深坑。
恰恰是药,续着我们的命。
这一次,朱砂痣和白月光不打架。
一个甘愿只做当时的月亮,而一个在即将消失前又被男人小心呵护在了胸口。
可这,肯定无法作为所有问题的正确答案。
每个人的青春都无法复制,每个人的此刻都有他人无法理解的痛与惑。
生活是幻境,电影只是给你喘息的机会,舔舔手指,戳开隔壁的纸窗户,终于明白原来每个选择的参考价值都只能适用于当事人。
全片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徐来和初恋杨伊第二次相拥。
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我们的过去和解,放下我们的不甘心,不论是被时间逐渐抹淡,还是刺破裹在外面的茧肆意折腾追逐之后。
而这样的和解和放下,才是又一次的新生。
有幸能够提前看到电影,片子延续了以前的搞笑和感动,更不可多得的是有许多怀旧元素在里面,能够牵起那一代人的回忆,熟悉的歌曲,熟悉的电影,把香港很多独特的元素都记录了进去
以前那个《泰囧》明明很一般,豆瓣上一堆人吹捧。这个《港囧》,个人觉得已经是和宁浩的《心花路放》一个水准的喜剧了,拍得很走心,感情很真切,笑点很密集。为什么在豆瓣上被那么多人黑呢?有些电影让我觉得阿猫阿狗都能当编剧,但这部《港囧》让我觉得想要写出好看的喜剧还是挺难的……
楼里好看。女神太文艺,歌....有点多,结尾节奏垮掉。但我有笑啊
一般般,没有泰囧好看,泰囧真的笑死人
尴尬症发作,与此类喜剧几乎无缘。在有为小朋友们拍MV的郭导之后,终于诞生了为老朋友们拍MV的徐导。包贝尔的所有戏份几乎都是想让人快进般的惹人讨厌。再加上赵薇无力的演技杜鹃苍白的美,这碗鸡汤我不想干了,请您随意。
一星给港台歌曲
比心花路放要收敛多了,一家人去看也没问题。整体感觉不错不理解分为啥这么低。很好的娱乐片。穿插了港味港曲,反正我很喜欢这个调调
剧情延续囧字系列,还是一如既往的很扯很疯狂;相比<泰囧>增加了爱情戏的篇幅,做到了一边煽情一边抖包袱的境界。片中很多桥段的设置都在向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片致敬,一首接一首的经典粤语金曲是大亮点。笑点密集,整体观感属于渐入佳境,王菲的片尾曲画龙点睛,个人感觉比泰囧好看很多~@光线传媒放映厅
煎饼侠完了 徐峥在蒙面歌王给逼鹏月饼时我知道月饼侠来了
喜剧和狗血就差一点
怪怪的
我的恶趣味是看赵薇哭爹喊娘
经典港乐一首接一首的,好评,经典港片的经典片段一帧接一帧地“致敬”就有点过头了,直接把经典片段照搬套在这套囧字喜剧上有点江郎才尽的意思了,二刷才发现全是经典港片里的金牌绿叶配角,配合熟悉的港乐BGM,真的很让人怀念那个年代啊。
给一分两分我不大懂啥意思。我心里分数6分,10分冲一冲吧。港囧里面有时代性代表性,很浓的香港味道,包括一开始快速化的镜头和配乐很不错,但是呢港囧不算囧,鸡汤也没灌好,赵薇演得太过随意了。至于荤段子也只有那么几个片段,盯着不放的人只能说这是你们思想的盲区。
爆笑加温情,也有对婚姻的一些解读。虽然王宝强换成了包贝尔,笑果也一样!
没有泰囧给我的惊艳的感觉 很多是为了搞笑而搞笑
不是很懂包贝尔这个角色的意义,电影还是挺搞笑的。
和小一一起看! 一样的套路 搞笑是搞笑 但还蛮低俗的 看电影也迟到10分钟 包贝尔的戏份一出来就有人说好烦… 但我还是很喜欢包包
什么乱七八糟的,就知道消费前作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笑点,但是看完真的只想把包贝尔的头往墙上一下一下砸到稀烂,真是刷新了这辈子见识过的喜剧人物烦人度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