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05年的时候写的。
大概不只是是因为这部电影而写的。
宴会结束的很晚,很累。
还没有冲凉,就拉下大屏幕,看起了电视。
要不是中间插播广告后的提示说“请继续收看《六楼后座》”,还真的不知道这部从中间开始看的香港电影的名字。
几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合租的房子叫做“六楼后座”。
他们住进去的时候玩了个游戏:他们把一年内要完成的愿望写了下来,装进瓶子里,封起来,他们告诉房东婆婆,一年后打开,谁没有完成愿望就吃屎,麻烦房东婆婆作评判。
上面的情节使我根据后面的剧情推算出来的,因为刚才讲过,我是从一半开始看的,从他们怎么蹉跎这一年开始看的:每个人在蹉跎的时候偶尔会看一眼那只装着愿望的瓶子,然后,继续蹉跎: 有人暗恋,不敢表达;有人渴望爱情,却总在欺骗;有人做着发财梦,只是做梦。
谁都不曾主动提起那只瓶子。
只是,偶尔凝望…… 一年之后,房东婆婆把要退房的大家聚在了一起,打开了瓶子。
每个人都拿出了那张纸,然后沉默,然后有人高声喊:“不是来真的吧?
玩笑而已吗!
”婆婆在坚持:“说了当然就要做到嘛!
” 其中一个女孩终于肯吃了,她说:“是,我失败了,我已经失败了,我不想连吃屎的勇气都没有啊!
” 看到这里就去冲凉了。
新加坡的夜很静,从晾台看到白天喧闹的停车场,孤独的榕树,一片月光,好像落雪……出来后,老大问我:“眼睛怎么红了?
” 我说累得吧,不好意思说哭过了。
打电话给远在冬天的女朋友,分手吧,对不起,我很笨,一心无法二用,只能放弃你。
有了女朋友,整个人就塌下去了,总盘算着找个安安稳稳的工作,赚钱,养家,买车买房,好好生活。
以前说过去西藏的话,自己背包去,死在路上也无所谓,呵呵,年少时谁没有几个幻想?
不值一提,以前说过什么要活得有激情之类的话吧?
幼稚得有些可笑了,现在有了女朋友了,要有大人样了。
变老的开始,就是失去了吃屎的勇气,就是忽视那个装着梦想的瓶子,就是把放在里面的梦想当作是年少时的游戏…… 而青春,就是相信梦想的存在,会被实现,肯疯狂的跟自己较真儿。
喂!
你怎么了?
我问我自己你,不是那个信仰Lennon的人嘛?
自称Dreamer,相信世界可以因为自己改变的那个家伙嘛?
你,不是喜欢那句“Hope I die before I get old”的人嘛?
人,有的时候得对自己狠一点,逼着自己不忘记那只瓶子,哪怕失败也要有勇气去认真吃屎……2005年夏天,我背包去了西藏,完成了瓶子里的梦想之一……2001年5月27日,我在本子上写过“人活着不能俗,可以失败,可以卑鄙,但就是不能俗,要有豪情,有激情,要懂得欣赏美。
”2001年4月19日 “记得和勇嘛?
那个钟鼓楼下的孩子,他用吃奶的力气嘶喊:‘有没有希望?
’是啊,有没有希望?
”2001年3月29日, “别忘了我们的梦,哪怕在现实中碰得粉碎也别忘了,我们的及大,我们的西藏,我们的酒吧,我们的店,我们的青春。
”……
"六樓后座" 打正青春作招牌,算是叫座又叫好。
原因可能是十八、廿二的觀眾固然不能放過; 剛過了點點的,想來確認一下身份,三、四十嵗的又想來回味一番。
導演在片末四處訪問工作人員 "青春到底是甚麼?" 不知是想提問或是想給大家一個答案。
仔細想想,如果青春是? (1) "貪玩"、"求刺激" - 那麼 "六樓后座" 的真正屋主 Susie ,一個年過七十的老婆婆,絶不比一眾十八廿二的主角遜色。
玩起 "Truth or Dare" 時,未必有人比佢大胆。
(2) "迷茫"、"只有理想,沒有追求理想" - 這些恐怕都已不再是年青人的專利,很多四、五十歲的,都係 "今日唔知聽日事" ,或者" 今朝有酒今朝醉"。
(3) "敢愛敢恨" - 林嘉斦那種不怕受傷,拿真感情出來換取快樂的,似是性格多過是青春的特質; 你看周永恒是內向性格,一樣是青春。
全片最搶眼的要數盧巧音,發揮得不錯,實行可以歌影兩棲。
當然林嘉欣亦交足功課。
不知是否導演原故,本片多是女性筆觸,少了點陽剛氣息。
各位如喜歡重溫青春的話,絕對不要錯過少爺占的八王子。
originally posted at http://idpt0000.mybesthost.com/wordpress/index.php?p=129
梦想是青年人的借口,常常,我们以此来逃避、反对些什么,尤其是父母--成年人,然而,当片中的妈妈唱起那首激动了几代人的歌曲时,谁说只有我们有梦,我们除了梦,还有的是代沟,必然的代沟。
原谅我的无知,当时只是为这首歌单纯的感动,后来才知道它的意义,当时只是关注了一下演员表,看看唱得这么好的大妈是谁,后来才知道她的地位,但这都不影响我的感动。
朋友前些天给我发来短信:每度过生命中的一年,我都愈加相信,生命的浪费在于:没有给出我们的爱;没有使用我们的力量;自私的谨慎,不愿冒任何风险;逃避伤痛的同时,失去幸福。
任何人,在其一生中,只要有一次尽情释放所有的激情,他就不会是卑微或微不足道的。
我浸泡在这样的文字里看完了《六楼后座》。
当六个人最后终于在书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欢呼雀跃的时候,我竟然有了落泪的冲动。
青春只有一次,所以,年轻的人们有何畏惧呢?
truth or dare,不过是一场正经的游戏,有青春这个强大的筹码,为什么不痛快加入呢?
即使惩罚再严酷,即使一年之后所要面对的是失败,也毫无遗憾,因为有爱有恨,敢作敢当才是青春应有的姿态。
我爱每一个人的梦想,不论是维护柏拉图式精神恋爱而被骗、怀抱出书理想的korena,还是年轻到分不清什么是爱情同时迷上两个警察的candy,又或者是单纯到分不清理想和现实的音乐wing,懦弱却怀抱纯美爱情的leo,即使是年老却有一颗年轻的心的succie老太,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真实和鲜活。
即使梦想没有实现,他们仍然代表着我们最真实的青春,他们的人生依旧充满阳光和朝气。
truth or dare,这个贯穿整个片子的游戏,代表的就是每个人的青春时光。
年轻,真的没有什么不可以。
六楼后座的天台上面,年轻的人们在星光下跳跃、欢呼、打闹、说笑。
这样的日子,也许以后真的不会再有。
所以,请珍惜你的青春,请你尽情拥抱它、享受它。
夜里面。
一个人。
看《六楼后座》,喜欢,喜欢得不行,比《吉屋出租》还喜欢。
是近期看到的一部非常合胃口的作品。
黄真真试图用100分钟探讨,或者说是展现青春。
她干得很漂亮。
细腻。
正面交锋。
六楼后座,六位年轻人,六个愿望,六样失落,六种挣扎,六瓣青春。
Leo 带着超大近视镜的男生 头发凌乱 有时羞涩 锻炼身体 年纪最小 暗恋Karena Candy 用塔罗牌算命为生的神婆 生意惨淡 渴望把自己嫁掉 找不到真正喜欢又或喜欢自己的人Karena 抽烟的女孩子 写手 迟到专长 迷恋只问其声不见其人的出版商Jason 用一年的时间写一本叫做《六楼后座》的书阿宝 小时候受初恋情人打击后自称同性恋 职业小丑和布偶人 给小孩子变蹩脚的魔术Wing 吉他手 因为热爱音乐从美国逃学回香港 渴望出一张自己的唱片专辑 唯一的支持者是房东阿婆SusieJean 经常做些小生意 梦想发大财就是这样平凡。
平凡,又青春飞扬。
六个人,在六楼后座,合住一年,在他们最青春的时光。
所有悲伤、欢乐、放荡、晦涩、疯狂、难过、甜蜜、糜乱、激扬、寂寞,都是青春的狂欢。
在每个人的记忆当中,一定留下最真切最难以磨灭的印记。
如他们所忠诚的游戏一般:Truth OR Dare一年中,有人梦想成真,有人一事无成。
那又怎样?
青春本来就是用来挥霍的财富——与其为它的流逝提心吊胆,倒不如图个一时痛快。
反正一直也不否认自己是个即时享乐主义者。
也要有梦想。
趁年少,为梦想再挣扎努力一番。
或成或败,都是英雄。
多说一句。
格外喜欢,Karena,理所当然。
影片开头写到:本片故事 纯属真实 如有雷同 不是巧合影片结尾,Jason在为Karena的《六楼后座》所写的序中这样说:青春犹如方糖,对吧?
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
这种甜蜜时要亲身用舌尖的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尝。
你总不能隔岸观火。
人生总有这么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也快乐的阶段,一个做什么也真诚的阶段。
他们可笑,也可爱。
笑他们,皆因我们曾经荒唐过;爱他们,因为我们亦曾甜蜜过。
用尽全部热量,融化我口中的方糖。
用尽全身力量,品尝我舌尖的青春。
义无反顾地热爱着,无论甜蜜,还是荒唐。
什么是青春?
青春是,每一年,我们都雄心勃勃地给自己定下目标,每一年都期待自己会“努力做好呢份工”,每一年都相信自己会过得很精彩。
然而,每一年,我们都感慨又是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什么都没有。
依然是空白。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
我妈的至理名言——年纪越大,越觉得时间快过。
小时候,我问我妈,建一幢楼要多长时间。
我妈说,要一年左右吧。
我感叹:“哗!
要那么久啊?
”2006到来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说是2004年朋友送的年历我还没打开来用,转眼间2005年的台历又可以扔掉了。
现在2007了,又怎么了呢?
我依稀记得的,依然只是那几个镜头。
跨年的镜头。
就这么一跨,一年又过去了。
一年啊!
不是一天啊!
真的是转眼就过了。
总的来说2006这一年是我长这么大以来,最有价值的一年。
因为我真的为自己做了一件事,总算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
这一年里,总算达成了自己的承诺。
我要我这一年里怎么样怎么样,结果我真的做到了。
然后,2007了。
我还能这样子吗?
2007.1.2,我给自己买了个精致的记事本。
我说,我想看着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我想记录下来自己这一年里自己怎么变化,我想知道一年后,我能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一年前的这一天定下的目标,一年前的这一天期待看到的自己有没有塑造成。
不想日子如流水,不知不觉,只剩下一句“又一年了”。
年青人。
哪一个不似《六楼后座》里的那班年青人,玩得,颠得。
有什么玩不起?
又有什么颠不起?
最青春便是一班人在一起疯疯颠颠,没有顾虑。
有的是雄心,有的是勇气,也有的是时间。
然而哪一个又不似《六楼后座》那班年青人,一年之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一年又没有达成目标,迷迷糊糊,恍恍惚惚又过了一年。
毫无建树的一年。
只是空度青春!
浪费青春!
青春有的是时间。
也正因为我们有的是时候,所以我们浪费。
“青春是什么?
就是给他们浪费的东西咯!
”如果,一开始就告诉你,倘若一年之后你没有完成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你就要吃屎。
那么,你这一年还会不会虚度呢?
正因为就算我们没有达成目标,我们也不用吃屎,所以我们才碌碌无为。
其实屎可以是任何东西。
供不起的房,养不起的宠物,泡不起的spa,买不起的名牌,开不起的好车,出不成的国,游不成的旅。
只是,年轻,感受不到或者淡化了这些压力。
没有谁逼着我们去吃屎,也没有谁逼着我们去承受这些压力。
所以我们就忘了,忘了岁月易逝,最输不起的其实就是青春。
总有盘新鲜热辣还冒着烟的屎在前方等着我们。
如果这一年,你又虚度了,你又没能完成自己的目标,那么,把它吃下去。
黄真真长了一张笑脸,将她脸的轮廓印下来,可以直接上沃尔玛的T恤,她嘴巴大,嘴角上翘,是天生笑脸,眼睛不大却很明亮,也常含笑意,这样的眼睛加嘴巴,许多年后在姚晨(郭芙蓉)的脸上重现,不过姚晨虽然眼睛比较大,但总是迷迷糊糊的,另有一种可爱气质,而不是如黄真真这样给人一种聪明伶俐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看黄真真导演的电影是那部著名的《女人那话儿》,上个月我还看了之二《男人这东西》,就不如第一好看了,在《女人那话儿》里,黄真真由头笑到尾,访问每个人她都大笑不已,而那也是我看过最另类、最轻松的纪录片,看了五年了,到现在还记得访问许鞍华和暗访问深圳性服务者(妓女和男妓)的情形。
我还在陈果制作的一部电影《走火枪》里看到过黄真真的演出,她演一个按摩院小姐,用脚给一男的打飞机,还是笑意盈盈的样子,或许真的是长成这样吧,就从没见她愁眉苦脸过。
看完了《六楼后座》,是部挺不错的青春题材片儿,因为它海报设计令我不爽,已经多次当面错过了,要不是芒果的推荐,我可能到现在都不会去看。
这部戏是林嘉欣MM笑的最多的一部,她要是再演《救命》和《安娜与安娜》里那样的冷艳女人,我就不偶她了。
她笑起来有一个细小的酒窝,眼睛也眯起来,是最可爱的表情,为啥却总是扮演一些儿时家庭不幸心理有问题的冷艳美女呢?
六楼后座这几个男女,演员都很熟,周浚伟就是《AV》里那个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说的大学生,麦浚龙则不必再说,现在因为阿娇而走红,那个搞传销被骗的演员,就是《性工作者十日谈》里最后被砍死的鸭子。
青春宛如许多东西,菲茨杰拉德说像一场化学的梦,王朔则用动物凶猛来描绘那些『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到了香港,青春变作太古咖啡里的一块儿方糖,是甜的,会融化,会被磨去棱角。
这六个男女,为了能常常在一起玩,合租一个住处,取名六楼后座,六个年轻人,各有烦恼和快乐,各怀青春之梦想,又都在融化着青春,一次玩笑中,大家约定以一年为期,各自实现一个梦想,宛如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期经历一样,这个梦想理所当然的破灭,且现实总向着梦想的反方疾驰而去,例如像赚大钱的人,会赔光现有的小钱,想实现音乐梦想出唱片的人则干脆会被迫离开音乐领域,这样青春梦碎的经历,相信大多数人都曾有过,因此也颇能引起共鸣。
当我已经告别青春那段日子,躺在床上看这部电影,远古的回忆历历在目,总有一幕,会拨动心弦,令人一时间唏嘘不已。
最终,只有林嘉欣MM演出的Karena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出了一本书《六楼后座》,还因此差点做了第三者。
结尾六人各自分开,告别青春,停止发疯,步入正常轨道---就要像成年人那样过正常的生活吗?
没可能的,经验告诉我,曾经有过精神青春期的人并不多,这样的人,将永远青春,永远怀揣疯狂的梦想,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六人的故事中,除了林嘉欣MM,我最喜欢卢巧音演的那个用塔罗牌算命的神婆,在电影结尾,导演黄真真随机采访了片场工作人员,大家脑力激荡,你觉得青春是什么呢?
答案很多也很有趣:青春是钵兰街上的夜店,是我有你冇的东西,是一段可以随意挥霍的时光…….青春宛如一块儿方糖,多好的比喻啊,可惜,我的这块儿方糖已经快化完了。
第一次看六楼后座是在宾馆,从中间看起,又因为接了一个电话而离开过,所以印象中只有片段和结尾。
回家以后马上下载了片子,重温一段青春的记忆。
故事是从六个年轻人玩一个truth or dare的游戏开始的,文艺小资的Karena,豪放不羁的神婆Candy,大吼我要100万的Jean,想要出碟的阿Wing,暗恋着K的眼镜男Leo,还有爱吃冰激凌的阿宝。
Karena在写一本小说,名叫六楼后座。
她把他们每一个人都写进故事里,这就是他们自己出演的剧本,或许其中还有你我的身影。
许多人在这部电影里找到了共鸣,我们曾经也在宽阔的马路中央迷茫过,也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阳台上看着这座城市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当时的我们看不见青春的底线,以为日子总是那样漫长,所以即便心里再挣扎还是会沉沦在T OR D的游戏里各自逃避。
我们的半途而废,我们的欲哭无泪都像一首空怆悲伤的诗,写在青春史的上空,抬头便可看见,擦又擦不去,抹也抹不掉,只能低过头走。
我想每个人都经历过那个时段,可以玩的很疯狂很投入,一方面是因为年轻本身就喜欢那样的刺激,另一方面是为了尽情的逃避烦恼,所以更显投入,醉生梦死,夜不归宿。
Wing和母亲对峙,说她根本不懂音乐,却让所有人在她自弹自唱的《海阔天空》中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梦,理想是一辈子的坚持,而不是一时的激情或叛逆。
所以,梦,从来不是用来彰显的,而是用来追逐的。
《六楼后座》写尽了六个人的爱情、友情和那些发了疯的誓言,Karena她真的实现了梦想,虽然爱情是遗憾的,带点残缺的,但青春不会留下疤痕,也不曾计较什么伤痛。
Jason送给了她一盒方糖作为生日礼物,更为她的书写了序言,这是他们之间最好的联系了。
他是喜欢她的,他说玩不起的时候已经证明他不敢继续玩是因为怕心动,更怕阿K会心痛。
他是喜欢她的,只是他已有了家庭,他不像那些方糖们经过敲打、碾碎还依旧是方糖,他早已过了弃全世界于不顾的年龄。
他是喜欢她的,所以才会有那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和用心书写的序,他们之间有着强烈的共同点,那就是写作的爱好以及karena身上年轻人的样子。
他迷恋那份青春义无反顾的心情,她爱他尘世间与众不同的宁静品味。
只是他们之间的落差就像两人走错两个电影院一样,时空指引了爱情的可能,也覆灭了在一起的可能。
我完全可以理解爱着一个没有见过面只听过声音的人是怎样的心情,那也是十分合理的。
所以电影最后只给了一个背影是最好的诠释,年轻时爱的人就该是那样一个模糊的影,留下无限的想象,永远不会厌。
我问过自己,记忆中是否有那么一个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人。
或许在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时间他存在很久了,也或许他早就消失在我成长的风景中了。
六楼后座,是电影里的故事,也是你和我的故事,每个人都会找到一个属于他们的角色,谱写自己的人生乐章,这里面只有快乐记忆,没有哀伤过去。
青春是什么样子的。
给我们那么多的迷惑懵懂躁动炽热追求。
我们不停的寻问,却总没有个明确的答案。
可我们却乐此不疲。
这是不是犯贱表现之一?
青春是什么颜色的。
那么有吸引力。
让我们身不由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拿起画笔勾勒个模样。
画板是大片的白。
我开始明白,太过充溢的色彩,就成了无色。
于是开始用大块大块的空白来解释一些不能解释的事情。
我们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年纪,于是我们轻狂。
因为我们有了可以用来挥霍的本钱。
我们拥有着世界,世界拥有着我们;我们遗弃着世界,所以世界也将我们遗弃;我们支配着生活,反过来被生活支配;我们追逐着,反过来被追逐。
事物都是个互动的过程。
相互制约。
怎么绕都逃不离那个圈圈。
Truth Or Dare。
你可否告诉我?
一个叫做6th Floor Rear Flat的apartment里面住着这样的六个年轻人。
那是一个叫做Hongkong的城市。
它繁华。
它多元文化。
它迷乱。
它喧嚣。
身在其中,有矛盾、有挣扎、有呐喊。
亦如我们。
这些拥有着青春的青年。
NO1。
——Karena 我们可以爱上一个没有见过面的陌生人,哭了笑了悲了喜了。
呵。
感情竟然可以这样的来。
对着电话机不停的自言自语。
接了挂了。
不过一个好奇心被满足的猎物。
怎么可以一笑而过。
我们有个梦要出个署上自己名字的BOOK。
迷恋在黑扒扒的文字里。
云里雾里地吸进来吐出去。
颓废着痴狂着迷失着。
NO2。
——Candy 我们大大咧咧,不曾爱恋。
可是一不小心却伤害了。
脚踏两只船的在他/她和他/她之间来回周旋,期望着一个两者可以合一的结合体。
可是百分百的完美往往只能供想象,是个乌托邦的东西。
我们的梦想是要去那个有着神秘微笑的国度。
于是用咒语蛊惑,自我安慰。
NO3。
——Leo 我们可以甜美的暗恋,姐姐或弟弟都无所谓。
年龄不是问题。
一个身影一张照片被放在心底,然后偷偷的傻笑或者哭泣。
角落里上演的独角戏,无声无息落下或是轰轰烈烈上演。
不过如此。
失去。
得到。
错过。
NO4。
——美颜宝 我们有被抛弃,于是我们就此自暴自弃。
我们虚荣。
把伤害过自己的人再努力伤害一遍写在了日记本上。
谁不知,最后受到了伤害却是自己。
我们是多么蠢笨。
失败了,沮丧了,顺便把性取向也给改变了。
新鲜的尝试。
继续迷失。
NO5。
——梁Wing 我们为了一种被信奉成理想的东西而背弃了外人看来很美好的事情,而这种美好却被我们忽视不见。
和父母有很深的代沟。
我们相互之间不能理解。
于是选择逃离。
其实逃开了的是那份今后再也找不回来了的关爱。
NO6。
——Jean 我们努力想着赚钱,可往往结果是把本金都赔进去了的亏本。
不劳而获。
痴人说梦。
如此的我们。
值得关注。
04-02-17
《六楼后座》:我们戏谑颓废的青春 ■ 文/火神纪 我们之所以颓废,是因为年轻而不知所谓。
年少轻狂不是错。
因为年少,所以轻狂。
我们是最颓死的一群。
趁着年轻,就彻底地享用我们这个年纪所有的一切吧。
挥霍青春;挥霍梦想;挥霍岁月。
挥霍我们所有的一切。
青春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字眼。
趁着青春,趁着我们还不曾彻底地死寂。
颓废吧。
带着戏谑的味道一起颓废吧。
——火神纪。
题记。
人和电影可不可以有缘份之说呢。
如果可以,那么在某种基本不大可能存在的契机上,一个人遇上了一部电影,那能不能说,我和这部电影其实挺有缘份呢。
在此之前我对这部电影没有半个概念,可是我却突然觉得这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电影,没有任何原因。
深夜。
我逛过了我所有的博客和经常上的论坛,无所事事之后,大概是凌晨三点。
开电视,电视上在播这部电影,名字叫《青春犹如方糖》,奈何我对这个名字没有半点感觉,于是上网查了一下,果然没有这部电影,只是广电局的人们又跟我们开了一个可耻的玩笑罢了。
我对他们住的这个地方挺感兴趣,六楼后座,没有任何原因,只是带着某种默契式的东西,又查了一下,果然,这部电影的真名叫《六楼后座》。
等我回到电视机前面的时候,电影已经做完了一大半。
之后我一直在找这部电影,直到亲爱的骡子慢慢地把这部电影给我驮了回来。
如何来形容我的感激涕零的表情呢。
呵呵。
我曾想过这一段不用写下来,直接写电影吧,题外的东西不用那么多;可是这一段如何可以不写下来呢。
人和人之间的某种默契可以被称之为缘份,那么人和电影呢。
从某种程度上说,至少这部电影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没有任何原因,只是这个某名其妙和名字和我疯狂的搜寻行动。
我似乎第一次对着一部我从来没听说过的电影有这种莫名的冲动。
这是缘份。
这部电影是一个关于青春论题的思索。
一群人,年轻人,为着自己的梦想和年少气盛的冲劲诱发出来的电影。
很多时候我相信,这是一部属于年轻人的电影,这是一部年轻的电影。
电影的最后那些花絮告诉我们,其实主创方也并非如我们想像中那么年轻,可是他们有的是朝气蓬勃青春气息,光是这一点,这部电影已经值得我去仔细地观摩了。
我们年轻,我们一无所获,一无所有。
可是我们并不青春。
年轻是生命必然某个阶段,可是青春却是一种不必然的心态。
某些时候我们感觉悲哀,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却已经不再青春了。
过份的物质生活和平庸的天赋让我们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显得一无是处。
什么是青春,在我们尚且年轻的时候,我们居然无可挥霍,这让活着的本身变成一种悲哀了。
我应该用什么样的一种感恩的心情来写下这些文字呢。
尽量让我们的手指显得柔软,尽量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有所包容。
似乎只有这样,写的这些文字以及观感,我们才不至于辜负了电影的殷殷诚意。
Truth or Dare。
这部电影里最疯狂的一个游戏。
选择诚实或者勇敢。
这是青春的游戏,虽说是极其无聊,可是看着他们痴迷此道的时候,我居然多少有些动心。
动心的不是这个游戏,而仅仅只是这个游戏的名字。
至少在我看来这个名字包括了青春应该有的一些无素。
诚实;勇敢。
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疯狂。
一个无聊的游戏以及一个青春的游戏,因为青春,所以总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甚至不可理喻的事情发生。
疯狂地追求一些在成年人看来永远不着边际似乎没有半点意义的东西,这也许就是青青了。
谁能够给青春一个确切的定义。
可是青春可以涵盖的东西,在这个游戏里能够得以体现。
比如不知所谓、疯狂、糜烂;这是青春能够被挥霍的所有。
而诚实和勇敢,也许因此,青春才显得如此美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于这个基础之上的。
因为勇敢所以有所承担,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所以又因此而衍生的诚实。
青春意味着资本,意味着轻率得有点天真的感动。
而青春的所有一切,也许,仅仅是缘于勇敢和诚实。
Truth or Dare。
不难理解这成了电影的另一个名字。
因为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就是青春。
而每每我们说到青春的时候,当我们似乎还尚能算是年轻,然而我们已经不能再说自己青春的时候,青春这样的字眼总是让我们感触年华老去,时光飞逝。
Truth or Dare。
我们可以轻率地笑着这游戏无聊甚至无知没有半点意义。
可是更深层的理解应该是,我们已经没有任何资本跟他们一样痴迷甚至迷信于这样的游戏了。
可以胡作非为不可一世地迷信某种东西。
青春成了最具诱惑力的最让人感叹的字眼。
Not Truthand NotDare。
意味着我们已经成年,已经不再年轻,已经不再轻信,不再向往,不再痴迷;不再青青。
这部电影里讲述的每一个人的故事也许都曾经发生在我们身上。
然而已经逝去。
他们曾经如此固执地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爱情、金钱、音乐、文字……甚至是追求一些我们完全陌生的东西。
柏拉图式的爱情只能发生在青春,所以,Karena的爱情变质之前,她的爱情显得如此美丽而透彻。
因为青春,所以期待,所以祈盼,所以想象。
在这样的情感变为一种占据欲望之前,也许,这样的爱情最美。
而因为青春,所以她可以在变质的时候突然放弃了这样的祈盼,唯美可以永远定格。
No music no life。
这是阿Wing的青春。
音乐;出一张个人专辑CD。
这是梦想的青春。
赚到第一桶金,这是更现实的梦;这是阿Jean的青春。
爱情,把自己嫁出去,这是Candy的青春。
青春可以做梦,可以不顾一切。
电影的最后揭示了所有有关青青的猜想:青春犹如方糖,有棱角的,易碎的,荒唐的,甜蜜的;这种甜蜜要亲身用舌尖热量才能融化,才能品偿。
你总不能隔岸观火,人生总有这样的一个阶段:一个做什么都快乐的阶段,一个说什么也真诚的阶段。
他们可笑也可爱。
笑他们皆因我们曾荒唐过,爱他们皆因我们也曾甜蜜过。
电影里有很多欢笑以及让人捧腹的场景。
也有很多让人突然想落泪的悲伤。
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或者已经失去过的东西,也许已经永远不再来了。
可是因为青春这样的永恒的话题,这部已经年代久远的电影突然让我很欣喜,呵呵,我们都曾经荒唐过。
黄真真是一个擅长发现的导演,她总是在有意无意间发现这个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这部《六楼后座》就是一个关于青春的话题,是一代人青春的回忆。
影片宣传海报上所写的“成年人对后生一代一沉百踩”、“教育制度宣告失败”、“宗教死亡却又满天神佛”等语句让人感叹。
因为不管什么样的青春,至少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者将要去经历。
而经历过的人们可以用之以缅怀,未经历过的人们可以用之以期盼。
我们曾经躁动不安,是因为我们永远不需要方向以及不需要任何支撑我们的东西,我们有足够的年华任我们挥霍。
白日做梦并不可耻,可耻的也许是我们,因为我们连白日做梦的勇气也没有。
彻底而戏谑地挥霍我们颓废的青春。
在青春的时候,这像一句宣言。
而在青春之后,这成了吊唁。
尽量让我们的手指显得柔软,尽量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有所包容。
青春之后。
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知到那些足以冲毁我们所有一切的东西显得更加动人。
我们必须活下去。
那是为了继续做梦。
当我已经开始遗忘所谓的梦的时候,这部电影让我无地自容。
2007-01-29;丙戌年辛丑月癸亥日。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六楼后座》 ■译名:《Truth or Dare: 6th Floor Rear Flat》 ■导演:黄真真 ■主演:周俊伟/周永恒/林嘉欣 ■类型:剧情/喜剧 ■片长:102 min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发行:Universe Films Ltd ■上映:2003年6月4日
诚实或者勇敢的游戏~~你敢玩么
什么是青春?
一首海阔天空就注定这片子起码四星
没有2好看,而且感觉有点黄
就是一群年轻人的梦想与失落,很有同感!
还是歌好听
比想象好很多
不是用荒唐青春题材就可以掩饰一部烂片,8过,当阿Wing妈咪唱起海阔天空,还是觉得此片有好大亮点,唱腔真系好正!
我真的很爱林嘉欣。
“一年来我一事无成,如果连屎都唔食,就真系对唔住自己咯…” 明明看的眼泪汪汪,你又怎好意思自称为喜剧片。
清新的青春小品,怀念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日子
我只记得吃屎的片段而且不能理解
黄导演,你除了女人那话,男人那话的啥,还能讲点别的吗?
烂,浮夸!
林嘉欣好美,演员是有趣的,但是拍的内容很流水账,没什么意思
敢不敢吃屎
虽然再看还是印象模糊,杜丽莎唱[海阔天空]时眼泪还是hold不住
如果捌十捌蚊可以买一个钟头的快乐,算不算贵呢?傻仔,当然贵啦,快乐哪里用钱来买的呢?
越来越爱周俊伟了。萧正楠都几帅。
勉强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