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光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局;有些电影,反转在结尾,全程耍得观众团团转。
不过相比之下,今天这部电影才叫厉害,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从片名就开始埋下伏笔,真正做到了十几分钟一个转折——《爱丽丝的失踪》
这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电影,整片看下来只有三个演员,两个场景。
最大手笔就是烧了一辆废旧的小货车。
在这种极简的背后需要剧本必须具备足够的张力,观众才不会腻。
幸运的是,《爱丽丝的失踪》做到了。
电影一上来就是一段三分钟的无台词画面,一壮一瘦两个男人在“布置”一个房间。
他们往墙上贴满隔音泡沫,用木板封死窗户,在床上打满钻孔,又在门上安上锁扣…
当一切布置结束之后,画面突然出现了声音。
这是一个女性的惨叫声,她被这两个人绑架,囚禁在了床上。
随后,两人脱光了她的衣服,拍摄了勒索短片。
绑架、伪装、制作短片,一切都一气呵成。
很明显,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绑架,被绑的女孩就是我们的女主角 爱丽丝,她是一个富豪的独生女,绑匪目的很明确,要钱!
然而没想到短短几天内,意料之外的事情接连发生。
两个绑匪和一个人质如同坐上了一辆失控的汽车,朝着未知的方向极速狂奔,前路未卜。
第一次转折出现在“壮”劫匪外出时,爱丽丝借上厕所的时机抢下了“瘦”劫匪的枪。
当爱丽丝拿枪指着劫匪的时候,劫匪摘下面罩:原来这个劫匪就是她的男友 丹尼尔!
丹尼尔解释道,我只是太爱你了,想从你父亲那里抢点钱然后和你私奔…
两人僵持不下,此时“壮”劫匪突然回来了,爱丽丝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只好配合着丹尼尔继续做戏。
不过是晚了几分钟开门,“壮”劫匪一进来对着丹尼尔就是一顿怒骂。
丹尼尔则唯唯诺诺,不敢吭声。
导演在两个劫匪身上用的篇幅不算多,但几句话几个神态,就将两个人的性格、过往勾勒得入木三分。
而这两个劫匪的深情一吻,也让剧情发展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至此,剧情矛盾点也就全在于丹尼尔的选择。
这场绑架案里,基友、钱、爱丽丝,他到底会选择哪个呢?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虽然处处是反转,但并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
影片中的每一次反转都有剧情前后铺垫,真的不得不佩服导演的剧本功力。
你永远不知道导演在哪里反转,但每次反转又觉得情有可原。
看完整部影片不得不说让人有种淋漓尽致的感觉。
情节紧凑,节奏分明,画面感强烈,有什么理由不去看一看呢?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当贝影视搜索观看哦智能电视下载当贝影视,精彩一搜即看!
期待着紧凑 暴力 让我肾上腺素飙升的剧情 看了之后就开始不断的纠结 他到底爱她还是爱他 你到底爱他还是不爱他 三个人错综复杂的爱情 到底是爱的不够深 还是根本就不爱 姑娘 在你看过这丑陋的一面面之后 你还会相信爱情么 其实 我很好奇 姑娘如果听了dany的 他真的会带着她远走高飞么 如果当时dany向小V坦白了一切 小V回原谅他么 如果dany在地下室把枪给了小V 小V会放过他 当作没有发生过什么么 当然没有嘛那么多如果 很多或对或错的决定 就在一念之间 信任这种东西本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 与其相信别人 一切未知 还不如妥妥的相信自己 在感叹下 爱情或许本就是奢侈品 过了年纪 看多了丑陋 奋不顾身的爱情就再也无法拥有了
Alice估计最后都没有猜到,最终能神不知鬼不觉拿走200万美元的是她自己。
她终于拿到钥匙,经历过一番生死劫难之后,终于重见天日,她赤脚往前走,一直走,直到遇到停在路边的车,是Danny,但估计是失血过多死掉了。
她拉开车门,Danny掉了出来。
她坐上车,关掉音乐,嚎啕大哭。
能不哭吗?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屈辱、殴打,惊慌,甚至差点窒息在男友脚里(这么写或许有点讽刺,过程倒也惊心动魄加哭笑不得)她目睹了两个人的死亡,成为了不幸中的大幸。
但哭着的她转念一想,着实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200万美元不也是自己一直想要的吗?
现在抢劫的都死掉了,为什么就不自己享有这笔钱?
所以,音乐响起,她开车呼啸而去。
啊啊啊有剧透有剧透此片名叫《爱丽丝的失踪》,刚看到两个人绑架了爱丽丝并在不断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表现得像一般的绑架勒索案一样,我是很疑惑的:这不是绑架爱丽丝么?
为什么片名会叫《爱丽丝的失踪》呢?
如果最后歹徒撕票抛尸荒野了,虽说也叫失踪,但显然我觉得导演不会这么耍观众玩儿的……知道看到最后一幕,我才真正明白电影名字的意思,然后惊呼导演的用心良苦。
正如上面所说,影片是以一件看词普通的绑架案开始的。
电影刚开始是两个男人在采购装修产品,很有节奏的画面就给了人很舒服的印象。
影片开始很久都没有对话发生,看得人云里雾里,但因为极有节奏感的画面,并没让人觉得不耐烦。
我觉得节奏感体现在整部电影的各种细节中——影片开始的采购,每一次的开门关门,两个歹徒每次对爱丽丝的捆绑与松绑等等。
一般来说这种冗长繁复的画面在总长度不过一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出现是很让人厌恶的,但在这部电影中,这些情节却没有丝毫的不适感。
这次重复的复杂画面实际上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影片开始后,每一次的对话都伴随着极强烈的冲突,而这些繁复重复的情节正好在中间起到了缓和冲突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起到了提示,吊人胃口的作用,它们都在告诉你一件事:有好戏看了。
导演对画面节奏感的把握是我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的很大原因之一。
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出彩的重要原因。
说完了电影中导演对细节的把握,我们再来说一说这影片中的各个角色。
整部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中只出现了三个人——两个绑匪丹尼、维克和被绑架者爱丽丝。
所有对话也只出现在这三个人之间,影片中的场景也仅仅局限在隐蔽的拘禁处,小树林,废弃工厂,乡间小路这么几个地方,尤其在拘禁爱丽丝的小屋内的时间占据了影片的大部分。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但这部电影惊人的地方就在于导演只通过这些有限的素材就将故事表现得淋漓尽致。
又或者说正是因为人物少,场景少,每个人的性格,人们之间的冲突才会表现得更为丰满。
说到这儿,我觉得导演至少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个思想洁癖的人——所有出现的都是有意义的,没意义的一点儿都不准留下。
在整部影片中镜头最多的就是丹尼。
他看似身体弱小,性格懦弱,影片开始很久都一直属于听吩咐的憋屈角色,直到某次在维克出去的时候他进了囚禁爱丽丝的房间并伸出手想要抚摸她。
从这里开始丹尼已经开始脱离我们原本对他的印象了,虽然这里并不明显。
之后爱丽丝假借上厕所的名义即将逃跑成功,我们才发现隐藏在这起绑架案身后的故事——富家女爱丽丝与绑匪丹尼是情侣关系。
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冲突,想要逃跑的爱丽丝最终听了丹尼的话,决定假装被绑架拿到钱然后两个人远走高飞。
可接下来,我们又发现其实丹尼和维克也是情侣关系,从这时开始,我们就有了关于结局的各种猜测了:丹尼最后会选择谁?
爱丽丝还是维克?
他对两个人说的我爱你到底哪个才是真的?
虽然接下来的情节中,我们看得出来丹尼对爱丽丝明显比对维克用心(基佬的常见悲剧啊=_=),但是从他对爱丽丝的防范来看其实他也并不相信爱丽丝。
我想爱丽丝也是看出来了这点,所以她也没拿出全部的信任,才有了后来的裸体大战……这正是导演企图表达给我们的真正的人性——信任是相互的并且及其困难的,如果你没得到别人的真心,你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决不付出真心。
人性是复杂的,从来不是绝对的善绝对的恶,从来也不是绝对的相信绝对的背叛,所以丹尼盛怒之下差点杀了爱丽丝,却还紧张地看她是不是还活着并为她还活着松了一口气。
我觉得不能说他不爱爱丽丝,但除了爱什么私心都没有谁都做不到。
这也正可以说明维克在知道丹尼背叛了他之后决定置丹尼于死地的必然性。
导演就是想告诉我们,人性是复杂的,人性是脆弱的,人性是以自保为本能的,爱一旦掺杂了背叛得到的很少会是宽恕,多数是报复与舍弃。
相信从影片开始到结尾,每一个看电影的人都在猜测结局到底会是如何。
而剧情的走向完全取决于片中角色的抉择。
丹尼两次吞弹壳的场景大家一定都记忆犹新。
其实这也是角色的一种表现。
丹尼想销毁掉弹壳说明他选择了背叛维克,但冲不走的弹壳给了他余地思考,于是一番思考后,他坚定地选择了背叛维克。
第二次他把弹壳吐了出来,其实正是另一次抉择的机会:要不要将一切告诉维克,抛弃背叛了自己的爱丽丝?
但丹尼还是选择了背叛维克。
从这时起我就想,最后没可能是两个人双宿双飞了。
丹尼跟维克和爱丽丝都有了隔阂,那200万赎金大概就只能落到三个人其中之一手上了。
我觉得也可以说其实影片的主导权在丹尼手上,他的这两次抉择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剧情的发展。
对于爱丽丝,她发现丹尼没有完全相信自己,并联想到既然他之前一直没揭露自己的身份,这足可以说明他不值得自己完全信任,才有了还是逃跑算了的想法,却也导致了丹尼对自己的完全抛弃。
这里说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从不是单方面起作用的,都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谁都不想让自己受到伤害,所以有了猜疑 ,猜疑积累,最终成为了恨意,相互背叛。
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影片的结局是出人意料的,但联想到之前导演铺垫出来的剧情和三个人之间累积出的情感,这样的结局也许是必然的。
维克决定杀了背叛自己的丹尼,丹尼逃脱了并杀回废工厂。
这时他依旧掌握了主动权:谁能活下来享用这200万。
这时的丹尼对维克已经没有任何能称之为爱情的情感了。
也许他真的爱过维克,毕竟维克保护过他,但维克已经有过置他为死地的想法了,他对维克仅存的好的情感已经随着背叛的事实暴露并且维克打算杀了他泄愤 而消失了。
所以维克必须不会活到最后。
而最后丹尼对爱丽丝说要是你当时听我的就好了,我觉得这并不是说明如果当时爱丽丝一直相信他跟他合作他们就会共享这200万。
杀人的压力是巨大的,我们的道德观念限制着我们的恶行,做了坏事良心会受到谴责,于是丹尼在杀了维克并感到深深愧疚的时候想到了如果当时爱丽丝没有背叛他他就可以不用再背负一条人命了,他就能觉得自己依旧还有些善良存在的。
可那只是自欺欺人,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有信任爱丽丝,甚至在爱丽丝企图逃跑成功的时候的坦白的所谓真正的计划都那么苍白无力。
但积极乐观的人生准则告诉我们,坏人总是会得到报应的(……),于是,受了重伤的丹尼在漫天的钱雨中失血而死,中了枪的维克凭最后的力气给了爱丽丝钥匙让她得以逃脱。
经历了生死惊吓的爱丽丝懵懵懂懂的走出了废工厂,影片的画面由地下室的阴暗慢慢变得阳光普照,典型的色彩暗示。
然后她发现了停在一边的丹尼的车,他已经断气了。
爱丽丝将丹尼拖出了驾驶座,自己坐了上去。
车里的音乐太欢乐,她得救了可却没从这一切中反应过来。
然后她开始痛苦。
影片中爱丽丝痛苦过好多次,但只有这一次是平心静气地,倾注了全部的感情的痛哭。
她在发泄,将这几天惊心动魄的生死经历中的压力释放出来。
这几天的发生的事太深刻,所以我觉得此刻再讨论爱丽丝是否还爱着丹尼已经没有意义了。
爱或不爱,她只想赶快从这糟糕的经历中脱离出来。
然后当她发泄完了,她再次打开了欢快的音乐,看了看身边的巨款,开车驶向了谁也不知道的远方。
至此,我们终于恍然大悟片名《爱丽丝的失踪》是什么意思了——绑架她的绑匪自相残杀,拿着赎自己的赎金的爱丽丝远走高飞,从此成为隐姓埋名的女富豪,“爱丽丝”就这样在绑架事件中失踪了。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导演对画面感的掌握。
影片将近结束的时候 导演向我们展示了几个重要画面:囚禁爱丽丝的屋子和床,运送着一切邪恶的小货车,在地下室死去的维克 ,最后回到了车里哭泣的爱丽丝。
也算是对一切的回顾,以及展示了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的安心感。
我再一次觉得导演真是精神上的洁癖患者,没一个画面都不多余。
看完整部影片不得不说让人有种淋漓尽致的感觉。
一直觉得能让我从头到尾不跑神儿看完的电影都是好电影(个人意见个人意见……),这部电影就是。
情节紧凑,节奏分明,画面感强烈。
还有什么理由不说这是部好片子呢!
不太喜欢这个译名,因为很容易混淆到别的影片,直接叫《爱丽斯失踪》好了。
影片布局巧妙,没有花巧的剪辑,有别于英国那一批MV巧手;出场人物从头到尾只有三人,每个角色却演绎得有板有眼,性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剧本作者功不可没。
这对于一部处女作影片来说,实属不易。
主题仍然是讲述人性中的贪婪,在钱面前,爱情都变成浮云了,透露出无力的绝望感。
跟Danny Boyle的处女作《同屋三分惊》很像,但这一部的格局更小,重要事件都在一间屋里展现,对导演的功力更具考验。
这部电影出场人物一共3个,场景也没几个,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多,其实很适合演话剧。
一次简单的绑架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复杂。
心狠手辣的绑架头子临死前用尽最后的气力帮助自己刚才还想杀死的女子逃走。
绑架小弟为了钱伙同别人绑架了自己的女友,但是心里又放不下她,舍不得杀她。
被绑架的富家女,2次试图迷惑绑架他的男友以求逃跑均告失败,最后两个绑架犯都死了,她一开始为自己的遭遇和男友的死而哭泣,后来想到钱到她手里,又转悲为喜。
从被绑架的时候就看的出来,富家女是个既坚强又精明的人。
ps:演绑架小弟Danny的颜值好,但是身材一般,还是不露的好。
三个演员一间房,就能完美演绎一台戏。
编导把绑架片“看守人质”这个小环节放大玩出如此多的花样,无论是演员的个性表现,还是故事的人性探讨,乃至于世事无常、情感纠结予人的种种感触,都不能不让人佩服。
咱国内不管是胸怀壮志盯着奥斯卡小金人的大导,还是苦无资金的DV级新人,都应好好学习观摩。
《爱丽丝的失踪》个人观影随笔,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喷电影的反转实在是太劲爆了,就像在看一部反转神剧,每次反转都是一个小喘气,而且电影应该是一个成本不高的小制作,因为反反复复的就只有两个场景三个人,连爱丽丝的爸爸和警察都没有出现,有时候电影的质量跟制作不一定成正比,小成本也可以拍出大电影,大制作也会出烂片,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合格的犯罪惊悚片,演员的演技和故事的逻辑性都很好,除了小胡子绑匪跟小鲜肉绑匪激吻的那一刻,我有点凌乱,其他还好,还好,囧!
电影里的人物关系有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我看短评有人说这种概率比彗星撞地球的概率还小,我笑了,hhhhhh,在腐国,这样的概率可能真的不算小,虽然我很震惊两位主角突如其来的激吻,可是一想到前几年英国的那些新闻,就回过神来,需要接受这里的剧情反转不难,只要看看相关新闻,就懂了,开个玩笑另外我想说,电影的评分虽然不高,但是整个电影的可看性还是不错的,我分析,主要原因除了狗血反转之外,可能是电影所传达的思想不够深刻,只是一个戏剧化的犯罪故事,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并没有特别深入的表现,最后女主坐在车上给了两次镜头,先是回顾了一下绑架的场景和烧掉的作案汽车,接着再次回到了女主的身上,我猜测导演并不满意这个结局,所以赶紧开车走人(狗头护体),So这是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告诉我们,不要乱搞男男,男女关系吗?
如果硬要给这部电影加上一些思考,我想猜疑链是最好的解释,当超过两个人开始做一件坏事的时候,这个猜疑链就一定存在,信任是人和人相处共事的基础,即使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友情亲情或是爱情之上,也必然为先,我们来看,小胡子绑匪一开始挖的洞原来是用来埋葬小鲜肉的,而小鲜肉绑匪又瞒着小胡子他跟人质的关系,人质在知道真相后仍然拿枪想干掉男友,在反杀失败后还挑拨他俩的关系,反正就是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你,相爱相杀,乱成了一锅粥.PS.小胡子绑匪原来就是《Still Life》里的社区送葬者埃迪·马森,只能说他戏路太宽了,什么角色都能演得入木三分(你看他俩接吻的时候多投入),演什么像什么,很颠覆,这种颠覆就像看西恩潘的表演,你能想象《神秘河》里的社会人就是《我是山姆》里的低智商父亲吗?
他们做到了,期待更多好作品
吻得太逼真
看到这,有点凌乱
这部低成本的片子是我在豆瓣上淘来的,下载完后就扔在文件夹中冷藏着,今天好不容易打起兴致来看,发现是一部还不错的片子。
我的朋友在我的片库里找片时,是直接把这部忽略过去的,确实,这不是一部适合看惯好莱坞大片的观众的片子,它更偏于那种小众,节奏有些缓慢,场景也不够壮观,但是它适合慢慢地看,从中体会着小人物的跌宕起伏,也别有一番滋味。
可是。。。
对于结尾那个大反转,当满脸络腮胡子的大叔和一脸受样的小青年两人眼含热泪深情对望时,我,瞬间菊紧了。。。
我完全感受不到其中的深情和纠结,我只能感觉到恶寒。
部。。
(大叔:丹尼,你爱我,我知道你爱我,我感觉得到,你抱我的时候,你亲我的时候。。。
)各位,我已经无力吐槽,因为我的狗血已经全喷涌而出,奉献在了这个伟大的时刻。
谁能告诉我前一刻还像仇人一样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枪的两人,怎么瞬间变成了“神交已久”的恋人?
是我三观不够奇葩还是世界变化太快?
也许片中早有揭示,当小受跪着哭喊“我害怕极了,你保护了我,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时,我纯洁地认为只是普通的兄弟情,况且下个瞬间就是小受将大叔扑倒在地。
这部片子教育了我们:1.同性恋心软是没有好下场的 2.双性恋两边都顾是没有好下场的 3.直女要远离同性恋和双性恋的组合
从影片的中间开始,高潮刚刚起步,就有太多可能性会发生,而你却不知道导演要将这条线往哪边引,他们俩俩组合却各藏私心,说到底都是为了钱,此种低成本却如此内涵的电影是值得一看的。
你永远也不知道笑倒最后一个的是谁。
基情无处不在
情节设定各种硬伤,好在人物关系刻画还算细致。
男主角男女通吃是唯一的卖点。。。
什么鬼
死活猜不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很好看
同性恋双性恋绑架异性恋的生死游戏中,最终还是直女赢得了生命和money~
这个女人,我是真的盼她早点死,可惜
搞基啊
有点意思,又没那么有意思,反正换成我是女主,我也是会充分利用danny的感情,但绝对不会相信他,你以为别人都是无脑的傻逼吗?谁他妈的因为疯狂爱一个人而绑架她,但是故事发展的曲线蛮好的,两个傻逼基男,让你们玩儿爱情,结果被玩死了吧
Gemma露点了,in case someone is interested
故事揭底太早,又没有什么硬核撑下后半段,很平庸。
挑拨离间的女人!!杰玛的bitch风格是定型了越看越讨厌 BL必胜BG的法则哪去了…… 绑票意外多,入门需谨慎 小成本神剧本的典型
豆瓣归类为惊悚实属太过。全片三个演员,两个场景,烧了台车,开了几枪,流了点血就叫惊悚?硬要说惊悚的话,给女主角接屎接尿才属惊悚。【小成本制作电影的范本,很成功的片子。演员演技尚可,剧情张力十足,够了】
Best love triangle ever.
这是一出舞台剧 有同有异有双
前半段以为是挺牛逼的类型片,最后一看完全是基情片F**K!!
去他妈的爱情
爱丽丝夺枪打死丹尼,跑出去,全片完爱丽丝铐住丹尼,开枪打死两歹徒,全片完维克多在公寓得知真相打死丹尼爱丽丝,拿到钱,全片完维克多拿到钱不管丹尼爱丽丝,远走高飞,全片完丹尼知道瞒不过所有人,打死爱丽丝维克多,全片完
BUG无数,想玩剧本没玩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