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路逃亡,逃到现实的彼端,无路可退的悬崖;除了孤独,除了无助,孽障,天赐我仅此一样;哪怕病入膏肓,哪怕离经叛道,至少可当做依靠;管它荒谬,还是残暴,我的爱病了,又怎样,至少不用痛苦傍徨;罪恶,伴随地狱之火,陨落,温暖空虚的心房,只一霎,闪耀冰冷刺骨的极光。
不知道导演是否深入的研究过妄想症,他用颤抖的镜头语言试图向观众说明人们对于妄想症的粗浅看法,人对于人的理解是无法用言语界定的,人的本质是孤独无助的,在男女主人公没有相见的时候,人本质所具有的死本能(佛洛依德理论)是潜在的,没有表征的,在遇到触媒时,这种死本能强烈的表现出来,就像点燃的导火线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人在本质是是孤立无缘的,然而被生活的琐碎事情所迷惑,所困顿,他们为了吃喝、排泄、性欲所纠缠,盘根错节的生存在这个般若魔界的世俗社会,女主人公的生活是颓败的,除了苦闷的生活下去,她仿佛看不到生活中的哪怕是一点点希望,而男主人公对于自我病症的排斥让他自己沉醉于自我孤独的世界观,两个孤独的人的相遇是偶然的,这是电影带给我们的,然而在电影之外所映射的是人孤独本质的必然性,妄想症只是媒介,它使得某一人群远离主流社会价值观,他们的死本能反应的及其强烈,最终的死亡是必然的,然而影片上字幕后的回马枪镜头仿佛预示了某种希望---儿童的物品,然而这也直指另一个悲剧的开始,人类的死本能是不可回避的,它只能靠着生活的镇痛剂---动物性本能所缓解,为了吃喝、娱乐、性爱所缓和,而最终这种死本能将最终来到。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可以作这种假设,为什么人的肉体生命不能获得永生,这也许是造物主的最大贡献,赋予了人的死本能,死是不可以超越的,就算是依靠科技---转基因或是其他技术,人获得了永生,然而在那之后,死本能将更加明显的表现出来,人注定会死,人只能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但不能选择它的来临与否......
挺荒诞,像《4400》里其中一集的那些受害者一样,出现好多幻像,最后只有死才能解脱。
反正个人不喜欢这个类型的电影,对于结局,我还是挺难过的。
不出所料这部片子在这里评分不高,可能是大家一开始对它的期望是一部恐怖片,有点怪异有点儿恶心。
我现在也很佩服自己是怎么耐着性子看完前面50分钟的(要知道这部片子加上演员表总共才98分钟),尤其是一开始也没打算当成文艺片来看。
我给了4颗星是因为这片子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看完以后回过头想想,前面50分钟的铺垫确实有它的合理性,一对孤独男女偶然相遇,试探,接纳,直到直升飞机轰鸣,房屋震动,整个世界开始崩塌。
从男女主人公的角度来看,事情的发展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人类感知世界,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怎么证明?
是一连串简单而又复杂的哲学问题。
笛卡尔说"I think, therefore I am",即然人的存在都无法明确的证明,那么我们又怎么能说别人的想法是幻想或者妄想呢。
也许有些人看到了与大多数人不太一样的世界,正如我们对某件事情也有不同的看法和记忆。
对于这些虫子,我们只能说You think, therefore they are.
嗯……这个片和《迷雾》一样让我印象深刻,原因都是导演。
记得看完迷雾之后无意中看到达拉邦特的大名,顿时犹如雷劈一般。
这难道就是《肖申克的救赎》,《绿色奇迹》和《民族英雄》的大导的新片水准?
如果说迷雾是一个新手的作品,那么它古怪的摄影,生涩的演技控制和大段俗套的疯女人末世宣教都可以容忍,加上结尾的逆转也算是75分的水平。
但加上了达拉邦特这个分量沉重的砝码,能看到的就只是大师在类型片,商业妥协和新的视听语言之中无所适从。
Bug也是这个样子,威廉•弗莱德金,就算《法国贩毒网》和《12怒汉》如今看起来有些死气沉沉,但《驱魔人》!
这可是cult片的经典!
如今却奉献了一个半文艺半神经的烂片让人在里边找虫!
Bug首先套了一个心理恐怖的经典模式,既是封闭空间和杀人狂的阴影。
在片中就是女主角离不开的汽车旅馆(其实也没什么原因)和暴力狂越狱男友(渲染得很可怕,其实不过扇了女主角一耳光=.=)Bug的人物建制又套用了文艺片常用的伤痕模式,女主角丧子之痛和男主人公经历了战争的心理阴影。
那么两者综合在一起如何表现呢?
导演就用了一种连好莱坞商业片都很厌恶的手法,“用台词说出来”。
女主角先是一个不信任男人的蕾丝边,突然对阴影受男主角爆发了母爱,续而将他引上床。
她如何由蕾丝边转直女的呢?
大段台词:我的儿子失踪了啊blahblah,我的男友暴力啊blahblah,我的小世界从来没人进来只有你啊blahblah,这个虫我看不见但还是相信你啊blahblah,我是母虫我愿意和你一起消灭它啊blahblahblah……男主角先是一个女主角之友从蕾丝边派对上引回来吸毒的孱弱的汉子,在经历了女主角春风化雨之后装傻卖乖表现细腻:我关注那些别人看不到的小细节啦,女人因此不喜欢我啦,人生一定要有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小世界啊,趴在床上找蚜虫啊……续而惊爆内幕化身阴影受:我经历了战争blahblah,政府阴谋生化试验blahblah,我身边所有人都是线人blahblah,这是全世界大财团和大资本家的阴谋blahblah————说实话,看到这我已经生气了,多低级的B级片桥段,你也不拿点货出来给观众看看,就坐在那说。
其实这个片人物发展是两条很文艺的线,也不算很烂:女主人公丧子之后身处沙漠中的蕾丝边小镇,内心是直女的她由于前男友是暴力狂而渴望斯文的男人;孱弱的男主人公战后有轻度妄想症,由于孱弱的身体(啊,他真的很受)无力在健美的越狱男友的威胁下保护女主人公,进而在潜意识上将自己放大——自己是政府的重要实验品,无数人在追击他,身上有可怕的实验虫子。
问题是所有的这些都是男\女主角从头到尾喋喋不休地用嘴说出来的,除此之外发生的只有两个人挠了一身疤,最后在健美的暴力男友第三次来敲门时,轰,一把火涅盘了。
哦对了,连点火用的10升汽油女主角也亲口告诉我放在哪。
驱魔人的180度人头,地板爬行和口喷污水亵渎牧师去哪了这样有实感的拍法差吗?
起码驱魔人有那么一股肆无忌惮的邪气。
总比Bug这样好些,喋喋不休100分钟,讲个挺没意思的道理:眼中无虫心中有虫。
这个片视觉上的优点:沙漠中的motel在屋檐下装了一条蓝色的led灯管,夜景戏非常漂亮:深蓝色的天空,蓝色幽光下的motel走廊,苍白的沙漠。
人物夜景时有蓝色的光倒映在脸上,很简洁很美,我本以为是哪个新人导演的出色审美=.=比较不喜欢的缺点:屋里包锡纸扰乱虫子的信息模仿了M奈特萨马兰的《天兆》;飞旋的换气扇和噪音简直就是现代启示录开头的翻版。
由于既没有展现虫也没有战争,所以不是影射,是缺点。
另外做爱戏里结尾有段虫子的幻觉,闪来闪去最后是一个羞涩转过头来的绿头螳螂……自然界这么多可怕的昆虫,难道就没有再狰狞一点的?
真是太不敬业了。
我只能这么说。
一般来说我看不懂的电影不是很多,但是这一部我真是不知道说啥好。
也许是它太文艺了,也许是我太不文艺了。
我自认理解能力中等,所以,只能劝大家别去看了。
剧本是好的,演员是好的,这是一部好电影。
可惜的是我不属于它的受众群。
一个孤独的女人,结过婚,生过子,前夫进了监狱,儿子丢了,家里经常响起莫名其妙的电话,一个人生活在motel。
这就是个典型的情感饥渴型。
变成同性恋不是因为她喜欢女人,这是退而求其次。
有个人,总比没有强。
这时候Peter的出现给了她希望,两个孤独的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信任的加深使得Agnes渐渐被同化,而Agnes的附和又使Peter的言论变得更加坚定。
这便给了漂泊在外,居无定所的Peter,滋生虫臆提供了一个最合适的温床。
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Agnes俨然也变成了一个妄想狂,我想多半是孤独的心找到了伴侣后的从属心理,她找到了的Peter,她认为那是她的归宿,如果她不认同他,那她就又会回到以前一个人的世界,所以潜意识里她强迫自己接受的Peter的一切理论,直到最后三人成虎。
最后Agnes的推理是全片的高潮,毫无联系的一切居然被编排的丝丝入扣,不禁让人想起疑邻偷斧的故事,当你已经认为是这样的时候,那一切的一切都似乎表现的如此的合乎逻辑。
全裸到底是不是噱头,导演将做爱都处理的如此含蓄,似乎没必要用全裸当噱头了。
两人全裸给我的感受就是增加了真实性,并没有激起我的肾上腺素。
虽然Ashley Judd的胸部线条如此唯美。
Ashley Judd在本片中的造型多少让我想起《Monster》里的Charlize Theron,她的形象就是个普通的甚至有些丑陋的中年妇女,这不禁又让我大呼化妆术的神奇,不是因为它能把一个美女变得如此的平凡,而是因为我看到了平日里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原来不化妆是这个样子的。
因为年前(07年初)在apple的网站上看见了《BUG》的海报...印象深刻,所以心里一直有印象。
但是 并没多想,以为就是个B级的血浆片而已..这年头不泼点血..麻木的观众是8会买账的...(君不见 每年的万圣节档期,电锯都会如期而至的..)。
吸引我看的是因为这部片子的导演,既有奥斯卡最佳导演的黄袍加身,又拍出过《驱魔人》 这样经典的“主旋律邪典”片,偶没有顾虑的直接笑纳....可是,很快我就开始沉默了...... 当一部电影里所描述的环境和你的观影环境碰巧重叠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邪恶般的 力量,就像是共振....Orz......片中没有出现什么虫子,只是男女主角 在疯狂的寻找,恐惧那些 个小东东,看着他们这样,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焦虑..很焦虑,我觉得自己周围,在黑暗中, 也充满了无数的小东东....但是电影是假的,我是真的,因为很快我就发现,我的周围飞着一只只 的蚊子...无情的从黑暗中亲吻我,于是,我和片中的人物一样,不时的拍打着,找各种措施防 虫.....时间一长,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开始幻听...哪些蚊子是否都是真实的,我身上的小包是否 也是真实的....我又痒又有刺痛的感觉是否也是真实的....我烦躁..实打实的...(GOD..救救俺..) 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个本身有妄想症,一个由于内心的孤寂而疯狂爱上对方,继而也出现妄想症......最后,一个认为自己是公虫子...一个认为自己是super mother bug..... 两人(或者说是两虫)泣而相拥 ,浇浇汽油..high 到飞.... 片子的前五十分钟(至少)都一直在折磨观众的耐心,之后它变本加厉,折磨观众的神经, 要让你知道,你看的不是狮门影业宣传的狗屁恐怖片,它也不是什么惊悚片,更不是悬疑片... .........而是.......一部揣摩观众心理到了恐怖境界的精神折磨片,而且折磨的很到位,不会让你发 疯,但是要让你快要发疯,快要焦虑烦躁到崩溃.... .............再重复一遍....折磨得很到位....... (William Friedkin....you win...Orz) (文章写于9.20.07)
很不错的心里惊悚片。
失败坠落的人生,让Agnes内心极其的脆弱孤独。
其实并不是Peter改变了她,而是Peter激起了她内心疯魔的一面,从一开始的不确定,到后来的认同、沉溺,不能自拔,Peter就是那最后一根稻草。
内心的恐惧和压抑,正是bug滋生的温床,两个可怜的人,用最决绝的方式对待心里的那些数不尽的虫,用妄想来逃避,但却越陷越深,遍体鳞伤,最终走向不归。
女主角的演技真是让人惊叹,最后那段疯狂的推理,太精彩了,表演的极其震撼!
这种片子太考演技了,两个主演真赞!
一部讲述人是如何自己折磨自己,直至心理变态的电影。
影片最让我觉得好的地方,就是二位演员敬业的表演了。
还是觉得这么有名望的导演不应该拍出这样的片子。
我看懂的情节是神经分裂也能传染,就这么多.是不是我太笨了?被男主角捅死的那位先生让我很感动,这么敬业,这么二百五,不知道跟疯子打交道的后果吗?另外一收获就是甜姐Ashley Judd的出位演出,全面出境.可惜您不能找个有逻辑情节的剧本出位吗?
艾什莉素颜扮丑都很美
unhealthy toxic morbid codependant love is love
不错的地方在于是走了一条普通科幻片相反的道路。女主角相信了男主角类似荒谬的言论,我们看到此情节时也许会嘲笑她,可同样的问题是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像克隆人这样的电影时,主角也会相信很荒诞的话,这时我们怎么不会感觉惊异了呢,这就是视点的问题了。
从头到尾的视觉反感
表演不错,但真的不喜欢这种文艺高分恐怖片,或者麻烦不要放到恐怖片分类里来也说得过去
《水形物语》男主
一个病人遇到另一个病人,发癫指数指数级增加。michael shannon的下面感觉很小的样子。。。
他妈的受迫害妄想症侯群
我挑战了对虫子的欣赏...
有病,得吃药。结局太仓促了,从一半才开始的紧张气氛好好的给萎靡了,我觉得结尾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2011-03-12 00:40:06
孤单的女主为了能得到爱愿意把自己变成和对方一样的疯子,结局俩人自焚(以为自己拯救了世界于虫灾)
好邪
别扣了,真疼。真疼。
一个爱胡思乱想的神经病遇到另一个爱胡思乱想的神经病,不疯魔不成佛!一辈子能有一个和自己一样疯的对象也挺好的。表演太棒,台词也不错,也只有我这种疯子能欣赏这种片了,不过作为弗雷德金的电影难免还是让人有点失望的。
8.6
到后来居然自己都信了。
我觉得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跟威廉·弗莱德金导演的上一部【杀手乔】是一类的电影,玩的是反类型套路的片子,看到最后,你会被这一男一女震碎三观。
回头想来,灰常有张力的一片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