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个只值7分水准的片子,充满了这种家庭/爱情片的cliche,然而你还是会被那种温暖、抒情所打动。
所以IMDB上我还是给了一个8分。
Steve Carell不错,基本没有犯喜剧演员演drama(虽然这片子不是很标准的drama)常犯的毛病——把夸张的表演带到drama里来,生怕不表现出他的喜剧色彩就显不出特色似的。
steve能够安静下来,很好。
有几场戏很细腻平实,冷面的表情看来确实比那些以肢体语言著称的喜剧演员更适合演这样的片子。
表现大家庭气氛的戏有点太多了,我们总在看着这十几口的大家子在游戏、吃饭。。。
这方面有时好莱坞确实缺乏想象力,不外乎就是背景音乐响起,一家人聚在一起,声音消掉,镜头拉开,也太标准化了一点。
不过不从电影本身说的话,这场景真的很让人羡慕:老人坐在那里,看着自己的一大帮子女和孙辈嬉笑玩耍,这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满足了么。
某些plot也不那么坚固,比如开头怎么Marie就喜欢上了dan,喜欢他哪一点,还是比较含糊。
dan的作家身份;结尾追上marie然后happy ending;还有mitch那么快忘情(虽然前面有铺垫),并移情ruthie。。。
这些设计都太平庸太标准化了。
这么说来,除了那种家庭以及爱的气氛(哦,还有dan的loser人生,那总会让你有点感慨),影片最好的地方就是演员了。
这么个小片里居然聚集了这么多出色的演员:当红的Steve Carell和永远红的Juliette Binoche就不说了;剩下的有07年相当出彩的Amy Ryan、演过不少片中的Dane Cook、两座奥斯卡的得主Dianne Wiest(一般人都会记得她在《剪刀手爱德华》里演的kim的母亲形象)、在六人行里演susan的Jessica Hecht,连ruthie那么个小角色都是由emily blunt扮演,太奢侈了——emily真值得些更好的角色,好片中的主角!!
总之,一部水准一般,但feel good的电影,kind of like it。
对了,这是Peter Hedges的第二部导演作品,第一部四月碎片我一直很想看看。
他做编剧更有名一点,比如著名的About a Boy和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看来一直走的是温婉路线。
还有个有趣的地方:在四月碎片中,主角一家的名字是burns,而dan的一家也是这个姓!
莫非这名字对导演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不成(比如是他初恋女友的姓氏?
呵呵);而且Alison Pill这小姑娘在这两部电影中都有出演,都是burns家的孩子。。。
一开篇我就知道他不是一般的男人。
居然可爱的拿着T-back问可爱的女儿们。
中年的他在书店邂逅了美丽的比诺什女士,他以为终于遇到了等待已久的知心人,然而,居然发现此女子竟然就是弟弟的新女友,于是陷入了一场纠结的苦痛之中。
全家人都喜欢上了这位幽默、善良、聪明的比诺什,他却自己一个人痛苦。
后来和另一位性感女生的火花反而激起了比诺什的嫉妒,让她认识到其实自己还是喜欢这位中年大叔的,最后两个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比诺什大妈让我赞叹不已啊,这么大把岁数了,但是依然保持得魅力无边,眼角的皱纹丝毫不会影响她对任何男人的吸引力,就连裘德洛也逃不出她的魔掌啊!
亲亲老爸。
(在看到片名的时候,极度地想念爸爸。
)美式家庭剧,几乎成了温情的代名词,就算是肥皂剧集《人人都爱雷蒙德》也都是一部充满温暖情愫的优秀电视剧。
看似无聊的生活、对白和蕴含其中的小幽默,却代表了美国中产的最本原的情感。
若要套上现实用意的话,《人人都爱雷蒙德》这样的剧集亦是有着教化功能的——它教人向善。
下面继续说《亲亲老爸》。
Dan是个“家庭专家”,他从事写作,表面上对家庭教育很解决家庭问题很有研究——实事上他也似乎这样做了,有成果,社会影响不错,很受读者欢迎,出了几本书;讽刺的是,没效果,对家人而言基本上不讨好:兄弟姐妹们并不尊重他的付出,更不重视他的牺牲和存在,连至亲的三个女儿也一点也不对他的教育表示欢迎。
冷眼冷言冷语冷嘲热讽……他知道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尽力为家庭做的更多,每行一步都在以家庭为终极目标。
然而,别人却不懂得该感激,所以终究事与愿违——太过不把小女儿的能够生活自理当回事,常让她尴尬,她不理他;根本无视于二女儿的爱情萌发,只一味的当作情欲的冲动,让她极度痛苦,她厌恶他;不尊重大女儿的能力,认为孩子始终是孩子,在她还没熟练之时就界定她为无能,他责备她……对大家庭的成员也毫无存在感,每次家庭聚会,他都住在拥有“贵宾房”的洗衣房,他们一起无视他……以上一切,成了他郁闷中年的潘多拉。
若不是阴差阳错地在书店遇到Marie,也许他的人生就只能停顿在这一格了。
明朗的曲调,让人积郁的不快随之褪去。
场景安排在秋天,处处红叶,微风拂脸,细雨蒙蒙,世界,很干净。
如女主角比诺什的微笑。
是的,很干净。
让人看到即有和她倾吐心事的愿望。
她活泼,浑身散发着性感(并非传统意义的sexy)的气息,睿智,善解人意。
否则也不会引得Dan对她滔滔不绝,深深迷恋。
不同于弟弟Mitch的外放、活泼和“肤浅”,Dan内敛、深沉和博学。
在正式通过Mitch介绍新女友之前,他即遇到了天使般的Marie,晴天霹雳的是,当鳏居已久的Dan想要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心动时,先前与他交谈甚欢的Marie却以Anne的姿态出现在他和家人面前。
心动,心碎。
几何学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有很多时候,曲线才是最佳或者最管用的距离。
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前提是折腾万千。
缘分这东西,你就算眼睛擦得再亮也很难看清,而只要你一气馁,就立马弃你而去。
Dan与Marie在伦理的限制下,几度想要寻求理智的帮助,但是,情感不从。
两人终于冲破藩篱拥到一起——却慌张地在还未享受快乐时站在了聚光灯下,更可怕的是,面对一群目瞪口呆并且满口责怪之辞的亲人。
爸爸在这个时候成了具备一切职能功能却不能有爱情的超能人。
我们很自私。
好在,电影,可以不理会世俗。
文章围绕家庭,中年人,子女教育,爱情,婚姻,忠贞,伦理等等因素进行探讨。
或者这探讨,只能姑且称作记录。
其中的教化之意,要在阁下观赏之后才能体会,并且,会心一笑。
以上,略表拙见,望各位指正交流。
两个关键点觉得弱了些。
第一个是在书店相遇,两个人互相爱上了对方。
但书店里发生的事情包括后来在咖啡店里的聊天不足以让两人堕入情网。
第二个是一首DAN配合弟弟唱的歌,让MARIE彻底被征服,同样也缺乏说服力。
Love is a mess......
我错了,我不应该在深夜看这种电影;我真的错了,我不应该对自己不加控制。
Dan in real life,中文译名亲亲老爸。
专栏作家Dan和三个女儿生活在一起,他是单亲老爸,是一个Family First的单亲老爸。
这天他要带着女儿们去罗德岛父母家里参加家庭聚会,Dan有一个庞大的家族,电影里展现了这个家庭的乐趣,比如早晨的健美操时间,下午的橄榄球时间,晚上的家庭舞台时间,还有他们会比赛填字游戏来决定洗碗的人。
……这不仅是一个家庭剧,不仅有亲情之爱,更要有爱情之爱,天雷地火的那种。
Dan在书店认识了一个叫Marie的女人,只是那一目对视,真诚的,天雷地火的,Marie接了一个电话后留下电话号码匆匆走了,留下了兀自徜徉的Dan。
Dan告诉Marie,“如果我不给你打电话我也会打电话告诉你的。
”Dan回到家里,脸上洋溢着邂逅的美妙,正当他要告诉大家他的邂逅时,老妈妈告诉他家里来了客人,是弟弟Mitch的女朋友,这个人就是他刚刚遇到的Marie!
家庭舞台上,Mitch和Dan合作一首歌,Dan伴奏,Mitch主唱,但Mitch太紧张了,最后是Dan完成了这首情歌,只有Dan和Marie知道他们之间的秘密,哦对了,还有Dan的大女儿和小女儿知道,小女儿lily问,为什么爸爸和叔叔的女朋友眉来眼去,大女儿劝Dan,打住吧老爸,那是你弟弟的女朋友。
这一天Dan过得很黑色,先是Marie走了,他又伤害了小女儿,被警察吊销执照,与出版商商谈失利。
但妈妈告诉他,你唯一没有做错的事儿是爱上了Marie,儿子Go!
Dan找小女儿lily谈谈,但女儿们拒绝了,只是从门缝里塞出一个卡片,这就是lily要给爸爸看的东西,是他们一家五口幸福的时光,看到这个卡片Dan对女儿们说,我很想念你们的妈妈,女儿们说,但妈妈已经走了……他时刻提防的女儿的男友告诉他,爱是本能。
女儿们说,“我们爱Marie多于爱你,老爸Go!
”于是,Dan又结婚了。
轻喜剧的感觉,也有些稍稍让人感动的情节。
还有就是里面的音乐不错,从这个电影才开始听Sondre Lerche的歌。
看看Steve Carell都干了些什么吧。
从美剧THE OFFICE走出来后,于05年联合日后被称为“喜剧新教父”的阿帕图,编剧并出演了The 40 Year-Old Virgin。
电影成为当年票房黑马。
只看片名就能知道STEVE在片中囧到什么程度。
编剧落名是阿帕图和STEVE。
阿帕图也因此大红大紫。
以票房黑马姿态成功进入大银幕后,STEVE在06年出演了又一部黑马电影Little Miss Sunshine。
电影中STEVE是那个自杀未遂的GAY,满脸胡子不修边幅,跑步姿势怪异。
不过最重要的是他那幽怨无奈的眼神,很精准的塑造了一个消极的失败者形象。
加油站遇到喜欢的人那场戏,更是囧到极致。
在此之后,STEVE尝试了两部商业电影。
一部是07年非常失败的《冒牌天神2》;一部是08年的动画片Horton Hears a Who。
后者他只是配音,不过《冒牌天神2》应该给了他不小的打击。
不过08年还没有结束,他还同时跟ANNE HATHAWAY主演了GET SMART,这部间谍喜剧片毁誉参半,不过STEVE仍然继续着他的囧角色。
然后我就看到了这部似乎不再以搞笑为主的电影。
以前听说BILL MURRAY是那种不做任何表情和动作都能让人发笑的喜剧演员。
不过可惜没怎么看过他的喜剧片,只能从《迷失东京》里面看出点端倪。
不过我在STEVE CARELL身上看到了这种潜质。
DAN IN REAL LIFE里面,编剧为他量身定做了很多有趣的囧场景,以此让角色的遭遇更容易贴近观众的感受。
而STEVE每每在这些囧场景里面,电影院都会爆发出笑声。
哪怕只是很简单的一个镜头:睡觉前,全家人都在各忙各的或互道晚安洗脸刷牙,DAN就站在那些不属于他的卧室门口,然后突然,全家每个人都很有默契似的关上卧室门,就剩DAN一个人还站在那儿手足无措地对着空气说了一句"good night"。
电影是很温馨,带点笑料的生活小品,是受很多观众喜欢的。
我就很羡慕电影里面的一大家人。
去年跟朋友一起去他们亲戚家过圣诞节,就像DAN的全家人一样,大家从全国各地赶到比利牛斯山,放下城市生活的所有紧张和琐碎,和家人团聚,晚上一起做饭洗碗,一起拆礼物,从5岁的男孩到70岁的老奶奶,坐在一起玩杀人游戏,白天一起登山一起野炊。
以前小时候与母亲那边的家人也享受过这种团聚的热闹和快乐,不过因为日后逐渐疏远加上各种矛盾,那些所谓的亲戚便从此不见。
如今大家又都是独生子女,能保持跟堂哥表姐的联系,都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是要羡慕那种幸福的。
不过始终觉得电影结局有些问题。
既然DAN是一个主张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的作家,他最后始终还是伤害了他的兄弟。
这样连观众都不站在DAN那一边了,不同情他又怎么能跟电影产生共鸣并感动?
这是需要他兄弟也像他女儿们那样原谅DAN,减轻DAN的负罪感也让观众“原谅”DAN。
但是电影就说他兄弟报复似的没有听DAN的道歉,跟PIGFACE出去了。
所以最后DAN带着3个女儿出现在健身房门口,MARIE微笑着走下跑步机,我却怎么也没有感动,还想说MARIE以后要怎么面对DAN全家人。
不过通过这部电影,我还真喜欢上了STEVE这个看起来就很囧的演员。
PS:第一次用了那么多个"囧"字,感觉好奇怪...
刚刚看完Dan in Real Life。
好看,很喜欢。
刚开始,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单亲老爸形象,洗衣,做饭,往面包片上涂果酱的动作多么娴熟,抗击小男孩的入侵多么决绝。
我边看边在心里盘算可以推荐给某人看,与那个法国片Mon père, ce héros相映成趣。
不想,过了一会,老爸忽然变成了冲动的小男孩,看着弟弟与朱丽叶·比诺什腻歪眼中喷火啊!
so,这不是一个讲父女关系的片子,而是讲中年男人感情的,与Mon père, ce héros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但是,好看,甚至可以说,很好看。
很温暖,大家族的亲情十分感动人心。
当然,人家平常不住一块儿。
人多就是好啊!
你看人家这一大家子可以集体做广播操,可以组织个球赛,可以搞个联欢会……话说老爸的情绪异常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大家给他介绍了个女朋友。
在等待该女朋友到达的时候,大家却又不停地说人家“pigface”,还编成歌儿唱,这都是些什么人啊!
哦,还要提一下朱丽叶·比诺什,居然还是那样身姿曼妙,风情万种。
不喜欢朱丽叶比诺什,男主角是THE OFFICE的那个老板,电影挺温情的,尤其是他们在码头的那个下午。
看完这个电影的时候非常有和人聊天的欲望
史蒂夫·卡瑞尔表演还是不错的。但我还是能从他的脸上时常看到尼古拉斯凯奇的影子。朱丽叶比诺什还是那么优雅!情节还是挺无聊的
文不对题,中文译名不好,其次,这个剧情类似stone family家庭聚会一见钟情,呵呵哒,不喜欢男女主
冲着原声和大家庭的温馨生活也值得一看
小时候在我爸笔电上看过~
plan to be surprised-----朱丽叶比诺什变得有些粗壮了
不是我的菜
一个鳏夫,在寻找自己的真爱的过程中,也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庭。典型的美国式家庭。朱丽叶比诺什的出演为本片增色不少。
好吧,爱情里本来就没有对错,他们都没错。
其实是很好的题材,可能是个人经历不同吧,能感觉它很好但就是喜欢不起来
love is an abliity!get her if u love her!steve is a good singer!
3-……和预期的不大一样,某些小段子挺舒服的,总体平平
Juliette 老啦。
很普通的家庭剧。精彩在最后一句:plan to be surprised.
Juliette is still so sweet. Steve is talented as a comedian.
爱是一种能力
真爱开玩乐
最爱之一
how dare you...
OST
老婆,我看过这部电影,嗯,可脑子不好使了,都忘了呜呜……老婆,你说我是不是特别的笨啊,我会拖朗轩的后退的,老婆,抱抱好不好?老婆,跟我回家,好不好啊?老婆,好不好啊?老婆,嗯,只是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