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
第一次觉得续集比上一部好看,虽然也有吐槽的地方,但是依旧很对我的胃口。
看第一部的时候怪物最后才具象化,第二部哪里都有怪物各种面相特写,恐怖氛围拉满…这部最大的亮点是女主的两个孩子,特别是男孩,刚开始怯怯懦懦的,最后勇敢拔枪杀怪!
女孩虽然失聪,但是做事却异常果敢,也非常聪明,就像男人所说,她很像她父亲…曾经拼死保护的小家伙们,已经成长为可以保护自己的小战士,看到最后竟然跟着女主眼泪留下来。
强烈推荐这部有恐怖氛围感,也不完全恐怖的剧!
去年和朋友在电影院里,而且还是一个音响不怎么好的电影院里,人不多,看完了《寂静之地》第一部。
当时带来的体验真的是效果加倍,走出电影院还意犹未尽。
在此基础上,我就对第二部产生了极大的期待。
看到上映的消息,我就推荐给我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去电影院买票,看了这一部。
最初我先给朋友简单介绍一下第一部的内容, 结果影片一开始播放的节奏就没整明白,后来就连接上一部的情节继续看。
整个过程与第一部相比起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就是各种理由出现怪物,然后一惊一乍,在非常安静的一个环境中,突然迸发出巨大的声音。
最没意思就是看电影的时候都能预判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完全都不意外。
别说已经看过第一部的我了,就连我没看过的朋友都面无表情,而且,完全没有体现出来,第一步的紧张情节分为在看的过程中,我甚至感觉到无聊。
剧情很失败,而且还有一些bug的地方。
第一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亲情的表现,勇敢的母亲以及牺牲的父亲,以及两个孩子有一些跌宕起伏的情节,主要是围绕这一家子生存展开。
我没理解第二部一开始有父亲出场的这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总的来说就是无法深思细想,结束的也很仓促。
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这两个勇敢的孩子都是着重的表现,让我有点怀疑之前听到别人说将一整部完整的电影剪成了三部来播放的言论是不是真的了
《寂静之地2》海报,比较喜欢的一款恐惧,是人类最真实的情感,面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暴力的恐惧,面对死亡的恐惧。
在《哈利波特》中,老师在一面镜子前告诉孩子们,只有克服了你最害怕的东西,你才能长大,直面恐惧,是蜕变的第一课。
《寂静之地》第一部我是在电影院看的,面对它的设定,在刚开始看的时候始终有个疑问,如果不能发声,那么这部电影该如何完成呢?
难道是个默片吗?
那些通过声效来达到惊悚的效果该如何处理呢?
这也是这部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那就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定:未知物种攻占地球,它们没有眼睛,只能通过声音辨别敌人,当人们发出尖叫声时,它们就攻击人类,将其撕碎吞噬。
声音几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手段之一。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第一声啼哭预示着生命的开始;当我们高兴的时候,用放声大笑来表达我们的幸福之情;当我们疼痛的时候,用放声大哭来表达我们肉体或是精神上的痛苦;当我们需要求救的时候,我们也要喊“救命”。
可是,因为这些表达人类情绪情感和需求的声音都不能发出,本是用来求救的信号反而成了致命的原由,所以我们就失去了表达的功能,就像断了手和脚一样无法前行。
儿子腿被捕兽夹夹伤了,妈妈的第一反应是“你别喊”编剧和导演在想出这个设定的同时,还要赋予主角们另外的生存技巧。
比如在第一部中,父亲铺了沙子的路来消音,全家只能用手语沟通,脱掉鞋子赤脚走路,还有照明系统也可以沟通。
女儿这个角色正好也是一个听力障碍患者,所以用手语交流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但是小儿子的出生给了他们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孩子饿了就会哭,尿了也会哭,小孩子是无法控制的。
看电影的过程,就像一个大型野外生存挑战游戏,你随时随地都在担心主角们会因为发出声音而丧命。
保持安静,是他们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寂静之地2》在原来设定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处理,现在,已经是外来物种侵袭地球的第474天,过去了一年,幸存下来的人所剩无几。
女主一家在第一部中就死了父亲和一个孩子,现在女主妈妈要带着女儿、儿子还有一个小婴儿突出重围,原来的家已经不能再呆下去了。
他们赤脚走在路上,一开始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赤脚,那么疼还跑不快要流血,后来才恍然大悟,是为了不让鞋子发出声音,还记得第一部中女主角的脚被钉子刺穿的那一幕,那种疼痛感似乎还留在我自己的体内。
妈妈受伤的脚还缠着纱布(感觉演员挺遭罪的)女主一家大包小包地上路了,还做了一个可以供小婴儿藏匿的小箱子,这个箱子需要氧气的供给来维持小婴儿的生命,如果它开始哭闹,就要把它放进箱子里吸氧,这样才能避开外来物种的追杀。
所以在第二部中,“氧气”是非常重要的道具。
另外,无线电依然是这部剧中最重要的武器。
在第一部中,患有听力障碍的女儿发现可以用大分贝的无线电声波来对付外来物种,它们害怕这种声音,也给人类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射杀它们,第二部中,女儿依然带了两部无线电上路。
救命的无线电
赤脚走在路上,大包小包《寂静之地2》在结构上做了相当精细的处理。
从女主一家上路开始,两条线并行,到中间发展到三条线,然后又并作两条线。
这两条线是女主一家和她的朋友埃蒙特。
埃蒙特是一个丧妻又丧子的孤家寡人,他一个人离开城市躲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他利用隔离声场的金属圆桶来躲避外来物种的追杀。
但是女主一家到来之后彻底打破了他的平静,首先是物资的缺乏,原来一个人可以过活的食物、水还要分给女主一家。
在生存面前,埃蒙特也差点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人,然而,女主的眼泪唤醒了埃蒙特的良知,最后,他还是帮助女主去寻找她的女儿。
丧妻丧子的埃蒙特自此,镜头剪辑就变成了双线并行,而且还有呼应。
比如这里正在紧张地和怪物较量,那边也陷入了危机,这里缺氧,那里也被绳子套住了脖子,这里开枪,那里也用棍棒还击。
中间女主因为要给孩子找药和氧气瓶,剪辑变成了三线并行,紧张而又过瘾。
突如其来的声效也很好地完成了惊悚片的“吓人”环节,整个过程都有点“一惊一乍”的。
前面刚刚突出重围,下一秒又陷入了危机之中。
男女主角就像要升级打怪一样,一路披荆斩棘,活下去,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这一部最大的亮点,还不是如何战胜怪物,而是将重点放在两个孩子如何保护大人的过程。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人总是负责保护年幼的孩子,因为大人代表了成熟、稳重和勇敢,而孩子总是那个被保护的对象,在孩子的眼中,大人也是永远不会战败的。
在这部电影中,一开始女主角和埃蒙特都在战斗,哪怕女主角已经精疲力竭伤横累累,但她还没有倒下;埃蒙特也是去寻找和保护女主角的女儿的,但是,当孩子发现大人也不是万能的时候,大人也会受伤也会流血的时候,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跨出了勇敢的那一步,拿起枪、拿起棍棒,和怪物战斗到底。
第一部中失去了一个孩子,只能在路中间立了一个十字架
坚强的妈妈而电影,就在女儿坚定的眼神中嘎然而止了,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内心一个声音响起:“什么?
结束了?
”肯定还有下一部吧!
在期待《寂静之地3》的同时,我们也抛出了诸多的疑问,比如关于这个外来生物,还是一头雾水,它从哪里来,为什么攻击人类?
人类该何去何从?
希望在下一部中,观众能找到答案。
女儿拯救了大家
1.其实这个电影有个设定上的优势,就是不能发出声音,这个对电影氛围感的营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一直给人一种紧张的气氛,这是一种相对高级一点的恐怖感,有点温子仁电影的感觉,让你感觉怪物不在但是离你又不远心里始终悬着。
2.小女孩解谜音乐广播想要拯救一家子,这里面犯了一个我不能接受的错误就是,越不让你做你就一意孤行偏要做,俗称作死。
其实电影里交代了自从怪兽出现她们活了400多天,作为一个“团队”最重要的就是步调一致听指挥,这里导演明显就是强行推动剧情。
3.关于为什么在广播里放音乐而不是直接告诉幸存者这里很安全,我觉得就是害怕把那些罪犯招过来,不过细较真的话,如果坏人解了谜,过来把小岛占领,一切也没有什么意义,这个点也没必要深究了。
4.大儿子一意孤行不听指挥擅自作主爬上来,看到这段就更无语了,妈妈明明严肃交代过。
我觉得这段导演想和小岛沦陷那块剪辑剪到一起双线叙事,但导演因为这段脑残剧情出现明显搞砸了。
这剧情推动的简直太生硬了。
不过整体来看,节奏不拖沓,算是行云流水,及格分吧
2021年,科幻惊悚恐怖电影《 寂静之地2 | A Quiet Place: Part II》3年后迎来了第二部,剧情倒是连着的,时间不长倒是还没忘,第一部槽点太多了,这部也是改进不少,值得表扬。
没有上一部那么大的逻辑硬伤,终于踏踏实实放在弄个气氛上了,(剧情还是算了)窒息感,压迫感还是有的当然,还是建议每个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都配上一只这样的怪物。
虽然来了一段故事的起因,但是这家人的样子,我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更别说那么多群演了,这都是谁跟谁呢。。。
直接开搞,必须好评,不在磨磨唧唧了
三年了,这个钉子还在,我还记忆犹新。
想不起来,为什么光着脚走路了,可能是没有声音吧。
(捂脸)
感觉这段,末世人和人之间的剧情有些多余,(分人吧,我更喜欢看单纯一点的怪物电影)
这段,确实是捏一把汗
刀枪不入,但是不会游泳,这个设定就太拉胯了。
那幸存者可就多了去了。
本来以为是个领袖人物。。
没想到啊,还是炮灰(黑人???
)
这波双线操作 还是很奈斯的起码这两个娃,比那要四胎的爸妈强多了 ┓(´∀`)┏有进步就好,也算是新的观影体验了,就是还是没有达到优秀的地步。
倒是也从侧面让人们更多的关注了听障人士的事情吧。
也算是积极的一面了。
我是高频的分界线--推荐指数:★★★☆(7/10分),姐弟双线操作,拿下双杀。
各种经典要素都凑齐了,强大的母爱、不听话的女儿以及一定要找到出路的心,每个关键镜头都能够揪着观众的心。
虽然无过,但也无功,整体看完后并没有很明显的记忆点。
虽然我知道在这类题材电影中讲智商、讲逻辑是比较困难,但还是忍不住吐槽,为什么三波人要分开出发,其实一同前往或者说沟通交流后 分批前往 ,出现牺牲的几率会更小,而且也更容易达到目标,但也好在他塑造的氛围感并不差,勉勉强强及格。
当时看完第一部我特别想吐槽普通散弹枪就能解决的玩意你美国居然被它搞沦陷了可还行...这个疑点在第二部我想通了,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怪物他有两个血条,第一个很厚,第二个很薄。
怪物的弱点在头部,要使用音波攻击才能让怪物把弱点暴露出来,让玩家无视一个血条直接打第二个,于是我们就见到了第一部里霰弹枪单杀怪物以至于引发了无数吐槽的名场景。
那为什么第二部我觉得还是有逻辑问题,主要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部分角色的选择,一个是怪物的特性。
先讲剧情。
在第一部中,主角一家由于怪物的破坏据点被水淹没,只能带上家当去找新的居住地。
剧情开头介绍了一下怪物的由来,天降系,并展示了本作男主和主角一家的关系——孩子一起打棒球的朋友。
影片开头女主带着三个娃(有一个是婴儿)启程来到了本作男主的据点,男主注意到了她们,也注意到女主家儿子踩中自己的捕兽夹腿差点没了,反正自己就挂机围观。
尽管女主反应很快捂住了儿子的嘴巴,但还是引来了两只怪物,一行人迅速跑进废弃的工厂开始躲避,此时男主现身帮助他们一起躲怪物。
男主带着这帮子人进入了自己的隐藏点,没想到被女主认出来自己是谁,他本来想让女主赶紧离开他不想收留他们,但女主展示了自己新生的那个小孩,男主心软了。
晚上,女儿和儿子听电台解谜,女儿成功破案发现电台播放的内容确实指引着某个地点是有幸存者集群的。
她希望儿子和自己一块去说服大家一起出发,但儿子觉得现在安全活着挺好的,电台这个随机性太强,不去。
女儿也是个犟脾气,自己带齐装备就出发了。
第二天女主发现女儿没了,央求男主去救她女儿,自己和儿子要留在家里照顾新生儿,男主又心软了。
女儿在半路上差点被怪物neng死,好在男主赶来的及时。
两人按照女儿解出来的线索来到了一个码头,但是被住在那的狗b们埋伏把装备和物资都抢走了。
男主急中生智利用自己和女儿的默契成功引来了两只怪物把码头的人反杀,自己和女儿则跳进水中逃脱。
这里揭示了怪物第二个弱点,不能入水。
碰到是没啥关系,但是怪物掉水里就必死,这玩意不会游泳。
但是暂时没有揭示怪物是因为缺氧溺死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按照线索,两人乘船前往一座小岛,抵达后发现这地儿简直就是桃花源,每个人都欢声笑语完全不担忧怪物。
两人恍然大悟这里就是躲避怪物的最佳地点,反正怪物又不能游泳。
岛上的人也在不断地对外发出电台信号,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找到这里一起避难。
男主和岛上的村长处得很快乐,他让女儿留在这,自己准备坐船回去接剩下的女主一行人,但却无意中发现还有另外一艘船,他瞬间便意识到是当时在码头追杀自己的怪物在另一艘船上漂流过来了。
男主跑回村里通知大家赶紧跑,但是怪物来得很及时,一通乱杀。
男主带上女儿和村长开着汽车狂按喇叭把怪物引到小岛的电台处,牺牲了一个村长后男主与女儿成功进入广播站。
怪物紧随其后,女儿利用广播高频播放音波,趁怪物脑浆炸裂的时候一铁钎戳死了它。
另一边,女主一行人也快被怪物逼死的时候儿子打开收音机播放广播,也利用音波攻击把怪物neng死,皆大欢喜。
现在说回我觉得有疑问的地方,先说部分角色的选择,主要是男主和女儿。
女儿历经了很多事情之后,我觉得不能把女儿当成一个普通的十几岁的少女看待,尤其在父亲死亡后,女儿成熟的速度飞快。
在这样的情况下决定自己一个人去找救援真的令我很莫名,是白皮都有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吗?
一家人都对付不了的怪物自己一个人出远门就没事?
她的选择在我看来很不符合逻辑的一点就是明明她已经很成熟了,做出来的决定还是如此不负责任。
找救援的解法不是只有跟着电台走一种,你们一家人原来做了各种警报措施不也过得很好吗?
甚至还生了个小孩,怎么现在就你女儿突然开始走极端了?
平静的日子被打破就一定要出去找救援这个转变实在是有点突兀,而且还是跟着一个广播电台的解谜找,你有没有考虑过在这种末世的情况下这甚至可能是一个饵?
就让我感觉自己在看一个二极管,很怪。
男主男主的点不在于他心软,而在于他被说服的理由两次都让我觉得很怪。
一个是女主央求留下来的时候,他一开始不乐意,看到新生儿之后就愿意了。
不是我就不明白,你对婴幼儿有特殊情节?
旁边还有两个未成年你就无视了?
咋的你是还有选择性心软吗?
必须得1岁以下的才能触发你的心软机制?
这一点上我完全没看出来男主的挣扎和困难在哪里。
影片里提到过男主一直很想念自己的儿子和妻子(但是被怪物杀死了),他或许可能触景生情才把女主一行人留下,但是你这个触景也不对啊...这标的都不是一个年纪的,你要是看到女主触景生情想到自己妻子那我是可以理解,看到婴儿我真是搞不懂。
另一个是女主央求男主去救自己女儿时,女主的理由是如果我老公还活着他一定会告诉你他的女儿非常值得被拯救。
你们看看上面我对女儿的选择产生质疑的点,再听听女主说的这句话。
我要是男主你老公过来说你女儿值得被拯救,我首先就有两个问题:你女儿一声不吭自己拿了稀缺的物资跑出去找除了儿子以外其他人听都没听过的“救援”,这种人我救回来干嘛?
等着第二次拿了物资跑吗?
你以为我这里是什么刷新点吗拿了一波东西还能自己刷新的?
你跟我说你女儿值得被拯救,那你自己去啊?
让我去干嘛?
你自己女儿你自己不救跑过来跟我说她很值得被拯救,so what?
好好好我知道了,我知道她很值得,但是——关?
我?
屁?
事?
你吃我的喝我的住我的把怪拉我家里让我A了现在女儿跑了还要我去救,你返祖得有点彻底啊盎撒杂种。
但影片表现的就是男主还真就去了。
我仍然可以找到合理解释,比如男主可能曾经因为没有及时救下儿子和妻子所以现在全身心都是负罪感,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消减自己的负罪感;比如他一个人过了很久了,可能累了,救不了就干脆死在路上得了。
但是影片没有很详细地表现出这两点,这是我自己猜的,那我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说你很怪,但不能说你有问题了。
说完了角色的选择,接下来说怪物的特性带来的疑问。
怪物在第一部里的设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速度极快、力大无穷、听声辨位、主要依靠两条巨大且带有锋刃的前肢杀人。
具体可以参考战锤泰伦虫族的扈从(当然扈从不完全靠这个杀人)↓
怪物目前具备的处于人类认知范围中的感知器官仅有听觉和触觉,主要依靠听觉。
怪物可以在十几里外听到异响(指除自然声音外的各类其他声音),所以在第一部里主角一家可以依靠大量水流的声音来掩盖自己的行动,或者利用声东击西的方式引开怪物。
无论在第一部还是在第二部,都没有直接表现军队或者说重火力对怪物的效果如何,仅有居民自己依靠猎枪、霰弹枪或者手枪以及冷兵器和怪物进行抗衡的场景。
所以我只知道普通枪械对怪物没有效果,其他一概不知。
第一部里给出了怪物第一个弱点,音波抗性弱。
即由于怪物听觉异常灵敏,在受到某个频率的音波影响时会放开头部的装甲,此时可使用普通枪械或冷兵器直击弱点将其杀死。
当时为什么很多人吐槽,包括我也吐槽这玩意一发霰弹就能搞死为什么会搞得整个美国跟灭亡了一样。
后边我想通了是因为怪物没暴露弱点的时候别说一发霰弹,你就是兰博都打不穿他的装甲。
不过影片并没有给出美国整体如何的相关讯息,就好比玩家只探了10%不到的地图,入眼之处满是疮痍不代表剩下的90%都是如此。
第二部里给出怪物第二个弱点:不能下水。
码头那段戏展示了怪物是如何被淹死以及如何恐惧掉入水中(不影响站在岸上戳死水里的人),我看到后边小岛那段我的疑问就油然而生了——那帮在码头埋伏的人显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为什么他们遇到怪物时会四散逃窜,而不是跳入水中?
我第一反应其实是觉得不太合理,因为这就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跳入水中的人得救,留在岸上的人被杀,剩下的人肯定都知道入水能活了。
主角被绑上一身铃铛的时候,他或许是第一个因为想要主动诱发怪物前来杀人自己趁乱逃生而弄响铃铛的勇敢者,但我不相信他是第一个弄响铃铛的人。
在过去劫道的过程中肯定或多或少会出现这种意外,而后怪物也或多或少一定会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不知道怪物怕水?
这是第一个疑点,接下来有第二个疑点:小岛为什么要广播让人去找他们而不是广播怪物怕水?
这也是我非常奇怪的一个点:你们既然能广播的话就告诉大家怪物的弱点啊,让人来找你们和让人在自己所在地附近找临近湖河海的区域显然后者更方便吧?
这一点我一开始是这么解释给自己听的:岛上的人已经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所以他们为了保证基因的多样性,必须不停吸引外人过来。
如果直接告诉了大家怪物的弱点,那么很可能就会减少一大部分的潜在人口来源。
但是这一点我又自己反驳自己:实际上像小岛这种绝佳的地理条件真的不多,哪怕住在临水区域,也很可能无法规避怪物的猎杀(怪物运动能力很强,水不够深或者不够宽很可能入水了还是会被干掉),所以他们播报小岛的存在仍然还是能吸引到不少人。
于是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最初的那一点:为什么小岛上的人不告诉大家怪物的弱点?
影片中有一段提到,村长说大家都不相信外面有人还活着,都快放弃了。
那我就觉得更更更更奇怪了,你们一开始就应该去广播怪物的弱点,这样活下来的人才多,才能来岛上啊?
何况你们是二极管吗?
放了歌就不能放弱点?
两个一起放不行嘛?
这真的太怪了。
里面村长也还说了,其实国民警卫早就发现怪物不能游泳了,于是才让大家上船去岛上。
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就是国家力量实际上已经发现怪物不能游泳了,但是实施到基层就变成了每个人都想活,于是最后死了一大堆。
你看,知道弱点的又不是只有这个岛上的人,国民警卫早就知道了啊,为什么搞得好像只有一小撮人知道一样?
所以我真的挺迷惑的。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虽然是在讲怪物很恐怖,但在我看来寂静之地中的这个国家(反正是不是美国我不知道,他也妹说)的运行之懈怠、应对之不力比什么怪物恐怖多了。
就拿这次疫情举例,怪物能杀多少个人?
处理不力的国家能死多少个人?
明显不是一个量级的。
我再脑洞联想一下,所谓的寂静之地表层是指大家不要发出声音惊动怪物,但实际上里层是否可能指的是发生了灾害后不及时救人及时通知大家反制措施,反而保持沉默的这个庞然大物呢?
就酱,这片子还行,能看,以上。
劳拉·穆尔维曾指出,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与叙事的基本构成原则,首先是男人看/女人被看,是建立在男人/女人、看/被看、主动/被动、主体/客体的一系列二项对立式间的叙述与影像序列。
[1]在电影《寂静之地》中,这种看与被看关系的转换则呈现为父权的倒塌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即父亲的牺牲与母亲和女儿作为主体对家庭的守卫。
而到了续作《寂静之地2》中,这种关系则彻底替换为女性/看、男性/被看。
一、人物视角的转换 如上文中我们提到,《寂静之地》中看/被看关系转换体现在影片末尾“父亲的牺牲”这一情节之上。
作为承上之作,《寂静之地2》于电影开头就向观众再次揭示了这一关系的承接与变化。
影片开头仍以父亲作为观看主体,展现灾难来临前小镇的平和模样与潜伏着的危险。
平静,却又危机四伏。
而当父亲抵达球场作为后,镜头下移至他拿刀切水果的动作。
其后,女儿的手轻拍父亲的手,镜头上移对准女儿,通过女儿和父亲的手语,再向上移动,将父亲与女儿一其归入景框中。
在此,父亲第一次从观看主体转为被看对象,而女儿则短暂掌握了“看”的主动权。
即第一次人物视角转换。
这一视角的转换,不仅是对前作女儿接过父亲守卫家庭责任的呼应,更是为本片作为反传统商业片打下了基底色彩——女儿/女性成为掌握守卫权的主动方,而男性退居其次。
看/被看、主动/被动、主体/客体的性别就此对换。
在怪物袭击小镇的片段中,相比男性,女性(女儿与母亲)更是占据了观看主体的地位。
其后,以男性警察举枪射击怪物未果残忍被杀结束回忆片段,儿子惊恐地“闭眼捂耳”这一动作作为回忆与现实的过渡,到母亲举枪彻底开启现实部分。
到此,人物关系浮现——举枪反击的女性,影片中的拯救者/保护者;“闭眼捂耳”的男性,家庭里的被拯救者/被保护者。
以往主流商业电影中的“男强女弱”公式就此颠覆。
二、拯救者与被拯救者 在主流商业电影中,女性形象只是充当着构成奇观、诱发欲望观看的视觉动机[2],哪怕是到了女性作为主角的动作电影中,大部分女性也都以身着性感短装来满足银幕前男性观众对女主角的欲望式观看。
而《寂静之地2》中的女性形象一反传统地成为了拯救者,拯救身陷囹圄的男性。
(一)拯救者 作为拯救者,女儿——而非儿子——承接了父亲的衣钵,是父亲形象的接班人。
虽不难由此看出父亲消逝后父权的残留,——例如:女儿借着父亲遗留下来的东西试图找到生还者,并将他们拯救——但更多的是呈现为一种冲破父权、代表父亲拯救他人的意志。
前作中,父亲以一种领袖的形象连接着各个地区的生还者,以给予自己和对方生存的希望。
到了续作,相比于父亲只停留在联络阶层的行为,女儿的行动已不再局限于此,取而代之的,是以身赴险,将生存之法传递给生还者。
甚至在遭到儿子的拒绝和父亲朋友埃米特(以下简称朋友)的劝说后仍坚定信念,独身一人前往危险之地。
女儿的行为,与杰曼·翰苏饰演的小岛领袖发现可以躲避怪物追杀之地后对其他地区生还者的无所作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果说前作中的女性角色的奋起反抗总裹挟着父权的幽魂,那么到了本片,这种裹挟着父权的幽魂已成功转化为对残留父权的冲破。
(二)被拯救者 被拯救者在大部分电影中的功用在于一种修饰作用,即凭自己的柔弱来衬托出拯救者的智慧与勇敢,有时甚至存在“拖后腿”的嫌疑。
在《寂静之地2》中,被拯救者更多的是陷入自身的心魔困境无法自拔,而非一无是处。
他们与拯救者一起承担着保护彼此、辅助叙事的功能。
儿子作为家庭中除开婴儿外唯一一个被拯救者,他是脆弱的,他的行动也多是被动的。
在逃亡中他无意间踩到捕兽夹上,疼痛难忍之余是母亲第一时间赶来捂住他的嘴巴以防他发出声响引来怪物;在母亲冒死外出寻找必需品时,他则和婴儿一起躲在安全处等待母亲归来,甚至因自己的好奇心而将家庭成员推入危险境地。
虽然如此,可到了最后关头,他同样迅速成长,举枪与怪物搏斗,守卫了自己的家庭。
这一举动不仅是拯救者使被拯救者战胜心魔,得以拯救的体现,更是拯救者与被拯救者形象的一次对换。
同样作为被拯救者的还有朋友。
比起儿子的脆弱,他所呈现的初始特征是自私。
这种自私代表着的是大部分生还者的自私,而女儿对他的拯救对照着的是女儿自己力图拯救其他生还者的目的。
在这儿,朋友作为被拯救者的形象,即代表了剩下所有生还者的被拯救者形象。
朋友无疑是一种男权力量的体现,他们有着强大的力量去保护他人,在影片中,他们也确实一次次保护了母亲的家庭。
可到了真正需要拯救他人的关头,他所表现出的却是退缩。
在母亲带着孩子们向他祈求帮助时,他是拒绝的;在母亲祈求他为自己寻回出走的女儿时,她同样遭到了拒绝。
他掌握着力量与主动权,却选择做一个自私懦弱的人。
而他之所以出手帮助,也都是借着父亲,——在此可视为一种男权残留——的关系。
而他自私懦弱的形成,其原因确实其妻子的逝去,即女性的缺失,是一个身陷囹圄无法自拔的待拯救者。
因此,在朋友和女儿一起踏上拯救生还者旅程中,他与女儿之间不仅表现为男/女性力量的相互抗衡,甚至男性力量一度超越女性、保护女性,但总目的则在于展现旅程中二者相伴之下女儿对朋友心灵上的救赎,从而达到对剩余生还者的拯救与男女性的一种平衡。
有趣的是,当怪物渡河降临小岛,本应承担起拯救者形象的小岛领袖在最后关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惧怕,因退缩逃离而被怪物杀害,拯救重担就此落在朋友和女儿二人身上;当朋友终于完成自我拯救,像女儿父亲一样准备为了保护女儿牺牲自己时,女儿又再次举杆杀死怪物,拯救朋友,同时也是对自己未能拯救父亲这一遗憾的弥补。
不同于以往的商业电影,在本片中,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关系在此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变化,相辅相成,共历磨难,保护着彼此,最终达到一种势均力敌的平衡之态。
三、女性影响下男性的成长 几乎所有人都可以看出《寂静之地2》作为主流商业电影的反叛。
这种反叛对于“女性为主体叙述故事”给予肯定之态。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反叛甚至给予了一种更为大胆的展现,那就是对换性别,体现了男性是如何在女性的影响下成长的。
如上述所提及的那样,儿子在最后关头冲破了被拯救者的形象,成为了举枪保护母亲和婴儿的拯救者。
而影片在这一表现过程中,混合着的是另一边女儿在广播室举杆杀死怪物的平行镜头。
女儿、儿子杀死怪物的过程一步步交叉对照,观众可以从一逐步放大的女儿/儿子的脸中看到二人形成的一种你我不变的形态,女儿/儿子逐渐相融为一体,共同成为勇敢保卫家园的守护者的化身。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镜头展现为母亲怀抱婴儿看着成功杀死怪物的儿子,作为观看主体的母亲看着一直被保护的儿子终成为保护这个家庭的人。
在这一剪辑过程中,观众不仅可以从女儿/儿子那两张脸中看出彼此的影子,或可称之为女性保护下男性成长的影子,也可以从母亲与儿子/看与被看的叙述关系上看出在女性对整个家庭的保护中,男性深受的影响。
更不用提朋友在看到女儿虽势单力薄,却为保护其余生还者所做出的远比自己更加勇敢的反抗行为从而改变自己、走出自我困境的成长。
而这些行为行为,都可视作本片的一大“反常”之举。
四、结语 《寂静之地2》作为一部承上之作,在延续了前作片尾所体现出的“女性举枪保卫家园”这一主题的同时,将反传统的变式进行到底,进一步向观众展现出脱离男性后女性自我的成长、男权与女性力量的抗衡甚至是女性用自己的力量感染他人、拯救末世的故事。
在这一点上,《寂静之地》系列作为主流商业电影中的反叛者,仍值得观众与创作者们持续性的学习与关注。
参考文献:[1][2]戴锦华.《电影批评》.第四章 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与银幕之梦:《香草天空》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小时候会经常梦见自己遇到险情时无法发声。
有一次梦见我和父亲同行,我在后面被人抓住了,走在前面的父亲浑然不知,我使劲叫喊却怎么也发不出声,最终在巨大的恐慌中醒来。
被禁声,是人类最深的恐惧之一。
这种绝望就像是被关在一个厚厚的玻璃罩中,无法呼喊,无法求救。
几年前,《寂静之地》Part I 抛出了一个“发声必死”的设定:怪物根据声音捕杀人类,幸存者不得不自我禁声。
在观看第一部时,由于观影条件的限制(非院线环境)和对某处剧情的不认可,我给了一个不太好的分数。
但看完第二部之后惊喜地发现,有了第一部的铺垫,第二部的观影过程完全可以达到沉浸式体验,说它是本年度最适合大银幕观看的影片应该不为过。
该怎么形容这种体验呢?
——坐在那儿就是再紧张再害怕也不敢动一下,生怕自己弄出响动害死了主角;如果影厅里有一个观众的手机响了,我猜他未必能活着走出影院——这也是该系列影片高概念的成功之处。
都说电影是视听的艺术。
在不算太长的电影史中,我们记住了许多形象和画面,但对普通观众而言,却未必那么在意声音的叙事性。
不得不说,《寂静之地》系列在拓宽了惊悚类型片边界的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的观影互动体验。
观看是一种主动行为,遇到不想看的画面我们可以闭上眼睛。
听,却是一种被动行为,我们无法避开声音,除非阻止声源的震动。
所以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容易被声响左右情绪。
以前总是觉得有些视觉大片是为大银幕而生,现在觉得像《寂静之地2》这样的“听觉”大片才是电影院存在必要性的有力论证——好的影院听觉系统可以让影片观感提升N个数量级!
观影过程中强烈的带入感其实都与我们真实的生活经验相关。
如果你有过趁父母午睡溜出去玩的记忆,那你一定知道:想要不发出任何声响真的太难了!
走路、取物、开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惊醒那个熟睡的人。
在我们保持理性的情况下尚且如此,遇上突发状况那就更难控制了。
比如当我们看见 Marcus 踩到捕兽夹忍不住叫出声时——我们都很熟悉的疼痛引发求助本能——只想赶紧冲上去捂住他的嘴。
除了听觉上的强沉浸性,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和剪辑手法也有很多惊喜,下面说几处我特别喜欢的处理。
其中一处是 Evelyn 发现新生儿的氧气瓶已经到达警戒值,抬头望向儿子(至少观众以为她是望向儿子),马上接了一个熟睡孩子的侧影,画面极其静好——镜头下细小的灰尘在光束里轻舞飞扬,孩子睡得很深,然后突然惊醒——原来这不是受伤的 Marcus,而是在火车站独自睡着的姐姐 Regan,情绪一下子从平静拉到紧张。
这就是剪辑的魅力:形成欺骗性引导、完成时空转换、推动情绪起伏转折。
在一家人被迫分开成三条线之后,导演用了一段非常漂亮的交叉剪辑。
他们的脚步重叠在一起,他们的呼吸重叠在一起,他们各自分开却好像时刻在一起。
交叉剪辑营造出时刻紧绷的氛围和不断向前推进的力量感。
到最终的高潮段落,三线合一,通过电波完成了情节上的连接,并贡献了全片最燃的画面:两个孩子分别挡在了怪兽和成人之间,并完成了干净利落的绝杀。
从类型元素来看,《寂静之地2》很好地结合了惊悚与灾难两种类型。
开篇还原灾难到来第1天:一个风和日丽的寻常日,外星生物从天而降。
然后跳过整个 part I 来到第474天:失去丈夫和安全“堡垒”的 Evelyn 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一个刚出生婴儿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要如何生存下去?
在好莱坞工业的推动下,我们看了太多的大制作灾难片,它们大多以视觉奇观为卖点,以宏大的视角讨论人类的未来。
但近几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灾难片却往往是小视角叙事,比如《生存家族》和《背光抓走的人》,我们所关心的就是这一家子该如何活下来、该如何相处和成长。
看完第一部之后有很多人都在问这第二部还能怎么拍,是不是母亲要化身超级战士拯救所有人,是不是会讨论更多社会性的问题。
我很高兴看到《寂静之地2》依然延续了第一部的叙事角度,并不过多地讨论大命题,也不夸大其中一个角色的力量,而是聚焦于每个角色的成长。
导演在第一部中埋下的伏笔在这一部中有了延展,同时也为第三部做了更多铺垫。
总的来说,《寂静之地》系列的未来还是蛮值得期待的。
6.1更新听评论里小伙伴的意见看了1,也又看了一遍2。
只针对我之前的一些想法再来聊两句吧。
第一部确实是能给人带来独特的惊悚体验,在不能出声音的背景之下各种紧张元素让人从心底里又想尖叫又不得不压抑住,可以想象如果坐在影院里,这种氛围这给人带来的压迫感不仅不比一般的恐怖片弱,而且能让人全程紧张,丝毫不敢放松。
第一部台词更少,但剧情却更加清晰明了,对亲情,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执着表现的也很到位,中间穿插的那个老人控制不住自己的哭喊也在让人震惊的同时引起痛心和思考。
但是第一部还是有很多细节问题,像是怪物的听力到底是个什么水平,打倒一个煤油灯都要紧张半天,到后面两个孩子开车回来一个怪物都没引来。
还有男主和女儿之间的隔阂,作为父亲不应该把这件事的责任都怪到一个孩子身上,感觉男主也并不是从心里怨恨自己的女儿,那么为什么女儿会对父亲有这么深重的怨念呢,这里还是塑造的不够到位。
还有怪物到底怕不怕水,第二部消防设施的水直接让怪物丧失行动能力,第一部怎么还能潜泳呢?
最后提一嘴地下室的入口竟然是被一个床垫盖住的,看到这里属实是很出戏了,关键这床垫子还真挡住怪物了,哈哈哈哈哈有机会好想试验一下床垫子的隔音效果,或许这里不是bug?
评论区大家都是建议我看看一,会对二的理解有帮助,但我看完之后并没有觉得哪些疑惑解开了,只是感觉女主和两个孩子的形象更丰满了一些,也没有看到评论里提到的对第二部男主的介绍。
如果不去思考那些细节上的问题,那第一部还算是能让人有个连续的刺激的观影体验,但是第二部,不论是剧情还是节奏都比第一部要差很多,让人很难投入其中,而这也放大了它逻辑和细节上的问题。
以下为5.31发布的原文并没有看过1,但印象里那一直是一部很有新意,没有尿点的惊悚恐怖片。
正赶上有空,去电影院看了2,哎,原本是充满期待的,但看了一个小时就忍不住点开手机看看时间到哪了。
最主要的感觉就是剧情、细节做的太不到位,有时觉得在强行推进剧情,有时又觉得在尽力拖时长,槽点比较多,观感很一般。
影片最开始加入了一段前情的介绍,作为没看过1的观众,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点用处的,大概能了解到故事是怎么开始的,但比较具体一些的重要的前情还是没有交代的很清楚,关于女主的丈夫和另外一个孩子的不在没有说明,在后面提及时还是有些让人费解。
不过这一点并不是电影的问题,本来这就是第二部,延续上一部剧集往下讲故事是主要内容,作为观众,想要更好的观感当然需要看完全部系列。
观感上,开头这一段还是很紧张刺激的,尤其是对不了解这个系列的观众来说,确实是能引起继续看下去的兴趣。
接下来问题就多了起来,那一处着火的原因不明不白,女主角突然就决定带着所有的孩子一起去镇上,很好奇如果他们没有遇到这个男主,那目的地在哪呢,一点应急的措施都没有??
差一点就要被杀掉了,这就是计划吗?
三个人带着孩子一起去,用所有人的生命去赌拿到氧气?
后面遇到男主角槽点就更加密集了,或许是因为没看过前作吧,根本不清楚这个男人与女主的关系,不知道他在这里做些什么,还急着赶主角母子三人走,一出场工具人属性就点满,角色形象很一般。
女孩踏上去往信号发射塔的旅程给人很着急的感觉。
女孩发现高频声波能伤害怪物后,瞬间就决定要背着母亲去找信号发射塔,难道说服母亲会很难吗?
然后瞬间人就走了,然后女主立刻求或者说是要求男主去找回自己的女儿,这里还是那个问题,根本不清楚这俩人的渊源,很难有共情,只有不理解。
然后工具人男主就出发了,瞬间就在女孩被杀之前赶到,然后和女孩一起去往信号发射塔。
这里还有一个槽点,整部影片有很多很多的主角们脚的特写,光脚肯定是为了安静,避免引来怪物,但为什么男主全程穿靴子呢?
甚至男主的靴子也有很多特写,甚至还有女孩和男主一起走路时候的脚的特写??
这是啥意思?
对比啥呢?
男主走路技术比较高,可以不出声音?
着急地走完了前半程,后面的剧情又开始让人觉得拖拉。
两人遇到一伙劫匪(可能是劫匪),不了解是不是有人会变异或是被怪物控制的设定,不过我个人理解是没有的,所以我认为这应该是被怪物逼疯的人们,他们麻木而没有人性,通过打劫其他人来苟且偷生,然后这里劫匪把女主的衣服脱掉,还要带走,这里我是不理解要干什么,也没有台词,只是一堆看不出意义的镜头。
等到了岛上就更离谱了,这俩人竟然在这里和其他人吃喝玩乐了起来......哎,难道不应该赶紧告诉大家有办法制服怪物了吗?
还拖到第二天,还拿出来跟小孩子聊天玩儿???
我当时都怀疑是不是导演觉得时长不够呢,在这里强行凑时长。
然后就等来了漂过来的怪物,那个开车的村民也是降智工具人属性点满了,赶紧死掉给男主和女孩腾地方,哎。
还有很多问题,像是男孩儿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在下面呆着,非要出来,这出来了又是到了哪呢?
还有关于这个高频声波的效力问题,到底它能造成多大伤害?
为啥之前路上放了声波一枪打上去跟没事人似的,后面一杆子给捅死了,难道是跟音量有关?
那我看着在女主那边一个小音响的效果也不错啊?
只看过一遍,肯定会有落下的地方,也会有没看明白的地方,不过是出乎意料的很失望,不吐不快。
以上仅为不专业的主观感受,欢迎指出问题,友好讨论。
比第一部好太多,抛弃复杂故事,专注惊悚场景,不拖泥带水,双线叙事,加倍刺激,从头到尾手心冒汗~Kids Power小朋友雄起~
2024上海国际电影节观影收尾作。很适合Dolby视听的一部影片,虽然知道“要来了要来了”,还是会被jump scare吓到,音效轰鸣影院仿佛都在震动。整体2比1拍得好,后半双线叙事感觉像在看怪奇物语+寄生兽hh
成打怪片了,主角去哪怪兽去哪,剧本是硬伤
哪怕对JK&EB夫妻有滤镜,还是要说这次续集做的很好看,结尾有力量。(如果穿上袜子会更好,毕竟观众不能全是昆汀
妈的吓死我了
相对于第一部中的丧子之痛、瀑布呐喊、钉子扎脚、沉默生子、父爱如山的几处能表现出影片力量的表现点,第二部丧失了其作为末世片中的根本特色:声音与寂静的碰撞无论人类之间的斗争也好,小乌托邦也好,对设定的侧面补充也好,基本就是一个普通末世片的套路而在沦为纯粹套路以后,本片弱智到没法看故事流畅了,经费多了,制作好了,但是更无趣了,更滑稽了,更傻逼了【5.8】
慢吞吞走路,慢吞吞尬台词,作死/意外,打怪物...慢吞吞走路,慢吞吞尬台词,作死/意外,打怪物......慢吞吞走路,慢吞吞尬台词,作死/意外,打怪物......循环三轮,睡了三圈,影片结束
再次感受到无声比乍呼更惊悚的氛围,因不再需要交代设定,类型片节奏起来后更爽了。末日人性主题,结尾竟然能够跟第一部相呼应,永远不要小看孩子~
怪物不会游泳的设定太拉垮了,完全破坏了对外面的想象,这种一不会飞、二不会游泳的东西是怎么把人类灭绝的?还是说第三部准备走出美洲大陆,结果发现亚欧非人民完全不受影响?
少女勇猛。妈妈赶回下水道的那场打戏很赞。利用耳聋少女听不见的特点切关静音很带情绪,就是爱吓人。
就这?
看到那个钉子隔了两年还没拔出来我真的太开心了
还挺好看的,尤其喜欢走音的钢琴配乐。但是一惊一乍烦死了!!!
3.5。光靠高概念加三板斧足以应付一部片,所以我很好奇这部续集会玩些什么新花样,没想到John Krasinski的解法也相当简单粗暴:直接偷师诺兰,用平行剪辑两线并进给你双倍恐惧。不得不说最终结果还是很有效的。但遗憾的是,剧情推进依然很老套的依赖角色作死,整个世界观的拓展也不够。如果再拍第三部,可以考虑改变小格局叙事拍些大场面了
为什么上岛之后第一时间不去广播室,果然deadline才是第一生产力?
所以这才算有新意的丧尸片变种
电影院效果加分,一会静音一会恢复声音,吓得心脏扑通扑通的
很难说清楚是恐惧导致了人不能发出声音,还是不能发出声音加剧了你的恐怖。第二部跟第一部已然是不同的情景,第二部进入无声生活的新常态,人们越沉默就变得越恐惧。于是,它成了一个完美的隐喻:它让我们明白,当社会只有一种声音时,那便是怪兽杀人的声音。
侮辱智商,全世界都在为娘三儿卖命。侮辱科技,就你能,全球军队和科学家都死光了。
救命!!!太好看啦!!!都給我imax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