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的漫画发烧友有了死笔的前车自然对日本的漫画改编电影留了心作为一名浦泽大神的死忠我带着近乎残酷的审核心理把电影看完...很激动很高兴没有枉费我从8月等到现在的苦心忠于原著是本剧的亮点不论是情节还是人物都几乎算作是原著的翻版砍掉了档机救人、阿区曼谷苦行和阿长老爹的亲子事件一堆旁枝剧情显得非常紧凑对于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可能会觉得乱需要捋一捋所以强烈建议大家看过原著之后再来看这个电影选角绝对是最大的亮点 除了贤知不像剩下的几乎都是照着原著里的人找的 阿扬、阿马、老神仙一类的难度人物都得到了完美再现 居然连那个开头被绑在广播室里的学姐和那个浑身带血死在流浪汉家里的人都是一模一样遗憾不是没有1.很想看到青蛙仔的妻子,大概因为实在找不到演员吧2.没看到田村在宿舍里精彩的治疗音乐体操3.阿长老爹如果是被枪杀,也许更对得起他的刑警身份4.丰川演的阿区形象十足,却少了几分原作中的霸气,作为男二号,希望在后面两部可以更凶些5.贤知的歌应该唱得更烂才对,脱下兔子头的时候,期待的强壮肌肉也没有看到6.少了贤知救雪次的段子,雪次对贤知的暗恋显得有些莫名7.成年的阿扬和阿马没有原作中的帅气8.吉吉巴巴杂货店的婆婆演员太年轻,COS的痕迹太重了,原作的冰棒也换成了口香糖,不知道第二部小泉响子口渴的时候该怎么办9.可惜浦泽大神没有亲自出演1498毕竟是漫画翻拍 而且强调忠于原著 所以开始会觉得人物的表演难免有些僵 不过看到中断已经彻底进入漫画的感觉了看了结尾第二部的预告片 我越来越期待了!!!
第二部中的N个亮点Tips:1.上吊坡的鬼屋和汤匙扭曲事件2.朋友乐园的领航员3.贵理子的青春时代4.很期待傻呵呵的碟野警官5.朋友舍身救教皇6.泰国帮和中国帮的会晤7.那波可夫兔子8.万国博览会以及春波夫如果没有勇气超越那就尽心模仿原作吧如果找不到更好的翻拍那就尽情享受本片吧
不愧是纪念电影,大牌云集啊。
如果没看过原作,我想我是不会理解这部片子的精神的。
好像《魔戒》三部曲一样,不看完3部就评价肯定是不太客观的。
所以就能看看整体框架。
可以说,和漫画的精神、外观是基本吻合的。
演员选取真的很绝,有些《建国大业》的味道,呵呵。
常盘贵子小姐,好久不见了,依然是风采迷人。
阿区,呵呵,丰川悦司,不愧是杀手啊。
健儿?
贤治?
唐泽,选的也是很不错的。
期待后续。
漫画改编的电影命运一般都比较凄惨。
必然会有数不清的漫画fans站出来指责电影版有多么垃圾多么肤浅多么无聊多么浪费钱。
我是漫画的fans。
但是却被电影感动了。
电影里,唐泽寿明街头弹吉他卖唱。
两个小子对他说:“我们看到老哥你这把年纪还在干这种事,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不会那么不安。
”已到了必须活在现实的年纪,仍然在干些不现实的事情。
连中年欧吉桑也还在傻傻做梦。
确实容易让人以为,活着不一定那么难 如果摇滚可以改变世界 《20世纪少年》 我们一起拯救地球。
肯定是主观的,必然是怀有情结的。
原著漫画,看得我想哭。
是的,看到有人明知身处现实却还继续又傻又天真,会让人想哭。
电影,由仍是少年时期的建次开启,午休时间校园内反叛播放摇滚乐“20th Century Boy”,但,周遭没有人察觉。
当时年少轻狂以为可以改变世界,结果什么也没有变。
小时候在草丛间建立基地,准备打败邪恶集团拯救世界的小孩,长大后被残酷的现实磨光了心志,每天哈要鞠躬低着头做人为三餐温饱苦苦挣扎。
但是某一天,童年时写下的预言书里的巨型机器人,病毒战争,恐怖袭击等突然成真,咦,讲过这些事吗?
是吗?
忘记了,当年的天马行空,都忘记了。
长大了,很多事情都窝藏在记忆深处,被埋在树下。
直到世界因自己而末日将至,不得不面对。
背着外甥女边经营便利店的建次,想起了当年的摇滚梦,拿起了蒙尘的电吉他,拼了命畅快淋漓地狂弹乱轰。
这瞬间,他终于和以前的自己见了面。
每个人一生中都一定会有非得这么做的时候。
找来80后一族不认识的90年代日剧三大超级巨星唐泽寿明、丰川悦司、常盘贵子诠释,最妙最绝最贴切。
曾经红过木村帅过吴尊的唐泽,依旧俊朗却显然已非当年翩翩美男子,丰川和以前一样酷但岁月痕迹遮掩不住,常盘娇媚依旧却多了沧桑。
却是恰好的。
因为故事讲的是一堆没钱没青春没地位没前途没本领甚至连勇气都没有的中年人,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
没有人知道没有人支持只能自行做困兽之斗。
主角建次,没有慷慨激昂,整部漫画一再重复标榜着他对伙伴们的这句话:“要是觉得自己有生命危险的话,就拔腿快跑,千万不要客气。
拜托你们,千万不要死。
” 平凡人,怕死却硬着头皮当英雄,更让人感动。
现实,当真反高潮。
2000年不是应该变成更高科技的未来都市?
电影里的电脑特技?
没有很精彩哦。
你说巨大的机器人吗?
连建次也嚷着这对烂铁怎算机器人?
不过空有形式,这个世界有太多看不见的假。
清醒,最寂寞。
建次总是孤独的在荒凉街道自弹自唱。
根本没有人在听我的歌。
果然是没有天分。
他自嘲,但,还是继续大声弹唱。
以前不知听谁说过,玩摇滚的人,都会死在27岁的时候。
我一直觉得我大概会在27岁的时候死吧。
可是我还是迎接了28岁的生日。
真是失望极了,搞什么啊。
搞什么啊。。。
自己也曾以为30岁时就要死去。
原来没几个人可以在最灿烂的时候离开,轰烈很难,只能卑微。
正如落仔说的,那时27岁根本是遥远的未来,等回过神来,一下就过去了。
摇滚可以改变世界—电影里,建次就算不在精神亦不死,二、三部曲继续天真造梦。
我很期待。
已经很久都没有遇到这种单纯为了电影而影的影片了。
既然是电影,既然已经买票入了场,那么干脆开开心心的看完吧。
电影本来就是和漫画完全不同的物种。
我又为什么不可以看着健次在20世纪最后一天的午夜站在没有人的街头卖力地弹唱时落下泪来呢。
1,看《20世纪少年》之前听说,喜欢原作漫画的人很喜欢这电影,没看过原作的人觉得这电影看不懂。
而我很喜欢这部漫画,特别是前面的部分,也就是这部电影cover的部分。
我认为那部漫画是这个时代的传世之作。
2,电影非常忠实于漫画,几乎是没有修改。
而漫画中的有些部分,例如在时间线上的大幅跳跃,用电影来表现是很难的(所以《21克》是了不起的杰作)。
《20世纪少年》电影版虽然在时间线跳转方面做了些消减,但我想对于没有看过原作的人来说,还是会觉得有些难懂。
3,对于喜欢原作的人来说,这电影是非常忠实的。
包括电影一开始的标题上的那行小字,“本格科学冒险映画”,当年那些紧紧跟随漫画更新的宅男们,会为了这个和漫画一致的标题而激动吧。
4,我看了看当初我为这部漫画写的帖子,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blog/cns!A80F5D17DD9D10BF!781.entry?&_c02_owner=1%3F%3Fpage%3D3&sa=482785789,那部漫画真让人感动啊,而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只是让人回忆起当初看那漫画的感动,而并没有能够自己去实现这份感动。
5,《20世纪少年》开篇的结构很巧妙。
一个青春不再的小老板,发现自己幼年和朋友们想象的世界大灾难正在被一一实现,而自己却已经记不起当年的细节了,所以只有努力回忆来寻找灾难的真相。
一方面,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童年有记忆深刻的部分,也有完全失忆的部分,所以这段铺陈很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了恐怖气氛;而更重要的是在另一方面,贤知在回忆中,也记起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理想主义,摇滚的叛逆,对内心的坚持,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在他的生命中已经被消磨殆尽,在每一个曾经少年的心中,也未剩下多少。
而当贤知握起吉他,他少年时代的理想主义在他的心中复活了。
摇滚乐在这部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他在一个犬儒主义社会中其实更像是一个暗语,明白的人会清楚,那代表了什么。
不久前,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说,“据我了解,很多人不喜欢这类音乐,因为它太嘈杂,噪音太大。
我想你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吧?
”http://ruoxinande.spaces.live.com/blog/cns!4BE8EF0207A31D34!187.entry
本来要将如此庞大的故事架构,以日本一贯擅长小成本的电影的做派,由他开始上画就没有抱有过高的期望。
可是当作对浦沢同学的膜拜,还是down了DVD版看了一下。
也许是开始的期望不高,所以没有失望,还得到不少的惊喜,看见大家都很努力的重现浦沢漫画中的场景与情节,虽然还是因为出场人物过多,时间跨度过大的关系,除了唐沢寿明等几位主角能够记住之外,其他角色都无法把他的小时候跟成年后联系到一起……可是总体来说故事还是完整而且情节紧凑。
只是,最后那个机器人(?
)出现的场景,尽显日本的确不擅长拍大场面的弊端。
如果不是看过漫画,真的无法了解那长达二十分钟的剧情到底在讲写什么东东……场面还停留在奥特曼打怪兽的阶段,让人有点觉得无法接受。
最后还是期待一下第二部的来到!
看完原作感觉"小学馆"真是名副其实啊....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水平,不知道叫好的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看的漫画么?
没看过漫画的人估计看不懂,看过漫画的人多半会觉得演员选得好,真的维妙维俏电影拍得一般,日本片子要出效果不容易,这种科幻类的都很假,我简直觉得回到了凹凸慢的制片时代。。。。。。
不过难得算忠实原著,算是给漫画迷圆个梦,我很满意的了
《20世纪少年》的原作漫画,是一部看着可以上瘾的作品;《20世纪少年》的改编电影,是一部看着可以睡着的作品。
我看了第一章之后,就再也没敢看第二章。
对于任何一部作品,剧情好仅仅是基础,在此之上,更重要的是叙事结构和节奏。
节奏感不强的电影,就会让人觉得乏味,即使成本再高,也只能撑门面。
其实,《20》的世界观如此宏大,本来就不该以电影形式呈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了第一部想看第二部,然后同时去找漫画看,漫画之好完全出乎想象,反之,回想一下电影,选角都很不错,阵容强大,神似漫画人物,起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我要去恶骂第二部了,想知道故事的原意还是看漫画吧。
初五那天下午,我到厂外一家快餐店叫了份炒粉,吃完之后,喝着热气腾腾的白开水,看着店外的一切。
天还是一片阴沉,据说这是S城最冷的一个春节,地上的纸屑以及各种杂物在阵阵冷风的吹动下贴着地面飘动或翻滚着。
店里就我一个顾客,如果我算是顾客的话。
地上显然刚经过打扫,地板砖还是潮潮的,凳子都叠起来倒着垛在了桌子上。
我看了看水杯中袅袅摇曳的白气,突然想起了前几天看的一部电影《20世纪少年》(日本拍的,我现在是几乎不看国产片了)来,里面有这么一段,远藤贤知在与“朋友”(一种新兴宗教组织的头目)做决战前有这么一番话,他说有人曾对他讲过,玩摇滚乐的人都活不过27岁,比如布莱安·琼斯(BrianJones)、强尼斯·乔普林(Janis Joplin)、吉姆·莫利斯(JimMorrison)、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很惭愧我一个也没听过),我当时就一震,我今年不也正是27了吗?
虽然我不玩摇滚,而且看起来我也不会这么短命,但这句话于我却有其蛊惑之处。
27岁的我今年将会有怎样的际遇呢?
在2011年到来之前,谁也说不好。
或许也不过如前26年一样,平平庸庸无聊的过吧。
人生就是这样吧!
于大混沌中给人以微茫的希冀。
他后面又说自己最终还是过了28岁,很失望,又说看到现在还有很多年纪一大把的高手还在玩摇滚,才放弃了死很屌的念头。
这同时又让我想起了刚看不久的NHK纪录片《影像的世纪》中在“朦胧的不安”中自杀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来,日本这种对自杀的迷恋,好像是由来已久的,对日本文化稍稍有所了解的人,应该不会感到陌生吧。
别的不说就单说作家比较出名的就还有三岛和川端康成。
这自然有其文化方面的影响吧,具体我也没有研究过。
个人觉得鲁迅先生的《铸剑》的创作应该有受这种情绪或文化的影响。
再回到贤知的这段话,结合整部电影,仔细想想,让人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反抗邪恶的战争,所谓的这些只不过是伪装的外壳而已,真正的内核其实是摇滚对这个社会的抗争而已。
充满了年少时天真的想象的片子
心中的那些感动 多少还是有一些被拍了出来 但还是觉得仓促 虽然演技不错 可惜压缩成电影 如果是电视剧应该会好些
拍的根奥特曼一样
故弄玄虚,没看过漫画,不知道唐泽寿明靠什么去拯救世界。唯一觉得不错的是又看到漂亮的常盘贵子。
实在搞不懂日本人的兴奋点在哪里。
一枚塑料勳章引發的血案。
死亡笔记的淡化版~
没看地原著,会觉得整个情节真是超神啊,但是日式的一些特效槽点太多。比想象中好看太多。可能爱漫画的各位会嫌弃电影拍的不好吧。我觉得可以接受。只是从电影的角度看的话,整体铺陈有些杂乱,而且内容太多,前后的张弛度明显不统一,于是就会让人觉得突然且不明就理,长篇的故事还是电视剧比较好吧
个电影拍得跟CCAV剪辑版一样
故事根本就屈機...
选角从长相上来说实在像,但是把那么一个情节曲折复杂的故事拍得又臭又长真是需要水平的。
比起漫画还是很显假~
无语...
额~~早知道不喜欢~·就不下载了
比原作差太多了啦,不过也没办法,幻想漫画的改变就是无法完全还原原作的神采呀
这是神马
拍得很无聊
7,前半部分很诡异,后半部分就水了
听说原著很精彩,但是这个电影完全不精彩,漫改电影看得也不少了,这么无聊的还是头一次见。不得不感慨,08年唐泽寿明还能演少年,现在已经变成大叔专业户了。至于丰川悦司,一如既往的显老。
因为是把长篇大论改成电影,所以我就不对其琐碎漫长非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