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

Here,小世界(港)

主演:斯特凡·戈塔,龚丽悠,特奥多·科尔班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语言:法语,罗马尼亚语,汉语普通话,荷兰语年份:2023

《小世界》剧照

《小世界》剧情介绍

《小世界》长篇影评

《小世界》短评

远低于预期

7分钟前
  • 远方的小屯_41n
  • 较差

为什么是华裔女性?为什么是罗马尼亚移民工人?

12分钟前
  • 不辍
  • 较差

我可能永远无法共情欧洲小清新式迷茫、找寻、治愈一条龙的故事,为了让这位白人顺直男的相遇更特别一点,导演还特地安排了一位出身亚洲快餐店、搞植物研究的华裔美女。导演说他震惊于苔藓微小又奇妙的世界,我震惊于这位欧洲男青年的迷茫和答案都可以如此浅薄和轻易。和奇遇单元墨西哥女导演的回声相比,这部的镜头和声音配乐可以说是很愣头愣脑了。#Berlinale73

14分钟前
  • Sera
  • 较差

又一部可爱舒适的漫游电影,4:3构图和丰富的画外声让影像自带挣脱的力量,视觉和听觉的呼吸被充分调动,也让那些被藏匿在城市一隅的浪漫更加珍贵而易逝。甜美的爱情戏尽显东方含蓄,绿植、霓虹与钢筋水泥和谐共处,时空被忽而打通,翻了个身继续沉睡。不忍打扰,与它同眠。

1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假装漫不经心,实际上做作得不行。拍的是自然,却没有一个镜头是生动有机的。人工感让镜头下的自然变得非常僵硬,感觉全程在被按头制造体验。

19分钟前
  • Qiao
  • 较差

没看明白,正在听映后,希望能有一些启发。

20分钟前
  • Dyearning
  • 较差

可能我浮躁吧

25分钟前
  • 走失一只月亮
  • 较差

#2023bjiff 个人如苔藓,容易被忽视但靠近观察都是一个小世界。异乡人的漂泊感从每一个空镜和每一次漫步中渗透出来。二人不知道彼此名字,没有接吻,但是会一起听雨声和送汤(卡司表还特别提及了汤是谁做的)

26分钟前
  • testing
  • 推荐

好潮湿光滑寂静的电影,苔藓离不开雨水,被玻璃罩住的雨声,木棍敲打树枝的声音,半透明的叶子空镜头的停滞,显微镜下如麦田车道的绿色细胞,几次想滑入睡眠的极度放松感。电影行进到二十分钟时突然响起了中文的声音,描述的是忘记了命名的一瞬,与结尾忘记命名男主形成巧妙的呼应。语言是人类强大的工具,而仍有太多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映后导演给了解答:讲述的是语言相近但地域遥远(罗马尼亚)和语言也不相近(华裔)的移民之间的联结与对本土的影响。从低微的角度看宏大的世界,所有不被看见无法发声的群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青苔不会消失。

30分钟前
  • siukeing
  • 力荐

四比三畫幅的煎熬

32分钟前
  • 释年
  • 较差

84/100 一些植物,一碗汤,一起看苔藓,生物科学、俳句、手作或是学术,被炖于如此,将自己屯的菜(×)送给遇到的人...用比较自然主义的方式捕捉了许多微小的事物,包括感官的细节、演员的微表情、光线的细微变化,似乎比前作多了些温度,声音设计也很漂亮,国语听起来更有了温柔的诗意。连片尾字幕都很简洁,浪漫来自于许多微小的时刻,也在于工业、现代性与生态的互动,自然界似乎从来就与人际息息相关,如苔藓在四处生长,无处不在。

35分钟前
  • Pincent
  • 推荐

太奇妙了✨✨好久没有看到过这么“正常”人类的男主,之前没太注意所以华裔出现非常惊喜了

40分钟前
  • NidomeAoki
  • 力荐

挺浪漫奥,喜欢这个结尾,摄影也确实太美了。可能我这一下午已经在导演的视听里泡透了,感觉拍的越来越自在,越能驾驭更多内容。不知为啥很想用图形形容他的电影,《单车》和《下一站》是不断深化一种状态,像两条越描越重的线,《热带离魂》则是一条可以延伸的线,《小世界》就像虚线构成的圆,可以向外看也可以向内看。13thBJIFF

41分钟前
  • 一壹1口鸟
  • 力荐

人与人之间的流动和相遇,植物静谧的繁衍生息,不同程度的微观世界中,渺小却跃动的波澜,当记忆随着自然的日与夜重现,一段情感便结成,最不起眼而又专注的观察角落,永远在彼此的心里。

4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此生在电影院看过最无聊的电影

47分钟前
  • 资料馆排片员
  • 很差

【5】

50分钟前
  • 叶yx
  • 较差

作为保护从业的伪植物学家看这片感觉好微妙哦,一方面觉得像之前带上山的艺术家朋友一样,都爱从无意识人类中心主义出发,以一种返古18世纪的朴实自然主义方式,将客体自然投射以无尽的自我意识,擅自寄以浪漫化想象。但另一方面作为愚蠢人类也确实有很多类似经验,比如以前走路上基本是低着头看植物的,自从开始观鸟后,会更多地抬起脑袋向上看。知识是我们与客体世界发生联系的窗口,你会因为了解某个事物而打开未曾了解的世界,但知识也是语言的陷阱。正如多年来一直有质疑分类学意义的声音,把生物无尽细分命名,反复更新分类方法,构建的到底是科学系统还是语言系统?整日与分类学和物种名打交道的女主,某天醒来突然忘记所有事物的名字,到最后也同样不知道男主名字。语言失能,能指消失的世界,我们还剩下什么?是光,是声音,是面前的人。

53分钟前
  • 蒜了
  • 推荐

在阿彼察邦的《记忆》面前就是个弟弟,即使单说声音部分也没有开发完善,而作为漫游电影又陷入了“从城市迈入森林”的自然主义窠臼。一部简单恬淡的标准影展艺术电影,仅此而已。

56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还行

【3.5】依然在城市落足,只是比起前作的“巡礼式影像”,以更加见微知著的方式触摸着世界。对感官的调取不错,但意识介入得稍有点旺盛(比如一些不必要的画外音和浅景深)。

59分钟前
  • DeckardYang
  • 还行

我们太过于依赖名字,以认知外界的事物和人,但有时「短裤男孩」的称呼也没什么不妥,而有时命名的举动根本是徒劳的,因为我们需要时间去播种、养育,才能知道不知不觉落进口袋里的种子是什么。喝汤是人主动让烹饪者的一部分流过自己,使肉身获得他者的滋养。对于移民来说,「这里」对应着「远方」,也呼唤着「故土」。

1小时前
  • 小や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