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筏重洋

Kon-Tiki,康提基号海上飘流记,康提基号:伟大航程(台)

主演:帕尔·斯维尔·哈根,安德斯·巴斯莫·克里斯蒂安森,托拜厄斯·桑特尔曼,古斯塔·斯卡斯加德,奥德-马格努斯·威廉森,雅各布·奥福特布罗,阿格尼丝·基特尔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挪威,丹麦,德国,瑞典语言:挪威语,英语,法语,瑞典语年份:2012

《孤筏重洋》剧照

孤筏重洋 剧照 NO.1孤筏重洋 剧照 NO.2孤筏重洋 剧照 NO.3孤筏重洋 剧照 NO.4孤筏重洋 剧照 NO.5孤筏重洋 剧照 NO.6孤筏重洋 剧照 NO.13孤筏重洋 剧照 NO.14孤筏重洋 剧照 NO.15孤筏重洋 剧照 NO.16孤筏重洋 剧照 NO.17孤筏重洋 剧照 NO.18孤筏重洋 剧照 NO.19孤筏重洋 剧照 NO.20

《孤筏重洋》剧情介绍

孤筏重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根据挪威著名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他在1947年与五位朋友乘坐木筏漂流,穿越太平洋的传奇冒险故事。 挪威迄今投资之最(1850万美元)的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6名探险家乘坐简陋木筏横渡太平洋的故事。 《祸水》的男星帕尔·斯维尔·瓦海姆·哈根扮演挪威著名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 1947年,索尔·海尔达尔与五位朋友一起从南美秘鲁出发,乘坐木筏历时101天和4900英里到达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一项奇迹。他想通过此举证明,1400年前远古时代的秘鲁人就是通过乘坐这种简陋的木筏,穿越太平洋而到达波利尼西亚定居的。海尔达尔将这段艰苦卓绝的简历写成了书,被翻译成全世界60多种语言,拍成的纪录片也获得了1952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然而在故事的一开始,他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整形美人时尚王国同年同月同日生那时的你九指神丐德鲁亚加之塔~乌鲁克之剑~火线救妻英雄假面:崛起离爱只有半米远乘风破浪外交秘闻黑血小美人鱼的奇幻冒险忧郁女孩河边的错误疼痛难免传奇英雄职业杀手分界线影院天使飞天小魔女我的绝妙离婚最弱的驯养师开启的捡垃圾的旅途时空急转弯3溥仪:末代皇帝MSS特别搜查队蓝盐锁住有晴天君主:假面之王潜艇总动员

《孤筏重洋》长篇影评

 1 ) 信仰让我远渡重洋

为了证明波里尼西亚人是从南美洲乘坐筏子到波里尼西亚的,主角抛妻弃子,招募了5个Fellow,花了101天,横跨8000公里,经历了很多困难,终于到达彼岸。

六十多年前的人们多有探险精神啊,现在的人们在科技的保护下活的太安逸了, NASA都放弃了探险。

不过,幸好仍然有SpaceX这样的Pilot。

我想人类应该是个外向型的文明,太阳系,银河系都不会是人类的最终舒适圈。

星辰大海是我的征途!

 2 ) 一部类似记录片的电影

由于先读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所以对大航海时代的冒险家们产生了敬意和好奇。

但是这部影片没有峰回路转的剧情,也没有宏大壮美的风景,海报上的爱情更是琐碎平常,它就像是一部记录片,用它缓慢的节奏、冗长的镜头、蜂鸣般的背景乐告诉看片的人,冒险是一场艰苦的,乏味的旅行。

在惊险刺激的背后,是乏善可陈的单调工作,单单时光的消磨就够让人打退堂鼓,如果看片的过程观者已经感到无法忍受,那么就别做什么冒险家的美梦了,你受不了这份苦的。

影片对人物的塑造,除了主角,都没有特别之处,看完全片你也记不住他们的脸。

由于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所以,也许事实本来就是这样的……但如果就这么不予加工地呈现出来,恕我认为,在几处情感爆发的情节中,逻辑稍显不足。

例如冰箱业务员怎么就突然不顾船长命令擅自刺伤鲨鱼?

他的胆小、细心,此前有交待吗?

没有。

例如托尔为什么不顾一切地把鲨鱼拖上筏子刺得到处都是血?

即便说,鹦鹉被吞吃使他如失去挚友一般失去了理智,但在群鲨环伺的情境下,一个船长热血上头做出危及所有人性命的举动,是不合理的。

有铺垫或者解释吗?

没有。

整个片子看下来,没有表现出托尔具有冒险家的素质,他有的只是极度自信和天赐的好运气。

这样一支乌合之众能渡洋成功,靠的不是运气是什么?

反正影片没有体现出他们有任何出海的技能。

这是一部获奖影片。

只推荐给有好奇心的人看。

 3 ) 《孤筏重洋》用尽余生追逐日落

《孤筏重洋》是根据挪威著名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在1947年的传奇航海经历改编。

人类学家托尔•海尔达尔花了10年时间在法图伊瓦撰写了《美洲与波利尼西亚关于两者史前联系的研究》,书中理论观点“波利尼西亚原住民是来自南美洲,而不是亚洲。

1500年前,提基和他的信徒乘坐白塞木筏在风向和洋流的作用下,穿越大西洋5000英里,从秘鲁漂到波利尼西亚”,但此观点遭到了社会科学理论界的质疑和否定。

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1947年4月28日,他和5个朋友亲自乘坐木筏,从南美的秘鲁出发,耗时101天,平安到达波利尼西亚拉罗亚。

托尔•海尔达尔在航行中,用摄像机拍下的记录片获得195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

真实性是《孤筏重洋》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

影片开始前的38分钟是对故事的前提交代,托尔和妻子丽芙在法图伊瓦,跟当地原住民一起生活研究,从洋流、卡因菠萝、原居民(戴)、提基石像等细节推断出自己的理论。

但在纽约布鲁克林,观点无法获得认可下,他四处筹集资金,寻找航行伙伴。

在秘鲁总统的资助下,顺利筹集好物资设备,在媒体聚焦中,万众欢送下,勇敢果断地登上“康提基号”木筏,朝着日落方向出发。

影片对于航行中木筏孤独的漂行、遭遇海上风暴、鲨鱼追袭、队员晕船、无线电连接不上信号、船员落水、夜遇发光海洋物种,冲越“海底刀片”的拉罗亚环礁都有写实地记录。

孤筏漂行、风暴、海底发光物种、飞鱼,这几个场景在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有刻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现地夸张刺激,视觉效果非常震撼,《孤筏重洋》显得非常的平实,没太多的电影炫技,只是通过镜头的安排和场面的调度细致地将历史重现。

夜晚风暴掀起大浪,木筏吹得摇摇晃晃,船员用绳子绑住自己的身体,在拆下帆布时,不会游泳的托尔掉进海里,有惊无险的被队员拉上木筏。

当巨大无比的鲸鱼穿过木筏底下时,非常恐惧的赫尔曼(工程师,冰箱销售员)不顾队友制止,抛下鱼叉刺中鲸鱼,木筏瞬间摇荡起来,克努特(退伍军人,无线电专家)被摔进海里,在大家的帮助下,克努特平安得救,鲸鱼平静逃走。

其中有一段很神奇的经历,当鹦鹉洛丽塔落入海里被鲨鱼吃掉,愤怒的克努特徒手抱住鲨鱼尾巴,托斯坦(退伍军人,无线电专家)顺势用鱼钩钩住鲨鱼脊背,两人轻松把鲨鱼从海里抱到船板上。

托斯坦不顾本特(人种学家)的劝说,疯狂地屠宰鲨鱼,鲜血引来了一群嗜血如魔的鲨鱼。

如果常规发展应该是激烈的人鲨搏斗戏,而该片不是去刻画鲨鱼是多么的凶恶,人们又是怎样机智得克服自然挑战,它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恐惧和疑虑。

一直对完全按照提基方式进行孤筏远洋担忧的赫尔曼失足掉进鲨鱼群,经验丰富的本特命令把筏上的鲨鱼肉丢进海里,克努特奋勇跳进海里救上赫尔曼。

观众原本是多紧张啊,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一群鲨鱼张开大口,围住两个掉在海里的猎物,但队员们还是顺利摆脱鲨鱼,被拉上木筏,估计观众就像气球一下子就泄气,有点不过瘾。

或许是我们看好莱坞大片看得多了,把主人公想象得多伟大厉害,越猛烈的激战戏越能激发我们的崇拜之情。

不过认真想想,也许真实的航海确实是这样有惊无险,鲨鱼不都会猛烈凶残,这样有可能更真实的还原自然环境,减少人们对于海洋的恐惧,增强探索冒险的勇气。

《孤筏重洋》的创作团队在影片多处细节,强调了漂行过程的时间感。

刚出发时,五位队员都是衣着整洁,面部胡须刮得干干净净;四天之后当连接无线电的气球飞走时,他们的脸上就长满了胡渣渣;遇到鲨鱼时,胡子又长长了好多;到最后漂到南回归线上时,胡子就变成一团团毛球,喝水都能粘住不掉,头发也是长长了一大截,队员们就像野人一样。

另外画着提基的帆布在暴风雨时被划破了,后面场景中出现的帆布也都是缝补后的样子;带上木筏的椰子在达到波利尼西亚时都长出了小树苗,这些都符合时间逻辑。

木筏在海上漂行时所遇到的海洋物种也符合航行的地理位置,先是飞鱼,到了深海是鲸鱼,鲨鱼,然后靠近海岛是海鸥,海豚。

这样的安排符合观众的心理预设,很容易跟随主角们一天天地深入未知的海洋,感受冒险的惊心动魄,感受冒险的意外发现,感受内心的恐惧不安,感受对信仰的坚定不移。

《孤筏重洋》这部电影的艺术性不容易也不能被观众忽视。

开篇广角下的雪山冰湖,很像《荒野猎人》中的落基山脉;小托尔直视镜头的蓝色眼睛大特写,长达几秒,让大家感受到这个人物有思想,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惧挑战的冒险精神。

片尾也强化了这一点,当托尔历经千辛万苦抵到目的地时,他跪在沙滩上,头发上的水滴滑到他的胡须上,他那黝黑的脸对着镜头又是长长的凝视,是如释重负,是瞬间麻木,是欣然畅快,是激动无比••••••在6位船员们制作白塞圆木筏和康提基号出港时,画面采用了4:3的画幅,加上黑白色调处理,显得有历史纪念感,与之呼应的是影片在结尾处也利用同样的画面处理效果来告诉大家这6位冒险家和女主角丽芙的后面人生经历。

黑白老电影的特效就是想用艺术的特性来增强历史的真实性。

其实这一艺术效果的处理也强调了托尔•海尔达尔在航行中是使用了相机记录了这次经历,这次纪录拍摄的影片会帮助他获取外界的支持和资助。

当托尔告诉丽芙不能回家陪孩子们过圣诞节的通话时,影片的声音处理就很有趣,托尔说筹不到资金不能回家,孩子们在屋内的对话声“爸爸回来肯定会站在我这一边••••••”,丽芙说“孩子们太想见到爸爸了”。

穿插的声音对话处理,强化拉深了托尔和丽芙之间的矛盾,托尔为了梦想放弃与妻儿团聚,丽芙为了孩子放弃了心爱的丈夫。

康提基号抵达波利尼西亚时,托尔读了丽芙提前写给他的信“你会用尽余生去追逐日落,这就是你,我深爱的托尔。

我最爱你的地方,也是让我们分离的原因。

”这时的画面镜头组接是托尔拿着信看着大西洋的日落,丽芙站在家门口的山坡上,回头望着落山的夕阳。

画外无声胜有声,如同那一片即将沉下去的红红落日,余味无限延伸!

观看《孤筏重洋》肯定会被大西洋的美景所吸引,璀璨的星空,碧蓝的大海,闪闪发光的鱼群,巨大的鲸鱼,长着翅膀的小飞鱼,当然更美的是海滩,羊毛朵朵的白云,郁郁葱葱的椰子树,棉白的沙滩,清澈见底的海水,蓝得就像仙女圣杯里的灵水。

看过《青春珊瑚岛》的观众肯定忘不了那片美丽的大海滩,也想去在海底畅游,如果是看了《孤筏重洋》,肯定会想抱着椰子躺在白沙上安静的看海,那么的安宁,那么的惬意,那么的满足!

向前者致敬 探险未来航行《孤筏重洋》重点向我们展示了7位重要人物外,还饶有风趣得的刻画了两只小动物,鹦鹉洛丽塔和小螃蟹。

托尔把鹦鹉当做礼物带上木筏,鹦鹉意外地咬断连接无线电信号的电线,经历暴雨吹打的鹦鹉意外掉进海里,葬身鲨鱼之口。

南美洲的小螃蟹神秘加入探险的木筏,坚定不移的和队员们经历5000公里航行,最终归宿波利尼西亚,好像是提基派来的使者,守护他的信徒。

托尔每次看到小螃蟹时就更坚定自己的信心,相信提基是用木筏漂过去的,不需要借助任何现代动力引擎,不需要用铁丝来绑定圆木,木筏会沿着他计算的路线漂行,不会吹向南美海岸线,不会掉进大漩涡。

这些小精灵们的加入,无疑给孤独的旅行增添了趣味,给内心疑虑的冒险者们增强了前行的信心。

相信船长托尔在内心动摇时,给他力量最大的是船帆上的提基画像。

从研究提基,信仰提基到追随提基的远洋漂行,出发前他在船帆上画上了提基的巨像,并为木筏取名“康提基号”;扬帆起航时,提基的画像迎着太阳带领木筏前行;暴风雨的夜晚,船帆划破;修补后的船帆带他们穿越鲨鱼群,漂向南回归线,冲过拉罗亚环礁;最后变成了他们在岛上休憩的篷布。

每一个冒险者都是在一路坚持,队员们坚持追随托尔的梦想,托尔坚持追随对提基的信仰,遇到自然阻碍,遇到队友的怀疑时,只有始终坚持,才能不负此行,不忘初衷,达到终点!

可能导演拍摄《孤筏重洋》这部影片的初衷也是想表达自己对科学家托尔•海尔达尔的敬佩之情,传达他的坚定不移的探险精神。

《孤筏重洋》不仅是现代人沿着古人的航行路线再重漂了一遍,更是对自己的生活梳理了一遍。

这趟航行改变了小学生书本的一个定论“波利尼西亚的原住民来自亚洲”,这趟航行改变了社会科学界对挪威探险家托尔•海尔达尔的理论认识,印证了他说的“海洋并不是人类的阻碍而是道路”,这趟远洋航行更改变了6位船员的人生,本特爱上了波利尼西亚并在此定居;埃里克爱上了航行,在船上住了11年;托斯坦爱上了探险生活;克努特爱上了这艘木筏,并创立康提基号博物馆;赫尔曼从卖冰箱的变成了渔业大使;托尔•海尔达尔将此行写成了书,发行70多种语言,把他们的冒险探索精神传递到世界角落。

挑战权威,挑战自然,挑战自己,勇于冒险,坚定探索,不忘初心,开启人生的航道,追逐那片美丽的日落!

 4 ) 极好和极坏的生活

有的人愿意选择普普通通的生活,上一所普通的学校,选择一份普通的工作,拥有一个普通的家庭。

而有的人则渴望极好和极坏的生活。

极好和极坏一定是同时出现的,不可能单独出现。

就像影片里索尔享受着实践信仰的乐趣,就必须甘冒生命危险用尼龙绳而不是铁丝来做木筏;当他最后成功到达波利尼西亚时,妻子却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能看见最宁静的星空,感受宇宙唯一的极致,但前提是要冒着被鲨鱼吃掉的危险。

这就是冒险家的生活。

而影片里那个卖冰箱的就是另外一种典范,他是只能活在生活之中的人,而不是精神之中的人。

他因为受不了冰箱厂的工作而随着索尔开始了海上历险,可是他很快就厌倦了这种新鲜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提心吊胆和担惊受怕。

从表面上看,他们都是沿着某种追求到了海上,但他和索尔的区别就在于,索尔的动力来自于探求未知的勇气以及对理念的坚持。

冰箱男却是简单的因为冰箱厂太糟了想换个环境而已。

他们心态的不同,也决定了眼中世界的不同。

大海在索尔的眼中宽广无限,充满了未知与神秘,也充满了希望。

冰箱男眼中的大海却是起伏的黑暗,日渐磨损的绳子和腐烂的木料。

索尔因为看见鲸鲨感到兴奋,而冰箱男却只能感到恐惧,以至于做出了错误的抉择,将鱼枪投向了鲸鲨,差点害死了大家。

这是一次伟大的冒险,他向我们展示了生活的不同可能性。

去海上冒险吧,你能同时看见天堂和地狱。

 5 ) 我们被自然接纳了,像海鸥和鱼一样

我们被自然接纳了,像海鸥和鱼一样。

初看这部片的标题,便会想到的又是一部人类与自然抗争史。

然而在影片的播放进程中所呈现的却是一部节奏舒缓的自然和谐史。

在这一点上是有些超乎于自己的想象的。

影片是由挪威的人类学家索尔的真实经历所改编,为证明自己10年的研究结果的正确性,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孤伐重洋的艰难之路,想来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气,这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是提基的力量,向着那光亮那方的力量。

本片是一部佳片,虽在影片之中无出乎意料的波澜,但却在结束之后给人了无限的温情的鼓舞,以及它的诠释方式让人在最后义务反顾的被自然接纳了,获得一种无语伦比超脱于自然的平静力量。

它好,是因为它未把人的力量放在一个主要的叙事角度,而是将自然与人结合为一,用一种近乎禅意的宁静手法去表现这在我们看来所谓“征服”于自然的伟大举动。

但是在这部片中导演将“征服”这两字完完全全的丢弃的,得来的是被自然的“接纳”-因为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和它们融合为一,所以我们向着光亮,去到了我们想去的地方。

但是影片不是一开始就将“征服”二字完全摒弃的,而是在与自然的相处中逐渐被接纳的。

冰箱销售员赫尔曼对于古老制法的木筏的质疑,想要劝说索尔用铁丝来加固。

托斯坦的鹦鹉被吃掉后愤怒的杀死一头鲨鱼的残忍。

人的天性在此等意义上来说还是无比的自负的,对于自然我们还是充满着不信任的困惑,我们总觉自己的力量才是值得信赖的,这一点从工业革命开始便愈来愈深的映入我们的脑海之中,仿佛成为了我们人本性中的一部分。

这种本性的循环使我们愈来愈自负,愈来愈妄想摆脱于自然的控制。

当然,若我们头脑中无此被自然接纳的意愿之时自然又何必来接纳我们呢。

但在1500年前的人们因为对于提基的信仰以及认为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之时,自然也接纳了他们,自然也使他们到达了他们所想要到达的地方。

所以说这部片中所无尽包涵的“接纳”之意使我在这之后十分感动,但在细想之中又十分痛心我们的自己让自己所成就的“固有本性”。

但是影片中在体现这“接纳”之意同时却也是有冲突所存在着的-是选择与这自然的关系,还是选择与这人的关系。

索尔的妻子丽芙,这两人看起来有着共同的信仰,可以达成精神上的共识,但是人却也为人,人所构筑的社会关系已经确定无疑的存在着,再去被着自然接纳看似也便无可能了。

丽芙离开了,为了在这个社会关系中所存在着的她与孩子们。

索尔离开了,脱离了被束缚着的社会,选择了被自然完全“接纳”着。

两人无对无错,都只是为了成就于自己罢了。

所以,被自然接纳的此部片子也因被我们好好的接纳呢。

 6 ) 《康提基號:偉大航程》(Kon-Tiki 2012)

真是部適合大銀幕的電影,畫面很美,新竹巨城威秀的效果應該遠勝台北大部份放映本片的電影廳。

影片本身也不錯,也可算是另一部航向人類未知領域的電影。

嚴格來說並不是航向未知,而是為了證明已知,一種走在現代文明的前端,只為了回溯1500年前秘魯人的航行,從現代望向人類過往的精神。

但不論未知或已知,都是已然存在的宇宙萬物,而人類只是試圖從自身建構的文明限制中試著探向牢籠之外的世界。

但這種未知或文明之外的比較是精神上抽象的東西,電影大概沒真的有能力或企圖去描寫,電影實際所呈現的5000哩航程看來只有開頭一段和結尾的部份,許多海上的歷險與奇觀和少年Pi多所相似,當然是相對寫實一些也較不殘酷,甚至也可說是平順。

但在木筏真的航向偉大的航路之前,真正的衝突與張力還是來自於船員的內心。

電影的重心還是擺在發起這次旅程的考古學者索爾,從他幼年時對冒險的著迷開始,到他憑著一股信仰打造康提基號的過程,到真正展開航程後種種的懷疑與堅定的辯證,以及他面向夢想與背離妻兒的某種寓言式的處境。

他的同伴還有賣冰箱的業務員,以及懷抱戰爭陰影的退伍軍人,和其他嚮往冒險的好友或學者,某種程度都在航行的歷程中超脫了原本俗世的煩惱。

但電影也不是賣弄勵志熱血,而是呈現人對冒險的渴望與恐懼、懷疑的種種姿態。

也許冒險過程或人性衝突描寫不一定能完全滿足觀眾,但至少海洋的景色拍得相當美,一景從海中的木筏拉到地球之外的鏡頭頗震懾人心,更美的或許是康提基號所航向的夕陽,陽光在海上映射出的光影就如主角所說的,海洋不是阻礙而是溝通的道路,即使一行人最終到達了目的地,但主角的眼光仍然落在夕陽所映射出的道路上。

人順應自然與征服自然的渴望與雄心都反應在主角的臉上,人是如此渺小又如此龐大,旅程的開始就在船離岸的一瞬,結束在那平靜的沙灘上。

所以也許電影沒試著把這部片拍成真的冒險電影也是好的,這算是以人為重心的歷史記錄,鏡頭安排和角色的刻劃都一再彰顯了編導切入的角度。

我個人很喜歡這種細致的場面調度與歷史重現,沒耍弄太多的電影炫技,簡單地講了一個平實卻也能無限延伸的故事。

 7 ) 男女之间的爱也许只能迂回进行

孤筏重洋 Kon-Tiki (2012)有点乏味,也许航海这件事就是这样,别说暴风骤雨惊涛骇浪就是美景看个一百天也就那么回事,人生亦然?

(痛苦令人印象深刻美景转瞬即逝剩下尽是平淡乏味[衰])但片尾的那封信立刻使影片得到升华,加分不少!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非常西方世界主流价值观,这男主吧,要远涉重洋却不会游泳,而且一定要遵循传统方式来制造木筏,他说如果要是发生什么事情那便是主的旨意(大概就这意思吧),那我想的是您要航海却连游泳都不要学会是不是指望当您掉到太平洋里的时候上帝立刻把海洋变成陆地呢?

是啊,航海途中掉下去的都会游泳,等片尾他掉下去的时候他确实得到这个结果了,掉到珊瑚礁上了,,,再说说这片子开始看感觉是风光片,然后基情四射(我也学会这个词了,哈哈,这里说的是那种只有男人之间才能有的兄弟情!

)最后来一封信,立马升华,爱情文艺片!

是的,别说女人的世界男人不懂,其实男人的世界何尝不是,女人很难体会,有些事情还真是只有男人在一起才干的了的,比如踢球,比如航海(就像影片中这种条件),当男人追逐梦想的时候(就是说只能他们自己去追逐的那些,不讨论女人的),女人就是那避风的港湾,那些好词我就不写了,接纳包容肯定赞美支持,呵呵,总之这个女主完全符合圣经里对妻子的要求,也许这部电影想说的是,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再加上每个个体的背景阅历等等的不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爱只能迂回进行。

补充:画面唯美,颜色非常和谐,连六个男人的头发都是从栗色到金色,绝不出位,完美。

补充:我没讨论男主幼年时既有的探险精神,和成人后以梦为马(这真是T*&一好词,适用面极广!

)勇于追逐梦想和对成功的极度渴望。

而且还有一些人生的大智慧,尊重传统,(还记得片中一个人说:一定要在细节上严格遵守,用绳子的地方绝对不能用钉子。

大概吧)这些占了影片绝大篇幅,而女主对男主事业的支持,比如他们逃离荒岛时箱子散落,女主不顾自己的腿伤以及面临的错失获救良机而去抢救海尔达的资料,这里男主也表达了对女主的爱情,舍弃资料而选择迅速去岸边求救,,,这个故事很美好,但是我觉得影片的节奏不好。

故事可以讲的更好。

 8 ) 一腔孤勇向天涯

传奇探险家海尔达尔的生平以及他在1947年乘坐简易的木筏穿越太平洋的真实故事。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关于永不放弃追逐梦想的故事。

其实看电影时觉得他们一行人及其不靠谱,不管是男主不会游泳还要用木筏穿越太平洋,还是胖子拿鱼叉叉鲨鱼,扔掉捆绑的铁丝,用无线电汇报一切平安,被鲨鱼群包围……感觉……一直在作死……但是仔细想想,可能是我失去了理想主义者的那一腔孤勇了罢,“只要相信没事,就会没事”男主作为一个科学家,为了证明自己论述,可以不顾性命,船员们跟他认识不久,也决定一起出海,挺羡慕这种状态的,有自己的信仰,敢于去实现梦想。

电影如果按照一般的拍法,完全就是普通的冒险片,但是导演很厉害,电影始终弥漫着一层淡淡的忧伤,夜空下男主和船员们的对话让人心生怅惘,直到最后的胜利才是真正的高潮。

 9 ) 你只知道就着爆米花看《加勒比海盗》, 却不知道它的导演还拍过一部这样的电影。

却不知道它的导演还拍过一部这样的电影就在这个五月,万众期待的《加勒比海盗:死无对证》即将震撼上映。

很多影迷都摩拳擦掌,只等着到时候买上一桶大大的爆米花,舒舒服服坐在电影院里一饱眼福了。

只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作为最新一部“海盗”系列的导演,来自挪威的乔阿吉姆·罗恩尼和艾斯彭·山德伯格,在被好莱坞成功招安前还联合执导过另外一部电影,那才是货真价实的经典佳片。

是的,这部片子就是《孤筏重洋》。

虽然听起来有些耳生,可《孤筏重洋》却是一部十足的遗珠之作。

当然这个结论只针对那些看惯了好莱坞电影的观众才成立。

对喜爱欧洲电影的更高段影迷来说,这片子并不陌生。

除了当年上映后备受好评,还获得过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7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以及第26届欧洲电影奖观众奖。

值得一提的是,《孤筏重洋》虽然创下挪威电影史上的投资之最(1850万美元,放在国内也是高达上亿元的大制作了),但仅在本土就成功取得1334万美元的票房收入,超过所有好莱坞大片成为当年挪威最卖座的影片。

之所以会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完美结局,是因为有些电影关乎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尊心,所以就算付出再大的成本和代价,也是一定要拍出来的。

电影中的海尔达尔(帕尔·斯维尔·瓦海姆·哈根),是一位挪威的人类学家、海上探险家。

他在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上作人类学调查时,岛上的遗迹、传说等等使他相信:该群岛上的第一批居民,是公元五世纪时从南美洲来的,但是他的想法没有人相信。

为此他找到了5名志愿者,和他一起用严格按照原样仿制的印第安人的木筏“康提基号”横渡太平洋,想以此行动来证明波利尼西亚人不是来自亚洲,而是从南美横渡太平洋实现了迁移。

1947年4月,他们乘坐木筏从南美秘鲁出发,经历101天和4900英里的生死航行,终于到达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并由此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又一奇迹。

这就是电影《孤筏重洋》所表现的故事,看似中规中矩、平淡无奇,可其中着意展现的探险精神,以及对于种种人性的真实刻画,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

而人类的开端,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份探险精神,和对于理想的坚守与追求,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对自然景观、航海磨难还有真实人性的客观展现,无疑成为这部影片的最大亮点。

当木筏孤独地漂泊在海上,无论是遭遇风暴来袭、鲨鱼追击、仪器失灵、船员落水等种种状况,还是夜遇发光海洋物种、冲过“海底刀片”的拉罗亚环礁,影片呈现出的视觉效果都极具震撼力。

只是两位导演似乎志不在此,从不刻意制造紧张感,而是依旧延续着近乎平实的整体风格,不夸张,不炫技,以一种娓娓道来的细腻节奏将一段历史重现在大银幕上。

而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沉稳、滞重,恰恰贴合了影片想要表达的主旨,也显现出两位少壮派导演在电影调式与镜头语言上所具备的非凡创造力。

这才是真正的“鬼才导演”该有的风骨,难怪《加勒比海盗:死无对证》的导筒会交到这么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手上。

要知道,那些好莱坞投资人的眼睛,可从来都是雪亮的。

想看这部探险题材的经典影片,乐视的“Extra超点影院”就有资源。

在乐视超级电视的“Extra超点影院”中,会有更多来自好莱坞以及国内外的新片大片,这些资源都是乐视从全世界精选而来的获奖电影和热门商业片。

也就是说,只要乐视超级电视的“Extra超点影院”中有你喜欢的影视作品,就可以足不出户看遍天下新片大片啦!

想立即开启一段未知的光影之旅的你,还等什么呢?

 10 ) 配合如下的评论看过来的,所有需要讲的都在内文了

内文比电影讲的更清楚。

“曾园:海子携带《孤筏重洋》之谜”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MjMzODUzOA==&mid=2247484267&idx=1&sn=eb605708297eebcf7168582c084f31ed&scene=4#wechat_redirect

《孤筏重洋》短评

情节太刻意儿戏,血染竹筏这鲨鱼岂不一直跟着? 身染鲜血还在船边独木上走平衡找掉?关键是他渡洋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好处?导演不说明,对钱途有什么好处? 如果是为了虚无缥缈理想去渡洋 sb穷人行为

6分钟前
  • 闻越
  • 较差

智障队友一个接着一个

11分钟前
  • 浮羽
  • 很差

同样精彩的漂流记,风景一点也不逊色少年PI的·

13分钟前
  • 有天
  • 推荐

最艰难的是看着泡水的木筏度日。遇见鲨鱼群,礁石和巨浪反而简单刺激。忍耐是最大的考验。

18分钟前
  • fonne
  • 还行

这片居然曾经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理由呢?是剧情片,那就好好地拍剧情片,可导演一会儿想纪录片,一会儿又想伪纪录,一会又回到剧情电影的路子,这算什么?

22分钟前
  • 吉法师
  • 较差

浪费了好题材!想让人“激动”,还得让好莱坞来。

24分钟前
  • 上林苑
  • 较差

真的不是参考了少年Pi的描写吗?还是海上就那点元素——鲸,鲨,暴风雨,发光的水母。不管怎样还是挺好看的

28分钟前
  • yoyomygirl
  • 还行

性格不突出分工不突出有惊无险中规中矩,徒手搏鲨之后的部分都有点无聊。对信仰的执着拍得更像是傲娇(不会游泳和盲目乐观的领导可不好啊……)四星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有胡子有腹肌有好臀好腿和蠢萌好脸的漂流…………_(:3ゝ∠)_【让我更加纠结阿三骚年为什么不长胡子的问题】

32分钟前
  • 脑子白腔荡骨鹅
  • 推荐

People who have things to think about, they should try this, drift into the Pacific.

35分钟前
  • 钱泰勒
  • 力荐

维京人要搞事情,你拦得住??

39分钟前
  • hermaphrodite
  • 力荐

乍看是人类学家以科学实验来论证先民的漂流路线,其实是一个信仰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袜子神以太阳神康提基的面目出现。真实的漂流中除了风暴和鲨鱼,大部分日子很平淡,画面也没少年pi那么美,但是,真实是有力量的,真实本身就是力量,ps: 五个男人一条船面搅100多天,毫无基情,很了不起!!!

42分钟前
  • nothing传叔
  • 推荐

很喜欢这种电影!

46分钟前
  • 晴耕雨读
  • 推荐

最深的印象就是一筏子银白色头发老外……

47分钟前
  • ++
  • 较差

剧情可概括为“啊鲨鱼来了——啊我掉下水了——艾玛快上来——嘻嘻鲨鱼又来了”的循环。不为征服、只为自我证明的自杀式征途,但影片传达出来的精神却了了。海面上露出的鲨鱼鱼鳍和夜晚闪闪发光的水母,犹如回到少年Pi;爬上桅杆看飞鸟,宛如被鲨鱼吃掉的鹦鹉回来引导航行;海上的天空美得让人窒息。

51分钟前
  • 凉水
  • 还行

一帮中青年Pi的奇幻漂流。

54分钟前
  • Bill
  • 推荐

这是一个关于永不放弃追逐梦想的故事。

57分钟前
  • 三二
  • 力荐

佩服却不羡慕

60分钟前
  • alan3396815
  • 还行

我再一次手贱,在船最晃的几天看这么个更晃的片子!男主角的笑容好假!我好不喜欢~还以为要死一两个才壮烈,最后也都活着。后面的黑白小片还以为是真实的纪录片,也不是,这片子到底是为什么存在呢?

1小时前
  • yolanta
  • 较差

不甚喜欢

1小时前
  • 麦子
  • 较差

铺垫过长,航海途中并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情节,唯独那只金刚鹦鹉的死让我深感遗憾,但是看着鲨鱼随之被虐杀,心情则更加沉重……整体列为中规中矩之作。

1小时前
  • 一朵Faye魚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