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savage grace》,终于深深的爱上了摩尔。
于是开始寻找脑海中有印象但没有看过的她的电影。
于是看了《人类之子》,看了《灵异拼图》,相对比的是之前看过的《心中有鬼》,不得不佩服美国电影的功夫,而且越来越感觉到美国电影实在是非常有味道,尤其不能小视比较偏门和独立制作的片子,许多似乎口碑和票房很快被埋没的电影常常可以带给人很大的惊喜,就比如这部《灵异拼图》,走的是惊悚和灵异的风格,似乎上不了厅堂,但其中往往蕴藏着导演的用心和一定程度的突破,比较明显的是例子是《沉默的羔羊》,这种黑暗题材和相对偏离主流的制作在80年代的美国社会是很难被接受的,不同于《午夜牛郎》的年代,度过了解放和革命的60年代,《午夜牛郎》正生产于1969这个走向激进与动荡的70年代,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完美的契合了那个年代的意识形态。
而89年诞生的《沉默的羔羊》则完全不同,它诞生于里根上台后保守主意卷土重来的80年代,那么它的获奖就有了另一层意义,一方面比较庸俗的就是它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票房的成功也决不仅仅是由于片子本身的优秀,因为所有电影都要放置到它所产生的社会的语境之中,例如蒂姆波顿1996年的鬼才之作《火星人玩转地球》,今天看到是非常优秀的黑色幽默的作品,相对于平庸但视觉奇观完美的《独立日》毫不逊色,然而当年度的美国人选择了后者而无情的遗弃了前者,这说明什么?
美国观众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当时还不能接受这一类风格的作品,他们还不习惯拿美国总统和地球安全大开玩笑,他们要的是美国英雄和世界秩序!
话说回来,那么《沉默的羔羊》在1992年的奥斯卡上为什么能够大放光彩?
这就涉及到了美国电影的妙处了,它往往和时代精神特别的吻合,甚至给我一种感觉,如果你对电影有足够精密的技术和理论分析支持的话,你可以在当年度的几部不同的影片中读出美国社会当时的面貌和思想状况。
《沉默的羔羊》在92年这一个克林顿上任之初的年份横空出世正暗示了这样一种情况,即保守的里根时代结束了,它的得奖似乎已经预言了走向自由主义的克林顿时代的来临,冷战时代也终于变成了过去时,美国人在70,80年代小成本恐怖片的洗礼以后,逐渐可以接受一个食人魔是一个高智商的博士,而维护美国人安全的FBI女英雄却和他发生了一段近似父女又似情人的奇特情感。
今天看来,这似乎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往往要提出导演的社会寓意,对大众心理的微妙把控,以及对题材处理的新意。
但不可忽略的是,《沉默的羔羊》的成功并不只是它自身的成功,而是前仆后继的《德州电锯杀人狂》系列,《猛鬼街》系列,等等等等堆积而成的受众的成功,而尚有多少不被重视和发现的影片同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却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了。
而《沉》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老布什带领着美国的高科技部队毫发未伤的赢得了海湾战争,美国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如日中天的得到了确立,美国人的国家安全感和自豪感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不再有冷战时如影形随的恐惧感,松下防备的美国人可以接受自己国家潜在的危险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因为是自己人而对敌手也抱有欣赏的眼光。
因此之后产生了更为黑色,曾因题词而一度搁浅的《七宗罪》,感谢奥斯卡,没有他的承认就没有这部优秀的电影,但是最该感谢的是谁呢?
当然还是《沉默的羔羊》以及之前一直努力的,有自己想法的B级片们。
本来为了美丽的摩尔而写的东西竟然扯到了这么远,要说的当然还是《灵异拼图》。
《灵异拼图》之前我看了《心中有鬼》,当然为了是快点删掉它节省内存,不得不说,《灵异拼图》让我无法这么做,甚至容不得我快进一点速度,因为它的确是抓人,吸引人,让人想看下去,从这一点上他就是优秀的,商业上及格了,对于一个外语观众可以做到这点,首先就是60分。
而对于《心中有鬼》,作为一个本国观众,我真的不想做提高一个贬低一个的评论,所以,只能说,刘若英的演技一直和她的声音一样那么优秀。
说到优秀的演技就不能不提摩尔,关于她的话我要说的太多了,最爱看电影评价她的一句话——摩尔再一次贡献了她世界级的演技——还用说再多的吗?
看罢本片我要说的话是,摩尔是一个可以创造表情的高超匠人!
她是如此优秀,只不过没有生在斯特里普似的家庭文艺片大行其道的80年代而已,这个年代黯淡了摩尔的光彩,但同时保证了她的品质和卓绝。
因此就不能不说演员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大众消费时代的艺术品,你可以在其中欣赏到美与感动,但此一点,一部电影就有了它的价值,起码保证了观众与座椅之间的亲密度。
如果顺着前面的思路,我就要继续谈一谈这部电影的好处,而不是我亲爱的摩尔《灵异拼图》在视听和剧作上是完全挑不出毛病的作品,相比的话视听,也就是导演的功利要更好一些,但并不是像很多人所说的故事有多扯,重新看一遍的话,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是严格遵守剧作法的,三段结构,戏剧点全部严丝合缝,虽然不能说精密到何种程度,但都相当的流畅自然。
我要说的就是,不论一个点子有多精妙绝伦,付诸实施都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结构只要顺畅自然电影就可以过关了,然而这却是非常好说而难做到的,《灵异拼图》毫无痕迹的做到了,因此它就可以让我做下去一直看并且是在知道结局的情况下。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要数高潮时视听,剧作,演员三者完美的结合,大全景中摩尔在飞机厂房空旷的大厅里奔跑,绝望而无助,大厅阴暗高大的柱子投下厚重的阴影,一个女人宿命般的无助,在异常强大力量面前的毫无对抗之力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神庙祭坛似的图景,同时我就想到了这个故事的神话意味,天使母亲寻找和救助自己的儿子,最终用悲剧般的,却是只属于人的品质战胜了神和命运。
希腊神话的意义在于揭示人在命运面前不堪一击的脆弱,在这一点上,电影违反了古典,同时印证了美国社会当代大众神话的意味:2004年的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的泥沼,国民对国家和总统产生了空前的失落和无力感,此时一位美国母亲出现了,她以一己之力对抗如高于一切的无可匹及的力量,而她需要的仅仅是回归自己的家庭,要回自己的儿子,如此而已。
灰暗的美国的冬天,没有了国家和父亲可以依靠,美国人还有什么?
感谢上帝,他们还有母亲,而母爱,能够战胜一切,这就够了。
然而现实中呢,美国母亲们含泪从电影院中出来,欣慰的感到自己似乎也具有拯救世界的力量之后,还是把总统候选人的票投给了风趣迷人的混血黑人奥巴马,“虽然他是个黑人,但好歹是个男人,拯救世界的任务还是交给男人合适,希拉里,继续为这个国家流泪就够了。
”
脑洞很大,让我很震惊。
或许就是这样,让主题--母爱的伟大 更具表现力吧😄。
因为这位母亲的爱,孩子回来了;因为这位母亲的爱,让我觉得孩子无论在何地都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结局很平淡 秋千公园孩子父母......也许这就是人间最美😊。
有句话是 未来会怎样,要用力走下去才知道😊这位母亲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回来,但却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因为足够爱♡
如题。
你可以想想,为什么那个男主人公同样也失去了女儿,可是他却忘记了。
还有女主人公的丈夫,也真的被外星人清除记忆了。
但是,唯独母亲,对孩子仍然念念不忘。
母爱真伟大。
我在想如果换了我妈妈,她也一定不会忘。
只看了大概上半部分,然后电视就被切掉了(明珠台),插播了阿朵主演的内衣广告,愤慨了许久……忙不迭地上豆瓣搜片子,看到了大家的评论。
不管怎么样的结尾,上半部很好,现实与幻象的迷阵,总是这样的剧本让人感觉到编剧的内力深厚。
让人意兴索然的开始就是国土安全局的介入,刚找到嗑药快感的观众顿时清醒——这孩子是真TM存在过的。
完了,后半部是又一集X档案另:强插广告的机构是缺了大德的!
IPTV上随便选了个片子看,还是中文配音的,开始倒也引人入胜,朱丽安摩尔演的女主发现周围的人都不记得她遭遇飞机失事的儿子存在过,她却坚信不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问题。
然后开始害怕逃跑,还夹带唤醒了一个忘记自己女儿的男人。
之后片子就开始转向疯狂的发展路线,杀不死的外星人出来了,某安全局密探被从天而降的炸弹(?
)击中消失了,某看起来很有型的黑人女警察被吸到天空中从此消失了,接着是男主被抓走,女主来到外星基地般的飞机场发现医生也是“知情者”,女主和外星人对峙,发现他们是为了研究母子间亲情的维系能不能被抹杀。
最后女主还是没忘记儿子,于是试验失败的外星人被天空吸走了。。。
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于是我彻底无语。
美国人历来有UFO情结,无论是真实版的罗斯威尔事件,还是X档案等一系列描述外星人阴谋的片子,所谓外星人,一定要有点阴谋论,要抓地球人做实验,要和政府勾结,神龙见首不见尾,总之就是那么回事儿。
顺便一提,小时候的我还真的因为看了不少飞碟探索,科幻世界之类的描写有了心理阴影。
比如夜半会梦到外星飞碟在盘旋,或者可怕的白大褂与手术刀。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痊愈了- -|||回头看这个片子,题材既不新颖,不合逻辑的地方也很多,结尾更是让我跌破眼镜,也太理想化和美好化了。
当然,镜头还是很漂亮的,朱丽安摩尔的表演也很精彩。
人们都知道,实验中出现了一个异常个体,恰恰是最有趣的现象,做实验的人会非常有兴趣地去研究这个个体为什么会出现与众不同的表现。
但为什么外星人不呢???
如果你们说:是因为外星人追求实验的成功,眼看快拿出一份像样的数据报告了,却跳出个人来搅局,他能不火大吗?
如果真是这样解释的话,那我只能说编剧太没才气了。
既然都在写外星人了,干嘛还要让他们和地球人有着一样的价值观?
地球人为了所谓的成功不择手段,凭什么人家外星人也是这样啊?
就不能发挥一下想象力,让外星人有些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吗?
真以为地球人是宇宙中心,凡是都要以我们为标准啊~~~
第一部 灵异拼图 恐怖度 ☆ 悬疑度 ★★ 合理性 ★★ 剧情安排 ★ 整体评价 ★ 实在没什么可看的……
好压抑啊好压抑啊在电影的前半部分,忍不住的要从电视前走开,忍不住的要和同事娜娜说说话,但是看到后来,一样忍不住的和娜娜一起把眼泪晒出来很坚定的跟责编说,我想放这部电影给观众看,让他们记起全世界最爱自己的那个人,然后给那个人——给妈妈打个电话。
责编看了眼电影的封面,缓缓的说:你要记得我们的节目中间插了多少广告,观众能看的下去吗?
我喜欢那淡淡的忧郁的蓝色,几乎贯穿整部电影的忧伤,最后在明媚的阳光下化为乌有。
忽然想起个故事说,“姥姥老糊涂了,连姥爷都不认识了,但是她还记得而且只记得妈妈的名字,只认得妈妈”```不记得有多久没见过妈妈了```在这样一个下着小雨的夜里````想妈妈了````````
同学介绍的,正在看,开始部分感觉女主角同《美丽心灵》的纳什一样患了幻觉症,可后面就不同了,很有想法的电影。
我喜欢.刚刚看完了,觉得结局很出意料。
一个母亲对儿子的记忆如此深刻,这正是外星人一直想知道有不能杀掉她的原因。
我想到最后那个questair总裁(外星人,实验策划者)怎么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可能爱这个东西是无法用科学实验来证明的,一个母亲用毅力和坚强赢回了她的儿子,艰难得赢得了爱的权利。
我喜欢这个故事,编剧没有重大逻辑错误,而且又那么真实,让我想起了《X档案》。
我相信有些剧本是这样写成的。
首先设置一个迷题,让解密的一方以符合逻辑的手段去探查谜底,让设密的一方天马行空无所不用。
这样制造出的迷题着实古怪,推理者试图用各种线索来猜测真相,但是得到的答案永远是自相矛盾的,而真相似乎还藏在现象的后面。
我相信当红剧集《双面女间谍》和《迷失》就是这样写成的。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剧集。
因为他有一个缺陷,无法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答案。
所以只要剧集不结束,就不用给出答案,就可以继续天马行空下去。
这方法放在电影上,就不太好办了。
没有答案的电影,应该不是大众市场所期望的。
然而《灵异拼图》似乎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的剧本。
所以最后,戏不够神仙凑。
只能这样来解答了。
不过Jullianne Moore的演技真的很精彩。
她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让我想起了她在《Magnolia》(木兰花)中的出色表演。
IMDB得分5.8(14054人投票),我打4分。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构图不错,画面感不错。但是剧情也太烂了吧,什么外星人什么的一跑就要把屋顶也冲破也太没创意了吧,结局总感觉有点不真实。
没头没尾的伟大母爱还要扯上外星人垫背。
没想到故事竟然完全跑偏
《灵异拼图》的故事灵感竟然来自编剧杰拉尔德·迪佩戈的噩梦。凭借优秀的拍摄技巧和惊人的成本控制能力,约瑟夫·鲁本(J·seph Ruben)这位B级片导演在过去的20年间拍摄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惊悚片。一个母亲为了思念孩子进行的挣扎,这种出于人类最本能的感情。
看在是宣扬母爱的份上,就不评最差了
I'm not into movies like this when the answer is "aliens", besides that it was pretty good
外星人你能去干点儿正事么……
剧情弱爆了...
虽然最后的答案很傻冒,但整个观影过程非常过瘾
说是恐怖片,也不恐怖,说是科幻片,也不科幻。但是最后几分钟还是被小小的吓到了,才知道这里面居然有外星人参与
逻辑观哭了
概念不错,虽然我喜欢外星人阴谋论的剧情,但是后半段这发展太差了。
随便打开电视在DOX上看的 逻辑不够 但情调足够 尤其在母亲节前的几天 母子连心 那份母亲对孩子的彻骨的爱和牵连 绝对能体会 朱利安摩尔 是失魂妈妈的最佳演员之一 还有之一是妮可基德曼
其实本来应该还是不错的,但这加了像外星人这种烂俗的东西来表现这主题真是画蛇添足甚至有如鲠在喉之感,这让我想到foster演的也是有飞机、女儿失踪、没人信她等等桥段,那就比这个好的多。外星人远比地球人烂俗的多
一开始还觉得蛮不错的 估计最后都不知道怎么收尾了 后半部分太粗糙了
摩尔阿姨好美,演得也很好。(btw我要是有这么可爱的儿子和女儿我也不会忘记的💆)
看了这个片让我有个想法,就是人的记忆,或者知识构成,是区分出自我的依据。剥夺了记忆,差不多等于剥夺了身份,消灭了活下去的理由。这让我理解了《谍影重重》中bourn心急火燎地想了解自己的过去,不只是因为死去的女朋友而已。
摩尔阿姨演技好好,至于其他东西~Just so so
在当年的记忆中,这是一部比较不精致的灵异类电影!
一句话影评:多年前看过,这种高概念惊悚片放到今天也不过时,更何况是二十年前的片子,人被吸到天上的场面算是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