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民》一部让我念念不忘的电影,一部让我想强烈推荐给别人看的电影,一部让我开始对泰国电影感兴趣的电影。
对泰国和泰国的电影不是很了解,用10根手指头就能数清看过的泰国电影,但是《大狗民》开始让我对泰国电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当然恐怕经典的电影在任何国家也不可能比比皆是,很显然,这部电影可能90%的人都会错过,从名字到图片,都很可能误导你以为它只是一部没什么内涵的喜剧,事实上它确实是喜剧,但是无论从拍摄手法和内容的传达上,它都是一部相当有特色的喜剧爱情片,很幸运,我是那10%的人。
色彩,这是这部电影的第一大特色,看《大狗民》的时候,正赶上黄金甲,很多人都在戏谑黄金甲,因为它过于耀眼的色彩,张艺谋爱用色是出了名的,《英雄》中我们已经深有体会,但是同样是用色,《大狗民》的色彩如果要形容的话,我愿意用干净这个词,记得《英雄》中的绿色让人产生强烈的反差,刺激你的感官,而《大狗民》中的绿色,却是那样的透亮,不沾一丝尘埃,原来色彩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也有人说《大狗民》类似于《天使艾美丽》,但是我觉得《天使》中的颜色太多艳丽,并不是《大狗民》中干净的感觉,至少在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这部电影的色彩是相当与众不同的,当然工作全在后期的制作上,这点我也有耳闻,导演也在强调这点。
画外音,贯穿始终的声音,不是说多么特别的声音,也不是说这种手法有什么新颖,很多电影都这样使用过,这次的画外音起到的作用是主角的心灵之声,很奇妙的一种效果,以旁观者的身份讲着主角内心的感受,既像是第三者在给你叫故事,又像是主人公心底的声音,一本正经的讲述和喜剧的主基调形成反差,再加上泰语特有的收音,给人一种柔软的感觉,使声音与内容产生了另一种平衡,使整个电影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喜剧效应。
没错,要说到它的喜剧风格了,其实觉得还真是挺难说的,我觉得整个影片风格像一部精致的小品,但是小品都以唯美著称,喜剧的色彩在其中横插一杠,不但不突兀,而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影片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种方式并不同于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比如帮的手指分家的故事,比如晶得到所谓天书的过程,虽然很多地方都夸张的可以,但是你并不觉得是有意而为之,在我看来,更像寓言的感觉,其实这部电影到处充满了我喜欢的情节,既好笑,又让人反思,那么就想说说细节。
每一段情节,每一段故事,都具有深刻的含意,真的是太让人意外了,没有铺垫,自然流淌,随性而为,不知不觉中,就让你产生了那么多的想法,一般能让你有很多话说的电影,都是非常隐喻,带有浓厚象征意义的电影,比如《致命魔术》,比如《46亿年之恋》,比如《第九道门》,或是结构的复杂,或是象征的晦涩,或是宗教的浓重,唯独这部电影,是如此直白,却波澜壮阔。
如果从头说起的话,帮从乡村想要去曼谷生活以及长尾巴的传说,就是整个电影的主基调,也是大狗民名字的由来,无论曼谷,纽约,东京,北京,任何的国家都在发生着同样的故事,首都与不断涌进的人群,这里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区别,或者现在来说已经很模糊了,影片关注的是人的生活景观,不管一直存在的,还是不断涌进的,我们不希望,又不得不为之的许多事情,拥挤的城市,忙碌的生活,残酷的竞争,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大城市,或者你正在使劲的想要挤进来的时候,你就会懂得这其中的辛酸与艰辛,但是谁也无能为力,因为我们都放不下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欲望,能够以闲适与安慰自居的人实在太少,我们都很难满足,所以我们都是大狗民。
随着画外音的讲述,帮的曼谷生活开始了,在罐头厂一成不变的工作,使帮有了两个毛病,一个是不断的用手指敲打桌面,一个是吃饭的时候总是觉得别人的饭菜好,好了,大家看看你们是不是也有这些问题,也许手指敲打换成了腿部抖动,也许饭菜换成了衣服,这就是无聊与欲望,我们都被乏味的生活搞的愁眉不展,我们不断扩张的欲望正在全速前进。
手指的故事让帮遇到了旭和梅,旭和梅的爱情来自于公交车上的摩擦,无所谓浪漫,这就是生活,如果你是个容易满足的人,收集公交车票也一样会很浪漫,而梅所谓中国皇族的身份,一方面把城市的延伸扩展到了世界,另一方面梅最终的离去也代表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而帮开出租时遇到的小女孩敏和她的玩具熊,以及总是在不断舔东西的德,都是在诉求这社会的冷漠。
而帮喜爱的晶,关于她的天书,彼德,塑料瓶,伯爵和连香,这里有导演想要表现的太多东西,比如追寻的梦想,比如单纯的美丽,比如执着的无奈,比如纯洁的爱情,这些个人美好的事物与整个社会撞击出来的反差,环境的污染,人生的妥协,污垢的角落,总之,这一切使晶拒绝了帮,使晶最后变成了有尾巴的人,其实说到影片的最后,在爱情上好像是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在我看来,不过只是一种妥协而已,曼谷再没有没尾巴的人了,旭终于忘掉梅,开始找寻另一段公交情缘,敏决定和她的玩具熊结婚,塑料山变成了参观景点,晶天真的以为让塑料瓶厂倒闭就能解决问题,这一切只说明了一切都没有改变,生活依旧。
当然,不要以为我忘掉了嬷嬷的转世投胎之旅,我相信看过的朋友对此都会过目不忘,不仅让人忍俊不止,而且充满了人生的哲理,结尾处的衔接,更是给人惊喜,而整个影片的配乐也是让人过耳不忘,很好的烘托出了影片氛围,无论是喜剧时那种跳跃的音符,还是伤感时淡淡的音色,都为影片增色不少,而结尾处街头乐队的演唱,更是久久回荡,一切就在这歌声中了。
其实虽然说了很多,却发现还有许多没说到,比如被帽子雨砸死的摩托车司机,比如乡下变慢的时间,比如广告牌下的流浪汉,比如德憋脚的中文,比如……,我相信我还落下了很多,这需要去看第二遍,第三遍,而且我肯定还会再去看,我一直认为多么好的电影都需要铺垫,不可能每一个镜头都值得推敲,但是《大狗民》却是个例外,每一个镜头都是如此的精致,每一个构成都充满了寓言,但是一切又是那么的轻松,舒服的画面,灵动的音乐,笑料不断的情节,并不晦涩的哲理,随处可见的寓言,一切都使它成为我心中最精致的一个小品。
这部电影好像还参加过某个电影展,导演好像在泰国也是比较有名的,对此我没有去做考证,但是很明显,这么一部好作品,没有被很多人关注到(相信曾经看它的许多人也和我一样,是抱着娱乐片的心态的),这就是国力,如果一定要做个比较的话,《大狗民》与《天使艾梅丽》确实有相似之处,但是至少在我心中它是远胜于后者的,会是一部被我始终保留的电影!
PS:我上传了其中一个搞笑的片断,嬷嬷的前世今生,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看: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Gay51ekIiY/
半年前曾被这部电影魔幻的插图所吸引,全网搜索无果后悻悻而返。
今天翻看豆瓣,无意中发现它竟上架b站,欣喜之余,当即花近百分钟时间品味。
总的来说,电影难得的高于预期。
在现实的框架上构建魔幻的事件,而魔幻又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发展中又有新的事件,最终在几路交织中升华,达到顶点。
构图风格独特,镜头编排大胆,几首配乐也十分好听。
从未涉足过的泰国电影,开篇就给了我极好的印象。
唯一有些困扰我的,大概就是怎么听都是一个味儿的泰语了。
男主邦来自乡下,没有自己的梦想,在工厂里穿着与他人一样的衣服,干着单调的流水线工作,代表着大量的底层人民。
他笨手笨脚,也不明白世间的真谛,但他心地善良、愿意帮助他所遇到的任何人,对于爱情,他愿意付出一切、至死不渝。
典型的小人物形象。
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他终于是站在塑料山之上,就那么直白地说出了电影所想表达的核心。
而魔幻又现实的生活,大概也是对美好的回答吧。
旭。
因为手指的对换相识,是邦爱情的引路人,同时在后半程也有与邦相通的思念。
晶。
女主,长相还蛮耐看,她与邦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电影的主线。
洁癖、黄色小说、风车、约翰树、塑料垃圾山。
大量的前后呼应、大量隐喻要素,导演在她身上倾尽所有。
她是全电影最重要的人物,自己成长的同时,指引着邦逐渐成长。
当一切没有意义,自己追寻的只是泡影,又该如何?
摩托大叔、泰迪熊、失忆男人...配角在探讨问题的同时,也大多起到丰富剧情与人物形象的作用(尤其是邦的形象)。
例如邦最终给泰迪熊买的那一部手机和一包烟(或许是一根?
)。
个人观点,外婆是最为神秘且恐怖的人物。
在最开始便预言了一切,同时自身又无限投胎,最后更是投进女主肚子里...太恐怖了。
壁虎长个外婆脸。
真的太恐怖了。
那么,尾巴究竟是什么呢?
那是梦想,同时也是欲望。
导演在很多地方探讨了城市与乡村间的差异,甚至不惜用乡村的时间过的更慢这样直白的方式。
曼谷是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有着目标,节奏越来越快,便都长出了尾巴。
在走出阴影之后,旭长出了尾巴。
在泡影之梦破碎、找到真正的梦想之后,晶也长出了尾巴。
如此,男主在最后终于拥有了梦想,曼谷便再也找不到一个没有尾巴的人。
可以看出导演想说的十分丰富,长辈与孩童间的隔阂、同辈的陪伴、环保、梦想......以及最重要的,生活的美好与至高的爱情。
只是前面那些,也未免有些喧宾夺主。
离完美,差了那么半步。
“这个世上,有许多不好的事情,有许多不幸的事情,多到让我们忽视了生活的美好。
”再见了,阿邦。
不能小觑泰国电影啊,好作品真的越来越多了,创意和镜头表现很有冲击力,色彩很鲜艳。
一个国家在经济进步的同时也能体现文化的进步,比如韩国,原来崇拜香港,日本流行文化,现在反过来影响它们。
泰国的音乐也很有味道,流行性中带着特有的柔美味道,最后几个戴墨镜的有点土气的乐队唱的歌挺好听,有点温柔大叔版BEYOND的感觉
《大狗民》是泰国2004年的电影,怪诞可爱。
讲述了以男主角邦为中心,邦的朋友,恋人的生活故事。
邦从乡下去曼谷的时候,他的外婆跟他说:邦,如果有一天你在曼谷找到了工作,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你的屁股就会长出尾巴。
邦的第一份工作在安全帽沙丁鱼罐头厂工作,但是他并没有长出尾巴,反而在工作的时候把食指切掉了。
后来邦在一个沙丁鱼罐头里发现了一个手指头,但是安上以后发现这个手指并不是自己的,在寻找食指的过程中邦遇到了同样安错手指的旭,原来旭找到了邦的手指。
邦和旭辞职了,为了他们的手指头。
邦去了一家公司做保安,在这里,认识了女主角晶。
晶是一个有梦想的女孩,即使被嘲笑,也捧着她的“梦想”到处追问别人。
晶的梦想是看懂一本从天上掉下来的书,命运的旨意如此神秘,让晶着迷。
邦和晶第一次说话的时候,把外婆的尾巴传说告诉了晶,晶笑了。
说只有了不起的人才会长尾巴,名人,歌手,政治家,有钱人或是在国外留过学的人,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没有尾巴的。
这时旭遇见了穿旗袍的餐厅服务员梅,他们在公车上认识,因为太挤了,挤出了感情。
梅相信自己是中国皇室后裔,过了一阵就离开了旭,去了中国。
旭每天练习中文,希望梅可以听到。
但是梅再也没有出现过。
邦又换工作了,做起了出租车司机,为了接送对公车过敏的晶上下班。
车开久了就容易变成老司机,邦表白了。
晶的台词是这样的: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如果结婚了,我们的孩子不仅没有尾巴,也会没有梦想,我受不了没有梦想的人生,我也不想让孩子们埋怨我,剥夺了他们拥有梦想的权利,那比没有尾巴更残酷。
这个拒绝让邦找不出任何理由,只能一心寻死。
但巧妙的碰到了转世投胎的外婆,活了下来。
晶,在命运的指引下,在街头遇见了和他拿着同样一本白皮书的外国人,像所有的邂逅一样,晶还没来得及张口,这位命中注定就匆匆离去。
晶称他为皮特,这是她知道的唯一的,外国人名。
晶的梦想和爱情同时燃气希望,来势汹涌,猝不及防。
电视上播放了一条新闻,一个环保人士在示威中被枪杀,晶认为那是皮特。
晶把所有的爱和梦想投入到了环保事业,收集塑料瓶种植绿色植物,晶的房间长满植物,种了一棵玉米树,取名叫皮特树,拦都拦不住。
邦的出租车里全是晶拾来塑料瓶,车里放不下了就放在房间里,最后堆成了山,当塑料瓶山堆得足够高的时候,在最初相遇的地方,晶又遇见了皮特。
皮特受不了晶的追问说了真相,首先皮特不叫皮特叫安德烈,其实白皮书是一本意大利语的黄色耽美小说。
瘦弱的女孩禁不住这一系列的打击晕倒了,家里的植物也随之枯萎,晶想要离开邦一段时间,回了乡下。
邦也回了乡下,发现乡下的一切都特别慢,特别慢,特别慢。
想念晶的时候,叹口气都要半天。
等邦再回到曼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长出了尾巴,包括晶和旭。
邦成了曼谷唯一一个没有尾巴的人,所有人都追问邦没有尾巴的感受,所有人都忘记了自己没有尾巴的感觉。
邦再一次登上这座塑料瓶山的时候碰到了晶,晶有了自己的车再也不过敏了。
邦对晶说,这个世上,有许多不好的事情,有许多不行的事情,多到让我们忽视了生活中的美好,我对你的感觉从来没有变过,就算你喜欢拖地,喜欢抖腿,喜欢从饭里挑出罗勒叶,即使你仍然抱有梦想,或者希望拥有尾巴,你所做的一切都令我深深着迷。
晶好感动,放弃了她的英雄梦想,回到了一蔬一饭的温柔,皆大欢喜。
在电影的一开始,导演打在屏幕上这样一句话“每当我们寻找失物,每次都未必如愿以偿,但有时候,不用刻意寻找,它反而会自动送上门来。
” 我一直在考虑片中的尾巴有什么含义,让所有人为之疯狂。
它很像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对于晶和其他的人来说,尾巴对于他们是身份的象征,成为有钱人,名人,政治家,尾巴成为一个外在炫耀的标签。
而对于邦来说,尾巴则是他的归属感,平凡人生的价值。
刚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黑屋君刚刚毕业,在找工作。
我也以为,找到了工作就能变成大人,努力改变社会或者不被社会改变。
那一天,我面试了两家公司。
一家关心我的能力,另一家关心我的梦想,有趣的是,关心梦想的公司是一家传销公司,“梦想”成为传销骗局的伪装。
平凡人生没人关心你的梦想。
原来,长出尾巴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接受自己的平凡人生啊。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影视小黑屋微博:@黑屋君
开始被片名吸引,影片强烈的色彩搭配清新的镜头,各种赋有寓意的小故事,吸引我一直看下去,片中反复出现的"尾巴"个人理解并没有什么定义,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可以是欲望,也可以是爱,并不是一个清晰固定的形象,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以及理解,一千个人,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电影就是有这样的功能!
与众不同的泰国电影。
影片运用很多简单的技巧表现导演想法,比如慢镜头表现农村的慢节奏,比如用满大街的蓝色制服表现主人公恋爱和满大街讲同一句话表现主人公的失恋。
看电影的时候会想起瓦力,虽然男主人公清理的不是生活垃圾,但是却清理了人们心灵的垃圾。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恰好距离我泰国之行有半年之隔,我很庆幸自己还可以一直找到很好的泰国电影来怀念那场旅行和那个迷人的国家。
和朋友说起泰国电影的妙处。
朋友问,看过《大狗民》吗?
几年前的老片子。
没有。
朋友嘻嘻哈哈地说了几句,最后总结:很搞,你看了就知道。
果然,开篇镜头的绚烂色彩让我眼晕,我还没有反应过来,除了男主角外,所有人开始唱起一首歌。
这是怎么个状况?
触目所及的所有人都不是路人,清洁工阿姨、矮胖警察、眉眼很硬朗的卖花男童、公交车上的乘客,大家唱和得非常自然,歌声悠扬,更重要的是,歌词很美好啊。
但是,男主人公邦刚由乡下混到曼谷,他的生活可是一点儿都不美好。
邦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罐头厂切沙丁鱼,刀起刀落,丢弃鱼头,再把鱼身放入罐头盒。
工人成排地站在流水线前,动作机械而单调,让我想起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别急,比起拧螺栓,手握一把菜刀,某些看似一致的事情实际上更险恶了。
终于,生产车间的冷气机故障、主管无意间把流水线的速度开到最快,几个偶然夹杂在一起,邦飞快落刀,砍掉了自己的食指。
邦面无表情地举起自己缺了一根手指的手掌,我的愤懑终于憋不住了。
这TM哪里是喜剧,分明是活生生的生活。
每一次血汗工厂逼得又要人命时,都有闲的要死的半仙跳出来为工厂主粉饰、辩解,你强忍着不吭声、不吭声,却实在受不了对方的聒噪和荒唐,终于忍不住暴吼一声:“你丫闭嘴。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不得不异化自己,但是你要一刀一刀让自己残缺到什么程度,才能适应这个社会诡异的运转速度呢?
邦终于找回了自己的手指,可是,只要想着他穿着超人T恤,在成百上千的鱼罐头中寻找自己的手指,都由不得人不心寒。
诚如电影给邦打上的标签——他没有梦想。
为了在城市中生活下去,邦需要找到一个支点,他很快找到了——爱上了一个有梦想的女孩儿。
女孩儿晶同样来自乡下,在某次与她无关的空难中,一本纯白封皮的书从天而降,晶从此拥有梦想:弄懂这本书究竟写的是些什么。
这梦想让晶来到城市闯荡,让她清高、让她脱俗、让她瞬间赢得邦的热情。
然而,把爱情当做梦想是危险的。
晶对于梦想的追逐异常执着,在反方向呈现出来的是无情和武断。
她异化了自己的梦想,把自己的追求不断崇高化,巨大的热情不断变质,向她自以为是的方向窜向癫狂的高度。
晶终于有机会看清自己的梦想,白色书本原来只是本外国色情小说,自己浮想联翩的理想全是臆想,追逐梦想的她有多么无知。
她崩溃了,小心翼翼地躲避,让邦的爱恋变成泡影。
在幻灭漫长的过程中,邦见识了城市的光怪陆离,他遭到无数次的冲撞,看到人们如何不甘于无常的死亡,朋友在夹缝中挤出爱情的火花,永远长不大的女人在抛弃和追悔中表现出反复无常的爱恋,始终追寻却不可得的一切如何在渺茫之处出现……这些人和事,让邦恐惧又茫然,但他从来没有放弃。
晶的第一次拒绝,终于击垮了他,他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他想死,然而已经去世的奶奶以另种面貌出现。
奶奶现身说法,告诉他,自己转世的整个过程。
轮回转世,是东方人理想中的憧憬,纯洁、神圣。
但,在这个世代中,这个过程也难免被污染,变得污秽而生猛。
转世的奶奶劝慰邦,死是傻念头,而活着才是艰难而正经的事情。
无论如何都要活着。
奶奶曾经明确地告诫邦,在城市生活,他会长出尾巴。
晶在第一次拒绝邦时,最强大的理由就是,他们的结合无法让自己的孩子长出尾巴。
当邦再次返城,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邦成为城市里唯一没有尾巴的人,晶再次犹豫的原因则变成,如果和她结合,邦也会失去自我、长出尾巴,而他们的孩子也不得不长出尾巴……这是一个绕口的悖论,如果真要论其逻辑:活着就要异化自我,那么,敢不敢把异化转为改变,主动地舍弃、选择、进而顺应,然后更好地活下去。
这关乎疼痛,也关乎勇敢。
电影中用爱情作为最高救赎,邦和晶最终相爱结合,他们改变自我,改变了梦想和理想的面目,生机勃勃地活了下去。
可是,对于这样简单化的童话式结局,我难免会犯疑心病。
我并不相信,不相信只要有了爱情一切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但,结局之后,最开始的悠扬歌声再次流动,几个盲人微笑着自弹自唱:“我的内心空空如也,直至得到你的爱,打开了我双眼,空虚的心灵,得到你的慰藉,给我力量勇往直前……”突然之间,我相信了,一些其他的事。
博刚来曼谷的时候是没有尾巴的,晶说:像我们这样的平凡的人,是不会有尾巴的。
我很好奇那尾巴到底是什么?
直到博爱上了有洁癖而且对公车过敏的晶。
博为了接晶上下班,辞职改行当了司机。
每天接送晶,成了他最开心的事。
晶每天带着一本看不懂的书,也想过很多办法,企图解开书中的奥秘。
有一天,街头遇到一个外国人带着一本类似的书,晶觉得自己就要找到答案了,可惜那个人再没出现过。
不甘心的晶凭着自己的直觉加入了环保游行的队伍,希望自己能继承那个外国人的遗愿,保护地球。
晶积累了很多的塑料瓶,把它们洗干净,并带去给人们循环使用,可是没有人愿意用这些二手塑料瓶。
晶没放弃,她移出了塑料瓶山,种起了绿色植物,她参加示威游行。
为了继续自己的事业,她拒绝了博。
终于她在街头又遇上了那个外国人,并且找到了答案,但是谜底让她大失所望。
晶离开了,博到处找晶。
为了打听到晶的消息,博上了电视,并且忍受别人对他这个曼谷唯一没有尾巴的人的好奇心。
这个执着的男人最后终于找到了爱人,两人重逢在塑料山上。
后来博也长出了尾巴。
可在我看来,晶从一开始就渴望着有尾巴,而博却不知道爱上晶的那一刻开始,他也注定了会有尾巴。
至此,曼谷再无尾巴的人。
这尾巴对于有些人是欲望名利,对于有些人则是牵挂与梦想。
没有梦想,但渴望生命里有执着和牵挂的人,有一条尾巴成了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
那是个几年前百无聊赖的傍晚,还在学校上班时。
校园广场上堆满了学生,去洗澡的,打球的,缠绵的,酒吧喝东西的,空气之中飘散出许多种味道,诸如洗发水、奶茶、汗水味夹杂在一起,形成了特立独行的香臭味,各种嘈杂的声响不绝于耳,我只能像往常一样,平静的站在人流穿梭中,在大眼镜小黄哥家的碟铺选DVD,几乎每天下班我都会来花一两百,买几十张。
所以加重了我每每搬家时的负担。
不可否认,这是一部过目不忘的电影。
很特别。
就像我最初所说的那样,和你之前看的电影都有点不同。
从一开始的有点耳熟的像港台歌曲的原声音乐开始。
嬷嬷告诉男主人公邦到曼谷工作会长出尾巴是个隐喻,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尾巴--被别人踩到就会致命的尾巴。
全都是大城市的价值观影响所导致,来到城市生活的人们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变得浮躁、不安、焦虑、寂寞、混乱、空虚、金钱。
所幸邦是个纯真的孩子,并且善于思考,加上固若金汤的执着,成为了唯一一个曼谷没有尾巴的人。
看电影时,弟弟、妹妹都觉得导演不至于飞叶子那么简单,或许LSD或者蘑菇之类都有在享用。
很有可能。
嬷嬷转世投胎那一段,决定了这只能是位亚洲导演。
女猪脚晶的出现,让邦看到了真正的爱情,可惜很多时候,生命里的美丽尽是如此残缺不全,好似大师艺术品般,所以吴冠中老师更值得我们敬重,他常把自己价值连城的画烧掉,说那些画有毛病,这样自己死后,留在世上的作品就只有完美。
爱情或许如有巧合,纯属雷同。
在邦爱着晶的时候,晶爱上了彼得---这个她自己想象出的理想男子。
一切都如此纠结,为什么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仅仅只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遗憾么?
所幸彼得如同无情的现实一般告知了晶:自己叫安德瑞,那棵精心栽培的彼得树也只是棵玉米,那本白皮书是本意大利色情小说。
晶至此崩溃。
可我觉得她是幸运的,至少安德瑞是如此诚实和坦白。
没有欺骗。
最巧妙处在于,导演用旁白说:那本书张开翅膀在云端飞翔,仿佛又在找寻和欺骗下一位无知少女。
最后邦来到垃圾山终于找到晶,只有他能猜到,她一定会在那里。
最后他们站在垃圾瓶山顶相拥的场景,不觉让我想起世界末日。
是的,在末世到来之前,通过导演的一次透明放大的夸张,竟发现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无一例外地站在堆满垃圾的地球上构想美好生活和谈论爱情,这是多么讽刺?
说环保警示之作亦不夸张。
cult片是我的最爱,这部呢,又是部混合型超强的cult片,治疗我的混合胶囊。
所以从无论从画面色彩构成、高饱和度,扯淡的夸张表现,还是从那么多类似装置和行为的艺术作品堆积,都不难看出导演是学美术出身。
好莱坞式大圆满结局过于美式,不是爱看悲剧的我所喜欢的结局。
生活就是悲剧,每天每一秒都在失去中。
不过,人总会有改变状态的时刻,最近又满怀希望的重新看了一次。
哼唱着片里的歌儿,真好。
正如电影里,邦说:“晶,我一直在想,人生太多不如意的事了,太多悲哀忧愁,令我们变得麻木,看不到生命中美好的一面。
”这次,我看到了。
看完之后有太多感慨,太多想说了,首先它绝对是一部带有魔幻色彩的超现实主义电影,比如断了的手指原样接回,甚至还能和别人互换,刚开始看到这里我还以为这是一个魔法电影,甚至还关注到,邦喜欢敲桌子的是右手食指,而切断又找到的却是左手食指?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穿帮镜头吧!
可细想之下,可能正是导演的用意,告诉我们,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而是一个荒诞故事的开始。
还有,晶的家乡飞机失事事故、死了仍不甘心继续工作的电动的士司机康、红色的摩托车头盔雨、邦的长尾巴的传说、会抽烟和说话的皮皮熊、奶奶的投胎转世之旅、堆满曼谷直达月球的塑料垃圾山等等这些,都是带着魔幻色彩的。
说到奶奶的投胎之旅,那段突然开始的rap真的出彩,挺喜欢的。
其次,它又映射的现实中很多东西,导演好像有很多东西要讲,但他却并没有给人一种杂糅之感,在讲不同的东西时又能引起不同观众的共鸣。
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几处,邦向晶表白之后,她这样拒绝他:“邦和晶这样的穷人怎么能结婚?
我们没办法给孩子尾巴,也谈不上梦想,我没法忍受没有梦想的人生,也不想孩子埋怨我,给他们没有梦想的人生,那比没有尾巴更残酷。
”这一段话真让我深有感触,因为还有几个月我也要做爸爸了,我也会经常像晶一样想。
可残忍的是,我不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还有选择的机会,我能做的只有努力,给孩子一个有梦想的人生。
而不是让孩子在缺少爱的环境下长大,就像电影里那个只有皮皮熊为伴的小女孩一样,为了获得所谓的"噪音",她甚至在家里到处砸东西,而她的爸爸妈妈却跟木偶一样坐在沙发上无动于衷,夸张的手法无不表现出导演对现今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忽视家庭教育的现象的担忧。
还有,环保,梦想,爱情,这些东西太多了,想细细说来还真是不那么容易。
最后,电影里的搞笑部分着实给了我惊喜。
记得最深刻的,最捧腹的有两个地方,第一次是邦载了一个到处舔东西的失忆男人德,"德来到邦家里,邦家里瞬间变得一尘不染了",这句画外音加上德在邦家里到处舔东西的样子,真是乐死我了。
还有一处,邦找不到了晶,他的好基友旭的女朋友梅也离他而去,两个人在桥下散步互诉苦水时差点被一辆疾驰而来的骑车撞着时,旭大吼说"急着找你爸啊",然后司机真的出来一下跪在路边一个乞丐旁边,大哭"爹……"。
真把我笑死了。
因为这个乞丐在开头有和一众路人一起唱主题歌曲,所以这个情节安排虽说和整个电影情节没有任何关联,但却不显得那么突兀。
总体来说,真的称得上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品之作,值得推荐给大家。
诚然,只需看一眼,你就能发现并看懂此电影中包含的各种寓意,也因此我才觉得其为好电影,可为什么大家都好像对这类电影极力吹捧?
所以因此,有时我又会感到对自己,对电影,有一种深深的不齿和厌恶,难道非要用讽刺、寓意等方式拍出来的电影才能被称为好吗?
这难道不是一种失去自我的随波逐流吗?
我觉得这也同样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反思。
其实我没太懂尾巴的意思。。片子一开始的色彩和风格就注定是我喜欢的类型噻~撒花~~男主从头到尾的表情都是一样的,忧郁捏~即使笑也很忧。结尾觉得有点勉强,可能导演也不知道给这么个神奇的题材怎么结尾吧,嗯我理解~
6颗星啊各位 怎一个天马行空了得
精致影片,创意十足,可惜演员脸不太欢喜,也不够怪,难创经典,特效也差点。倒是寓意积极:两个没有尾巴/梦想的人同样能开出花。我们能找到意义吗,找不到的话你愿意同我一起行走嘛。
豆瓣果然活着一堆文艺清新咖,糖果色调+奇幻剧情+无厘头对话,有那么好么?导演想表达的那么多,深度却没挖进去,感觉挺装逼的。
这片子看完,我对奇幻片就彻底失望了
导演中二病晚期
我觉得没那么好
1/10/2006 5:50pm bc
欣赏不了……像《肌肤》全片色彩鲜艳,相较于他所要表达的内容感觉太艳了,感觉像拼凑出来的东西,不过那一座塑料山确实震撼,那是我认为全片最闪光的点。
豔麗畫面+奇思妙想+優質配樂+細節可愛處理-空洞內容-敘事欠缺火候>3
欣赏不来
想法很酷,节奏很慢,几乎没有起伏,看得很累,没有弹幕看不懂系列,隐喻性很强。最喜欢的有三点:旗袍女的确穿得美!塑料瓶山堪比富士!ED美!Modern dog - Before
跟天使爱美丽比就算了吧,有奇谲想象,但无法共情,如果非把两部放到一起比较,只会觉得这是一种模仿和致敬。另外,泰国影视里很多喜剧情节的铺陈都是靠塑造一个脸画得比鬼还丑/意淫中的清朝人形象的中国人当成梗的,虽然这部影评只是点到为止了,但感觉仍然让人不舒服,这种狭隘的偏见使人思索到底是谁无知
風格贏晒。內容深邃點會更好。前半段的新鮮感一定值五星六星。但到後期就較少驚喜,而且沒什麼主旨..... 唉所以,不太情願地只給四粒星。希望發掘更多泰國廣告界勁人製作的電影。
咋 感觉风格那么像《天使爱美丽》和《两小无猜》啊。。。。。既搞笑又恶心 又有创意。。。。啊啊 我吐了
http://v.qq.com/cover/9/9yab7xboafsr5y9.html?ptag=sogou.movie&ptag=vsogou http://tv.sohu.com/20140507/n399250936.shtml?txid=ecb6f4bcfa000678e8e21a9492199005&ptag=vsogou收集是没有了。在线倒是有高清。
色调、美术太梦幻了,很美;用一个奇幻的、脑洞大开的外壳折射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不过整体节奏偏慢了点。
没想到泰国也会拍这种风格的一部电影。王家卫+天使爱美丽+中岛哲也。故意搭配的色彩,以及有点鬼畜的奇幻设定,加上悲剧,泰国有这个作品也很不错了。
莫名戳到了我的笑点和泪点,明明很cult,但最后还是很治愈。片子里只有男主角一个正常人,其他人全部都是病友。有意思。
世纪初的天真,城市迅速扩张时期中的兴奋,单靠个人奋斗就可以长出“尾巴”,社会矛盾可以消解在身边的“小确幸”中,内卷的前世。 动员女主角参加环保运动的是“境外势力”的白皮书,发现“真相”之后便丧失激情和信仰,本土的环保问题变成“傻女孩盲目相信外国人”的民族主义立场。但塑料瓶山的问题毫无疑问地延续,于是用晶向上爬,当上总经理关闭工厂来解决,规避了对自下而上改革的讨论。邦始终代表来自乡镇的城市小人物,淳朴天真,“踏实本分”,没有梦想来让自己的激情显得”可笑”,承担去政治化表达的角色。影片中含有对于城市异化人的状况的,轻盈的点评和批判,但主调是轻快的,透露着城市向小人物敞开的乐观气氛。扩张中的城市建设鼓励着个人奋斗,却将梦想和改变世界的决心化归于身边的幸福,将社会议题引到自上而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