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这样的,一个训练有素的电梯妹子,性情温和,不争不抢,好说话,生活平谈如水,有一天她男朋友去海边钓鱼钓上了一直河豚,于是他们一起养那只河豚。
然后有一天她下班后去给河豚买食物,鱼店老板无意中说出了河豚的性格,适应能力极强,但是忍耐不代表就快乐,于是不得了了,这句话击中了妹子的麻木的内心,突然觉得自己就是那只河豚,再然后,她带着食物回家,遇到了男朋友跟别的女人偷情,她依然不慌不忙露出训练有素的职业笑容。
再再然后,妹子再网上把河豚给卖了,想让河豚寻找该有的快乐生活,当然还有她自己,大概也算是点了题。
从这里故事就真正开始了,妹子遇到了男主,就是买河豚的人,妹子见到他后要求亲自把河豚放到鱼缸里,男主默许了。
于是妹子跟男主去了男主家,然后就啪啪啪了。
妹子留了下来,在充满了男主前女友痕迹的房子里扮演着前女友的角色,他们在楼梯间在床上,在各个角落啪啪啪,他们甚至不知道彼此叫什么名字。
直到有一天,前女友回来了,看到躺在床上的妹子和男主,什么都不说也躺了上去,终于有一个人绷不住了,妹子哭着穿着衣服走了,然后前女友也走了,在车站遇到妹子,前女友说,她以为以前还像以前一样,可是都回不去了。
就像妹子遇到男友跟别的女人偷情一样。
于是前女友带走了河豚,男主来接妹子,于是俩人在一起啦。
好吧,我知道我讲的毫无吸引力,但是如果你看到一大半的时候,是不是会似曾相识的感觉,每个镜头和对白都又作又矫情,对啊,这简直就是安妮宝贝的剧场版。
两个各自带着缺口和伤痛的人相遇,然后再彼此身上寻找救赎和自我救赎,如果没有最后的结局,这简直可以当做安妮宝贝任何一篇文章的缩影。
片子里有两个片段设定很好,一个是前女友回来时的反应,还有就是最后男主去车站接妹子时妹子的反应。
一个是对自己告别过去的一种映照,一个是对未来的一种主宰。
以前想过关于救赎的问题,就像是安全感一样,到底是通过他人或外界事物的一种改变,还是自己本身。
每个人在另一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完成自己的使命后便离开,而有的人会留下来。
但不管是寻找救赎还是自我救赎,大概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都无法做到。
麻木并只是不愿意去面对真实的一种表现吧。
真正直面真实的生活,才会有主动选择的权利。
对于男主和妹子来说都是。
另外,这片子的场景选的很好,非常美,然后依然又作又矫情。
大概就这样吧,对于生活中的你、我,都是。。。
让我想起了《爱,不爱》一样的慢节奏,一样的过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动作来细腻的反应人物的内心世界。
里面的河豚是刺豚正如女主人翁的性格一样,平时看起来温顺、甚至有些逆来顺受。
然而当在伤心欲绝时,她也会选择激情,做出一些常人无法想象在她这样性格下能够做出来的事情,不得不说,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当个体渴望温存的时候就无所谓道德了。
女主人的逆来顺受似乎让同为女性的我很不适应,不仅是因为女主人翁总是标准的八颗牙齿晒太阳的礼貌性微笑,更甚的是当爱情死了,男友和别的女人睡在一起的时候她竟然也是强忍着,选择了一笑视之。
当教练的女友六花回来看到他们同床的时候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同样睡在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上,这样的对比,很清晰的显示出了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一个是凡是都不愿意伤害别人,不强求;一个是舞者,自己的骄傲和尊严绝不容许任何人侵犯。
放弃其实也是一种成全。
可以看到小尊确实是一个在命运面前很容易妥协的人,在面对同事的换班,在面对男友的背叛,在面对教练的沉默寡言,在面对六花的大胆维权。
无论是怎样的选择小尊总是放逐自己、擦干眼泪选择成全别人。
给别人一个借口,给自己一个机会。
故事的最后这样一个被动的选择也给小尊带来了简单而温存的幸福。
教练喜欢上小尊,这是一种本能的无法抗拒。
恋上身体,恋上饭菜,恋上家,恋上那个懦弱却充满渴望的小兔子。
这是六花从未给过的感觉。
六花是个漂亮的舞者,喜欢穿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衣服,较好的身材和天使的面孔,善解人意的她会教邻居盲人跳各种舞,喜欢河豚,喜欢大海的那份宁静,声音细腻的她是个性格可亲可爱的姑娘。
这些都是看到小尊在闯入教练生活后作为六花的替代品时,我们看到的一切。
可是感情的维持是需要有一方不断付出的,而六花的离去带给教练的是孤单、想念、睹物思人。
男人是视觉动物,恰恰在此时,一个逆来顺受却带着渴望自由和叛逆的姑娘如此主动的温暖了他,也让原本对生活随性的棒球教练有了一次全新的生命。
邋遢拖沓的头发遮住了教练俊朗的面容,那样的颓废让这个教练看起来对世事冷峻,对生活的规则桀骜不驯。
然而小尊的细心、温情、怯弱、偶尔突如其来的勇敢让教练产生了强烈的保护欲和征服后的快感。
最终做出了选择。
不过确实男人的世界就是不愿意猜,谁让他猜,谁就输了,反正一切从简就对了。
人亦像河豚,生气时就把刺全立起来,不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伪装了自己的懦弱,也伤害了靠近的人。
小清新中带点软色情的台湾电影《河豚》,是几年来为数不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爱情片。
台词很少,近乎哑剧,也因此给了表演更多空间,把一从肉体到心灵的爱情故事,讲得十分令人信服。
这个关于爱和孤独的电影里说了两件事:第一,约炮容易,相爱很难;第二,相爱虽难,人们仍孜孜不以求,是因为它值得。
一、曾遇到过一个脑子不太拎清的胖女孩,跟人到处宣扬她在前男友劈腿后如何疯狂约炮,并总结道,那些帅气的小哥哥非常好约,只要你愿意。
一篇古早的采访文章里,有人坦言自己已经睡了100多人,心境从正常变成绝对的空虚、零碎,深信不可能再找到爱。
这种疗伤或放纵型约炮,即使不做道德评价,也会让人隐隐生出不安:太过便捷的欢娱,往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
最不严重的,就是它未必能消弥痛苦。
《河豚》讲述了被劈腿的电梯小妹,和被分手的棒球教练,从约炮发展到爱情的故事。
开头18分钟,上演了一场令人脸红心跳的激情戏,两具陌生的身体疯狂纠缠,结束后,女主流了滴眼泪,男主则失声痛哭。
交待完女主声音像前女友后,又有第二场激情戏,还是相似的不快乐,欲望好像没有带来多大欢欣,反而催化了痛苦。
想告别过去的女主决定留下来,男主默认。
教练家二楼挂了一屋花花绿绿的裙子,象征着对前女友的深情眷恋。
两人的默契是,穿上衣服当替身可以,收了衣服就是越界踩雷,要做好被无视、被翻脸的准备。
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说,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身体一抽离,炮友打回原形,还是两个异世界的陌生人。
欲望是物理距离,感情是化学反应,前者能轻易突破,后者没有合适的试剂、环境,再殷切期望,也不会发生。
二、爱,要静待火候。
包括一些硬性条件,比如相处的时间、空间,独立的生存技能;还有爱的基本能力:期待、付出、接纳、反馈、珍惜。
校园恋毕业即分手的魔咒,是年轻人缺乏稳定根基,承受不住现实的雨打风吹。
再遇上差劲点的,直言你是他的负担,更能气到撅过去。
所以当一个即将高考的小姑娘说,上大学找喜欢的恋爱,工作了找合适的结婚,别矫情,别高估凡人的感情时,不由惊乎天人:有这份冷静,该少吃多少无谓的苦。
《河豚》中女主一直兢兢业业,短暂离职不会造成什么大影响;男主勤勉实际,为情所困也没有中断工作生活,加上有自己的住所,为情感发酵提供了时间和场所条件。
更要紧的是,二人性格虽各有缺点,但依旧具备爱的基本能力。
男主虽然大半集都是冰块脸,但前期一看到女主脚冷,就知道给她找袜子穿。
女主擅自收起衣服,引发男主情绪反弹,为求原谅,不惜当起了替身。
“你生气的时候,六花会怎么做?
”“唱儿歌。
”
当女主把会的儿歌唱到第三遍时,男主眼中的震惊也增加了三成。
作为被放弃的那个人,他不知道,被挽留、被珍惜竟是如此味道。
最可爱的是,两人还曾互相质过气。
《色戒》里有三场床戏,代表易先生和王佳芝从拉锯、对峙,到相爱的变化过程;《河豚》里同样有三场,前两段结束都是痛苦,只有第三段才稍有些快乐气息。
这快乐源于,教练当天听到提及前女友,不愿跟女主一起吃饭。
女主寻到面摊,当着一群老大爷的面,把美腿搭在板凳上,场面香艳且尴尬。
以生气为表现形式的在意,代表着心与心的距离不自觉缩短,肉体在激情之上体味到欢愉,更为接下来的变化埋下伏笔。
三、看到女主把棒球服一一洗净挂起,教练主动收了前女友的旧衣。
接受刮胡子,换了新发型;接受邻居请教华尔兹的邀请,学习露出七颗牙齿微笑;
床戏没有了,镜头里弥温着一对动情男女,酸臭又迷人的恋爱味道。
两个原本各自孤寂的人,在面摊前一起大声吃面,在阳光下互啃一个青苹果,情愫的涌动像魔法攻击,翻天覆地,堂而皇之。
鱼店老板曾说,河豚可以活在淡水,也可以活在海水,对环境的忍耐度比较高,说它可以忍耐,并不表示它会快乐。
活着不代表快乐,被好好照顾的人才会快乐。
被理解、陪伴、呵护、信任,相信自己能被接住的人,会在安全感、幸福感的浸染下,从头到脚都生出亮晶晶的神采活力。
教练后来问了三遍,你叫什么名字?
前两次,女主笑着说六花(前女友名)。
最后一次,对方拉长声音的追问,她认认真真地答,小尊。
千寻知道小白龙名叫琥珀川,郭襄知道大哥哥叫杨过,连《唐探》里迷糊的师父看到秦风,都晓得问“好清秀的姑娘,你叫什么名字?
”名字是独一无二的标志,是人存活于世的专属证据,被问及代表有人在意你,想记住你。
最后六花回归,看到床上有其他女人,气愤且震惊,赌气一起躺下。
三人同床的画面诡异骇人,教练起初微笑,久别的人归来,他确有开心,可小尊起身后,他的笑容便消失了。
天亮后,在村口等车的小尊等来了六花的身影,“我以为,我们可以跟以前一样,但是他说不一样了。
没有互扯头发,没有激情互撕,六花用一曲踢踏舞换走了小尊手里的河豚,开启自己的寻爱之旅。
一向隐忍求生、只向别人致歉的小尊,收到教练姿势标准、露出七颗牙齿的道歉,那动作她很熟悉,“对不起。
让您久等了。
”
短暂快乐是件简单事,打个炮就可以解决。
长久的快乐却很难,被好好照顾的人才能得到,而最体贴的照顾,唯有爱能给予。
爱必然有所附丽,它需要独立生存的前提,时间、空间的培育,付出、接纳的双向技能,最要紧的,是两颗敢于相爱、敢于相守的心。
如此,不快乐的小尊,不快乐的棒球教授,才真正找到了孤独的解药。
电影最后,两人在一片花海中牵手同行。
不管这个由荒唐而起的爱情故事是否被人一笑了之,它至少温温柔柔地说明了一点:勇敢相爱,能带人穿越黑暗,造就一个全新的自我,寻到一个崭新、光明的启程。
文:来自沙棘图:来自网络欢迎关注“淡妆面”,分享你我的故事
刺豚,是河豚的一种。
生气的时候,身体会鼓起来。
它可以在海水里生活,也可以在淡水里生活。
它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但这并不代表它在哪里都是快乐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许诺自己,好好的写一篇影评,好好的写下对每一部电影的感觉。
潘之敏,让我彻彻底底改变了自己身上一种惯性思维。
身为艺术生,我总是自诩与众不同,不同于时代的主流,不同于文化课好的高材生。
但是,点开“潘之敏”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原来她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即使故事的编剧,又是故事的表演者。
她在影片中白色的衬衫和同样白皙的皮肤,时常在脑海里想起。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电影观,有人问她,电影里有很露骨的欲望,难道不害怕不能再大陆公映吗?
潘之敏的回答是,她觉得没有什么,她相信小尊是自己的某一个部分。
她的后半句话,我很赞同。
这让我想起喜欢的另一个导演哈维尔多兰接受媒体采访所说的:“我觉得电影是一件很私人(personal)的事,一个人若是喜欢我的电影,说明他喜欢我;一个人若是不喜欢我的电影,那至少可以证明他讨厌我的一部分。
”对电影《河豚》的评价很多,我所受到震撼的、所最有感触的,不是潘之敏的清新,也不是吴慷仁一开始的大叔造型,或者影片中大量的表现欲望的直接镜头(当然,我看的是删减版),而是导演在拍属于自己的电影。
这是一个私人的电影,有人爱有人批评。
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
影片中语言很少,少的可怜,甚至吴慷仁和潘之敏一对话的时候,突然觉得很刺耳。
一个简单的故事,导演用简单的镜头表现的如此不简单。
有人评论说,这电影有点日系的感觉。
我的评价是,这明明是特色的台湾电影!
但绝不是滥俗的小清新。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滥俗,越来越像的现在,这部影片如此的与众不同。
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但并不代表在任何时候都是快乐的。
也许这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想要传达给观众的。
在我看来,电影就是讲故事,但一部好的电影,却绝不仅仅是讲一个好的故事,而是让观者得到除了一个好的故事以外的更多的东西。
我们不得已的生活在现在所在的城市,过着被硬性要求的生活,连笑容都有七颗牙齿的规则。
我们就这样在很多很多的规则中生活,我们能生活,却并不代表我们快乐。
当实在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刺豚告诉我们,要把身上所有的刺都露出来,远离那里。
认识新的人,认识新的自己活着曾经忽略了的自己。
有一些评论说,《河豚》表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恋爱观,先做后爱。
反驳算不上,我只是想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在我看来,吴慷仁和潘之敏在进到彼此的第一眼,在走过长长的百转千回的小路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彼此。
他们同样有悲伤,同样忍耐着生活,他们同样需要发泄,他们需要给自己刺激,让自己发现还鲜活的生存着。
这不是一种心情的爱情观,这只是一种私人的世界观。
我现在的生活也有些不尽人意,我想要离开可是没有勇气。
若是你也同样忍耐着不尽人意的生活,若是你某天寻到了一个给你勇气的人,请离开吧。
然后,向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
就像最后跟随六花离开的刺豚,看上去很凶,格格不入,但,它才是真正带给人们勇气的生命。
大自然的创造都有她的理由,比如刺豚,比如,你。
最后,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略有些庸俗的看法,没有反驳,没有坚定,没有攻击,也没有褒贬。
最后的后面,谢谢所有看到最后的人们。
我知道要看完别人的一整篇乱七八糟的叙述是需要很大耐心的。
谢谢。
祝你拥有好梦。
写于2012年3月1日地点:新窝。
人物:我和他。
静静地,我们依偎着看完这部平静性格下掩藏着惊涛骇浪的美丽电影,河豚,水中摇晃不定,很温和,一经人攻击,就会全身鼓起来,竖起尖尖的刺,和我还真像。
平静地呆在深圳,不代表我忍受这个地方。
微笑着与人相处,不代表你说一我就是一,我在这里磨练的正是这些我从小到大从没有体验过的东西,这个社会、各种人、冗杂事以及各种脸色,我从没见过的,有时会惊呆,他们不知道我是谁吗,居然会这样对待我,可转而又舒心一笑,他们的确不知道我是谁,每个人都有其处世之道,何不理解万岁呢。
我只是在安静地等待,回城堡的那一天。
小尊撞见丈夫和人偷情,决定卖掉河豚,认识了买家棒球教练,棒球教练的妻子六花和人跑了,两个被爱人背叛的人,就这样走到一起。
当两个人的感情渐入佳境时,六花回来了,小尊决定退出,最后却是六花拎着河豚走了。
电影情节简单,台词很少,节奏很慢,河豚贯穿整部电影。
河豚可以活很久,在很多环境下都可以生存,它可以忍耐,并不代表它会快乐。
其实人也是这样,有些人表面上云淡风轻,其实他可能只是在忍耐,其实他可能并不快乐。
影片的最后,小尊终于可以快乐的生活下去。
台湾文艺电影素来让人赏心悦目,但是在看河豚的时候,一度让人想起了金基德的风格,极少的对白,完全用画面说话,无需过多的诠释,观完留下了对于人性的回味思考。
总之,台湾电影很少让人失望,而大陆电影很少让人不失望,现在都不敢轻易看大陆电影了。
这个片子很有意思。
节奏缓慢,对白不多,剧情娓娓道来,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经历过感情上背叛失恋的人,受过伤害的人,大概能懂这慢节奏和剧情。
这种剧情就算不在现实中发生,也在受过伤害的人心里幻想过,找到另一个痴情人,治愈自己,相守一生。
故事里是两个同样受过伤害的人互相治愈,男女主起初是想发泄自己压抑在内心的痛苦愤怒,才发生关系,但女主在发现男主也同样承受痛苦后,竟然忍着自己的悲伤,去治愈男主,慢慢男主也有了回应,结局挺好。
这种无声的表现手法,比吵闹和台词更有力度更震撼。
其中有二段舞蹈,拍的很好,配乐也很好听,包括那一声清脆的苹果声。
第一段是华尔兹,优雅,第二段是踢踏舞,决绝。
河豚是一种双重暗示,暗示爱情就象河豚一样有毒,要小心;暗示人也和河豚一样,忍耐度很高,但是不快乐,活很久也没有意思。
全片对白极少,夸张的肢体表演更是没有,全靠细部特写来陈述剧情、表达主旨。
主题和手法都是日本影片的风格。
台湾电影这几年让人刮目相看,画面唯美到失真,情感细腻到琐碎,主题深刻到煽情。
在对待性爱以及情欲的态度上也不再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而是认同日本的那种看似乱伦、实则真纯。
河豚是影片的活道具和点睛的神笔,那句哲语值得每个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深思,”河豚既可以在淡水,也能在海水里生存,它的适应力很强,但这并不代表它快乐“。
我要說的是,我實在太龜毛了,只要一有這種看來彆扭的部分,心裡就會卡卡的,過不去,就像《河豚》裡吳慷仁那頂假髮那樣。
說實話,這部片不難看,而且顏色、攝影、音樂都還滿不錯的,但是一直卡在那頂假髮上,讓我分了心、失了神!
吳慷仁在電影特映會上說:「一直到我看第三次,才看懂這部電影。
」我笑著跟同行的人說,我大概也要看第三次才會看懂。
「懂不懂?
」看完《橫山家之味》、《四百擊》的時候,我都不太明白那種眾人皆感動的感動。
關於《河豚》也沒有什麼必須一定要弄得懂的。
尾聲中那些情緒上的轉變,滿可愛的。
終於微微一笑了,終於來到面前留住了一個人,終於手牽手一起走回家的路,這些都是《河豚》裡很動人的部分。
http://www.sun-line.idv.tw/blog/?p=1891
把一个简单的情节故事化,一个扯淡的故事屏幕化,一个呆滞的屏幕无限放大。有时候我真不知道我是不是碰到暂停键了。。
一部将背叛、性以及爱融合在一起的片子,透露出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社会元素,从头至尾看下来让我感到心悸,结局却不意外。陆奕静老师跳得踢踏舞好动人,美死了。
河豚可以活多久 它可以忍耐 但并不表示它会快乐 不快乐活再久 也没什么意思 对吧 嗯!
一颗星给帅男主,一颗星给导演辛苦的装B!
什么破意识流,也就金针花海有点看头,哦对还有弹幕。
什么东西。
海水很咸,河水很甜,泪水很咸,爱情很甜 ……
愛一個男人從為他刮乾淨鬍子開始;愛一個女人,從為他穿好絲襪開始。
没看完,不发表意见。
逃不开下一站幸福的影子。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情感片 没想到看着看着我发现是一本剧情级A片……
艹。。。太装逼了。
現在台灣電影很愛走這種風格哦!導演是存心讓看電影的孩紙開不了聊天窗口吧,真的是不看畫面完全不曉得要表達啥!
神一样的不知所云~
千年老二吴慷仁,只是形象不太像他了
有精彩的地方
挺小清新的
闹哪样
调调蛮闷的···不过最后还好是在一起了,不然我的一个半小时,就这么虚度了···
基本没有台词 也没有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