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曾几何时,莲花是高洁的象征。
随着网络小说对那些心慈貌美的女主角的描写,对于她们如何心软、如何不忍写得入木三分,随着“鉴婊”的流行,忽如一夜,白莲花成了贬义词,成了伪善的象征。
最近重温洛神,然后看了看隔壁宫心计,又回忆了一下珠光宝气。
对比了甄宓,刘三好,和康雅瞳,三个都是“白莲花”类的人设,但是三个人得到的观众反馈却完全不同。
忽然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要如何做一朵真正的白莲花。
第一,白莲花必须学富五车。
甄宓是三个人当中学识最渊博的。
学识渊博,所以在讲道理的时候能够顺手拈来,引经据典,让人信服。
她婉拒曹操,说的是“使君有妇”,取自汉诗《陌上桑》;她教训郭嬛,引的是《女箴》“人有纤微之过,戒之在省,恭敬执勤,勿羡勿妒,修身莫若敬”;她为杨修求情,说的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她与曹丕吵架,谈的是出自《女诫》的“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论德,她说的是《礼记》中的“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刘三好讲的道理是“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
”也许是为了符合宫女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设,所以整部电视剧里面飙的是成语不是引经据典。
你可以说她对姚金玲的遭遇和抉择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但是不可否认她说的道理是道德上正确的:简言之,不要害人。
康雅瞳名言:“这样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不是这样的。。。
”任何一个有独立人格自己事业的人听到这一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这样,你想要怎样。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白莲花必须生于乱世,无自保能力。
甄宓从第一集开始就认识到了自己是“乱世桃花逐水流”,这一点到了最后一集一直没有变过。
她每一次做的决定,都是出于两个考虑:保全家人/爱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保全自己。
她知道一家人在曹家里面立足,靠的是曹操,不能得罪的是卞夫人。
她为曹操找蔓荆子治头疼是为了家人能够被继续善待,但是待曹操的色心挑明了以后就婉拒他是为了保全自己不做妾;她对崔芣对卞夫人甚至对辛大姑的各种陷害或者伤害息事宁人或者为其求情也是为了家人不被继续针对。
唯一一次让自己任性的选择,就是和曹植私奔两天,却还是最后被自己亲手结束。
她明知郭嬛奸险还让她入府为妾是珍惜姐妹情夫妻情,她从来不把郭嬛的用心或者错处向她自己的家人或者曹家人提起,归根究底还是为了家有宁日。
乱世桃花逐水流,本身无自保能力的人,做出了很多息事宁人或者原谅别人的决定是可以被体谅的,因为她没有选择的余地。
刘三好最让人诟病的是她对姚金铃的遭遇和各种决定是站直了说话不腰疼。
她之所以能站直了说话,是因为她有靠山,一靠长辈阮司珍钟司制,二靠皇上太后,三靠高显扬。
长辈欣赏她的制衣的勤奋和制首饰的天赋,皇上太后感恩她保守秘密和对皇上幼时的鼓励,高显扬对她是爱情所以她可以恃宠而骄。
她与甄宓相比,能够失去的东西太少,而能够依靠的东西太多。
她能够坚持自己“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的原则,是运气多于努力,所以惹人不屑。
因为她的靠山多,位置高,立场正,每一次遇事,能够选择的余地多了,所以她的每一个选择惹人争议的也就多。
康雅瞳是现代人。
在三个故事中,她的白莲花形象被骂得最惨,因为现代人有一个所有古代人都没有的武器:法律。
古代社会,即使是和平年代,也是人治而非法治。
所以古代可以“侠以武犯禁”可以“快意恩仇”,而现代,就提倡人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权。
宫心计里,姚金铃用计陷害程颖芳陷害万夫人,刘三好虽然不赞同但是也没有告发。
在古代姚金铃的“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在古代不一定会受法律制裁,有时候甚至会被赞是聪明。
以德报怨还是以直报怨更像是个人观念选择。
而在现代,明明知道自己的妈妈为妹妹顶替撞死幼童的罪,良心上过意不去而去西藏旅行洗涤灵魂的人,叫法盲。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是看到了可恨之人无可奈何的时候选择作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因为可怜的人有所选择的时候不为善。
真正的白莲花择善固执,既有择善的智慧,也有固执的果敢。
如果没有脑子,那是洛神里面的崔芣,宫心计里面的刘三好,珠光宝气里面的康雅瞳。
如果没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改过自新的勇气,那是洛神里面的郭嬛,宫心计里的飞燕,珠光宝气里的柿子拣软的捏的康雅瞳。
看了一半,才百度到这句剧是2002年的TVB出品,怪不得这么好看。
马浚伟的演技的确有功力,中途有好几次都看得我忍不住流眼泪。
蔡少芬的颜值当时也算是巅峰了吧,演技也不错,想想后来的宜修皇后,真无法想象是同一个人演的,到位。
连程可为这种配角的戏都很出彩,送别子文和子建那场的老泪纵横,让人潸然泪下。
没想到这句剧还挺尊重史实的,历史上曹丕的儿子继位后,曹植的确积极上书提建议,可是仍然不获采纳,怪不得40岁就英年早逝了。
南有大小乔,河北甄宓俏!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止。
甄宓:*善人者,人亦善之。
*民情放之四海,人皆有之。
*众星何历历,点点入长梦。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徒善不得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女箴》:人有纤微之过,戒之在省,恭敬执勤,勿羡勿妒,修身莫若敬。
*人忠而能仁,则国德彰。
*不妄求,则心安;不妄作,则身安。
*行仁则有爱,怀爱亦生仁。
*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
*为七步诗作劝:兄须爱其弟,弟必敬其兄;勿以纤毫事,伤此骨肉情。
*甄宓对郭女王:心慈则貌美,心恶则貌丑。
*甄宓对曹丕:为夫妻者,义以和亲,恩以好合。
你存心欺骗于我,是失义,为司马懿斥怒于我,是恩断,你我夫妻情已尽,今后,你好自为知。
子建对甄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自从心中至爱离开子建,就带走了我一点灵犀,也带走了我无穷的智慧。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琴已断,曲难终(惜惜临死时)*哀莫大于心死。
*此生虽有尽,恨似影随身。
*人如花飞,云如短歌,谁曾爱我,时而风光,时而坎坷,谁怜惜一个我,镜花岁月,没法断绝……*飘零逢似水,自有惜花人。
*新君痛恨,往昔全非,怀念手足,怜弟寂寞,归藩承命,当释解,难保平安。
*子建对子桓说:我和宓儿一见如故、再见倾心,早已是两情相愿、三生情定。
*时移势异,我们都身不由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甄宓是洛神的转世,因为天帝认为是洛嫔妄动情心而贬她下凡间饱受人间的苦楚。
这首诗一语道破了人生的无奈和轮回之苦。
寒来暑经春复冬,看得浮生总是空。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官也空,侯也空,尽是苦债恨无穷。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如果说看美剧是为了看剪辑,看日韩剧是看偶像,看大陆剧是看热闹,看台剧是看无聊,那么看TVB就是看生活!
TVB的历史剧不是大制作、不一定尊重史实、但是你可以在古代生活里找到现实生活的影子。
说的是古代的事,讲的确是今天的“理儿”。
先不说剧情和史书上多么相似,因为史书上描述也未必是真实的历史,我只想说电视里有一些有意思的情节。
【1】 美人误国?
还是英雄误美人?
曹丕少时一直都说“美人误国”,并且想以此为据杀死甄宓。
但是甄宓的反驳却颇为后现代——美人误的“国”只是英雄的“国”,那个国只代表着以国君为首的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况且真正英雄的失败都不是美人"误"出来的。
恰恰相反,美人是被误的对象,英雄误了美人一生。
(曹操及时赶到,甄宓就此在曹丕剑下还生)。
【2】 感动的桥段曹植和甄宓在山上撞钟祈福~曹植发明了七仙女的故事…甄宓说想要天上的星星,曹植于是就"摘星”放入“匣中"送给了甄宓——甄宓打开匣子,里面的镜子倒影着天上的明星~好浪漫啊~感动死了~>_ 有时候不得不说,性格和价值观决定成败。 【3】甄宓和曹植的"私奔"生活虽然开心,但是聪明的甄宓比曹植要现实——她知道形势,她懂得顾全大局,但是如何做才能把私奔圆的不留痕迹又保全住所有人的性命? 甄宓的招太强了,摆脱了“私奔”的不耻罪名、保全了曹植的性命还化解了一段恩怨!是什么招? 我就不说啦~哈哈~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女人真是太强了!!! 【4】因果郭嬛假怀孕嫁入曹家。 她想出一个一箭双雕的毒招:故意抱着甄宓一起从楼梯上滚下,然后宣布流产——既圆了谎,又可以诬陷甄宓。 但是郭嬛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当郭嬛宣布流产之后她才知道甄宓已怀孕两个月的消息……@_@【5】曹操临死前临时改让曹植当世子,却不想被曹丕发现,撕碎了遗书,气死了曹操。 甄宓斥责曹丕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曹丕大怒要杀甄宓,此时曹睿跑了过来……(真能编啊~@@)【5】荀彧虽聪明的告老还乡,但仍被司马懿追杀。 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飞鸽传书让曹操来访,并临死前留下了凶手的线索——一本《女箴》于是,港剧传统的破案故事开始@_@……汗吧~【6】大殿之上,曹丕刁难曹植作诗:一、以兄弟为题二、不能有兄弟二字三、在曹丕七步之内完成但是曹植因为XX原因没有灵感,甄宓灵机一动,用水仙帕半掩面,嫣然一笑~这是曾经激发曹植无数灵感的场景……唉~那个含泪一笑真的好动人啊~每想到就痛心一次T.T【7】附:《洛神》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句台词1.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政治就是这样~你看到的历史人物的死因未必就是他的死因,要你死你就死,不死也死! 2. 心慈则貌美——甄宓美貌的秘诀。 人的丑美岂有标准? 人对美丑的评判因人而异。 但什么样的人才能让所有的人都没有任何异议的称其“貌美似仙”? 表里如一的美才是"美之大者"。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植和甄宓的定情信物——曹植为甄宓抄的《短歌行》花灯——曹植将曹操的引申义还原成了原意……---不过《洛神》的价值观还是比较传统的:忠、孝、仁、义。 对于女子的定位也很传统:知书达礼、有能力过问却不问政治、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在争夺中成为战利品……而《洛神》里,没有极坏之人,只有极自私之人。 (郭嬛并不坏,至少对于大多数人,她是伪善的,而伪善也是一种动机不良的善。 )“家族利益”和“天下利益”是《洛神》的一大矛盾:曹操、曹丕、司马懿、郭女王代表的是“家族利益至上者”,并非是他们没有胸怀天下,只能说他们比较现实——那个时代历史规定着那必须是家族的时代。 而以荀彧、曹植、杨修、甄宓代表的是“天下利益至上者”,他们的胸怀和努力是好的,但是失败是注定的。 他们太软弱、太浪漫,在三分天下的形势下,必须先有霸权才能行仁义。 文章写于2007年12月。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剧电视剧在宫斗剧的历史中非常重要。
于是我匆匆浏览了一遍,总结了几个经典设定。
这些都是《洛神》这部剧的原创,给它正名一下:1.三女互斗格局先写两个彻底敌对的女人(甄嬛和华妃、玉莹和尔淳、姚金玲和刘三好),再写一个在这两个女人之间摇来摆去的女人(皇后、安茜、贤妃),就可以让剧情非常容易发展。
2.一个女人流产的同时,刚好让另一个女人流产。
这样女人1就会变态。
3.男主有二,一定要共同爱女主。
阴狠的那个掌权,一直虐女主。
另外,从tvb的谱系,再来说一下编剧的技巧。
这部剧其实非常能够体现梅小青的个人风格,就是所有的人物关系都要落地,主角之间不存在放过,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1.曹操逼死惜惜2.曹操杀崔芣(当然曹操还杀死了杨修,不过这是历史史实)3.曹丕杀荀彧4.曹操杀司马懿不成,曹丕气死曹操5.曹丕杀曹彰6.曹丕想杀曹植,曹丕杀甄宓(这两个是来自历史典故和史实)主角团(包括二线主角)基本阵亡,只剩下两三个幸存者,这是梅小青的常见写法。
可能也是tvb的常见编剧技巧。
后面可能是出于巧合或者必然,《甄嬛传》也是如此。
小时候爱惨了,故事剧情喜欢到不行,蔡少芬的洛神剧中就是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古典婉约至极,其他剧中的女角色没有这样的,包括蔡少芬其他剧里的角色也没有这样的,真的很特别又惊艳,小时候还想着模仿呢。
马浚伟的曹植超级爱,觉得剧中太惨了,善良的人却江山美人都没得到,可太爱这一对了,小时候真的虐心到不行。
小时候特别讨厌曹丕,以至于很长时间都讨厌陈豪,直到后面他混出头了演了好多正面男主,才化解掉这种厌恶的感觉。
郭嬛倒是不得不承认她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厉害之处,从那么低的地位一步步爬起来,而且特能忍,又有斗志和谋略,赢到最后,觉得历史上很多宫斗赢家都差不多这样的吧,很坚韧的感觉,能屈,还记得她哭着告诉自己早知道要靠自己了,确实,甄宓这样的美人人人关爱照顾,自己不怎么用力就什么都能得到,她就相形见绌,没有其他人的垂爱,只有靠自己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没有光环的人,只能靠自己,至于道德什么的,古代前朝后宫赢家就是成王败寇,郭嬛这个角色也是一步步黑化,也算是很有层次感了,也是看了历史上的郭女王后更改观了。
27集真的很短小精悍了,不过前面剧情还是有些拖沓,节奏慢,后面特别是大婚后的剧情节奏超级快了,情节容量很大。
台词古典到不行,就连主角名字甄宓郭嬛崔芣幼婵桑柔都很古典,很多人估计都不认识这些古汉字,子建子桓什么的也是叫字。
甄宓三笑、七步诗、小酒馆对酒当歌、结局子建沉水等场面真的太经典了。
结局太唯美了,也很伤感。
主题曲很好听,歌词古典,马浚伟的嗓音很好听。
曹丕冷漠无情过于决绝,未达目的不择手段,但在计谋上稍逊一筹。
这样的皇帝只适合在乱世。
而谈到要使国强民富,曹植则是不二人选,他仁德忠义,绝对是个深得民心的好皇帝。
曹孟德也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因此他曾率军大战赤壁,希望可以一统天下,将世子之位传给曹植,可惜兵败。
而就算曹植登上世子之位,也会受到曹丕的陷害。
曹孟德说:“子建,你才是我最疼爱的孩儿。
”多么暖心啊。
曹丕最终登上世子之位,曹植被派到很远的陈留,也是为了保他的平安。
曹孟德为了扫清阻碍曹丕登上世子之位的道路,不择手段,毒死三媳妇杀掉杨修,不得不让人唏嘘,缺乏人情味儿,这样的人确实不可爱。
只能说他是一代枭雄,其他的无从置喙。
其实很喜欢三公子,宅心仁厚,文采偏偏,风流倜傥。
你争我斗,尔虞我诈,长于心计的官场确实不适合他。
还他一片宁静,才是最合适不过的。
貌美与智慧并存,其实这样的人大多得不到观众的喜爱,因为太过完美,让人觉得着实太假。
但剧里的甄宓虏获了我的心,虽然她只不过也是曹孟德夺取天下的一颗棋子,唉,也是一个悲剧。
曹彰和采玉是我最喜欢的一对,还好他们虽身在官宦家,却被毒害不深。
感叹曹孟德的用心良苦,曹植和甄宓这对苦命鸳鸯,感叹甄宓为什么不早点将郭萱赶走。
一切一切皆因入戏太深,哈哈
虽然《洛神》是2001年拍的,也算是21世纪的产物,但是事隔不到10年感觉TVB的拍戏状态变了好多。
反正现在的场景做的更精致了,《洛神》里面曹操和甄宓散步的山上每隔1米种着一棵不知道是什么花的假花,相当的均匀和分散……而后来的古装戏,除了街道还是会让人觉得熟悉熟悉真熟悉,以及《金枝欲孽》里的空调挡都挡不住以外,好像这方面好多了。
不得不说早年的古装剧处理的还不足以让人柔肠百转,我是说那些情节还很正常,勾心斗角都是你能看出来的,而现在的诸如《金枝欲孽》之类都已经把豪门深宫的争斗发挥到了你不看纠结,看了纠结死的地步。
大有让人分裂的感觉(想象有一天一个人对你说:我的精神分裂已经好了,我和我都很好……)。
曹操两个老婆之间说争斗不如说是斗嘴,两个半老徐娘自己觉得斗得死去活来了还是是能觉得轻松,只可惜斗死了刘惜惜,这里面大概也只有刘惜惜才是能和甄宓一争高下的不俗女子了,戏不多不要紧,让人记住了就行了。
而曹丕的两个老婆甄宓和郭儇才是斗得层出不穷,难道真的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不过郭羡妮真的很让人崩溃。
第一次看到她是《寻秦记》里面的琴清,之后最后一次看到她是《学警出更》里面的警察阿姨,最后挂了。
对她的印象一直不错,在这部戏里她也真的是太成功了,导致我真的再也不想看到她参与的任何戏了。
囧……其实看历史剧有一个好处,大方向历史已经注定了,你再纠结事实也只能那样,永远不能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曹植就是没能和甄宓在一起,曹丕就是为了上位不顾亲情爱情,杨修一世聪明还是没赢过机关算尽的曹操,司马懿就是无耻的篡了无耻的曹家的权。
甄宓含泪嫣然一笑倾国倾城,而曹植那七步诗是不是真的写得这么荡气回肠真不是那么重要了,容大家想象一番就够。
不过看到这一幕真的还是感动得一塌糊涂,于是把这一集来来回回看了很多次。
其实可怜的还是甄宓,她就和洛神一样,出落的如花似玉偏偏莫名其妙的嫁了个不疼惜自己的老公,想要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最后还是逃不过一死。
有情人终不能眷属的戏码在什么戏里都能改,偏偏这样的戏里就只有接受了。
蔡少芬和马浚伟这一对儿啊……难受。
喜欢主题曲的歌词,写的很好,而Ada居然也演出了这样一个洛神。
越来越喜欢蔡少芬了,她的洛神、jessica、魏英姿都演得特别好。
有的人就是有这个本事把好角色坏角色都演的让人喜欢,而Ada完全做到了。
关于她老公……不讨论。
【长河夕照花依稀 谷中悲鸟别故地 江山怎胜你娇美 美德普照大地蛾眉淡扫水中仙 孤舟漂泊为见面 苍生只待你一笑 百花千里露红艳乱世中 断肠梦 飘影偏似痛未痛乱世花 半生耗尽爱未浓情难许 断肠泪 怨秋色要退未退乱世花 只身往复逐流水明眸若雪映丹心 空山新雨暂借问 今朝惜别你一笑 教生死也独遗恨风借问 芳草惹不惹恨】PS:发现了好多N百十年前就开始跑龙套的人,他们现在还没红起来。
默哀。
然看到蔡少芬版的《洛神》,看了几集后没忍住连着追完了,感觉前中期的剧集反而让我感慨良多,最后几集感觉剧情走向部分还是略微让人失望,固然我也以为要因为时代和命运的局限性和必然性而产生这样的悲剧,但感觉即使是一模一样的悲剧的结局,其实在后期过程中编剧若是能更安排的巧妙一些或许是能更好的,当然我也暂时没有更好的想法,编剧已经很辛苦了,感谢编剧。
甄宓:几年前的剧,女主人设却比近些年部分电视剧的女主人设让人观感更好一些,女主是有智谋的,囿于时代的局限性能感受到甄宓虽拥有才华却依然无法自主命运的无奈,能感受到甄宓的胸怀的宽阔性,并非“圣母”,而是站在本剧甄宓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不值得同崔芣、郭嬛等人计较一些这样鸡毛蒜皮的小事,甄宓是一个有大局观,难得的那个时代在思想方面算得上较为前流的女性,只可惜当被曹操赐婚曹丕后,终究还是没逃出一些“刻板”命运。
不过我想让甄宓勇敢的依仗自己的才智去独立生活在那样的乱世确实是困难的,退一步讲,她难以抛下她的母亲、大嫂、侄女、二哥等人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施展才华,进一步讲,那样的乱世,一个四肢健全的男子尚且难求安稳度日,遑论她的家世、美貌、才华难免会让那个时代的一些男子都会想占有她,把她当作自己的所有物,而不是让甄宓真正拥有自己的生命,即使当她真的有家人的支持,不愿作为男子的依附勇于一人凭着才华去只为自己和家人求个安身立命,也没有多少人会愿意用正眼看她吧,甚至可能遭到种种掠夺和摧残,可哀、可叹。
郭嬛:刚开始的郭嬛私以为确实也是一个敢于和命运斗争的美好的姑娘,感觉TVB剧还是有点套路化,一开始和女主相伴的善良女配都会在中后期黑化变成女主的一大敌人,唉,有一点点失望,或许我想郭嬛这个人物还是可以再立体化的一些,她虽然不如甄宓,但或许又比那个时代的部分女子好一些了,她说她要记得靠自己。
在前中期,我愿意相信她确实是为女主尽心尽力的,也大胆的敢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三公子),拒绝了以她的身份依然算高攀的二公子,有一点遗憾的是,或许她可以在意识到自己的喜欢的时候向甄宓坦白她也是喜欢三公子的(像大公子和三公子互相都坦白喜欢甄宓,即使大公子比三公子后一步意识到自己的心意,可由于这个时候甄宓亦未曾表露自己非常喜欢谁,于是大公子和三公子相约公平竞争,并约定一切决定后依然不损兄弟情,虽然最后还是不如人愿,但我想这时他们的做法无可指摘),自然我也认为曹植和甄宓却有神仙眷侣的意味,可是当郭嬛不清楚曹植真正心意的时候,她也能够去表露自己的心意是不会有错的,或许和甄宓袒露心迹后,她和甄宓都会拥有更多的主动权的,甄宓或许能更快明白自己心里对曹植的感情,但也同样愿意和郭嬛公平竞争(我并不想说甄宓就拱手相让),但我想可能甄宓会选择尽快让三人进行一场开诚布公的谈话?
那么或许命运会被改写。
不过还是清醒一点,这是剧情走向啊,哈哈哈,只是私自做个臆想罢了。
她追名逐利,在此夹带一句私货,是借用自大秦帝国某部剧里看到的“大争之世,多事之时;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具体原出处不敢确定,男子照样在乱世里追求功名利禄,所以她对名利的向往我认为不曾有错,只不过由于身处那样的社会结构,她似乎很难想到去和男子相争,而是依然把女子视为自己的强力竞争对手,甚至于在后期因为被名利蒙蔽了理智和良心,越过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以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刘惜惜:喜欢《惜花》一曲,感觉很有几分映照人一生的意味。
刘惜惜确实是一个令人惋惜的角色,我一直还想听到刘惜惜唱其他曲子,可惜居然就这么一首了。
崔芣:感觉也是有点tvb套路化的一个角色,前期和女主以及女主身边重要女配(郭嬛)为敌,然后和女主身边重要女配(郭嬛)当了一段时间朋友共同对付女主,突然又真的意识到的女主的善良和无私,然后和女主成为好朋友了。
郭嬛和崔芣这两个角色的套路化真的是让我想到了我的童年《宫心计》里的姚金玲和万宝贤,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
崔芣也是《洛神》一剧里时代的牺牲品无疑了。
看完感触比较深以及比较想吐槽的就是上面这些了,都是个人短见,容我在此手动狗头保命。
港剧当年也是黄金期啊,虽然口水传奇当主线,人物也只能善恶分化,但是人物鲜活,多线纠缠,几乎无废笔。
乱世中的权谋大义人情都有侧重没有困于一个视角。
曹操先杀绝世歌姬刘惜惜再杀智谋杨修时“谁能奈老夫何”的豪情,任你怎样惊世绝艳不能为我所用就是叛逆,还有料得先机也不能逃脱我的摆布的得意,侧写了为权欲所迷的曹丕,因为有司马懿背后的推波助澜,曹丕黑化后却仍有因七步诗悔恨的真心,也就更真实可以理解。
大部分传奇中的夸张渲染造成的疑点都用人物塑造和剧情伏笔解释一番,虽然有些画蛇添足。
曹操因为曹植心向汉室选择曹丕,又以只有你在曹丕身边才能保他不伤曹植劝服甄,而甄不舍曹植失去曹家权势才华只能被埋没拒绝私奔,这一段剧情紧凑,把这狗血传奇里相爱不能相守的最大破绽圆得极高明
时隔好几年才看的 好几个地方都看哭了
胡编的历史,俗套的剧情。好在蔡少芬气质不错,撑起一个甄皇后
Ada真的是美的让人挪不开眼,老港剧比现在的港剧好看的多。就是后半部分郭嬛的剧情太气人了,误会老是说不清,扣掉一星。榴莲简直是疯狂缝合各种TVB剧情到大甄传跟大如传里。
这个剧我看过的啊 马浚伟的曹植简直了 古装小王子当仁不让 书卷气 少年气 豪气 霸气一样不少
不太喜欢这部剧
曹贼不能统一就因为这群娘们宫斗!
曹植和甄宓算是童年最爱cp了,蔡少芬绝美四哥很帅,七步诗真的看哭我TAT 另外马浚伟真的很适合翩翩浊世佳公子,有教养有谈吐还很浪漫,甚至一开始连曹植的孩子气都演出来了,李碧华女士你无法代表全部人的意见
如果想看TVB模式的古装剧 《洛神》也算代表作之一 几十年不变的古装戏服 道具 场景 更衰的是剧情套路都一样 才子佳人 横刀夺爱 (唯一动人的一幕是蔡少芬拿块纱巾 含泪而笑)诶 港剧没落也是很有道理的……
被气到了
两星半吧
作为一个80代,曾经的TVB忠诚粉,看过TVB辉煌时期的所有剧,包括近年来的脑残剧,不得不说,我觉得它是最好的古装剧,虽然布景粗糙了些,但是这部剧的台词,扮相,情节,特别是演员的诠释,已经不是用到位能够概括的了。ada的温婉而坚定,马仔的淡淡忧郁和深情,最好的甄宓和曹植
为嘛所有男的都要喜欢一个女的- -
@2010-12-30 19:08:54
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他们演到很老...
那个时候,他们还很年轻。但是现在看来,剧情是真的神烦了,十集弃
不但狗血而且没什么张力……核心重点不对头
小时候看了,特别害怕
其实挺普通,然后依然是各种常识性的错误,TVB一贯如此。
一星给郭羡妮和陈豪,另外一颗给依旧被狐狸迷住了
为啥曹丕永远都是凶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