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看到介绍,虽然下了却一直没看,五一终于有时间拿出来,当时想的是:既然下了,那就随便看看吧。
看完两天了,很多故事还在我的脑海里,时不时的徘徊。
1).巴黎第18区的蒙马特一个中年男子在自己的车里絮絮叨叨的诉说着没人爱的无奈。
心里想说不会就这样子一直无聊下去吧。
紧接着长发女人晕倒在他的车旁……我便决定慢慢看下去。
他们握住了彼此的手……2).5区,塞纳河畔很喜欢那个年轻大学生帮女孩绑头巾的那段,自己看着看着嘴角微扬。
3).4区,马海区故事最后,短发男孩奔出印刷厂的时候最让我激动。
4.)1区,卢浮宫的所在地,Tuileries公园,地铁站直到故事最后,我还希望那个游客是在做梦……5).16区无法忘记身为年轻妈妈的保姆对这主人的小baby唱摇篮曲时,望向窗外的眼神6).13区,Porte de Choisy,中国城无语了,生生把中国人拍成那么标志化的一群人……最不喜欢的故事!
7).12区,巴士底广场故事虽然不新了,但是那火红的风衣原来就是海报中的镜头啊8).2区,胜利广场的亲情故事我哭了9).7区,埃菲尔铁塔,小丑的故事独特的童话故事一般,有一丝悲伤,一丝温馨。
10).17区,Parc Monceau蒙梭公园估计大家应该都是这么想的,一开始以为是忘年恋,最后却是父女俩人,很让人回味。
11).3区,红孩儿区爱情发生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却又常常会嘎然而止12).19区,巴黎最乱的区位之一,有色人种的聚居区。
节日广场黑人急救医生手中端着的咖啡杯抖动的同时,我的肩膀也开始抖动起来。
13).9区,Pigalle既幽默又温馨的两位老人14).8区,玛德莲娜区非常不喜欢。
因为自己从来不看恐怖片。
吓坏了我了……15).20区,拉雪兹神父公墓新婚的丈夫那一跤摔下去,我喷笑16).10区,圣丹尼盲人青年带着快迟到的女演员串小巷狂奔时,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到了。
故事一开始的那段:Listen. There are moments when life calls out for a change. A change. It is just like the seasons. Our spring was wonderful. But the summer is over. For a long time. And we missed the autumn. Now suddenly, it is cold, so cold that everything freezes. My heart stopped. Our love fell asleep, it was surprised by the snow. But those who are sleeping in the snow, do not notice death. Keep well.注定了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17).6区,拉丁区即将签署离婚协议的分居已久的一对老人。
他们的对话非常幽默机智。
两个人都富有魅力。
18).14区,蒙素立公园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因为美国女游客慢慢的说着蹩脚法语,讲述着自己旅行时的一些心理感受。
就像她说的,看到这里,我也想说:巴黎 我爱你
1、蒙马特区——爱的发生车水马龙街头,爱情的发生就是这样,偶然的事件,必然的结果。
中年男子和昏厥的女子相拥、逗笑,爱情这样让人措手不及。
前一秒还在抱怨爱在哪里,下一秒发现爱情已经是进行时。
2、萨那河畔——爱的勇气三个年轻男孩坐在路旁评论路过的各色女孩,街旁的穆斯林女孩吸引了男孩C,我喜欢穆斯林女孩的装扮,虽然男孩气,却充满一种性别美。
好在男孩追了出去,才能手牵手,只欠一句“je t'aime”。
3、沼泽区——爱的阻碍爱情不仅仅是异性的专属,还有同性间的吸引。
法国男孩一眼看上了美国男孩,勇敢的说着自己内心爱的感受,美国男孩安静听着,然后推开门,追了出去,谁说这样的爱情不美好。
不是有种说法,男人和男人的爱情才是最圣洁的吗?
如果在巴黎,可以,那就放胆去爱。
4、图雷伊区——爱的不解游客在巴黎某处地铁站,倚靠着一本旅游指南,却遭遇了一对情侣的戏谑。
我却记住了,不要直视情侣,也许会引发一场风波。
5、十六区——爱的距离母亲对于孩子的爱不会因为距离产生偏差,在富人区的母亲唱着儿歌,想到的是在远处的没有人哄的孩子。
6、舒雅西门——确实没有看懂。
呵呵。
7、巴士底——爱的遗忘中年男人的自述,对于平庸的生活、乏味的妻子,充满抱怨,也急切也冲出生活的平淡。
在知道妻子的病情,却能义无反顾地回归,谁说这不是爱,或者只是生活磨平了爱。
最后的镜头,男人在街头看到红色风衣的女子,那种怅惘和五味杂陈,最是让人感触,生活、爱情本来的面貌,请直视。
8、胜利广场——爱的放下失去心爱儿子的母亲,晚晚不能眠,在一场幻境中感到,逝去的都已不在,我们都应该继续现在的生活了。
朱丽叶·比诺什的这段多像《蓝》里,都在最后放下过往,重新生活。
9、埃菲尔铁塔——爱的结合孤独的男小丑,追随着各色路人,努力融入人群,终归一面落寞,这里没有人关心与自己无关的路人。
在阴差阳错的监狱,回头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个人也在等候着,两个孤独的小丑终于如愿结合,多么温馨和浪漫的邂逅,更何况还有个萌到无敌的儿子。
10、蒙素公园——爱的谅解爱的谅解就是上一辈的父亲就算无法理解女儿,也会在路边接下女儿的婴儿车。
11、红孩子区——爱的误解谁说发生在巴黎的就一定是爱情,美国女演员和法国毒贩,也会有误解的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你以为是爱情发生,也许只是梦一场。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这种朦胧、暧昧、美好,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
一直喜欢这里的配乐,女演员兜兜转转中,谁说不是爱情本身就捉摸不定呢。
12、节日广场——爱的伤痛也许这是我第一次觉得黑色的肌肤也是如此美丽。
一个停车场管理员,因为爱上一个女孩,丢了自己的工作,在背着吉他走在街上,因为认错人,被刺伤。
也许他努力维护的吉他,是因为他要为她拨弦清唱。
BUT,love always hurts。
她还来不及拥有,就已经永远失去。
13、皮加勒区——14、马德莲娜教堂区——爱的付出虽然这样温馨的小品电影里,突然出现吸血鬼的故事让我着实一惊,但是也是关于爱的另一面的描述。
你可以为爱付出多少?
这个问题也许能问倒很多人。
如果你不能付出真心,就不值得最后那深情又粗暴的撕咬。
15、拉雪兹神甫——爱的蜜语谁说步入婚姻就要讲求实在和平淡,没有一个人能忍受生活无趣,不是吗?
在王尔德的墓前开始明白也不晚,还可以追回自己的爱。
爱情也需要甜言蜜语,或者,爱情最需要甜言蜜语。
15、圣丹尼区——爱的记忆如果你在巴黎,会不会爱上一个为你引路的指路人?
这多像一个私奔到月球的浪漫故事,发生在巴黎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这个看不见的男孩,在记忆中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女孩,温柔如水。
镜头迅速回闪、快切,让我想起了暖意满满的《天使爱美丽》,盲人男孩和艾米莉一样,孤独、美好。
16、拉丁区——爱的沉淀老头说,如果你能收起你那经常讥讽人的嘴······老太太说,如果你能脱下你那总是平整的裤子······是的,如果······,也许······。
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如果,当然不能如愿般美好,相爱,却无法在一起。
最后的最后,老头独自徘徊在街头,老太太回到宽敞的家,面对窗台,点燃一支香烟。
爱,沉甸甸,沉淀下来,还是分开。
17、第十四区——爱的感受等到我已经不再是追逐爱情的年纪,还是要去巴黎,一个人品尝美食,一个人游荡街头,一个人欣赏美景。
如果偶尔还要哭泣,也是因为被爱感动,被自己感动。
2007/9/20我坐在街角的咖啡馆,等待一个女人。
我认识她二十年了,每次约会,她都会穿那件红色风衣,哦,见鬼的,每一次。
当她做饭时,她都会轻轻哼唱那首《完美人生》,是的,每一次。
当她洗完澡,一定穿上粉红色的吊带丝裙。
当她想做爱时,就会攀住我的脖子,说“宝贝,我们是不是该做点儿什么?
” 一想到这儿,我就再也燃不起任何激情。
她此刻一定穿着那件红色风衣,手指不自觉地划过每一道栏杆,脸上洋溢着无知的满足的笑容。
你瞧,就算我现在不在她身旁,也能知道她所做所想所说。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默契,但是,我再也不想过这种毫无新鲜感的日子了!
不想,不想,不想!
所以,我约她在这个我们经过无数次却从未进来过的咖啡馆,我要告诉她,我们必须离婚。
“吱呀”,门开了,有节奏的高跟鞋声音敲打着地板,“哒——哒哒”,她走路永远是这个独特的节奏,坚定的一脚,稍稍迟疑,然后快速两步。
我回头,果然,就是她——我结婚15年的妻子。
她穿着那件红色风衣,大红色,坐在暗暗的咖啡馆里,触目惊心。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喜爱这件风衣。
也许是衬着她更加白皙?
还是为掩饰那渐渐不再红润的肤色?
她的微笑好像慈祥的老人家,仿佛在看着一个犯错的小孩,她是不是在说“亲爱的,我可以包容你的一切”?
你以为这样我就不会跟你说离婚吗?
不,我已经下定决心了,你别想拿亲情来压榨我,别想!
她叫了一杯咖啡,和我的一样,黑咖啡,纯的。
这是她跟着我而改的习惯,其实,何必跟着我改呢?
等等,我该想想怎么开口。
毕竟20年的感情,我也不想伤害她。
我抬头望着她,斟酌着如何让她明白这段婚姻已是无可挽回。
但是,她竟然哭了。
我什么都还没说,她哭什么?
天哪,她哭地这么伤心,究竟为什么?
这样让我怎么办?
她是不是也知道我要离婚?
不可能,她总是那么无知,那么开心。
接着,她从包里拿出一张纸,是医院的诊断书。
我迟疑着接过来,仔细地仔细地看,心里有不详的预感。
“今天早上,医生说,我得了肝癌,大概还有一年的生命。
”她一边哭一边含糊不清地说了这句话。
这一句话,让这个约会的初衷完全改变方向。
我好像听到周围无数金属般的声音对着我咆哮:“你该负起责任来!
” 我也这样做了。
我搂着她回到家,躲进厕所给情人发了个短信“请忘记我吧!
” 每天,我陪她买菜做饭,听她哼唱《完美人生》,从她身后温柔地环抱她,亲吻她的脖子。
每天,我喂她服药,哄着她入睡,对她说“我爱你”。
每天,我送她鲜花,陪她到公园散步遛狗。
每个周末,我带她去新开的餐厅品味美食,让每个餐厅送她一朵火红的玫瑰。
我扮演着一个沉醉爱河的男人。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爱。
一年后,她在我的臂弯里死去。
她的面容安详而幸福,她的身体逐渐冰凉,我的心也跟着冰凉。
她走了,再也看不到她边哼着歌边轻轻摇摆身体的风情万种。
我抚摸着那件红色风衣,手指一寸寸下移,无法控制地失声痛哭。
很多年后,当我走在街头,忽然看到前方拥挤的人群里有一抹大红,鲜艳夺目。
我情不自禁地追上前去,而她却总是离我一步之遥。
我终于只能站定在街角,望着没有红色的风景,莫名的失落、忧伤涌上心头。
这就是根据《巴黎我爱你》里一个片段改写的小说。
非常非常喜欢“我扮演着一个沉醉爱河的男人。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爱。
”这一句话。
雖然拼湊不成原本的二十段,但還是有看頭。
全不是歌頌巴黎,某程度還是展示巴黎的陰暗面,為其掃上淡淡幽情。
Montmartre(蒙馬特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Bruno Podalydès男和女由偶遇開始。
這段為十八段的開首,有種平和舒服的感覺。
活在寂寞的男子一直渴望得到愛情,偶遇在街上暈到的女子,友誼就由真誠開始,當然還會繼續發展下去。
無需刻意,一切順其自然,緣來沒法擋。
那男子就是Bruno Podalydès。
Quais de Senine(塞納河畔)written and directed by Gurinder Chadha兩個不同信仰的年青男女的相遇吸引。
種族共融是世界上其中一個大問題,雖則口說地球村,但要突破各宗教各種族文化,路還有很遠要走,面對全球一體化的假惺惺,得益者只是大財團而已。
從歷史裡反省,讀歷史的男孩,呵,受女孩的長輩欣賞,等於成功了一半,這次有機會了。
這段拍得十分純真自然,不造作。
Le Marais(沼澤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Gus Van Sant在畫廊中發生的兩個男子妙故事。
言語不通的幽默製造出來的曖昧。
要探討的是,愛不用刻意分辨,只用捉緊從心出發的那種感覺,當然也有錯覺,很妙。
兩個主角也很有型。
Tuileries(圖雷伊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Joel and Ethan Coen一個遊客在地下鐵裡發生的奇情故事。
一點引發另一點的可能性巧合。
玩這些串連巧合,高安兄弟當然又用上瘋狂的風格。
感覺上和他們以前拍的片差不多,那種帶點陰沉怪氣的幽默風格,沒什麼變化,不特別好亦不特別差。
想一想,荒誕得來也很真實。
Loin du 16e(遠離十六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Walter Salles & Daniela Thomas為生計而做保母無奈的一段。
對著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也哼著同一首搖籃曲,所表達的荒謬無奈,人生中所飾演的又豈止這些。
Walter Salles拍短片沒有拍長片拿捏得好,他的《Motorcycle Diaries》(哲古華拉少年日記)和《Central Station》(中央車站)拍得豐富,但屬於較慢熱細膩的片,這次比較促了些,較難配合。
Porte de Choisy(舒雅西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Christopher Doyle推銷員到中國髮廊推銷,純搞笑。
最不喜歡杜可風這段,太刻意的中國風,又誇張,要展現華人生活在巴黎社會所存在的角色,根本無需這樣。
和巴黎格格不入,可以說:拍得很差,不知是否飲醉酒時拍的。
Bastille(巴士底)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Isabel Coixet因為妻子病變的原故,而重拾一些早已失去的感覺,重新認識身邊的一切,重新認識自己、人和事。
很真摰動人的一段。
人生中不時受到周遭所薰圍,慢慢會迷失自己,有時透過生命中遇到的一些難關作為提醒,烙在心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一向對Sergio Castellitto的演出有好感,尤其是《Mostly Martha》(美味關係)裡的意大利廚師,他的樣貌總給人很真誠的感覺(於我而已)。
Place des Victoires(勝利廣場)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Nobuhiro Suwa婦人想念逝去兒子悲痛的一段。
不會永遠活在陰霾,黎明還是會來臨。
活在那無比掛念失神之中,不親自放手就永遠不能釋懷,來日定會重聚,一定會。
看到Willem Dafoe加牛仔就覺得太重美國味。
Tour Eiffel(艾菲爾鐵塔)written and directed by Sylvain Chomet兩個小丑奇幻的邂逅,為巴黎添上點點的歡笑。
為別人製造歡樂,卻討不到別人歡心,小丑表現出童真和故事充滿童話式表達,只是沖淡現實中的悲哀。
只要還有一絲創意,巴黎還是充滿幻想的,生命力繼續在奇詭中延續下去。
Sylvain Chomet今回像拍《Les Triplets de Belleville》(瘋狂約會美麗都)般處理這段,很卡通又輕鬆。
Parc Monceau(蒙素公園)written and directed by Alfonso Cuaron兩代溝通的故事。
又是另一段曖昧關係。
沿著長路兩人的對話一直沒有揭示大家的身份,似是而非。
女兒不喜父親說英語,要說法語,某程度反映兩代之間的矛盾差異。
女兒竟為著自己去玩而留下嬰孩給父親照顧,對著外孫,父親顯得點點無奈。
在所有父母眼中,兒女永遠長不大,和嬰孩沒有兩樣。
Quartier des Enfants Rouges(紅孩子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Olivier Assayas女道友演員和毒販互相有著不能言傳的神妙依賴關係。
拍得模稜兩可的一段。
大家互相存在著又模糊又著跡的需要,各自為尋找心靈和肉體的慾望,追求快樂。
生活中有幾多人活在多重矛盾的複雜關係呢?Place des Fêtes(節日廣場)written and directed by Oliver Schmitz醫科女生初次面對生命的流逝。
個人很喜歡這一段。
結他加歌聲欲沖淡哀傷之情,更加深愛情之美麗,從中滲出點點動人之處。
人來人往,生命中還是要先學會堅強。
因愛而犧生,死亡變得不可怕。
一個dating,兩杯咖啡,和妳喝一杯,好嗎?Pigalle(皮加勒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Richard LaGravenese關係惡劣的夫妻這回利用到妓女來修補關係。
越老鬥氣的法子就越厲害。
當初的激情過後慢慢轉為淡然無味,其實對方還是對方,你還是昨天的你,魅力猶在,大家彷彿又回到昨天的年青,感情「嗒落」反而令人回味。
是時候重新審視大家所忽略的一切。
Quartier de la Madeleine(瑪德達娜教堂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Vincenzo Natali青年戀上女吸血彊屍。
看到是《cube》(心慌方)導演Vincenzo Natali拍的就意會到是奇幻奇情片了。
依然搞怪,間中用上些早期默片式鏡頭去表達,整段片荒誕得來尚有趣,浪漫卡通化,感覺有點像《sin city》(罪惡城)和《Tim Burton's Corpse Bride》(怪誕屍新娘)。
Père-Lachaise(拉雪茲神甫)written and directed by Wes Craven王爾德顯靈教曉笨蛋死板男人如何愛惜身邊人。
我幾喜愛Emily Mortimer在《Dear Frankie》(爸爸愛的回信)入面飾演單親媽媽的表現。
她演的角色通常都很實在,很討好。
這情侶故事很令人快慰,在真實與幻想裡穿梭,很幽默。
絕對沒有替女人說話,有時男人是要一點提醒的(事後可作為扮糊塗補救)。
順帶一提,飾演王爾德的是本片最後一段〈14e arrondissement〉(第十四區)的導演Alexander Payne,難怪又去探訪墳墓。
Faubourg Saint-Denis(聖丹尼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Tom Tykwer失明和健全男女各自的表述。
伸手接觸失明的世界,就發覺他們會比你看得更清楚更清晰,是他們看透你,還是你看透他們。
在生活上,是你看透旁人,還是旁人看透你,不曉得。
始終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形態。
那些定格快鏡的技巧有點悶。
Quartier Latin(拉丁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Frédéric Auburtin & Gérard Depardieu老夫妻相約在餐廳談離婚的一段。
大家先來個互相幽對方一默。
到這時候還要取回個彩頭,揶揄對方。
其實言談當中包含現在的唏噓無奈和從前大家度過的歡愉時光。
餐廳老闆在這時候請客,真幽默。
慶賀分離展開新生?14e arrondissement(第十四區)written and directed by Alexander Payne一個遊客在異鄉反思自身的存在故事。
是十八段片中較真摰和感覺真實的一段。
是的,身處陌生的異地更能思索自我的存在價值。
可以學學法語,到處漫步,在靜靜的墓園遊走,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有很強的說服力,我想有很多人正活在這角色之中。
人到了某個階段,無論快樂不快樂,也會為之前的自己流淚,為自己活著而精彩。
周遭的攻擊也不介意,活得自在。
我;就是我。
十八個故事構成的畫面,早已不再局限在巴黎範圍,這些原來都是圍繞我們身邊的真摯小故事,早已滲透每個人的心。
眾多故事之中,較喜歡Montmartre、Place des Fêtes、Père-Lachaise、14e arrondissement這四個段落,那首由Leslie feist唱的主題曲La même histoire很動聽,譯成英文變為the same history/story,都是大家生活上遇到的拼湊而成,很有意思,有英語和法語兩個版本,當然法語版較原汁原味。
法國人雖然談不上隨和,還帶點骯髒,但巴黎還是巴黎,我還是很嚮往巴黎。
这是一部所谓“集体电影”或者“群像电影”,他讲故事的出发点不是人,而是一个地方。
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在这里上演着一段段或荒谬或温情的悲喜剧,唯一的共同点,就像片名所概括的,他们都在巴黎,他们都关于我爱你。
我没有具体数这一部电影中出现了多少个故事,我只知道这些风格迥异的断章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
有些故事刚开了一个头就收了尾;有些故事差一点点就到高潮,偏偏又结束;还有些故事甚至完全不是故事,更像一种生活状态的呈现。
我们的视线随着镜头走遍巴黎的每个角落,偷窥那些仿佛就是我们身边路人的生命中的一个章节。
我喜欢吸血鬼(很像罪恶之城的风格)、小丑、帅帅的gay画家、还有两个年迈的电影演员重逢的片段,喜欢那种欲言又止的暧昧,泪中带笑的幽默,点到即止的激情。
想一想,人一生的故事概括起来,也不过就是一场地方,我,你,还有爱的化学反应。
其实最后那个用仿佛播音员的语气一板一眼的诵读自己旅行游记的忧郁女人说的话才是最切题的:环顾四周,我发现其实到了最后,巴黎也爱上了你。
这片土地就像我们脚下的每一块土地,任由我们肆虐着我狂妄、自卑、极乐、愤怒等种种情绪。
到了最后回到它的怀抱,才会发现它一如既往的沉默和温柔。
20名导演,50名知名影星,18个故事,20个街区周末的夜晚,我在大师与影星的带引下,游历了浪漫之都——法国巴黎这是一部可以静静观赏,慢慢品味的电影。
其实一个故事,只要几分钟,便可以讲的婉转动人。
也许你正在抱怨着人生不幸,爱情苦闷。
但可能就在下一秒,便可邂逅一个温柔的女子,然后开始拥有行走一生的温暖爱情。
每个人都 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一定要坚信,一定有温暖在等待着。
别总是以为人与人之间会有各种隔阂,其实爱情来临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精神或物质”的差异都是孱弱的。
所以,即便种族宗教的不同,也不能阻挡爱情的悄悄滋长。
当法国造型师遇见中国功夫女,警惕,误解,无法沟通。
而两种文化最后在“美的追求”前完全融化。
杜可风想说的也许是:美,属于全世界吧。
为爱情真的可以献出生命?
那段吸血鬼的爱情足以说明。
我们可以牺牲生命,可以放弃一切,如果真的相爱的话。
当母亲失去儿子,幻觉让她与儿子在广场相遇。
儿子说:让我走吧,爸爸在等你。
然后跟着他最喜欢的牛仔离开了。
我想,不管遇见怎样的不幸,活着的人,一定要好好活着。
生活让我们麻木,生活让感情淡漠。
男人在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要跟女人分手,然后知道女人得了绝症。
于是,决心跟情人分手,好好的照顾女人最后的时光。
男人重新热烈的爱上了女人,甚至更深更沉。
最后女人死了,男人却在落寞的街头寻找着红衣服的身影。
有时候,我们不是不爱,而是生活把爱蒙蔽了。
可爱的孩子讲述着自己的小丑双亲的爱情故事。
他们都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甚至遭人厌恶。
可谁也没有放弃追求,不断的微笑,不断的寻找,直到找到爱情。
小丑一直有一个动作,就是用手从下巴往额头滑去,一张痛苦的脸变成一张微笑的脸。
是啊,生活总是太多遗憾,愁眉苦脸,不如坦然一笑。
地下车库的邂逅,执着的爱情追求。
丢掉了工作,成为流浪歌手,结果还丢了生命。
庆幸的是,女孩在最后的时刻参与了抢救,并完成他的心愿——一起喝杯咖啡。
虽然他没有真的喝到,但能最后感受女孩的温暖与照顾,也算生而无憾吧。
他们一起生活过几十年,他们又分开了很多年。
他们是爱人,是朋友,又好像是敌人。
红酒馆的离婚谈判,互相挖苦又温情脉脉。
决意分开又恋恋不舍。
一个街上看似潇洒的行走,一个屋子里黯然神伤的镜中自己。
爱与不爱?
真是个说不清楚的问题。
宁静的墓区,安睡着许多名人。
一对未婚的度假夫妇寻找浪漫的王尔德。
女人对王尔德的崇拜以及对幽默轻松生活的要求,让原本恩爱的他们分手了。
关键时刻,王尔德的灵魂出现了,他拯救了他们的爱情,然后优雅的消失在墓地里。
我想,其实王尔德并非他们的救世主,,挽救爱情的是彼此之间不肯熄灭的爱吧……18个故事,在周末的夜晚,不断给我温暖。
故事结尾处将几个画面串在一起,故事的主角很多是朋友或者可以互相看见。
城市很大,也很小。
就在你的身边,可能正发生着各种各样温暖的爱情故事。
而生活着的每个人,都在努力的走着,寻找着,期待着…而我这生活的城市呢?
忽然想起刚刚跟朋友的聊天,她说,很多熟悉的人离开了,心里怪难过的。
然后说的很伤感。
也许有一天,她也会消失。
我想,会消失的何止是她,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忽然不在。
我们都在行走,都在寻找自己的东西,离开或者留下都有自己的理由。
是的,城市其实很小,我们都在,不是吗?
《巴黎我爱你》Paris, je t'aime 导演与演员整容(太强了)导演: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Olivier Assayas , 西维亚·乔迈 Sylvain Chomet , 韦斯·克雷文 Wes Craven , 沃尔特·塞勒斯 Walter Salles , 乔尔·科恩 Joel Coen , 伊桑·科恩 Ethan Coen , 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Richard LaGravenese , 汤姆·提克威 Tom Tykwer , 亚历山大·佩恩 Alexander Payne , 阿方索·卡隆 Alfonso Cuarón , 顾伦德·查达哈 Gurinder Chadha , 伊莎贝尔·科赛特 Isabel Coixet , 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Bruno Podalydès , 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 丹尼尔拉·托马斯 Daniela Thomas , 杜可风 Christopher Doyle , 姜文 Wen Jiang , 关锦鹏 Stanley Kwan , 诹访敦彦 Nobuhiro Suwa , Emmanuel Benbihy (transitions) 主演: Javier Cámara , 本·吉扎拉 Ben Gazzara , Fanny Ardant , Melchior Beslon , Julie Bataille , Martin Combes , Joana Preiss , Seydou Boro , 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Suzanne , 斯蒂夫·巴塞米 Steve Buscemi.... The tourist , 玛吉·吉伦哈尔 Maggie Gyllenhaal..... Liz , 娜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 ..... Francine , 伊莱亚·伍德 Elijah Wood .... Young american tourist , 亚历山大·佩恩 Alexander Payne .... Oscar Wilde , 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 The cowboy , 玛吉·吉伦哈尔 Maggie Gyllenhaal ..... Liz , 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Bruno Podalydès .... Driver , 巴贝特·斯科罗德 Barbet Schroeder .... Monsieur Henny , 李昕 Li Xin .... Madame Li , 尼克·诺尔特 Nick Nolte .... Vincent , 玛丽安·费思弗 Marianne Faithfull .... Marianne , 吉娜·罗兰兹 Gena Rowlands
看完《巴黎,我爱你》后,与同类型的《纽约,我爱你》进行了比较,觉得还是前者更加真实,更加朴素,也更触及灵魂。
里面的多个片段,都留在脑海中,并不象《纽约,我爱你》,热闹过后,犹如沙滩的脚印在数日后已没有踪迹。
印象一:小丑的生活不知为什么,小丑的那个片断总是在眼前闪回。
这个孤独的小丑,独自起床,逗弄着同样孤单的小猫,孤独的一人开车上路,孤独的去公园,孤独在凯旋门模仿游客。
看的让人无比心酸。
可是小丑是专门给人逗乐的,所以他经常用手轻轻向上一抹脸,于是愁眉苦脸变成了笑口常开。
是啊,生活中人人都象小丑,将快乐的一面展示出来,而背后的惨淡只有自己明白。
印象二:老夫妇的离婚前他俩多大了?
也许60多,也许70了,但依然执着于彼此之间的爱的忠诚,一顿散伙饭,吃的火药味十足。
可是在针锋相对和相互戏谑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两人之间浓浓的化不开的感情。
他们会离婚吗,结果是显然的。
印象三:什么是真爱一位中年男士约妻子在餐厅吃饭,他对伴侣已经厌倦,对她一成不变的红外套,一成不变的化妆品,一成不变的做饭时哼着的歌。。。。。。
他已经寻找到新的刺激—一位美丽的空姐,他决定在正餐和甜点之间提出分手。
然而妻子掏出的一份医院诊断书改变了这一切,中年男士选择了道义,陪伴妻子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而在就要失去妻子时,他终于找回了初恋的感觉,平时的琐事都变得充满情趣,两个人都找到了幸福。
然而这是以一个人的离去做为代价。
印象四:生命的意义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身中年妇女,平生的梦想就是到巴黎旅游,为此她报名上了两年法语班,又努力赚钱储蓄。
终于有一天,她来到了那魂牵梦萦的地方,独自一人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
当她游历于巴黎街头、餐馆,游历于拉雪兹公墓和爱菲尔铁塔,她感受到了什么?
当她远离了家和朋友,远离了熟悉的环境,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她感受到了什么?
当她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公园小息的时候,看着周围人们的悠闲自在,渐渐的湿润了双眼,她寻找到了感受到了,那是生命的喜悦和哀愁,那是自己的生命力,那是。。。。。。
活着的感觉。
很喜欢电影的片尾曲,特意记录下来:是什么把我们连在一起,这个莫可名状的小东西,纠缠的命运该往何处去你我才能永不分离跳吧,且让我们尽情舞蹈,这正是音乐的目的,大伙相聚在此,宛如火焰般紧密,感受那节奏、音乐和韵律,把握这良辰我们全都转啊转,舞伴绕了一圈又出现,找寻着再次的机会,我只知道,我们全部沉醉于舞蹈中是什么让我们分离的,是什么让我们偶然重聚,为何有那么多的来来去去,跳着这支永不休止的圆舞曲,且让你我随时间往前行,顺着风儿的意,就这么,过一天算一天,我们的渴望,我们的爱情,就这么走了,却不自知,其实我们一直都在。。。。。。
同一个故事里。
所有迷恋巴黎,到过巴黎,离开巴黎,想念巴黎的人,‘巴黎,我爱你!
’给你再次爱上她的理由。
片中的18个故事发生在巴黎不同的地区,这几个我最喜欢:1. La Place de La Bastille 巴士底狱广场,巴黎东部。
阴天,下午,咖啡馆,男人在等妻子,他要离婚!
男人眼里的妻子总是一成不变,穿同样的红风衣,只涂Dior的红唇膏,煎肉丸时哼同一首歌… …他觉得生活变得枯燥,更可怕的是,他发觉自己已不再爱她。
所以… …离婚!
女人终于来了,勉强对男人笑了笑,是他早已腻烦的笑容。
突然,女人痛哭起来,男人从未见过的样子。
她递给他一纸医疗报告,上面写着:血癌晚期。
男人突然没了离婚的念头,此后的日子里,他改变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只为让她过得开心。
最后,女人在他怀里慢慢死去的时候,男人觉得他所有的爱也随之消失了… …之后的很多年里,男人独自漫步街头,看到穿红衣的女人,心头总会一颤。
*** 或许有一天爱会平淡如水,淡到你误以为它已经消失,可真到那一天,他/她带走了爱,你才发觉生命从此枯竭。
2. Place des Fêtes 节日广场巴黎版的电车男,躺在广场一角,他被人刺伤,医护人员已经赶来,其中有个年轻女孩。
电车男:该死的蚊子,我被刺到了。
你叫什么名字?
女孩:Sophie.电车男:Sophie, 愿意和我喝杯咖啡吗?女孩:… …电车男:我帮你按摩一下脚吧!
女孩:为什么?
电车男:因为你脚疼啊。
女孩:呵呵,为什么我脚疼?
电车男:因为昨天你在我的梦里跑了一夜… …Sophie,你真的不记得我了吗?
电车男:求你了,和我喝杯咖啡吧!
女孩于是叫人买2杯咖啡过来。
(电车男开始唱歌,那首第一次在停车场遇见女孩时哼唱的歌。
那时女孩说很好听,而他就在那刻对她一见钟情。
可惜连名字都没问,因此失去联系。
电车男从此开始漫长的寻找,希望再次见到她,请她一起喝咖啡! 就在节日广场,他被人抢了吉他,还刺伤了。
而赶来救护他的,竟然就是她!
)电车男伤得不轻,被人抬上了救护车。
这时,咖啡来了,女孩端着2杯咖啡,眼泪一滴滴流入杯子。
她,明白了... ...***为爱执著的人有时疯狂,找到这样的人会狂幸福。
3. Pêre Lachaise 拉雪兹公墓两个来巴黎度蜜月的情侣,在寻找王尔德的墓。
女人很欣赏王尔德的风趣幽默,男人却不以为然,因为他自己是个严肃无趣的人。
女人受不了他一再挑衅却又无聊的口吻,就在王尔德公墓前甩了他,跑开了。
她说没有办法一辈子不笑。
男人说离开她自己会过得更好,说着却被树根绊倒,一头撞上墓碑。
这时,他看到了王尔德。
王尔德说:你不能离开她。
失去她,你会死的。
心痛而死,显然这是本墓区最差劲的死法。
男人幡然醒悟,朝女人走的方向追去… …男人:亲爱的,对不起,我总是让你伤心。
可是,真正的朋友往往会刺伤朋友。
而且,和视你为正常人的男人在一起,你又怎么开心得起来?
女人:Oh,这是我最喜欢的2句王尔德说过的话,你怎么知道的?
他们相视一笑,重归于好。
***纵容那些缺点吧,如果真的爱他/她。
4. 14 Arrondissement 巴黎第14区中年胖女人,存够了钱,第一次来巴黎旅游。
她一直想,要是出生在巴黎该多好,或是有很多钱,能搬来巴黎生活该多好。
俯瞻巴黎全貌时,她想,要是身边有个人可以分享该多好。
至少在说‘看啊,多美!
’时,有人会说‘是啊。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啃着美味的三明治,她突然有了一种感觉,很熟悉却被遗忘的奇妙感觉。
一个人离开熟悉的工作和朋友,来到陌生的城市,身边是陌生的人和风景,让她同时感觉到快乐和悲伤。
而超越这两种感情的,却是生命的力量。
在巴黎,她第一次思考生活,感觉到了活着的力量。
这一刻,她爱上了巴黎,也知道巴黎爱上了她。
***巴黎,爱那些懂得爱她的人们!
影片最后歌声响起,很美的一首歌:我们转了一圈又一圈,舞伴换了一个又一个,然而我们知道,我们在跳同一只舞,We are in the same dance,Nous Sommes Dans La Même Histoire我们在同一个故事里... ...
这部电影是由18个5分钟的短片组成的,每一个短片都风格迥异,每个导演都用她的视野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巴黎的关于爱的故事。
我只选取了其中我最喜欢的9个短片。
很喜欢这部感觉很不一样的电影。
巴黎,我爱你蒙马特区 Montmartre慵懒的巴黎午后,寂寞的停车男子巧遇晕倒在他车旁的女子。
爱情,要的就是一个缘分。
人生总是充满惊喜。
塞纳河畔 Quais de Senine悠闲的塞纳河畔,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他们相遇了。
爱情不分语言,不分国度。
只要一点勇气,就能在一起。
沼泽区 Le Marais巴黎著名的同性恋区。
摇滚青年在一秒钟内爱上了画家 。
“你相不相信灵魂伴侣 找到另一半的你。
”沉默的画家,其实也在那一秒钟爱上了他。
于是他奔跑在街道上,寻找他的另一半灵魂。
爱情没有性别之分, 找到你的灵魂伴侣便已足够。
十六区 Loin du 16e穷妈妈将孩子放到托儿所,唱起摇篮曲将孩子哄入睡。
坐公车,赶地铁,穿越每天重复的城市风景,来到另一个孩子身旁。
她原来是富妈妈家里的保姆。
啼哭声。
穷妈妈唱起同样的歌谣。
望着窗外,只能叹息。
自己的孩子也只有在清晨和日落,才能听到。
巴士底 Bastille厌倦了那个总是穿着红色外衣,做饭总哼着同一首小曲妻子的男人。
准备在这家咖啡馆里和女人说分手之前,女人递给他一张有着一连串医学术语的纸——血癌晚期。
男人最终还是没有提出分手,他留下来,陪她做着许多最后一次。
女人最终离开了。
许多年后,男人所看到的每一个红衣女子,都成了她的化身。
当你明白了什么是真爱时,也许一切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艾菲尔铁塔 Tour Eiffel两个孤独的默剧小丑在监狱里相遇。
他们拥有一样的身份,一样的笑容,一样的动作。
于是他们相爱了。
他们用动作与笑容告诉孩子。
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关键在于你怎么面对了。
节日广场 Place des Fetes男人忍着痛与救他的护士搭讪着,还邀请她与他一起喝咖啡。
女人困惑 却出于职业道德托人买回两杯咖啡。
原来他们曾有一过一面之缘...男人离开了。
他执着的爱情最终成了悲剧。
女人端着那两杯咖啡,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滑下。
爱是永恒的,就像那杯黑咖啡 。
圣丹尼区 aubourg Saint-Denis盲人男孩接到电话——一番深情讲述后,男孩以为女孩向他提出了分手要求。
挂上电话,他开始回忆。
所有他们的片断被剪辑的精美绝伦...电话再次响起,原来女孩刚才是在念台词给男孩听。
男孩一声不响,女孩问到:托马斯,你到底有没有再听?
男孩笑到:没,我看见了你。
第十四区 14e arrondissement巴黎最悠闲的一个区。
美国女人用她蹩脚的法语讲述了她在巴黎的经历感受:那一刻,自己同时感受到,欢乐和悲伤,但更多的是悲伤。
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活着。
是的,活着。
正是从这一刻起,我开始喜欢巴黎,同时我还感到巴黎也爱我。
夜晚,看似寂静的巴黎夜空下,他们相遇了,就算只有一面之缘,也以笑容相待。
原来,每个人都在努力地耕耘着自己的生活。
巴黎很美,因为他们,因为爱。
巴黎,我爱你。
18个小故事每个只有五分钟不足以说明什么拼凑了一个巴黎谁眼里的巴黎起码,绝不是我的有些故事喜欢有些不喜欢还好,看到了很多风景还有朱丽叶.比诺什的脸庞虽开始苍老却依然安静迷人
总体水平比纽约高,有几段很妙。“总觉得不和你说话就会错失些什么”,默剧,老夫妻的新恋人以及波特曼的。杜可风的不知所云
3.5 水平参差不齐,5分钟时间要拍出让人过目难忘的故事还是颇有些难度的,感觉还是那几个比较有名的导演拍的更好,有几个故事实在是太形式化,还有的就是一段对话,太偷懒了,这样看来,汤姆提克威是最用心的
有点失望,只有三段可说:英语不好哑剧那段我也一猜就中,西维亚乔迈不会错个人很喜欢这段。还有就是非洲导演那段“节日广场”真是浪漫感人。最后就是小霍比特吸血鬼那段好有港片风啊...整体一般~杜可风真是吃到屎了...
那些牛人的出演我不过是眼熟却一个都叫不出名字 所以不能在我的评星里面加分 十几个故事 每一个都被三流导演拍成32集电视剧不是问题 老师说 真大家就是把复杂简单化 那我说这片子就是把32集连续剧浓缩成几分钟片段 浓到细致的情节都在观众余生的回味里 巴黎我爱你比真爱至上更值得收藏
最有印象的是:多少年以后,碰到穿红大衣的女人,他还是会心头一震
很有趣,几十个小故事组成,看过整部电影以后确实发现导演们的风格有所不同,有相爱的故事,有分手的故事,但是都是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也许这一件件事构成了生活,这些事不仅会在巴黎发生,也会在世界任何一个崇尚爱的地方发生。世界,我爱你!
Gus van Sant还是高人一筹啊。
《天空》出现的时候不得不说王菲真的很天后
1-大叔和阿姨在车内做一些让人脸红心跳的事2-嘴啃泥是最好的勾搭女生模式 3-基基复基基,基基追基基4-变态演的太久会被变态殴打5-会唱童谣的保姆妈妈6-中国人都会功夫和中国人都很吵闹7-生重病是应对家庭破裂的一个方法8-牛仔带小孩去了天堂9-丑人多作怪10-老男人往往说的比做的好11-卖毒品的不仅要赚你钱还要偷你手表12-我以为错过了你,然而你一直记得两杯咖啡的诺言13-男人虽然秃顶也有性需求和女伴14-霍比特人和吸血鬼很登对15-对于大龄文艺女青年不要啰嗦直接吻上去16-盲不是问题帅也很重要17-大鼻子老板是个好人18-独自旅行什么的只适合年轻的帅哥美女,又胖又丑的中年妇女不要赶时髦
跟真爱至上有点类似,但并不只是爱情,又是多个导演的杰作,故事没有混合在一起只是单纯的一个一个的,让人感觉似乎比一般的电影漫长,这么多人的故事实在让人感到沉重,即使很多是开心的……有爱的生命如此璀璨散发着让人迷恋的气息……
wtf。。。。甜蜜的爱情故事真的不适合我
二刷:维持两星。科恩兄弟好像对巴黎没爱吧(笑),杜可风更像是元素大杂烩,阿方索就像在自己的成片里剪5分钟对白给本片……观感尚可的瞬间有:1.小丑的哑剧更适合这类短篇故事,2.王尔德那段略惊喜,3.黑人男女那段歌曲响起时,4.最后一个故事@萨特的「存在主义」。本以为当初可能没有心平气和的看,再次看完证明我真不喜欢这种碎片化的拼桌片,全片由18个独立故事构成,对应巴黎18个区(巴黎市总共20个区),观影过程中猜测最后会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但没有,结尾只给了一组镜头回顾这些人物,平均不到7分钟一个故事,对导演们的发挥也是硬伤,影片呈现出的效果很散乱,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都没有。好奇:1.本片立项时是怎么通过18个故事的,2小时呈现18个故事,危险。2.导演间是怎么分配经费的。
温馨而别出心裁的故事,实则平淡而深入人心。我爱这种简单中的深意,闻言大意让我欲罢不能。
柯恩兄弟雞歪到深得我心,Alexander Payne簡單中見真誠,Isabel Coixet也還不錯(陪老婆去看Bela Tarr真的很殘忍...)。剩下的,除了杜可風濫到令人髮指而畢生難忘外,拍得也還ok,就是烘托一股令人生厭的「大家趕快來巴黎喔處處有豔遇唷」的浪漫氣息。
这种情调对于小清新来说大概具有致命的吸引力,爸特!I don't buy it.
冲着Gus看的电影。最喜欢的片断竟是将死妻子的故事。
放到一半才发现以前看过这电影 为了玛吉又看了一次 发现娜塔莉波曼在这里特别美
我还是不适合看这样短故事的集合,到最后结果就是哪一个都记不住。勉强回忆回忆,比较喜欢三个故事:1. 年轻的母亲哼着同样的童谣,哄着别人的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2. 小丑演员的遭遇和相遇;3. 遇袭的黑人和救护员的故事。有一些根本就没有看懂,杜可风那段怪怪的,不过王菲的歌配的不错;还有那段是父女吗?在街上大段对话,后来男的留下来看孩子;还有吸血鬼那段也觉得满莫名其妙的。
看电影时去晚了半小时,不过落座一会儿后发现整部影片是由多个独立故事串连而成的。故事之间看似毫无关联,但都是发生在同一座城市之中。因为是多位导演执导,每个段落的风格各不相同,从个人角度来看,我不喜欢吸血鬼那种超现实片段,更偏爱普通人的日常琐事,或喜或悲,有笑有泪。
喜欢小丑那段和王尔德墓上密密的唇印。再次对西方对华人的印象和理解(脸谱化的见识短浅和无礼粗俗=神秘的东方?)感到无语。竟然还是杜可风拍的,看来有没有在中国呆过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