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百年华诞的主旋律号角已经吹响 文/王珉2021年,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百年华诞的主旋律号角已经吹响。
作为厦门本地人,兼厦门的影视发烧友,我对这部福建出品的红色电视剧《绝密使命》感同身受,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也是一部徐徐展开的党史书卷。
以往的谍战剧都是像孙红雷主演的潜伏地下党员的故事,《绝密使命》则把视角放在交通员身上,展现其忠诚勇敢的精神,以及红色交通线——苏维埃的血脉。
4月18日开播的剧情展现送情报的手法,就让人大开眼界,信息量虽大但一点都不混乱。
笔者认为,厦门创作或出品的红色影视作品,可以将厦门重大历史时期和重要的时代变革作为创作背景。
在尊重闽南人文历史的基础上深挖艺术视角,将历史与现实并置,将语境与情怀齐观,更能用鼓浪屿等老建筑影像载体折射出厦门时代的伟大变迁,更能映照出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整顿教育的现实意义。
那些中国共产党在厦门带领人民取得翻天覆地巨变的缩影,将激发厦门乃至全国观众内心对党的情结与热望。
好剧!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红旗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
真正看这部剧,一定要了解那段历史:党中央在上海,是大脑,苏区在闽赣,是躯干,交通线是联系大脑与躯干的血脉!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共产党员们对信仰的忠诚让人感动!
只有起点,不知道有没有终点,但他们前赴后继,抛家舍业。
评论区有人说“交通员们一个个肝阳上亢似的”,这是没有信仰的人的描述。
每个人在入党宣誓时都是热血沸腾,这是不是“肝阳上亢”,每个中国人看到升国旗奏国歌热血沸腾,这是不是“肝阳上亢”!
侦缉队通过陈旧档案发现周成没死。
难道当时算是买通天了,居然会留下这不是问题的问题的档案空白?
收买县长团长都行,收买一个档案管理员很难吗?
随便动动笔就可以文书制造被杀,为什么会留白??
不懂?
还是疏忽?
而且要做,就做全套,制造火灾,一把烧掉档案室也不是难事吧?
为什么会留下这轻而易举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或者是不懂档案管理的作用和重要?
但失散起义的都留下了入党誓词做证,救人者还是文人不懂?
想不通!
之少剧本应该交代这个梗………留考??
人民万岁!
看了这个剧,理解了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为什么喊出了人民万岁。
普通的人们,完成着了不起的任务,除了责任和使命,还有了不起的智慧。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高手在民间。
主席知道人民的伟大,所以主席是真正的伟人。
感人的历史,感人的剧情,虚构的故事永远不可能这么精彩,真实,所以感人;真实,所以充满力量!
致敬每一位英雄......
很有意思的题材,把镜头从领袖、精英知识分子转向了以普通百姓为主的交通员。
他们外在的身份各式各样,有店员、有客栈老板、有厨师、有船夫、有医生、有资本家、有小手工业者,他们以外在身份为掩护,为党传递情报、人员、物资。
想起王鼎钧《关山夺路》里提到,“中共的地下工作条件匮乏而态度十分积极,他们推拉板车谋生,情报藏在轮胎里;他们摆摊卖菜为生,情报藏在挖空了的红辣椒里;他们贩卖豆油,情报就塞在瓶口里。
他们把线装的皇历拆开,情报写在空白的边缘,再装订起来”(第96页),这些人的故事不比那些以精英知识分子为主的潜伏者逊色。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题材。
讲述客家人革命道路的艰辛,客家人不亏是几千年来都是力揽狂潮的角色,孙中山先生客家人推到了封建王朝,太平天国也是客家人,反正每一次革命都能看到客家人,天下安定后客家人又四处散去,听说客家人全球有一亿多人,有祖训精忠报国 爱国爱家,很心酸的革命历史,特别是大埔县红色苏区如果没有这些客家人保护重要人物跟海外华侨支援那么真的历史就不同了。
毕竟客家人是国内华侨最多的种族而且非常爱国,洋装穿在身我心中国心。
还有一部电影也是大埔县拍的三河坝战役《建军大业》。
故事全部都是真实事件拍摄并非虚构,绝命使命里面的所有事情都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我爷爷活着的时候跟我说过。
剧中邹叔宝去了苏区,还有赖西诺和孩子在等他,现实中邹作仁烈士在给苏区送物资的路上就惨死了,我看了文章大概1933就牺牲了,而且他们家族真的前赴后继,邹端仁,邹春仁,邹佛仁一共有13个人,都没活到,都被虐杀,满门忠烈,太不容易了,电视剧还是简化了历史的残忍,让邹叔宝他们去了苏区,没有惨死,还有曹瑞英最后是不是他放的潘雨青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这是毛泽东著名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第一句话,论述的是革命同志在错综复杂的旧中国如何进行革命斗争,哪些阶级需要团结、哪些阶级需要斗争,简单地讲,就是要让我们的人多起来、敌人少起来。
这篇文章发表于1925年底,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理论基础,为各条战线的斗争起到高屋建瓴的点题效用,交通站线当然是题中应有之列,交通线的秘密使命便是在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革命的朋友与敌人的重要课题。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大革命。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宏论,领导秋收起义后的部队武装割据井冈山,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与此同时,周恩来等人在上海领导着中共中央。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多次对中央苏区进行疯狂围剿,但在苏区与上海之间,始终保持着有效交通,这条源源不断地往苏区输送情报、紧缺物资、重要人员的红色交通线,便是钱林森编剧、白涛导演的《绝密使命》的“主角”。
《绝密使命》是第一部正面、全景式展现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正剧,采取散点透视的艺术表现形式,全面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火热的革命年代,生动鲜活地刻画了一批内心热切外部冷静,矢志不渝忠诚于我党的交通员们。
为取得交通站线的胜利,必须针尖对麦芒,与敌人斗智斗勇,在表面上交通员们以生活为底色,都是有着各种身份作为掩护的普通人,比如张桐饰演的潘雨青、应昊茗饰演的邹叔宝(曾化名周成)、牟星饰演的赖西诺等人,都有着公开的社会职业,潘雨青作为船老大,“江湖人”天然具有交通员的便利条件,而邹叔宝的纸作坊老板、赖西诺的大家闺秀身份亦属“大隐隐于市”,方便在当地开展隐秘工作。
除此之外,故事还塑造了较为“另类”的交通线上的领导干部,他曾经是上级,为了工作需要,可以成为下级,在新的岗位上发挥新的作用,卢清泉便是如此。
一切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为了能够顺理成章回到家中,卢清泉故意在商社账目上做手脚借以辞职,到了自己祖传的小店,他的老父亲显然是个超级人精,老人家也看明白了儿子和他的同行者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战,欣然相助。
这些交通员们的心中都有一股力量,那就是理想。
理想是什么,那就是实现《觉醒年代》的愿景,让广大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能够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
随着敌我斗争形势的白热化,这条上海至香港、转汕头、潮安、大埔、永定、长汀至中央苏区的绝密交通线逐步成为最重要的一条“红色血脉”,从上海转移的重要人物都需要从中跋涉。
在这条危机四伏的交通线上,乔装护送那些从上海往苏区转移的青年干部(学生气十足)、上海党中央重要领导的任务十分艰巨,潘雨青、邹叔宝和他们的上级、战友、亲属(革命的同情者和同路人),为这些人员设置了全新的、符合他们路线的新身份,有惊无险地通过了龙潭虎穴,顺利抵达苏区。
目前播出的剧集中重点突出了代号为“大表哥”的军事高层领导,他同交通员们辗转于多个交通站的危险历程,惊险万分,引人入胜。
剧中,在各级交通站点的配合下,“大表哥”所设的身份履历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有惊无险地从侦缉队吕站长所布下的罗网中脱身,并在潘雨青的努力争取和巧妙安排下,顺利应对敌人的盘查往下一站转移,最终在历经艰险磨难后安全达到中央苏区。
交通员们用智慧与勇气战胜了强于自身百倍千倍的敌人,顺利完成了党组织交给他们的绝密使命。
永不熄灭的伯公灯是高度象征光明之物,邹叔宝深情地向赖西诺倾诉:“我是个走夜路的人,过了这段黑暗,我会面向光明。
”革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而凝结而成的,革命是由一代代无畏的革命者而连续而成的,革命是由全中国无数的村落和社区团结而成的。
革命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革命是深深发源于、扎根于人民之中的伟大事业。
交通员是暗夜的光明行者,每一滴血都为信念燃烧,就为着阳光把大地普照。
可以说,《绝密使命》是近期我过的最感人的红色题材电影,值得所有人观看。
虽然有的情节值得推敲,但瑕不掩瑜。
演员演得很棒。
特别是周桐演的潘雨青及妻子、邹家几弟兄等,为革命不惜一切,为革命不怕牺牲,创造了革命交通线的奇迹,值得敬佩。
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现实更加残酷。
值得所有人观看。
但愿剧后有这些勇士和勇士们的后代介绍,让我们永不忘这些无名英雄。
致敬勇士们!
他们的名字可能无人知晓,他们的事迹却会与世长存正在CCTV-1黄金档、腾讯视频热播的电视剧《绝密使命》,题材新颖,制作精良,剧情紧凑,追剧的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却又令人欲罢不能,无疑是这个档期的电视剧佳作。
同时,《绝密使命》也让观众们发现,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作品,并非是中老年观众的专利,该剧的主创团队始终致力于突破传统的创作的手法,在故事、人物、剪辑等等多个层面,尝试与年轻观众寻找审美交汇点,如今就成品看来,确实颇有成效。
《绝密使命》从故事开篇,就将观众带入到一条鲜为人知的隐秘交通战线之中。
这条交通线,是为突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而建,它从当年的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出发,途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等地,最后抵达瑞金,是一条长达三千公里的绝密交通线。
在这条交通线上,无数的党员、战士、群众们担当起“交通员”的职责,传送情报、输送物资、护送干部,与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却始终保持着这条“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的安全畅通,是真真正正的“隐秘而伟大”的斗争。
说其“隐秘”,是因为这样的地下交通线,不仅在战时是绝密,而且即便在当今,也鲜有文献记载和报道,而奋战在这条战线上的同志,更是在九死一生的险境中,执行着一项项秘密任务。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死守严防,他们不能表明真实的身份,不能暴露真实的行踪,甚至连生死存亡的信息都不能公开,虽然宛若“隐形人”一般,却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日夜行走在交通线上。
说其“伟大”,是这样的隐秘战线,更凸显革命者们的智慧与胆量,英勇与无畏。
太多悄无声息又前仆后继的献身背后,是默默无闻而又伟大的牺牲。
剧中,六名支援苏区的学生干部被残忍枪杀,几名往苏区运送食盐的红军战士壮烈牺牲,一名交通员为了救战友自愿冒名“周成”跳下山崖……还有太多无人知晓又可歌可泣的事迹,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与光明。
他们,因为有信念而坚强,因为有信仰而崇高,这也是《绝密使命》这部作品透过剧情所要传递出的精神内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而在被“伟大”与“隐秘”所加持之下的《绝密使命》,确实有着更具质感的作品表达:从题材层面看,虽然近些年陆续有优秀的谍战影视作品出现,比如电影《风声》《悬崖之上》,比如电视剧《潜伏》《隐秘而伟大》等,但反映中央红色交通线这条隐秘战线的作品,《绝密使命》却是第一个,该剧也由此填补了谍战题材中“秘密交通线”的荧屏空白。
整个剧情,也由这支交通线所串起,以线上的重要站点伯公凹为原点,连通起白区与苏区,连通起上海与瑞金,无论是情报的传递、物资的输送,可谓艰险重重,意义重大。
由此,《绝密使命》第一次将这些绝密往事呈现在公众面前,得以让我们切身感受到那个风起云涌大时代的艰苦卓绝与波澜壮阔,弥足珍贵。
从故事层面看,该剧是非常“强情节”的作品,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任务让人应接不暇,从开播到如今,简单统计下,剧中已经执行的任务包括:两次重要情报传送,一次食盐传输,一次药品传输,以及一次枪支弹药的运输。
虽然在任务与任务之间,也有我们的众多交通员们日常生活的场景,包括各处联络点的日常,但同时,敌军的各路人马也一刻未曾停歇,使得整个隐秘交通线上的斗争,在环环相扣中险象环生。
这样毫不灌水的强情节快节奏,不仅是全年龄段观众之福,也特别符合当下年轻受众的追剧倾向。
究其原因,是创作团队在创作理念和手法上的与时俱进、精益求情。
从人物层面看,该剧的众位主角也是极具“张力”的。
当然,在创作的过程中,本着“大处不虚,小处不拘”的原则,《绝密使命》对剧中角色进行了艺术创作,虽然并非是对历史的复刻还原,但这些角色大多都有真实的历史原型。
比如在史实中,中央红色交通线交通员有蔡雨青、邱辉如、孙世阶、余良晋等,中央红色交通线护送的领导干部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战斗历程,也都融入到了《绝密使命》的剧情之中。
由此,被最真实的历史素材所丰盈的角色,显得尤其立体而饱满。
比如既柔情又心细、既睿智又勇猛的潘雨清,还有看似文弱却满腔革命热火的邹叔宝等等。
不仅正面人物,连反派角色也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阴郁黑暗而又性情乖张的曹瑞瑛,时刻让人不寒而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敌我之争、正邪之战的困难程度与紧张系数。
总体来说,《绝密使命》作为 “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重点剧目,有着诚意的创作和过硬的品质,不仅吸引了传统电视观众的关注,而且也被诸多的年轻观众所追随和热议,是一部在观众构成层面的“破圈”之作。
究其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魅力外,《绝密使命》中彰显的革命斗志与青年初心,也与年轻观众产生了诸多的碰撞与共鸣。
如今,《绝密使命》正在央视一套和腾讯视频热播,让我们继续跟随这部剧,来致敬隐秘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并以此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更加砥砺前行。
多好的人们啊,意志像钢铁。仅仅怀揣让穷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想法就可以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我们真是愧对先烈们。
看了两集,从窗户外打进来的光太强太不自然了,侧光打得好多(我知道这样显得演员好看但也不能这么多吧)。个别镜头太赘余。衣服太新。接头发电报啥的内容也挺蠢的……过家家一样。
诶每次护送真不容易
看到15集了整体剧情不错,新的题材有新鲜感,看得出编剧讲故事能力还是可以的,演员们也都不错,先辈们太不容易了向他们致敬!
与前面几部同类型片相比,剧本有点糙
改革开放后那些跑去沿海或海外打工浪淘沙的人,既要盯着衙门捕快的铡刀也要盯着市场的动向更要盯着人心的情绪才能做出一笔买卖,市场对先见之人的利润是很丰厚的就看是你的行动快还是捕快的刀快,浪淘沙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剧情细节常有问题,关键时候就煽情个半天。。不太真实
已阅
好零碎的剧情
最起码不是神剧,还行
很多情节都经不起推敲
被故事深深打动,每个人物意志都那么坚定,佩服佩服
吃饭时,陪老爸看了一集,是护送那个爷叔的那一集,那些对白虚假的要命,简直不是人说出来的,那个小年轻说,为了完成任务,可以随时牺牲自己的性命,这没什么,但是他竟然还加了三个字“和家人”,妈的,做他家人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这种傻货比李莲英还要太监
那个人是李德?
有一些bug,但是很多细节拍的不错的。我给8分。鉴于有些人无脑一星,我就多打两分。
故事设定挺新颖挺的
赖寿章,哭到不行~张桐,圈粉~片尾曲,真好听!
你能想到我居家追的剧居然是部红剧,一百六十块经费那段震着我了,
可能是有了对比吧……感觉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好了
3星半;所有故事均有历史原型(几个工作者汇聚一个播),但还是有革命剧的意思【后续转移爷叔(周恩来)22集起未演好,演技烂尾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