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是在达芬奇密码之后,所以我一度以为又是借着达芬奇的名号骗钱的陈年烂片。
后来看到电视上的介绍,貌似还有点来头,才决定看上一看。
一开始缺省是德语声道,居然没看出来有什么嘴形对不上的地方。
听到他们在说这是波兰的国宝,才发现原音应该是波兰语。
整部片子前半段铺垫比较多,略显沉闷。
后半段就精彩紧凑的多。
总的来说看惯了十N罗汉之类的好莱坞式神偷,看看波兰人的智慧还是挺有趣的。
2008.10.13鼎鼎大名的“大盗舒玛”在监狱里加入了国际窃画集团,在该集团的运作之下,他以身患疾病为由获准假释。
出狱后的舒玛自然要为这来之不易的自由之身付出代价,窃画集团马上给了他一份“工作”,要他将全世界“客户”梦寐以求、价值连城的旷世巨作——《抱银鼠的女子》偷到手。
这幅出自达芬奇的惊世之作是波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波兰的国宝,刚刚在日本展览完毕,现正在返回波兰的途中,受到警方极其严密的保护。
负责将这幅名画护送回波兰的警员在得知大盗舒玛不久前被假释出狱的消息后,隐隐意识到了其中的诡异,于是加紧防范,同时对舒玛也进行了最为密切的监视和追踪,要求舒玛两天来警局报到一次。
没想到警方聪明反被聪明误,到让舒玛轻易地在警察办公桌下安置了窃听器,且在窃听器不慎被清洁工碰掉后又一次借机补装上去,完事后又随手取走,让警察永远无从知道如何泄的密。
在100万欧元这个近乎天价的报酬面前,警方的这些举措丝毫动摇不了舒玛盗取名画的念头,鉴于自己的行动受到监视,他找到多年前的好友尤利安,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几年前,舒玛就是在和尤利安搭档作案时被警方逮捕,他没有供出同伙尤利安,而是选择独自承担全部罪行,被判入狱。
也因此,舒玛认定这一次尤利安一定会与他联手。
谁知尤利安断然拒绝了舒玛的要求,理由更是舒玛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如今的尤利安是一名警察。
得不到尤利安的鼎力相助,舒玛那个“偷梁换柱”的计划无异于纸上谈兵,无计可施之时,尤利安竟意外出现了,他答应与舒玛合作,并找到了舒玛需要的“绘画大师”——画师哈根和他那个拥有非凡复制天分的孙女玛妲。
他们20万欧元的开价虽然有些离谱,但最终绘制出的那张《抱银鼠的女子》的仿制品却绝对可以以假乱真。
《抱银鼠的女子》终于静静躺在了从机场前往波兰博物馆的车上,一切也都按照舒玛天衣无缝的计划进行着,他亲自出马,在事先安排好的混乱中用仿制品换走了真画,尤利安作为接应,把画顺利地成功送到了买家手中。
舒玛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的巨额报酬。
很快全城便传遍了名画失踪的消息,而哈根和孙女玛妲也利用这一时机,联系了一些居心不良的收藏家,将他们顺便多画的一张《抱银鼠的女子》的仿制品卖了个好价钱。
与此同时,波兰博物馆意外收到一个包裹,经鉴定,里面的画正是《抱银鼠的女子》的真迹,至此,一切真相大白,原来尤利安为了能让《抱银鼠的女子》永远不留在波兰,请玛妲画了两幅仿制品,一幅给了舒玛的“客户”,一幅便是用来顶包留在作案现场,后被运回博物馆的那幅,等事情平息后,他才将真迹完璧归赵。
故事结尾皆大欢喜,犹如美国好莱坞式的喜剧收场,但是又似乎去缺点什么?
缺少合情合理,尽管故事编排的天衣无缝,缜密周全,但是,有悖常理。
首先,一个画家能否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同时惟妙惟肖地完成达芬奇的三幅复制品就值得推敲,其次,故事结尾舒玛一句:“别想蒙我,你卖的不是真品”,尤利安一个诙谐的调侃,点化出这两个波兰盗贼的“爱国之心”和“高尚情操”,莫不是波兰盗贼的素质就是比别地方的盗贼高?
可怎么也难以令人信服。
当然,这些瑕疵仍无碍这部电影风靡波兰全国,屡获殊荣。
达芬奇密码作用,所以之后搜了不少此类作品。
偷盗是智慧型的,远比达芬奇密码的宗教理念和悬疑更有意思。
反正就是看着很爽快,画面也很不错,最后是结婚,很像是喜剧。
沾上“偷”的边,大凡故事都有精彩的布局构思,高深莫测的偷盗计划。
所以[盗走达芬奇]也不例外,不同的只是它不是故事花精力去表演的重点,更出彩的是情节所呈现出的喜剧效果。
影片故事讲述得很轻松,诙谐,而且结局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很完美的,值得一看。
另外我觉得很有趣的是,影片里的女主角仔细瞧的话和【抱银鼠的女子】中的女子真是有几份神似。
最近影院上映了个“新片”《盗走达芬奇》。
其实这部片,早在四月我就已经看过了,而且是在影院哦!
虽然迟到错过了开头,但一进影院就被情节吸引住了。
虽然时间很久了,很多情节还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六一期间朋友问他看什么电影,(当时上映的有光荣岁月、葫芦娃、等,)我毫不犹豫的推荐了该片!
《盗》说的是一个刚从号子里出来,被警察重点关注的大盗,联合一个不起眼的小警察,聘用一个患有奇怪的记不住别人模样的爆破高手和一个天才美女画家(她是黑头发,很有味道的那种漂亮),盗走了戒备森严的达芬奇名画。
影片有张有弛,把一个本来挺“悬疑”的片演的轻松诙谐,特别是小警察在偷完画后急匆匆的绕回现场煞有介事的和同事一起侦查那段;还有大盗把窃听器用口香糖粘在桌子下面,关键时刻却被清洁工扫走了;永远记不清别人样子的爆破高人疑惑的看自己的孩子;老画家把古董柜子做成画框;等等等等,好笑极了。
同志们注意了,这可是我近三个月前只看过一遍的电影!
拜托,我竟然记得这么多!
这还是第一次没看简介就看的电影。
只听说口碑甚佳,可是影片的类型,我一点都不知道。
中央六套很友好地选播了这部片子,我便力邀爸爸一起观看。
首先吓了一跳,居然是部波兰影片。
因为从来都没看过什么东欧的影片,连布拉格之恋都只是听说。
波兰景色尽收眼底,华丽的建筑风格,清晰的马路砖痕,悠闲的广场上悠闲的桌椅。。。。
心生向往。。。
接着再吓一跳,原来是部喜剧片啊。。。
还挺幽默呵。。。
特别是看到那个爆破工人,明明在做一件很惊险的事情,闹钟一响就毫不犹豫地停下来休息,吃三文治喝咖啡。。。
不得不惊叹,这就是波兰文化啊。。。
看着名画璀璨地照耀,争辩银鼠是7根胡须,争辩达芬奇用左手画的,争辩画中女子身份,不得不沉淀下来,叹赏艺术大师的杰作,再惊叹女主角和画的主角如此相似。。
这部片子最让我折服的,还是情节的设置。
最后皆大欢喜,我们也没有让狡猾的富翁们赚走名画。
其实,片子可以拍得让人很high。
比如,这部。
找到了个女的那么像抱银鼠的女人,导演也太强悍了。
整个电影的节奏比较急,如果分心看很可能会脱节,但是理解上还是相当简单的。
看完之后,我还是想看达芬奇密码。
= =|||
如题。
说它“意识形态”的理由很简单:1.国宝名画最终没有流落到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手里。
成功卖给富商老头的复制品,果然“被挂在一个小房间里”,外面还装个假画整障眼法。
显得这些人就只有几个臭钱,好骗,啥也不懂,最后很活该。
资本主义“走狗”哮喘罗胖,最后虽逃一死,但连个中介费也没赚到。
2.顺带讽刺了一把资本主义小弟弟日本。
日本护送画作归来的那个人,在车上傻乎乎地只知道狂拍DV。
最后居然真的要切腹,却又要开着电视边看边切,连点武士道的真诚和尊严也丢尽了。
3.盗窃技术上的“反高科技”或曰“反智”。
当运画救护车被20多个普通炸药精确地“陷落”时,我觉得《Mission Impossible 1》中,阿汤哥那样四肢八叉地吊着,还要用手去接住掉落的汗滴,那可真是一个累呀。
何必呢?
土办法也能盗名画不是?
4.影片还着重强调了波兰本来货币与欧元的对价。
舒玛与罗胖谈价钱时,尤利安与美女谈价钱时,都用到了。
总之,片子的基调很“爱国主义”,虽然舒玛对尤利安说“少跟我谈什么爱国主义!
”最后谈一下四幅复制品的下落。
俩富商老头一人一幅不用说了。
幕后黑手美国女赞助人买了博物馆里那幅冒充的(第3幅),也可以确定。
有观众认为,最后一幅复制品也被她买走了。
我也似乎听到她说“我买下所有的复制品”,请注意——“所有”,表示不止一幅。
但是多出来的,是不是天才修复者爷孙俩的杰作呢?
不是。
我进一步认为,此狡猾赞助人得到了一幅她认为是真品的画作。
线索有两条。
第一,她用放大镜检查博物馆的冒充品后,鉴定道“银鼠有7根胡子这里只有6根”。
这时候,她望了一眼人群中的老头(复制者),老头对她点了一下头,还微微一笑。
第二,买走复制品需要签署一些过关文件,当警察说“真不敢相信我亲手签字让您带走我们的国宝”(开玩笑性质),老太太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说“哦,原来是您签的字?!
”哈哈,剧情应该是这样的:复制者老头跟赞助人老太私下对接(这点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是老头给了哮喘罗胖复制品的显微照片,舒玛他们也从罗胖的手机纪录里发现了幕后买家的线索),称自己偷到了真品并且要卖给她,然后让老太去鉴定博物馆里的假画,老太鉴定无误后,带着她以为是真品其实还是赝品的画作签过关文件回国了,最后一刻,她还以为警察是这次偷盗的内线呢。
综上所述,祖孙二人成批复制的第四幅假画,下落在此。
老太太正面从博物馆买走的复制品,如果不止一幅,也不是这爷孙俩这次画的。
影片最后交代真品回归后的情况时,两个富翁老头都有所反应,但赞助人老太太似乎没有反应。
她或许还沉醉在迷梦中呢。
正如我们这些豆瓣,起劲地讨论着一个电影故事。
呵呵,好玩。
有一个疑问,在验画的时候,老肥拿得是他自己的光盘,这张光盘到最后原来是老画家给。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老肥ensure老画家可以从博物馆里面拿到光盘呢?
真没想到一个波兰电影,能让人如此惊讶它近乎完美的剧情。
该称赞的大家都称赞了,我只能说:如果中国人都好像波兰人那样爱护国宝,中国有关国宝的电影又能用合乎情理的方式展现给大家那真是不仅有文艺观赏价值,更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总比那些用流血牺牲来达到教育目的的片子让人印象深刻吧?
)
所有白胡子老爷爷晃来晃去,会容易让亚洲人脸盲,哪个是买家,哪个是中间人,哪个又是最后的大boss,傻傻分不清,但有一个套路是如果出现几个人交手下国际象棋,一般大boss是最厉害的那个棋手,另外,盗侠的风度早在港片《纵横四海》中有所领略,周润发、张国荣和钟楚红在码头分手各赴前程的江湖再见,那股豪迈与轩宇所具备的东方气韵,要远比这种西式的爱国情怀容易让人共情,所以,同样的题材,似乎要跟九十年代的港片抢票房是肯定抢不过。话说回来,要论政治正确,电影的诉求几乎是一种古典主义的政治正确,比如,最好是劫富济贫,用富人花不完的钱和满足不尽的虚荣来填补艺术的国库,除了富人本人财产损失会痛心疾首,没有别的输家,观众看了也会拍手叫好。说起来,画师与警察的这条情感支线还大大倡领了公职人员的礼义廉耻与爱憎分明呢。
即便是擺在盧浮宮的懞娜麗莎也幾度被竊。又一國寶名畫《抱銀鼠的女人》。説道波蘭電影並不只有納粹猶太。那邊的風景也很美那邊的人也是。都說女主角像畫中人還差點。故事情節同類的也看了不少想到‘惠斯勒的母親’。
很有趣很紧凑,虽然有些情节有漏洞
doesn't make any sense to me
很不错,有创意
想把我们波兰的达芬奇偷走,就是自己也不行。
剧情不是很经得起推敲...可是很有味道~
很连贯,好看的欧洲电影
08.10.12挺有趣的说~好过好莱乌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给五星,但是控制不住,就是觉得好看!
俊男美女啊!
全程枯燥乏味,直接导致我写起了代码
搞不好是我有点偏执,总觉得新上映的都像垃圾食品一样没有营养,一定要过个几年,经过时间的洗礼,从驴子上下了电脑上看,才会给高分吧。情节的紧张程度远不及达芬奇密码,悬念节奏凑合,搞笑也比较有分寸,尤其对于日本人切腹的调侃,中国观众看得肯定很解气。总体感觉像杯白开水。
就还蛮巧妙的,但是不够刺激
好久没看过觉得喜剧的喜剧片了,因为一个人看的缘故么
三星半。节奏不温不火,典型的欧洲商业片范,但局还是颇有趣的
是我小白痴吗?没怎么看懂e..
有意思,有意思,有点儿意思,偷窃艺术品绝对是门大学问,更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延续了和wilson看电影始终看得很无聊的电影的状态。过年的时候看这种片子,作孽啊。
精彩纷呈的盗窃过程,令我拍案叫“绝绝绝绝绝”!影片的结尾,竟然如此的甜蜜、温馨、美好!真是让我意想不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