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下午,安静的城市,半躺在床上看陈英雄的《夏天的滋味》。
很久之前了解到的,想象中的越南是隔了山隔着水,遥遥无期的一个东南亚小村落,贫穷且炽热。
这样的一部电影竟带着清新与梦幻般的优美展现出越南的另一面——我从未曾想到过的越南。
美,而且缓慢。
画面着实是美到令人发指的程度,跟魔戒中的自然风貌又那么不同,镜头前的每一帧都暗暗地传递给人美的感觉,不露声色,却深入你的视觉侵占了你的思想。
亚洲人的情感总是内敛和悠长,近来也开始走着欧美人的热烈和直率,但最后的最后依然还是沉默中所呈现的情感取胜。
其中有一幕是大姐蒙着薄薄的细纱和情人接吻,那真是十足的文艺和矫情,当然也是十分的美。
他们的亲吻是克制后的狂野,是努力把握却无能为力的淡淡忧伤,这一对显然是男人更深陷迷恋之中。
大姐坐在男人的身边,黑亮的长发从肩膀倾泻到腰间,有着越南女人普遍存在的婉约和柔情,她的声音很好听,嗲嗲地哼着一首听不明白的歌,悠长而深情的歌,正如她转过来正对着镜头时那张颇具风情的脸。
雨水,很多很多的雨水。
很多场景里都有清凉的雨水,把越南的美勾画得清丽脱俗。
从未见过那么漂亮的院落,满目应接不暇的绿,饱满浓稠的绿;雨水突然落下来,在肥厚的枝叶间来回滚动,不断累积,又一同从叶子最尖细处齐齐垂下,这自然得再自然不过的一幕幕快速连接起来,你的眼睛头脑里只记得那青翠欲滴的绿,层层叠叠、挥之不去的绿。
另一次,小妹和哥哥嬉闹着走在街上,旁人眼光中的他们俨然一对亲密的伴侣。
回家的半路上下起了雨,滴滴答答,密实的雨雾里小妹挽起了白色的裤腿,她穿着一双简单的白色凉鞋露出紧致纤细的足踝。
越南女人都那么纤瘦,像极了琼瑶笔下的女主角,只不过经过热带地区曝晒的肤色暗示她们绝不是弱不禁风的模样,越发增添了几分城市中女性不可多得的淳朴与天然。
青苔在茂密枝叶的庇荫下悄悄滋长,二姐夫是位作家,靠在露台的一角抽烟发呆。
我是多么地羡慕能单独拥有这么大一个露台,即使它没有好的朝向,即使它陈旧疏于打理!
我希望能在这露台上放一只收音机,听着电台里播放的曲子和有一搭没一搭主持人的废话,摇着蒲扇在躺椅上看一本无聊的小说。
桌上要摆一小桶的冰块,任由他们在室外的天气里慢慢溶化,变小,最后变成桶底的一滩水。
我会在咖啡里加几颗,再摆上一小片自己种的薄荷叶,……不知不觉地书掉在地上,而我可以舒服地睡着。
最好,椅子底下还蜷着一只无精打采的猫。
我深爱的朋友们则住在临街或者拐角处,睡到自然醒后能招呼她们来喝茶聊天儿听音乐,吃些小零嘴,开一个甜到心里去的瓜分着吃。
这可能是我能想到的最美的事儿了!
(这果然是部好片子,一边看一边意淫自己的生活,错过了几个镜头也不会影响你对电影情节的判断。
)每一个房间都有很多的窗子,窗敞开着,可以看到时断时续的的雨。
桌前摆着养在大水缸里的植物,壮硕的叶子可以舒展得诗情画意,小昆虫不失时机地趴在上面打盹儿……她们在一起洗头发,这一幕水打湿了衣服却不显得情色,镜头所到之处只觉得世界原来可以如此这般曼妙多姿,无论是姐妹还是情人间都有着难以名状的恬淡优美。
四周安静极了,只有鸟的啼叫。
窗帘在风的推动下摇摆起来,长长的长长的定格在镜头上……
《夏天的滋味》的创作冲动始于陈英雄在越南听两个老人讲起关于战争记忆中的往事,老人用很平淡的语气讲述过去,不带着任何激动或者哀伤,他被这种经过人生岁月反复洗淘的平淡所打动,于是想要以平淡的感触来描述一个关于越南回忆的故事。
乌黑的秀发,高高的颧骨,迷人的眼睛,健康的肌肤,还有动人的曲线。
睡时一件小褂,外出时则一袭白衣。
大姐的成熟老练,二姐的丰韵迷人,小妹的含苞待放,各具特点,举手投足间,三姐妹无一例外是很浓的越南气息,或者是热带地区的女子风情。。
影片画面美好迷人,早晨充足的光线,带着怀旧色彩的屋内布景,轻柔的音乐难免让人有刻意做作之感。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画面处理得确实很美,无论是把光还是取景,都让观众视觉受到了冲击诱惑,舒服异常。
值得一提的是摄影师是台湾的李屏宾,即侯孝贤的老搭档,拍摄了侯孝贤的大部分电影。
影片配乐上也下了番功夫,小屋内的轻歌曼舞,弥漫的恋旧气息;聚会时低弹的吉他声,还有轻快的越南歌曲,都比早先《三轮车夫》里多了随心所欲的自然流露,尤其是众人合唱歌曲所带清新的复苏气息,恰如越南现在给人的感受。
越南的夏天虽然也有烈日灼人,但被陈英雄所回避,取而代之的是早上突然下落的大雨,落得欢快。
个人非常喜欢影片里那些大雨的场景,雨水落得那般欢畅,如白莲花般的女子优雅地行走在路上,地上无数碰开的水花,白茫茫一片。
雨季的潮湿,恰如三个女人的情感欲望。
雨季对于越南这个国度是那么贴切,雨水的倾泻中,女人如白莲花一般怒放,色泽鲜艳,芬芳似沁,逢合着漫长雨季到来,处处是夏天的气息,雨水里植物的绿叶娇嫩欲滴,屋檐上汇集的水流哗哗而落,流淌到低处。
在远离尘世般的小屋里,小女儿和弟弟在嬉闹,二女人和丈夫含情脉脉的对视,大女人则偎依在男人身边。
四个兄弟姐妹几乎是在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内圆满了整个《夏天的滋味》的故事。
影片却没有重点去刻画其中单个人物,虽有一个大的家庭圈,却是并列的三条人物主线,包括三姐妹和最小的一个弟弟,导演显然要冒着顾此失彼的风险。
情节琐碎,三个女人各怀心事,为家庭忙碌操劳却不沉重,有很多闲聊调侃的场景,影片开始于三女儿和小儿子起床、一家人忙于准备母亲忌日,终于三女人和小儿子出门、一家人为父亲的忌日准备。
可以说影片一开始就有点落寞和暧昧,尤其是小女儿和弟弟的亲密关系上面,像情侣但又有一层血缘关系的阻隔。
意犹未尽之中却不道破,让人扑朔迷离。
“暧昧”来源还来自于影片里三个女主人公的情感困惑,这一切都是因为闲聊时提起一个和母亲彼此爱慕的男子,这段尘封的当年情让她们对父母当年的恩爱关系有了一丝怀疑。
之后大女儿有了外遇,而丈夫则有着双重生活——在她之外有着一个女人和孩子;二女人在爱情滋润中有着很多期待,却得知丈夫和一个神秘的女人有说不明白的关系;小女儿本身就和弟弟的关系相当暧昧,又喜欢着另一个男人。
影片末尾,三人抱头痛哭,却被喜剧的手法点破了小女儿怀孕的消息,而毫无疑问的是她们正常生活将继续,这些纠缠不清的困惑只是一点风波,很快就可以平静下去——就像她们母亲所曾遭遇过。
透过《夏天的滋味》又可以知道陈英雄回避的不仅仅只有那些真实的情感。
故事里三个女人生活在了没有世俗干扰的庭院小屋里,以展现她们内心中宁静的平淡、美丽的纯洁。
离开庭院深深,又中意于满目的青山绿水,一排竹筏、水上小屋、垂钓老者,恬然自得。
外景山水风光也是鬼斧神工。
没有纷繁杂乱的喧嚣,也没有人情世故的险恶,这个大家庭的每一分子仿佛处于尘世间的一弯小船,停泊在宁静港湾。
换话说陈英雄有点刻意把越南尤其是河内美化得不那么现实,仿佛虚拟的梦境一般,回避着对越南社会的直描。
作为越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导演陈英雄显然吸收了前两部的成功因素,并且对存在的不足做了改进。
1994年《青木瓜之味》的情节单薄——围绕一个略感沉闷的旧式爱情,带有太多个人色彩;1995年《三轮车夫》想要表现的情感太多,造成过度的现实压抑,导致在越南国内长期遭禁。
因此事隔多年后,《夏天的滋味》呈现出来的优美画面让人觉得几乎已经是导演个人风格化的顶峰状态,这种窒息效果换来的成功却也在一定程度避开了以上很多问题,简言之也是付出了一定代价。
于是《夏天的滋味》对现实问题做了善意回避,把河内几乎描绘成了一个世外桃源:这个家庭所处在的外部社会被轻描淡写,甚至不做任何滴点的停留。
这种过分追求影片美感的错觉或者说本意,导致了人物的模板化以及演员表演的苍白,想必不少人也会因为看了一半以上依然为其中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所头疼,被美所诱惑,被闪现的点点滴滴迷惑,太多的注意力,分散停留在了优美的画面上、还有模特一般的越南女子。
2005.1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不同人眼中的越南,有不同的况味。
《情人》是杜拉斯笔下的越南,《印度支那》是雷瑞·瓦尼埃镜头中的越南。
《夏天的滋味》则是越南人陈英雄眼里的越南。
《夏天的滋味》是陈英雄继《青木瓜之恋》、《三轮车夫》之后的第三部影片。
影片反映了陈英雄高超的叙事技巧。
通过三姐妹在为母亲办理葬礼时相互的交流,“以家庭关系为主要经纬,以比较私密的方式去观视这几个女性角色的生命与生活”。
三姐妹,苏、凯、莲,貌似拥有各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生活。
然而,生活的真相,总是那么残酷,忠诚与信赖,背叛与怀疑,交错在一起。
仿佛一朵美丽的花,挑开花蕊,才发现里面早已伏满小虫。
苏和丈夫库无法交流,在她眼中,她们的婚姻已“饱经风霜”。
库爱好摄影,每次从西贡带回的照片上,总有一个美丽的西贡少妇和可爱男孩。
那是库另外爱着的女人和他们的孩子。
苏自己亦情有所移,与一个叫唐的男人不时约会。
凯与作家丈夫金的婚姻亦危机暗伏,两人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隔阂渐深,而金则在旅途中邂逅一个美丽的女子并心生好感。
小妹莲正值青春,对爱情有着纯真的憧憬。
她依恋着同住的哥哥,同时爱着一个叫胡的男孩。
而一个叫托的男孩却暗恋着她。
她们奉为楷模的父母,亦有着各自的爱情往事。
母亲有过难以忘怀的初恋,曾经爱过除她们父亲以外的男人。
这些越南女子的一生,充满了压抑着的爱情与欲望。
这些爱与欲望,却又如此审慎和含蓄。
在平静的面容下,心事千回百转,欲说还休。
陈英雄眼中的越南夏天,满眼是铺张的绿色。
青山、绿水、碧树、绿色芭蕉叶、咖啡馆的绿墙、绿色珠帘、绿色的衣衫,甚至绿色的饮料。
摄影师李屏宾的镜头下的那些绿色,那么浓烈,让人想起张爱玲用过的一个比喻:绿色简直象溅进房间。
三姐妹各自经历了生命中的纷繁,品尝了人生的复杂况味,各自成熟了。
在这样一个满眼绿色的越南夏至。
http://yuyancbn.blog.sohu.com/90753902.html
《夏天的滋味》,像是微风轻拂过慵倦的午后,送来从发梢到心头的清凉,惬意却说不出,因为画面太美了,每一个镜头都像是一张清清爽爽的水彩画,倒真像楚辛说的,是该只剩下眼睛来看的电影,变不得文字的。
虽然心里知道,悠悠晃晃一个夏天,只是姐妹几个若淡若浓的情谊、似爱似怨的猜疑,也没什么特别,可是就是喜欢陈英雄的唯美,满目的翠绿,安静的注视,仿佛日子一直就是这么悠悠地过来的,其他的缺点都可以因为这画面的美和从容的人生不去理会。
陈英雄的电影只看过《三轮车夫》,对那部很多人评价颇高的电影却不太喜欢。
似乎他想拍出一部越南的《悲情城市》,却毕竟少了侯孝贤的悲悯,有些太过投入。
《夏天的滋味》这样唯美的电影却只是他的,别人没有。
他镜头里的越南人怎么都那么安静呢,即使人生的大悲伤袭来,也只是一个人静静地蹙眉、啜泣,然后把一切藏在心里,仍是微笑着迎来送往。
《三轮车夫》里的梁朝伟,《夏天的滋味》里的基,《恋恋三季》里病入膏肓的诗人,关于越南的电影总是有诗人,是不是因为诗歌,这些男男女女的表情和动作才那么安详呢?
还有洁白的荷花,女人口里轻柔吟唱的谣曲。
南方是欲念與愛戀的雙城跨越。
陳英雄第三部長片夏天的滋味中,生活在河內的女人和男人,他們的情感分別在胡志明市找到了平行空間。
這一部影片有了較多的現代感,影片的畫面可稱得上是美輪美奐,每一楨都精緻得猶如明信片一般。
在鏡頭舒緩的移動下,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動植物都呈現出動人的詩意。
在導演和攝影的精心製作下,影片散發出一種帶有古典氣息的華麗,同時飽和豐富的色彩和清脆悅耳的聲音處理更使它給觀眾帶來了美妙的視聽享受。
夏天的滋味和青木瓜之味風格比較接近,婉約動人,清新優雅。
影片細膩而略帶幽默地描寫了一個家庭中存在的忠誠與信賴,背叛與懷疑,在展現生活的破壞與重建中慢慢吞吐出了人生的況味。
表面的平靜和歡樂之下潛藏著種種令人不安的威脅,即使是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裏也遮掩了不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銀幕上所呈現的無非是家長里短,油鹽醬醋之類的瑣碎片段,但就是在這表面無風無浪的生活背後隱藏著巨大的情欲張力。
(劇情梗概:河內一個由兄妹四人組成的普通中產階級家庭,大姐香與攝影師丈夫昆有一個兒子,但兩人性生活不和諧,二姐梅同作家金結婚沒多久,小妹琳患有幽閉恐懼症,她與弟弟海保持著一種曖昧關係。
在母親的齋祀日,三姐妹追憶起被戲稱為“母親的譚”的神秘男人。
為獲得寫作靈感,金前往西貢尋找有關譚的資料,此時他發現梅已懷有身孕,不明白梅為什麼要對自己保密,香在昆出差期間有了外遇,琳則在與海保持曖昧關係的同時,與另一個男孩有交往。
透過平靜生活的表面,三姐妹都有不願人知的秘密和心事。
)有人說陳英雄之于越南好比阿巴斯之於伊朗,這樣的比喻我現在還不能斷定是否正確,但也許很快就會有答案。
此刻的我腦海中浮現出身著aodai的越南姑娘在風中舞動著長髮。。。
越南,你為何如此悠然。
-2009.06.02-
越南的传媒大多时候是作为国内茶余饭后的笑谈存在,HKT组合、网上流传的《还珠格格》、《神雕侠侣》、《花千骨》、《浪漫满屋》……不管是恶搞还是致敬,反正都相当的……辣眼睛。
但无论电视剧行业如何,在电影方面还是有好几部的品质可圈可点。
《夏天的滋味》就是其中一部。
说道越南电影,陈英雄是必须被点名表扬的,在他的带领之下,越南有了《青木瓜之味》和《三轮车夫》这两部电影在国际上被认可,也因他的努力,我们才既能看到如诗如画上层的越南也能窥探鱼龙混杂的底层越南。
《夏天的滋味》也是陈英雄的一部力作,但却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它的色彩美得每一帧都像一幅画,它的人性真实得和我们身边邻居街坊的故事如出一撤。
它讲述了一个中上层阶级家庭的三姐妹,在各自的感情中面对复杂的欲望时,在越南茂盛的夏季里,所作出的选择。
【美如画】越南是一个普通的东南亚国家,没有穷成我们既定映像中的非洲那样朝不保夕,但也没有中泰新这样的发展活力,它就安安静静的蜷缩在中南半岛,靠着南海,偶尔挑一下中国的底线。
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因此就有了一切在这个气候下形成的自然景观。
永远明媚的阳光,茂盛葱绿的热带作物,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闷热的夜晚,蚊虫嚣张,以及绵长的夏日。
在陈英雄的镜头下,《夏天的滋味里》将这样的自然景观与带有殖民色彩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更是美不胜收。
绿色的房间里各种抽象具象人物海报,绿色的水晶门帘,紫红的碎花门帘,细窄的门窗,悬挂在窗前的一盆盆绿色植物,角落的一盆花,长满海芋、芭蕉树与芒果树的院子,具有欧式风情的镜子,摆着古典花瓶与佛龛的柜子,透过浓绿树木映在脸上的热带阳光……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一样,在热带季风气候下有着典型的东南亚茂盛植被和炎热气候,但不同于泰国融入世界的热闹纷攘,也不同于马来西亚的整洁简约,因为相对闭塞与贫穷,它自有一份尚未彻底开发的宁静幽深。
穿过城市里芒果树枝叶的午后阳光,老旧电风扇吹着的咖啡屋,城市外的丘陵与碧绿的海,如麻的雨水都多了几分寂寥恬淡。
它承载了一个夏季的故事,但这故事像是墙角边的青苔,不带着世人的期待而自生自灭。
【乱如麻】每个国家,每个人都是欲望的载体,我们永远在寻求心灵宁静,但我们永远无法满足。
夏日是一个欲望容易高发的季节。
和最好的回忆都集中在夏日一样,夏天总是充满这样的魔力——储存最好的,诱发最坏的。
《夏天的滋味》里三姐妹看似生活富足,无忧无虑,实则各有心事。
大姐和大姐夫育有一子,大姐夫是摄影师。
在去外地采风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和另一个女人还育有一子,而大姐也有情人;二姐刚怀孕,二姐夫是作家,为了寻找灵感要去外地出差几天,却被一个女人所吸引;深夜的时候二姐小心翼翼地问大姐有没有想过要背叛丈夫;小妹尚未出阁,和哥哥住在一起,却总是提出他们看起来像夫妻的话,整天黏着哥哥,但也不妨碍她和另外的人在一起。
这是复杂的家庭,也是杂乱的人性,它们正好遇到夏天,因此所有的一切像是炙热阳光下,水塘里的蚊虫孑孓,肆意的滋长,疯狂的繁殖。
——我们有爱吗?
——当然。
不然怎么会组成家庭,更不会为了维持一个家庭而做出种种努力。
但我们或许永远不能爱到身体和思想都达到始终如一的境界。
所以要么男人出去拈花惹草要么女人总有蓝颜知己或者相反;所以要么在面对诱惑时我们总是蠢蠢欲动或者自己有意无意的制造诱惑;所以我们口口声声说只爱一个人私下却放着几条长线、撒着几张大网。
我们爱着一个人并不会影响我们爱着另一个人,我们等着一个人并不会影响我们爱着另一个人,我们组成一个家庭也并不会影响我们想要再组成一个家庭。
这是自远古以来就存在于我们基因里的本性,只是在上万年的进化中,在小说影视作品的熏陶下,在道德法律的制约中,我们可以压抑它,忽视它。
但遇到夏季的时候,在情愫最容易迸发的时节,大多数的凡夫俗子便会跟随着自己的心,引发出这样错综复杂的情感。
【夏天的滋味】大姐和大姐夫未来会怎样;二姐和二姐夫的感情能经得起更多的考验么;小妹和哥哥最后会怎样。
影片没有给出结局,所有的一切都照常运行着。
生活继续着,阳光安静的穿过街道芒果树与海芋丛,孩子在成长,风扇在转动,真花假花还在角落里,夜晚的时候白色的蚊帐放下来,木质地板上掠过穿堂风,我们摇着蒲扇,讲着心事与笑话,哭着笑着,一个夏季又一个夏季就这样过去。
我们可能是影片中的那个小朋友,对父辈发生着的这一些列情感变化无从察觉,在我们的记忆里,就只记得家庭的欢声笑语,明媚的照到角落里的阳光,茂盛的树丛,鲜艳的花朵;但我们也可能就是当事人,努力维系着一段感情,知道伴侣有异心,但选择视而不见或者包容,甚至自己也在发展着另一段感情。
当生活向我们抛出诱惑的时候,我们多数人的选择是随心所欲。
我们才不会以上帝的视角去思考感情泛滥后所引起的蝴蝶效应,我们更不会因为爱情小说与电影创造的假象而克制欲望,忠于伴侣。
我们才不会这样。
我们只会在所有的事情都发生之后,才会慢慢去品尝它的酸涩后果,直至耄耋之年回忆起那样的夏日的时候,我们或许更多的是庆幸,而不是后悔。
这就是最真实的,夏天的滋味。
清新的片名只是表象,别名(偷妻)才是影片的灵魂。
越南潮湿闷热的夏天,带着令人躁动的魔力与欲语还休的大尺度。
影片内容并不复杂,讲了兄妹三人混乱的家庭生活,出轨,偷情,背叛,欺骗,一切狗血的剧情加上大演员尺度的演绎,就是片子的全部内容,但是导演在低俗的情节中又做了巧妙的留白。
大姐为了维持婚姻的完整默许了丈夫在外面偷养的母子二人,为了弥补自己的空虚也找了情人,婚姻名存实亡,暗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背后可能也遮掩了不少不可告人的秘密。
二姐发现丈夫上衣口袋里的口红,婚姻的信任出现裂痕,但导演却没有进一步探寻他们的发展,只是一笔带过,将一段婚姻的成长留给了未来。
婚姻没有一帆风顺,而是在不断妥协与忍耐中变得更加坚固。
三妹以为自己找到了爱情,却被欺骗,告诉我们盲目激情之爱,真的会蒙住双眼。
姐妹三人演绎的故事正是所有少女孩成长故事中的缩影。
情窦初开时,将感情放置于首位,却往往爱而不得;不折腾认命时,将名义上的家庭完整看得高于一切,为之选择得过且过;当历尽沧桑,看破人生虚无时,却对没有陪伴一生的真爱念念不忘。
说到底人的痛苦就是难以知足,容易被求而不得的东西吸引,却忽略眼前拥有的幸福,我想这就是神为了惩罚人类,给人类下的诅咒,让世人渴望爱情,却永远享受不到理想化的爱情。
只能在生活的崩塌和重建中领悟到婚姻与爱情的真谛。
人类很聪敏,他们中的智者发现了情感是复杂不受拘束的这一事实,必须用单一的方式来进行规戒,因此设定明确的道德底线,努力让感情不偏不倚,走在应有的轨道,一旦大意,就有可能偏离,毕竟人性是靠不住的,爱情中婚姻中,应当如履薄冰,小心谨慎,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才能减少痛苦,获得幸福。
1.这算是没文化真可怕麽: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啪啪啪之后,来大姨妈,是不能够怀孕的!
2.情色:这个真没有,全程除了蜻蜓点水式亲亲,真是只是亲亲,还只是亲嘴,像对方嘴上抹了毒药那种亲亲……3.所以我们是要唱:“宁静的夏天 天空中繁星点点 心里头有些思念 思念着你的脸……”还是“时间累积 这盛夏的果实 回忆里寂寞的香气……”……?
在[夏天的滋味]中,导演陈英雄刻意回避了五年前[三轮车夫](1995)里的压抑、罪恶和灰暗,一个中产大家族浓缩了河内的潮湿、暧昧和闲情。
陈英雄像精心修饰一张平淡无奇的生活照一样,美化记忆中的越南,为平淡添加滤镜,营造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情景,令哀愁、背叛变得诗情画意。
电影讲的是一个夏天里的故事,发生了很多事情,却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遥远的越南陈英雄1962年出生于越南的南部城市岘港,1975年移居法国。
1993年,他执导的第一部长片 [青木瓜之味],便是以他的祖国越南作为描绘对象:在湿热的东南亚空气里,雕琢浓烈的东方情调与现代生活。
童年留下的对越南的记忆已经模糊,越南对陈英雄来说,已从故乡变为他乡。
两年后,陈英雄完成了越南三部曲的第二部 [三轮车夫 ],贫穷与罪恶代替了东方情调,河内成了底层的地狱,没有一丝热带的浪漫气息。
2000年,他在第三部关于越南的电影 [夏天的滋味]里,尽情营造轻松、自在、天真的生活氛围。
重要的不是越南是什么样,而是陈英雄想象的越南是什么样。
正如他所说,观众不可能通过越南三部曲就了解这个国家。
这三部影片是他对越南的感性反映,而不是真实越南的写照。
陈英雄去法国那年,越南战争刚刚结束。
从他出生到离开,熊熊战火燃烧在越南的土地上,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
在法国,他经常从亲戚的口中听到越南的故事,也有很多机会阅读有关越南的书。
虽然他不像家人那样强烈的思乡,但留有童年记忆的地方变成遥远的国度后,也会让他牵挂于心。
陈英雄越战之后,越南逐渐回到世界政治的边缘,但它仍然是吸引西方游客的异域,是内敛保守的东方文化的载体。
在法国时间越久,陈英雄离越南就越远,祖国刻在他身上的印记随之渐渐淡去。
他成了“西方人”,尽管他称自己在文化上属于“世界”,不属于哪个国家,但人们还是给了他清晰的身份标签“法籍越南裔”导演。
陈英雄对越南的兴趣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越南三部曲也为他赢得了巨大声誉。
迄今为止,他最成功的电影便是这三部。
之后,他在法国、日本的创作,都无法与此相提并论。
这三部电影,在越南被认为很西方,在西方则被认为很东方。
这是陈英雄作为法籍越南裔导演拍摄越南电影,难以回避的身份标签。
离开祖国近二十年后,再用艺术手段去讲述那里的人和事,陈英雄在意的既不是国家的宏大叙事,也不是底层的现实主义,而是个体在独特的命运轨迹里的情绪和心境:[青木瓜之味]里是一个女人的童年和青年,寄居于不同的大户人家,传统、成长和爱情皆是诗意而美好;[三轮车夫 ]里用三个底层的压抑、无奈和罪恶呈现现代困境;[夏天的滋味]里可以看到四姐弟的悠闲时光与情爱纠葛。
如果要在这三部电影里选择一部来窥视陈英雄对越南的记忆与憧憬,非 [夏天的滋味]莫属。
它刨除了历史、文化和现实的负担,用游离、浪漫的影像,极力营造诗情画意的生活,淡化家庭与情爱关系里的悲痛。
四姐弟中,大姐香嫁给了摄影师昆,二姐卿嫁给了作家金,三弟海和四妹琳同居一屋,悠然自得。
影片开始于母亲的忌日,结束于父亲的忌日,浓浓的情欲溢于言表,伴着空气中弥漫的夏日的湿热。
四姐弟之外,陈英雄几乎没有对河内的日常生活有任何着墨。
大雨、咖啡、街道、都市、山河,皆是四姐弟及其相关的人的情感世界的载体。
尽管主角的经历足以延展出几部跌宕起伏的爱情大戏或几十集的肥皂剧,但陈英雄却有意弱化背叛带来的悲痛,仿佛这一切都是自然之组成,来得平淡,去得从容。
某种程度上,他将人抽离了现实的苦 难和压 抑,赋予他们极 致的松弛,轻描淡写地将本该严肃对待的问题忽略。
正如陈英雄自己所说,重要的不是国家,而是人。
在[夏天的滋味]里,他已然不是在拍故事,而是在拍一种他想象中的人的感情。
至于那些戏剧性的事件,都会如大风大雨、日升日落一样,在人类世界重复发生。
情欲如食欲般存在,但又截然不同。
浪漫的泡沫据说,[夏天的滋味]的灵感来源于两个老人:陈英雄在越南听到他们回忆战争时代的经历,平静得看不出一丝哀伤,于是决定要拍一部平淡从容的关于越南的电影。
清晨的微风吹动纱帘,海慵懒地起床、舒展身体,背景音乐惬意、放松;琳睡在他旁边的床上,半梦半醒,不愿起床,在海的催促下缓缓爬起、舒展身体。
兄妹两的暧昧让路人觉得他们是一对夫妻。
对此,琳丝毫不在意,甚至还很开心,从不回避他人的眼光,海也没有抵触的情绪,只是清醒地提醒琳——他们是亲兄妹。
每天,琳和海都是在这种舒适自在的氛围中起床,仿佛没有一点生活的压力。
他们的姐姐香和卿都在表面上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
这天是他们的母亲的忌日,家族里的人都聚到了一起。
三姐妹一边准备饭菜,一边聊天,话题从一点不懂做菜的丈夫到私密的情欲,再到母亲生前与神秘的男人的纠缠,现实但不沉重,世俗但不庸俗。
为了得到老人回忆往事的平静,陈英雄刻意抽离了人的复杂情感和现实的纷乱喧嚣。
当三姐妹仔细查看一只煮熟的鸡是否破皮时,镜头推 近到她们的侧脸,那种单纯、快乐和满足,实在是一种奢侈,让人难以抗拒;当她们谈论母亲疑似对父亲不忠时,似乎带着某种期待而不是批判。
整部影片的故事都沉浸于这种轻松和暧昧中,只关乎情爱,忽略世事悲痛。
经历波折却仍波澜不惊才是平静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它的背后可能是历经苦难后的麻木、可能是看透尘世后的淡定、可能是时光洗刷后的从容,但在[夏天的滋味]里,这些都不是。
它是一种刻意归于自然、放弃争论的平静。
几年前,香就知道丈夫出轨,并且有了一个孩子。
每次丈夫离家数日,然后带着摄影照片回来,她都能看到丈夫的情人和孩子的照片,但她从未戳破此事,通过照片看着那个孩子一点点长大。
后来,她也有了外遇。
当丈夫向她坦白出轨一事时,她却哭得不能自已,难以接受离婚。
刚结婚的卿也遭遇了背叛,她正因怀孕而兴奋,却在此时发现丈夫可能出轨。
这三个出轨事件,陈英雄都拍得非常具体,但是没有过分的情欲色彩,也不掺杂其他矛盾冲突,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香和卿最终的选择,电影没有道明。
她们正为这些事而烦恼时,不懂性但懵懵懂懂爱着男人的琳说自己可能怀孕了,吓得她们抱在一起痛哭,但一追问才发现只是一场误会,笑声又充满整个房间,仿佛刚刚的焦虑都已烟消云散。
与其说[夏天的滋味]是陈英雄对越南的乡愁,倒不如说是他送给越南的成人童话。
在这个童话里,爱情闪烁迷离,现实无伤大雅,人们活在冷静自在、善良纯洁的泡沫里。
(原载《看电影》杂志2023年8月刊)
河内一个由兄妹四人组成的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大姐香与摄影师丈夫昆有一个儿子,但两人性生活不和谐,二姐卿同作家金结婚没多久,小妹琳患有幽闭恐惧症,她与弟弟海保持着一种暧昧关系。
在母亲的斋祀日,三姐妹追忆起被戏称为“母亲的谭”的神秘男人。
为获得写作灵感,金前往西贡寻找有关谭的资料,此时他发现梅已怀有身孕,不明白梅为什么要对自己保密,香在昆出差期间有了外遇,琳则在与海保持暧昧关系的同时,与另一个男孩有交往。
透过平静生活的表面,三姐妹都有不愿人知的秘密和心事。
挺无聊的
湿漉漉的感觉。没看出味道来。
看了比较失望,确实没有《青木瓜之味》好,只能说美则美矣,毫无新意。作为一位唯美主义者,陈英雄的影像风格和调度无一例外都能带我远离这纷争的世俗,来到我内心深处那个隐秘却纯净不知归路的桃花源。包括这次在布景中,完全把大姐夫在河内的经历诗化为梦里桃源,他在清河上漂泊迷茫的沉思与禅意像极了隐藏在山水之中,唯有阡陌交通的田园,而河上搭建的房子,在潮湿的木板下,清澈的河中自由的飘荡,大姐夫潜藏的爱情完美复刻这一原型。其余段落里,陈英雄将热带国家的潮湿,燥热,滴滴答答雨打芭蕉空灵的回声,以及在神秘的复古原始音乐之中飘渺上升的情欲结合的天衣无缝。那是一种身处其中可以随着肌肤的潮热和粘腻去体会和感受的粘连感,更是一种轻而易举调动观众呼吸和欲望的镜头。空气中攒动着暧昧的气息,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把人的心勾走了
1994年《青木瓜之味》的情节单薄——围绕一个略感沉闷的旧式爱情,带有太多个人色彩;1995年《三轮车夫》想要表现的情感太多,造成过度的现实压抑,导致在越南国内长期遭禁。因此事隔多年后,《夏天的滋味》呈现出来的优美画面让人觉得几乎已经是导演个人风格化的顶峰状态
牺牲自然追求形式,结果情绪根本连不起来,全是一块块分离的不自然的片段。不知道是越南语本身的原因还是什么,每一次张口说话都好像假得要命,表演同样,人物不过一张张好看的脸,镜头同样(其实并不那么好看,因为连接性不行);只是有些好看而已,完全没任何意义。
年紀尚輕,好多東西看了有點似懂非懂…東西還是【青木瓜之味】更勝一籌…
所以我看了个啥
爱情也许从来不如亲情靠谱,当你被曾经最爱的人伤到体无完肤时,只想回到她们身旁寻求心理安慰,只有在那里你才能真正做一个小孩。谁都希望被真正呵护,每一个女人都希望得到丈夫完整的爱,可是当他不再爱你时,也许做什么都是徒劳的。也许有时候只能学会放过自己,离开是为了下一次更加盛大的回归,否则只会愈发丧失魅力,那样的人生也许从来就不是我想要的。
20101030 1940 IFC Palace
一如既往的画面控
在个人美学风格是陈英雄个人的顶尖之作,那份夏日的绿也足以印进观影者的脑海,但这个多线并进的文本实在是空洞且略显矫情。
重看。陈英雄借由三姐妹折叠了一种人生。香、卿、琳渐次为之,实际上是一位女性的不同时间段。
平淡之诗,一汪绿意净且静,嗅不到丝毫对于现实的牢骚与烦忧,又不同于东南亚隔绝世外的小清新,陈英雄让他的作品裹着人文关怀,贴地自然生长。
别的不说,导演是Brit pop的粉丝吧。
身份的尴尬让陈英雄的越南三部曲拍的支离破碎,越拍越糟糕。刻意营造的三姊妹女性群像,每一个都夸张的附和导演对湿发油皮的形象,英语抒情歌和景色一点也不搭,光看翻译字幕都能看得出台词太糟糕,幸亏这是最后一部越南,再拍都不知道该拍什么了吧
拍的不错,但是不喜欢。
这是一部雨水充满鼻腔,疑惑充满脑袋,惊艳充满眼球,温暖充满耳朵的电影。这一个月的故事平和而生动,温润的越南歌曲和老摇滚搭配巧妙,但演员表象较造作,颇有前两年台湾同志电影的生硬感,扣一星。
盆景式静态电影
柔软潮湿的气息弥漫在河内夏季的每一天。
再也不想看湿漉漉国家湿漉漉电影里的湿漉漉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