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看了《惊涛飓浪》,票价很便宜,一方面因为电影院比较偏僻,另一方面可能这部电影确实不怎么热门。
提前看了豆瓣评分6.9分,勉强是可以看的分数,所以也没抱太大希望。
冲着对灾难片的热爱走进了电影院,结果却很惊喜,也引发了一些感悟。
剧情并不复杂,塔米和未婚夫理查德一起航海,途中却遇到了飓风。
理查德让塔米躲进船舱,他自己却拼尽力气想要守住船只。
结果惊涛飓浪过后,船舱里的塔米侥幸保住了命,理查德却在风暴中葬身海底。
随后塔米孤身一人在望不到头的海上漂流,一天又一天,靠着船舱里泡过水的所剩无几的罐头和挑捡出的食品维生。
这期间,种种艰险难以述说,她也曾几度陷入绝望想要放弃,可是她终究没有。
终于,在独自漂流了四十多天之后,获救。
电影采用双线剪辑的方法,两人的相识相爱的美好经历和风暴过后两人艰难求生的过程这两条线交替展现,悬疑设置得刚刚好。
两人?
是的,我一直以为是两人,直到最后解开谜底,“人长时间在海上漂流,会出现幻觉”。
原来,她一直照顾着的重伤的“理查德”,只是她的幻觉。
他需要她的照顾、她想和他一起活着,这种强烈的信念是一直支持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影片总体观感不错,海上的瑰丽壮美风光、风暴来袭时天翻地覆的感觉、塔米一个人在海上漂流时求生的艰难,都给感官带来强烈的刺激体验。
整部电影看下来,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女主角塔米在风暴后,一个人漂浮在茫茫大海,放眼望去仿佛宇宙尽头除了她再无他物,可是她从未想过放弃。
她重新拉起巨大的船帆、清理船舱的积水、排除船底的异物、寻找食物和水并有计划的使用、计算位置设置目标规划航道、时刻留意周围海面以备求助等等,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切该做的项目,她相信她会活下去的。
这种面对艰难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让我从心底生出无限佩服和赞赏,这样的女孩多美啊,这才是一个女孩该有的样子!
最主要的是,她有解决这种困境的技能,她知道怎么计算航道,知道怎么固定桅杆,还知道策划航行路线,这种生存技能才是让人细思极敬的。
我们的文化里,最容易被接受的女孩形象是弱不禁风的、柔若无骨、娇滴滴的,或者是单纯洁净、可爱无害的,比如病怏怏的西施、弱柳扶风的紫薇、娇憨的邻家妹妹等。
遇事会撒娇会示弱的女孩就是比自己独立完成所有事的女孩受欢迎。
一句“你帮帮我吧,嘻嘻”远比“谢谢,我自己可以”来得可爱动人。
我们从不鼓励女孩要摸爬滚打、衣服弄脏也不怕、自己解决所有问题的尝试,我们并不喜欢见到女孩完成艰苦的训练或探险之后脸上手上沾着泥巴的样子。
记得以前看过报道,国外的中学课程设置里就有扛木头、跑几十公里等体能训练项目。
女孩和男孩一样,一样扛着木头奔跑、一样独自在山林中受训,一样在溪边冲洗受伤的脚踝。
从不因是女孩就默认可以回避体力训练,而反观国内的观念,女孩拎着凉鞋、光脚站在小溪边嬉戏的场景才觉得是美好。
这种永远把女孩挡在风险之外的做法,可以说是一种保护,是怜惜她的柔弱,或者说是根本不相信她可以做到。
可是生活啊,漫漫长途,谁知道以后会有什么风暴雷电,谁知道庇护你的人能庇护你多久,如果你自己不练就抗击风雨的本事,那当到了那个不得已的时候,可能就只有束手就擒这一条路了。
现代生活中,多的是意想不到的事,如果把安全平稳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手中,那才是最大的不安全不平稳。
我宁愿摒弃安稳接受风雨洗礼,至少可以确保不论发生什么,我都有还击的勇气和能力。
很难给出个具体的评价,就像看完这部电影,很难说出这部电影到底在讲什么一样。
导演的双线叙事剪辑的眼花缭乱,自然有点意思,但是整个故事俗套而且毫无新意,甚至有点昏昏沉沉。
但是几个自然取景的镜头确实相当震撼,加上女主最后像个骷髅一样的样貌,也是有点视觉冲击。
当然除此之外,其实想谈的是对大海的恐惧。
作为一个至今不会游泳的人,当看到电影中那几个大海的镜头,真的是吓出一身冷汗。
倘若我一人置身大海之上,四顾无人,全部是海水,那我真的是要立马崩溃掉,这种对海洋的天生恐惧虽然很可笑,但是也使得女主的自我拯救更加坚强。
片名不应该叫惊涛飓浪,drift的意思是漂泊,漂浮Moon river 里有句歌词two drifters off to see the world,电影的男女主就是drifters漂泊者,看遍整个世界。
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法理解四处漂泊,漂流各地。
总觉得需要落地生根,成家立业。
事实上非常多美国人都是过这种生活,开着房车四处跑,倒也乐在其中。
『惊涛飓浪』电影改编自真实事件,英文名《Adrift》,漂流漂浮的意思,更贴合全片意境,中文译名难免有些商业角度的考虑。
影片双线交叉,主体以女主视角讲述海难遇险后海上漂流41天求生经历,穿插男女主之间的爱情回忆,虽是一部灾难片,但实际上更偏向于诠释“爱”内核的爱情片,论剧情稍显平淡,倒也挺合英文片名之感的。
【6分,海难之后,永失我爱,也要好好的活下去,活成幸福的模样,因为这才是爱你的人、你爱的人希望你成为的模样。
】
一些灾难片讲述如何拯救世界,另一些则讲如何拯救自己,《惊涛飓浪》显然属于后者。
该片预算为3500万美元,在该类型中算得上小成本,没有宏大叙事,不过分依赖特效,取材于真实事件并着力于还原逼真的细节。
节奏和缓,摄影唯美,文艺腔调很浓,大量篇幅描述男女主角的爱情,由此看来,片子的类型界限并不明显。
女主角塔米从狼藉的船舱中醒来,爬到甲板上,焦急地呼唤未婚夫理查德。
这是全片第一场戏,发生时间在飓风之后。
随后镜头不断向上升高,鸟瞰视角下,船和塔米变得越来越小,目之所及是一片汪洋。
这个镜头奠定全片的基调——悲伤、孤独、迷茫,同时似乎也暗示了故事的结局。
绝境求生是灾难片的主要看点,如果是海难片,还要再加上一个远洋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惊涛飓浪》中的海上美景大多是实景拍摄,导演尽可能减少3D技术的使用。
拍摄地点为大溪地,这里既是全球最美的海岛之一,也是真实事件发生的地点。
片中有几场戏在傍晚,海天被夕阳染成橘红色,人与船都融化进这片绚烂的夕光中。
据说剧组连续多天在傍晚时分出海,以期利用“魔幻时刻”捕捉到海上夕阳的最佳效果,而刚刚出海的那几天,全剧组成员严重晕船,呕吐不停。
摄影的成功,让《惊涛飓浪》在打破灾难片与浪漫爱情片界限的同时,还兼具了一部风光片应有的素质。
片中运用了大量大远景、鸟瞰镜头和水下镜头,构图精致,景色开阔。
导演巴塔萨·科马库来自冰岛,此前拍过《绝命海拔》《深渊》这类冒险/灾难片,在撷取自然风光、处理人与景物的关系上已经十分娴熟。
通常来讲,灾难/冒险题材的影片多倾向于按照时间顺序叙事,偶尔辅以插叙,以此强调时间的重要性,突出紧迫感。
但上文有提过,《惊涛飓浪》没有被类型框架束缚,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灾难片,它更多地是想表现主角身上温情与力量并存的人性光辉。
于是使用交叉剪辑手法,将一条完整的时间线索被打破成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男女主角相识相恋与灾后求生的片段交替出现。
这种处理方式大概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增加故事悬念,让最关键的那场暴风雨压轴出场;二是为了表现大自然是个“两面派”,给予这对情侣罗曼蒂克之后,又残暴地摧毁了那些梦幻时刻。
全片最催泪的部分无疑是靠近结尾处,女主角喃喃道:“现在我要靠我自己了。
”经过多日漂流,她已被大海销骨毁形,眼神却在这一刻变得坚定。
随后镜头移动,甲板上只有女主角一人,谜底终于揭晓,原来男主角早已在飓风中罹难,而这些天二人的相濡以沫不过是一场幻觉。
至此,两条故事线交汇,所有信息被整合,叙事实现闭环。
在海上或沙漠中待上几天,人的精神易被无尽的虚无击垮,从而产生幻觉,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标志着人的意志力正在被自然悄然蚕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如此。
但从某种程度来说,幻觉起初也可以一种自我保护,让女主角不必在尚未脱离险境的时刻还要承受失去挚爱的痛苦,也侧面表现了两人之间强烈的羁绊与信任。
由此看来,那些布满柔光的谈情说爱的时刻并非只为了渲染浪漫爱情从而令观众心旌荡漾,它们揭示了男主角的人格特质——温柔、包容、可靠,也正因如此,他的幻影才能成为女主角与大海博弈多日的精神支柱。
但耽于幻觉并非长久之计,务必要经历幻觉破灭的阵痛并接受现实,才能彻底摆脱背后的深渊。
于是在电影结尾,航海接近尾声,女主角整合自我,完成了最后的突破。
该片有几场水下戏拍得极为成功,尤其是山间跳溪那一场,诗意盎然。
其实和同期成名的90后女演员相比,谢琳的身材不算完美,但当她在水中鱼一般游动时,人体美与自然美相得益彰,画面呈现出一种毫无瑕疵的美感,构图上的和谐充分揭示了这对情侣的默契与恩爱。
凄美爱情,绝美风景,柔情配乐,再加上全片都以女主角的视角来叙述,情感细腻,每一个元素都充满柔情,不难看出,该片不但想吸引海难片爱好者,还致力于深入女性观众市场,尽管三位编剧都是男人。
选角的成功是不言而喻的,人物形象的高度还原得到了原型塔米·奥尔德姆本人的认可。
她评价男主角的扮演者山姆·克拉弗林“一笑就让我想到了理查德”,并说谢琳·伍德蕾是她“心中的最佳人选”。
谢琳与角色的契合度并不仅仅体现在外形上。
她本身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关心公共事务,热心投身于政治、环保等活动中。
近些年扮演的角色,也大多是塔米这种坚毅、勇敢的女性形象,如《星运里的错》《大小谎言》《分歧者》等。
按照主流价值观来评价,塔米显然属于边缘人,没有固定工作,四处旅行,与大自己十一岁的男人相爱并迅速订婚。
但边缘并不意味着悲惨、卑微,相反,也有可能代表了一种自信和笃定,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一往无前的冒险精神。
她体内蕴含着磅礴的生命力,像一只不能被圈养的野生动物,务必要以特殊的方式实现自己生命与世界的共振。
塔米本人如今已结婚生子,生活幸福,她很高兴自己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并被很多人看到,她说:“我十分庆幸生活在女性有发言权的时代,以前总听说男人能战胜狼,男人能征服海,是时候展现女性的力量了——她们可以克服生活中的任何障碍。
”片子结束后,花絮中简要介绍了塔米的现状,“她从未停止航海”,短短一句话,震撼人心。
让人联想到一部关于极速摩托的纪录片《TT3D:触摸极限》,丈夫在比赛中不幸身亡,妻子万分悲痛,却仍然没有停止极速摩托这项运动。
不因噎废食,不停止挑战,享受征服与被征服的快感,追求生命本身的激情,这是冒险者身上最动人的光环。
#惊涛飓浪#片子不能说精彩,却能说是不错,结果电影首映影院里只坐了三个人???
知乎没人评论,只有一人关注???
而所谓的黑色幽默无敌脑残憨皮电影无名之辈却播了三个星期???
说下这部电影,讲述了女主角和男主角出海,结果遇上恶劣天气,船差点沉海,男主却已坠海。
劫后余生的女主角面对一望无尽的大海,无助,恐惧,她开始出现幻想,却并未放弃生的希望,一天天地在海上漂泊,最终凭着惊人的毅力到达了陆地。
我不禁想起了马航失联事件和暑假发生的泰国普吉岛中国旅客沉船案。
海和天都太大了,望不到边,你被困于此,那种无所依靠的绝望,无时无刻不使你崩溃。
你要考虑食物,水源,还随时在生死之间徘徊,精神的sun值会下降,你必须有勇气,有力气,有不肯放弃跳动的心,还需要一点运气,你才能在灾难过后活下去。
这部片子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女主为了爱情盲目出海我是不赞成的,而她灾后的求生欲我是敬佩的。
蛮好看的,值得推荐。
Adrift(惊涛飓浪):24岁女主遇海难独自漂流41天的自救奇迹1983年,来自美国24岁的叛逆期女主,与来自英国33岁的男主,在南太平洋新西兰以东的大溪地岛(Tahiti)相遇。
女主是自助驴友,“世界那么大,就想去看看”,原准备在当地边打工,边享受半年时光。
不期而遇职业航海驴友男主,女主一见倾心,爱上了男主,在大溪地岛享受海滩时光。
大海的美,只能用眼睛、脚掌和皮肤去感受,你一定要去一次大海旁,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深沉和魅力...
毕竟没有收入。
就像历史上的所谓大侠,毕竟需要维持经济来源。
男主接到一个私活,替美国富豪夫妇,将其帆船从大溪地岛飘回美国加州,费用1万美元,报销回来的商务舱机票。
在太平洋南部海域遭遇了超级飓风“雷蒙德”
男主骨折,被女主拖着救回船上。
飘流于大海之上,是很美。
但是如果是遭遇海难,你就在“水的沙漠”上,到处是水,但是不能饮用,需要等天下雨才有淡水,这是一种绝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没有开始,怎么会有现在?
如果没有现在,又怎么会后悔?
如果没有开始,可能没有后悔,但是没有开始,也没有一切...
其实,一开始男主就遇难,女主在脱水几天后,开始幻觉男主被她就救了起来,实际上都是因为突然的失去所爱(Loss)加上绝境缠身,幻觉出男主(Imaginary)还在,心理上,靠这个支撑着她自己...
素食主义的女主,开始不得不去猎杀海鱼以自救。
这是本能,本能可以大于喜好。
没有嫌孩子丑的妈妈,这是母性本能;为了救生而杀人,这求生本能。
漂流的第41天...
遇到鸟,陆地不远!
终于得救!
故地重游...
改变自真实故事。
真实女主,还是一句老话:自助者天助。
笔者估计的漂流路线。
片名:《惊涛飓浪》实际上纯粹为了商业目的,英文名:Adrift,应翻译为《海上漂流》更合适。
这个片子是从爱奇艺上面随便翻找的一个电影。
我把电影进度条快进到了一半左右,看到了他们在海上的一些桥段。
觉得这个电影有得看。
之后就从头开始看,看了大概十分钟之后,我来豆瓣看了这个电影的简介以及一些人的评论,知道了最后的结局。
这个结局就是这个女主角幻想男主角还活着,最终他在漂流41天之后获救。
虽然我知道了结果,但是我还是把这个电影看完了。
感觉有一些遗憾,本来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应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但是最终经历过磨难之后,只剩下她一个人,一个人回忆过去,一个人想着美好一个人去走完剩下的一生。
就像他已经获得了世界上最好的爱情,最美丽的爱情,但是那个她却不在了,余生是否还能够获得这样的爱情?
如果不能,我觉得生不如死。
如果可以,那这段爱情将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而被人们淡忘。
但我相信他应当无法获得更美好的爱情了。
这样的结局像极了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但是整句的逻辑与泰坦尼克号又不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孤单的女子,一个曾经拥有爱情的,拥有美好爱情的女子。
我相信人都是希望有圆满结局的,但是导演却偏偏给了我们一个让人伤心难过的结局。
不是一部让人特别爽的电影,但是是一部让人特别难过,让人想着过好现在,不要把现在的美好时光浪费。
看完这部剧,我想我会更加珍惜现在,努力的留住现在的美好,让明天更加美好,不留遗憾。
得知这部电影是通过真人经历改编的。
让我想起了那部描写阿拉斯加的电影。
荒野求生。
最后男主人公也是自己死掉了。
感觉这些真人经历改编的电影,都很让人有所感触。
让我更加想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改变现在的不好的习惯。
等等。
“我很庆幸生活在女性有发言权的时代。
以前总听说男人能战胜狼、男人能征服海,是时候展现女性的力量了,她们可以克服生活中的任何障碍。
”上周末看了这部电影,电影结束后,内心的感动与震撼却久久无法散去,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感慨看过这部电影,你会更爱你的爱人,更珍惜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天。
如果说当时的感动,更多是源于对影片中男女主之间经历灾难、生死的爱情与守候,最近频频刷屏朋友圈的热点话题,则令我再次想起这部电影,并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慨。
咪蒙,纵使她写出了国内最顶级的公众号,纵使她一年能挣几千万,只要她离婚了,仍然会被当成失败者,迎来质疑与嘲笑——看吧,写了那么多毒鸡汤,最后不是也没人要!
奶茶妹妹,当初清华一毕业就嫁给了身价不菲、拥有商业帝国的刘强东,在同龄人还在苦苦求职的时候,她早早生子,一度被媒体吹捧为人生赢家。
结果前两日刘强东在美国的性丑闻一经曝光,奶茶即刻变绿茶,全网群嘲。
最近办了一个红娘账号,为身边的单身朋友撰写征友文章,有个男性前辈对我说:“介绍女的,学历、收入、职位、经历,对男人来说未必是加分项,温柔、美丽、性感才加分,女的越优秀,其实越难找对象。
”听了前辈的这段话,第一反应就是:那女性自我提高的意义何在呢?
时代在进步,但很多人对女性的评判标准似乎还停留在旧社会,不,还加了一条:独立——女人不仅要贤良淑德,孝敬公婆、照顾子女,还得能和丈夫一样挣钱养家,不但要经济独立,还要永远保持对丈夫的吸引力。
家庭主妇是失败的,纵使她为家庭付出再多,也没有自我,一旦婚姻破裂毫无退路年老色衰是失败的,纵使如大明星刘嘉玲,年过50,一旦素颜照爆出,媒体依然会评价她:“幻灭!
老态如同路人”,并永远乐于讨论她与丈夫梁朝伟的婚姻是否貌合神离。
女人的命运、评判一个女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仅仅就是婚姻、外貌和丈夫忠诚于否吗?
于是,想到了几天前看过的这部电影——《惊涛飓浪》。
它虽然是一部表现灾难的影片,却更像是一部文艺片,以飓风海难为契机,表现出了女性令人震撼的生命力与意志力,令人对女性的潜能与力量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思考。
《惊涛飓浪》根据全美十大真实灾难之一的1983年太平洋飓风海难事件改编,该事件的影响力至今还居于全球海难生还事件的第一位。
影片讲述了业余帆船手塔米·奥尔德姆和未婚夫驾驶帆艇横渡太平洋,结果途中遭遇了顶级飓风,在缺乏食物、帆艇被毁、没有救援的情况下,艰难自救的故事。
《惊涛飓浪》由三获冰岛艾达奖最佳导演的巴塔萨·科马库执导,女主角塔米由曾提名金球奖最佳女配的好莱坞影星谢琳·伍德蕾饰演,而影片的摄影则由三度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师的罗伯特·理查森掌镜。
影片采取多地实景拍摄,海洋、深潜戏份众多,在斐济进行拍摄时,更是遭遇被50只牛鲨包围的窘境——无论是从故事情节、演员表现力还是视觉呈现上,它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影片。
但,这些并不是我向你推荐此片的唯一原因。
这部电影最令我震撼感动的,是它对女性的尊重与对女性顽强生命力的展现。
《惊涛飓浪》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1983年,24岁的美国加州姑娘塔米·奥尔德姆在太平洋独自漂流了41天,经历生死离别、漫长的等待与绝望后,最终获救。
海难过后,塔米一度消沉,觉得自己再也不会陷入爱情,后来她意识到,写下这段故事是摆脱黑暗的唯一方法。
在海难发生的15年后,塔米在回忆录《红色天空》中写下了自己的故事。
这部电影,便是她曾经的真实经历。
海难幸存者、本片原型:塔米·奥尔德姆不同于以往灾难片多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手法,《惊涛骇浪》采用交叉剪辑的方式,以两条平行故事线穿插讲述男女主角理查德与塔米海难求生及相识相恋的全过程。
影片在灾难与浪漫之间穿插切换,既让观众知晓了自然灾难之下,个人的渺小与无助,又令人深深沉浸于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恋与深情,为塔米灾难之后坚强求生的信念与坚持做了最好的溯源与说明。
在观众为男女主重伤、食物饮水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能否最终获救而揪心时,临近影片结尾,塔米从未婚夫身边仰身坐起,眼神无比悲伤却又坚定地说:“理查德,对不起,我必须要让你离开了”原来,塔米与未婚夫深陷绝境之下的所有相互鼓励与陪伴不过是一场幻影,爱人早已在海难中身亡,在希望与绝望中反复徘徊的,只有塔米一人。
而影片中所有浪漫的回忆与闪回,或许也只是她在独自漂泊时唯一可以用来支撑生命的信念与动力。
和以往的灾难片不同,《惊涛骇浪》没有表现灾难之下的人物群像,整部电影80%以上的画面和情节只有两个人、一艘船,却充分表现了两颗热爱自由的灵魂如何相知、相爱,遭遇灭顶灾难后的守候与独自坚强。
未婚夫对塔米的陪伴,从鼓足勇气陪她跳入深崖,到陪她经历生死,鼓励她不要放弃生的希望。
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它能让干枯的灵魂变得饱满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它能让孤独的心灵彼此相依爱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能跨越距离与生死,为相爱的彼此传递信念与希望而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会为你缔造一段人人赞颂的婚姻,为你吸引来一位身价不菲的丈夫,更不会让你为年老色衰、失去独立性而感到焦虑恐惧。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与事件的真实经历者塔米与理查德的气质外形十分相像在男女主人公在影片中经历如山飓浪、漫长漂泊的过程中,作为观众的我是默默关注着他们境遇变幻的旁观者。
在女主获救后,重回当初相识的船舱,再见熟悉的照片,照片中的二人笑容灿烂如花,当初佩戴在发鬓的太阳花花瓣还置于桌角,却早已萎败干枯……一切物是人非,却全部是刻骨铭心的印证,不免心中伤感,默默陪伴女主一同流泪。
影片的结尾,播放了故事原型 塔米·奥尔德姆 的真实影像与生活经历。
“塔米在获救后至今没有停止航行”——平淡的几个字,让目睹整场海难及获救经过的我内心充满感动与震撼,而随后交代她结婚生子的文字也让我有了更多思考。
什么才是对逝去伴侣最好的纪念?
当爱人离去后,留下的一方应如何面对余生?
即使失去爱人、即使经历绝境重生,塔米也并未因为失去刻骨铭心的爱情而一蹶不振、胆怯退缩,反而爱上了航行,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帆船手,继承理查德的遗志继续航行于广阔大海之上。
她并未因为失去挚爱而埋葬情感,而是在经历漫长的痛苦与消沉后重新振作,在此后的人生中再遇良人、结婚生子,享受生活——这与我们忠贞于伴侣的主流价值观不同,却令我们看到了对生活与情感的另一种诠释。
女性看似柔软,却内心强大,一旦遭遇磨难,她们的生命力甚至比男性更加强韧。
这部电影,通过航行与暴风灾难的角度,再次诠释了这一点。
女主塔米是素食主义者,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违背自己的信仰、拿起鱼叉潜水捕鱼为了活着,她臆想出早已丧生的未婚夫还陪伴着她在漫长而绝望的漂泊中,她通过冥想获得内心片刻的宁静塔米在绝望与希望之间徘徊,爱人的鼓励,让她一次次重燃求生的希望,并在绝境之下爆发出强大的意志力和勇气在生命面前,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她在绝境中悟出了这世间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活着,活得不负此生”也成为她在劫后余生中身体力行的准则。
影片的原型塔米在经历海难时只有24岁,在《惊涛骇浪》中饰演她的演员谢琳·伍德蕾生于1991年,也不过只有27岁。
为了演好塔米经历海难后的憔悴与绝望感,谢琳连续两周每日只摄入350卡路里的食物,每天在水中拍摄12-14个小时。
影片中经历海难前后的塔米如果我们也来拍摄同样题材的电影,有哪位同龄女艺人可以胜任?
恕我一时想不出我们的女演员,大多更热衷于P图和变脸。
我们的媒体,往往热衷于追逐名人的私生活,我们的影视作品,更乐于表现“霸道总裁爱上我”和无休无止的内宫争斗——N个女人为了抢夺一个男人的宠爱而不断绞尽脑汁、拼搏厮杀,而观众也喜闻乐见。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女性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似乎倒退了,在很多网络大号的推送中,女人之所以需要独立,更多是为了丈夫出轨时可以给自己留有一条退路。
如果女性努力活出更精彩的自己,目的仅仅是更安全的婚姻和更好把控的丈夫,我会觉得多少有点儿索然无味。
“我很庆幸生活在女性有发言权的时代。
以前总听说男人能战胜狼、男人能征服海,是时候展现女性的力量了,她们可以克服生活中的任何障碍。
”——塔米在她的个人传记中如此说道。
在整个朋友圈都在讨论“咪蒙离婚”、“奶茶变抹茶”的时候,不妨看看这部电影,或许它会让你对女性的价值与力量产生更多的思考。
挺真实的,但在手法拍摄上个人觉得衔接不够自然,根据真实事件改这样也算说得过去了😊,刚开始时有点没入戏的赶脚,爱情💏太过于普通的一带而过,看片头时觉得应该是更多爱的渲染,但后来发现纪实手法超强,可能个人来说更喜欢耐情吧😊,想看纪实的题材就进影院走一趟吧其余真不好说,每人对片子的理解不同,所以喜欢这种插叙手法的纪实片的话就去看看吧
弃
人到绝境的时候,活下去,你必须得有一个精神支柱
撑下去. Be a strong girl. Learn YGA s crew and skipper.
这是我看过把海拍的最漂亮的电影。
前面看得有点无聊,后面部分真实事件还是令人唏嘘
跳叙看的太累了。。好好的灾难片成啥了
有点像罗伯特雷德福的《一切尽失》,但这部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更真实又残酷一些。
有被感动到。90后的Woodley已经开始搞制片了,还是The Deep的导演 3/7
「我愿用一切去换来和你在一起的所有回忆。」
Dream life。2018.9.18 东京-香港CX508
实话说,虽然是真事改编,但并不是所有的真实都能动人,毕竟深海游艇这类背景元素实在太小众了,不能提供足够的代入感。女孩很坚强勇敢,但感情戏和主线过于昭然了,一个好故事,不是一个好电影。
缺乏戏剧张力冒险灾难片,也是随处可见的题材,太乏味了。两星。
62/100 继me before you之后Sam又演了一个相似的角色,一个被女性拯救和关爱的角色。不过在adrift里,女性作为男性的拯救者走的更远一点,电影还融进了泰坦尼克号的精神遗产。缺点大概就是剧作过于慵懒,除了一个小twist以外。
好题材,还得好导演啊
1星给幻觉
7分,这部片子让人感到惊喜,剧情画面摄像都符合我的胃口。别出心裁的剪辑使女主漂流四十天的经历看起来不枯燥,反而加深了共情。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自然绝美的背后是冷酷无情。
要用两条线插叙就得有值得对比的地方 可惜感觉不到这样做的效果 只觉得冗长 低配爱情版少年派?sam再一次帅到我了!
切过来切过去的,没有意义。
双线时间进行,设置的十分巧妙,以现实带动过去,将悬疑和答案一一道来,几乎是女主一个人的独角戏,从海难自救到汪洋求生,电影将绝望和孤独展现的淋漓尽致,又用一个大反转将信念和力量烘托的那么悲情和动容,大量空中俯瞰的镜头,无边大海,一叶孤舟,人类之渺小,现实之残酷,三两画面就窥探到真实,真人事件改编,没有过度夸张也没有过分渲染,虽然小众而不商业,但依然足够震撼,其实灾难只是电影的表象,爱情才是其真正的内核本质,因为你终究还是会为她一个人坐在沙滩,看海听风而心碎…★★★☆
小型灾难题材剧情电影,加分的是真实事件改编…一对情侣航海遭遇风暴,坚持了41天最终女主活了下来,看完之后唏嘘的是大自然的无情,生命的顽强…是什么让一个24岁的女人生存了下来,是爱,我想这是该片想要表达的吧。不像《少年π的奇幻漂流》重点在沿途的风景奇遇,该片很简单就是怎么活下去。拍摄环境其实挺恶劣的,佩服女主的倾情演绎…敬伟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