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长大是每个孩子童年最爱说的话吧!
成年人总希望时间能够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样父母不会很快老去,孩子也还能在自己身边跑跑跳跳,无忧无虑,即使自己压力很大,也依然希望时间能够缓慢一些,不想长大。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童话,我觉得是可怕的,真正长大后才能体会到幼时体会不到的心酸,才能真正体谅父母的艰难,才不会跟父母去怄气和埋怨,当你把自己排除到家之外,发现只有自己是孤单的在快速成长,这应该是多么恐惧的一件事,尤其是,你的心理和经验还没有能力足够支撑你现在的成长,你才会想要回到过去,才会后悔当初的不够珍惜。
可惜,生活里没有童话,时间也不会因为谁而快或者慢,我想这部电影本身也是要提醒我们珍惜吧,珍惜时光,珍惜亲情,珍惜可以充实自己的机会,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这部片没有华丽夸张的画面,最近的电影很多都是画面精美剧情空洞的“垃圾”,如成龙的《神话》,再如最近张艺谋的片子,《童梦奇缘》重新回归电影本色,注重电影本身,抛弃了华丽虚浮的东西,看完令人印象深刻,令观众在散场之后主动去想一些东西,感动之余令人重新重视亲情的重要和宝贵。
最近刘德华投资了一些影片,还有《再说一次我爱你》,相对于现在低迷的港产片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谁曾经没有幻想过一夜长大?
谁又在垂暮之年没有产生过如果生命可以重来的念头?
但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种方式,可以让你体验一下一夜长大的感觉,你会为此付出青春的代价嘛?
影片《童梦奇缘》简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整部电影没有光彩陆离的特技、没有哗众取宠的搞笑,既是一本美丽的童话书,又是一本厚重的哲学书。
一切都在行云流水的叙述中自然而然的讲述着人生的真谛。
尤其是化妆的技术我觉得十分高超的,据说刘天王在看到自己化妆后年近古昔的画面,自己都感到十分的有压力,可见他本人对化妆师的技术还是十分的佩服的。
黄日华和莫文蔚演的夫妻俩也还到位,看着感觉比较真实。
冯小刚扮演的老神医有点可笑,化妆的技术真的不是很高明,看上去就有点假,不过他的声音配上当时公园里边的景色,讲述出来的那段台词倒是很让人震撼。
影片中,小光在公园里痛哭流涕,祈求神医让自己回到年少的岁月,但神医的一句话,让小光明白了,逝去的青春是无法挽回的。
因此导演并没有让小光回到儿时,却用他的老去——这个不完美的结局,告诫我们——“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
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也要好好活!
(老神医语)”就是!
活在当下吧!
不要寄希望于莫须有的幻想,即使幻想能够实现,也未必能够给你的人生带来满意的答案。
只有牢牢的把握自己的当下的时光,才能充分的体验人生的乐趣,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的人生。
我本来以为这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童话故事,他会在一天之内长大,然后理解了大人的不容易,知道后母真的对他很好。
在梦中的自己要老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只是做了一个梦,从此之后变成了乖孩子,结局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然而电影却不是这么发展的,男主再也成不了小孩子了,而男主的妈妈才是小三,说着一个家少了谁都不行而男主最后死在了后妈怀里,导演一点都没手下留情。
这个电影真是真实到残忍呀,或许导演的意思是想让小男孩去天国和妈妈在一起,才会这么安排结局。
我觉得这里面唯一有错的就是小男孩爸爸,一个没有责任感还花心的男人。
其余的人我都能理解。
其实人的一生很多,短到就像一瞬间的事,几十年弹指而过,等到真正后悔的时候已经没有回头的机会,所以还是要珍惜年轻的时光过好每一天,哪怕生命还剩一天也要好好活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小时候,大人总是和我们说有些事等你长大就明白了。
那时候我们如此渴望长大,希望明白这些秘密,去干成年人才能干的事。
可如今我们真的长大了,却发现原来成年人的秘密竟然这么丑恶。
长大意味着独立生存却要接受很多人性的不堪。
选择看它,完全因为它有个“童”字,ho,比较古怪的理由吧?
各个演员整体上都不过不失,既没有特别突出刘德华这个人(反正感觉上他的演技也就那个样,演了100多出戏的人了,你能指望从他那里看到什么新颖?
),也没有特别突出某个安排,所有的设计在整体上会让人感到成为一体,或者这才是这个故事最成功的地方吧。
笑故事创意无疑是其中最薄弱的一环,不然不会找来这么多的大牌撑场,不过既然是港产,喜剧的元素还是可以让你投入其中的……但是与普通的港产片区别的是,它没有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随着故事的发展,还涉及到婚外情、父子情、第三者、中年男性等社会的问题与矛盾,或者真是导演所期待的那种“让你笑得流泪,然后流泪着笑”吧而且剧情的悬念发展比较巧妙(真因为这样,才能叫得动那几个大牌呀……),从淡淡的开始小孩长大着,越来越多真相被揭示,越来越多人生道理摆到你面前,就像一个浓缩成3日的人生。
虽然从天真但是灰暗的片头已经预知了一个不好的结局,但就在片尾,父亲一耳光打到那个摇摇欲坠老朽状的儿子脸上的时候,我还是感觉眼睛湿润了,有种想哭的冲动,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嗯,我陷入一个比较矛盾的状况,这个片子不是我所喜爱的影片,但是,值得一品。
“人生可悲的是,它不能从来;但人生可喜的是,它不必从来。
”
因为被电影预告吸引...预告中刘德华从老年变成小孩子的画面吸引了我的好奇心...因此看了这部电影的DVD电影里刘德华饰演的角色为小光...他从小因为目睹母亲自杀...然后被父亲带到另外一个家庭..唤另一个女人为妈妈....因此他有着不快乐的童年...常常故意惹爸妈生气...因为他一直认为这个女人是害死他妈妈的狐狸精后来小光无意间从一个老伯那边得到一种可以快速成长的药...他开心的离家,但是后来他发现每一天醒来他都快速苍老..随着剧情的铺陈....我看了小光 与父亲间的亲情...还有小光继母的处境....最后的片段剧情急转直下...原来小光的母亲是第三者...小光的继母才是父亲的正牌老婆...其实继母 因为爱屋及乌所以也疼惜着小光...但是小光因为年纪太小不懂事情真相才会误解继母的爱...电影后半部小光疯狂寻找解药...印象最深刻的是发明药的老伯对小光说的话:"上天赋予每个人的时间都相同,重要的是每个人如何去掌控自己的时间..即使你只剩下一天的生命...你也要好好的过"这部电影传达的意义很简单...每个人都懂的道理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有限的生命,把握身边的人事物...不要因为一点小误会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不过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电影里老妆的特效还蛮逼真的...另外,我也对刘德华的演技刮目相看...觉得他在这部戏里有很多深刻的内心戏...其实还蛮棒的
光仔哭着对老头子说:我知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可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生命的可贵在与她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她的永不重回.有多少人还在蹉跎自己的光阴呢?再这么下去,便和那一夜长大的孩子一样没有分别.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她不能够重来.
看这个片子很偶然。
西单图书大厦买其他碟片,《童梦奇缘》是赠品。
扔在茶几上多日,今天拆开来看,没想到,会有意外收获:名字是俗了些,电影倒是催生了一些感动和思考。
查此导演,陈德森,拍过《台北晚9朝5》。
前天跟一个做设计的朋友聊起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谈到他的大历史观。
朋友举了个例子,他说我们一会儿回家可以打车也可以坐公交,但这两种方式都将有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命运。
(此君擅举柴米油盐之例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经常切中要害。
)是为“蝴蝶效应”。
按照这一理论,我今晚看或不看《童梦奇缘》完全有可能导致两种不同的命运。
如果没有看这个片子,我现在或许是在睡觉;看了这个片子,便有了这篇文章。
现在还看不出我的人生会因为看了这个片子而有什么不同。
但这个片子填补了我对生命的某种层面的认知,却是既成事实。
人生的道理,有的人到老就活明白了,有的人到死也没活明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是时间分配上的均等,而是因果关系的等同。
过慧易夭。
迟开智,则晚成器。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走得太快,往往错过了最美的风景。
上帝赐给每个人两只苹果,一只好的,一只不好的。
有的人先吃好的,只能剩下不好的;有的人先吃不好的,自然剩下好的。
小孩子希望尽快长大,大概是常有的事。
记得我在十二岁的时候,有一次站在教室的窗户底下,对着窗外的操场作了一番思考。
我希望,甚至是发愿自己赶紧长大。
那时候就想,长大多好啊,可以做很多小孩子不能做也做不了的事情。
这个印象特别深刻。
幸好我没遇到《童梦奇缘》里的时间老人,不然一天长十岁,我早已去世多年。
《童梦奇缘》里的光仔就后悔了。
但是冯小刚扮演的时间老人,他对认识到自身错误想要回到过去的光仔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父辈与子辈不能相互理解,因为他们都只看到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看到此时而看不到彼时。
时间老人的催生药让光仔迅速长大,迅速长大的光仔也迅速理解了父亲。
两父子实现了沟通,代价却是一方的迅速消亡。
看到时光流逝的人才明白时间的重要,也才是睿智的。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光仔付出了一日十年的代价,悟出这个道理,却已是人之将死。
对电影院门口等爱的女老师,他自语:“好像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有好多时间。
”多么痛的领悟,正应了那句歌词,为什么“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再拥有,如果时光能够再倒流……”然而时光永远无法再倒流,除非真的存在“虫洞”,借助它来穿越时空。
然而即使对科学满怀信心的人也知道,去往未来易,回到过去难。
人与人之间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沟通,除非他们互换角色。
“少年不知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这是延迟的角色互换,等到想要报恩时,只怕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童梦奇缘》里的父子实现沟通,靠的是时光穿梭,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少有的题材 新颖的创意Teddy导演2005年的奇幻电影
一夜长大好像是每个小孩的梦想,可成年后的自己只想永远做个无忧无虑的小孩这些曲折的故事或许大部分是Teddy导演真实存在的亲身经历。
他曾说自己成长在一个破碎家庭,他的童年充斥着争吵。
也许Teddy曾想过放下一切恩怨,与家人和解、与自己和解,可眼前人早已不在。
《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童年的不快乐到拍电影遇上的种种难事,如今的Teddy早已成为香港多才多艺的导演。
我不知道Teddy经受过多少挫折与痛苦,但我知道电影为Teddy带来救赎,Teddy为观众带来美好的作品。
就好像此刻是两个本不相交的灵魂在某一刻擦着火花,慢慢靠拢,冲散孤独,互相救赎,在感动中温暖着我的心。
生命是一个过程 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 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哪怕还剩下一天”“上天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 结果怎样 就看你如何运用了”
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儿童电影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而是以一个温柔的悲剧收场。
十二岁的光仔是个不快乐的小孩,自从妈妈自杀后他便没再长高。
光仔一直认为这是爸爸与新妈妈的错,因此一直讨厌这个家,终日希望长大后能够独自生活。
一天在公园里,光仔遇上傻傻的流浪汉,自称提炼了一种能够快速成长的药水。
阴差阳错下,药水令光仔在一夜间变成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人。
成长后的光仔(刘德华 饰)既惊又喜,终于踏上了梦寐以求的旅程。
他外表虽是成年人,内里却仍是小孩心,因此闹出不少笑话。
光仔决心追求他的梦中情人即老师Miss Lee,二人更一拍即合;但时间在光仔身上走得特别快,每晚的年纪都在急剧递增。
情窦初开的光仔在忐忑之余,还发现了一个有关妈妈自杀的真相。
光仔一边急于寻找解药,一边要想个办法,重拾一个温馨的家,但时间是不可能逆转的,等待光仔的将是接踵而来的衰老和死亡。
这部电影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很感动。
电影中有句台词很耐人寻味,“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是啊,每个人的童年都有想成为大人的梦,想过那种不受他人约束的自由生活。
但往往成年后才怀念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体会到成人的辛酸,认识到时间是多么宝贵。
这部电影如题目所说只是一个梦,但却用一个天真孩童的视角给我们揭示了发人深思的道理:当时间从你身边无情的流走,你是选择感慨过去,还是让希望存于未来。
刘德华作为男主角演的非常好,把一个外表虽是成年人,内里却仍是小孩心的大男孩塑造得完美无缺。
本片没有把小孩子长大作为推进情节发展的唯一线索,长大只是让他换了一个新的角度来查看他原有的生活,原有的世界,把误解和仇恨化解为理解和宽容。
影片的结尾也没有像其他很多影片一样,让孩子又回到的原来的生活,而是让刘德华一点点的无法挽回的衰老,虽然有些残酷,却也让主题更加鲜明。
“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哪怕你的生命只剩下一天,也要好好活! ”,这句片中的台词让我明白生活是快乐美好的,也许有时会差强人意,但家庭的温暖,朋友间的友谊都让生活充满阳光。
希望大家有时间可以看看这部影片,真的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老是套用别人的剧情有什么意思撒
结局直接就不搬回来了.
痛啊。。
不太喜欢光仔这个角色的性格言行设定!
小学时学校播过这片。但老实说,我对它是带有恐惧的,不仅是对成长,更是对其中纠缠不清的家庭问题。童年是会影响人一生的,这话我认同至今,虽然这丝毫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对于理智理解范围外的情感,永远是我最脆弱的一环,那是一种极度的无力。因而理智的天堂是我唯一的希望,也是我做过的最完美的梦
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期望,希望自己快速长大,不用受约束受管制,自由自在。真的一夜长大了才发现没那么好玩。刘德华的老年扮相略微有些假。
华仔,你不许老
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够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
hensha
有种恐怖的感觉
现在的片子都要来个教育意义是吧 我很不喜欢刘德华
有美的一面 喜欢那个大个子胖胖 karen真漂亮 尽管说教 也有些唏嘘
这 这 这 真是无语了。浪费流量莫文蔚和应采儿两大美女啊!
看似角度新 可是拍的很一般 没什么感觉 打发时间用的
结局的时候多少还是有点感动。
可惜的是人生只有一次,光仔后悔了,可是没机会了。
集体看电影依旧看得热泪盈眶
其實生命已成定局的老年人的生活是不是更幸福..還是會有更多的力不能及的不甘?
有几个点而已
想念小时候的那些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