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头很出彩,蜡笔画的感觉尤其童话。
是我喜欢的画风,圆润可爱,一反之前国产电影一贯有棱有角生硬的笔触。
虽然说,主题曲实在有点小傻,不过小朋友们喜欢就好。
虽然说,剧情依旧存在硬伤,不过动画好看就好。
虽然说,有些语句对于小朋友略显晦涩,不过我们却能会心一笑。
虽然说,澎恰恰和咚咚锵照镜子那段明显模仿garfield,不过能让大家快乐就好。
始终觉得整部戏的重点在于小灰灰,不太会说话的他当然台词不多,却都是点睛之笔,且在他老爸老妈模样的反衬吓分外惹人怜爱。
好想买个小灰灰的玩偶啊可是满街都是红太狼……嗯,坏坏的灰太狼一定会被打败的,聪明的喜羊羊好羊终有好报,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多好。
就在这短短一部电影的时间,心上不由自主开出了一朵叫做萌的小花。
文/关雅荻郭德刚的段子里曾经说过:“你要是喜羊羊,我就是灰太狼。
”另一个段子是从网上看网友贴的真事,说认识的一个三岁小孩,在电视上看完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就学会一句:“喜羊羊,喜羊羊,喜羊羊⋯⋯”,你要逗他说一句“换B 面”,小孩马上接着说:“灰太狼,灰太狼,灰太狼⋯⋯”。
好吧,如果你还没看懂我在说什么,只能借用关羽的一句台词——你过时了。
这部主打给三到六岁儿童看的国产电视动画剧场版《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居然成为2009年国产电影市场上的第一个票房事件——上映当天就拿下800万票房,首周末票房 3000万,加上院线目前正在追加拷贝,相信最终票房拿下6000万完全不在话下。
但如此的“票房奇迹”背后并没有偶然。
《喜羊羊和灰太狼》据说最早从2001 年就开始制作,最初还是相对简单的FLASH动画,直到2006年陆续在全国各电视台广泛播出后,立刻就征服了全国“小盆友们”的心。
所以在2009年的剧场版推出时,几百集的TV版动画已经做足了整整三年的“前期宣传”,而且同名的漫画书推出后,也立刻成为畅销书,销量超过百万册,还有衍生产品“喜羊羊 ”和“灰太狼”的毛绒玩具也成了电影宣传的一部分。
所以说,剧场版《喜羊羊和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诞生其实就完全是水到渠成了。
加上剧场版上映前,在TV 版播出时段大作剧场版公映的广告,更进一步锁定了核心观众群——三到六岁的儿童。
当这些家里的小祖宗们突然发现可以在大银幕上看到心爱的灰太狼时,势必拖家带口,“小盆友们”去影院会见“老盆友”的决心比年轻情侣蜂拥去影院看《非诚勿扰》和《赤壁》的热情差不到哪去。
从一般成人眼光初看《喜羊羊和灰太狼》,估计很可能被简单粗暴的评价为“粗糙、低幼”,而且单从制作规模上看,《喜羊羊》也的确无法跟之前公映的国产动画片《风云诀》相比。
但前者依靠它强大的亲和力,不仅吸引着儿童观众,包括相当多的年轻观众。
比如这次剧场版里就出现各种“山寨台词”,而且还非常与时俱进,比如“你是盗版”“我是无间道” 这样的台词,更甚至有台词直接说:“最近白牛和黑牛国的奶都不能吃了,有化学添加剂”。
这些搞笑其实是更加针对成年年轻观众,毕竟三到六岁的“小盆友”还是分不清“雷”和“jiong”的。
而且更有大量年轻白领一族,也在追看《喜羊羊》,有的是在里面看到了逝去的童年的快乐,也有人甚至在里面看到了“萌”——典型的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这次的所谓“票房奇迹”其实只是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动漫产业的冰山一角,这次《喜羊羊》电影市场上的成功,完全可以看作一个成功的动漫产品开发案例,从电视到图书,从玩具再到电影,创意核心就是用简单、通俗、不说教的动画故事,打动儿童,横跨媒介,逐步引发家庭性消费。
动漫电影,不只是电影,一部《喜羊羊》让人切身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动漫产业”,电影只是变成了动漫产业的一个环节,产品终端之一。
《喜羊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案例,不仅对动漫产业,对电影行业、动画电影行业都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或许有一天,“喜羊羊”和“灰太狼”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这部电影一下熄灭不少我对孩子的幻想。。。
简直可以用:“空前”来形容当时的感觉。。。
朋友在电影院工作,力荐我去看这部电影她说除了电影肯定还有不少收获。。。
原来就是汗死。。。
最大的1号放映厅里坐了300个孩子和家长。。。
门外排队300个孩子和家长小孩哭声、家长的训斥、寻找声。。。
基本上它里面演了什么内容不全不了解。。。
只记得一帮一帮的小朋友在你身边转来转去。。。
哭死。。。
啊!
记得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出来的时候还小,于是每天和妹妹一起看,简直百看不厌,不管白天晚上都在看,看了一遍还可以看第二遍,现在想想当年的自己,真的有那么几分可爱呢。
仔细想想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大火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呢人物性格参差不齐,各有特色,敌对分明加一些搞笑情节,既满足了小孩子的好奇心,灰太狼总吃不到小绵羊也让孩子们觉得开心。
当灰太狼遇上喜羊羊,什么都没有用了,棋逢对手,只能各自平安,然而总是找茬的灰太狼总是失败而归,那句我还会回来的每次都会萦绕耳畔,但灰太狼的坚韧也教会了小孩子一些精神,这不仅仅是动漫,觉得也是一种可以教育小孩子的人生。
转自本人博客http://blog.163.com/bill6688@126/blog/static/312442682009243442205/今天看完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
影片高潮的时候突然哭出来了有同学在旁边赶紧收住眼泪某腾出现让我帮他打发蜡抓头发彻底破坏了影片营造的感人气氛……言归正传。
感觉国产动漫突然就有救了。
虽然喜羊羊系列的核心观众群是三到六岁的儿童,但是剧场版上映第一天就拿下800万票房提到国产动漫,我们想到的是早期《小蝌蚪找妈妈》然后是《大闹天宫》《西游记》甚至《魔比斯环》还有大家熟悉的《大头儿子》以及近几年的《大耳朵图图》总的来说,给大家的感觉是——失望,并且越来越失望。
套用蔡明大姐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既不是因为做动漫的都回去割麦子了,更不可能是他们又去种麦子了……麦子总有人种,而且越长越多,动漫总有人做,但是越做越烂……依鄙人之愚见,认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体制。
正如纳粹体制下创造出了无数鼓吹日耳曼民族优越论的调调,我们的体制是以“延安谈话”为基调的不论动漫还是电影电视剧等,都要遵循一条方针,那就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号召“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
这个其实说的很对,问题恐怕出在我们对这个方针的理解和贯彻上。
很多人认为文艺作品就应该有一个符合现实需要的指导思想,慢慢的就沦为了政治宣传品。
早期的观众可能没有什么不喜欢,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便是如此,他们是以职业革命家的视野去观察的而时代变了,观众们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对于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定位有了更加透彻的认识在她们看来,动漫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性消费品,换句话说,打发时间找乐子用的。
那么,原来的那一套就不行了谁也不想在休息时间还“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教育于是国产动漫们就开始动歪脑筋了要不然就是走脑残路线,弄一些低能儿看的东西故事幼稚至极,当然不用背宣传的包袱要不然就是拿传统文学背书,四大名著古典人物通通动漫化好的作品不乏期间,但是滥竽充数借尸还魂的更是大有其人再一种就是顺应管理部门的意思创造那些宣扬XX理念、理想的作品不是说不能宣传,文艺作品是生活的艺术化当然不是废话和无聊信息的充斥但是,能不能以艺术为优先,宣传为次呢?
这一点日本的动漫作品做的就不错我以宫崎骏大师的作品为例宫崎骏的作品从很大程度上说并不是商业作品更像是艺术品,因此更加的归于艺术的本质。
宫崎骏作品中光怪陆离的世界和人物,乍一看并没有什么宣传作用但是他蕴含的一些友爱、亲情等元素还是温暖的传达给了观众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即使是《犬夜叉》《火影忍者》这样的纯粹商业作品也是在“好看”的基础上在附加一些宣传剧情元素的(譬如理想、仇恨的化解等)国产动漫可能真的缺乏祭奠还是太急于求成,总是弄出一些肤浅的作品很多宣传口号赤裸裸的在故事里出现,恨不得让主人公天天大喊三遍就怕观众记不住或者纯粹拿技术做卖点画面倒是精良无比,思想呢?
情节呢?
可能还不如当年的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在国人心里,动漫还只是孩子们的东西教会他们一些东西诚然重要但是动漫已然不再是孩子的专利了“动漫电影”是大众娱乐化的产物怎么能不照顾全体受众的情绪呢?
这也许也正是《大话三国》等网络flash动画超级兴旺的原因前两天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最早也是源自flash动画)终于感到我们的动漫有希望了终于不再是幼稚作品或者四不像了(譬如所谓的大片《魔XX环》)剧情其实很简单,完全就是逗乐但是逗乐的同时融会了一些简单浅显的道理也许我们对国产动漫的期待太久了这个换在国外根本算不上什么很有意义的作品但是放在国内简直就是春雷一击我们的动漫终于不无聊了、终于不说教了、终于不瞎掰滥用技术了《喜羊羊》系列可以说技术上非常一般,还保留了flash动画的影子不过是几只超级可爱的小羊和某傻狼的斗法但正是这种看似荒诞的肥皂剧也许正是观众需要的我们看成功少年、英雄下课、山寨魔幻看得太多了……能不能拿单纯的快乐涤荡一下我们干涸的心灵呢?
也许这就是他首日公映便800w如囊的原因吧票房说明一切动漫本来就是市场化的产品,别总当成央视一套的宣传片……愚见愚见,不妥之处,还望指证。。。
上午和两个朋友去看,在一个比较冷门的电影院在一个比较冷门的时间。
照样有很多人,7到8成的上座率,笑声不断。
节前联系,说过节出来聚聚,干嘛好,我提议看这部片子,理由是过节要欢乐一下。
目的达到了。
还在回味什么?
我记得蜗牛爷爷好可爱,软绵绵慢羊羊好可爱,小灰灰好可爱,咚咚锵好可爱,黄牛也好可爱,主角们好可爱,就没有不可爱的……剧情?
好普通啦,甚至可以把它当作电视剧的加长版。
看片间隙,坐在附近的小孩时不时乐地大呼小叫,还在剧透。
我打赌他们没有提前看过,剧透在于片子好简单,谁都知道灰太郎永远抓不到羊,也知道喜羊羊肯定不会壮烈牺牲。
几个抖给成人的包袱,“山寨”啊什么的我倒觉得很刺眼,没听见小朋友笑,自己也不觉得好笑。
很成功,不是最好但很成功。
角色动作的细节处理几乎没有,成本不高,肯定不能和日美法动画大片比,豪不华丽的制作。
胜在角色讨人喜欢。
这就够了。
很不愿意听到诸如好的动画片要让大人也愿意看的这样的说法,不愿意听的原因是所有人都要求动画片要有意义和哲理。
为什么呢?
为什么不能单单因为好玩,可爱,讨喜去看呢?
都太计较了。
没有意思的呐好想要个咚咚锵的玩偶,如果有的话 >o<说实话,不爱看日本动画片,几乎是不看的,但是近两年的国产动画一直在看,包括宝贝女儿好妈妈,brove东东,快乐东西,喜羊羊灰太郎……
突然发现凡是有动画上映我总是会很快乐地赶去电影院,尽管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在小朋友的笑声中无奈。
很好,这次是满足的。
片头很出彩,蜡笔画的感觉尤其童话。
是我喜欢的画风,圆润可爱,一反之前国产电影一贯有棱有角生硬的笔触。
虽然说,主题曲实在有点小傻,不过小朋友们喜欢就好。
虽然说,剧情依旧存在硬伤,不过动画好看就好。
虽然说,有些语句对于小朋友略显晦涩,不过我们却能会心一笑。
虽然说,澎恰恰和咚咚锵照镜子那段明显模仿garfield,不过能让大家快乐就好。
始终觉得整部戏的重点在于小灰灰,不太会说话的他当然台词不多,却都是点睛之笔,且在他老爸老妈模样的反衬吓分外惹人怜爱。
好想买个小灰灰的玩偶啊可是满街都是红太狼……嗯,坏坏的灰太狼一定会被打败的,聪明的喜羊羊好羊终有好报,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多好。
就在这短短一部电影的时间,心上不由自主开出了一朵叫做萌的小花。
p.s.有些时候要宽容一些。
说灰太狼童鞋是极品技术民工原因如下:1. 对技术极有Passion,从变大丸,坦克到飞机,尽管是“山寨”版吧,但其技术含量不言而喻。
2. 无比顽强,屡败屡战,绝不轻言放弃。
这一点从“我还会回来的”就能看出来:D极品技术民工也是这样子的——“我就不信了,太阳!
”3. 善于说服“老板”采用自己的技术。
其说服的过程让我屡次回忆起研究生时期和老板“谈心”时的情形。
从普通人眼里看起来,灰太狼的老板竟然那么容易就信任伊,并给伊以大权,很是不可理喻。
但以我的亲身经历,恩,在细菌繁衍的世界中就是这样子的!
4. 爱老婆。
无比体贴。
气管炎。
技术民工经常为繁琐技术细节所困,锻炼出来好脾气,而且考虑问题事无巨细,因此对老婆照顾周全。
再加上经常有“远大理想”,家中地位嘛,无所谓。
其它素质还有想象力丰富抗击打能力强等,亦是极品民工的特点。
所以。。。
号召全体民工向灰太狼同志学习!
当动画真正的受众开始掌握话语权的时候,曾经部分优秀的作品才能得到正名。
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的最新一部作品——《筐出胜利》算是在新年给这个国民级的动漫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开始打破了许多人对于其“低幼”的印象,成为屠版虎扑的存在。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胜利 (2021)8.22021 / 中国大陆 / 动画 / 黄俊铭 / 祖晴 邓玉婷我也重温了一下 12 年前喜羊羊的贺岁电影《牛气冲天》。
(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所以为了避免你对我的行为感到迷惑,还是先来单纯聊聊喜羊羊)喜羊羊如何被诬为“脑残羊”?
《牛气冲天》是喜羊羊系列的第一部剧场版,在 2009 年牛春节期间上映,上映的当天就拿下了 800 万票房,首周末票房 3000 万,最终累计票房 8000 万,在 12 年前的国产动画市场这已经是一个可以成为奇迹的成绩。
并且凭借出色的剧情和人物设计,在国内拿到了许多动画奖项。
是不是感觉很神奇?
喜羊羊系列当时这么厉害的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人对于喜羊羊系列都是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嘲讽态度,“吸氧羊”“脑残羊”之类的恶称也被扣到了这部正冉冉升起的国漫新星头上。
更有甚者,还仰仗年龄优势,宣扬着“还好我的童年是 XXX,而不是喜羊羊”。
导致喜羊羊的口碑急转而下就是那次震惊全国的“烤羊事件”。
具体时间可以概括为,几个熊孩子“声称”自己模仿喜羊羊剧情将同伴棒子树上烤导致几个人严重烧伤(但上千集的喜羊羊中并没有出现过烤羊的行为),家长将喜羊羊制作公司原创动力告上法庭,但法庭以“把未成年人的成长责任推给动画片是不正确的”为由两次判父母败诉,但最终原创动力出于人道主义赔偿了家长 85 万元。
如果此新闻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爆出,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留下四个字“大快人心”。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失职家长的碰瓷,按照此逻辑,近期屡次上新闻的熊孩子炸井盖致伤事件,家长们完全可以将市政管理井盖的部门和鞭炮公司告上法庭,更进一步还可以状告 XX 区域市民的屁股,要不是你们拉的,怎么会有沼气。
这么这么拉了?
而不幸的是,“烤羊事件”发生在 2013 年,孩子重度烧伤的惨状触动了许多人,制作公司处于人道主义的赔偿被歪曲成败诉赔款。
一时间喜羊羊成为众矢之的,口碑一跌再跌,乌合之众们就此打上“喜羊羊是毒瘤”的思想钢印,开始极力抹黑这部年轻的动漫作品。
实际上,如果你仔细琢磨很多对于喜羊羊的负面批判,会发现大多都是无理取闹。
批评喜羊羊宣扬暴力的是他们,吐槽抓住羊就应该先杀再煮的也是它们,国外那个小耗子多少年没被吃,汤姆猫抓住杰瑞要想用的时候杀了吗?
嘲笑喜羊羊情节低幼的是他们,制止孩子接触非低幼文化产品的是他们,怎么好赖话都给这些人说了呢?
这些有着思想钢印的人可以成为“国漫河殇派”了,在他们的童年,赶上了国内动漫的辉煌时期,也看过许多国外优秀的动漫作品,当他们脱离童年后,国漫整体发展不佳,他们就此认定外国的动漫和早期的国漫永远最强,并且极力打击抹黑国产动漫,并向自己心爱的作品行跪拜礼。
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来的人会用事实和逻辑帮助他们站起来,并且打倒那些无法站起来的人。
打破思想钢印,这是一部好电影再说回到《牛气冲天》,为什么这是一部值得高分的动画电影?
《牛气冲天》的剧情设计很成熟,从蜗牛瘟疫危机、主角双方卷入白牛国黑牛国战争、新的危机(黄牛国)出现、兄弟相认、到最后正义演讲,情节紧凑不拖沓,在斗争的漩涡中成功地塑造了性格对立的两个悲剧的兄弟形象。
这一点让我联想到古龙《绝代双骄》里的小鱼儿和花无缺,但与之不同的是,《牛气冲天》中将兄弟对立的诱因提升到了国家和种族层面,两兄弟的父母是本应相互对立的两个民族中的“叛徒”,他们的结合生出了两个“怪物”,一个懦弱地沦为军队中任人欺负的逃兵,一个则野蛮地成长最终成为可以和两个国家相抗衡的第三势力。
如果将《牛气冲天》的基本情节和发展脉络抽丝剥茧,完全可以改编出一部关于家庭与国家恩怨情仇的好莱坞式影片,而作为一个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电影,他们也可以从简单化处理的剧情中感悟和平的可贵,战争给人的带来的痛苦。
所以说《牛气冲天》的剧情完全是合格甚至出色的,按照主要受众儿童对故事进行加工,就要被人吐槽剧情硬伤,这是很冤枉人的,诚然这部动漫确实不如被他们捧上神坛的作品,但请务必批评到点子上。
回到 12 年前,广大少年儿童朋友们对于动画电影的诉求主要可以概括为:爷要看得开心。
情节的成熟设计,《牛气冲天》中的幽默设计也是很出色的且贴合当时时事的。
比方说现在看还能笑出来的小灰灰那句“老爸,你把我老公抓哪去了?
”。
在台词中也多次出现了“无间道”“盗版”“山寨”(2008 年山寨成为热词并引发大讨论),而且还直接说出了“最近白牛和黑牛国的奶都不能吃了,因为里面有化学添加剂”这样的台词(2008 年三鹿集团爆出三聚氰胺添加),这些台词和小情节,少年儿童朋友们可能不会留心,但却是给年轻的青年观众埋下的一点小彩蛋。
CCTV10 节目《第十放映室》曾这样在《牛气冲天》上映后评价喜羊羊:一部《喜羊羊和灰太狼》让中国动漫行业切身地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动漫产业”。
《喜羊羊》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案例,不仅对动漫产业,对电影行业也有着很好的启发意义。
或许有一天,“喜羊羊”和“灰太狼”会逐渐成为中国自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
很可惜,喜羊羊和灰太狼并没有成为我们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正视这部动画,《筐出胜利》引发的现象级观看,也在重塑喜羊羊的形象,希望在不远的未来,所有在童年看过喜羊羊的人,能够自信地说出一句:我的童年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保持着看电影的正襟危坐姿势看完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才发现其实应该边弄点汤圆饺子吃吃边发发拜年短信什么的,因为这分明是一个动画版春晚嘛。
称其为动画版春晚,首先是一种对其票房成功的肯定,其次就是对其艺术性的失望了。
如果问我,满意么?
两个字:满意。
如果问我,喜欢么?
三个字:不喜欢。
泱泱大国,老老小小,上上下下,要想在贺岁档捯饬出一部小孩子疯狂大人也愿意买单陪看小情侣还不排斥的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来,还真不容易。
在中国国情下,它只有一个成功的范本,就是春晚呗。
果然,它真的很像春晚。
有灰太狼怕老婆的“耙耳朵”式的家庭温情小品,有“我的坦克、飞机都是山寨版”式的大忽悠,有“弟弟,白牛黑牛的奶都不能喝了”式的幽默批判相声,有歌唱软绵绵和慢羊羊这样的形象伟大的人民公仆颂歌,有“宽恕,对待敌人要宽恕”的还珠二式的经典台词(是否范冰冰加上去的?
),有“红太狼,你真是很傻很天真”式的娱乐头条,有司马光砸缸式的背景音乐,还有阿牛范冰冰配音的明星捧场,更有“百年庆,周年庆”的喜庆背景,春晚元素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但是,貌似光有这些娱乐元素还是不能上春晚的,还要有教育意义,来看看豆友们都从中看出了哪些教育意义呢:“嫁人要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羊”、“和谐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有了这些教育意义,这部片子的贺岁春晚地位就不可撼动了。
我没有看过电视剧版(据说有很多大人的在看的),所以对这部电影的角色分配感到十分困惑,这部电影的主角究竟是谁呢?
从片名上来看,貌似是正义势力的代表喜羊羊,和邪恶势力的代表灰太狼。
灰太狼的戏份是不可质疑的,而其在外辛苦养家挣当草原霸主,为儿子开顿羊荤不惜铤而走险,并且对老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绝世好男人形象,更是赢得了很多正在当家和渴望当家的“红太狼”姐姐阿姨们的为教育老公而纷纷投资在这部“教育片”上的钞票。
而喜羊羊的戏份仿佛是到了电影快结束,才觉得主角不够突出,硬加上救小灰灰的片段的。
在此前,喜羊羊的镜头和台词甚至都没有懒羊羊多,和美羊羊、沸羊羊一起变成了草原正义三人组,看不出其主角的地位。
而对慢羊羊和软绵绵两届羊村长的刻画,丝毫不比喜羊羊要少。
就连可爱的小灰灰,台词都比喜羊羊多,而且句句经典(质问村长那一回,红太狼:“你把我老公藏哪去了?
”小灰灰:“你把我老公藏哪去了?
”红太狼:“宝贝,你应该说老爸!
”小灰灰:“老爸,你把我老公藏哪去了?
”)。
对咚咚锵和嘭锵锵的塑造就更完整了,从出场,到身世交代,到性格转变,都步步呈现,节节跟进,没有看出来他们两个是配角。
如果,这个片子不是动画,而是演员演的,这个演员字幕表还怎么打啊?
联合大主演?
要不怎么说这是动画版春晚呢,本山祖英杰伦刘谦分时段上,实实在在的春晚导演组,谁都不得罪。
再说教育意义。
表达同样题材的电影之所以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教育作用,就在于它简单、真实、集中、有力,因此才能触动人心,感染人性。
但是,如果表达的教育意义多了,就又变成春晚式的大杂烩,就算你端上的道理再多,也流于分散,和空洞的说教无异了。
一一回想,这个片子还真有不少“教育点”:大瘟疫爆发,村长身先士卒,教育我们做人民公仆要爱护子民;喜羊羊、美羊羊、暖羊羊、懒羊羊抢在村长前深入敌后,教育我们年轻人要关爱老人;细菌间的长期战乱,教育我们和谐可贵、战争可怕;软绵绵村长对致病菌的宽容教育我们要以德报怨;嘭锵锵的经历教育我们不要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喜羊羊勇救小灰灰,教育我们要先人后己,宽恕敌人……这些数不胜数的教育意义,放在这一部电影里,又是针对儿童观众的,是不是超过短时记忆的广度了啊?
过犹不及。
如果这部影片作为一个电影仅仅追求于把已经成功的电视剧剧情和当下的流行词汇做一个大串烧,那么,我可以毫不留情面地讲,这台动画春晚还不如央视春晚呢。
至少,央视春晚派生和传播了一些娱乐词汇,比如“你太有才了”“为什么呢”“这个可以有!
这个真没有”,而喜羊羊和灰太狼只是把今年的时髦的网络语汇串烧了一下,仅此而已了。
当然,这部片子能让我正襟危坐的看完,绝不可能是上述“春晚气质”的功劳,还要归因于很多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好元素。
这些元素是温暖的,让人的感官得到了美妙享受的。
比如这些形象的取名艺术,每一个都惟妙惟肖,真正是这部剧作的动人之处。
民族、传统、时尚、经典。
把“洋洋”后缀的词组用了个精光,当“软绵绵、暖羊羊、喜羊羊、懒羊羊”这些名字声声入耳时,是不是觉得一缕暖暖的春光也照在面颊上?
很是温柔敦厚,亲切可人。
咚咚锵和嘭锵锵两个名字,更是将两个双胞胎小爱情结晶的形象跃然屏幕上了,和妈妈教他们打鼓的细节也很呼应,更融合了民族的民间的东西在里面。
只是这样子取名,还是为难了翻译,要想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不简单。
大灰狼被颠了顺序加了点,变成“灰太狼”这个日式风格的名字,又代表需要辩证对待的恶势力,嘿嘿,很好很好,不知道有个否定历史的国家能否看出点引申义啊……画面上,虽说看惯了宫崎骏之精美的人,还是觉得稍显粗糙,但是蜡笔画的温馨可爱增加了童话的意蕴,加上人物形象的描绘较之前的国产动画大有突破,还是对得起观众的眼球的。
尤其是妖艳的红太狼和娇艳的美羊羊,更是以国产动画中前所未有的时尚美艳女子的形象出现,就拿红太狼来说,比葫芦娃里的蛇精亲切而人性化,比大头儿子中的围裙妈妈美丽而女性化,难怪玩具市场上,红太狼卖得很好。
最后,就冲人家“牛气冲天”这个剧名也要支持一下这部国产影片,它代表了广大股民的心声,也是我此时此刻最大的愿望,明天可别再跌了!
完全是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水平的动画,没想象力,也没童趣,很失望但是坚持看完了。
中国的动画片太弱智.祖国的明天怎么办.
~~乐
取材于同名电视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轻松诙谐、妙趣横生,又加入紧跟潮流的幽默对白,同时针对牛年融入“牛气冲天”的贺岁元素,非常成功的一部贺岁动画影片。很高兴看到国产动画人物这么生动有趣,形象设计上也有较大进步。
天马行空……
嗯 我给五星
还蛮搞笑的。
笑点很奇怪。我很年轻,但是我有点老花。一菌做事一菌当。打架是猜拳和掐脸。喜羊羊牺牲了。orz……ー_ー
事实证明,当你长大了就不要以为可以忍受给小孩子看的电影,不过在小孩子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成功的电影,可是我不是小孩子了。
这么SB的电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说好?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还是豆瓣上真的有很多影托
小灰灰,好样的。
其实还可以= =
。。。
定位3-5周岁儿童的动画片出人意料地火遍中国
年龄大了,看什么都觉得带着成人的思维模式
最喜欢懒羊羊和小灰灰~~~
90后最受欢迎的动画啊~~~
我觉得小孩看看就好,不用过多去学剧里的情节
台词很幽默呀
和TV实在没法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