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吧看的,火箭升空的时候我兴奋的拍手,呵呵,是不是太傻了。
梦想实现的那刻就是那种感觉,在电影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感觉
这个理想化的影片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你坚持,梦想一定会实现但是,现实是,当你的家庭因为梦想都要断粮的时候,你是否还应该坚持?
追梦要趁早……btw: 从Jason Mraz翻唱的rocket man 找到 elton John的原版,又找到了这个电影,我也是一种强迫症吧,主要是这个歌词比较吸引我
电影我很早就看过了,当时没什么可说的。
今天在豆瓣看到这个帖子,我突然就想来对这部电影和LZ说两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239233/明显楼主非常想来美国,他想来美国的渴望绝对不亚于当年那些被告知美国遍地黄金随处是钱的清末的广东劳工。
当然在这个信息时代,纸不能包火,美国昨天芝麻绿豆大的事儿,今天全世界就都能知道。
美国没有遍地黄金,自然也不如LZ想得那么美好。
也许部份错误来自好莱坞,另外一部分,就只能是来自于负责任的某国。
先来说一下好莱坞。
噢,我的上帝啊。
这是本多棒的励志片啊。
它告诉你,只要功夫深,在你儿子还不能合法酗酒前,在Google的创始人还在娘胎里的时候,你就能在德克萨斯一个偏远的农场里,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和技术,一手包办航太物理学家、电子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化工工程师、元件工程师、材料工程师、系统工程师、项目经理人、技工、装配工、测试员、质检员、采购员、搬运工、会计、飞行员/宇航员(本职工作)、指挥中心通讯员等几十个工种,建造出一整套让NASA科学家们咋舌的可回收型载人太空舱+助推火箭。
因此杨利伟至少应该等到自己能徒手造出神5的时候才能候补中央委员吧!
这都是肯尼迪惹出来的麻烦。
1962年9月12日他在水稻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说: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in this decade and do the other things,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because that goal will serve to organize and measure the best of our energies and skills, because that challenge is one that we are willing to accept, one we are unwilling to postpone, and one which we intend to win, and the others, too.从此美国人就患上了太空狂热症。
而太空也不怎么给面子。
美国人上了六次月亮之后,又制造了Bill Maher说的用来打爆恐怖份子内裤的空间激光武器,致使前苏联解体。
而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从此别说登月了,连在航天飞机上贴足够多的隔热板都成了问题。
然而最近又开始的一波亚洲太空竞赛使得JFK的大粉丝奥巴马先生又蠢蠢欲动了。
他取消了布什老顽童制定的在2020年早期再次登月的计划,大嘴一张,说咱再搁20多年上火星去兜几圈吧。
好嘛。
你别看咱美帝做个汽车刹不住,采个海油捅一大窟窿,炒个股票都能跌出个假点位还不知道咋整的,就连恐怖份子搞个汽车炸弹都引爆不了。
但是,我们就是要去火星。
因为这玩意儿够TMD火星。
大伙儿爱看。
Star Wars/Star Trek/Stargate, 只要是带个Star, 就算是Dance with Stars, 也能吸引一大帮子Starfuck流的粉丝。
至于美国的坏水儿和阴暗面,本来也都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但被人一负责地给宣传,又被另一小撮人一比较一煽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此处省略人民日报5000字社论。
标题是圣斗士[十二神殿卷]第三本的书名。
这一集主要讲盲人紫龙不畏强敌,最终释放出大绝招庐山亢龙霸跟耍菜刀的修罗同归于尽的故事。
照理说本性难移,大坏蛋修罗13年前就知道教皇不是好鸟,因此才做了他的杀手间接导致半匹马大爷死亡,但在被紫龙单程机票送上太空后他就大彻大悟如梦初醒,舍己救了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太空有某种魔力能驱使坏蛋变好人。
那么美国也有某种魔力能驱使傻瓜变清醒吗?
我看未必。
farmer是air force 毕业的,并非算是地道的农民。
这个学校相当牛插,近些年在航天的成就可比肩mit载人航天和一般的卫星工程差别很大的,剧中体现的不好。
另外farmer似乎没有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例如,gps,全球测控网,看起来更山寨而天朝的有学子民自魏晋以来上则崇尚空谈,下则重生贵死传宗接代玩物丧志。
不过,这利于稳定的统治于蛋走红不就是很好的例子么
如果你热衷于航空航天,那么这将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
电影开场,一个身着宇航服的人骑着马在前行,大气的背景音乐之外是那段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无线电对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里是广袤的德克萨斯州大平原,“阿波罗”11号从这里启程,人类的那一大步由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从这里迈出。
没错,德克萨斯州,一个在美国拥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极为富裕的州,当然,这里盛产牛仔,这里也以航天而闻名,而牛仔精神和航天精神早已如同航天发动机的燃料,混合着、爆发出惊人地动力,因而这部电影所讲诉的故事就是一个德州牛仔的太空梦。
由演员比利·鲍伯·松顿所饰演的查尔斯·法默(Charles Farmer,还真是“农民”)是一名退役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并拥有航天工程学学位,在即将成为宇航员的时候,但因突遭变故,早早地结束了宇航梦。
电影开头也能看见,法默曾驾驶过X-15高超音速飞行器(轨道飞行器和航天飞机的技术前身)。
不过德州的牛仔不会放弃,德州的牛仔精神更不会消失,于是法默运用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开始了自己的“草根”航天梦。
自己设计并制造火箭、动力舱和返回舱,农场的仓房既是生产车间也是发射台,并且动员全家的力量投入进去,法默的儿子不仅帮助设计制造,还是负责发射前后的地面控制。
当然,梦想与现实依旧有差距,家庭的不堪重负,外界的质疑与嘲笑,官方的调查和插手,都给法默带来了非常多的打击,乃至在一次失败的发射并重伤后,想要放弃这一切,但他的妻子和孩子们和整个家庭重新审视了这个“梦想”,“它”仍然值得去奋斗。
其实可以用法默的岳父那句话来诠释“我连组织这个家庭一起吃晚饭的能力都没有,而你却带着一家人实现着梦想”。
的确,这部电影关于家庭和爱的元素非常之多,可以说法默没有家庭的支持他难以完成自己的梦想。
但本片还展示了法默和政府间的“对抗”,联邦调查局、中情局、联邦航空局(FAA)、NASA( 美国航空航天局)乃至美国军方都成为了法默的“拦路虎”。
法默在政府听证会上的一番言辞的虽然没能获得政府的明确立场(因为相适应的法律并不健全)———“我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与自由”,但其实从这里开始,这个太空梦俨然已是经典型的美国梦了。
电影的后半部分,当“梦想号”从地平线上跃起之时,连追捕法默的警察和特工都和欢呼雀跃,我想那种蕴含着航空情怀的和美国精神的感动也渗透进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美国梦的定义很简单,其实就是梦想、奋斗、自由、家庭与爱的结合。
有人说那些关乎美国梦的电影总是在一开始受人鄙夷的状态下开始,然后以一种令观众认同和感动的方式结束,而我们的梦想何曾不是?
在那块奔腾着的北美大陆上,梦想还会延续。
其实有一部电影和本片不管在情节还是情怀上都很类似———《太空牛仔》,而这部电影也由一位真正的著名的德州牛仔主演———汤米·李·琼斯。
本片中,布鲁斯·威利斯客串扮演一位美国空军的上校,而威利斯和本片的主演松顿曾在早前就有过航天题材电影的合作,便是迈克尔·贝经典的《绝世天劫》(1998),又名《世界末日》。
另外,本片里的运载火箭原型参考自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阿特拉斯”型系列运载火箭。
而本片里,从农场跃起的火箭场景,却和今年下半年即将上映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首张海报、还有先行以及首发预告有着某种意义上的相似。
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了这部片子,一个立志要当宇航员的男主,为了圆梦,开始自己建造火箭, 除了他的家人,没有人相信他,FBI甚至想阻止他的建造计划。
他没有放弃,拉来媒体为自己造势,终于一切就绪,他按下发射键,火箭没有如预期那样向上飞去,而是呈水平状一路狂奔,以男主断了几根肋骨,一身伤告终。
伤养好了,男主提出再造火箭,这里,我真的佩服他的勇气和对梦想的坚持,在经历过惨败后,还能重燃斗志,一往无前地向自己的目标奋进,真的让人感动。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有这样的勇气和理解,男主最后终于实现了梦想,看到他在太空看着地球,为他的坚持而感动。
或许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无法有这样的坚持和热爱,让男主的理想主义更显珍贵。
或许这也是这类励志片给人最大的启示吧。
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的查尔斯·法默在得到航天工程学学位并加入空军成为飞行员之后,水到渠成的开始接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训练课程。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正当法默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之时,他的家庭突遭变故,家事所迫,法默不得不忍痛割爱,提前结束了宇航员的生涯。
不过,法默没有放弃梦想,在随后的10年间,他将自己赚来的每一分钱都用来建造自己的火箭,在德州斯托里的大农场的谷仓里,法默不知疲倦的致力于火箭工程,期待有朝一日能乘坐自己的火箭奔向太空。
和法默一起分享飞天梦想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及儿子谢帕德,15岁的谢帕德已经出落成一名小工程师了,而且盼望在火箭发射之日能够担当控制员。
甚至他的岳父也给予了精神支持,他看到坚忍不拔的女婿用全家人共同的梦想激励整个家庭,这是作为父亲的哈尔从未曾做到的。
在发射前夕,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法默为火箭准备的1万磅高等级燃料引起了联邦调查局的关注,随即是蜂拥而至、在他门口安营扎寨的媒体记者,推测和关注着这位太空牛仔和他的自制火箭。
法默发现自己的画面出现在全世界的电视荧屏上,他被描述成一个变节的英雄,更赢得了公众的人气和支持。
与此同时,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联邦宇航局和美国军方也在严格审查和监督着法默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认为法默是潜在的公众安全隐患,准备采取必要措施阻止法默的宇航计划。
法默知道这是唯一的机会了,他不仅要完成穿过大气层的梦想,还要让自己的孩子们鼓足勇气永不放弃对各自梦想的追求。
不管怎样,法默都要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实现梦想!
当时看完就很有冲动来写几笔 记得看到他终于飞上天的时候 我觉得嗓子很堵了 呵呵 说真的 我倒是很希望现实里真能有这样的人 让我感受一下传奇 前面都一直让我觉得有些沉闷 除了看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觉得很温馨 我家里都没吃过这么开心的饭呢~ 呵呵一直看到他买了那个游乐场的转盘 放在农场上 我真的感受到了一些快乐了 要是我也能有那样的父亲该多好呢 能一直做梦 特别喜欢一幕里 他和个小男孩一起在老师办公室外面坐着 其实 男主角就像个倔强的小孩子呢 总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不管是多不实际
梦想,你曾经有过多少梦想?
又实现了多少?
往往不是被自己遗忘了,就是被现实掩埋了,像农民这样一生为了梦想努力的有多少?
尤其当这个梦想是有那么点不切实际的时候,你还能坚持下去么?
当你周围都是反对的声音,你还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么?
应该都会被同化,会放弃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吧。
不想去考虑太空飞行的可能性,也许本片是想表达,只要能坚持向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就算是飞到太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当然梦想的实现,也少不了身边的支持,农民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家人,她老婆对他说,没有火箭就没有这个家的时候我内牛满面。。。
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他是不会成功的。
可惜我们大多数人在坚持自己那有点脱离常规的梦想时,最先反对的往往是身边的人。。。
这样事情大概也只有老美能想到吧,因为在我们这和谐社会,农民早就躲猫猫去了,怎么可能发射火箭呢。。。
这两天看这部温情款款的电影《农民宇航员》,故事描写的是一个退役宇航员为了实现自己飞上太空的梦想,不畏艰难险阻,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奋斗,最终利用自己建造的火箭将自己送入地球轨道,并成功返回地球。
电影中主人公的职业是一名负债累累的农场主,其农场正位于得克萨斯州。
电影以富饶、美丽的德州农场为背景,在雄伟而不乏柔情的主题音乐中,将主人公法尔墨一家的爱情、亲情演绎的温婉动人。
抛开影片中火箭极其发射过程中的种种瑕疵(例如,火箭在谷仓中发射,居然没有将谷仓点燃)不说,该片应该是属于小成本制作电影中的精品。
然而,这部电影除了主人公锲而不舍的追求梦想的精神让我感动以外,影片中那粗犷又不乏柔情的德州农场,在夕阳下缓缓游走的牛群,也同样让我心驰神往。
影片中有多处和土地有关的描写:主人公岳父去世,一辆马车装着棺材,一家人在夕阳下将老人下葬;当主人公第一次发射失败后,看着孩子们在庄园中嬉戏;当主人公谈到其父亲对庄园的热爱,以及为何自杀时;当主人公从太空返回,走出太空舱,不禁跪倒在地上。
这些场景无不透入出导演在表达主人公对家庭的热爱的同时,也隐隐散发对于德州庄园这片土地的热爱。
结合主人公农场主的身份,更充分证明梦想离不开沃土的隐喻。
而影片中的大背景,就是法尔墨农场这样的一片沃土。
这一点和小说《飘》的中心主体有些接近。
《飘》中的斯嘉丽在人生的所有挫折中,始终依靠的是父亲留下来的那片土地,因而得以一次次的重新站起来。
以至于在小说的结尾,斯嘉丽深爱的男人离他而去,作者深情地描写庄园的景色:至于怎么做,她还不清楚。
她现在不打算考虑这些。
她唯一需要的是有个歇息的空间来熬受痛苦,有个宁静的地方来舔她的伤口,有个避难所来计划下一个战役。
她一想到塔拉就似乎有一只温柔而冷静的手在悄悄抚摩她的心似的。
她看得见那幢雪白发亮的房子在秋天转红的树叶掩映中向她招手欢迎,她感觉得到乡下黄昏时的宁静气氛像祝祷时的幸福感一样笼罩在她周围,感觉得到落在广袤的绿白相映的棉花田里的露水,看得见跌宕起伏的丘陵上那些赤裸的红土地和郁郁葱葱的松树。
可见,土地是人生存的根本,是人精神、物质的家园。
所以这也让我深有感触。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人,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少,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化的今天,仍然很少有人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很少有人真正去热爱一片土地。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越来越多的孩子更少的接触到自然,他们接触到的土地,往往是水泥、沥青这样的硬地。
回过头来看我自己:一个程序员,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都在办公室里边忙活,不但身体疲惫,心灵也日渐麻木。
我们何时才能真正找到心灵的归宿?
我们何时才能做到人和自然和谐而统一?
另外的一个思考是,觉得学计算机的人似乎应当把程序员当作第二职业,而第一职业嘛,做一个和《农民宇航员》里男主角那样的农场主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自己的庄园里,忙完农活,在木质阳台上写一会程序,做一个农民程序员,会不会是一种很惬意的事情呢?
没有信仰一事无成,没有梦想一无所有
dreamer
家庭的力量 远胜过科学的力量。。。并非科幻 。原来那俩FBI探员是编导俩人现身,原来他俩是双胞胎!
梦想需要坚持和支持
这部表现中年追梦的电影 实在太落俗套 故事将两层好莱坞叙事套路用在一起 一个是欲扬先抑的“首次尝试必失败”定律 另一个则是一切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全部依靠家庭 用一个软科幻外壳讲家庭故事 并且不管是哪个故事都讲的极其沉闷 追梦方面 男主想要登上太空的根本动机是什么?是什么让他甚至不顾抛家弃子也要完成“童年的梦想”?这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旁白交代就可以代过的 如何实现火箭升空更是描写的十分儿戏 毫无航空干货 家庭方面则描写的更差 三个儿女的人物、性格和身份都是缺失的 他们面对父母的吵架前后毫无反应 更令人无法信服的是妻子 她为何无条件支持丈夫去完成所有人都鄙夷的梦想?她与丈夫几次激烈的争吵最后也都结束的草草了事 编导很明显是想要唤回美国敢做梦的“黄金时代” 但依靠套路、避重就轻地叙事令这部电影只能落得一个自嗨爽文
本来觉得应该四星,最后他居然真的弄了架火箭飞上去了,忽起一阵凉意,于是掉一星
特效有点假,说梦想固然好,这玩意自己造的确是对别人安全的危险
梦想家
我觉得美国人拍这部片子,就是给我们看的~~
大平原上升起美国梦,这套路是我小时候喜欢的。
有梦想没错,但也别忘了家庭责任。
还挺搞笑的
终究是平庸的励志剧。
几年前看的,依然能想起,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追寻梦想,不管这个梦想再别人看是多么可笑
飞上天的美国梦,关键我觉得上当的是丫根本不是农民
美国英雄式题材。但我看的湿湿的原因在于,美国人就是那么乐意支持有梦想的人去完成梦想。国人却总是打着担心的旗号各种规劝。彩蛋就是男主的儿子真他妈的帅,我真心想把丫灌醉了推倒~~~~
再大的梦想,再渺小的努力,持之以恒也有成功的可能。
不想上天的爸爸不是好男人。觉得这个片子拍得很平庸。
如果我们失去梦想我们就失去一切
那么好的老婆还有吗?对了,人家可不是民科。 男主就不用说了,居然还有JK 西蒙斯 和布鲁斯威利斯客串。20170406 晚 卧槽我以为是真事!尼玛坑爹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