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神偷

歲月神偷,1969太空漫游,Echoes Of The Rainbow

主演:吴君如,任达华,钟绍图,李治廷,蔡颖恩,秦沛,夏萍,谷德昭,许鞍华,张同祖,庄域飞,威廉希路,李健兴,林耀祺,廖爱玲,张翼东,钱耀荣,谭瓒强,陈庆航,黎祥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大陆语言:粤语,汉语普通话,英语,上海话,法语年份:2010

《岁月神偷》剧照

岁月神偷 剧照 NO.1岁月神偷 剧照 NO.2岁月神偷 剧照 NO.3岁月神偷 剧照 NO.4岁月神偷 剧照 NO.5岁月神偷 剧照 NO.6岁月神偷 剧照 NO.13岁月神偷 剧照 NO.14岁月神偷 剧照 NO.15岁月神偷 剧照 NO.16岁月神偷 剧照 NO.17岁月神偷 剧照 NO.18岁月神偷 剧照 NO.19岁月神偷 剧照 NO.20

《岁月神偷》剧情介绍

岁月神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60年代的香港,风云变幻。一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压制,一面又受到内地运动的波及,更要面对不时登陆的台风暴雨。老字号的永利街就处在这样一个风暴的旋涡中心。 鞋匠罗一家四口,在街尾以做鞋为生。罗先生(任达华 饰)做得一手好鞋,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仅能养家糊口;罗太太(吴君如 饰)为人辛辣直率,人称“侠盗罗嫂”。大儿子罗进一(李治廷 饰)16岁,品学兼优,是运动会的冠军,全家人的希望,也是永利街的骄傲;小儿子罗进二(钟绍图 饰)8岁,在父母溺爱之下,天性顽劣,出了名的顽皮整蛊……一家人艰难度日,也算其乐融融。 然而大儿子与富家小姐芳菲(蔡颖恩 饰)之间一段纯美的初恋、一场扫荡整个香港的飓风暴雨、更有一场潜伏已久的噩梦,让这个普通家庭的平安幸福在一夜之间陡生变故、支离破碎……面对岁月这个最大的“神偷”,顽强不屈的人该如何去抵抗? 2010第60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移居者掌心博尔登稗记舞咏墙里的女人公社杀了我治愈我万里归省与雪女同行吃蟹卡萨变弯记产科医鸿鸟2无惧之虎糟糕历史第六季蓝烟火妄想代理人流氓督察2我和我的父辈傻哥的逆袭金刚经山上的西蒙20世纪少年最终章我们的旗帜朝鲜神枪手茶色生香花漾天海巴瑞第二季虚拟小姐在看着你简爱涅槃郡主一泡而红

《岁月神偷》长篇影评

 1 ) 略显俗套,但值得推敲

不喜欢那种所谓煽情的梗,富家女穷少年,绝症,over——俗套。

气氛烘托得还不错,如果不是这一点我可能无法坚持看下去,当然最后觉得还是值得看到结束。

平凡而残酷,朴实无华,生活本来如此,未必要轰轰烈烈,打动人心才是根本。

这部剧有做到这一点,虽然我还是觉得俗套。

以情动人的戏有着浓浓的本土气息,感情自然流露,这点给个好评,让人觉得很美丽,虽然镜头上并不是走唯美风格。

时过境迁,人事变化,来不及感受,岁月已然而逝。

 2 ) 金像奖电影幕后大揭秘:十问《岁月神偷》 为什么有冯宝宝没有李小龙?

Solo lau/文在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十月围城》固然是最大的赢家,但《岁月神偷》也收获颇丰。

不但任达华斩获影帝桂冠,而且李治廷也轻松拿下最佳新人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两项大奖,同时导演罗启锐自己也拿到了一尊沉甸甸的最佳编剧奖杯。

可谓是风光八面,再联想起本片在柏林电影节上的出众表现以及当前取得的票房佳绩,不得不令人侧目。

甚至还有人惊呼:难道小成本电影的春天已经到了?

《岁月神偷》作为一个由香港人编织的六十年代本土梦,虽然感情是共通的,但是无论地域还是文化都与我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为什么片中罗进二想娶冯宝宝这个大陆不甚熟悉的明星,而全片对大家耳熟能详的李小龙却只字未提?

下面就十问《岁月神偷》,独家解读你可能所不知的种种疑问。

1为什么叫《岁月神偷》?

很多人奇怪,一部没有神偷的电影却起名《岁月神偷》,对此,罗启锐表示,“我觉得那句广告语就是我最想表达的。

原来生命里,岁月才是最大的神偷。

它把我们最心爱的,最重视的,不知道不明白的,我们的爱情、宝贵的时光、心爱的和心痛的回忆都给偷走了。

我觉得《岁月神偷》这个名字是跟这部电影最契合的。

”据罗启锐介绍,创作初衷是纪念自己的童年和早逝的哥哥。

据该片监制也是罗启锐的妻子的张婉婷说,投资人找上他们时,她和罗启锐同时给出一个关于各自童年的故事,“他们比较喜欢他那个纪念他哥哥的,我写的那个纪念我妈妈的故事就没有拍成。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运,《岁月神偷》运气比较好。

”2永利街永利街是香港上环一条街道,位于上环南部必列者士街以南,楼梯街与城皇街之间,东西走向。

该处以保留香港1960年代特色而著名,因此《岁月神偷》也在这里取景。

像永利街这样的香港老街道,原住居民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大陆来的移民。

香港经济腾飞后,为了加快城市化建设,类似的老街道大都被先后拆除。

原本永利街也在拆除名单内,但由于《岁月神偷》的巨大成功及其社会影响,香港政府决定永久保留这条沧桑的街道。

3冯宝宝本片中罗进二吵着要娶回来做老婆的这位冯宝宝,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盛极一时的童星。

15岁之前就演出了200部电影,成为全球拍摄作品最多的童星。

后来留学英国学设计,回港后不久因设计工作失败,而重新回归娱乐圈。

《岁月神偷》中电影院银幕上手持夜光杯的小女孩就是她(出自其代表作品《夜光杯》)。

4为什么没有李小龙?

有影迷提出疑问,一般香港的怀旧电影中都会出现李小龙,毕竟他是香港的骄傲,是世界电影巨星。

《岁月神偷》中没有出现李小龙是因为本片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而那时李小龙还在美国打拼,直到1971年7月才与嘉禾电影公司合作拍摄了著名的《唐山大兄》。

5保护费和医院黑幕其实上世纪六十年代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段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最严峻的问题莫过于贪污成风。

那时的英国政府在对香港的管理上采取华人制华的方式,很快这种制度的弊端也显露出来。

警察与黑社会同流合污,维持社会基本稳定的同时大肆收黑钱。

在六十年代末甚至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贪污体系,以至于当时全港警察几乎没有几个不贪污的,单只华人总探长吕乐一人,就搜刮了近五亿的惊人财富。

这种情况直到廉政公署成立之后,才得到有效的治理。

医院额外收小费其实与警察收保护费的情况一样,面对当时漏洞百出的社会制度,整个香港能捞到油水的部门几乎都存在严重的贪污问题。

而这两大社会毒瘤在当前我们的社会也非常有代表意义。

6月饼会电影中因为罗进二偷吃了半盒月饼,罗先生和罗太太受到了邻居的指责。

要知道月饼在当时,特别是对于底层民众来讲完全是一件奢侈品,而且很难买到。

每年的中秋节前一段时间,都是许多家庭一起分期集资预定,才有可能买到。

像罗家四口本来打算一人半块月饼,而罗进二偷吃的半盒双黄莲蓉月饼,可能是几个家庭的中秋月饼份。

7金鱼香港人喜欢养金鱼,甚至如今还有一条专门的金鱼街——通菜街街口,顾客络绎不绝,非常热闹。

当然港人对金鱼的喜爱不是无来头的,一方面港人的生活空间大都偏于狭窄,饲养别的宠物不是很方便。

另一方面也跟他们特有的文化风俗有关,在港人心目中水就是财,于是金鱼这种漂亮的动物也成为旺财运的吉祥物。

8鱼缸头盔本片开始部分,罗进二偷了一个鱼缸套在头上做头盔,这当然不是无来由的突发奇想,而是与人类航天事业有关。

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功登月,成了全人类的骄傲,而鱼缸头盔模仿的正是宇航员的球形头盔。

9明星友情参与《岁月神偷》众所周知,《岁月神偷》的投资成本仅1200万,如果不是主演任达华和吴君如自愿降低酬劳参演,恐怕这部《岁月神偷》无法有今天的成功。

电影中还有不少明星也是友情客串,像秦沛和谷德昭。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在电影中客串罗进二老师的许鞍华,这位金像导演之所以来本片中客串一个小角色,是因为罗启锐在他拍摄《天水围的日与夜》之时帮助过她。

10《岁月神偷》为何没有获得本届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的提名?

作为第二十九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热门,中奖率极高的电影(6个提名4项大奖),电影《岁月神偷》却没有入围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两大奖项。

其实这倒不是因为《岁月神偷》实力不够,而是因为《岁月神偷》在金像奖评选的时候只是点映,看到的人少,评委也少,甚为可惜,但是电影的叫好叫座也证明了少拿一两个奖并不是多大的损失,关键还是电影好。

 3 ) 人若过得平淡 岁月就会变得轻狂

不知道这几年怎么会错过这么好的一部电影,真的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细腻柔情的电影了。

原来时光才是最大的小偷。

当时觉得难以承受的,最终都会过去,这是岁月给我们的礼物。

当时觉得欢喜的,最终也都会过去,这就是岁月教会我们成长。

做人,总要信,因为信,所以才有能坚持下去的动力。

“奶奶说,如果你肯放弃所有最心爱的东西,把它全都扔进苦海里,把苦海填满,就可以和你的亲人重逢了。

”每个人都有一场被岁月偷走的记忆。

眼泪流了那么多,但丝毫不觉得煸情。

节奏虽慢,但不琐碎。

很喜欢李治廷的表演。

这一场感动,来得无比自然、真实而朴素。

难一步,佳一步。

一步难,一步佳。

不断回味的片子,我愿意回味无数遍。

岁月是小偷,偷走了心爱的人。

而生活就是在难与佳中,在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中继续的,然后我们渐渐长大,这就是生活。

 4 ) 1969

1、毫无疑问,罗进二是最大的亮点,吴君如任达华全部为其铺路,得到的成绩是“差差差”,他却可以心安理得地在老实旁边“恰恰恰”。

小孩子的哭也是最真实的,当他因为偷了东西要给哥哥却被父亲发现时,委屈地嚎啕放声大哭。

这种哭多半还是发泄,所以他越来越大声,越愤懑,是小孩子在用哭声控诉。

这种哭我特别理解。

做父母的心如明镜,清楚的很,但也只有在楼下不知所措,是恨铁不成钢,是为经济状况担忧。

2、穷人是不能有小资产阶级的,听歌和防台风,当然是后者更为重要了,没人理会你这首歌的意义。

但穷人也是可以有点小浪漫的,“小羊皮,薄皮底,双层加厚,暗脚线,两双眼,两朵花,花心特意镂空——给你两个鸡眼透气”。

罗爸没有接那个单子,却给罗太静心制作了一双半高跟皮鞋,或者,告诉罗太:整条街数你最漂亮——这是他唯一能给的。

3、罗爸是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他给自己设定的使命是“多做鞋子给孩子”,尽管他很关心孩子的学业,但你也知道——今天学了什么?

中文是什么?

英文是什么?

以至于小屁孩总是糊弄他——中文学了中文,英文学了英文。

你叫这样一个信心满满期待以子为荣的父亲怎么能忍受得了大儿子不及格、小儿子偷东西呢?

所以他只有发怒,觉得被辜负了。

相形之下,罗太就是多面的多,但也是个典型的母亲形象——把整个家料理得井井有条,谁家几个月饼她脑子里的这本账目清清楚楚。

而在用红色涂料刷门面的时候,嘴里嘟囔的是“做人,要有信”,内心的苦却是一点点涌上来,这是她,作为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从不曾流露出来过的,人前笑,人后哭,要难的多。

做人,总要信,总要信。

罗太这么一直说到丈夫去世,进二长大成人,这个“信”字可不是做生意要诚实守信之类,她是说人活一辈子,总要信点什么,那样才能一步难一步佳,一直走下去。

4、这是一个有着岁月场景的年代,放学后先是玩,串街啦、搭讪啦,像我在小学时,不抓几个蚱蜢不溜达几条街是决计不回家的;然后吃晚饭——摊一张圆台面在树桩上就是饭桌,东家煮了鸡蛋羹,是一定要众人分享的。

忙活完了这一切,才乖乖回去写作业。

怎么乖的了呢,收音机打开,听听流行歌曲。

张婉婷和罗启锐的作品我是必看的,小人物和时代感把握得特别好,这在《玻璃之城》达到了顶峰。

《岁月神偷》的“偷”字老早击中了我心,我是酝酿好一坨眼泪去看的,不忍心说失望。

以鱼缸来说登月时代,以困苦来说黄金岁月。

这是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唯一庆幸的是,这个头顶着鱼缸来看世界的小仔最终长大了,也没有得那个病,他可以陪着母亲——多么不容易过来的母亲,走走墓地,祭典亲人,倒背26个字母——这是为争一口气而铭记的功夫。

 5 ) 做人,有信有爱,才能不惧岁月

张婉婷还是厉害,始终坚持着自己擅长的抒情叙事风格娓娓道来。

《岁月神偷》这部戏跟很多拍浮夸大片的内地电影和为赚快钱拍的快餐式港片不同,用特有的节奏把一个俗套的故事讲得丝丝入扣。

以下是刚刚看完这部戏的一点感想: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家人的支撑和保护,都会是一个人最温暖的港湾。

无论生命长或短,“做人,都要信。

”——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才会活得吐气扬眉。

无论你是否是妙手神偷,都斗不过岁月流逝,都“偷”不回离开的亲情。

电影中的奶奶说,“把你最心爱的东西都丢进苦海,把苦海填满就能和亲人相见。

”我的理解是,亲人的离开就好比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若能丢下贪恋,忘情弃爱,让他们真正的走,才能放下心中的苦痛将亲人永记。

这样,才能渡过思念的苦海,在内心中与亲人永聚。

看电影中的爸爸说:“做人最重要是保住顶。

”然后将一棵树栽种在了哥哥的墓碑旁。

我想起了自己在外婆下葬那天,看到她坟前漫山遍野的梨花树,但愿那些美丽的梨花能陪伴着外婆。

守护着她,伴她安眠。

陈奕迅有句歌我常常唱“花瓣铺满心里坟场才害怕。

”逝者已矣,擦干眼泪后,放下思念,勇敢向前走,这样是否能真的看见“double rainbow ”便不再重要。

PS:《岁月神偷》气息清新,人物养眼,配乐悠扬。

是近年难得一见的港产文艺佳片,成功地催发了我对自己亲人的思念和悲伤的眼泪。

不管题材有多么老套,主创的细致认真,都让人为剧情深受感动。

 6 ) 填滿苦海,讓愛停駐

『人生像是一片苦海,每個人遲早要離開,如果想見你愛的人,就要把你心愛的東西丟進海裡。

』這是香港電影『歲月神偷』中,羅家老奶奶對年幼頑皮的孫兒羅進二講的一段話。

小男孩似懂非懂,不知道分離是什麼?

也不知道時間的威力足以改變人生的狀態,他只是把奶奶的話當成寶貝一樣裝進心裡,轉身就跑進他無憂無慮的童年世界。

從羅進二純真的眼光看香港六十年代末的歲月,那是一個物質匱乏,什麼都很難得的時代。

羅家四口製鞋為生,沉默寡言,手藝傑出的鞋匠爸爸(任達華飾),能言善道,凡事樂觀的媽媽(吳君如飾),品學兼優,才華洋溢的哥哥羅進一,古靈精怪,天馬行空的弟弟羅進二,一家人守著破舊的老鞋店,過著簡單知足的生活。

 這幾乎是每個舊時代尋常人家的樣貌,過著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生活,雖然沒有多餘的錢,但一家人相親相愛,街坊鄰居相互照顧,老舊的街道上時時瀰漫著濃厚的人情味。

我一向喜歡充滿懷舊氣息的電影。

喜歡當時的人們一無所有,卻依然快樂的純樸心性,雖然生活中充滿各式各樣的煩惱,可他們始終保有『人就是要信』的價值觀,相信只要繼續往前走,一定能漸入佳境;相信只要彼此相依,苦盡甘來的日子就不遠了。

相較現在這個不予匱乏的年代,人心就像無底洞,擁有再多仍感不足,什麼都能輕易取得,也就沒有所謂無法失去,或深感可惜的心情了。

沒有可惜,也就不會懂得珍惜。

我喜歡『歲月神偷』呈現出的舊時光:它讓我看見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情感互動,沒有那麼多自我,有的只是希望身邊人都好的簡單期盼。

他們不會說愛,但愛就在生活的點滴相處中;他們並不富裕,但對家人滿滿的感情,讓心靈無比富足。

我相信,那是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

【從「難」處到「佳」境:一起走過的夫妻之情】電影中,羅氏夫婦一路相伴的夫妻之情令我深感動容!

他們經常各自忙碌,但偶然間同時抬頭凝視對方,那心有靈犀的微微一笑,已道盡兩人之間多年來的默契:一起養育子女的辛苦,一起面對生活的磨難,也一起在生活夾縫中注入樂觀的因子。

我喜歡電影中夫妻倆對“鞋”字的對談,丈夫說“鞋”拿掉右邊成了“難”,但妻子卻說,拿掉左邊成了“佳”。

她相信生活時有難處,卻總能漸入佳境。

難,到了底,佳,就不遠了。

這是無數生活艱辛所累積出的人生智慧,沒有人知道明天會不會更好?

但心境的好壞往往左右了生活的好壞。

所以妻子常說:『人總要信』,信,未必會好,但不信,永遠不會好。

我從她的信念看到一種堅韌的人生哲學,即便一無所有,心仍保有一線之光,而希望就在失望的夾縫中悄然茁壯。

他們一起苦過,因而更珍惜能一起開懷的日子。

兩人之間濃郁的夫妻之情展現在生活的細節中:丈夫為妻子特製了一雙紅色羊皮鞋,鞋面上左右各一朵花,美觀之餘,是為了讓妻子長雞眼的腳得以舒服透氣,看他低頭悉心為妻子穿鞋的畫面,我深受感動!

他不會說甜言蜜語,但他牢記妻子無心說過的話。

愛一個人,不就是把她的話放在心上嗎?

總是能輕易遺忘的,愛也不會有多深。

印象最深的畫面是,當兩人因長子的病倍受現實折磨時,一向樂觀的妻子開始感到恐懼,她緊握丈夫長年勞動佈滿傷痕的手,輕輕帶過的畫面,有她的心酸,也有他們一起承擔的勇敢。

不需言語,深厚的夫妻之情已盡在其中。

而我也漸漸明白,這樣看似平淡,卻珍貴無比的愛情有多重要。

曾經的濃情蜜意會隨著時光消逝轉變為相依的深層情感,那是一起經過歲月的厚度,更是讓人在任何時刻都能不害怕的緣由。

因為你知道這世上有一個人,不管遭遇怎樣的困境,都會緊握你的雙手,堅持和你一起走過生命的起落。

我想,所謂人生伴侶的意義就在此。

【把最好的都給你:看似平常卻最恆長的家人之愛】電影中羅氏一家四口的感情讓我看到許多似曾相識的影子,他們的尋常與我們的日常緊密相連。

天天見面的家人,彷彿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存在,那種日積月累的好,最容易被忽視,因為我們總是喜歡看向遠方,總以為不平常的感情或從天而降的關懷,才是人生得來不易的驚喜。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以為生活一成不變,總是將希望寄託於虛無縹緲的未知,因為我們很少關注生活的細節,當然也就看不見身在細節之中的家人了。

而我卻在羅氏一家的身上看到他們對待家人的方式:把最好的都給你。

一向品學兼優運動比賽總拿冠軍的哥哥,非常疼愛與他有幾歲差距的弟弟,兩人一天到晚打打鬧鬧,他卻從不忘記把自己最好的給弟弟,他把象徵榮譽的金牌送給弟弟,他經常把動不動就嚎啕大哭的弟弟抱在懷裡輕聲安慰,那種發自心底的疼惜讓我十分感動!

我想起小時候總愛耍賴的我,有個和電影裡的哥哥一樣好的姊姊,總任憑我無理取鬧。

以前我很愛外公送的一台小三輪車,當時太小不會騎,我喜歡姊姊載著我一圈又一圈的轉,姊姊騎累了想休息,我還是固執地不肯下來,大我三歲的姊姊沒有對我發脾氣,也沒有丟下我轉身就走,我一直記得一樣是小孩的姊姊柔聲哄我的畫面,那成為我心裡最溫暖的記號。

後來因為有了妹妹,每次一起出門,我很難再牽到媽媽的手,這時姊姊總會牽著我,讓生性膽小的我不再害怕,我一直覺得她像是我另一個媽媽,陪我一起長大,更是我心裡安全感的來源。

我永遠記得小時候她對我說過:『別怕!

有姊姊在。

』如果長大以後的我,能帶給別人一點溫暖,那是因為我始終在姊姊的保護下安然成長。

她把最好的給我,我也想把最好的給她。

所以,當我看到電影中的弟弟為了讓病中的哥哥開心,把所有的寶貝攤在哥哥面前時,心中忍不住一動。

弟弟童言童語道:『哥哥你不開心,我把這些都給你。

』想把自己最好的都給哥哥,是因為在他心裡,哥哥就是最好的。

這是最簡單,卻最綿長的愛,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而父母對子女的愛,總是不小心就被生活的艱難輕易掩埋。

電影中不擅言辭的父親,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下仍咬緊牙關讓兒子受最好的教育,我在他身上看到那種舊式傳統父親不知如何表達愛的困窘,憤怒責打孩子的背後,是對孩子的失望,也是對自己的失望。

但我一直記得父親打完小兒子以後,心疼把他抱在懷裡,幫他擦藥的畫面;以及,傾家當產也要讓大兒子舒服一點的堅持。

他沒有唸書,也不知道如何表達對子女的愛?

他只想把最好的給他兒子。

既平常又恆長,這就是一個父親的平凡與偉大。

【難忘純真初戀:想和你一起看見彩虹】 『魚只有三秒鐘的記憶,但有些事一輩子都會記得。

』有時很羨慕只有三秒記憶的魚,一轉身就能忘卻煩惱,重新開始。

有時卻又害怕記憶從眼前消逝,遺忘痛苦,也意謂著不再記起美好。

愛情讓人傷神,但我依然喜歡電影中那段青澀純真的初戀。

男孩遇見女孩,沒什麼特別,只是喜歡一起吃東西,一起聊天,一起散步。

女孩喜歡男孩彈吉他的身影,男孩喜歡女孩微笑的臉龐。

女孩相信男孩所說:魚的記憶與幸福的彩虹,男孩相信刻骨銘心的想念會超越分離的命運。

他們相信:心裡有一個人,天涯海角都會回到身邊。

如此不顧一切的確信,曾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愛情模樣,相信同心的等待一定能換得開花結果的美麗,可惜事與願違似乎才是情感世界的尋常結局。

說來感傷,卻也能坦然接受了。

或者,我應該帶著初戀的心情,看待每一段經過的感情,讓苦澀中仍有淡淡的甜,讓魚的記憶在三秒鐘之後仍保有不被刪除部分,那是曾經一起看見彩虹的珍貴片刻,在不斷被偷走的時光中,依舊在彼此的生命中閃閃發亮。

所以最終,男孩和女孩留在相愛的時空,任歲月輕狂,任逝水年華。

【歲月偷走回憶,偷不走愛】好久沒有深夜看電影,昨晚看完電影已接近凌晨兩點,一直坐到曲終人散才起身。

離開的那一刻,心裡突然感到一片靜寂,那是安穩的寧靜與盈滿的空寂,感覺心中某些無解的情緒被溫柔撫平了。

那是來自電影的深刻感動,也是自己由內而外的無聲擁抱。

我看到在曲折的成長歲月中,我和羅氏兄弟一樣,始終擁有家人的愛,戀人的愛,朋友的愛,但我曾經以為走入回憶,愛,也隨之消逝。

看完電影之後,我體會到的是:歲月偷走回憶,偷不走愛。

也許有一天,我也會像羅進二一樣,把心愛的東西全部丟進苦海,我不擔心物件帶走回憶,因為我知道“愛”會用它的方式,在我心裡,永遠停駐。

我相信:如果是愛,永遠都會在。

 7 ) 永远有效·过时不候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哭点没有底线的人,看这样一部电影确实会让泪腺在两小时之内承担起超强负荷的工作。

同样是回顾过往,同样是感慨亲情,同样是岁月流逝,看过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之后,越发觉得《岁月神偷》有很大的煽情之嫌,尤其是黎允文超强的配乐能力,足以让人伤感不已。

而《我们天上见》的情感表达克制、理性、循序渐进,后劲十足,直到字幕向上滚动,未完的情绪依然在心里徘徊,虽然没能泪流满面,但却禁不住鼻尖阵阵微酸,难以抵御那份欲说还休的隐痛。

这个月与当代MOMA结下了不解之缘,又一个星期天,一个人打着伞,八通线,一号线,二号线,步行,按照和上周同样的路线去看了第二遍《岁月神偷》,然后按照和上次同样的顺序将所有哭点一一哭完。

这是一次实验,虽然我极力克制,但是终究没有奏效,足以验证泪腺与掌管感情的神经确实紧紧相连,从而承认这确实是一部极有杀伤力的电影,即便在第二次看时我已预知了每个人的命运走向。

《岁月神偷》让人感动的因素很多,不只是亲情,不只是爱情,不只是生离死别,它还包含着一代人难以重现的成长经验。

你再也不会被小伙伴嘲弄,再也不会和邻居一起在露天吃饭,再也不会吃完饭和兄弟姐妹一起写作业,再也不会把那些边边角角的东西当做宝贝。

一切美好的旧时光,都毫无顾及地一去不复返了。

好在还有大脑来承载记忆,好在还有电影能呈现这一切。

电影里的一家是普通的市民阶层,爸爸做鞋,妈妈卖鞋,哥哥功课优秀,弟弟调皮可爱。

爸爸说,做人要保住顶,妈妈说,做人总要信。

爸爸给妈妈做了一双鞋子,妈妈给鞋子分别取了名字,一步难,一步佳。

台风来时刮穿了房子,电台里The monkees的《I wanna be free》和满屋的鞋子一同在风雨中飘散,人对美好的向往总是和现实的困苦相依相伴。

因为贫穷,哥哥面对女友家的豪宅时神情黯然,弟弟无法一个人独享一盒月饼时嚎啕大哭,爸爸当掉了戒指给哥哥输血,妈妈抓着爸爸空空的手指哽咽难言。

人各有命,富贵不同,但贫穷不一定就意味着不幸,情感的维系才是幸福与否的关键筹码。

《岁月神偷》的真诚之处便在于,它收敛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始终在守候着一份淡淡的希冀。

欲望与血缘与生俱来,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往前走,少有人会停下回望来时的路。

你在慢慢长大,却并不觉察身边的亲人正在慢慢变老乃至死去,总有一天你会要用欲望去置换感情。

就像奶奶说的,你把所有喜欢的东西扔进苦海里,把苦海填满,就会和亲人团聚。

生活的美好与残酷便在于,真情永远有效,只是每人都有各自命运的期限,过时了,便不候了。

 8 ) 岁月,最大的小偷

岁月,是最大的小偷。

它悄无声息地从你身边偷走了原本属于你的一切,但你却丝毫不能反抗。

眼睁睁地看着最爱的人从自己的身边离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大概是这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了。

但同时,岁月又是这世间最慷慨的,它给予了你无比的温暖与关爱,只要你珍惜它,它就会作为回忆一直伴随着你直到老去。

弟弟为哥哥偷了他能偷的所有东西,而偷走他哥哥的却是时间

 9 ) 光阴的故事

文/布宜诺斯我记得很少有导演如特吕弗一般,初出道便以[四百下]碰触自己最虚无也最无奈的一段回忆。

周星驰拍[喜剧之王]等到36岁,方可从别人的喜乐踱至自己的伤悲;费里尼年过半百拍[当年事],感叹“我的家乡未经我的许可就变了”,宁愿搭景再造一个故乡。

回忆很多,驾驭很难,因此许多导演一等再等,等到错过。

罗启锐拍[岁月神偷]的想法同样素来已久,他早把这四个字用在自己的第二本散文集里,只待一个时机把它付诸影像,赶在如今永利街、粉岭剧院拆迁的当口,不早也不晚。

罗启锐也坦诚,电影中所有桥段和细节均来自真实回忆,小弟进二便是他的化身,用稚童的眼睛望着经营鞋店的父母,精英学校的哥哥,他们的操劳和他们的爱情,也望着自己那一点点乏人管教的坏习惯。

“我清楚记得一个恬静安详的旧香港,为我淡墨样的童年,赋予了水一般的颜色。

”罗启锐曾在散文《两毛钱往事》中这样写道。

对于那些善于怀旧的人来说,逾时愈久,感情色彩愈深,回忆便愈加温柔。

影片里有街坊四邻在黄昏里围坐着吃晚饭,古老的大榕树将那些家长里短温和地覆盖;有洋服裁缝店慷慨的上海东主,店里有整条街唯一的电话,他便为大家守着那些或急或缓的召唤;有看到跑跑跳跳的小孩子便忍不住刁难一番的老外见习督察,拖着进二念“ZYXWVU……”那是六十年代的深水埗街道,旧社区,旧人情,讲究“分享”哲学,在罗启锐的镜头中,果然漾着温水的颜色。

一如贫困的天水围中走出热心而恬淡的贵姐,富贵墟的菜市里生长着乐观而倔强的阿妙,深水埗的手工作坊里,多是进二父母一般的人,安守一隅,本分做人,也许聪明,也不够精明,早已不适合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

也只有把时时涌起的回忆反复咀嚼,才能明白他们的的小心思和大智慧。

正如父亲专为母亲生鸡眼的脚造出一双带小洞的鞋,正如风球过境时,老爸老妈拼出死力扯住快被掀走的屋顶,任凭辛苦缝制的鞋子漫天飞舞。

“做人最紧要保住个顶”,小小的进二一生记得老爸这句话。

有些事情,放在孩子眼中,便会有些无法言说。

罗启锐记忆里有老爸边摸着手上印痕边摸他的头,自己也懵懵懂懂掉下泪来的样子,那是父亲因全家生活拮据典当了戒指,正巧被他撞见。

在电影中,目睹的人换成母亲,罗启锐似在为童年的自己屏蔽了一道伤痕。

同样应该屏蔽的还有小世界之外的人情冷暖,比如病重的进一住进医院,却喊不到一个能递一杯水的护士;还有少不经事的追悔莫及,比如每天放学后看望哥哥的进二,从来没想过那些医院走廊里来来往往的词汇——疾病,死亡,只想着会不会跑得比哥哥快,自己的宝物哥哥喜不喜欢,甚至还要对哥哥发脾气。

暖的和冷的,清晰的和模糊的,悬而未决的和恍然大悟的,都是记忆。

即使记忆总是在习惯性地美化自己,那些痛过的,和那些美好的一样,真的忘不掉,直到岁月悄悄伸出一双手,将它们全部偷走。

留不住一片片旧城区被夷平,草根市井总会变成冷漠的摩天楼,[岁月神偷]终能投入拍摄也是源于一个抢救旧辰光的念头,正如罗启锐所言“如果我今年才拍呢,连永利街都没了、粉岭戏院也没了、很多上年还在的东西,今年都留不了。

”[玻璃之城]中舒淇说“听说何东就要拆了”,许多印刻着回忆的地方就那样故去,电影中的过去和未来交映着现实。

[岁月神偷]带着许多港人重游故地。

“香港店铺的名字,都比较保守,六十年代街头巷尾都是张记织补、罗记鞋王等,老老实实的名字,创意不高但充满泥土味。

”散文《名字风流》中讨论过的招牌,被罗启锐放在上环城隍街上,裁缝铺、飞发铺、旗袍店,当然还有进二家的“罗记皮鞋”。

拔萃男书院可以光耀许多人的门楣,在课桌上刻下名字的,在跑道上挥洒汗水的,有多少是进一一样出身贫寒怀抱梦想的青葱少年。

六十年代的人们回去了,摆弄着钳子样的旧式发剪、九宫格的木箱,爬上狭窄居室内层层相叠的钢架床,把自己塞在小阁楼里听收音机,眼前的一切,如此熟悉又如此陌生。

飓风过后,鞋子像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自由浮沉,这便是一间鞋铺的死亡与新生,粗暴而简洁。

岁月神偷的力量则缓慢绵长许多,比如,它可以让少小离家的归人们无所适从。

像[八两金]乡下悠悠船歌声中固守的陋习和陈规,离家十三年的猴子有些不以为然,是他变了;像[岁月神偷]里适合谈恋爱、散心和思考的坟场,让不惑之年的罗启锐始终念念不忘,是他没变。

最留不住的其实还是人。

进一谈了一场纯纯的恋爱,却在对方所住精致豪华的别墅面前颓然退却,再度追寻时已人去楼空,留下白布覆盖的积尘家具。

移民和阶级差异,都可看成是命运预设的屏障。

如同[非法移民]中触手可及又颓然失去的爱人,如同[秋天的童话]里悄然搬出船头尺公寓的十三妹,如同[玻璃之城]里长长的彼岸电话线无法维系的感情。

他们都在飘来飘去,最终散落的地方,都叫天涯。

[八两金]中张艾嘉一脸憧憬地说“我从来没见过烟火”,[玻璃之城]倒是把港生与韵文的骨灰放成了烟火,进一的生命也如同一场烟火,优秀的他16岁便死于白血病,那是罗启锐的三哥,他的墓碑旁却留住了一棵树“父亲默默地走到山边,吃力去拔一棵野生的有刺的树,想种在墓前,只是树根仿佛无穷无尽,父亲满头大汗才把它拔出来,移植在哥哥的墓地上……我偷眼看见他的手掌也给刺伤了,血沿着他的掌纹流下。

”这是罗启锐在《伤逝》中的回忆,同样出现在电影中。

也许盯牢每个人匆匆出手的“岁月神偷”,唯一偷不走的便是这份不为距离、阴阳相隔变幻的亲情。

听了阿婆说苦海无涯,进二带着他偷来的宝贝们跑到海边,夜光杯,孙悟空,国旗,统统抛向大海,可惜仍旧填不满那些对于小孩子来说太复杂的苦难,只是进二的童年,随着这些宝贝的留不住,不出所料地被岁月偷走了。

原文载于《看电影》2010年2月下

 10 ) 他们的记忆谁能懂?——《岁月神偷》

《岁月神偷》无疑是一部有诚意的好电影。

肯沉下心来讲小人物的故事,本身已经值得赞许,何况制作得还颇为精良,无论表演、美工还是音乐都有上佳水准,属于近来的华语制作中亮点突出的电影,既能悦人耳目,又能打动人心。

怀旧如今早已不是文艺的代名词,至少在电影产业里,能让观众在90分钟里重温旧梦已经成为一类商业电影的本职。

从《星光俏佳人》到《92黑玫瑰对黑玫瑰》,再到最近大热的《艋舺》,或俏皮轻松,或疯癫恶搞,或脉脉回眸,无不给过去披上了一层浪漫色彩,包装妥帖之后投放影院,供观众缅怀逝去的岁月。

既然是类型电影,必然有固定路数。

真实的细节还原是这类电影的命脉,明星和场面对于给这类电影捧场的观众来说可有可无,反而是一则旧闻、一件道具,没准就能引发一场唏嘘。

《岁月神偷》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殖民时代的市井百态,华洋混杂的日常生活环境,无一不栩栩如生。

开头小男孩头戴鱼缸“月球漫步”一段,影片用CG特效抹掉了高楼大厦,纪录影像与电影片断交替出现,给人营造出一个亦幻亦真的六十年代香港。

唯一有点可惜的,是这一段最后看乌龟那个镜头没处理好从鱼缸中看出去的变形效果。

气氛有了保证,影片基本的分数就拿到了。

在此基础上,故事讲得好不好,就成为影片层次的关键。

《岁月神偷》在这方面有得有失。

香港影人的好处,在于善于度桥。

要说这片子里的小亮点,可谓比比皆是。

老妈教育儿子“说大话,掉大牙”,儿子忧心忡忡地问“是不是真的?

”老爸拉着老妈讲解“爱心皮鞋”,都是让人忍俊不禁的好点子。

因为赶工的传统,香港电影抖落这些包袱时总会显得有些太着痕迹,有一种“摆明车马玩温情”的斧凿感。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细节是有生活基础的,而且有效地充实了电影,带来了浓郁的人情味。

大陆导演与之比较起来,就显得过分迂阔了,往往连斧凿都懒得下手,直接丢给你一个大写意,让你自己悟去。

说到底,还是影人的心态不同。

“哥哥之死”一段,是经营这些小桥段的一个范例。

在这一段落里,镜头在四个平行空间中交叉剪辑:父母正在吃碗糕,谈论儿子的病情;哥哥在医院里喝水,鲜血吐满玻璃杯;恋人正在拎着红金鱼赶来;弟弟正在对着黑板读秒。

不相干的各个时空通过有关联的一些元素集合在一起,“刀仔锯大树”一般,爆发出了巨大的情感力量。

可惜,这一场戏的情感在我这里没有得到太多共鸣。

这就说到《岁月神偷》剧情上的一个大毛病了。

明明是怀旧的戏,可故事主轴偏偏是围绕着哥哥的血癌死去这件事,这就把影片的格局拖得小了。

按说“岁月是最大的神偷”这个立意很好,可惜六十年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事沧桑并未得到有效呈现。

我猜想,弟弟在丢掉所有偷来的赃物“填满苦海”的时候,心里怨的多半不是岁月这个神偷,而是血癌这个强盗。

这样一来,怀旧类型片的主题整个就被廉价的“阳光少年罹患不治之症”的苦情戏给带歪了,好多小亮点造出来的气场,也被主题的偏差削薄了数分。

有时候,淡化情节反而可以收得形散神不散的奇效,例如《天水围的日与夜》,怕的是有情节,却跟立意拆伙,那就是南辕北辙了。

《岁月神偷》在人物表演方面,除了那对木木的小情侣基本都没得说。

任达华的“最要紧是保住这个顶”,吴君如的“做人总要信!

”都是立得住脚的好台词,在此基础上人物性格的层次分明,而且两人之间的互动看得人很舒服。

谷德昭扮演的裁缝店上海老板忙忙叨叨又乐于助人的那股劲,也拿捏得很好。

对于这部电影,让我担心的反而是电影以外的事。

大陆观众会对这么一个纯香港的怀旧故事感兴趣吗?

在香港小市民在为孩子上华语学校还是英文学校苦恼的时候,我们正在为基本的生计发愁。

香港人的生活再穷,在当时的大陆人眼中也还是灯红酒绿的。

殖民统治割断了两地人民的基本集体记忆,把属于自己的一套文化烙在了那一群中国人的身上。

然而,谁又能说我们没有义务去了解这段华洋混杂的历史呢?

毕竟,他们和我们共享着同样的历史和传统。

毕竟,他们的过去我们正在经历,而我们的未来他们也有份争取。

《岁月神偷》的上映,正可以看作曾经陌路的内地人和香港人增进彼此了解的好机会。

《岁月神偷》短评

老演员表现非常精彩,新生代与小演员则一塌糊涂;布景与摄影都很粗糙;台词过分直白外露,细节安排不周到,刻意煽情;太情节缺乏深度,除了亲情尚有力度,其余都是苍白的怀旧。

2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配乐满分,细节很赞。总体来说电影的煽情很直白,但是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哲理不多,思考不少,相对来说的确是值得一看的一部很感人温暖的电影。扔掉自己所有喜欢的东西,或许就可以与自己的亲人相见。欲望置换感情。

3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假到HI感,剪D旧资料塞D旧地名旧风俗就博到怀旧情节出黎啦?

4分钟前
  • 烟挞听敏
  • 很差

这样的片子总给人深入骨髓的无力与悲伤。有家人间的温情,有势利冷眼的旁人,有晴天,也有吹破房顶的台风天。时间偷走了一切,但也不意味着就一切虚无,因为还没有被忘记。就像结尾彩虹,“一步难,一步佳”“活着,就要信”。

8分钟前
  • 江寻渡
  • 力荐

什么狗屎

11分钟前
  • 自在人
  • 很差

在变化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12分钟前
  • ᥫ᭡້໌
  • 推荐

剧情其实简单而俗套,狗血而煽情。但在怀旧的老香港背景下,在任达华吴君如等优秀香港老戏骨演员的演绎下,充满情怀。任达华收起了凶神恶煞的恐怖表情,吴君如也不再疯癫夸张。居然把香港小市民演得如此生动,让人感动。倒是胡作胡闹的小演员让人反感。布景和特效比较粗糙。煽情十分刻意。还是不错的

14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豆瓣电影top250,至少有一半是不懂电影的人刷出来的,这一部就是铁证

15分钟前
  • 徐达多
  • 还行

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会喜欢这样一部看到开都就知道结尾,人物脸谱化,老婆婆般信仰的无聊教条,不温不火的电影版韩剧呢?

16分钟前
  • 王小武
  • 较差

身边要放抽纸才行

20分钟前
  • 啊鲨里瓦鲨里瓦
  • 力荐

够煽情。。

21分钟前
  • kindsos
  • 还行

good

23分钟前
  • 一厘米的微蓝
  • 力荐

老爸在饭桌上骂人的那一幕让我想起我太不堪的童年...那些老旧且真实的时间就这样不知被谁人偷走了。

27分钟前
  • 樹一
  • 推荐

有刻意煽情的感觉

29分钟前
  • CC
  • 还行

平淡的岁月风云变幻,时钟下走的是波涛汹涌

32分钟前
  • 幕天席地
  • 推荐

前半还会让人纠结在庶民剧与怀旧情绪(月光杯/明星卡)、政治隐喻(中英文/🇬🇧)、社会变迁(鱼缸/孙悟空)的角力里。台风过后直接被送上情感过山车,临近甩出去、又被克制地按回来,往复多次。它的煽情,想制造的不是感动,而是无语凝噎——岁月往前走,有人被留在原地,有人被推着往前走,同行是很难得的事。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和大爷一起。。。。。。

34分钟前
  • Miss.valentine
  • 还行

平淡写实,深深打动我了,当年也戳到港人的泪点。

38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力荐

勉强三星吧···看来我不适合这种温情片

41分钟前
  • HH
  • 还行

我没哭!太做作

46分钟前
  • えす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