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认真的时候,你的心就会受伤,所以更应该极度坦诚的面对受伤的心,学会释怀。
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是直面它。
选择遗忘,当下可能会开心一点,但心变得像木板,扎过孔的木板总是有痕迹的。
不如直面受伤的心,心鲜活的像水一样,你扎它,它会包容你的形状,水面会涨,让异物变成强大自己的一部分;取出来却无痕,自己还是自己。
女主和男主都不愿意面对造成自己受伤的事情,以至于记忆没了,但造成的影响还在。
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去面对!
认真生活,珍惜一切,好好的爱一个人,没有不能释怀的;允许自己犯错,积极主动的改正,每一个美好的未来都是当下,遗憾也是,珍惜当下吧!
心不陷于困境,即没有困境。
珍惜当下,未来只有美好。
✨很喜欢男女主恋爱那一段,轻松愉快的。
✨从《与他共度61世(下)》选取↓:这并不是一部恐怖片,而是一部颇具诚意的心理悬疑片。
通过灵异的碎片,告诉你一个反灵异的结论。
空间并不广阔,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远,那么远,甚至更远的是自己与自己之间是距离,每个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内在。
表面上,是章昕救了罗本良;实质上,还是罗本良自己救了自己。
正如章昕的心魔是因正视症结、以毒攻毒而破解,罗本良也是一样,逼到绝境上的坦白面对,使他自己和心魔同时得到救赎,回归平静。
这种平静与旧日的平静还不同,不是假象的平静,而是在铭记一切、知晓一切的基础上的平静,也是永久的平静。
旭日初升,劫后余生的两个人互相依偎,静静的坐在天台上。
他们身后,罗本良站过的地方,昨夜空缺的一块铁网严密如故,告诉你一切都是幻觉,全部的逃避与挣扎,都在你的心里。
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张国荣后期对导演很挑。
如果不是因为尔东升,他应该不太会跟罗志良合作。
但是人前人后他总是说 自己对罗还是比较看好的。
前两天突发奇想,想去看看没有了哥哥支持的罗志良现在在干什么。
check到他2004年到现在大约拍了三四部电影。
大部分是惊悚悬疑片。
把影片简介都过了一遍--again, 情节very plain with no spark。
演员也越来越soso, 除了有一部片子好像是刘若英领衔,不过也很有限。
回头想来,枪王同异度空间的情节实在是平淡的出奇。
如换个男主角,譬如TVB随便拉个过来,估计连到大陆上映的必要都省了。
张国荣这两部戏演的过分卖力,甚至有些超越了角色本身。
大约罗志良只有被他带着走的份。
记得枪王里张国荣神经质痛哭失声完了之后立刻若无其事的那段,我看得有点心悸。
不是他情绪转换,而是他的痛哭deliver出来的是一种完全的desperate. 他演这段的时候究竟想到什么,我实在猜不到。
看到一句话,说异度空间因为张的跳楼而大卖。
不由得感到张国荣很可怜。
原来那所谓的片场撞邪附身之类的新闻又是炒作。
也罢,总算是他人躺在棺材里,还在默默为电影宣传出一分力。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想躲避,不想触碰的记忆,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直面恐惧,面对真实的状况,尤其是在被伤的很深很深很深的时候,不管是被社会还是被感情所伤,总有一些事,其实最懂自己的是自己,最不懂自己的依然还是自己,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需要勇气,还要保持理智,那基本已经淘汰了三分之二的人,很多人连独立思维都很难做到,谈何面对内心真正恐惧的事物,而有些人认识的到自我,但很难与自己害怕的东西做直面应对,因为每个人都不自觉的沉寂在自己的舒适区中难以自拔,谁会那么闲着没事,处处与自己对着干呢,不过真的有,那就是成功的人,敢于面对恐惧,你才会越走越强,才能根除心魔,重新获得自我,试着面对恐惧,比如从看鬼片做起,每个人年轻时代都是被妖魔鬼怪忽悠过来,潜意识这些玩意真正存在自我意识中,所以先着手去碰触孩子时代的阴影,其实直面恐惧有时候能帮助你自己了解你自己,一味的逃避反倒让你陷入困境无法自拔,越来越迷失自我,最近试着不断的去看恐怖电影,试试看自己的承受能力有多强,不是为了好看而去看,是为了体验直面恐惧的感受,感觉挺好的,没看之前,总觉得心有余悸,但当你打开看的时候,敞开心扉不要太多顾虑去看,其实根本没有那么恐怖,恐怖的只不过是我们放大化了的感受,痛苦,欢乐,开心,难过,恐惧,希望经过我们的情绪以后,都自然而然放大化了效果,成倍成倍的让自己感受到这种情绪,试着内心毫无波动,不管喜怒哀乐,甚至害怕,不要让心产生波澜,你会发觉,自己原来也可以如此强大,不被情绪影响到身心,有助于我们更高效的认识自我
【引】2004.11.23 一篇旧文,送给在远方的LESLIE。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泡一杯红茶,决定看第三遍〈异度空间〉。
理由其实很简单,很想看看他最后的模样。
一个人看,还是第一次。
既然看了,就决定不会像以往那样用报纸遮,把声音关掉什么那些幼稚地行为。
对于生性胆小异常的我来说,倒是个挑战,尽管是明媚的午后,可开篇有些诡异的音乐还是使我有些发毛,但我不得不承认音乐很美。
每个人都可能神经脆弱,每个人都可能失眠。
JIM对章昕说,失眠就是精神病。
但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精神病。
人们只是不愿承认这点,而使精神病犹如麻风一样让人躲避。
一个人,不能独居很久。
人需要朋友,需要闲聊,需要热闹。
章昕需要,所以JIM出现了。
(哥哥出场,自然惊艳。
那年他46岁,依然年轻,依然出众。
)JIM是个心理医生,成熟,稳重,给人安定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JIM演讲时的感觉,我相信这也是章昕的感觉。
当她打开牛奶糖罐时,我也发出了会心的笑。
林嘉欣的笑容确实很美丽,你会觉得一切都很温暖。
在他们第一次见面后,她已经开始信任他。
对心理医生来讲,病人的信任,很重要。
神经兮兮的房东向她诉说伤心的往事。
几年前,一场山顶滑坡,使妻儿双双遇难。
至今他还放着一大一小的拖鞋,等她们回来。
章昕落荒而逃。
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下,在神经极度衰弱的幻影下,章昕又见到了鬼。
(我很诧异徐少强如何会出演这样一个小人物,因为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乱世英雄。
可这里他同样一个神经兮兮的市井小民演绎地入木三分,实在是个亮点!
不由要赞一声!
) JIM很清楚地知道,这一切只是章昕的幻觉,字是她自己写的。
他让她安定下来,让她休息。
他偷看她的日记,因为可以更快地了解她心魔的原因。
12岁时,章昕父母离异后都抛弃了她。
长大之后,男友也抛弃了她。
章昕的日记让JIM想起了自己的初恋,白衣少女在校园内向他挥手。
隐隐地,另一个故事在开始浮现。
章昕爱上了JIM。
这在我看来,最自然不过。
不过他们并没有顺理成章地在一起。
JIM开始害怕,不敢接受,选择逃避。
章昕旧病复发,终于崩溃,导致自杀。
父母的到来,使她宣泄所有的怨恨。
心结终于打开了。
一切似乎都过去了。
JIM不断看到初恋女友自杀后狰狞的面孔,开始失眠,并且自己作电疗。
朋友劝他应该谈恋爱,他开始接受章昕。
这段戏,虽然我这么写,在并觉得并不是这么简单。
先有因才有果,因为JIM喜欢章昕,潜意识里开始觉得这是对死去女友的背叛,所以幻影越来越频繁。
朋友的开导使他明白,他的确需要朋友,需要面对自己的感情。
于是他去找了章昕。
接下来这段,是我整个过程中最轻松,最惬意的时刻。
音乐异常轻快,章昕在春风般美丽的微笑中答应了他的邀请。
我没有忽略JIM稍稍有些木衲的表情。
(叹!
真厉害!
哥哥真是一位非常优秀非常专业的演员!
)恋爱总是美好的,让人心醉。
我喝了一口早以冷却的红茶,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而电影短暂的轻松随着JIM初恋女友父母的出现而消失。
看到JIM头猛得被砸时,我心惊肉跳。
虽然知道这只是戏,哥哥不会受伤,但还是心痛难当。
梦游使JIM把那件尘封的往事重新翻阅出来,虽然他不愿承认这一切。
他以为自己早已经忘却,可当这一切全都袒露在朋友,爱人的面前时,他终于爆发了,变得不可理喻,变得歇斯底里。
他甚至把责任归给章昕。
在即将分手的夜晚,章昕发现JIM在她面前哭泣,痛苦不堪。
(我看到了哥哥特有的哭泣,像小孩子受了委屈一样。
实在不得不再提下哥哥的演技,如何成功得从痛苦地哭泣瞬间转化得面目狰狞,而不让人觉得刻意和突兀。
)我的表情和章昕一样,直到JIM咆哮而逃。
JIM不断奔跑,近乎于逃命。
可到处都是女友鬼魅的模样。
终于,JIM来到了高楼天台。
我的手抓紧了沙发,这段是我最不愿看到的场面。
(看着JIM流泪的脸,很难不把他看成哥哥在流泪。
)电影开始回忆那段往事。
男孩,女孩,校园,自行车,阳光,小鸟,树林。
随着音乐中女生优美地吟唱,初恋不可能不美好。
他们为死去的小鸟埋葬。
女孩说:如果我死了,你会怎么样?
男孩说:我也死!
女孩说:不行!
你要好好得活着。
我相信这是女孩的初衷。
不然电影不会让鬼魅的脸上流泪。
她依然爱他,她要他好好地生活。
当年也许只是场误会,但生命只有一次机会。
错过了,真的就是错过了。
当章昕把JIM从天台的边缘拉回来时,我双眼模糊一片,泪水纷纷跌落。
(为什么?
为什么没有人把哥哥拉回来?!
)我怔怔地望着屏幕,电影已经落幕,忧伤的音乐中似乎有些许感悟和清醒。
无法理智地写结尾,我感到很疲惫。
惟有祝愿。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异度空间,如果可以,请那里充满快乐,安详,温暖吧。
本片的恐怖,在于不相信鬼魂存在的心理医生,本身被鬼魂所扰,从而被逼迫面对自己愧疚的内心。
面对自己往往是最困难的事,内心深处的恐惧才是真正吓到自己的东西。
没有勇气重温这部电影,尽管内心期待。
因为那温柔的女鬼,仿佛在那段感情中已过气的自己,让我无法面对。
是的,温柔的女鬼。
她的纠缠,她的凌厉,只是出于她临终前的不甘心。
拿起剪刀向手腕剪去,面带微笑,心中怨愤陡升,跨越生死两界。
她不是存心惊吓哥哥,她只是情不自禁,她唯有如此,才能因循着逝去爱恋的痕迹,给自己的爱恋一个交代。
在天台上,最后的时刻,她没有逼他,而是化成自己读书时代清纯的样子,轻轻地吻着自己爱过的人,然后说:我不喜欢你了,我不要你了。
娇嗔的背后,几多柔肠百结,才能做得到放手。
不是不爱了。
只是她知道,他已经很疲倦,所以放弃纠缠。
她给了他自由,和重回正常生活的可能。
自己则魂飞魄散,彻底消失。
不知怎样的言语能够形容女鬼的伟大。
惟愿自己有此鬼的胸襟,怨气可以随时间消弭,不会伤害到那个爱过的人,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也可以娇笑着说:我不喜欢你了,我不要你了。
一、咨访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影片中首先给我们展示心理学的精彩片段的是,心理医生罗占与来访者章昕进行第一次心理咨询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的建立是怎样一个微妙而艰难的过程。
在心理咨询中,第一次面谈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有了这个前提,才有可能收集到准确而全面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而章昕是一位有过多次心理治疗经历的来访者,而且此次咨询也是被表姐强迫而来的,她的阻抗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要喜爱能够取得她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是令咨询师颇费苦心的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看到,当罗占从讨论她的优点入手收集信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的时候,她却生气的打断说“你可以直接问我”,并明显表示对罗占的不信任。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冷静从容的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无条件接纳,罗占也许认识到这位来访者的不同之处,于是改用面质的方法直接问:“你认为自己出了什么问题呢?
”也许就是罗占这种真诚接纳的态度,使章昕开始说自己的问题所在了。
但在开始陈述之前,她依然有试探性地问罗占是否相信鬼,以期望获得认同。
罗占本来是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是不相信世上有鬼的,但此时罗占为了获得来访者的信任,为了给来访者提供一个接纳的态度,他的回答是肯定的。
他的这种“善意的谎言”是否值得称赞,还有待商榷。
但章昕却是在有了这份信任后,才开始说出自己见鬼的经历。
但是,咨访关系并没有就此而顺利发展下去。
当章昕情绪激动得不断声明自己没有病的时候,罗占的负性评价立即引发了章昕的阻抗,而只想开点儿维生素草草结束咨询。
也许罗占的质问是需要的,但在咨访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就显得有些仓促和急躁,以至来访者不想面对,而选择逃避来阻抗。
罗占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立即弥补,及时给予共感,并声称既然花了钱,随便聊聊也无妨,从而以一个彼此都可以接受的合理理由留住了章昕,并用有催眠作用的“嘀哒”声平抚她激动的情绪。
恶化的咨访关系才得到缓解,咨询在经历了这样一个起伏后才得以继续进行。
直到章昕哭泣着释放了自己的情绪,直到罗占微笑着送章昕出门,第一次面谈才以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而宣告结束。
虽然心理咨询只是在规定时间内,咨询师与来访者双方思想和语言的交流,却好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之战;虽然这仅仅是一个短小的片断,却无不体现出心理咨询的微妙与精彩。
二、人物心理的移情意识层面的阻抗消除了,良好成熟的咨访关系建立起来了,对章昕的信息有了更多的了解,随之而来的移情也发生了。
“移情”是佛洛伊德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情感反应,也就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态度的转移,而这些态度本来是指向父母或者其他人的。
这些爱、恨、依赖等态度,可以看作是来访者基本态度和冲突的表达,所以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对这些态度的分析、处理是心理咨询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罗占处理章昕的移情中,其重要性也可见一斑。
章昕小时候父母离异,被父母抛弃,所以她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而长大以后,在处理与男朋友的亲密关系中,也因为安全感的缺失,患得患失,喜怒无常而数次失败,并以自杀相对。
所以,当罗占从治疗的角度无条件接纳她,真诚关心她的时候,她就把这种对父母、男朋友的爱的需求转移到罗占身上,进而出现游泳池的那幕情景。
罗占本来是为了帮助章昕摆脱抑郁状态,让她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而要她一起游泳的,但对章昕来说也许意味着爱慕,所以出现了明显的移情。
当罗占警觉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婉转而明确的表示了拒绝,并简单澄清了咨访关系的概念。
这在咨询中是必需的,但对章昕却意味着再次受挫,再次被拒绝,再次被抛弃,从而再次选择了自杀。
也许这是她面对被抛弃的唯一熟悉的方式。
好在悲剧没有发生,反而成为章昕正视问题症结、彻底解决问题的一个契机。
当章昕病愈出院时,在罗占的支持鼓励下,章昕终于面对父母,解除了自己潜意识中的防御机制,重新体验了早期童年的痛苦经历,在痛苦责怨中释放了压抑心中已久的委屈、愤怒、抱怨和悲痛;也终于在与父母的拥抱中,原谅了父母,也解救了自己,结束了这个惊心动魄的心理治疗的过程。
由此可见,对移情的处理好象一把双刃剑,它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而罗占处理移情的方式似乎有些唐突和简单,以致出现了章昕再度自杀的危险。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移情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要想有效的运用移情,是治疗获得成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首先,治疗者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知道来访者对治疗这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感情,而不要简单地认为来访者对治疗者的评论都是客观的、公正的、不偏不倚的。
另外,为了帮助来访者理解移情并促使其处理移情,治疗者可以通过帮助来访者回忆既往生活史、使过去经历重现等方式,把来访者的注意引导到病人自身,让其知道自己的想法。
这些观点也许有助于咨询师更好的处理咨询中的移情,也许还有不同的观点。
当然,这一主题更有待每一位咨询师通过自己的个案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三、微妙的反移情反移情,也叫逆向移情,顾名思义,是咨询是对来访者的情感反应,是咨询是对来访者的移情,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的反应。
就象所有的移情一样,咨询师的反移情也是潜意识冲突的结果。
然而,这些未解决的冲突是咨询师的,而不是来访者的。
在本影片中,反移情即贯穿始终,得到了充分体现。
从罗占第一次见章昕的时候,当他看到章昕手臂上自杀留下来的伤痕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反移情。
而在以后罗占偷看章昕的日记,面对章昕的病历,向章昕收集信息的时候,他的脑海中反复浮现出的一幕幕场景,其实都不是出自章昕而是出自他本人的一段早期痛苦经历。
原来罗占和小鱼是一对中学时的亲密恋人,他们相互深爱着对方,关怀着彼此,但后来由于小鱼认为罗占移情别恋,两人感情受伤分手,小鱼跳楼自杀。
对于亲眼目睹小鱼自杀的悲惨场景的罗占来说,内心无疑是充满了内疚、自责、悔恨和遗憾的。
但是面对这段痛苦的经历,年少的罗占运用了人人都有的防御机制进行自我保护,即运用压抑机制,主动地将痛苦的记忆、感情和冲动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进潜意识当中,就好像他们根本不存在或没有发生过一样,以避免自己再次感受到痛苦。
这就是自我防御。
但是,即使这些经历被压抑在潜意识中,也并不等于没有发生过,所以当罗占遇到章昕这个频繁自杀的个案,看到章昕手腕上因与男友分手而自杀未遂的伤痕的时候,相似的情景就引发了长久以来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痛苦情感,所以小鱼怨妇般的可怕意象就会阴魂不散的跟着他,而他却不知道来自何处。
直到小鱼的母亲将一只水杯砸向他的头顶,恐慌与疑惑才是他有意无意地将久已埋葬的往事彻底揭开……他才不得不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反移情,不得不再次从意识上体验那些内疚、自责、悔恨和遗憾的痛苦情感,才得以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
四、解读影片中“鬼”的意象这部电影中有鬼魂出现,比如章昕看到的泥石流中求救的母子,比如罗占的旧情人小鱼,也有一些灵异的情节和惊怵场面,但影片的本意确实叫人不要信鬼,因为这个世界上的鬼魂都是有心而生。
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些鬼魂从心理学角度又是如何解读的。
其实无论是章昕看到的母子,还是与罗占如影随形的小雨,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都是他(她)们自己心中的一个意象,一个“鬼”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
意象其实是个很大的概念,它最主要的特征是象征性,意象的英文是“imagery”,意思是“某一个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心理图画”,是人脑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形象地反映和对形象的重新加工,往往是鬼神动物等形象。
事实上,这些意象是潜意识的,所以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
同样是鬼,但每个人心中的鬼是不同的,所以其象征意义也就有所不同。
比如章昕看到的鬼是泥石流中求救的母子,所以她的心理问题的症结就出现在亲子关系的冲突上。
而当她不是继续否认和逃避,而是正面面对的时候,鬼也就不再出现了。
罗占看到的小鱼的鬼魂则是他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痛苦经历的再现。
因为罗占内心充满着内疚、自责、悔恨和遗憾等情感,内心是矛盾混乱无助的,所以他看到的鬼是伤痕累累、血迹斑斑、面色灰暗、四肢折断的僵尸。
这都象征了他潜意识中的情感体验。
当罗占看到小鱼的鬼魂的时候,他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防御机制。
他的第一反应是否认,所以他患了梦游症,独自游走在梦境与现实之间。
在梦幻状态中找寻过去的记忆,眼里无一丝光彩,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然后突然被闹钟唤醒,瞬间从梦境中拔离,转过头去说笑如常。
在章昕的陪伴和帮助下,罗占终于不得不接受现实。
然后,他开始恐惧和逃避,于是他奔跑他游泳他躲避,他试图摆脱鬼魂的缠绕,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
由他内心而生的鬼,不但无时无刻的困扰着他,而且充斥在他所到的每一个空间。
也许这就是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你不能压抑你的本能,一旦你压抑你的本能,本能就会变本加厉的强烈,而且会使潜意识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最后他失望了,他绝望了,他被小鱼的鬼魂闭上了天台,实际上是被不能接纳的自己逼上了绝境,想以跳楼自杀赎罪,了却此事。
看看这一大段充满真情、动人心魂、发自肺腑的表白吧:“你终于令我回到这里来了。
我知道我该怎么做。
你想我跳下去。
你想我死。
不过我想告诉你,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开心过,你死了都不开心,我有什么权力开心?
但是我好想忘记你,真的好想忘记你。
如果我死了可以满足你和令你开心,我会做。
你以为我下去了之后,你就可以忘掉以往不快的事?
有些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怎么都不能补救。
我们大家怎么都不会忘记,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以前一起开心过,痛苦过,我两样都会记住,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什么都忘记了。
我陪你死。
”就是罗占这段对自我情绪情感的真诚表白和接纳,终于使小鱼感动了,流泪了,原谅了,并平静地离开了。
与其说是小鱼原谅了罗占,不如说是罗占在经历否认和逃避后,接纳了自己,从而解救了自己。
而在这过程中,章昕就好像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用真诚、用爱心一直陪伴支持者罗占,使他在脆弱的时候可以依靠,在勇敢的时候有力量面对自己的心魔,从而解决了自己压抑已久的内心冲突,使内心回归了永久的平静。
整个影片在旭日初升,两人相互依偎的和谐宁静中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两人也在互为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了一次成长。
也许,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意义!
该片除了以其惊悚悬疑的特点,为我们演绎和展示了本文提及的一些心理学主题之外,还有很多细节和情景都是值得从心理学角度进一步探讨的,它不仅为我们学习和讨论心理学以及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鲜活的素材,还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意义。
也许基于此,本片被作为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命题所选影片。
一个偶然的晚上,我偶然打开电视机,偶然看到中央6台在播放《异度空间》,于是偶然地产生了兴趣。
直至看完影片,一种相见很晚的感觉涌上心头!
张国荣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说,林嘉欣也着实让我喜欢。
然而我个人认为,影片更大的看点,是自始至终贯穿影片的灵魂线索——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精神病治疗。
张国荣饰演的精神病专家受朋友之托,治疗有严重恐惧症的朋友妻子的表妹(林嘉欣 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张国荣发现李嘉欣的心理疾病是由于早年的一段不愉快的事情而引起的,并找到了治疗的方法,最终,张国荣成功的治愈了林嘉欣,同时又与林嘉欣相爱。
眼看一切都完美了,然而就在这时,张国荣却意外陷入了与之前林嘉欣同样的疾病的怪圈中,无神论的张国荣居然也看到了鬼!林嘉欣一次又一次的看到张国荣梦游,最后更是自己分饰不同角色自言自语,一句“你永远也逃不掉的!
”毛骨悚然,让林嘉欣倍感事态的严重性。
然而此时发病的张国荣已甚至不清来到多年以前自己女友跳楼身亡的房顶,此时,人与“鬼”的对话开始了......对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来说,影片确实存在着一些漏洞,比方说真正的心理治疗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相影片中那样医生和病人一起吃饭的,当医生与病人发生了一些感情冲突的时候,医生必须吧该病人转移介绍给其它治疗师。
也许是因为情节的需要,张国荣在这两方面都延续了“错误”的风格~。
不过这无伤大雅,影片介绍的心理学领域的知识很是全面,从“现代心理学犹如石器时代”的形象比喻到心理疾病特征的展示,都显现出编剧对心理学的深度了解。
我认为影片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将病人幻想出来的“鬼”搬到了表面,并制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然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精神疾病的一种严重性,丝毫不亚于生理疾病!
——“人们有生理疾病的时候通常会看医生,而有精神疾病的时候就会有所忌讳,这是最要不得的”张国荣的这句台词正是道出了当代中国大部分民众对心理治疗存在的误区。
影片提到了催眠,男主角张国荣不喜欢用催眠,但不得不说,催眠是心理治疗中医生了解特殊病人较好的途径之一。
然而男主角不喜欢,因为男主角不愿让来访者记起很多不愿想起的往事,这个原因也恰恰为后面男主角有一段痛苦往事做了很好的性格铺垫。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男主角在卧室里一人分饰两角(自己和自己死去的恋人),这是影片高潮的开始,令人毛骨悚然的对白,让观众以为鬼真的出现了!
其实这个在心理学上面是有临床变现的,并且病例很多,我们称之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也就是人格分裂,又称多重人格。
病情不同会有不同多个分身,少则两个分身,多则会达到几十个分身。
在实际中,这种病多由于患者幼年受过性虐待等挫折而引起,成年后发病。
而且治疗也不会像影片中那样一瞬间就恢复健康。
好在电影有其特有的艺术处理,让我们得以看到一个喜剧的结局。
然而,也许张国荣是意犹未尽,没有跳楼心里总是堵的慌,所以最终还是跳了下去,也算是敬业吧~电影似乎在大篇幅叙述心理治疗的同时,抽出小篇幅勾勒了一下爱情的蓝图,然而就是这一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影片最后似乎有些草率,叙述张国荣早期恋情圆满结束似乎只是为了应付情节,强加一个结尾,看来有点别扭。
但不管怎么说,《异度空间》总还算是近些年香港电影的不错的作品,值得人们对心理学的作用加以重视与理解!
希望以后还有类似的心理佳作诞生!
1、“治疗中出现移情和反移情现象都是正常的,咨询师不必害怕”,,这片子就是教科书上这一条的戏剧演绎式说明2、我对自己给自己做ECT的还有胰岛素休克的强人们都佩服至极(虽然更喜欢房叔那种流氓范的),wilson(是的,这也是个wilson)那句话很好,“下次要电自己的话,,记得打电话找我”3、前半段其实挺像治疗的优秀范本,很专业的治疗师。
找医生就要找这样的4、后半段证明,医患关系和虐恋关系一样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哈每个人都有问题,没有问题的医生也许不是好医生。
5、“你梦游啊”。。。
这片关于心理问题和治疗的部分基本没夸张。
6、“我帮你”。。。。
罗杰斯附体7、“有些东西破碎了,怎么都没法补救”——错误观念,接下来要上合理情绪疗法8、咱自个有什么问题就先研究什么问题,别藏着别假装强悍,研究完了也别太当真。
别把自己当回事,别把他人当回事,别把鬼魂和所谓阴影当回事。
但当真以为什么都不当回事的时候,,想想,,是不是还有什么更严重的问题,莫名其妙着。
理性既是用来清理和建筑也是用来捣毁的。
方式方法是铠甲和利刃,当你离不开这些这样的时候,证明你还脆弱。
高手都讲究个忘招的。
9、家庭和感情经历很容易导致神经症,,,一些人都没有幸存,更多人没有治愈,而幸存者强悍,治愈者幸福。
大家请争取,各自珍重珍惜。
10、但作为一部恐怖片,太次了。
一点品位都没有,能吓唬谁呀。
11、张国荣是个非常优秀的演员。
看片是要心情的,我不喜欢追着热片看。
所以即使很早就知道张国荣的这部遗作,但还拖到了今天才凭着一时的兴致将它看完。
本来不想写什么影评的,但看到豆瓣里的影评后,突然觉得许多人对《异度空间》的评价很是不公。
他们眼中更多是临行前的张国荣,而不是这部恐怖片。
我喜欢这部片子。
这部片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鬼。
你嘴上说不相信鬼,并不代表就真的没有。
它一直藏在你心灵的角落里,潜伏着,躲避着。
当你心中的抑郁、担忧、困扰、恐惧在一个恰当的时机被诱发出来的时候,你心中的鬼就会突然现身。
它如同一个嗜血的恶魔一样,无时不刻地注视着你、纠缠着你,紧逼着你,搅扰得你神经过敏、心绪不宁,一惊一乍,直到某个时刻集中爆发,让你精神崩溃。
片中的章昕(林嘉欣饰演)一直被自己心中的鬼困扰着,但这个鬼的形象却随着外界的刺激而不断地改变着。
刚开始是一个哭泣的男人,在章昕听房东说起他死去的妻儿后,这个鬼的形象就变成了房主死去的妻儿。
当罗医生(张国荣饰演)无微不至的治疗让她重树信心时,这个鬼就暂时躲藏起来。
然而,章昕只是依赖着罗医生的关心来获得暂时的安慰。
当这种超过医患关系的依赖遭到拒绝后,她心中的鬼又出现了,脆弱无助的章昕再次自杀。
罗医生通过调查,终于摸清了章昕心中的郁结所在——章昕从小就被父母抛弃了。
没有安全感的她将爱情当成了救命的稻草,一旦对方拒绝了她过分的依赖时,她就变得歇斯底里,鬼魔缠身,不断尝试自杀。
罗医生对症下药,将章昕的父母带到了她的面前,鼓励章昕要直面心灵。
当章昕最后将自己长久的压抑、痛恨、委屈向她的父母宣泄出来的时候,她终于大病得愈了。
这时,罗医生心中的鬼却出现了。
原来为医治章昕的心病,罗医生偷看了章昕的日记,相似的女孩相似的经历,只言片语中,记忆翻滚,在不断晃动惊悸的影像中,那个曾经在自己心中跳动的灵魂似乎就在自己的身边。
那个他想一辈子躲避的身影似乎再次抓住了他的憔悴的心。
郁郁寡欢的罗医生尝试和章昕交往,两个人的温馨快乐让罗医生暂时忘记他的心魔。
但是突然砸来的酒杯破坏了一切,恶毒的诅咒让记忆开始萌发,那个纠结难忘的影子还是现身了。
那抹刺眼的白色,那个曾经温柔的脆弱在记忆和现实中撞击着他的神经,经过了这么多年,他还是无法忘记他的前女友。
依然无法忘记,因为自己年少轻狂,一个他深爱的女孩为她殉情。
罗医生疯狂了,心魔爆发了,前女友的鬼魂无时无刻地追逐着他,眼巴巴地望着他,望着他。
他哭泣着、奔跑着、躲避着,喘息着,恍惚中他又登上了楼顶,似乎他前女友的鬼魂就是要逼他走上绝路,重复曾经的悲剧。
罗医生站着大楼的边缘,站在命运的边缘,这一刻,似乎一切的都坦然了。
罗医生放下了心理的包袱,对着他心中的鬼倾诉着自己的无限悔恨,倾诉着对曾经那段记忆的深刻怀念,倾诉着这十几年来的孤独和苦闷。
这一刻,一切都坦然了。
也在这一刻,罗医生终于战胜了心魔,他终于可以直面心中的鬼。
那抹恐怖的白色消失了,但那份记忆他不会去尝试忘记。
影片最后,罗医生和章昕相拥在一起,曲声悠扬,晨光依稀。
经历了这么多,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勇敢地走下去。
本来故事一切到此就应该结束了。
但这部片子却激发了张国荣心中的鬼。
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个人私生活的困扰在张国荣拍完这部片子之后爆发了,抑郁症折磨着他,最终他没有罗医生那么幸运,走向了绝路。
张国荣的死,也为这部片子涂抹了一片凄绝的色彩。
最后我想重申罗医生在影片中说过的话:“你相信有鬼,鬼就会存在”。
至于你相不相信,不要嘴硬,问问自己的心。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鬼,重要的是你的态度。
不要妄想通过时间来治疗一切,不要一味逃避,有时候需要我们勇敢些,再勇敢些,直面我们的内心,不要让心魔控住我们的灵魂。。。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孤独的,只不过有时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能找到心灵的伴侣的人是幸福的。
找不到的,那就自己学着找快乐。
JIM的病根是抛弃人,昕是被抛弃,于是两个人决定保持距离的时候一切就藏不住了。。。
小鱼因为占有欲,剪刀剪手腕,天台跳落自杀。
自此她的魂魄一直追随于他。
半逼半推带他到当年的天台。。。
想起《救命》(林嘉欣、李心洁、许志安)——林为许付出所有,却换来他的冷嘲热讽:下贱,我一个手指头就可以勾引你上床颠来倒去。
他喜欢李,说她高贵矜持。
而李有肾病,你懂的。
末了,她戳瞎了许的眼导致他死亡,把自己的肾留给李。
——得不到你,我也要毁了你!
(朵颐大快)回过头来的小鱼,为JIM死,怨。
也要他随她同去。
JIM天台准备死前的剖白,感动了女鬼,吻别就此离去!
女人终究是感情动物。
不值得,真的不值得。
父母视你为珍宝的命却因一个不在意你的男人而灰飞烟灭?
魂魄游离阳间,还能喝孟婆汤堕入轮回冲出紫河车投胎转世吗?
天下情事,欲擒故纵,谁动真格,谁就注定失败。
男人本是多偶动物,专一的有吗?
应该有吧想来专一的都是活不行的伐?
自古以来——白素贞舍弃千年修行,为个凡人产子,却被压雷峰塔。
如花愿与情郎同赴黄泉,换来十二少贪生怕死。
——谢谢你还记得我,胭脂盒我挂足53年,现在还给你。
说的时候有多心酸,我爱他可以为他死,我之于他却只是一段回忆。
现世有多少柳梦梅与杜丽娘,有多少雷雷与叶青?
啐!!!
都是惘然。。。
爱一个人可以多久?
天长地久够不够?
天长地久是多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为爱痴狂的女人多数是参不透的。
但是张国荣的目光从最开始的炯炯有神随剧情暗淡。
声音,说话方式,亦从坚定自信转而颤抖。
林嘉欣从一个从惶恐、头发遮住半边脸的自闭女孩走出抑郁阴影。
两个孤独人相互扶助走出黑暗。
我想问,JIM和昕最终能携手终老么?
(这问题有点狗血)可张国荣和林嘉欣吃冰淇淋的样子,很喜爱很真,很暖。
实话说我不怎么敢看恐怖片 这个完全是冲着哥哥去的 蛮吓人的 看时候就更觉得哥哥好可惜
不觉得吓人的电影 也是我看过没有几部的恐怖片 就是为了张国荣
#202304资料馆# 电影本身是哥哥最后一部作品的意义更大一些,毕竟角色和他有很多共通之处,影片以及剧情本身不太耐看也不太适合大荧幕食用
四星全给张国荣,前面有点小恐怖,后来全看张国荣的演技了。最后还是缅怀…
终于在又一个4月1日到来之前把这个片子看了,果然年纪大了这样的片子还是放在白天看比较好,一切都是心魔
强化声音表现突然来一惊一乍,心理创伤疑神疑鬼外显实体化。解决之道,在于和自己的内心和解。可惜现实没有电影里的结尾那般美好。资料馆胶片版,放映效果比昨天的《红色恋人》好,字幕不虚,划痕噪点很少,只在一小时处有个换带的短暂黑屏。
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章昕躺在浴缸里被吓到的情景还有就是 Jim的前女友躺在棺材里被移进殡仪馆的那个镜头 实在恐怖
纪念张国荣,不仅是最后一部,也演得好用心啊。林嘉欣也展现出演技。
自己心里就病的不轻的的心理医生..........林嘉欣的台湾腔调让我很出戏.......
放在华语电影里算是不错的惊悚片了,张国荣在这部电影里的演技,真的是演技么
为哥哥看的,不过没敢看第二回。
要不是因为张国荣,我会给更低的评价的。。
[台词无版权抄送]“回忆加上幻想,人就会开始自导自演起来。”“你最大的问题就是太介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有些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台词们经典着又烂俗着。。。
虽然有些不知所谓,看着还是很舒服
对它的感情,是因为张国荣,不是电影.以及04年与烟逃课看的未删减版.
以前看真的吓死我了,现在看结尾那些还是吓得我小心肝扑通扑通跳不停!!
觉得除了造型吓人都不知道在讲什么~
从医生到病人的反转,最初的他谈笑风生,面对病人时显得谦和却自信,当心魔开始蔓延时不哭不闹,眨几下眼,观众就能体会到,再到后来情绪崩溃时也不是靠的歇斯底里,最后直面心魔,完成自我救赎。撑起故事核心的是张国荣的丝丝入扣的表演,也许正是入戏太深,才有了之后的遗憾。我们不能再去确定哥哥是不是因为拍了这部片子而选择离开我们,煽情的话不多说,多希望故事的结局就是现实的结局。坦白讲,即便抛开“张国荣遗作”的光环,《异度空间》也是香港恐怖片类型中优秀的存在。
哥哥的遗作~里面他游泳那段给我记忆深刻~
引用:奈奈 2008-09-02 我宁愿你在电影里跳下去了,这样的话,或者现实中你就不会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