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生代导演的处女作来说,《愤怒的小孩》剧本打磨的比较用心,很多桥段的设置巧妙且有趣,真正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没有传统国产儿童片中刻板的“说教味”,也没有将孩子们的行为过度“成人化”,更没有想当然的将孩子们的智商“低幼化”,可以说是一部考虑了孩子的兴趣,又兼顾了大人的感受,通俗幽默、生动温馨的合家欢式儿童喜剧片。
《愤怒的小孩》融入了警匪、罪案、公路等各种类型片的元素,讲述了两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智斗笨贼的故事,有那么一点像好莱坞的经典儿童喜剧《小鬼当家》,但其实与《小鬼当家》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小鬼当家》中的小孩是在一个被封闭的屋内与屋外的笨贼斗智斗勇,而《愤怒的小孩》则是小孩选择走出封闭的屋内在开放式的户外展示自己的勇敢与智慧。
两个逃跑的孩子反抗的不局限于追捕他们的几个坏蛋,同时也括他们的父母、警察、乃至整个社会。
在轻松搞笑的故事背后其实是在呼唤现代社会中亲情与家庭的回归。
虽然影片的整个大的故事构架看起来有点俗套,但细节的设置颇有新意,片中孙小傲利用各种手段聪明的躲过了大楼与小区保安的监控从被反锁的家中逃出那一场戏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虽然是小成本的电影,但《愤怒的小孩》很懂得用巧劲,无需大场面和大特效,单靠一些爆笑桥段和让人捧腹的台词,也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
不过影片最让人惊喜的还是有一群优秀的大小明星出演或是客串,陈坤饰演的刑警队长被孩子们的小聪明所蒙蔽,张嘉译继续成功男人形象却在孩子面前卖萌装可爱,范伟则成了一个想着找老伴的空巢老人,陶泽如的演技更是让人称赞,十余位明星让片中的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个性鲜活,可以说《愤怒的小孩》既有内容也有卖相。
所以这让人忍不住阴谋论的设想一下,《愤怒的小孩》这部电影有多少是属于黄建新的功劳,又有多少属于是黄雷自己的能耐呢?
如果黄雷的爸爸不是黄建新,一个粗出茅庐的新导演又怎么可能在自己的低成本电影处女作中邀请到这么多的明星出演和客串呢?
当然,这是一个玩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恰恰是对影片本身质量的肯定。
有一个名导父亲坐镇可以协助的把控和提升影片的质量,但毕竟影片的资金有限,影片没什么大场面的镜头,特效镜头少,也制作一般。
有好创意、好题材和好故事是不错,但还需要更精良的制作。
一 小孩眼中的世界——平等,公平。
孙小傲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陪他而离家出走,这个动机在我看来很简单。
既然爸爸妈妈都不回来看我,我为什么不能同样出去不看他们?
其实电影中陈坤警察叔叔之所以看了很多遍监控都没有发现孙小傲如何“逃之夭夭”的,就是没有把小孩看成一个与他站在同一高度的位置上,而陈坤的头却能一目了然案情回放的再现孙小傲完美失踪就是没有把孙小傲当成一个几岁的小孩,而是一个未来的007。
孙小傲完美失踪的方法在我们成年人眼中很厉害,很与众不同,但是仔细一想他不是像我们成年人一样用自己身边的工具解决自己面对的问题吗?
在孙小傲眼中这只是在正常不过的问题,但是我们成年人在电影院里面依然会情不自禁地为孙小傲的聪明和吃惊,赞叹,这正是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地把他当作一名小屁孩而已。
二 小孩眼中的世界——简单 ,直接孙小傲的个人感情是直接的,简单的。
爽约就是爽约,喜欢就是喜欢,还钱就是还钱。
没有太多的理由,没有太多的借口,更没有去想过骗人。
虽然高老头让孩子们觉得怕怕,但是孙小傲一拿到钱就立刻还钱,显然在他心里正确的力量远远战胜高老头严肃的吓人的形象。
这不禁让我们成年人有点汗颜,成长让我们成年人获得很多,但同时我们视乎慢慢失去很多我们值得珍惜却隐藏在我们生命中重量很轻却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这个方面,小孩永远是我们的榜样和我们的老师。
三 小孩眼中的世界——相反的世界孙小傲因为离开父母而主动离家出走,兰兰因为寻找父母而主动动回家出走。
截然相反的两个人因为导游和编剧的原因相遇在一起,擦出了喜剧的火花。
兰兰一开始的离家出走是被动的,被人强迫从父母身边抱走,留在家里的地底下的只有回忆和眼泪,当兰兰再回来她曾经的家时已经物是人非。
孙小傲的离家出走是主动的,一个人的,对于他来说是开心的,留给父母和警察叔叔一个在监控录像中看到的调皮的鬼脸。
正由于这样,孙小傲和兰兰的性格是相反的,孙小傲是外向的很,和兰兰是沉没的很。
但他们是相同的,同样是一个天真的小屁孩,相反的世界交汇了,往往是有隐含着背后的缘分。
四 小孩眼中的世界——放大的世界小孩子小小的眼中看到的世界是放大的。
父母的爽约,让小孩很不爽,然后他做出了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很过界的事情——离家出走。
这正因为小孩子中的世界被他的小眼睛放大了。
很多事情是瞒不过小孩的,藏在毛垫下的钥匙,藏在花瓶里的银行卡,还有藏在大人内心深处的父母的爱,世界的爱。
放大的世界是清晰的可同时也是敏感的,它需要我们更多的呵护和关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愤怒。
小孩愤怒了,事可大可小。
小的无非是装装叛逆,发发脾气;大的可掀房揭瓦,随时离家出走。
小孩奉行“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宗旨,于是他愤怒了,后果很严重。
在离家出走这个可称为惊天地泣鬼神的行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通过智取钥匙、调戏监控、掩人耳目等一系列活动,他成功潜逃了。
他很得意,自诩为历险记。
虽然我不知道他那弱弱的小身板是怎么负重一打包裹的。
被某货物载进货车,他遇见了一小女孩兰兰,她说她被坏人跟踪。
他身体里见义勇为的细胞果断进行了冲击,是的,他灵机一动救了兰兰一次。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走在一起,走着走着饿了,但是没钱。
兰兰说睡着了就不会感觉饿了,小孩鼻子一向灵通,嗅到香肠的香味,给兰兰一说,兰兰奋不顾身地跑去了,其实兰兰比他还饿,只是忍着摆了。
由此他们结识了“津门五侠”的高老头,那爷爷看起来好凶啊,切香肠的手法那叫一个"快、准、狠"。
吓懵了两个人,小孩哆哆嗦嗦地问:可以给碗面吃吗?
事实证明扮可怜这一套很管用。
爷爷用眼神瞟了一秒,最后端上两碗面给他们吃,还放了刚才切的香肠,说明这高老头只是外表彪悍了一点,内心还是善良的。
小孩有点心虚了,知道骗人是不对的,可是那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饿了,想吃东西。
后来知道高老头是个退役的军人,他沉默寡言,但一见到这两个小孩,就很喜欢他们。
所有小孩都渴望有一个像高老头一样的长辈,用同辈的口吻和你说话,尊重并信任。
但大人可否懂得小孩的心思呢?
兰兰的身世是个迷,她到底是谁?
她的父母呢?
她为什么逃跑?
为什么不让我报警?
这些问题他很想知道,但兰兰不告诉自己,他选择相信她,所以一直跟着她,想保护她。
小孩的爸妈一听到儿子不见了,就立刻从俄罗斯赶回家里。
可见他们是真的很担心他,是爱这个儿子的,只是后悔当初没花时间陪伴孩子,让他失望了。
小孩的爷爷更是痛心疾首,都怪自己在这装病,没能照顾好孙子,他打电话给自己儿子说:我孙子不见了,你赔一个。
此事证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爷必有其孙。
再后来与坏人的战斗中,小孩负责主战,警察配合,弹弓是核心作战工具,马蜂窝是最大boss。
由脑残胖子,猥琐瘦子,二货老板构成的贩卖儿童组合vs神器弹弓组。
小孩叫他们如何给人质绑票勒索,拍摄视频时不要暴露信息,还要注意焦点,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混吃的,这点常识都不知道,电视里都这样演的呢。
二货老板一直戴着墨镜扮黑社会,后来才发现纯屌丝一枚,教训手下的手段就是在别人身上撒尿(原谅我说出如此恶俗的词语),最后三人被一群马蜂窝封杀,无路可退,投到警车里,说了最后的告白语:还是我们自己戴上吧。
兰兰看着刘德华的照片说:这是我爸。
其实她心里知道,他已经不在了,他的样子都记不起了呢。
兰兰最后回家只想找到一张自己和父母的照片。
她只记得很小的时候自己就被坏人带走,她不想去啊,哭着喊着,只看见父母含泪招手的身影,虽然那里有豪车有新房,也比不上有父母的地方啊,那是她唯一的念想。
她看着那张暗黄的黑白照片,不知道自己已经流泪,她还安慰别人不要哭。
她不想再帮坏人做坏事了,所以她选择逃跑,这个过程很艰难,幸好遇见了小孩,小孩很勇敢,比自己还小,却还扬言说要保护她,让人很想笑,却让她感动,这种感觉真好呢。
在她一无所有,无处可去的时候,她不会感到害怕,因为有人陪着一起。
在最后,她答应了和他一起回家。
小孩说:兰兰成了我家的人,等我长大,我要娶她做媳妇儿。
幸亏有这段历险,幸好着这段奇遇,幸运又这段缘分。
爸妈现在很疼我,也有很多的时间陪我,每年生日他们都会陪我一起过,我很开心。
我想这是每个孩子心中的愿望吧。
近年来,华语电影市场上除了各路动画片猛显神通外,专为低龄观众打造的纯正的儿童题材电影的稀缺之现状,已然到了严重的地步。
这一点再不得到改观,不光小孩儿愤怒,显然孩子家长们也要愤怒了。
这部儿童电影新作《愤怒的小孩》便是以孩子的视角,小孩儿的冒险经历,时下最流行的喜剧片打造模式,类公路电影的工艺流程,将一个既童真无邪,又亲情弥漫的故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可看度够高,回味亦够长!
首先,看看影片编导们赋予故事主人公们的名字:孙小傲、兰兰、孙建业、孙美丽、孙仲谋,黑老大、高老头……浅显易懂、特色鲜明如代号一般的名字,在携带出屡屡喜剧韵味儿的同时,更能让诸多小观众轻松领略其各自的性格特点。
而故事开始不久的“亲情难圆”和“家庭难聚”,更一举促成了小孩儿的愤怒出离。
如同间谍大片般的紧密节奏和桥段设置,让普通的儿童喜剧片更具商业特色。
接着,离家孙小傲与落难兰兰的相识,以及随后这一儿童组合与黑老大的手下“哼哈二将”乌龙般的你追我逃,更将影片带入到或欢快、或惊险、或温情、或爆笑的情致氛围当中。
这其间,“哼哈二将遭遇交警”,“津门五侠拔刀相助”,“小傲与兰兰智斗二匪”,以及“小傲尽展弹弓绝活儿”……皆让这一场看似略带荒诞的追逐戏,看点连连,且无时不散发出天真无邪的童真童趣。
另外,故事中夹杂着对交法新规的戏谈,对草根爱音乐的戏说等等,更是不断地提升着影片的喜剧效果。
而影片自始至终,营造出的亲情概念,也完全是从儿童观众的视角出发:自父母的主观上的以借口拖欠,到爷爷的客观上身体有碍的无奈;自老红军高老头的无私相助,到警民通力的合作擒匪,再到一家团圆,合家欢乐!
典型的儿童电影从欢乐开始到欢笑过程,最后幸福结局,一个都不少。
正所谓,在少年儿童们的心里,温暖而完整的亲情和爱远比丰厚的物质条件重要。
有人说,《愤怒的小孩》可以看作是中国版的《小鬼当家》。
而此番黄建新之子,黄雷的导演处子秀似乎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电影导演界的“小鬼当家”。
其这部导演系毕业作品的初登大银幕,无论从题材,到桥段,从镜头,到台词,虽称不上完美,却已然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再加上有知名老爸导一代黄建新的出手监制,让影片从软件上的故事,到硬件上的演员配置,都可谓上乘。
张嘉译和江珊搭档组合演技派夫妻档,范伟和陶泽如则各领风骚爷爷桑,帅气陈坤和张译联手做起了警界精英,黑老大刘仪伟则带着两个智商忽高忽低的手下大演抓人灭口,尤其是“小鬼”王一鸣的古灵精怪和多才多艺,更成为引领全片走向的助推器。
巧的是2013年的开年有种育儿影视剧盛行的风向,寒假电影贺岁档拥挤不堪,但是佳作甚少。
而湖南卫视正播放的《小儿难养》的电视剧似乎戳中现代人软肋,养育一个孩子真不容易,这不是城市人的矫情,因为从下一代前瞻性的考虑,这孩子还真不能随便放养。
《愤怒的小孩》拿两个孩子来比较,孙小傲是爷爷带着,而父母远去俄罗斯淘金,按理家庭条件非常不错,但这个留守的孩子寂寞和孤独。
而兰兰却是被父母由于贫穷而遗弃卖给他人,于是被拐卖儿童份子控制,做乞丐和下套子骗人,兰兰岁数不小,却经历磨难很多。
兰兰渴望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这似乎与孙小傲截然相反,但两个孩子却患难见真情,在被追逐颠沛流离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见识。
放养和温室培育,都不能决定孩子今后的人生和气质,一个人一生在自己的二亩三分地溜达,这是不是一个悲剧?
小儿难养,养大一个孩子不容易,中国人的观念是望子成龙,从开始怀孕便想方设法的让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于是不断的投入,父母有了孩子以后几乎都没有各自的空间,因为他们眼里只有孩子。
其实父母依然继承了传统的育儿观念,过分的溺爱,让孩子无论从现实还是精神上都无法断奶。
影片《愤怒的小孩》集中很多明星奶爸奶妈张嘉译、范伟、陈坤和刘德华,目的就是一起来关注祖国的未来,甘当孩子们的绿叶,为他们的人生安全和养好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身体力行的支持。
明星和普通人一样,可能作为演艺圈明星父母他们与孩子的感情和剧中的孙小傲差不多,长时间不在孩子的身边,缺乏父母的爱也属于正常,但时间长了,这会严重影响孩子人格的健全,因为老人带孩子容易让孩子在人格上永远只能是个孩子,而不能坚强的成长起来。
所以《愤怒的小孩》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至少它聚焦了儿童们的现实世界,目前拐卖孩子的事非常猖狂,而留守儿童们的故事也不少,如何养育好下一代是个不简单的问题。
要想让孩子培养勇敢坚强的个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溺爱而害了孩子们,有些人虽然岁数不小,但人格上的成熟是非常迟缓的,这严重影响其三观的形成,有个健康的理想和信念。
人才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如果不养育好下一代,我们拿什么来期盼祖国的未来更加壮大?
养育孩子是个科学又需要倾注大量感情的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如何打造一个孩子正确的三观的确不容忽视。
虽然《愤怒的小孩》没有更深入的去表现成年人是如何教育孩子,但对于孩子的出走更让父母三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如果自己的孩子像小傲一样出走,他又会怎么办?
所以关于孩子的方方面面成长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培育孩子应付困难的办法同样是个不错的选题。
面对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这孩子的教育需要大量的案例来分析,所以儿童电影的需求也是非常旺盛的。
《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都已经到五了,多则票房几亿少则也接近亿元大关,所以孩子们的钱很好赚,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孩子的一个悲哀。
《家有儿女》、《西游记》、《还珠格格》等长寿剧都是依靠孩子们给力维持下去,所以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宠爱不能解决一切。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里面的小傲堪称神童,引的我哈哈大笑,笑过之后又能引人深思。
在看整个电影的时候,我基本是笑得,然而最后我哭了,只想说既然赋予了孩子生命,就请好好的陪他们长大,不然孩子也是会愤怒的!
这部电影我觉得非常好看,很有意思,小宝小小年纪演技那么好,真的很厉害!
希望小宝越来越好,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像愤怒的小孩那么好看的电影,谢谢!
过年期间在放才跟着看一下 一大堆大咖陪着俩小孩一起逗乐 有点公路小鬼当家的味道 不带脑子看看还是挺乐呵 反正就是最老套常规低级的喜剧方法 话题有点意思 关注小孩的孤独与老人的寂寞 只是这片也没想在这方面有什么探讨 最后简单升华一下已是极限
影片中的孩子由于父母在国外忙生意,不能陪伴自己过生日,上演了一出离家出走的事情,说实话,我心里挺佩服这个孩子的,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可以躲过楼道的监控,保安门卫的看管而走出去,在他出走的这段过程,他遇到了小女孩兰兰,并和兰兰一起与坏人作斗争,让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想,这部剧告诉我们,家长们应多多陪伴我们的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也会生气的,家长们应该多给孩子一点爱,多陪陪他们,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节日的时候。
《愤怒的小孩》是多年以来最像那么一回事的儿童电影,由华语电影界著名监制黄建新之子黄雷导演,王一鸣、肖逾榛两位童星联袂张嘉译、江珊、范伟、马上又、陈坤、张译、陶泽如、刘仪伟等出演,这个演出阵容强大足够,童星、笑星、红星的跨界支持,自然与黄建新导演《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及监制众多热门有关系。
本片的背景是中国当下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表达方式较为新颖,情节爆笑而又时时给人以平凡真切的感动。
马上又、刘仪伟等人饰演的贼,处于笨拙和精明之间,唯有一根筋的坚持是他们做坏事的终极信念,而陶泽如的客串则别有一番风骨,江湖上退隐的大佬做屠狗辈最有义气,这也是古已有之,酒是他的介绍信,当然本文更多去写留守儿童带来的社会性问题。
《愤怒的小孩》倒是提出了一个普适于所有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是孩子最需要的?
最需要的就是各种情感,亲子关系和小伙伴都是最重要的,影片中的孙小傲(王一鸣饰)家庭富足,但他最需要的不是最可口的零食,不是最昂贵的衣服,不是毫无节制的零花钱,也不是父母从国外邮寄的最高级、最新奇的的玩具,更不是随口说出乃至泛滥的“爸爸妈妈也爱你”“爸爸妈妈也想你”,而是“我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对孩子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教育是情感教育,而当今中国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出问题的恰恰是情感教育。
当我们真正反思我们这个堕落的社会,当我们真心寻找人间情感的“正能量”,我们就会发现人间自有天堂,这个天堂就是孩子的眼睛,孩子的世界,孩子的心灵。
小屁孩必须走出成年人划定的空间,才能看到自己的潜能,也让父母发现如何才是合格的父母。
本人从1997年,在农村担任过七年的中小学教师,当时已经出现不少留守儿童,本片却是城市中的留守儿童,问题似乎比农村更为严重。
众所周知,当前极端不合理的城乡二元体制极大地割裂了社会,尤其是造成了受伤的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
如果说空巢老人不仅仅是个农村问题,留守儿童则纯粹是个农村问题。
但本片并没有把这个题材直接拿来简单地处理成一个“小蝌蚪找妈妈”式的农村儿童的悲情寻亲故事。
而是在现实与想象、城市与乡村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平衡点,巧妙地让城市中的人与农村中的人互相“遭遇”,并把故事的发生地由城市转换到乡村,再由城市转换到乡村,从而使本片的故事更加充满张力,也让从一开始的范伟爷爷的装懵和小孙子的创造性淘气,最终在与笨贼的对战中产生了奇妙的战绩。
有人说,《愤怒的小孩》的诞生就像迎来了中国儿童喜剧的一场春天。
作为一部明星云集的合家欢电影,它不仅刷新了“囧途”式的时尚潮流,而且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颠覆。
而毋庸置疑,王一鸣饰演的孙小傲就像一个聪明神奇的智多星,堪比美国《小鬼当家》中的宝贝小凯文。
明星多元化是本片的一大闪亮卖点,一群大明星为一个小演员齐声捧场,亦由此成为了“众星捧月”的经典创举。
在这群绿叶配角中,我们有幸目睹了众大牌明星颠覆以往的另一面。
一向温婉的江珊扮演了哭鼻子妈妈,昔日严肃的张嘉译扮演了卖萌爸爸,范伟、陶泽如、刘仪伟等继续逆袭搞笑,而陈坤则首次客串了刑警队长;另外还有刘德华大爆彩蛋,正如《泰囧》中范冰冰的惊艳出场。
从喜剧表现手法上而言,《愤怒的小孩》采用了“抖包袱”式经典手法,充满精彩爆笑的台词和桥段。
作为黄建新儿子黄雷导演的处女作,本片既有效继承了第五代导演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还出色地把握了当下影坛的潮流命脉。
除此之外,导演对于热点元素的选择性运用,以及对表演、摄影、美术等各方面的精准调度,都注定了这部影片的出手不凡。
换句话说,《愤怒的小孩》虽为小成本之作,却有着大气候之态,它的出现,就像为停滞不前的中国儿童电影注入了一枚清醒剂。
当国内诸多导演还在玩转回忆录时,黄雷导演却以《愤怒的小孩》遥首了未来。
与此同时,影片中也不乏引人深思之处,但绝非空洞无物的说教,这也是《愤怒的小孩》远胜于其他同类型儿童电影的智慧之处。
回想孙小傲愤怒离家,正是始于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缺失,但影片并没有刻意引出“留守儿童”这一沉重话题,而是通过孙小傲的自娱自乐,从侧面展现“父母不在场”的孤独童年。
而“笨贼三人组”虽然打着拐卖儿童的名义,但影片中却以孙小傲爆笑智斗坏蛋的方式予以呈现,带给人的是充满希望的正能量,而非冰冷残酷的负能量。
这份返璞归真的勇气,恰恰是以往的儿童电影所匮乏的。
影片最终以“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圆满收尾,则是对孙小傲这场冒险旅途的正面升华,无论小傲离家远足,抑或兰兰寻途归乡,他们的最终方向则无一例外,都是寻找爱的温暖。
这一年的贺岁档很沉重。
冯小刚的1942,李安的少年派,争相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或现实或梦幻的吃人的故事。
《愤怒的小孩》的导演没有大牌名导的倾诉欲,并没有拿觉得能上大银幕就有了社会性质的话语权,总想表达点什么看法或意见,让大家或认可或争议。
这只是一部全家福式的喜剧电影,别无其它。
它想做并且做到的,只是让你在这90分钟内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全家人乐开怀的团圆和温馨。
这是一部中国式的《小鬼当家》,在此之前,中国电影人曾无数次的想把《小鬼当家》保质保量接地气儿的移植到中国,但均未能成功。
有些是因为技术含量太低,有些则直接是因为主创智商太低或是低估了观众的智商,有些是地气儿接的量太大导致过份山寨。
这一部,应该是真正像模像样拿得出手的唯一一部。
从演员阵容上看,是奔着《建国大业》的小一号规模来的,但凡有那么一两句台词的,但凡是个喘气儿的背影,都是各种电影电视剧的男女一号。
哪怕是结尾字幕,刘德华也得出来发两句牢骚。
什么抻面的、送快递的,张嘉译、江珊陈、陈坤、范伟、 陶泽如、刘仪伟、居文沛明星大腕们都愿意零片酬的来轧上那么几个镜头或几场重场戏。
这应该得益于监制黄建新的好人缘和影响号召力,以及对剧本和主创的认可。
《霍元甲》、《投名状》、《十月围城》、《让子弹飞》的编剧郭俊立,《建国大业》《梅兰芳》《鬼子来了》的摄影赵晓时,《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的导演黄建新作监制,这是一个成熟的班底来磨一个纯开怀一笑的时尚家庭贺岁喜剧。
片中笑点十足,饰演男主角的小朋友丝毫没有被明星绿叶抢去风头,反而HOLD得住全场,傲气十足。
而片中的饰演反派的两位演员也十分亮眼,诙谐幽默、搞怪笨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众绿叶们的点缀也使得两朵小红花越发抢眼出彩儿。
从技术角度上讲,班底及制作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
从智商角度上讲,对于剧情的逻辑性以及情节的设置都十分的合理和顺畅。
而情节立意上看,导演的大方向坚定,以家庭情感为中心,时尚、搞笑、高科技、与盗匪周旋等等元素均是为人物情感服务,最终与观众情愿达成共鸣,才能成为一部不被观众笑过就忘的影片。
而由张嘉译饰演的爸爸、江珊饰演的妈妈及范伟饰演的爷爷,以其恰到好处的戏份和塑造出的典型人物特点营造出了温馨而相亲相爱的一家氛围也极好的迎合了贺岁档的主题。
而人物及剧情的设置也完全是简单生动的动画片式人物设置,可谓真人版的《喜洋洋与灰太狼》。
孙小傲是个古灵精怪的淘气包。爸爸妈妈在俄罗斯工作,小傲一直由耳聋寡言的爷爷照顾。假期将至,爷爷生病住进医院。小傲的生日聚会被爸爸爽约,愤怒的小傲离家出走。小傲意外地发现兰兰。兰兰原来是被犯罪团伙利用的小乞丐。两个愤怒的小孩踏上了离家和归家的旅途……【木有一部好看的儿童片】
人小鬼大
整体还可以,很多喜欢的演员啊
虽然明星很多,但是剧情比较幼齿,浪费了一众卡司,不知道小朋友喜不喜欢,浅显的涉及到贩卖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挺好玩的,有点《小鬼当家》的感觉,估计是刘德华演得最好的一部电影。
儿童片看得不需要太认真,全都是为了看张译和陈坤。
只记得当时看这个剧挺搞笑的,觉得这个小孩真的是特别聪明,适合家长带小孩看,很有教育意义,对于孩子来说陪伴真的是特别重要!
相当有趣,儿童戏剧本应如此
呵呵。一星给子栋
操着浓重京腔的黑社会打杂的那位······乍眼一看以为是苗胖子 ╮(╯▽╰)╭
还算搞笑
真是一部优秀的国产007+小鬼当家综合体!得亏找了这么多打酱油的明星!不然会有人看吗?
很不错的儿童片,欢乐的题材下委婉的道出了某些社会问题~两个小主角机灵可爱的出色演出,小傲那场杰克逊舞蹈亮瞎眼了~
王一鸣好可爱。
做的挺认真的,笑点也不雷人,很自然。好的儿童片还真不多,加一星鼓励。
不用动脑子的好电影
不喜欢
要支持内地电影吧。
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好糊弄么?
开头就是每天上下班路上的场景,加1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