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和宋离婚后,转身就和蒋结婚,外表一身正气,但真的是猪脑子。
结婚后,好像她的精神失常就好了,跟正常人一样,好像把丢儿子的事给忘了吧,卧槽,什么鬼。
个人比较喜欢彭毕菲,敢爱敢恨,长得也漂亮。
这个蒋欣童就是个不要脸的货色。
我也是服了这个编剧,怪不得给3.6的评分。
我就想给1分。
唉。。。。。。。。。。。。。。。。。。。。。。。。。。。
一个多月前和家人一起看的,好几个电视台播出的剧名都不一样,主要讲的是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间一群知青的命运。
演员们对人物的演绎到位,奈何剧情狗血,三观不正,编剧真是人才。
男主彭天翼,航天科学家之子,自尊自强,因为父亲过世后,母亲和参与批斗过其父亲的孟叔叔结合,与母亲、妹妹断绝关系。
原本形象伟光正,为完成楚教授的托付,拒绝许主任的利诱,放弃回城上大学的名额,保护宝贵的航天资料,宁愿被判十五年,带动村民发展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之后的所作所为真的对不起倾尽所有的妻子宋,人设崩塌,以自己所谓的原则为核心,不解释也不容妻子反驳。
帮蒋出头吓唬许主任,被反咬一口二进宫,宋得到消息不顾一切赶来把他救出,自己还挨了一刀差点死掉。
有回城名额是他让给蒋,出状况他就去帮忙。
宋帮他找来高考复习资料,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给别人,这边答应宋会珍藏起来,转手就给了罗,这不等于给了蒋。
为找第一次疯的蒋,连高考都错过,宋伤心醉酒。
这些烂事宋次次不能忍大闹,最后都向彭道歉。
经济试点没有钱,工作开展不下去,宋拿自己攒下的钱填坑。
招待所的改革计划盲目自信,宋劝过几次不听,让蒋出面,触动别人利益被整,自此觉得孩子不是亲生的,自己调离岗位,宋降职看仓库。
嘴上说着“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地皮”,不要被以前发生的事困扰,人生要向前看,实际上一直放不下,憋在心里等待爆发的时刻,宋换信的事,孩子是不是亲生的事,无一不是这样。
两人在宋出国前进行最后的晚餐,一番敞开心扉的交流后,他又不想宋走,宋在楼下车前想看他是否会追出来,结果他居然在看宋留下的信,正常应该追出来的。
宋失望放手,和姑姑带着孩子去美国。
彭对宋和孩子做的很多事甚至可以用冷血来形容,永远放不下换信那件事,孩子不是亲生的。
接下来和第二次疯的蒋无缝连接式的结婚很突兀,一个正人君子才和妻子深情吻别就能干出这事?
编剧硬是把彭塑造成言行不一的假圣人、伪君子,真是坑。
女主蒋欣童,钢铁厂工人家庭出身,看似软弱实际偏执,很有舞蹈天赋,希望成为一名文艺兵。
喜欢彭,又怕彭过于优秀看不上自己,采取写信的方式告知身在工地彭,被同样喜欢彭的宋发现,换掉彭的回信,以为被拒绝,赌气和罗好上有了孩子,这个操作很迷。
为面子放弃拿掉孩子。
告诉已经和宋结婚的彭,宋换信的事,又让彭和宋好好过日子,导致这两人裂痕出现。
发现罗劈腿后,坚决要离婚,母亲劝她,来劲作死导致母亲车祸身亡,第一次疯。
连锁反应,彭罗宋都错过高考。
一有事蒋或者闺蜜都去找彭帮助,彭也乐在其中,不顾罗宋两人的感受。
招待所改革替彭出头,彭孩子是不是亲生的问题浮出水面,彭宋之间的裂痕更大。
不让儿子接触罗,罗只能偷偷带儿子出去玩,被人拐跑,又拉上彭一起去找,宋对彭失望至极,寻找儿子无果,第二次疯。
蒋这种有了孩子还不断介入他人婚姻的白莲花不可取,完全是推动剧情的工具人,大部分删掉改成旁白都可以。
男二罗永泽,身世悲惨,自幼父母双亡,和奶奶、妹妹相依为命,后面妹妹、奶奶也相继离他而去。
因为出身有些自卑和自私,一心想改变命运,这是他的第一目的。
罗很喜欢蒋,但自知各方面都不如彭,毫无机会,在彭去工地前和其约定都不主动追求蒋,让蒋自己选择。
彭离开后,罗在生活上关心照顾蒋,还为蒋扛下火烧麦秆堆的事,加上蒋看过被宋换掉的信,以为自己被拒绝,很没有面子,赌气和他好上,发生关系怀上孩子。
彭把回城上大学的名额让给他,为自己的前途让蒋拿掉孩子,制造假强奸案,阴差阳错抓住彭,几个人都没说出实情,彭无辜被判十五年。
回城上大学后,罗被彭的妹妹看上,他想利用孟叔叔的势力谋个好前途,脚踩两只船,事情败露,两头不是人,被大学开除。
后来真心悔过,砍掉手指,利用自己古董鉴赏方面的知识和彭的妹妹合作倒卖文物拼命挣钱,被蒋发现,不听解释大闹一场,蒋从来没真爱过他,只有离婚收场。
转型成古董商后,借旅游收文物儿子被拐走,找了三十年才找到,算是对他以前做错事的惩罚。
现实不得不让罗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法达到目的,虽然让人不齿,但很真实。
女二宋赫男,红色资本家的孙女,真白富美,优越感强,有些刁蛮,不过也算知书达理,知错能改。
深爱彭,甘心做舔狗,舍弃骄傲自尊,当然她也有舔狗—袁清河。
和彭去工地劳动,表白被拒,换掉彭的回信,性质比较恶劣,加上之前经常妒忌刁难蒋,好感度不高。
可是后面彭被判十五年,没人站出来,宋各种想办法找关系,让彭在狱中过的好些,不介意等彭十五年。
为救彭挨刀差点死掉,父母看不起彭也百般维护,彭没有经费开展工作就自掏腰包,真是拿命去爱彭。
彭去找第一次疯的蒋没下成火车,宋伤心欲绝拉袁喝酒,两人醉成那样躺在床什么也没干,也干不了,编剧非要让观众觉得两人发生关系有了孩子(1977年12月高考到1978年7月高考也就8个月,孩子是足月儿,时间根本对不上),狗血的套路式剧情,为彭宋离婚做铺垫。
宋内心饱受煎熬,觉得对不起彭,加上袁不断纠缠,直到做亲子鉴定确定是彭的孩子,才得以释怀。
招待所的改革,宋几次劝彭不要蹚浑水,彭不听被阴了一把,孩子是不是亲生的事暴露,宋被贬去看仓库,彭自此觉得孩子不是亲生的。
蒋的儿子被拐跑,彭不顾宋的反对去帮忙,宋失望要去美国,交流一番后彭又不想宋走,那倒是追出去挽留啊,结果坐在那看信。
宋的父母在两人婚姻中起了不好的作用,开始根本看不上彭,各种打击羞辱彭自尊那么强的人,各种方法让宋离开彭。
宋以为就算彭知道换信的事,自己的真心真情能融化彭的心,结果换来十年不幸的婚姻生活,这就是那封信的报应。
配角中秦支书给这群知青在生产生活中莫大的帮助,宋爷爷、孟叔叔都明辨是非,没回城的田宝亮和小凤一起生活幸福。
一分给罗永泽,这个人物很复杂,林老师演绎的很棒;一分给宋赫男,小姐姐的颜和演技给满分;一分给配角,完成度高,没有拖后腿的。
编剧无力吐槽。
这两天又被老妈硬拉着看了几集,今天就要大结局了,中央八砍掉6集,从54集变成48集。
彭在最后晚餐对妻子宋的那些话,后面无缝连接和蒋结婚,这种自打脸的行为怎么立得住。
蒋恢复记忆后,那句“我的丈夫彭天翼”,这?
What FXXX,你是真疯还是假疯?
个人觉得结局这样好些,彭伟光正的人物形象不至于崩塌:彭在妻子带着儿子去美国后,一心扑在工作上,逐步成为著名经济学者,像他父亲、楚教授那样,在祖国发展建设中做出杰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十年后(2005年),宋带着完成学业的儿子回到祖国,夫妻、父子相见,在彭和宋一起劝导下,儿子决定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像父亲一样,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来。
蒋一直没有好转,罗边做生意边寻找儿子,彭的妹妹看到蒋变成这样,于心不忍,和其他人一起照顾帮助蒋,希望她早日恢复记忆。
又过了十年(2015年),众人决定举办知青四十周年聚会,回到青年点——那个大家梦开始的地方。
十个人站在那里,见到田宝亮一家,除了蒋,都在感叹三十年间的变化,这时罗带着才找到、被人拐走三十年的儿子出现在众人面前,与蒋母子相见,蒋的记忆渐渐被唤起,认出面前的每个人,大家又一起唱起《山楂树》,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年代。
结束!
这部剧演员们真的很棒,把角色清晰鲜活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祝愿他们以后工作顺利。
编剧太拉胯,什么玩意,完全对不起演员们的辛苦付出。
1、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一群没劳动过的城市娃去农村劳动,而且看不到前途在哪里。
这个时候一个有信心,有方向,有担当的人必然成为大家的精神支柱。
2、男二罗永泽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以舍弃一切。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为了回城上大学,顺利的毕业工作,做了很多不得已的事,一部分不是他有意为之,比如陷害彭天意,一部分是被别人推着走,比如彭毕菲拿继父压着他,这是大部分普通人都会做的选择吧。
3、女二除了大哭的戏有点假,但是别的地方都很不错,将大小姐的蛮横与对彭天意的爱很恰当的表现出来。
但也正是她改的那封信,沉底改变了四个人的命运,她和罗本都不该受那十年的苦。
4、最后几集节奏有点快,说是原本54集给砍到了48集,有点草草收尾的感觉。
综合来看的话,给个及格分还是够格的。
因为家里人喜欢看央8,最近吃饭的时候就跟着瞟几眼,一刚开始各种看不进去,随意看看就知道后面的发展,但演员演得不错。
罗永泽被我列为乳腺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渣男伪君子真小人!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对自己的儿子还可以。
这个演员演得好好啊。
剧情虽然狗血,但有一些情节可以看进去。
我就想知道六十年代有那么先进的拖拉机了吗,我在网上查询的是,我们国家在六十年代的拖拉机还是那种履带式的拖拉机。
1968-1978年是青年下乡,也是文革时期,哪个时期的生活不应该是那么好吧,穿的衣服像是现代的,哪个时期在乡下基本都是都有补丁的。
电视上的差距很大。
总之,我感觉和我想象中的知青下乡有很大的差距。
好不容易熬到了放假,又被迫和爷爷奶奶在家追起了剧,每天按时播放从未晚点,起初我还为女主的善解人意而感动,后来竟然越品越不对劲,哎哎,这剧情走向??
怎么变味了??
首先,依旧是农村影视剧的套路,女主饱经挫折,爱而不得,明明两情相悦却因为误会或家庭阻拦,又或遭遇变故,和男主分开,被男二接盘,而男主也和女二生活在一起,却又时时刻刻照顾女主,最后两人经过岁月的打磨,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也有不是这种状况的哈,都是笔者瞎说的。。
)这种影视剧依旧让我无语。
一.女主三失忆,只认男主。
这个神奇的脑回路,第一次呢,女主因为男二的欺骗,又被女配找上门欺负,被气得晕倒,醒来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爹妈不识,只有男主深情的呼唤才能叫醒,真真是爱情的力量啊。。
可是要记住,此时的男主,已经结婚啦啦第二次,因为母亲去世的打击,直接神志不清,可是别忘了,母亲是因为什么才出事去世的,不仅把所有的过错都归在男二身上,还在男二精心照料她的时候,把他当成男主,在恢复记忆后,对男二得好视若无睹,据不原谅(此刻的男二已经真心悔过了),妥妥的渣女啊。
第三次呢,因为男二把孩子弄丢了,急的干脆再次六亲不认,当然,依旧除了男主,而且新增一项技能,就是干脆离不开男主,必须男主能照顾,在大结局才想起往事。。
二.欲拒还迎,白莲花语录。
最令我无语的当然是这里啦,在女主第二次失忆的时候,男二假装男主照顾她,而女主在嘴里说着,快回去吧,你媳妇儿要生气的,一面每天等着男主共进晚餐,好气呦,每次男主和女二关系一缓和,她总会出点事,还总是能关系到男主,然后两人关系再次破裂,还挺心疼女二的,没有女主,两人生活也会挺幸福的,虽然男主是在女主手里抢来的,可是为爱不就应该争取吗,何况是女主不信任男主,先结婚的,还让男主误会伤心,真搞不懂为什么剧里所有人都夸女主善良,明明是隐藏白莲花嘛。。
还是蛮喜欢女二的,理解男主,为了男主可以做一切,处处维护男主,真心爱着男主,为了爱情敢作敢当,虽然为了男主耍了手段,但一点也让人讨厌不起来。。
幸好的是,最后每个人都有了对自己来说最好的结局。。。
彭天翼的爱为了蒋欣童不顾及自己的前途得罪许盼生,自以为蒋欣童不爱自己,和罗永泽在一起,不想打扰她也不强求,把这份爱深深埋进心底,为了爱在蒙冤入狱的时候不拆穿蒋和罗的计谋(当然也有另外的原因),为了帮蒋欣童回城不惜得罪许盼生再次入狱,他的爱是不考虑利弊得失,哪怕关系到自己的前途和名誉都要捍卫和保护好这个女人,他选择不顾自己的去爱一个人,所以他的命运总会被蒋所牵扯,受伤的人总是他罗永泽的爱罗永泽也爱蒋欣童,他的爱是占有的爱,很自私,在选择上这个女人的时候没有思考过利弊得失,蒋不是可以从实际上能帮助他多少的人,为了得到蒋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只是在每一次遇到涉及自己利弊得失的时候非常理性,不会为了蒋而影响自己的前途,他的前途只要有任何人能够拿捏,为了前途自尊心也可以被践踏,他可以被任何人操控,很可悲也很可怜,每次因为前途抛弃别人顾自己,背离自己的初心,猜想他最终也会活的像个行尸走肉。
宋赫男的爱宋赫男从起初的不择手段的占有,到可以为了爱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她的爱热烈且专业,可以为了彭天翼出头,可以为了彭天翼和家人做抗争,比起同样占有蒋欣童的罗,对待一个自己爱的人是无私的,炙热的,爱一个人的态度上宋赫男和彭天翼属于同一类人,但是她也是会因为爱而受伤彭毕菲的爱彭毕菲爱罗永泽也是不择手段想要留住罗永泽的占有的爱,知道罗永泽的短处拿来拿捏的人不少,但在爱上拿捏他的彭毕菲横刀夺爱,不择手段之后为达到目的,不管罗的难处,只要能留在自己身边就行,最后她得到的也不过是一个人,也得不到一颗真心。
蒋欣童的爱虽然是这部剧的女主角,很多人都是因为她而牵扯的很多剧情,但是想来想去没有觉得蒋欣童对谁有过真正的爱,有过对彭天翼小心翼翼的暗恋,但是却能因为别人的一个猜测和还带有疑惑的一封拒绝信,就去任性的表白暗恋她许久的罗永泽,她爱自己的自尊心胜过爱彭天翼,但她的优点在于,一旦选择了罗永泽,会和彭天翼保持很明显的界限,也是一心一意对罗永泽,因为孩子的事情,一听说罗永泽要求宋赫男母亲打掉孩子,自尊心又一次让她打消了唯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一听说罗永泽不想因为孩子影响自己,却任性的生下孩子,她爱自己的自尊心超过任何人,所以很长时间内心都是孤独的没有什么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一种选择得到一种人生,只要不违背内心就不会到暮年的时候后悔没有好好过这一生观点很浅显,也只能将自己很浅薄的观点分享给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看的好郁闷,这女二和男主妹妹是脑子有问题吗,一个个有钱有颜,非要当渣男收割机。
以自己的颜值家世才华,北京城那不横着挑,这种人渣莲花男主男二有啥好抢的。
女主是纯纯的圣母婊,干最龌龊的事,立最白的人设。
女二和男主的后爹养这女儿真真扎心死了。
还有男主的妈,也是纯纯的绿茶,她自己做了啥事自己不清楚么,儿子不理她怪后老头和女儿,推的一干二净,自己纯的如同一直白莲花。
《远方的山楂树》,数度让我泪流满面,太感人了,已经看过至少6遍了。
没有丰富人生经历的观众可能难以产生共鸣和接受她的剧情,难免会吐槽。
在这儿说《远方的山楂树》三观不正、蒋欣童白莲花的观众朋友,可能是这样的几类人:没有认真看剧/情感不够细腻/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所以没看懂。
唯一缺憾是:剧末天翼和欣童结婚后第二天,如果欣童能认出前来贺喜的那云花和傻大个就好了,或者在两位有情人结婚后共同生活的岁月里欣童能够在天翼的帮助下逐渐回复正常,那样更能紧扣主题,歌颂真爱的伟大。
这样改动,与后面描写天翼和欣童每天形影不离并不矛盾,也不妨碍最后描写众知青20年后一起重访知青点,以及罗永泽找回童生。
这样处理,更能突出歌颂真爱的主题。
20年后找回童生才能让欣童完全回归正常,虽然彰显了母爱的力量,但有点跑题,而且不合常理,对欣童也过于残忍。
虽然是看过至少6遍了,但确切地说,第6和第7集都只看了一遍,倒不是因为拍得不好,而是因为看了太难过:第6集赫男改了情信,是毁掉欣童幸福的开始,第7集猥琐的罗永泽强行占有了欣童,彻底毁掉了天翼欣童的爱情。
总起来说,除了前面说的结尾剧情有点缺憾之外,每集故事都很精彩,演员表演完美,感人至深。
(一)我是在看到央视8台播放到此剧第八集时,写了一篇剧评发于豆瓣,评价此剧是知青生活外壳下的“延禧式爽剧”…然后就引来不速之客狂喷:眼瞎…水军…我估计上豆瓣为此剧写剧评的,甭管写的是短评长评,你们当中十个有八九个是90后甚至00后吧?
翻看剧评,会发现一个特别吊诡的现象:给本剧打低分的那些短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一边骂此剧胡编乱造三观不正,一边却感慨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天天追看此剧还感动的直哭……也就是你们的父母辈或爷爷奶奶辈的人,大多数不上豆瓣而已,才显得此剧一边倒的差评如潮……这部剧本来就不是拍给小孩子和豆瓣文艺青年看的…真正能接受此剧的,恐怕至少是70后,主流目标观众应该是50后60后…(二)我写剧评时,只看到第八集,现在看了后边的剧集,我也承认此剧的剧情与人设越往后越不可理喻、越来越烂尾…但是,国产肥皂剧不都是这个德行吗?
凭什么就容不下有很多上年纪的人,就喜欢看这种虽然很难自圆其说但戏剧冲突不断的所谓“爽剧”呢?
…难道《新世界》《庆余年》《延禧攻略》还有各种穿越剧流量明星剧真人秀综艺,情节不虚假吗?
三观不扭曲吗?
…我不爱看这些玩艺儿,但我绝不会拦着别人去喜欢…中国男足国家队够臭的了吧?
但你能理解吗?
照样有一大票死忠粉丝,包括我,有他们的比赛必看!
明知道他们踢的烂,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持续数十年地支持这支球队,热爱这支球队…从初中开始粉这支球队,一直不离不弃,直到现在我孩子都上初中了,我依然在一场不落地追看中国男足的比赛而且照样热血沸腾…孩子们,你们可以不理解或看不惯这群人的兴趣爱好,但请不要因为他们的趣味与你们迥异,就去喷他们…他们大多数是和你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是同一辈人…你可以不喜欢人家的喜欢,不热爱人家的热爱,不感兴趣人家的兴趣…但请不要干涉人家的选择,非议人家的趣味…一部西游记,不能说因为你喜欢孙猴子,就去攻击人家喜欢猪八戒的读者或观众吧?
就去干涉甚至阻止别人喜欢沙和尚唐三藏吧?
就算有人喜欢白骨精喜欢精细鬼伶俐虫,你也无权拦着人家啊!
正好比,你们觉得国足比赛是垃圾,我还觉得迷恋NBA的中国人,令人费解呢,NBA比赛我看着看着无聊得能睡着了,但是,我绝不会对人家NBA中国球迷的爱好,说三道四,更不会冷嘲热讽…又好比,什么街舞黑啪说唱,在我看来都是美国黑人贫民窟的街头混混们搞出来的垃圾,连给罗大佑李宗盛齐秦张学友崔健窦唯的音乐提鞋,都不配…但我儿子喜欢……还有,什么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赛百味日本料理韩国烤肉,在我眼里都是垃圾食品,关键难吃的要命,比羊蝎子涮火锅卤煮火烧豆汁焦圈爆肚烤鸭炸酱面,差太多了,就连麻辣小龙虾或辣鸭脖都比这些洋垃圾好吃一万倍…但我儿子喜欢……然而,我绝不会强迫我儿子喜欢我喜欢的音乐、爱吃我爱吃的食物…相反,我还会陪着他去吃洋垃圾食物,有时也会陪他去听去看洋垃圾音乐节目…大不了,他吃的时候,我在一边看着,等他吃饱了,我再去隔壁吃碗炸酱面…大不了,一起欣赏洋垃圾音乐节目时,我戴上耳机刷手机呗……重点是,无论如何,我不会阻止,更不会嘲笑他的兴趣爱好……(三)此剧到底品质如何,可以放到一边,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其实文艺作品的优劣,本来也没个统一的绝对的标准,争不出个结果来,所谓“文无第一”,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就一定是好的吗?
…在我看来,《月光男孩》我看得直反胃,莫言的小说根本不如贾平凹的,就连王朔的都比他的强)…其实这部剧的主体观众,也就是你们的父辈或爷爷辈的这些人,根本不关心不在意这部剧的情节是否合理是否真实,三观到底如何…他们之所以能看得下去,能接受此剧,甚至饶有兴致地追看此剧,根本就是因为一份情怀,一份缅怀,一份对与他们的青春有关的一段岁月的选择性记忆与怀旧式美化,以及由此而生的一份唏嘘感慨……当,“真”的,回不去了;同时,对那个时代“真”东西的记录与映射,哪怕在事隔四十多年后的如此开放进步科技发达移动互联的今天,我们这环境中,普罗大众依旧很难有机会去触碰时(难道你还能指望国内影视界现在还有人拍得出《blue风筝》《活zhe》《芙蓉镇》《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这种档次的新作品,并在有线电视台播放吗?
);那么,哪怕在公开的国家级传媒平台上,有个“假”的来替代,也总算是一份聊胜于无的安慰吧…即便这赝品粗制滥造,也至少可以借用其外壳,去凭吊一下那个如今看来特别不真实、甚至特别魔幻的时代…是的…本身就是近来拍摄的反映那个魔幻时代的电视剧,你还能奢求它有多真实多合理多理智多走心吗…那个时代到底有多魔幻?
别的不说,单就一个“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运动,就已经远远超出如今你们这些小朋友们的想象力极限了…你们这些90后00后的孩子们可以设身处地的想想,那个时代,你们的爷爷辈或父辈,作为北京刚上高中的十六七岁的孩子,就可以不用上学、脱离父母、跑到千里之外的东北农村穷乡僻壤去劳动生活好几年……换成是你,还能轻飘飘的嘲笑那一段岁月吗?
(同样是小小年纪背井离乡,但这滋味儿可和现在的中学生出国留学,不是一回事儿)这就是为什么,哪怕是一部用哈哈镜依稀折射了那段岁月的电视剧,依然会让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们动容,动情,甚至热泪盈眶…你可以去嘲笑唾骂这面哈哈镜以及镜中扭曲了的时代片段的镜像,但是,热衷观剧的那些人,也就是以你们的长辈为主的那些人,他们被此剧勾起的眼神、表情、笑容或泪水,请你千万不要随便取笑……
完完整整的看完了,是有点毁三观,但还是比很多电视剧好看了。
陪父母看了几集?什么恶心的烂剧情
我妈看的老专注了,我是被看的……这种剧的主角一般都深情地不现实
四十七集彭天翼和宋赫男的那段文戏,是全剧演出的最高峰,其他部分或多或少带有狗血和无趣的成分。
替我妈给满分我妈的心情可是完完全全跟着剧情走的,跌宕起伏,结局圆满,现在大结局正在播,我妈正跟着爆哭
导演给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得很有张力,甚至连一个盗墓小贼都能描写得如此活泼。当然,这与演员的表演功力也是息息相关的。虽然剧本在某些时刻的确有些雷人的感觉,但是剧本逻辑始终是清晰的。导演,摄影,演员很有功力,我认为是尽了心的。只是片中始终有点“去毛化”的感觉,有过分追捧市场经济,抹黑以前的年代之嫌。所以之前给的一星...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这部剧真的是为了吸引眼球,杜撰出复杂的情感纠葛,赚大妈的眼泪!
家里老人就是知青,故事有些过分夸张了,人物也不靠谱、脱离那年代的背景,天不亮就起床下地干活,哪有随处可见的谈情说爱,说是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啊。
虽然人设不太好,但能体会到那个时候的艰难,所以何其有幸生在今日
挺好看的…现实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啊
剧情是有些狗血
好看是好看,就是三观太歪,不过这么低的分我没想到,豆瓣不是思想很开放吗🐶
和妈看了两遍,狗血到上头
真离谱。女主漂亮,但是编剧没有脑子。只有男编剧才会写女的诬告别人强奸。也不想想知青年代女的把自己名声搞臭了,在村里什么待遇。在姥姥家看的。
一直都很喜欢文化大革命和知青下乡类题材的电视剧。感觉那才是青春。比较喜欢宋赫男这个角色,那个时代带来的孽债太多了
这剧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不难看,在圣父圣母身边生存的一众配角形象复杂而丰满,男女主外貌人设都不讨喜,他们的戏可以大胆跳过。意外之喜是《娘亲舅大》中的佟家良在这里演了傻大个。苏联音乐的巧妙植入也算是亮点。我竭尽全力包容,却不能理解四个主人公的脑回路,想当然地收拾烂摊子,摊子越来越大。
居然挺好看的。。
我真的吐了呕呕呕呕呕,家里人在看,好几次把我气到回房间,刚开始觉得男二好坏好恶心,其实男女主才是最恶心的,一边装白莲一边毁了所有人的人生guna,请女二独自闪耀本来20集的时候就该离婚的🙂
里面的人结合了渣,贱,圣母三个特点,恶熏
陪着外公外婆看完的,真的被开始和中间的各种狗血剧情……一度不想看又被迫看,但看完了不得不说,这剧真挺好的,算不错,想感慨下人生啊,不过如此,有些事你不当事,那它就不是事。还有主角最后的结局,挺巧妙的,除了有点红化,这样吧,就总结一句多年之后,你好~这句话,真有意思。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