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旅行圈的朋友安利的这部剧,以为是一部文艺片,其实是一部哲学片,探讨了人生,自由,死亡…… 为了理想而去追求有错吗?
没有的……但是在实现的路上却摔成了瘫痪,一个如花的女孩……就这样被迫艰难的生活。
带着她的诗和远方~为什么要骑自行车穿越?
我一直很不理解,我们人类就是因为善于利用工具才不断超越自己的。
为什么不开车,带上足够的干粮去探险?
我想他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强大……每个人都会去挑战自己,都希望自己能够战胜困难,但是不要与大自然抗争!
在大自然面前个人相当的渺小!
第七十七天,我想他是没有再醒过来,他梦见了他的小狼,他们共同走出沙漠,让我想起了“小王子”,他的作者也是经历飞机失事,在沙漠中孤独的走着,也出现过幻觉。。。
在影片中,几次出现动物,牦牛,熊都没有伤他,而熊好像还救了他,说明了动物是对人怀有善意的,动物不都是会伤人的……至于反面角色狼,也只是因为他的狡诈。
其实对付狼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使用火,他们就会逃走……狼图腾里面讲过的,我很纳闷男主不知道吗?
最喜欢的还是江一燕,有了她给故事增色不少,她们在一起的相处,美的如画一样!
女人是给这个世界增色,没有女人,男人的努力,男人的气概毫无用处!
男主真的不应该去征服什么“羗塘”,守着女主过一辈子多好!
可以看出导演美好的初衷;但,整部戏只能给六十分感觉导演为了笼络各种不同口味的人群,拍了一部:伪纪实片+故事片+理想主义+文艺片的四边不到岸的四不像最感人的是江一燕气急败坏的控诉,那一定是蓝天发自内心的真实话语最跳戏的也是江一燕[捂脸],结尾那突兀的文艺插入实在是败笔最不爽的是虎头蛇尾,断粮越山,活着走出困境,应是最艰辛和最有毅力的部分拍得了了……导演心很大,而能力有待提升
只能说这是一年来看的一部垃圾到不能再垃圾的电影,没有之一。
毫无讲故事的能力,没有一点经验常识,就用舆论和西藏把大量的文青骗进电影院,这比那些拍烂片的更可恶。
勇敢不是傻逼的代名词,梦想不是无知的出走,情怀更不是行骗的借口。
把江一燕看成女神的,也该醒醒了,这片子还零片酬赠送!
我仔细地看完它,只是想让我愤怒的情绪完全爆发!
杨柳松的《北方的空地》三年前看过,不说文笔和思想性,就真实性而言,还是相当震撼的。
这个片子算是把这本书给毁了。。。
千万万语,不想多说了。
只想说,导演,你真牛逼,看片无数,你第一次成功地点燃了我的愤怒!
从这点来说,你是五星级的!!!
我是很偏爱旅游、探险这类题材的,纯欣赏电影的角度看此片只能打三颗星。
强行植入身残志坚的女性故事,是为了升华影片想传达的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追求自由的精神,矫情的过于直白了,扣掉一星。
作为很早期就知道杨柳松事迹和看过第一版《北方空地》书的户外旅行爱好者,确实很佩服这些探险家,旅行家,我理解的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和挑战的动力并不是文青式的矫情,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类极限的无限超越带来的动力吧。
无人区绝美的自然风景和残酷的自然环境,探险者如何克服自己在身体和心理的极限中所经历的所有细节都是值得好好刻画的。
电影团队全部在高海拔取景,从资金和人力,精力投入都值得点赞。
风景绝美,自然风貌很真实和震撼。
还有欠缺的就是探险者的精神状态的刻画太流于表面,设计上纯粹为了和轮椅女生呼应。
还不如作者书里面在穿越时记录的流水账日记来的动人。
这里又要扣一星。
想了想为了鼓励这类影片,至少拍摄态度还是兢兢业业的,能看到诚意,还是四星吧。
为了那些风景大片,我应该还会再去刷几遍,以后会截很多图保存。
还有那本书《北方的空地》推荐你们看看。
(以下摘自百度,安利一下我非常敬仰的作者和人物原型。
) 杨柳松,作家,旅行家,探险家,是首个完整探索世界第二大洞穴系统的中国人,还数次穿越艰险的大羌塘无人区,雨季穿越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杨柳松著有两本关于户外旅行的图书,一本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纪实《结,起点亦是终点》成为大峡谷探险旅行的经典指南。
一本关于大羌塘无人区穿越的《北方的空地》,使中国的户外探险活动跻身世界顶尖行列,其低调毫无功利的旅行态度以及面对未知的决绝意志感染了无数的当代中国人。
正如杨柳松所说,这是一个没有探险的时代,但不能没有探索,对自然,对自我。
如王小波所说,也许多看了些片,自己可能已经蜕变成一名狡猾的观众……果然不出我所料,电影《七十七天》拍得那叫……简直就是伪驴青伪文青矫情个半死的高山荒原秀——实在是白瞎了杨柳松的原帖了——幸亏杨柳松只是把版权给了赵汉唐,其他的一概不管,我不知他看完首映后内心是何感受;白瞎了江一燕这个人儿了(不管她私德如何,能坚持十来年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去极贫穷的地方支教,这在大义上绝对超过绝大多数人了,我服),片子里她的做派和台词看得听得我尴尬症都犯了(还好她的笑容灿烂依旧);本来是奔着片中摄影去的影院,但那绝美画面少得根本解不了我的渴…… 有兴趣的,还是去看杨柳松的原帖。
再说下,帖子叫《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无人区》,看完对苦旅对探险对兴趣对人生会有不一样的认识。
终于看完了期待已久的《七十七天》,以杨柳松作为拍摄原型,所以我不太喜欢个中参杂的与蓝天的暧昧情绪。
想要单独横穿羌塘的人,一定是内心足够坚毅、疯狂和纯粹的。
不过我对电影的期待,本来也不是故事上的编排。
当男女主人公面对岗仁波齐一醉方休时,他们说:为了心中的自由,为了远方,去他的命运。
我并没有被这句台词打动,杨说自己过了大半辈子,就是想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
到这里我内心觉得很可悲。
前半辈子你为什么不能为自己而活,你又在为谁而活?
每个人拥有选择出牌的顺序,请不要把自己的牌技怪罪于社会的胁迫,这会让人内心舒服一些,但依然是逃避呀。
于我,我想说我对自己所有的选择负责。
我想到了其他一些文艺作品。
电影into the wild 书籍刀锋,这些都是在找寻自我,找寻人生的意义,试图脱俗。
包括杨柳松等一些户外探险家,尤其是西方的一些,这类主题从来不曾缺席过。
直到现在,我也还时常在追问生命的意义,追问我是谁?
这些问题从来不会有答案,可是人类还是忍不住沉思。
我曾经一度拒绝市俗化的生命,做过一点抗争,后来我发现,这简直徒劳无功,因为人生来就俗,这是与生俱来的特征,为什么不去承认自己的平凡与庸俗呢?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要去荒野里寻找生命的答案。
我觉得这也许是一种回归母胎的行为,人其实是大自然生命的一部分,社会化让我们戴上了太多的标签、面具,只有回归到大自然以后,我们才回归到自我的真空状态。
当然每个人去荒野探险的动机不尽相同。
发着烧瑟瑟发抖躲在被窝里看七十七天,感受着杨柳松在高原上趟水失温,我觉得生命其实非常脆弱。
最后三图男主反而对横渡羌塘没那么执拗,反而释然了,说走出去后回去过好每一天。
我在海拔4700的高原上徒步时,遭遇脚伤复发,生理期,高反,淋雨失温,和外界没有办法任何的通讯。
当我每天要去勘测不错的地方大小便害怕被动物袭击,我躺在帐篷里听着外面牦牛藏獒凶猛地牟叫,听着外面不远处石头从山上落下来,柴火不够身体缺温,每天有走不完的路……我的愿望就是回到文明社会好好洗个澡,有张床可以躺着。
可是即便这个过程这么难,杨他在遇到狼袭击差点丧命时眼泪夺眶而出,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害怕过。
但是,我们都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
没有人愿意一辈子流浪,但是,我们需要偶尔一次让自己的身心灵在大自然中彻底地放松。
结尾我想到了《百年孤独》这本书,我们生而孤独,努力做很多的事情试图打发它而已。
但是生命也并非因此这么的消极,至少要为美和爱过好这一生。
这是一部户外探险类的片子,最好的部分是风光绝美,最差的部分是户外生存,最无聊的部分是两人的心灵鸡汤。
风光:雪山,神湖,沙漠,盐湖,草原,戈壁,风化地貌,各种大广角,航拍,全景展示绝美风光。
户外生存:对于一个极为资深的户外运动者,做了两年的精心准备,却在片中一点都看不出来;除了挖坑冷凝水和口含夹子放黏连两个小技巧外,似乎看不出来他做过哪些精心的准备了。
至少要有体能,心理,突发事件的相关准备吧,遇到沙尘不知道靠墙挖防沙坑,遇到狼就是各种慌张,遇到缺水,缺粮,洪水都没有有说服力的办法,导致户外生存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最后65天左右就彻底断粮了,到第77天这十几天靠什么活下来的,每天还负重徒步那么消耗体能,片子完全没有展示,你要是把小狼宰了我都觉得更靠谱些。
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户外探险苦呀,各种危险我这资深驴都应付不了,你们就别玩了。
所以影片表现出男主的行动更像一个在家下班后想了俩礼拜要去横穿,一冲动就来了的小伙子,而不是一个精心准备了两年的资深户外探险者。
这是最不真实的部分。
至于心灵鸡汤部分:人人都有烦恼,欲望,迷茫,讲出来了,发泄一下就得了,明天还得继续好好活着呢,多说无益。
无病呻吟,故作文艺姿态,唯一优点在于景色唯美。
江一燕的情节十分多余,有她的地方就想快进。
首先,要探险要自由的感情初衷和行为推动本源就没有刻画出来,只是空空的“自由梦想远方”,那二人的情感联系和共鸣也就微乎其微,反倒不如拍一个孤零零的人位于天地间独自和自己相处时所面临的各种各样问题来的真实震撼。
这种电影卖情怀卖的也太廉价了些。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可以深入探讨,一个是独处的人,一个是人与自然。
独处的人是说,当一个人像影片中独自生活很久很久之后会有哪些变化,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那当没有社会关系了,人是个什么。
人与自然是说,当把人还原回一个最为基本的动物,没有现代化工具,面对自然,面对其他动物,面对饥饿、渴等各种生理极限,会是什么样的,会有哪些人性与动物性。
我希望通过对探险家的致敬和叙述,不仅说一些荷尔蒙气息的“追求自由”、“去他妈的命运”这些幼稚话语,而是由探险家的冲动或是疯狂出发,去探索人性的更多角度。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自制,才可以不感情用事。
或者即使犯错,也坦然自若,风轻云淡。
意识到自己犯了同样的错,心情糟糕,约不到朋友喝酒,回家看电影。
也许相对一场大醉,这是更合适的排遣,如果郁郁,不得解,喝酒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风景真的很美很美,杨在浩瀚无垠的水域上骑行,消失在阳光里,不,应该是向那一片光骑过去,真的很震撼。
如果真有涅槃,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诠释。
看到冈仁波齐,想到自己去年,应该是前年,买的冲锋衣和睡袋,还有几年前V给买的徒步鞋,一次都没穿过。
想着自己15年说3年内要去转冈仁波齐,今年已经是第三年,按照工作的现状,应该是没有机会去了。
好美的星空,已经不记得有多少年没看到过星星。
的确除了风景,其他都是莫名其妙,从开始到结尾都是莫名其妙,没看过原著也不知道真正穿越羌塘的杨柳松原本有什么经历,或者有什么情怀。
但是有风景就好了。
想起他们最幸福,想起艽野尘梦,为了生存选择走无人区,和为了追求自由,或者基于冒险,或者个人梦想,或者脱离现实,或者无所谓了,故事里的人的心态会有什么不一样。
皮皮陪着我看了三分之二的电影,前半部安安静静蹲在沙发靠背上,头往后靠就可以枕到这家伙,后面抱着他,还真是煞有其事地盯着屏幕。
被电话打断后果断出去浪了,但是很快就会乖乖回来吧。
小家伙真是越来越通人性,晚上也是安安静静靠着我睡,有时候还非得真枕着我的头睡。
意识到陪伴最重要,不知道是因为年纪大了,还是一个人在外面生活这么几年的觉悟。
江一燕不算漂亮,但是气质很干净,导演算是很有眼光了,花絮里面穿藏服跳舞真的很美。
质疑生活的意义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来对自己的解释是,人生本来毫无意义,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被出生,不是选择出生,作为一颗精子或者一枚卵子并没有思想,即使结合到了卵子的精子,本身也是机遇,绝不是第一个出现。
大概是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至少正常环境下感知到的只是三维),生命的长度本身要求要匹配宽度和高度,立方体需要填充,才会推动人去经历,去感悟,去拓展,去筛选。
生活方式,不过是每个人的选择,选择就会有结果有后果有代价有取舍。
人有什么权利去评判别人的生活方式,又有什么立场去占据所谓的高点。
只不过是一场生活。
呵,还是要去转冈仁波齐,提上日程。
我不知道有多少从未理解户外的人看了这部电影倍加鞭挞,真正的户外从来都是艰难危险与壮观的美丽并存的。
相对于七藏沟、可可西里,我想羌塘和冈仁波齐是更加艰险的,羌塘我并未深入了解,但小至冈仁波齐和墨脱都如此不易,我只曾设想从未抵达。
我向往冈仁波齐美丽的星空和天地无限的美感也恐惧于狼群和大自然的侵袭,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远方,向往自由的成长,可将自己安放于无垠的天涯旷野,没有现代文明的一切,没有便捷的生活所需,且要一个人面对这诸多困难,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下来的。
朋友问我,他这是穿越失败了么?
成功和失败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已然找到真正的自己。
当一个人内心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会拥有强大力量来面对余生的。
记得小芸豆置顶微博里有这样一段话:亲爱的自己: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死了,他们变成自己的影子,往后的生命只是不断的复制自己 ,请永远不可这般!!
单车男,事情有点扯,想表达的和做的匹配不起来
走出荒芜,回去过好每一天
摄影极美!许多扣拍和俯拍的大全镜头,将藏西高原风光尽收眼底。交叉剪辑是个挺明智的选择,成功避免了探险故事单线叙事的单调乏味。导演真心不易,若不是有心中的梦想和信念撑着,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以至杀青。江一燕也好,作为一个绍兴人,藏式普通话学得惟妙惟肖。为导演点赞。为江一燕点赞。8分。
公映。摄影美
为什么狼不会咬帐篷
今年从阿里大环线回来,在电影公映前买书看了原著,首映日看了这部电影。怀着期待心情看的。原作叙事平凡低调,电影拍的大气景美,很好的诠释了主人公为什么去无人区。这是一部喜欢看世界的远行者很值得看的电影,尽管还有不完美之处,但已令人欣赏。
弹幕真是毁电影啊,虽然电影确实挺差劲儿的,但是弹幕里老是问“残疾人也能开车”“这只狼怎么比人还大”之类的问题,让我觉得这批观众比电影更差劲儿,在此对比之下,反而觉得电影能看下去了。。。
风景很漂亮,剧情一般
不管是冒险,还是证明活着,都是有准备的情况下的前行,尝试,这是所谓的即使害怕依然前行。下车忘带东西,遇到狼的措手不及,遇到熊侥幸,让冒险变成了一件侥幸的事。
太文青了太做作了 尤其是江一燕 为小狼加一星 不停想到我家黑黑
故事有点流水账,但是景色和情怀真的不错,结局虽然不完美但也在意料之中。
除了自然景色,其他一切人为的都很差劲,故事差,表演差,台词差。这个片子就是一种极端的中年文艺男人释放自我的意淫。浪费了很好的题材和机会。
电影院看风景确实挺美的,但看到片尾那么多人那么多车和设备在这些地方来回穿梭还是挺心疼的。
大型风光ppt
让我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或者狼图腾,然而都不是。内心驱动力不令人信服吧。他从荒漠上走过的样子,同样显得庸庸碌碌。。不像探险,像逃生。
是导演的问题,太矫情了。。。
探险精神从来都值得敬佩,但是处理得这么矫情,只能是文艺中年喝高了。
大概会让我怀念起在8264上追大神帖子连载以及后来自己也浪得飞起的岁月
景色挺美的。入闱观影
又是一部妄图炒作起来的伪文艺片,看着猫眼评分不错才去看,结果非常失望。没有岗仁波齐好,景也不是羌塘的景,无厘头,没有拍到真正的点上,看完没有向往的冲动。江一燕真是伪文青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