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烂,处处不符合逻辑,演员表演烂,扭捏作态,这大概是导演要求这么演的,旁白装腔作势,动作设计更烂,只有结尾处跟断刀哥打的那几下还算漂亮,其他的动作全都一塌糊涂。
1、男主角自始至终就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说玩世不恭也罢,愤世嫉俗也罢,问题是剧情里根本没有交代他摆出这幅德行的道理,只让人觉得此人装逼且欠揍。
2、女主角复仇动机说不通,另外她从小就被师父养大,不说恩情问题,要强奸也早就强奸了,然后突然搞了一个强奸,就要杀光无名门?
她一直在无名门里,那么多唐门的毒是怎么学来的?
不会被发现?
说得通?
3、中间加了一段宣传西洋剑比各家中国剑法都高明得多的,且不说一下就破坏了武侠片的气氛,让人想到现代击剑更厉害,接下来又跟剧情没有任何关系了,意义何在?
只是让人出戏?
4、整个片子画面阴暗,节奏拖沓,我知道导演是为了拿腔拿调,但是如果你拍的片子里,把人物表现得真的够屌,弄出那些阴沉沉的样子也是可以接受的,问题是整个看下来,从动作画面的观感上根本让人感觉不出来这些人很厉害,一个在那里冷森森的装逼,另一个(男主角)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反应都跟个精神病似的。
很多场景之下,我都怀疑,就那么近的距离,他还在那装疯卖傻,对方足以一剑捅死他了好吗?
5、全片完全的日系风格,人物装扮,连建筑都是,甚至连比武时都是有剑道的动作,别说什么日本也是抄唐朝之类巴拉巴拉的,日系跟中国风显然是有差别的,难道他没看过李安甚至张艺谋的电影?
非得拍出一个让外国人看起来像是日本片的东西吗?
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但我觉得把这种拍中国古代的故事却全搬日式风格的片子有点丢人。
6、剧情反转多多少少有一丁点亮点,也是这片子的所谓卖点,但是稍微反思一下就是在扯犊子,如果一个案情片查来查去最后指向了某个人并能够自圆其说,那没问题,如果指向村口老王说是他干的,虽然也是让观众想不到,但是那就是搞笑了。
女一为什么不杀男二,她大张旗鼓的杀师怎么就没人看到或猜到了?
男一又跑哪去了?
最后说无名门根本没有秘籍,那男一的脸怎么又变了?
这不是所谓练了秘籍才有的效果吗?
最后暗示俩人在一起了,那么女一为什么杀人后要栽赃给男一?
有什么必要性?
这里有些地方说得可能不太准确,也许是哪里没看到,这种到处都是窟窿的剧情我也是懒得看那么仔细。
7、培养一个弟子至少需要十多年的养育和训练,这都是门派势力的基石,无名门动不动就要宰到只剩一个,唐门也一样,自己人一不开心就把所有人全杀了,所以光凭一个人就可以成为江湖上最厉害的让人闻风丧胆的一个门派吗?
编剧的常识在哪里?
脑子在哪里?
8、女一看起来既不想杀男一也不想杀男二,那后来她又冒出来毒杀了一群无辜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无解,可能只是因为导演需要她出来告诉观众:大反转了。
这女人莫名其妙且心狠手辣啊,还拍了好几个唯美镜头,为啥?
她这个角色很美好?
整个片子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各种逻辑不通,矫揉做作,画面质感不错那是拍摄硬件问题,调色问题,然而具体画面里的东西也跟美站不上边,唐门那个门洞是个什么玩意?
孤零零且简陋,导演觉得这个很好看?
一个洞就拍了个大反派唐门, 不嫌寒碜?
一群唐门高手跟打更老大爷似得拎着灯笼呲溜呲溜的跑进去,这不是一群废物的样子吗?
怎么想的?
这么烂的片子真是武侠片的耻辱。
有剧透,介意慎读。
缺点就不说了,说的人多了,我看电影少,一些别人说的缺点都看不太懂....。
从没写过影评,但在优酷上看过之后(可能和去电影院观影心态会不一样)很有深思,画风还是唯美的,题材还是写意的,确实是触动了我浪漫主义的情怀,从这一点在我个人角度来看起码不是烂片。
若有所思之余特地看了下影片的影评,负面评价有点多,这也罢了,但有的甚至对剧情的解剖都有误却对影片全盘否认,多的不说了,讲讲自己的看法。
很重要的一点,有人还认为是张未然杀的唐门少主,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若剧情如此难免过于单薄且不合情理,第一张未然心灰意冷退隐江湖,为何还执意复仇且只是杀死年幼的唐门继承人;第二刺杀为何不留任何痕迹同时还要留下自己的门派姓名,如果这不是剧情的漏洞(但一部类悬疑片不应该有这样的问题)那在正常的思考下就不应该成立。
那么是谁在呼唤无名门,谁在呼唤张未然,就是小师妹了,影片中不乏伏笔,到了最后她也亲口承认了这一切。
我欣赏这部影片的地方在哪呢,那就是天意,如同仙剑一中李逍遥送赵灵儿去仙灵岛,你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吗?
“江湖”中是该愤怒还是该让步,该报复还是该宽恕?
这也许是我心中影片开放性的地方,也是有终极思考的地方。
再回到剧情中,有一点我个人观点不同于导演的预设。
李云波导演在访谈中提到他认为张未然不会再回去面对小师妹,但在我看来这样线就断了。
小师妹在身世之下一怒报了世仇,却又在同一时刻觉醒,开始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她明白了自己已是无名人,她不能让它灭亡,所以导演了冒充郭长生和张未然作案的始末,也就是想让张未然回来,让两个无名门弟子再决出胜负,继续门派的传承。
而自打在无名门时张未然就躲避争斗,但大典之时还是为了情义回了头,一直到影片的最后,他仍不得一战,那一刻是生的尊严的觉醒,他活了下来。
至此唐门讨伐之势暂过,无名门亦无他人,常言道物极必反,无名门不应如此就亡于阴谋之下,张未然回到无名之庵,了了与小师妹的情义纠葛,继承下这历史的衣钵,延续千百年来的宿命可能才是更接近事实的结局。
人之所以了解世界了解宇宙,是因为开始了解自己,影片有人有江湖,却将始末系于小师妹一人之上,虽局限但也有了深刻的模样,这也就是我最为欣赏影片的地方,两个小时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有感触应为好片,这就是我个人的立场,希望将来有更多更好的有终极思考的影视作品,也许时代不是最好的时代,但好的思想不会消逝。
又回头看了看影片,最后对决开头那一分钟的配乐很有感觉,情感很充分,是看第二遍才会有的好感,影片的画面和配乐都有出彩的地方,赞一个。
到我发帖为止,已经看到两位大佬:一个通篇抱怨,自己无能狂怒,觉得自己看了浪费时间,人家谋财害命,我寻思着我也认真把他的长篇负面辣鸡情绪评论看完了,我怎么也觉得他也在谋财害命?
且不谈这片子被其他的影评人夸是不是为了让你掏钱看然后赚你钱这个阴谋论,自己装作观影量很大,去过电影节看你就镀金了?
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通篇抱怨,和电影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放屁。
第二个列举出无数这个电影的bug,当我看到第二点时我就想努力喷他了,真的,不动脑子看电影真的好吗?
还是说打键盘很舒服?
求求你动动脑子看然后你再喷好吗?
你最起码说人家辣鸡你要有理有据吧?
这还没怎么样就脸滚键盘不怕是要贻笑大方之家吧?
最后,我也不是说观影量多大,我来这部电影下面就是看看有没有点睛之笔的分享的,没想到竟然看到如此情况。
有的是一般观众,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可以理解,最怕的是那些不懂装懂,脸打的啪啪响的那群人,显得自己多高大上其实就是章口就莱的人。
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没有太好,也不能因为导演是影评人身份就掐着这个不放,把这个因素故意放大,就故意挑刺。
影评人就像是自学成才的一样,我看导演就是像走一条创新之路,不管他探索的成功还是失败,《无间道》就是很好的例子。
也许这条路上会有无数想创新却默默无闻的,但是武侠片是走老套路还是焕发生机也正是他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不走我不走就不会有新路出来。
冯导说得好,为什么会有辣鸡电影,那还不是有辣鸡观众?
还请各位键盘侠键盘底下留情哦!
无名狂是部“悬疑武侠”电影。
质感来讲,好于网络大电影很多,毕竟它从去年的海南电影节起和大家见面,是个一路参加过上海电影节和北京电影节的片子。
在网站看完之后,对北京电影节抢它的票失败深感庆幸……这是个复仇故事,唐门和无名门世仇互撕,唐门擅长暗器,无名门有刺杀秘技。
最新一轮事端是唐门继承人唐无心被无名门张未然所杀,此后张未然销声匿迹。
若干年后有人抓了张未然的朋友大盗郭长生,交给镖师王一刀押送到指定地点,沿路追杀不断,辗转抵达之后还有另一轮缠斗。
最终谜底还要追溯到无名门当年的掌门选拔当日,以及门派内部不可说的阴暗秘密。
整部无名狂总体看下来,优缺点都很突出。
优点在于画面很好看,意境不错,竹林高草红花小舟,是个大侠故事该有的画风,当然你说这么绿意盎然还能宣传环保也是可以的。
剑客们很努力地摆出了不羁的姿势,不过这电影没有特别激烈的打斗,也就只能说“身形还行”了。
大概是为了弥补打戏不够,就加了一些唱歌戏份,还有关于“唱歌太难听”的吐槽。
整部看下来,唱歌部分是个实在有点迷反而印象深刻的记忆点……
妹子也挺美的,时而天真小白花时而冶艳绝望。
演员小姐姐刘泳希,出演过闪光少女里的抢眼女配角千指大人,还演过结爱,戏外嫁给了这部剧里有对手戏的搭档李嘉铭。
无名狂的演员们没有流量,多数在扎实累计作品阶段,可能你会看过他们的某些过往作品。
整体表现不尬,但也很难有突破剧本限制的超水平发挥。
造型而言,能记住白师兄的小丑同款伤口。
还有唐门小哥优秀的眼妆和口红色号。
说回缺点,整体就非常拉胯,身为武侠电影,没有非常激烈的打戏,有过“胜负看哪个角色还能再出场”这样的梗,当时具体情况只能靠观众脑补。
剧组真的是很穷,毕竟是个曾经发起过众筹,靠大家用爱发电才完成的作品。
不过说起来,武侠电影啊,再穷也要多分点给武打场面呐……不知道是真的太穷还是有意为之,打戏里加了一点别致的搞笑氛围。
镖师王一刀在立了金盆洗手flag遭遇镖局团灭之后,祭出了自己苦练十年的必杀技,老王飞刀。
关键是,按他这个兵刃的重量,确实是很难发挥速度优势的吧……老王当然还是毫无悬念地失败了,还被对方吐槽说有点慢。
其实他只是搞错了努力方向,改练十年标枪可能就是冠军级别了。
武打不是很行之余,如果把主看点放在悬疑上,也会有一种花拳绣腿的感受。
叙事风格是经典的罗生门式,三人不同角度,各自补充细节,还有可能适当粉饰一下自己。
只是反转有点硬,细想槽点很突出,让人看完多少有些泄气,容易感慨:“就这?
”武侠这个题材近几年有肉眼可见的式微,电视剧方面,新一波武侠小说改编来参演的演员在名气对比早前有了一定下滑。
至于电影,口碑还立得住的并不多,无名狂虽然不那么尽如人意,总算还是能看出努力。
只能说,期待下一部还不错的武侠作品,不要让人等得太久吧。
欢迎关注57线自媒体土匪撸剧,某匪陪你一起调侃吐槽( ̄(工) ̄)
《无名狂》这部,算是上影节意外抢到的一场。
总的看下来,虽然对电影的剧情不能多想,但架不住对画面和配乐音效的良好感觉,看了还是值的。
当然,这是今年头一回坐进影院,对影片的印象,有情感分加持。
片子有贴“新武侠”tag打戏的话,正儿八经酣畅淋漓的不多,但是好在不花哨,也不飞来飞去。
有些打戏直接跳过,给了留白处理,比如无名庵里靠黑灯瞎火跳过整场打斗过程。
害,也没毛病吧。
我比较喜欢夜里两个男主在屋里探讨为什么进入无名门后的那场打戏,一场非正式交锋,看上去随意的招式间,一个嘛有杀气有试探又有点妒忌,一个嘛有自暴自弃又没有真的示弱,有点意思。
配乐的话,有质感,我是喜欢的,氛围感营造得好。
喜欢画面镜头,有粗糙感,但滤镜又有点好看,尤其是涉及草原的镜头。
让人感觉武学造诣再高,旷远之中,依然困囿了每段江湖人生。
复仇的剑再快,快不过人心。
逃离的人再狂,狂不过命运。
快意恩仇的狂风压弯过每一从荒草,可风过去了,一切又像是什么都没来过,荒草还是荒草,以后长出来的也不会是水稻。
电影可能想拍点出离感,然鹅不管是改名换姓,还是改头换面,也都是逃不出恩仇轮回的亚子。
想要不俗来着,想着讲道理,又想着讲故事,有点儿顾不上吧。
电影的叙事,由多主角视角叠加观影时,第一反应是罗生门,没人知道真相,也知道真相肯定不是看上去那样。
每人一个不同版本,每个版本才堪堪把故事拼出来。
第一版本,白笑天的视角,是很窄的,像画布上开了的一个洞,只能看到白笑天个人的刻苦固执,对武学境界的痴迷,以及他所处无名门里无数个欲言又止的谜团。
可惜给我感觉故弄玄虚得有点明显,像拿掉大量桥段,专门用来埋伏笔。
第二版本才开始用主角张未然的视角,除了体现主人公本身个性,这一版通过情节,多交待了故事背景,比如一些朝廷政治意味,无名门冷血门规,揭开了第一版本里的部分盲点。
感觉第二版本处理得更好些,但是那个对白啊,随意得有些随便。
无名门算是朝廷的暗杀机构,太监出面安排任务,师父讲到张居正是被他干掉的,他很后悔,我当时就已经有些“What?”,而师父拒绝新任务后,太监来了句大意是不能为我所用,就不用存在的台词,我内心OS就变成了:艾玛,这还用你亲口说出来解释一下剧情嘛哈哈哈哈哈哈。
夜里比剑,张未然和白笑天聊起入无名门的理由,讲出所谓想见高山的道理,emmmmmmm不是老套,是微妙且无法描述的尴尬和跳戏半秒一代宗师。
这个电影的对白啊,要吐槽一下,明明感觉是走惜字如金的风格,怎么一开口就变成大白话解释些有的没的。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的直白白台词,也不及镖头全程走调吼的几嗓子。
意在言之外,才能意犹未尽吧。
相比之下,还是唐门小哥哥的邪魅笑容更有记忆点呢。
第三版本,用师妹的视角来解谜,整个故事果然就变成了很好猜的师妹复仇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作为幕后推动所有事件发生的隐藏Boss,师妹这个角色,也不是说没感觉,就是她一出场,全场观众应该都觉得她要搞事情了。
害,给两个人都送镯子太明显,不会有别人,就你。
(是不是本来想要拍出《唐探1》张子枫那种反差感啊,这纯属我瞎猜)所以吧,虽然影片是打了武侠悬疑牌,但是悬疑这件事情吧,不要太care。
郭长生是张未然这件事情,吃草细节之类,也没有那么不明显,尤其是白笑天的台词里还专门安排了一句独门易容大绝招,说得很是明白呢……第四版本则是女声旁白,时间线变成现在进行时,一个全开的上帝视角,嗓音低哑,情绪稳定,一路把大伙儿从回忆里的无名门惨案,引到了现实里的一座无名庵。
最后整个故事到底有多少是真相,这个女人是不是老年后的师妹,无名门只能留一个传人的洗脑硬道理之下,留下的那个传人是谁呢,都成了开放式结局。
各版本的细节差异tip没记错的话,师兄弟比剑,第一版本里白笑天是木剑,第二版本里是真剑,可见白笑天视角里,他不是那么冷血的,但张未然的第二版本里,白笑天全场真剑杀杀杀,几乎误入歧途。
第一版本,白笑天因为从门缝里看到张未然手中毒药瓶,所以后来下意识认为张未然下毒,要寻仇。
可第二版本这就没交待了,直接变成张未然寻仇唐门。
问题来了,白笑天没死啊,这版里他去哪儿了?
要是一直在江湖上寻仇,张未然不会不知道吧,这锅怕不是主动背的?
(当然,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各个回忆版本本身就是角色非常主观化的……)最后说下,这些演员都不错耶,有点喜欢,郭长生有几个角度cue出低配金城武的既视感,白笑天恍惚是武侠版张鲁一,张未然吃着草是痞痞帅帅,小师妹最后花树下的镜头也有点美,想起妖猫传幻术里树下的贵妃。
想来这几个角色的名字,不笑的叫笑天,迷茫的叫未然,后来未然假死,改名叫了长生。
害,名字,也有也无呗。
还不错,加油。
看完后的一些凌乱想法,以上。
其实与其说《无名狂》是在模仿或致敬黑泽明,张艺谋,徐浩峰,或者胡金铨导演什么的,还不如说更是在靠近《刺客聂隐娘》。
当然如果《无名狂》这片的监制是侯孝贤,甚至假设这片压根就是侯孝贤拍的,那围绕在这片周围的影评人,能够把此片的评论氛围调节成什么样子,我不敢想象。
因为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件挺可怕,也超出通常想象力的事情。
其实当一个类型制作,没有多少投资,也找不到太有名的演员时,最简单的,也可能是唯一的做法,就是剑出偏锋,当然这边留给你出偏锋,“捞偏门”的尺度很小,但至少要独特吧,这才是一部“初生之犊”的作品最有生命力,也是最可能有机会的地方。
但很可惜,这么多年,即使把独特的标准放低一些,我也没有看到过能符合这一点的影视,就算只是一种冲动与试图。
生树下,三个人。
一个简单执着的人和一个简单无奈的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相,了解了事实的全貌,做出了自己认为对的选择。
却浑然不知,都被另一个掌握着更多真相的人说控制和摆布。
即使回到树死的故地,也只是盯着眼前的那点事实,而奋力徒劳地挣扎。
而那个了解更多真相的人,最终却回到死树下,寻求自己的归处,还祈求自己能得到一个想要的结局。
到头来,也逃不掉那棵死树的循环。
人类最愚蠢的地方,其实是一直妄图突破循环,冲到直道,殊不知,自己只是继续落入循环之中。
罗生门式的叙事,揉合了香港与日本的风格,终于是学到了点。
此心安处是吾乡。
先说结论——这是我近五年看到的比较(相较于其他的!!
)不错的武侠电影。
首先它有一个完整的故事。
女主暗中复仇,无名门两个师兄弟恩怨,镖局保镖,蜀中唐门拦截,武侠味十足。
其次,有几段戏,武侠意境出来了,最好的是饭店那场戏,不论是人物,布景,对白,武打,都是十足的古龙风,蒙面客与唐门弟子的对决,筷子穿桌,一击必杀,非常有意境。
寺庙那场戏也可以,简直是罗生门的翻版,各自的回忆,谁是真相。
最后,人物设计还可以。
镖局保镖,唐门,无名门,张未然,郭长生,王一刀,蒙面客(原谅我忘记他名字了),小师妹,无名门师父,这几个人物都比较立体。
但是,逻辑性稍差……很多影评多说了,就不多说了。
最后,是打戏,武侠片打戏不可避免,我明白导演是想体现古龙风格,但是……寺庙张力最强的一场戏,三个唐门高手对王一刀 郭长生 蒙面客 ,竟然就灯一黑就过去了!!!
最后的决战,本来本片都是一击必杀风格,类似于日本剑戟片,其实挺好,最后郭长生跟蒙面客打的,变成香港老式武侠片,各种慢放过招,我理解导演想体现他两人不相上下,但前面武打挺写实,挺干脆利落,突然这么的墨迹,郭长生一根树枝能打蒙面客,真的前后有些撕裂。
(可能是本片缺少好武术指导吧)尽管如此,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出彩的地方,也有不足,导演继续努力吧。
前不久,一部不算低调的电影“悄悄”登录了优酷平台。
为什么说“不算低调”呢?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云舅,就是《电影公嗨课》的云舅;监制比导演名头更大——连片头的字符比导演大——冯小刚;最不低调的地方在于这部电影两年前就发起众筹,等于蓄积了两年,令人期待了两年,这种感觉和当初期待《大鱼海棠》一样。
当然,比《大鱼海棠》的结局还惨。
《大鱼海棠》上映后豆瓣标记4万多人,产生巨大争议,评论两极化,喜欢的与厌恶的双方几乎呈现针锋相对的局面。
而《无名狂》呢?
登陆登陆海南、上海、北京三个电影节,8月27登陆网络平台,截止至今,豆瓣评价不足1700人,讨论刚满20个。
要知道众筹人数是4475个啊!
要说艺术片,没见获大奖;要说商业片,没见多少人看,简直拿着大家的钱,取悦自己嘛!
那么,《无名狂》电影本身如何呢?
一、俗套的故事与乱套的叙述方式《无名狂》故事很简单——寻求灭门真相。
江湖上有两大门派,无名门与唐门,两派世代争斗,相互渗透,直到有一天无名门众人中了唐门的毒,惨遭灭门,却活下来两个弟子……一个弟子疏狂,一个弟子偏执;一个弟子因灭门厌弃江湖纷争,退而隐居,一个弟子因灭门复仇之 心益强,执著复仇。
就在二人展开生死斗时,冒出一个小师妹说她是幕后黑手。
有人说,你怎么剧透?
相信我,不,相信你自己的智力,只要看了这部片子就能发现一定是小师妹干的。
因为整个故事就是俗套的复仇故事,尽管很多影评人说这是一部“反武侠”的“武侠”,是一部“武侠悬疑”片。
其实,老老实实拍一个复仇故事,未必不精彩。
偏偏导演觉得自己应该有“格调”。
导演觉得自己有格调是很常见的事情,前者有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2001》,后者有侯孝贤的《聂隐娘》。
关键是这些导演成名已久。
“成名已久”不是说他名声很大可以胡来的意思,是他已经了解自己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哪里是局限,哪里可以突破。
云舅的《无名狂》是他的第二部电影,在第一部算作试水的情况下,基本可以算作处女作。
一部处女作,就要展现成熟的导演风格,确定一个新的电影类型。
上一个有这种自信的人还是拍出震惊寰宇的《逐梦娱乐圈》、掀起对最高学府学术水平质疑的毕导。
说回“格调”这件事。
导演显然想玩弄叙述手段,显示结构的精巧与自身智力的高超。
用所谓的“罗生门”叙述,分别通过两个师兄弟和一个小师妹,讲述两个“残缺”的故事与一个“完整”的故事。
“罗生门”原本指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后来被桥本忍改成剧本,黑泽明拍成一代经典之作。
主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真相没有因为众多的故事水落石出,而是消失在故事之中。
讲述故事的背后,显现的是每个讲述者幽暗莫测的人心。
《无名狂》套用这样的讲述形式,并不是为了表现人性,而是设置一个形式上的圈套,为结尾的“真”故事做铺垫。
意图给人“哇!
原来是这样子!
”,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是假如你看这部影片,能坚持三十分钟不睡着就很不错了,迷迷糊糊看上几眼,基本剧情就能搞清。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杂糅了众多元素:有日本剑戟片、香港武侠片、大陆武侠片、悬疑、人性、哲学……许多造型、场景、镜头都十分相似。
虽说是致敬,可致敬有加深或者消解的效果才是真正的致敬,《无名狂》只做到了把这些元素拼凑到一起,勉强讲一个故事。
看完《无名狂》之后,你非但没有见识到一个新类型武侠的感觉,甚至会觉得《卧虎藏龙》简直是艺术片,《绣春刀》简直是大陆武侠之光。
二、概念的人物与荒芜的镜头每一部有格调的电影都宣称自己直指人性,《无名狂》也不例外。
但,《无名狂》里面的主角没一个讨喜的。
“狂”是题眼,也是人物的核心。
张未然,疏狂。
武学天才,投在暗杀流派,却心慈手软,门派惨遭灭门后,消失在江湖。
白笑天,执狂。
要达到武学至高境界,为了复仇,苦苦寻觅。
小师妹,疯狂。
因为一次强奸,策划了整个灭门。
乍一看,每个人物各有特色,也仅此而已。
福斯特说,喜剧人物多扁形人物,悲剧人物多圆形人物。
《无名狂》有探讨大问题的野心,偏偏设置的人物全很单薄。
张未然疏狂,总是喝酒总是笑,总是漫不经心的样子,反露出故作洒脱的尴尬。
白笑天执狂,总一脸严肃,遭了大难,仅仅嗓音变得更深沉。
这些角色像纸片人一样单薄,看不到性格的侧面。
换句话说,人物没立起来。
导致《无名狂》的悲剧既不是因为性格,也不是因为命运,谁也不知道因为什么,结尾音乐一起,拍几个唯美镜头,黑幕一上,颇有导演摁着你的头说:“够惨吧?
赶紧哭吧!
”的感觉。
苍白无力的人物,打动机就说不通。
张未然投到无名门下,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一个家。
可无名门五年招一个弟子,允许弟子间比斗滥杀,有什么家的温暖可言?
相比之下,作为反派的人数众多的唐门反而更像个家吧?
其中,唐门弟子向白笑天挑战之前,还有一个唐门兄弟之间相互阻拦的镜头。
大概导演自己也没搞清楚自己要树立什么样的人物动机与背景。
小师妹的灭门动机就更混乱了。
一个一岁的弃婴,因为无名门有唐门的卧底,得知自己的身世,加上被强奸后“最后一根稻草”,灭了无名门。
倘若仅仅是强奸,还能让人稍许理解。
偏偏多嘴说自己身世。
这个世界上的确有潜伏多年的间谍,但是一岁就送进去潜伏,还不多见。
大概是有史以来头一例。
从这个角度,不得不说,开创了电影史的一个传奇——一岁潜伏者人物形象。
很多人夸镜头漂亮。
其实除了开头的镜头与配乐,有流畅感,有许多风景镜头十分废笔。
“废笔”不是说拍的不美,是叙事无效。
那些云啊、草原啊,你能理解导演试图用景物表现人物的心境,给故事一个留白。
但是在一个故事混乱,人物单薄的电影里的留白,就成了“斑秃”——光洁的头皮不能说皮肤不好,放在整个脑袋上很不协调。
三 所谓的阐释与智力硬伤什么是阐释?
印象派有一句话叫“灵魂在作品里的冒险。
”意思就是说,看作品许多时候是看自己。
电影也是一样,从电影中看出许多感悟,并不是电影教给你什么,而是你本身积累了这些感觉,经过电影触发了。
这些感觉就算不看电影,也会通过别的事情触发。
所以有一个著名的求佛故事:一个人问什么修佛。
禅师说:吃饭,睡觉,挑水,种菜。
并非吃饭种菜就能成佛,不然每个农民都是佛学家了,而是日积月累的经验在这些活动中触发了。
很多人解释《无名狂》有文本效应、视觉艺术、人性探讨、类型突破……等等,并不是《无名狂》本身真的做到了这一点,而是那些人用自己的知识套在这部电影上来。
相信我,一个有充分建筑知识的人,见到一坨屎也能想到一些建筑理论。
但屎终究是屎,不会因为建筑家头脑里的建筑知识,变成一栋大楼。
最后,我想提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看《无名狂》无法回答的,感觉触碰到了我知识的盲区:一个一岁入了无名门并在其中长大的女孩,为什么会是小师妹?
是她的名字叫唐小师妹吗?
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创作的特有类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邵氏电影大力支持武侠电影创作开始,就再也绕不开香港新浪潮的影响。
70年代末,新浪潮在徐克、方育平、程小东等电影人的推动和发展下,更展现出惊人的力量,直接影响了80年代至今的武侠电影影像格局。
然而,武侠电影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至今,观众早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武侠范式,武侠电影导演们开始在当代语境下寻求内容上和形式上的创新。
李云波执导的武侠新作《无名狂》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后,收获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们明白创新不易,在诸多武侠电影实践中,有成功有“失败”,但任何创新模式,哪怕是一个孤立的技巧的尝试,也是电影人不断思考和推敲的结果。
一、江湖世界众所周知,中国武侠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电影范式,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因为它所构建的是一个处于理性与非理性边缘的江湖世界,其间包含着观众潜意识里对社会法则的敬畏,与对自然法则的崇拜。
与一般的武侠电影不同,云中导演在电影《无名狂》中展现“江湖”这一核心概念时,没有刻意追求刀来剑往的暴力场面,而是在布置悬疑以及西方破案元素的同时,刻意追求一种精致的写意风格,配合悬疑元素营造出兼具美感和神秘感的意境。
例如,片中多次给到郭长生的眼部特写,毋庸置疑眼神是除了服装之外最直观展现出人物性格的,同时构图上锋利的帽檐将画幅切割成两部分,加上景深的对比,完美契合影片氛围。
然而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活在自以为是的真相中的故事里,面对那些看似是命运实则是选择的转折,明明可以让画面和剧本情节相互成全,但创作者对不同意象在象征层面的使用却仅仅停留在了精美的构图和对白旁白上。
走笔至此不禁想到《白发魔女传》中与狼女练霓裳结伴而行的野狼,野狼这一兽性的存在,既是练霓裳孤独凄惨命运的缩影,也是她不受社会法则制约的一种含蓄表达。
相比之下,《无名狂》所表达的萧瑟凝重的气质,显得有些简单和过时。
二、自然意象相比江湖世界本身,自然意象在武侠电影中的可发挥空间是无限大的,对意象进行的夸张、变形、图腾化,都是中国武侠电影中的常见处理方式。
在许多武侠电影,尤其是奇情武侠影片中,江湖世界的法则本质上来源于人们对自然世界的崇拜。
例如影片《多情剑客无情剑》中被作为武器的房檐上的冰柱。
再如早在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已大量出现的仙鹤,作为正派主人公的坐骑,仙鹤既有幸福长寿等祝愿之意,更是来自天外的主人公沟通世俗的媒介。
回观影片《无名狂》,导演在拍摄的构图和展现自然景观的空镜头上下了大量功夫,而在对自然意象的利用上整体缺失。
由于这部电影本质上是在讲每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心魔,即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人的深刻的内心世界,因此这类符号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不同“世界”的角色间缺乏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桥梁,也间接导致了故事整体靠对白和旁白推进。
这种缺少全局观的导演思维,注定是过时的。
三、情感空间武侠电影中的男女之情与其他类型影片不同,武侠片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更富有内涵的方式去展现男女之间的情感,其间常常掺杂着势力、恩怨、名望等因素,正因为如此,武侠电影中的男女情感是复杂的,私人情感与江湖理想也总难两全,这份复杂性成为了角色间的逻辑起点和矛盾要素,主人公的最终目的与所钟情女子不可兼得,因此他们必须在身份认同与儿女私情之间做出抉择。
武侠电影中,爱情从产生一步步走向消亡的过程,通常也是角色侠客理想破灭的过程。
与一般武侠电影不同的是,影片《无名狂》将男女之间的“爱情”置于了次要的地位,突出了小师妹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的心机。
当她选择师兄妹间的情谊,她就成为背叛原家族的“叛徒”;当她选择忠于血脉,她就成为背叛师门的千古罪人......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使她无法确认自身侠客的身份,因此在刺杀师父后只身一人躲进了无名庵。
根据影片最后女主的自述我们可以知道,她是在很小的时候被原家族放在无名门门前的,无名门的师父收留了她。
但这一条事关复仇大计的身份线索却并未在事件的发展中体现出来,因此当这一信由角色自行道出时,让人有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或许是影片时长限制,或许是资金的限制,又或许是导演难以取舍,什么都想抓,最终所有线索都来不及充分合理的展开。
武侠这一电影类型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多个美学流派的融合,加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外来电影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东西方影像美学观有了更多维的发展,武侠电影在角色理性与非理性状态的研究中,也不断将观众丰富的心理投射其中,因此几十年来,武侠电影的发展不止存在于电影本体层面的发展,也逐渐在观众心理学上有所开拓,使人们在武侠电影中得到了某种替代性满足。
但也正是因为电影有着这样的发展趋势,造成了影评人转型导演时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即太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电影,因此所做的一切尝试和探索都在不自觉的追求所谓“好电影”的标准,从而导致放弃取舍,整体节奏和逻辑崩坏。
来看张晓晨,虽然帅哥烂片多,但说实话这部没那么烂吧?优点缺点都挺明显,但综合起来不至于5分。说模仿罗生门失败的,这不是个罗生门啊!两人说的都是真的,只不过视角不同造成认知偏差。编剧的硬伤在结尾,小师妹和唐门的关系,她接下来到底想干什么,有点莫名其妙,另外qj复仇的梗用滥了,应该给小师妹安排一些更精巧的动机。另外隋咏良好帅,这种型男脸真的好适合演剑客浪人,还有那种神经质的角色。可惜现在国内审美就不待见浓眉大眼的。
一大堆电影的即视感,故事稀烂
看了最近想玩武侠游戏。一场qj引发的门派间和门派中的勾心斗角,真相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不太有钱的装逼片,中间一段罗生门。四川,无名门,唐门,白笑天,师妹,张未然,郭长生,威远镖局。
很有日本片的格调,写意的大旗下,摄影与配乐都是赏心悦目的。一场罗生门的寻凶,卷入许多老谋深算与少年意气,反转的递进自有层次,可格局还是会被一些台词泄掉。三个问题:一,张未然的烫头,谁个老师做的?二,一直沉稳酷帅的王一刀怎么一旦憋不住唱歌,实力和智力都一泻千里?三,无名门五年才招一个徒弟,每次比试还动真格,还须唐门来灭门?两星半。@HIIFF,20191204
影迷拍电影。
古龙的气质,叙事有罗生门的味道,故事的关键走向小师妹(其实是师姐?)却缺乏铺垫,过于脸谱化,战斗砍杀学日本武士片,结尾wtf?内核可以更黑些,其实做成漫画的形式多好
最后女主的视角是个败笔,本来挺写意的一个故事掺上狗血感情线,实在是拉低分数。
叙事是拉垮版《罗生门》,连表演都是奔着三船敏郎去的
光色写意,景别讲究。形式大繁至简,可惜叙事不连贯,内容不完整。总体透露出山水画留白的气质,吸引我。
七分左右的武侠片,支持!
都2020年了,没想到我还会有被预告片骗了的感觉
这是个啥啊 怎么最后还femme fatale了😥
比《呼吸正常》正常多了。
没错,我也是捐钱的冤大头之一,不知道是不是当时钱多把脑子烧坏了,这钱吃个火锅它不香吗?这片应该叫寻找张未然。事实证明隔行如隔山,懂电影不一定能拍好电影,此片给了那些一直说你行你上的键盘侠们一个完美的交代,这就是个装逼片。看得出导演想把自己钟爱的经典挨个致敬一番,可问题是学习了大师的皮毛和形式,却没有掌握真正的内核和精神。没有酣畅淋漓的打戏,没有扑朔迷离的悬疑感,没有关于人性的深刻内涵,全片透露着努力装出来的意境。摄影和配乐尚可,内容却空洞无味,经不起推敲。作为武侠片动作戏拍得极其敷衍,写意并不是省略,最后的高潮打戏竟然和前几场一样草草了事,没有情绪上的递进,也没有观赏性高的动作场面。影片节奏也有问题,充满着莫名其妙的深沉,看得我昏昏欲睡,估计导演沉浸在自己的武侠世界里都忘了什么是叙事节奏吧!
能看出来在致敬或模仿诸多经典作品,但编导所有的追求从剧本和选角开始就是失败的,一垮到底。因为态度?能力?品味?还是什么其他原因?但结果就是,这只是一部虚张声势空有其表让人尴尬的次品网大罢了。
感觉画质挺好,取景不错,虽然故事有些老套,打个五星支持一下。
#BJIFF2020# 第三场,韵味不足,剧本有些问题。映后交流制片人刘雯的解答有些避重就轻,云中导演本身的解释还不足。
【北京电影节展映】构图个个精致,剧情却故弄玄虚、冷笑尴尬;尺八声声悠扬,音乐却堆砌使用、过满过滥;动作招招花哨,细节却一晃而过,敷衍了事。在谈什么金庸古龙黑泽明胡金铨、弄什么罗生门腹黑蛇蝎女反转、称什么“留白”“新武侠”之前,能不能把剧情、对白、动作设计的基本功先做好?那个唐无缺角色是从《小时代》穿越来的吗?中国根本不缺武侠片,更不缺平庸的武侠片。题外话,无奈上线流媒体已经伤了一些众筹者的心,片尾能不能好歹把众筹者的名字写清楚?那蚂蚁头大小的字即使在大银幕也根本看不清。一星半
哎,太空洞了,像极了喊口号抄名著的高考作文。摄影、音乐、还有一剑一酒切磋的那场戏,各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