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导

Persuasion,Persuasion: A Jane Austen Classic

主演:莎莉·霍金斯,鲁伯特·彭利-琼斯,艾丽丝·克里奇,安东尼·海德,朱莉娅·戴维斯,‎迈克尔·芬顿·史蒂文斯‎,玛丽·萧克莱 ,彼得·怀特,玛丽昂·贝利,阿曼达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劝导》剧照

劝导 剧照 NO.1劝导 剧照 NO.2劝导 剧照 NO.3劝导 剧照 NO.4劝导 剧照 NO.5劝导 剧照 NO.6劝导 剧照 NO.13劝导 剧照 NO.14劝导 剧照 NO.15劝导 剧照 NO.16劝导 剧照 NO.17劝导 剧照 NO.18劝导 剧照 NO.19劝导 剧照 NO.20

《劝导》剧情介绍

劝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简·奥斯丁同名小说《劝导》改编而成。 沃尔特家的二小姐安妮(Sally Hawkins饰)温柔娴静,知书达理,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姑娘,可年近28的她至今还待字闺中——8年前,安妮和情郎温特沃斯(Rupert Penry-Jones饰)订下婚约,却最终因长辈拉塞尔夫人(Alice Krige饰)的“劝导”而选择和对方分手。虽然安妮旋即萌生悔意,但受了伤的温特沃斯早已远走他乡,杳无音讯。这段往事给安妮心口划上一道永难愈合的口子,此后,她的心扉再未向他人打开。 8年后,温特沃斯衣锦还乡,一举一动都透出绅士魅力,完全不复昔日的穷酸样,已成为富家女竞相追逐的对象,他对安妮的态度冷淡无比;安妮表面虽然镇定自若,在点滴接触中却不自禁地加深了对温特沃斯的无限爱慕之情,深知昔情难追的她也因此在内心深处备受煎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萨拉热窝的桥英叔之古墓狂魔宫河家的空腹鹅毛笔美味侦探百日告別青蛇情缘再起荣耀恶魔高校D×D物质女孩红狐前哨漫长的告白杂鱼们胸怀大志!爱与性,我们的30岁D坂杀人事件荒魂方世玉之千面修罗神将少女八家将野良神OAD1骨肉占领2异教夜谈热舞飞扬Byplayers:如果这6名配角共同生活的话误入雷池猫猫逃走了美妙魔法刻刻精灵宝可梦:大家的故事

《劝导》长篇影评

 1 ) 如果爱

He said, she was so altered, that he thought he should have not known her again...He said, a strong mind with sweetness of manner, that was the woman he wanted.He said, he had loved none but her, her, Miss Anne Elliot, and he offered himself to her with a heart even more her own than when she had almost broken it, eight years and a half before.-忙碌了一周,昨天也照例做到黑。

夜深时,忽然十分念想,看了看07版电视剧:劝导(Persuasion)。

我是无意中得知居然有了这样一部新的劝导,在我,仿佛又重新隐见了久久遗弃的希望,有点险要的心惊,但是还是要怯怯靠近。

不知道我算不算特例,总之西洋人 喜爱的奥斯丁短剧,我一般不会喜欢。

比如他们以为化身伊丽莎白的凯拉奈特莉,我比较免疫,甚至一见她颦笑,就忍不住已经笑倒,可能吗只会怒吼、笑容花痴的 伊莉莎?

而被他们奉为经典的95BBC版劝导,我看过一次就把DVD扔掉,实在无法忍受那样丑陋的温特沃斯和安。

迄今为止我觉得最像奥斯丁的短戏,还是李安导的理智与情感。

而不拘时限,忠于原著因而大致不走样的电视剧,最好不过95BBC版的傲慢与偏见。

它的好,固 然得益于优秀的男主演,根本还是因为时间宽裕,不费缩压编剧的辛苦,任简奥斯丁自己来说故事,那自然很好听。

怕只怕,新锐导演编剧自以为是东扯西拉,把明 明紧凑的行文扯拧,反而落下大段大段空荡的剧段不知所以,入围学院奖、凯拉奈特莉版的傲慢与偏见,就是这样一种极端的例子。

是以我私下始终更认可温和的李 安,他显然是认真读奥斯丁的。

撇开男女主人公的外在,07版劝导是有一些平静的说故事的元素的。

我因此不止一次地揪心,一如读原作时,在初夏的晴朗阳光下,咀嚼着温柔的哀愁。

久别重 逢,老情人再见,时过境迁,仿佛什么都氤散了,又有什么还在,隐隐发酵而煎熬。

这个题材,这个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无法忘怀,甚至我对它的重视,不输 于傲慢与偏见。

安和温特沃斯第一次再见,衡平无波,可是她已经紧绷至极限,最后悄然惆怅地叹了口气。

我也叹气。

之后每个有他同在的场合,我也陪着安,无法 自如,满心曲折。

年少的看书的情绪,许多年里一成不变,到了相应的段落,我跟着情绪起伏。

看这部片子,感觉类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是圆了我的旧梦:亲见安重新获得幸福。

然而短戏依然不够严密,或者说,我依然还是个吹毛求疵的奥斯丁迷。

我可以理解编剧为了节省时间,把温特沃斯将安的小外甥从她背上抱走,替她解围又冷脸以对的场景,直接加载到一行人散步,温特沃斯与路易莎交谈,因而获告安 曾经不止拒绝过他的求婚,还拒绝过路易莎的哥哥。

代换情节为,过独木桥时安摔了一跤,温特沃斯立刻过来扶助,面色却沉郁冰凉,甚至有点不屑和恼怒。

这样的 代换,效果等同,几乎是很聪明的。

可是之后,07的编剧,让哈维尔将军告诉温特沃斯原来受伤的路易莎和本威克一拍即合,不日成婚,并与温特沃斯拥抱,祝贺他重获自由身,不必担当一桩温自己 并无真意的婚事。

这简直就该打了。

哈维尔,曾经差一点就是本威克的大舅子,他妹妹去世,婚约未竟,他却一直体恤地视本威克作妹夫,安慰照拂。

转瞬间,这个 年轻男人琵琶别抱,哈维尔会是无动于衷,反而开怀大笑,只为朋友扬眉高兴,完全不顾念黄泉下骨肉情分的人吗?

再有,07的编剧在剧末让安整个巴斯城狂奔,追温特沃斯。

途中遇见中学旧识史密斯太太,她向安揭发了安的另一青睐者,远亲爱略特先生的真实嘴脸。

安立刻就 相信了史的说法,道谢便继续追人。

这是对原作的极大浓缩,将阴谋的败露以几句话作交代,而不像原作用了几个场景的人物互相映衬着强化证明。

如果原书是累赘 的,但奥斯丁至少讲逻辑,07的编剧却给安狠狠降了分。

她是那么善良而谨慎的人,不会轻易诋毁别人,也绝无可能盲从负面的评价,她至少会问哦真的吗?

你为 什么确信?

这样的说法可靠吗?

而戏里的安,完全无暇做出合理的判断,只顾追随温特沃斯,挽救他们的爱情刻不容缓十万火急。

于是,史密斯太太像苍蝇一样被挥 开了,而我的感动忽而也变了调调。

不过也许,我也该知足。

毕竟,两百年后速食主义盛行的年代里的我,亦曾有过安静和不安静读简的时光,亦有这么丰富的具像来修理,苛刻批评。

这也许,就是我不得不接受的喜爱简奥斯丁,喜爱安的方式。

 2 ) 我想对你说,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请你等等我

先看了2007年版本,再看了1995年和1971年的版本,觉得2007年的服装、场景最符合现代的审美;在剧情方面,相较于原著做了较大改动,使得影片节奏更为紧凑。

最喜欢这个版本了,反复看了很多遍仍然会激起内心深处的悸动。

首先是服装方面,2007年的演员服装风格简洁,却又大有文章。

年轻姑娘如亨丽埃特和路易莎,她们提着洁白淡雅的裙子在绿色草坪上轻盈地欢笑奔跑,那是无忧的年华,情感可以犹如白蝴蝶般在花丛中轻易地飞起又落下。

而已是27岁的安妮,穿的多是珠灰等颜色的裙子,韶华已悄然逝去,往日短暂而又浓烈的爱情在单调庄园生活的反复思量中,熬成一颗粉紫色的珠子,在暗处沙哑地亮着。

男角色穿的多是黑白搭配(除了三妹她老公那身打猎服,哈哈),律师谢泼德穿着它配上圆框眼镜,是敬业谦卑透着一丝洞悉一切的精明;自带傲娇光环的沃尔特爵士穿着它凑在镜子前弄着那撮小卷毛,臭美得不要不要的;受过情伤的温特沃斯上校穿着它自嘲、调情、窥探和深情凝视,怨恨和深情模式反复切换都不会审美疲劳。

其次是场景,印象最为深刻的有两个地方。

第一个是开头的时候,安妮在短暂地沉默思考后,继续转身投入忙碌,长镜头跟着安妮匆忙地穿梭过摆满家具的长过道,仆人沉默地做最后的整理。

急促的背景音乐亦步亦趋,似乎是在驱赶安妮,此后一段未知的时间里,凯林奇的繁华将不再属于安妮,不再属于艾略特一家。

在原著中,并没对这一场景多加着墨,只是一笔带过。

而这却又正是安妮八年琐碎生活的一个缩影,其他版本如1975年版本中,安妮在上克罗斯来如何巧妙周旋都不如此处的孑然来得精彩。

第二个是莱姆的海堤上,原著中莱姆的风景优美引人入胜,在安妮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2007年的影片中把莱姆之行作为叙事背景,紧凑地把哈维尔和本威尔二人同温特沃斯之间的可贵友情、艾略特先生的初次登场、路易莎事故一并交代清楚,干净利落。

莱姆海边,天色阴抑,海风呼啸,海鸥嘶鸣,海浪拍打着礁石,浪花时不时溅到堤上。

在壮丽的自然风景前,高谈阔论往往显得做作。

于是,一行人,或结伴同行交谈,或二人挽手漫步,或独自对着海若有所思顺便偷窥,真是妙!

一群人相处时最舒服的方式是散步,而简奥斯汀里的人尤其爱散步(哈哈)。

此处尤其喜欢男主和女主互相偷看。

啊哈哈(YY小剧场 女主:“我在看海,我没有看你” 男主:“我也在看海,我才没有看你呢!

”)再次是剧情,2007年版本改动较大,相信看过原著的大家都发现了,我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一遍怎么个改法了。

更改过后的剧情激化了冲突,叙述更为紧凑,加快了剧情进展。

(晕有说等于没说)。

但是我对于改动过后的版本有一些遗憾。

改过之后,编剧把原本属于哈维尔上校和安妮关于男人和女人谁更为忠贞的对话挪给本威尔,这是最大的矛盾,本威尔的老婆才死半年就移情别恋了,哈维尔才有资格抱怨的好伐而这也导致温特沃斯在安娜跟前写信的那一幕无法呈现,唉总之,2007年版本比较符合我个人的观感,偏冷硬风很符合我心目中的《劝导》。

Persuasion这个单词有着不容质疑的力量,甚至带着一种迫人的权威,年仅19岁的安妮在它面前拒绝温特沃斯,究竟是出于屈服还是真的理智思考,个人认为两者参半甚至夹杂着谨小慎微的怯懦(尽管作者认为安妮真的是为了温特沃斯的前程着想)。

每个《劝导》的读者所理解的安妮是不一样的,导演看到的安妮是由怯懦变得坚定的,最终奔跑起来追上温特沃斯。

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这样的安排似乎是给所有曾经因怯懦而失去爱情的我们一次机会。

我真想对你说:请你原谅我曾经的怯懦,请你再给我一次机会,请你等等我!

 3 ) 浅谈

时间是一剂良药,会冲淡你的悲伤。

热闹的晚宴桌上,安妮这样用心地劝说着别人,一个沉淀了八年,仍然困惑于恋爱的剩女。

曾经有一个年轻的孩子说过,你花了十年的时间去追求她,她不喜欢你,你就算再花十年,也是徒劳。

我们的时间,可以摧毁一切。

我们执着的时光,也必然会牵扯我们的一生。

当安妮和自己的教母说出,我27岁了。

眼眸中的流动,仿佛是下辈子的伤怀。

年龄的大小决定的是女人的底线,一次又一次的退步,一次又一次的后悔。

其实这不是安妮想要的,也不是每个女人都希望的。

可是那是个世俗,除此之外,我们不能感到任何的变化。

一个剩女,一个骨灰级的剩女,其究竟原因,是因为她的执着。

我们都一样,渴望的是灵魂伴侣,将就又是怎么一回事。

年纪大了又怎么样,即使全世界都满意,我不满意,又能如何。

作为女人,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看清楚自己,盲从世俗。

然而,我不得不说安妮是幸运的。

那么漫长的岁月,她的执着就在遥遥无期中,重新燃烧了起来。

不管她在努力地奔跑,用力地喘气……衰老的外表,毫无形象的话语,都让人羡慕不已。

这或许就是简奥斯汀等待一生的期盼,放下所有身段与世俗,只愿与你挣扎在岁月中。

 4 ) 英伦风情故事

很高兴地看到某部剧情介绍里能把作品归结为“安怕过困苦生活拒绝第一次订婚,男主角温特沃斯从无钱变有钱的结论”。

这种评价,使我感觉到电影会还原了《劝导》那个时代英国绅士阶层的婚姻价值观,而不是为了符合商业利益,谋求变成一个麻雀变凤凰、我爱你纯粹是感觉其它无关等等的现代美式商业之作。

于是点动了心目中长久以来,所钟爱作品的电影改编。

先看到的电影海报上,男女主角都太合乎心中形象了。

安的演员,就是要这样一个第二眼才会觉得漂亮,与姐姐伊丽莎白站在一起绝对不会把视线投诸于她的形象。

她的演技,把安的自制,悲伤,逃避都放在一起。

也只有这样的女孩子,才会隐忍到不会把“我还爱着你”在行为上表现上显露出一丝,宁可悔恨当年的自己,也决不会档着温沃斯上校问一句:“我还有机会么?

”你可以指责她追求自己的爱情幸福不勇敢,却不得不为她真心希望别人忘却过去,自己却一直坚守内心的善良而叫好。

奥斯丁笔下,是不可能有《苔丝》式的悲剧。

她的现实笔触,在于她平澜不惊地叙述着绅士阶层的平淡故事,在最常见的社交描写中,寻找着人性的真实、冷静、善良,以及区别愚蠢与聪慧。

理性和教养是奥斯丁六部作品的主流观念。

女主角或冷静聪明,或内敛坚强(《爱玛》例外),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个面善心不善的无耻之徒口舌生灿,做出一些不影响本人生存的错误判断,但最终的结局都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劝导》中,这个规则没有例外,但奥斯丁本人自恃的“理性”本身却受到了首次撼动。

《劝导》是奥斯丁后期作品,曾经看到有评论,评价是作者在受到类似情感挫折之后有投射之意。

《劝导》的书中,看到的是对“爱情”一词意义的问讯,在奥斯丁的作品中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当初恰是因为理性的放弃,导致了长达8年的弯路。

开始时,安觉得,教母的劝导本身并没有失误,“谨慎”是应该的。

但当恋情成为过去时,心却还在定定然的走在那里,即使多少次现实在她面前展现的,是一种无望的结局,她却始终不会以开始一段感情来结束。

在隐忍、坚持、躲避、后悔之中的安,并不是失败者。

我想,即使安最终结局是并不知道温特沃斯上校的真心;即使真的收到温特沃斯与路易莎订婚的消息;即使表兄的为人尚未被安所知晓,而这位表兄却是最合适的结婚人选;即使温特沃斯上校依然是个穷光蛋;安还是会坚定地走她坚持爱情的路,哪怕一个人孤独终老。

我觉得这个故事想讲述的,绝不是等待与隐忍换来最终的幸福,而是“坚守”自己的心,哪怕时间已逝,人生已改。

也会付出自己的代价来付得这种坚守。

虽然是奥斯丁的书会为了一个完满易为人接受的happy ending结局安排温特沃斯上校不会变心,那是她笔下爱情故事的通俗结局。

安从外表到心底,都是隐忍、和善、关注着她人幸福的,所以她人格犹如一杯醇酒,赢得的是周围人们的好感。

相对的,除了最贴心的教母,别人也很难从她的克制的行为中,探知她的真心,甚至可以说她的爱隐匿得早已成为自己的负担,外表温和却从不显示软弱,可以轻易让人很容易忽略她的感受。

奥斯丁这个故事里,已经嗅到了一丝茨威格的“我爱你,与你无关。

”的浪漫味道。

女主角安也是她笔下,最接近于爱情的一个女主角。

电影结尾与原著情节上,有了一个大大的改变,还是能理解安出动寻求这个改编的。

 5 ) 为大龄女文青们圆梦

在编织了那么多青春少女的爱情童话后,40岁仍单身的简·奥斯汀决定要为错过姻缘的大龄女文青们圆梦。

她开了一个“假如”的脑洞:假如一对被拆散的爱侣在多年后又重逢,双方又都是单身,他们还有可能在一起吗?

于是就有了本书中安妮·艾略特(Anne Elliot)和弗雷德里克·温特沃斯(Frederick Wentworth)分手七年后的旧情复燃。

复燃的过程不算太曲折:温特沃斯一开始怨恨安妮当初的悔婚,后来在相处中也渐渐发掘这种谨慎、顾全大局的做法的好处;尤其是比起意气用事导致摔伤的路易莎(总有配角神助攻),他最终认定“世间始终你好”。

另一方面,安妮倒是一直对温特沃斯念念不忘;她克服了当年被“劝导”的摇摆心理,在收到对方的情书后立即抓住了这珍贵的第二次机会。

可见,对于“劝导”这个作为书名的主题,奥斯汀并没有一面倒的褒或贬。

虽然从结果看安妮当年不应该放弃真爱,但这种对小概率事件的“事后诸葛亮”是不公平的。

劝安妮斩断情丝的拉塞尔夫人在书中基本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她对想要参军的温特沃斯前途的担忧也符合奥斯汀一贯的主张(婚姻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

我想奥斯汀想表达的是,对于“劝导别人”这件事需要慎重,因为实际的结果很难预料,你的一句话可能成就也可能葬送一个人的幸福(其实此前《爱玛》里的爱玛也喜欢为好友谋划人生,同样效果不佳)。

奥斯汀本人就曾经被自己的侄女(Fanny Knight)询问过择偶意见,她想必是诚惶诚恐,毕竟这间接导致了她去世时还没看到24岁的侄女成婚。

好在后来侄女在27岁时嫁给了一位从男爵,可以“家祭无忘告乃姨”了。

有趣的是,本书中的安妮也是在27岁时与旧情人终成眷属,而且男方在海军生涯中积累了一大笔财富(正值英国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大败拿破仑),沿袭了奥斯汀大团圆结局的传统。

而两人分开七年,男方在外闯荡世界建功立业,女方却只能守在父亲身边家长里短打发时光,这也体现了十九世纪男女地位和机会的不平等。

《劝导》是简·奥斯汀写完的最后一部小说(后面还有一部未完成的《桑迪顿》),在写法和思想上都达到巅峰。

尤其是自由间接引语(Free indirect speech)的应用日趋成熟,将叙述者(作者)和主人公的界限变得模糊,正好契合了安妮与奥斯汀本人经历的相似:奥斯汀可能曾与Thomas Lefroy有过短暂的恋情,但无疾而终;她也曾收到过婚约,但被她接受一天后拒绝。

她在让安妮换发第二春时是否也伤感自己的错过?

作家的苦难往往是读者的福音。

一生未嫁的她给世人留下了六部传世之作,为简迷们带来快乐,也让她自己青史留名。

可惜的是,她未能看到本书发表就去世了,享年41岁(正好是我开始写本系列影评时的年龄)。

印象流常说简·奥斯汀的作品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可能因为她最有名的两部作品(《理智与情感》和《傲慢与偏见》)恰好都是一静一动姐妹俩的双女主设定;但其实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在求变,每一位女主人公都各具风采,每一段感情都别有风味。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如果她再多活20年,还能创造出哪些有趣的灵魂,能打造出一个怎样的奥斯汀宇宙。

她终究没有遇到属于她的温特沃斯,但文学就是她蓬勃灿烂的第二春。

本片是2007年英国ITV电视台推出的Jane Austen Season的最后一部电视电影。

莎莉·霍金斯版的安妮比原著更加独立、能干、受瞩目,不失为新时代的解读。

她写日记时打破第四堵墙的拍摄手法呼应了书中自由间接引语的应用,是导演的神来之笔。

只是片尾的写信、狂奔、大街接吻实在不合逻辑不成体统,浪费了背景板的巴斯城市实景。

 6 ) 肤浅的我和深刻的奥斯汀

我很喜欢看电影,但也比较肤浅。

反正电影里总要有养眼的帅哥美女,才能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如果要靠情节去打动人。

就如和一个心地高尚却又丑陋无比的人谈恋爱,要入戏得花上一段时间,或者和大多数人一样实在受不了第一眼感觉就这么差,马上打了退堂鼓。

《劝导》是个很虐心的故事。

经过多年的等待和煎熬有情人才终成眷属。

2007年的版本中,女主长得还行,男主很帅。

所以庸俗的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版本。

但之前的95年版就差许多了。

好吧,那是大叔大妈在谈恋爱。

我看了个开头,就全部略掉了。

还是去看小说吧。

至少看文字还能充分发挥想象力。

“安妮•埃利奥特几年前还是位十分漂亮的小姐,可是她早早地失去了青春的艳丽。

不过,即使在她青春的鼎盛时期,她父亲也不觉得她有什么讨人爱的地方,因为她五官纤巧,一对黑眼睛流露出温柔的神情,压根儿就不像他。

如今她香消色退,瘦弱不堪,当然就更没有什么能赢得他的器重。

”这段话还是很能让人浮想联翩的,安妮柔弱优雅、温婉可人。

这样的佳人,就算是经历岁月洗礼,身上多多少少也会留着小女人楚楚动人的气质。

读书和看电影的区别就在于,书籍会给你想想的空间,电影却把想象的事物直观化了。

直接表现出人们想象中的人物情景。

有一百个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

电影人是造梦师,但众口难调,造出来的梦并非人人喜欢。

能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就很不错啦。

近些年来,奥斯汀的小说人气高涨。

但有生之年奥斯汀并不被大众所看好。

在同时代的作家中,奥斯汀写的小说是“鸳鸯蝴蝶派”。

不够大气、只是女人间的嬉笑怒骂。

但故事留给人的深刻思考,却持续至今。

我们的内心需要各种各样的情感来充实慰藉。

所以总会有一个柔软的角落留给奥斯汀笔下那些可爱的夫人小姐们。

 7 ) 真是够英伦够MS的爱情

谁说电影跟生活无关我一定第一个跟他急,当然我跟RAI同学上个周末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在拥挤的16路上的偶还是很和善地争辩的。

但是看完THE AUSTIN BOOK CLUB之后,下一个电影就是一直都不屑看的PERSUASION,封面上的两个人既不漂亮也不有名,连作品本身都是JANE比较少为人知的一部,最后一部小说。

象我跟MJ昨晚说的,英伦范儿是我最爱,虽然没有KATE MOSS姐姐的做派和身段,也只是听过个把如COLD PLAY的乐队,但是最近英国(及英国背景)的电影总是有着规矩的做派和套路,比如开头总是一个女人在流水的钢琴声中匆匆穿屋走巷,神情焦虑/严肃/期盼着,男主角是一水的高大沉默严肃少话的大男人,女人总是端着,男人总是憋着,可惜我就是喜欢人家这股子装劲,用一个烂街的词叫闷骚,那才真正是骚出了味来。

《劝导》的故事简单到一句话就能讲明白,2个8年前因为世俗偏见的劝导分开的男女怎样抓住了青春的尾巴幸福地婚了,用THE AUSTIN BOOK CLUB里的出轨丈夫的话说,ITS ALL ABOUT FORGIVENESS AND 2ND CHANCE,人都是信这个的吧,我想如果往前倒退个10年我一定爱死这个故事了,几乎完全是女主角的戏,独白啊写日记啊,一人默默流泪忍受啊,特适合青春期压抑的女生的爱情幻想:跨越阶级的感情,漫长的等待,一直的忠诚于感情,男人爱上的不是年龄和身段而是坚定的心,压抑地表白,而且他们(引用MJ的话)写了那么多的信杀死了那么多树木,这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啊。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人相信这套么。

不过现在,让偶唯一觉得安心的是,这的确是一个最后有HAPPY EVER AFTER的故事了,之前影评里跨得天花乱坠的女主角奔向幸福的奔跑原来也是那么的淑女,我无语了,不过想到AUSTIN和这样的劝导斗争了一辈子,没有嫁人,也许甚至没有BECOMING JANE里一段刻骨铭心,在小说里有个美好的结局,又有什么错呢,我又想起ATONEMENT了,打住吧。

 8 ) 征服内心的脆弱,做到真正的坚定。

最近一直看简.奥斯汀的作品,看了又看,看了又看不仅仅是剧中出色的服饰设计和温馨的家居摆设也好,还是英伦那种彬彬有礼的绅士魅力也罢,甚至是古典音乐的娓娓动听,以及美丽的大面积绿草地,还是城堡式的庄园文化,浓厚的艺术气息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部作品于我来说之所以与众不同,也许在于安妮细致的心理变化映射出了大部分女性所想,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基本上 整颗心随着男女主人公微妙关系的变化而跌宕起伏。

看到第二遍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安妮如何一步步征服自己内心的脆弱,征服恐惧,征服怯懦,只听自己的心声。

我把自己置身其中。

我看到了有时候另外的自己,确切地说看到了人类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反反复复地质疑昨日的意念,推翻过往的承诺,懦弱而不坚定,胆怯而畏缩。

当温特沃斯带着愤怒说道:“我希望我的妻子是有着某种个性的坚定,有着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胆怯和有意的懦弱,优柔寡断,听到某些劝导而畏缩不前。

”这一段话正是对安妮的泄愤与不满。

内心的坚定,内心的强大,忠于内心的那份真诚,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最好的自己吧!

也许由于你的不坚定,你可能不会再有像剧中安妮般好运,失而复得,也许由于你的不坚定,你可能走错人生关键的一步,而后悔莫及,甚至是条不归路,或是不一样的人生。

也许荆棘,或是柳暗花明,那谁又知道呢?

既然如此,坚定地坚持自己心灵所想,那么即使错了,也无怨无悔吧!

 9 ) 循循善诱的简老师

从前以为,简奥斯丁的书大同小异,无非就是讲如何嫁给有钱丈夫的故事.现在惭愧地收回这种想法,在通过电影草草概览了她的大部分作品之后.Mansfield Park描写的是从小寄人篱下,楚楚可怜而小心谨慎的灰姑娘,在历经周折后终于赢得心上人的青睐.可以说主题词是"灰姑娘".Northanger Abbey中的女主角天真烂漫,常常幻想各种罗曼史,经历一系列事情后开始学会面对现实,当然也同时拥有了幸福.关键词是"长大".Persuasion则讲述了一个坚定性格的故事.女主角在年幼时因为不够成熟坚定失去了所爱,最终学会坚定不再犹豫不决,得以峰回路转.关键词可以是"坚定".Pride and prejudice的故事为很多人熟悉.傲慢与偏见造成了一对男女间的误解,当他们最后努力剔除偏见,看清楚时,终获幸福.关键词正是书名,"傲慢与偏见".Sense and sensibility,书名同样是整个故事的关键词.该书试图告诉读者,美满的婚姻中,理智与情感的平衡是不可或缺的.读Emma的年代十分久远,已记不清主要情节,不敢妄加评论.另外,在奥斯丁的英文介绍中看到Lady Susan这个书名,似乎是Northanger Abbey的原名?简老师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如此清晰地表达在这几部小说中,可以说构思精巧用心良苦,颇有些"多谢后世人,诫之慎勿忘."的味道.不愧为经典.

 10 ) Persuasion--是部虐剧来的。

重新再看一次,竟然是虐剧。

那些说不出,无法说出的,或者因为机缘巧合的而无法说爱,从一开始男主角的愤怒和恨意,然后假意喜欢另外一个女孩不断虐女主,接着到了BATH,开始变成了女主和他的COUSIN传绯闻虐男主。

虽然我觉得这本才是奥斯汀真正的想法,为了年轻时拒绝别人而后悔才写了这本小说来圆自己的梦,希望真的有某个过去的人真的坚贞不二来解救自己。

问题是,男人都像CAPTAIN Benwick一样--爱那个逝去美好的情人,但是遇到某个OKAY的很快就会走入另外一段爱情。

人生本来就这样,永远都是MOVE ON.当然这对某些剩女来说,这部是部安慰,毕竟年纪大了还有一个那么优质的男的,性情好,有钱,强壮。

可惜现实都是现实。

看ANNE的妹夫,一开始追求的是ANNE,到最后还不是因为ANNE的拒绝娶了MARY。

JANE AUSTEN,总喜欢把他的小说写得很圆满结束,但是在现实里,你总看不到有这样的结局。

《劝导》短评

女主角太丑,就算音乐美爱情美也不用这么虐待观众啊,何况爱情一般吧。。最后女主角咧着大嘴等男主角吻,真是拍得太丑了。。。

6分钟前
  • 小五三三
  • 较差

男女主角都不够吸引人

9分钟前
  • 花生酱
  • 还行

对《劝导》越来越钟爱,可惜一直没有出现我心中的Fanny.

14分钟前
  • zen
  • 还行

绿茶婊可以学习一下

18分钟前
  • 恋爱脑
  • 较差

除了p&p之外最爱这一部

21分钟前
  • 桑菲尔德
  • 力荐

虎头蛇尾。。。故事的结局变成这样合适么?看着Anne气喘吁吁的在马路上狂奔,感觉和之前的那个默默承受的形象完全判若两人。Anne和别人对谈被Wentworth听到、并写下信的部分完全被改头换面,而这本应是最感人的。从外形上看,Wentworth够潇洒,但是Anne还是嫌老了点。

26分钟前
  • mato
  • 较差

感谢ITV07年的选角,这位安妮不仅不美,而且有些年老色衰,又时值家境凋零,这才是绝大多数的真相。她的苍白沉郁之下总是潜藏着近乎肝肠寸断的欲言又止。就像那骄傲贞洁的岩石,等待远方归来的航船,将浪花化做昂扬的激情,融化那坚定而执卓的心灵。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给影片增色不少。

27分钟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荐

相比其他同类型的英剧,电影,改编的剧情不连贯,交待不足,导致男女主角的表现都好突兀,不可理喻,看的时候就无法投入,一直很抽离

32分钟前
  • joy
  • 较差

这也是简奥斯丁成熟后对自己的希冀吧╮(╯▽╰)╭其实只是为了看SALLY HAWKINS

35分钟前
  • 白井黑子阿尼娅
  • 力荐

万年不变的简奥斯汀

40分钟前
  • 一个人·杜阿
  • 还行

诟病女主角姿色并因此恶评的观众,显然和片中那些势利娘们属于一丘之貉。就是这么简单。

42分钟前
  • 阿罡书房
  • 力荐

英国乡村小言可以闷但不可以一眼望去全是长得很挫的演员……

44分钟前
  • whitenoise
  • 较差

Sally Hawkins演得好,末段的奔跑是書裡沒有的,但我很喜歡,終於拋下束縛去追逐自己的幸福

49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哎。。。这故事写得多美啊。

52分钟前
  • 上海贝多芬
  • 力荐

不可多得的烂片

53分钟前
  • 衣莎贝
  • 很差

女主想表现欲言又止、万分纠结的时候嘴巴可不可以不要一直哆嗦不停,太倒胃口了。要不是因为我有强迫症,真的无法坚持看完。

56分钟前
  • 病梅馆记
  • 较差

三个版本里最差的一版。倔强隐忍的安妮被塑造为唯唯诺诺的小可怜,内敛理智的温特沃斯被塑造成装楞扮酷的傻小伙

59分钟前
  • 夜莺在广场歌唱
  • 较差

还行,女主角的暗自思量,男主角的旁敲侧击比较耐人寻味,结尾不错,女主角一顿猛跑,跑向幸福,那个充满了渴望的吻啊。

1小时前
  • 平平无奇奇怪怪
  • 还行

Jane的故事就是这么有气质!那段奔跑看得人飙泪哇

1小时前
  • Liu小喂
  • 力荐

always adore Jane Austen's movie

1小时前
  • gig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