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看到海报上秋色的基调和主角大叔那张苦逼的脸,还有硕大的孤独二字,还以为又是一部《深夜食堂》,讲疏离啊羁绊啊人生啊的忧郁系深夜电视剧,没想到下下来一看,从色彩到基调到镜头切换,虽然说不上活泼,但也是带着轻快调侃的感觉,连带着大叔苦逼的脸也有了种微妙的萌感。。。。。。
标题中的“孤独”也并非凄苦,而是有着“即使一个人也能自在又帅气的享受美食”的帅气立意,这实在是深得我心,一直寻思着订一个一个月一次的“独食”时间呢。
这部剧介绍的美食都是有真实店家存在,这么一来遥遥无期的美食list上又要加上不少霓虹店了。
第一集介绍了烤鸡肉串、烤多线鱼脊、玄米袋和干炒饭。
看着苦逼脸大叔大快朵颐我唯一能想到的只有把这部剧作为睡前剧真是失策啊!
剧终当大叔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走在街头时,电脑也很适时地似乎是想绝了我的念头地自动关机,而我依然只能含着满嘴的口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虽然明天的午饭还没有想好,但我上哪儿吃烤鸡肉串、烤多线鱼脊、玄米袋和干炒饭呢?
还是去全家买瓶乌龙茶吧。
这是第一部让我万分迫切的想学日语的日剧,即便他没有貌美肤白气质佳的美人参演,也没有激烈的情节和种种流行卖点…… 好吧,说的再多都是借口,这完全就是为高级吃货奉献的一部日本小店料理圣经,而我不幸,就是一个吃货。
看到第三集,没有深夜食堂那种以食物为引子,穿插各种情感故事卖人眼泪的情节。
可以说,孤独的美食家的主角,是食物,而人类仿佛只是一条与之并行的线索,食物作为一名与男主角平等的女主角登上了屏幕。
然后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以食物和料理作为卖点,而是实实在在的”活色生香”。
在男主人公咬下一口盘子里的食物,那悦耳的清脆或者多汁的声音充盈耳畔的时候。
我想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不受意志力控制的咽了一口口水。
这是一部不能在半夜看的剧集,但是却因为名字里那孤独两个字总让我半夜想起他。
从料理仙姬到深夜食堂再到铁路便当之旅,最后见到孤独的美食家——这过程就像是一层层揭开包装精美的便当,一层层华丽的织锦和考究的打结方法之后,是一个精致的木质小盒子,最后我们终于看到这诱人的食物。
说白了,拍食物的电影很多,到了孤独的美食家这里,才算是让人在看的角度,真真正正的吃到了嘴里。
好吧,这是一部解馋,也真的馋人的日剧。
真心为吃货们推荐!
中年未婚大叔,不喜欢开店的束缚,经营着只有自己一人的贸易公司。
这个作品披上了美食的外衣,却在讲述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孤独的流浪者。
这是给忙碌的人看的,让我们从繁忙的工作中抬起头,抛下一切烦恼,问一问自己的肚子现在想吃什么,回忆起如何从平凡的食物中收获快乐和心灵上的宁静。
这位“美食家”,其实只是个穿梭在现代都市中的孤独的行者。
某豆友的评论说得非常好,这个作品其实叫做《孤独家的美食》。
起初也是抱着解馋的心态来看的,希望能这是一部“舌尖上的日本”。
然而我们的主角,却总是流连在街头巷尾,吃着随处可见的定食,烤串,炒面。
为何这些寻常的食物,却能带给五郎这么强烈的幸福感。
其实,每集开头都在重复的那句话,已经给出了解释。
这句话就是在不断地提醒大家,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感就是五郎最大的幸福,就是他人生的追求。
像普通人一样地生活,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
生活中每一次的抉择,他都选择了相同的答案:自由。
所以他拒绝了结婚,拒绝了开店,拒绝了打工,一个人孤独的穿梭在繁华的城市里。
每次感到饥饿,都做出一副快要死了的样子,却在找到餐馆后,慢悠悠地斟酌菜单。
平时总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只有在吃饭时才会露出最幸福的表情。
这样的反差并不矛盾,因为他是一个孤独的人,自由的人,率性而为的人。
他吃饭的过程,也是解放自我的过程。
记得某一话中,一个突然插入的小员工,高速地点菜吃饭又跑出去继续工作,和悠闲自在的主人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饿了就停下手中一切事,凭着自己的直觉,随着今天的心情,在喧闹的都市中寻找一个小巷,探索未知的美食。
不需要多么名贵的山珍海味,也许只是一份关东煮或者一碗担担面,就能得到一份简单的惊喜和快乐。
还可以一边细细品味着家常小菜,肆意地释放心中的喜悦,一边观察周围形形色色的人,窥探一下别人的人生。
多么安逸的生活。
想起中学放学后在大街小巷中闲逛的日子,无拘无束的自由,偶然发现好玩的东西的惊喜。
再来想想现在的自己,是否能如五郎一样闲庭信步地走在大街上?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是否随时都能停下来帮忙?
是否能做到饿了就吃,还能吃的如此悠闲?
和另一部漫画改编的美食日剧对比。
《深夜食堂》是群像式的,一话一道简单的菜,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故事,把人生的沧桑浓缩在20分钟里。
《孤独的美食家》是独白体的小人物故事,每话只做寥寥数语,一点一点地吐露,用无数个片断勾勒出岁月在主人公身上的沉淀。
在路人匆匆的脚步中,五郎隐藏起自己的孤独身影,寻找着只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他吃的不是美食,是孤独。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35591作者:月巴氏食,就是為了飽我一直停留在一個好低層的形而下層次:只關心嗰一餐食得我飽不飽。
曾經出席一些飯局,在一些好elegant的西餐廳進行,身旁坐的人都衣冠楚楚,談的話題我統統答唔到嘴,最弊是他們又會主動問你意見,以致我成個飯局都維持在一個周身唔聚財的心理狀態……周身唔聚財的同時,面前那些elegant菜式又極度精緻,精緻到一啖便食完——但你又不能一啖食完,必須分開好幾啖,淺淺的吃,細細的嘗,才表現到對「成件elegant事」的應有尊重。
而每當食完呢亭飯局後我立即需要做的是:立即食多一餐。
半飽?
我呸!
活著就是把食物填入體內所以我真心鍾意單拖開飯。
食乜,我可以話事;食的速度,我可以有幾快得幾快;食嘢期間,更加唔使講嘢唔使俾反應,唯一需要面對的,就是面前嗰碟/碗/兜嘢。
但有時也會遭受歧視。
例如在情人節誤闖那些擺明只供情侶享用的西餐廳,例如單拖去食buffet去放題去打邊爐等諸如此類被約定俗成為只供群體進行的飲食活動時……歧視,是一種由外而產生的行為,可以唔理;周身唔聚財,卻是種由內而發出嚟的心魔,控制唔到。
所以我真心鍾意《孤獨的美食家》。
當《深夜食堂》每一個故事其實在說一個感人至深庶民小故事,《孤獨的美食家》要講的,係「冇嘢」——每個十頁唔夠的極短篇,只在交代男主角在城市踽踽獨行,肚餓了,便憑直覺闖進是但一間小店,即使過程中會望吓其他食客講乜,又或留意吓老闆搞乜,但依然keep住用一個局外人身份去醫肚,抽離地,不濫情地,進行著進食這動作。
冇人得閒理佢,他也不需要理會任何人。
在剝除了所有外在的無聊聯繫,他唯一需要集中的就是,口腔裡的咀嚼動作。
食完,俾錢,食支飯後煙。
完。
「活著這件事,就是把食物填入體內。
」漫畫呈現的,是個人對生活的積極發現,用自己雙腳去行,用自己對眼去睇,用自己把口去食。
參考還參考,不用把食評人當成甚麼權威,食評人的話也不過是他者的感受(部分還涉及利益輸送);你自己食到乜,就係乜。
食嘢,天生的,唔使人教。
作为一名擅长yy的吃货,各类美食的剧集电影文字也看了不少,第一次看这部孤独的美食家着实被浓油赤酱的镜头惊艳了,接连看了几集,却总觉得少些什么每集看叔吃的汗流浃背,放下碗筷时还必定来一声满足的长叹,但怎么也没有代入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对食物细致的描述当叔吃下第一口并露出招牌惊喜表情时,我等吃货是多么迫切的希望听到“这肉质太***/入口的感觉****”此类话,可叔呢,净说些隔靴搔痒的话,“我的胃见证了一个新的时代!
”,“对!
这就是***的味道!
”,“好吃好吃”,“真好真好”。。。
如此匮乏的语言,让我连yy都没有素材,只好在叔满足的叹声中悻悻关掉播放器
一个充满倦怠感的中年男人,一张一饿就垮掉的脸,感觉吃十块士力架都无法来劲。
同所有孤独的人一样,五郎的内心戏很足。
即使再简单的东西,他也会用心的配以解说词和生动比喻,甚至常常陷入不合时宜的回忆。
总之看久了倒觉得这个中年男人还有几分可爱。
吃了东西后觉得他那张似有黄疸病的脸也明润了起来。
目前为止,我最喜欢他吃成吉思汗烤肉那集。
孤独其实无解,音乐也好,电影也好,写作、哲学、科学…都只能暂缓而已。
而美食可能是在当下聊慰孤独最有效的方法了。
同时吃东西这件事还真莫名其妙地充满感染力。
最后献上五郎的一句感慨:“只要保持微笑,终会柳暗花明。
”吃饱了肚子,看来真会让人豁然开朗。
最近发现了一部好剧,叫做《孤独的美食家》。
一般来说我对电视剧的鉴赏能力并不高,也不挑剔,觉得让我想看下去的就是好电视。
而这部剧,一口气看完两季24集也不吃力,除了中间实在觉得眼睛酸涩而暂停,其他时间我都保持高度兴趣。
惭愧地说,虽然认真看完两季,却也没有记住几个菜名,出现过的地点街道也都是看过就忘的,想说这样的功力还是不写影评了吧,但就如同剧里的五郎大叔吃起普通的担担面也能一副带劲样,坐路边喝着椰树牌椰子汁也能陶醉起来,还是决定把我一些零散的感受记录下来。
第一感受就是,大叔真的好萌。
那个“肚子饿了三部曲”配上大叔的囧字脸,在细长的巷子里镜头蹬蹬蹬地拉远,有些日式幽默,却也成了标志戏码。
看剧时候常伴随着“哎呀吃那么多要不要紧啊”、“太烫了啦大叔你慢点慢点啊!
”这样的内心活动以及多次想伸手抚抚平大叔的满脸褶皱,有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太入戏了,但看到大叔一脸满足的大口吞咽表情,酷酷地不说话但内心都是“哦以西哦以西”、“有嘎达有嘎达”的OS后,又觉得这样看电视剧才过瘾啊!
有看到评论说觉得五郎很孤独,看着很心酸。
大叔孤独是肯定的,一个人经营一个公司,经常提着手提包衣着笔挺地去各个地方和客户谈生意,不善交际的他笑容总是尴尬,即便是和熟识的朋友在酒吧谈心,也因不会喝酒而机械木讷地吃着零食,巴拉巴拉地往嘴里送,好像在放空,但事实上十几二十年后依然记得。
至于心酸嘛,我也不是没有。
好几次大叔走进一家店,问一句“一个人可以吗”,或者坐下来转头看其他顾客发现也有独自吃饭的人之后会暗暗感慨“啊,看来他也是一个人”,在等上菜的间隙瞥见邻座客人们有爱地相互分食碗里的美味,大叔一脸羡慕地想“这样吃就可以分享了”,还有一次大叔买了大包小包兴高采烈回家吃,吃完摸摸肚子抽根烟看了会窗外然后坐着打了个盹,这些都是非常让sentimental的我感到心酸的场景,的确是有的,可一转眼又播到大叔看到上来的菜之后放光的两眼,双手合十嘀咕一句筷子一掰,然后回到上面写过的“哦以西哦以西”“有嘎达有嘎达”,心想果然还是基调明朗的电视剧啊,大叔以食为友的独乐并不是我们能理解的啊,又何苦这般多事呢。
和《深夜食堂》比起来,这部剧更侧重食物,所以常常偷懒觉得每集甚至可以从“三部曲”这里开始看。
可贵的是,并没有奇珍异宝,都是日本寻常的食材和点心。
因为并没有很认真地把这部剧当做日本美食指南在供奉,所以也不去怀疑是不是每样食物都真的那么那么好吃,到后来反而更是在欣赏大叔的表情和对食物执着的那份精神了。
作为一部吃货电视剧,其实内心挺不想把它怎么深意化,但我的确相信作者或者导演是有这份心试图告诉我们什么,否则也不会每集开头都要重复一遍开场白(anyway,其实的确是很赞的一段读着挺别扭的话啦)。
大多数观众应该和我一样,看的时候也就流流口水,要么担心大叔会不会撑死之类的,再或者想起自己一个人的觅食经历。
坦白说我是属于“无法一个人吃饭”类型的人。
在大学的时候哪怕去食堂买个包子也要拉个姐妹一起,吃饭嘛,总是有说有笑有人陪着才好啊,一个人的时候只会闷头大嚼想着赶紧吃完走人。
有次和好朋友去食堂,她评论说现在好多人已经失去了一个人吃饭的能力,说完惋惜地摇摇头。
我心头一惊,却也呵呵呵地附和说是啊是啊真差劲=。
=|||也有一个人默默吃完一大碗饭后撑得站不起来的经历,心里顿生悲伤,回去逢人就说,寂寞就是一个人吃完一整碗开胃肉片盖浇饭啊。
并且一直到毕业都没再尝试过这个饭。
而慢慢具备“一个人吃饭”这项能力是在工作后,一个人走很长一段路去吃饭是常有的事。
对食物并非天生充满热情的我,总是觉得哎呀一个人吃饭随便吃点算啦,于是可以持续一个月都在单位对面的巧燕坊吃同样的馄饨。
开始觉得极不适应,非要带个手机时不时打个电话发发短信刷个微博什么的,好像吃饭和与人交流就是要共同发生才是合理的。
看到剧里五郎吃饭时各种内心活动,也是生动的交流啊,只是回应他的是他最亲爱的朋友,美食。
当然,后来我也可以只揣着钱出去吃想吃的东西,一个人有时也觉得自由自在。
吃完也不着急回来,逛个蛋糕店买个点心配奶茶也是常有的事。
后来同事看到我提着小袋吸着吸管进来,也会开玩笑说“啊,到底是小年轻啊,真会享受”什么的,我则露出五郎的尴尬笑容,嘿嘿,嘿嘿嘿。
其实看这部剧,我们都会在某个时段羡慕过五郎,大多是在看他大嚼美食的时候,也有可能在他满足离去的时候,或者看他一心一意听从胃的心声的时候。
一个人能有自己的爱好,并与之相处融洽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情,不知有没有人留意过,五郎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期间店里总会再进来一些客人,有年轻情侣,有好友结伴,有一家三口,把孤身的五郎衬托得更加孤独。
容我多情想一想,也许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形态,比起有个形影不离的伙伴,自己和自己的心头好成为至交也是件美事。
也就是我们小时候英语课上老师为了让我们区别alone和lonely而教给我们的句子,im alone,but im not loney.所以才是孤独的美食家,并没有在寂寞呢。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的填饱肚子的时候,短时间内变得随心所欲,变得“自由”不被谁打扰。
毫不费神的吃东西这种孤高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是平等地赋予现代人的---最高的治愈!
来自《孤独的美食家》,接档《深夜食堂》的深夜剧。
纯吃。
感情什么的,吃到好吃的东西时,才不会想那么多呢。。。
“不被时间和社会所束缚幸福地填饱肚子的时候在那短暂的时间里他可以随心所欲 变得自由不被任何人打扰无需介怀地大快朵颐这种孤高的行为正可谓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佳治愈”——《孤独的美食家》开场白什么是美食?
是五星级餐厅的豪华料理,还是路边摊人口攒动的大众餐饮?
有钱固然可以品尝到很多屌丝听都没听过的珍贵料理,但是没钱却并不意味着无福消受美食。
《孤独的美食家》里男主井之头每集都在吃美食,但都是我们日常太常见以至于并不觉得是美食的小吃,像是烤肉,关东煮,炒面,盖饭……似乎随便一个路边的小馆子,只要井之头进去吃就能吃到美味。
是井之头太容易满足不挑食吗?
可能吧,记得有一集有人问井之头有什么不吃的,他竟然愣了一下。
每一种食物都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为什么要不吃呢?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拒绝它就意味着拒绝一次美妙的味蕾体验。
《孤独的美食家》更多的是在传达一种治愈,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生活已如此艰辛,每天我们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周末可能都没有时间去放松一下。
但是只要我们在吃饭,哪怕世界下一秒就要毁灭了也要等我吃完再说。
我拥有的完整的属于我的时间也就是吃饭了吧?
如果吃饭的时候都不能完全放松完全享受,那我每天活得是有多累。
吃饭甚至可以是一种旅行。
我可以同时吃泰国菜喝台湾冷饮品尝法国甜点,于是我只花了一顿饭的钱却畅游了三国,多么不可思议但在现代又多么理所当然,我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一顿饭混杂了这么多国度。
我们可以品尝不同国度甚至跨越七大洲的美食,食材甚至都可以来自不同的国家,于是一顿饭的时间我们就能完成环球旅行。
Amazing用美食去治愈疲惫的心,其实更多的是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美食去看待每一件事情。
不要把事情看得太理所当然,没什么是应当如此的。
只要活着我们每天都有新的体验,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面啦,烤串啦,熬點啦,炸豬排啦,各种小店,各种家庭料理。
看了就好有食欲。
因為都是一個人的关系,对于美食的感受都用独白的方式表達,加上松重豐的低沉嗓音,反而有着更亲身体会的亲切感。
五郎先生吃米饭太香了
纯吃货戏!独白剧!
看这个饭都多吃几碗
毛利写的那文都快笑死我了。傻逼不解释- -。一个不喜欢社交的中年人居然被她上升成日本社会礼仪之交止于水…难道你忘了其他日剧中大家一起喝小酒吗- -!再说,这剧的确讲的是平民食物,那是因为日本本来就没有美食……然后就会被说成是中国是要吃得多奢侈才能算是美食家,接着就你回想吃天朝的毒食物吗
大晚上看这个简直是遭罪啊,吃货是抵御不了诱惑的。
吃货的摇摆人生,纠结于午饭食物单的魂不附体苦逼上班族,选择恐惧症的制霸大佬,迷失于街头食店的和风历险,剧中的馆子全部是真实存在,有趣的设定,精致到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画面特写,主人公细腻多重的心理描写与画外音,深夜不要看,除非你备好了食物后援,切记~!
导购片。中间小剧情设计的还不错,
莫名的戳中萌点啊,扯什么人生啊,肚子饿了就吃。o(*≧▽≦)ツ ,比起有些深沉的深夜食堂我更喜欢这个啊!
被无数的朋友安利过这个剧,费了好大劲一股气找全了9季,配了字幕。结果第一季看了6集就坚持不住了。核心的美食部分并不吸引人,大量独白撑场面,剧情方面是日本人烂大街的套路,也就是在平淡的工作生活中强拧着让自己感知并感动,真累。
真的好自由。一个人做生意,靠着很少的人际关系维持生计,简直是让世界按照自己的规则来运转,连长腿迈出的步伐我都觉得充满了自由。到神社许愿都是吃到好东西的人,心头必然没什么烦心的事吧。这部剧最会让我想起的,就是下午两三点在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走,那种无所事实又悠闲幸福的感觉吧。
吃点什么都一副大惊小怪的样子,碎碎念更让人受不了
知音的感觉有没有,吃东西的习惯一模一样有没有。
每天深夜,看着这家伙狼吞虎咽吃着各种看起来超级好吃的料理的心情。。。叫做虐
不喜欢 好失望
以美食为主的日剧,没什么内容。亮点就是小哥偶尔卖萌,比如难得一见的笑脸什么的= = 第4集,不适合结婚的男人
看这部剧真是选择困难——选择什么时间看呢?是饱着,是饿着?大叔,你不能真像个美食家一样点评出一二三,别只说“好吃”吗?
一个人吃饭也乐趣多多~
每集都是一个长相奇怪的大叔随便找一家店,无意间吃到了好吃的料理。如果是个帅哥我倒还罢了。请问苦逼大叔吃面吃饭吃烧烤这种场景有必要close up拍来拍去么!?
穷X的意淫片,这是他们共同消费得起,看起来又很装X的行为。相当于精神小伙、精神小妹手里的iPhone
大叔就是個不討老婆到處逛的吃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