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之所以叫旺角,因为这里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样的,这也是一个罪恶密集之地.每天在旺角拥挤的人群背后,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悄悄的发生?影片讲述的是一个24内发生的故事,据说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从内地到香港做杀手的吴彦祖,在即将执行计划的时候,同乡boss老六突然被警察带走,出卖了他。
于是拿到五万块酬金和一把手枪的吴,走上街头,准备寻找他的女友林素儿.在租屋的时候,他救出了被流氓欺辱的张柏芝,张从内地来香港做妓女.签证即将过期正准备离港.流氓叫人来报复,俩人一起出逃,张带路,帮他寻找素儿.吴要杀的人是一个黑帮头目,是另一个黑帮头目授意的.警方得知这场黑社会内讧的线报,准备当晚临检,并追捕吴这个杀手.逃亡,追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了解了吴与张的身世,看到了真实的旺角,不同阶层的香港人,同时也见识了摘去光环的真实的警察局....影片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清楚的主线,节奏也相对缓慢,影片有些杜琪峰的风格,你不知道影片在讲什么故事,下一秒又会发生什么,我们猜测不到,于是瞪大了眼睛看,看到的结果不会是你想象中的结局.据说导演尔冬升为了筹拍这部片子,用了三年的时间.但这不应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精彩之处.个人感觉,旺角黑夜,在某一程度上突破了警匪篇,黑帮片的俗套.无论是拿到大奖的无间道,还是前一段炒的热腾腾的江湖,总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部片子里,我能感受最多的便是真实:无论是张演的那个没心没肺的小妓女,还是警察组长苗头,这些人物似乎都是活生生的.值得一提的是,此片完全改变了港片里警察局一贯的神话形象,我们看到的是因为加班而闹情绪的一班警察,对线人提供的线索将信将疑的态度,这是一些甚至有些笨拙的警察们.但他们却是真实的,现实中,警察大抵也就是如此办案,一些人凑在一起做一些事,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只不过,他们比普通人多了些经验和技巧而已。
吴的演技平平,但张的表现更让我印证了对她的看法:她是个本色的人,曾坦率的说过自己少年就不是好孩子,工作就是为了钱等等.没有更多的娇柔做作,反而让她能更快的投入到角色本身.这部片子,希望能给香港影坛带来一股新鲜的风吧!我仍然期待着有不同风格的影片出现。
这个你能记住么:“这个世界,一开始看呢,太清楚是会晕的,习惯就没事了。
”这个呢:““香港空气质量那么差,为什么还被称为香呢?
”或者这个:“想找的找不着,不想见的送你眼前来。
” 这个:“缘分……有缘,一定能见得到。
” 这:“有孽也行”……这些台词真的是用力记也记不住啊,非要看着台词打出来或者看到别人打出来的台词才行。
我记住的是什么?
1.夫妻俩买鱼丸都多要一颗,贪呐。
2.我这么辛苦,能多给500吧。
3.十五万,你以为打伊拉克啊。
4.一颗手榴弹扔出来……5.别像上次一样说是一个人,结果一开门出来两个枪神。
6.记得先收钱。
你当我傻逼啊。
……也许楼主的人生本来就是苍白无力,反正楼主永远也看不进去大段的人生感悟和各种装逼的人生感慨。
只能看进去人生经验浓缩之后的一两句话,或者某个人的无心之言。
他们有多装楼主这些年总算是看到了,现在问题来了,本来,装是装给自己或者别人看的,但这年头装来装去其实是会让夜深人静时候的自己和打酱油的别人鄙视的,那么他们为什么还都喜欢装呢?
《旺角黑夜》是杨眉同学推荐的,的确好看。
做为报社的文娱版编辑和著名的明星八卦精通者,对于杨眉的推荐水平我是深信不疑的。
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尔东升的《旺角黑夜》总让我想起杜其峰的电影:一切都那么偶然,都那么无常,你的立功和你的倒霉纯粹是运气好。
不过,尔东升拍出来更加文艺化,没有杜片中彪悍和突然,而是给你一种天意冥冥注定的感觉。
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想起自己走在旺角,灯火通明,人潮汹涌,到处人声鼎沸而自己无所适从身处孤寂,满目的繁华铺天盖地,却穿越你,连一点热气都抓不住。
香港不是我所熟悉的地方,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我知道它好,它热闹,可是,按照朱大爷的说法:热闹的是它们,俺啥也木有。
因为考试临时选定这部电影消遣,音乐真的非常适应电影的内容当然电影的内容挺考究的有解有答,在今天想找到一部有答案的电影太不简单,所以我认为反而解决了这些关于哲思的困扰,他是以72小时着重围绕了两个时间,执之一段,吴彦祖角色的那种感情、视觉下他展现的坚强,在最后敲碎了,就像开幕那一场火灾一样,简介、有力,音乐有很大的功劳,虽然有一部分在铺排配乐的时候很惯熟了,但还是觉得对的是这样,直接看到最后由“巧”及拙的迅速变化,前一段在网络上有一话大概的意思是尽管是悲剧但是它启发了善良人物在现实中的可能,而且这个男角的设定三观很正,编剧很优秀,在当年这个黑帮凶杀太多的地方有了林雪饰演的那种小市民的思考,既有其刻板之处又有心思使他有改变的可能,佩服。
豆瓣的评分好像很紧,有人说,豆瓣上6、7分的可能是好看的电影,因为各花入各眼。
但是豆瓣上3、4分的电影,一定是烂片。
原来一直在追TVB电视剧的,但是现在在补课阿祖的电影,比电视剧更精致的剧情,更精致的脸庞,TVB的小生众多,但是也没有如此的男色。
温质如玉,色若琉璃。
我想象中的潘安就长这样。
影片中一共开了8枪。
第1枪打鸟,第2、3、4空枪。
第5枪误杀毒贩,第6枪打中流氓,真是欺负人的流氓。
第7枪打中小警察,小警察的枪作为证据为装在塑料袋中了。
第8枪打中杀手。
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个妓女想改变生活。
这个警察的内心很矛盾。
单文区文章阅读 [返回] 欢迎您登陆北京邮电大学新真情流露论坛(1997-2009)wwww.newbupt.org或www.zqll.org 校内IP可直接快速注册作者: bear (嗯·傻小子) 站内: Movie 标题: 旺角黑夜的八枪响起 时间: Sat May 29 11:03:59 2004 《旺角黑夜》的八声枪响 http://cimg.163.com/movie/0405/26/wj.jpg 尔冬升眼中的旺角,不仅是被誉为全球人口最密集地方的旺角,而且是承载着段段醉生梦死故事的旺角。
它看透所有的世情,却纷呈世相诱惑世人。
在这里,欲望越深重,孽缘也便来得更为深重。
被浓浓的文艺气息所包裹的《旺角黑夜》,好似一个不夜的深渊,预言着命运诡异的一面。
卑贱的生命和高贵的生命的活与灭,不过是命运的一副纸牌,它把你抽出去,又牵回来,处处机缘,处处随意,只在最后的时刻才让人知晓它最终的目的,不过那时,一切都已经完结,就好像片中,枪响过后的沉寂。
《旺角黑夜》中,一共有八声枪响,命运在其中游走,已经足够宽余。
■第一声枪响吴彦祖在家乡打鸟 香港旺角的古惑仔起了争斗,引发了黑社会的火拼,一方想要雇用杀手做掉另一方老大,吴彦祖便是这个杀手。
屏幕全黑时,一声枪响,阻断了叙事,这一枪是吴彦祖和伙伴们在家乡打鸟时发出的,枪响前是故事的背景,枪响后,主人公吴彦祖出场。
突发的巨大动静令观众精神上为之一振,回荡的余音有些空洞又有些悲凉,鸟儿逃脱了 ,但吴彦祖却正在进入命运的射程。
陷阱、巧合、自身的罪孽,世间有太多的因素,可以让 人成为别人瞄准镜中的一个点。
■第二至第四声枪响吴彦祖向天空鸣枪三次 “杀手”吴彦祖冲天鸣枪三声,利用混乱的人群逃脱警察的追捕。
在此之前,作为妓女的张柏芝为了感谢吴彦祖帮她赶走了流氓,替吴彦祖带路去夜总会找他惦念的家乡女友“素儿”,夜总会的女老板出言不逊侮辱素儿,吴彦祖因此掏出枪来,暴露了自己。
枪响三声,吴彦祖的波折命运拉开序幕,警察与杀手的游戏随即登场。
进入警察视野,并不是缘于他的杀手身份,而是因情而起。
但有了杀手之名,便相当于有了杀手之实,无奈间,来路不再是去路。
■第五声枪响年轻警察打中贩毒者 警官方中信带领一路人马到线人提供的可疑地点去抓吴彦祖,在门打开的一刹那,年轻警察过度紧张突然开枪,无辜者头部中弹,应声倒地。
方中信为了掩盖过失意图隐瞒、编造事实,他的同事开始在无辜者的房间寻找罪证,竟然找到了大量毒品,无辜者成为贩毒者,方中信等人不仅不用谢罪,反而开始准备领功。
如果命运肯帮你,黑的何尝不会变成白的?
事实如同河流,我们只能看到它现在的样子,却并不能看到源头,但如果你能看到源头,结尾也许会是另一种样子。
此事所谓的结尾,也不过是命运篇章中的一个暂时的句号,一件事情的了结,却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始。
■第六声枪响吴彦祖打中流氓 本来吴彦祖已经把枪扔到了垃圾桶中,他听从张柏芝的劝告,扔掉了枪,他没有杀任何人,也不想杀任何人,扔掉枪后便没人知道他是杀手。
旺角的黑夜风平浪静,警察们正在论功行赏,不再理会杀手的存在。
谁知,吴彦祖帮助张柏芝教训的流氓却回来暴打吴彦祖、强奸了张柏芝,吴彦祖愤怒难抑,失去理智,到垃圾桶那里找回枪支,流氓看到后与他争抢,被打中手臂。
心地纯朴的吴彦祖从一开始就不像杀手,之后,就更加偏离了杀手的轨道,他心里真正惦记的是素儿,而不是去杀人。
他把手枪放入垃圾桶的一刹那,让观者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夜的影子浓浓地散开,好像有无尽的深意隐含其中,他先前的放下,也许是另一时刻的拿起?
吴彦祖在影片开头赶走流氓的事情,就好像生活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那样的不起眼,几乎完全可以忽略,但是这如同蝴蝶扇动翅膀的弱音,却引发了吴彦祖命运中的暴风骤雨,它使吴彦祖又变成了杀手,再一次拿起了枪。
■第七声枪响吴彦祖打倒年轻警察 欲射击流氓的时候,警察们正在不远处吃夜宵,他们发现了吴彦祖。
那位年轻的警察再次冲动地举枪向吴彦祖逼近。
吴彦祖情急之下,开枪射中年轻警察。
如果没有流氓,吴彦祖不会再次拿枪;如果没有年轻警察,吴彦祖不会犯下如此大错。
命运早已经设定好路线,你无论迈向何种方向,都在一步步走近自己的结局。
■第八声枪响方中信打中吴彦祖 吴彦祖意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拼命地奔跑,在路口,与围追的警察相遇,吴彦祖用枪指着他,警官方中信开枪,吴彦祖倒地,他似乎想要抓住什么,碰到了方中信的鞋,方中信躲开了,吴彦祖最终死去。
影片结尾已经降临,却让人想起了影片中的一段对话。
年轻警察曾经误杀过两人,别人认为年轻警察也许会内疚,但他说自己对得起自己,因为他打死的是坏人。
他的前辈说,可是坏人也是人啊。
就像吴彦祖,他不是坏人,却实实在在地做了错事,观众会因此判定他是坏人吗?
如果向左走是好人,向右走是坏人,吴彦祖明明在向左走,但种种机缘让他转了弯,他最终到达的是右边。
是什么杀死了吴彦祖?
是警察正义的枪口,是难忍的世事,还是轻轻扇动了一下的蝴蝶的翅膀?
旺角黑夜》繁华与混乱,执着与挣扎小可&小布helen12189@sohu 来福(吴彦祖)带着家人的嘱托来到香港,本来准备干完要做的活,收完钱、顺便找找失踪在香港的女友素儿,但事情进展不顺,安排他到港完成杀人任务的老六在警察的逼迫下吐露了阿来的行踪,还好来福躲过了被抓的一劫。
他放弃了杀人的打算,开始寻找失踪的亲人,然而毫无头绪的他却被欺负妓女丹丹的男人打破了眼镜。
愤怒的来福教训了男人。
从此他陷入了黑白两道人的追踪。
一些人为防他杀人要抓他,一些人为出气报复要揍他。
他们都可以要了他的命。
在最繁华的旺角,人口稠密,但他内心孤独,惟一能相信的妓女丹丹(张柏芝)似乎也只是为了钱和他在一起。
最终,他发现了素儿的下落,却在躲避警察时被击毙。
他的悲剧给天真的人们描绘了现实的残酷与真实。
看见来福(吴彦祖饰)如此凄凉无奈地倒在地上,我无比心痛。
从家乡被骗到香港做杀手,被卷入黑帮社团仇杀,被警察作为“污鼠”追捕,他有那么多的机会可以一走了之,有那么多的机会走上正道,他甚至还没看上一直在找的未婚妻素儿一眼。
他倒地的那刻,那个躺在医院的叫做林素儿的女人也同时停止了心跳。
这就是他苦苦追寻的结果,也是这部片子唯一能够留给人的一点慰藉。
旺角,7平方公里、28万人口、30万非法居民的旺角,来福和丹丹在弥敦道、女人街的人声鼎沸中穿行,用24个小时来探究这块声名狼藉的土地--黑夜有多黑,永远有多远。
在他的眉目之间,却看不到世人所通有的奸诈和谄媚,权衡与度量。
他要找回自己的女友,那个叫林素儿的女孩。
除此,他还要找出那个出卖村民的叛徒。
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跨出偏僻的小渔村踏进这个繁华都市的全部理由。
一句“他乡遇故知”,拉近了他与妓女丹丹的距离,在喧嚣的旺角街头,他们只是过客和流烟,只是这个城市随风即散的浮尘,只有他俩才是籍以慰藉的同类。
他同情她,也信任她。
正因如此,当他决定杀死那个出卖村人的叛徒时,丹丹的苦苦哀求:“大哥,别试!
千万别试啊。
”,让他无所犹豫地弃之而去。
他没试过杀人,他还没尝试着去当个“坏人”。
在他心里,人只有好坏之分。
他想做好人。
他的憨直与善良,也让他最终在丹丹的劝解下扔弃了本可保命的手枪。
回到楼上,却中了早已伏下的狂徒的算计;追下楼去,却错杀了逼视而来的警察;然后是末路狂奔,然后是枪声,然后他倒下……我不能忘怀,他被夺命围堵中的绝望;不能忘怀,他声嘶力竭地质问:“追我干什么?
别追我!
”;不能忘怀,他鲜血浸润的手,在空气中的期待与执着,以及在警官裎亮的皮鞋前无力而卑微的垂落。
所有的压抑倾巢而出。
所有的偶然,其实是冥冥中早已铸就的必然。
那些性格中的美丽,至使至终是牵扯他命运的绳索。
然而,他的心灵始终如婴儿般,一片纯净。
那一夜,一个被误杀的人, 若干袋意外发现的毒品……旺角黑夜的确暗藏着不为人知的欲望和罪恶。
那一夜,丹丹说:香港的空气这么脏,香港为什么会叫香港呢?
那一夜,一个纯净的人离开。
旺角是繁华的,也是混乱的,在这混乱的繁华之下,孕育了勃勃的生机,这就是生活。
P.S:吴彦祖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演员,在这个电影中他的演技也是有目共睹的。
希望他的演员之路越来越顺大家给点意见,我个人觉得这个电影应该看两遍,才能体会得到。
<
第一次听到尔冬升这个名字,知道他是张曼玉谈了七年的男朋友,后来知道秦沛、姜大卫都是他的哥哥,绝对的演艺世家。
第一次知道《旺角黑夜》,是在这部片子获得当届香港金像奖之时。
记得那时,尔冬升《旺角黑夜》遭遇劲敌周星驰《功夫》,镜头对准两个导演时,尔冬升总是很淡然的一副样子,周星驰表情却很是僵硬。
结果是尔冬升胜出。
记得那时,张柏芝喜极而泣,哭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的,那模样让人想起了《喜剧之王》里的柳飘飘。
我看尔冬升导演的片子,应该是一个从近到远的时序。
最先看的是《门徒》,然后是《忘不了》,最后是这个《旺角黑夜》。
套用一个句式,看过才知道,《旺角黑夜》真不是盖的,得奖是必然的。
旺角两个黑帮火拼,结果拼出了人命,挂了一个人的那方当然不肯善罢甘休,怎么说也要一命换一命吧。
剧情急转进入正题,买凶杀人,警察跟着要阻止行凶。
原以为就是一出典型的香港制造——大卫•波德莱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卷首语对港片的评价——“尽皆癫狂,尽皆过火”。
可是,尔冬升却不是这样来做的。
这部片长110分钟的文艺片,前50分钟淡的几乎像一部用家用DV拍的生活记录,《旺角黑夜》主旨几乎无迹可寻。
尔冬升导演的电影,有很多命题,这些命题大多关切着社会底层、边缘人。
按说,一部电影里要说那么多道理,其实会很让人烦的,可尔冬升电影却不,反而让我觉得他真的很有社会责任感。
他的十部导演作品,部部剧本亲自写就,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他的剧本,不离奇,也不抖什么神秘兮兮的包袱,走的是平实风格路线,却能让我沉浸其中,而很多影迷都这么说。
秘密在于真实。
他的电影里的细节的细腻程度,实在令人佩服。
从故事到角色,对白,动作,无一不还原生活深层本质。
最明显的就是对白,配上了很多从没听过的黑道切口,比如吴彦祖扮演的杀手来福,警方称作污鼠。
《旺角黑夜》从头到尾,讲了很多命题,这些命题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个命题:杀人很不容易。
“杀人其实很不容易”,很多电影里都提到过这个命题,更多的说的倒不是指偿命的胆量,而是对良心的拷问。
这是《旺角黑夜》一个重要命题。
杀人其实很不容易,这是一个问题,可是,生活很不容易到连饭都吃不上了,对某些人来说,哪个问题更重要,貌似逃避这两个问题的关系。
来福去到香港找自己的女友林素儿,找到素儿的外婆,也是从一个村里出来的。
那个风烛残年的老婆婆断断续续喃喃自语了三次:“五月沟,穷啊!
”林雪扮演的市侩成性的杀手中介满不在乎地回答对方:“找个人杀人还不简单,那小子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
”张柏芝扮演的林丹丹也是从那个村里出来的,被骗婚到港卖淫,对来福乐呵呵地说:“我来这里三个礼拜,赚了八千块。
”这样就关联到第二个命题:做坏事做多了就成了坏人,做好事做多了就成了好人。
这个命题是来福对林丹丹说的。
来福认为自己是个坏人,因为自己杀人收钱。
(之前有否干过买凶杀人不得而知,不过至少这次如此。
)林丹丹一次又一次地对来福说:“大哥,把枪扔了吧。
”,她还说:“我小时候帮我爸杀过猪,很吓人的。
”杀猪尚且如此,何况杀人。
钱嘉乐扮演的警探对一个入行不久的小警察彬仔说:“苗头(方中信扮演)前阵子杀了个犯人,心理压力很大。
你(彬仔)也杀了两个了。
”彬仔说:“我杀的都是坏人,不用去看心理医生。
” 钱嘉乐扮演的警探说:“都是人啊,是不是你们年轻人都这么想的。
”从语气、内容来看,这显然是一场70后和80后的观点交锋。
我是警察,我杀的肯定是坏人,至于那也是一条人命不作考虑。
接着又出现第三个命题:很多事情慢慢地就会习惯的。
警队收到线报,苗头带队去金水绿光搜捕来福。
跟着又是一个巧合,警队错进房间,结果彬仔太过紧张开枪,房客当场毙命(那个房客扮演者竟然是《重案组》里在警局和成龙过招好一阵子的那个劫匪。
)毫无理由杀人了,这下麻烦糗大了!
苗头前后对着彬仔重复到:“我一开门,他就拿刀砍我,然后你就开枪。
”“为了你父母,为了警队。
”堵住了彬仔:“这是不对的。
”“以后拿点钱出来,多做点善事,慢慢地就会习惯的。
”。
错杀也会习惯的,什么都会习惯的。
控制林丹丹那个鸡头动不动就打人,林丹丹也好,同屋的姐妹也好,挨打过后一概语气漠然:“怎么又打人啦。
”就像在说一件别人的事儿,慢慢地变成一种习惯。
最后回到开头第四个命题:想看的人看不到,不想看的人一直碰到。
碰到是一种缘,不过,孽缘也是一种缘,只是我们不想碰到而已。
可不想碰到孽缘并不意味着不会碰到。
尔冬升在开场布置了警察们一场关于“碰到”,“孽缘”的集体对话。
整场戏的伏笔就此埋下,然后跟着一场又一场的铺垫这样伸展开来。
巧合的手法就这样被“孽缘”两个字巧妙诠释,错误的时间碰到错误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孽缘吧。
高潮逆转,孽缘现身。
片中前半段欺负林丹丹那个鸡头,当时被来福痛殴一顿,头破血流鼠窜逃离。
在高潮之前,鸡头带着手下寻仇,袭击来福。
来福被狂扁得满脸是血。
此时,警察们在不远处路边摊吃宵夜庆功。
鸡头带着手下扬长而去,来福此时杀心顿起。
此时此刻,旺角的夜,黑沉沉,路边一盏街灯发出微弱光芒,照出旺角一角,一阵风过去,卷起一地垃圾、纸屑。
一种末世情怀油然而生。
来福翻开垃圾桶,找到那把丢弃的“罪恶之枪”。
他不是一个“很容易杀人”的人,他想多做好事成为一个好人,他想从那种“坏”习惯里挣脱出来。
可是,旺角断了他这个念头,在无尽的黑夜里,他遭遇了一场孽缘——他遇到了不想看到人!
鸡头吓坏了,可能第一次被人用枪指着头,一阵慌乱地抢夺,鸡头的手被打了下来,接着彬仔喉管被射穿。
此时的来福,理智全失,最后被苗头击倒在旺角黑夜街头。
儿子被杀,大佬要杀大佬,《PTU》有没有!
一个男杀手遇到一个妓女,发生感情,《两个只能活一个》有没有!
警察意外破获一起大宗毒品案,庆功时候却遇突发状况,挂了一个兄弟,《非常突然》有没有!
整个故事多线并进,错综复杂,影片人物都处于一种焦虑压抑的状态,唯一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物—阿彬,先是错杀别人又被别人错杀,基调黑暗,结局阴冷,银河映像有木有!
很早以前就看过这个电影,觉得很好看,还拉了一个朋友一起再看了一次,却因为时间这个强大的武器,忘记了很多事情。
直到昨天,在超市里面再看了几个画面,才回想起这个很美好的电影。
电影的开头是晃动的,到后面愈发的明晰的画面,人物层次越发的分明,故事的悬念慢慢解开,却留得是一声叹息,哗然留下的喧嚣终究敌不过暗淡的落幕。
整个剧最出色的表现来自张柏芝的出演。
性工作者这个职业,是社会的底层,受到了最多的非议,我却不得不去承认,性工作者是一个社会的一个存在,是社会的某种需求。
虽然你可以对性工作者鄙视,谩骂,你一定在心中默念,我做什么都不会去做这个。
当然我也觉得我也不会去从事性服务业,可是大家冷静下来,回头想想,那些性工作者何尝不是任人欺辱的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过多的社会技能,他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服务获取一口饭吃。
他们也是人,他们身上的故事,我无能为力去探究,但是他们的悲哀也没有被我们大多人去体会。
我只知道他们也只不过是普通人,可能和我们用着一样的洗发水,也喜欢夏天捧着西瓜张口大吃的感觉,更有可能从我们身旁走过,善意地提醒我们身边的东西已经落地。
张柏芝这个演员的特质就是好野的个性,加上清秀的外表,不羁的个性,却无力反抗。
很多人说,一个演员是幸福的,他们一辈子可以过很多种的人生,可是我不觉得,我觉得演员在演戏的时候只是他们的内心的一个部分的无限放大,他们不可能去让自己变成那个角色,当他们心中最隐匿的部分和角色相吻合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发挥出了角色的张力。
整个剧让我最为感动的一幕,是张柏芝看见自己包包里面吴彦祖留下的现金,那个表情。
让我联想起,《甜蜜蜜》中,张曼玉看到曾志伟的尸体上那个mickey纹身的画面。
难言之隐,面浮与色,却道不尽心中的无奈,抓不住那根稻草。
最后某门发生之后,我看到某新闻图片,张柏芝躲在狄波拉身后,不施脂粉,再想想可能以后他再也不会接到什么剧本了,本来也不怎么喜欢她的我,突然想想也挺可惜……
第一次接触尔东升的电影,感觉同《无间道》一样,表面上是一部警匪题材的商业片,但整片灰暗的色调和人物有意无意冒出的哲理性的对话,使得本片自始至终都带着一丝文艺气息。
看完全片,觉得导演似乎讲了很多东西,却无法从中得出一个明确的主题来。
导演的意图或者就是为了在旺角这一个特别的地区展现各式各样人物不同的生存状态和感情冲突,侧重点在于营造一种黑夜的氛围,至于是非善恶,全在于观众自己的判断了。
以我来看,影片主要涉及了以下几方面的话题:首先,黑社会犯罪的话题。
一开始只是两个小贩为争夺客户而吵架,立即升级为两个黑社会帮派的群殴,进而互相报复行凶,甚至买凶杀人。
这一方面说明了大争斗往往是由小摩擦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指出了香港的一个社会现实,即人们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漠视生命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开始的情节里有一个硬币掉入下水道,而影片最后的镜头是阿丹发现了来福塞在她包里的一叠钱,这是个令人深思的呼应。
其次,关于好人坏人定义的话题。
男女主人公一个是杀手,一个是妓女,但两人无疑都有良善的一面。
对于警察来说,似乎总是正义的一方,但也有着不可告人的黑幕。
有一个人物老六,立场在黑帮和警方之间摇摆不定,只要对方给钱就可以了。
所以人不可能好坏分明,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再次,是给我印象最深之处,即青春和成长的困惑的话题,这主要体现在彬仔身上。
作为一个新警察,刚刚接触社会,有着少年的激情和血性,也有着明确的是非观念。
而以苗警官为代表的老警察早已被社会磨圆了棱角,执行任务时希冀着不要同杀手相遇,平平安安就可以了,甚至做错了事也会制造假象、设计掩饰、逃避责任。
这对初出茅庐的彬仔来说,几乎是不可理解的。
在面对杀手的时候老警察都知道首先以求自保,冲在第一个的彬仔最终送了性命。
更次,乡下人进城的话题。
穷困的乡下人总向往大城市的繁华,但进入以后却又会万般困惑,浮华背后的虚伪麻木跟乡下人纯朴的个性格格不入。
妓女和杀手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这又让他们的身份无比尴尬。
所以阿丹才会说,香港就像天堂一样,就是空气脏了点。
还有,命运无常的话题。
来福去香港的目的一方面是杀人,一方面是找未婚妻,都没有成功,还在阿丹的劝说下丢掉了手枪。
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意外发现了未婚妻的下落,遭到流氓侮辱殴打之后又愤而举枪。
苗警官的警队本是去寻杀手,却误杀了他人,更由此意外破获贩毒大案。
警队决定收工,却又无意遇见了来福,结果两人因此而死。
杀人与被杀或有宿命的意味,但一系列有意栽花、无心插柳的事件都说明了人生反复无常,结局往往不是自己所能控制。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是能给人很多思考的。
吴彦祖和张柏芝都一反以往的形象,杀手不摆酷,妓女不作态,还都带着一丝土气。
这无疑来自于回归后港人对大陆逐渐深入的了解,应该可以成为港片的一大创新思路。
本片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警匪片原有的刺激包装下,不妨结合一点时代的元素,加上一点人文的思考,体现一点自己的风格,这样观众就不会仅仅看到一场单纯的警匪对话而徒呼过瘾了。
金象奖的得奖影片.看了让人回肠荡气,确实是近期香港电影中的佳作.似乎,吴彦祖的可塑性很强,梳起头发变成了油头粉面的小白脸,穿上制服则变成了正义凛然的警察,这次带上眼镜,成就了一位木讷的污鼠.他也很能把握剧情展开的节奏,前半段都不温不火的铺垫展示着角色的背景与性格,直到高潮,爆发力张显.张柏芝真得很适合演妓女,特别是内地来的妓女.造型师很恰当的给她选择了一套红色的套状,衬托出她角色身份上的俗.其实...虽然说她扮演的这个角色并不亮眼,也没有过多的展现力,不过许多剧情的交代展开,都需要她来完成,而且剧情高潮的转折也是靠她.方中信在我印象中一直扮演配角,也没有象黄秋生,吴镇宇有好的契机成为一线(可能这个形容或者说法不是很恰当).演完这部戏之后,媒体等等对他的口碑很佳,说他把一个警察的无奈表现淋漓尽至.我到觉得出色的不是他的表演,而是这个角色的本身.而且他也没有真得把角色的厚度演绎得炉火纯青到.印象中.梁俊一真得不错...第一次是在<死亡写真>中发现了他.剧情上有几处值得一提.警察得到线报,冲上公寓,临门时候,梁俊一心慌误杀了嫌疑犯,方中信立马布置现场,搜查下终于找出了能够入罪的毒品.吴彦祖丢去手枪,准备回老家的时候,X哥冲入公寓寻仇,满头鲜血的啊祖冲到街口,从垃圾里寻找他的手枪.方中信收队吃夜宵庆祝,恰逢啊祖寻枪.混乱中阿祖开枪打死了梁俊一....等等机关巧合,道尽了命运多捉弄,而人在命运面前实在现得渺小而无力.阿祖拿枪的时候,似乎没有被压制过,当他丢弃了枪,立马就处于弱势,尔东升在这里又想要说明什么呢?影片最后,是以张柏芝的一段独白结束的,香港因为原来出产香料而得名.....似乎,尔东升眼中的现代香港,或者想要展现给观众现在香港的定义就在于此..
除了配音完美无瑕
非黑即白 亦正亦邪 可是情节看下来并不觉得有什么高潮
文艺型警匪片
我彦祖哥死的好惨....我彦祖哥是好人....= =
梁俊一你纯属活该。
張柏芝噶配音已經直接一粒星 點解可以會有七分 簡直繫個迷
从双线开始,交织缠绕,渐入佳境,最后三分之一看得我狂出冷汗,除了国语配音太出戏,整体还是很精彩。血泊中的黑夜,旺角的天不会再亮啦。
一种善意甚少的想象。
这是我心心念念的香港啊!!!
我怀疑张柏芝的国语配音是谢娜不算,张柏芝的演出也是谢娜附体。
柏芝该片金像奖提名最佳女主,输给《如果爱》周迅,当时在电视上看到揭晓之后她做出一个笑容卖力鼓掌,心都碎了。
故事从意外抓到白粉犯之后脱了节,前面的情节紧张激动、张力十足,而到了后面,开始矫揉造作,阿添和阿九都跑哪里去了?机动部队都死哪里去了?是不是资金不够,人都不来了?为了表现吴彦祖和张柏芝之间的情愫,而抛弃了影片前面部分的张力,为了煽情而煽情就不是好电影。失望在结尾。3.5
简单的故事,却演绎了人间的黑色幽默。没有真正的主角,还能让人驻足反思回味,一切都源于小人们各自台词、表演的返璞归真。我们自身也是小人物中的一员,所以感同身受。有人说它在讽刺警察,其实何尝不是在嘲讽我们每一个人。
单纯的人性和腐朽的地区竟能碰撞出如此故事,没到过旺角不知道香港。那时候的张柏芝真美
演湖南人的这两位也实在是太不靠谱了吧。什么我们这村儿啊我叫来福啊我没念过书啊你们这群王八蛋啊这些台词从一位ABC口中说出来实在是太喜感了…剧本超烂啊…一星给画面色彩的 还有一颗给吴彦祖张柏芝钱嘉乐的演技吧。哦,还有一个开头就毙命的李灿森。最后一星给方中信大叔。。好有爱哦&gt;__&lt;
尔东升的悲情与宿命
喜欢吳彥祖
說是旺角,但不少取景其實在佐敦,最後一場槍戰發生在寶靈街,方中信開槍殺死吳彥祖時他站的那個位置,現在時常有一隻大黃貓爬在紙箱上睡覺
张演得不还是老本行么 无过无失 吴倒不错 林雪也不错 方中信更不错 恩 结尾处的画外音实在失败失败失失败!!
对尔冬升的看法,随着阅片数增加而改观。一个拍出《枪王之王》这样无聊烂片的北上港蝗,也有着《旺角黑夜》与《门徒》《新宿事件》这些瑕不掩瑜的良心作品。胜在对阴暗现实的感性刻画,挽救了感性过分至做作的气质,也令片子有值得回味的片段。就是结尾两帧字幕太莫名其妙,难道是看了“广电指导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