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让我看清了国产电影和欧美电影相比一个最无力反驳的差距,演员水准实在差的太多了。
全片最顶的部分毋庸置疑就是主演Cillian Murphy的表演,本片中的形象和他以往饰演的角色形象天差地别,他的角色一般都是冷酷严肃阴暗的气质,而这部演了个活零活现的阳光穆棱。
演得简直天衣无缝,根本找不到破绽,这种级别的表演我印象中国内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周星驰,各种与角色完美契合的微表情,自然而然的肢体语言,完全是把握了角色的灵魂,你考虑到周星驰从来没有在角色扮演上有这种程度的跨越,国内真就找不出什么人在演技上能和Murphy匹敌。
演什么都完美,这部我看得投入之时甚至一度怀疑了一下Thomas Shelby是不是他演得。
电影拍得很清晰,一个关于寻找归属感和身份认知的故事,节奏挺快,结构上像诗歌一样被分成了一段一段的,很好地辅助了叙事进程。
开头很难看进去,甚至很讨厌主角,但看着看着,就会爱上这部电影!
政治,爱情,性别,亲情。。
还有幽默,太好了!
这个位置笑疯了!
但这一幕真是太无奈了。。。
还好,结局是充满希望的!
无论多么困苦艰难,只要敢于面对生活,总会有希望的。。。。。。。。。。。。。。。。。。。。。。。。。。。。。。。。。。。。。。。。。。。
故事从前史切入主角心理,讲述他探寻自己身世来源、寻找存在&安全感,重新理解爱的过程;影片完全以主角带动,情感反应写得细腻动人,只要理解了人物动机就理解了他一系列的举动。
同时,故事还旁敲侧击反映了当时的爱尔兰和英国充满偏见、暴力的社会氛围,与主角的纯粹形成反差,隐喻社会让爱和边缘人无处安身。
导演的视听策略轻快诙谐,但不少桥段又煽情感人、催人泪下;墨菲的表演简直完美,将一个善良美丽的妖孽演绎得楚楚动人,令人心生怜惜!
基利安·墨菲可以说是异装癖专业户,男人扮演女人如此之像如此之美,不仅因为他有蓝色的眼眸和中性的脸庞,还因为他有惊艳的演技。
小时候涂红唇穿长裙,我也有如此经历;长大后化浓妆戴假发,我没有勇气坚持。
但是他做到了,就算遭受众多非议,却也从未改变自己,那种真实从容令人感动。
无论中世纪是否真的有“圆桌骑士”这样一群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骑士精神”这一名词带有的一种乌托邦理想的不现实性,却总是被现实中的人向往着。
一个从小没爹妈的孤儿,因为从小异装癖的情结,受尽教会学校、街坊邻里、养母和姐妹的嘲讽与辱骂而离家出走,从此浪迹天涯开始不得不闯荡的人生。
这个世俗眼里的异类、卫道士避之唯恐不及的孩子,却是那个年代最单纯和善良的人,他相信冥王星的传说,那是让他从一位让他搭车的嬉皮士所说“我们是结界骑士,结界总是在边缘,直达普鲁托....是行星普鲁托,然后在上面吃早餐。
”——相信童话的人总是善良的,就像他相信他妈妈长得就是那位大明星的样子,也相信她去了伦敦就是“被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吞没了”一样。
后来的许多许多年,帕蒂,这个逢人就自我介绍“帕翠里克•小猫咪•布兰登”的人,一直都是那个相信“能去冥王星吃早餐”的孩子,对朋友真诚、无私,从不抱怨生活、不埋怨他人、不患得患失、不自暴自弃,他固然因天性关系而显得没所谓、轻浮、吊儿郎当,但他永远甜蜜、幽默、善良;不然呢?
你希望他能怎样?
成天自怨自艾然后杀人放火抢劫报复社会么?
不,他总是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甚至妖娆无比;他最大的心愿只是想去伦敦,去亲眼看看那位长得像大明星的母亲;并且,找到一个人爱与被爱。
这就是他全部的执着,不畏世俗无情的冷嘲热讽,不畏生活赤裸裸的刀子,不畏人心勾心斗角的腐败,依旧热爱生活,热爱自己,不忘最初的梦想;就算被勒得鼻青脸肿,却还是能抽泣着在咖啡馆写着自己的故事;就算生活艰难到做妓女,还是能在朋友最艰难的时候义无反顾千里归乡、寸步不离地陪伴,这样是一位真正的骑士,如此令人动容。
“怎么所有的人都他妈的认真起来了”、“严重,你们总是说事情很严重”——一是帕蒂的口头禅。
你以为他不严肃、不认真么?
帕蒂,这家伙他们的比你们所有人都认真、严肃,所以他最后找到了他的亲生母亲。
在这里要赞一下西里安-墨菲,他的那双就如同冥王星的蓝一样的颜色的双眼中的那种纯粹与清澈,完美诠释了帕蒂这个角色。
而帕蒂,在他总是笑容满面、奇装出格的外表下,那一汪无法落下的泪水,却浇灌出了世间最美的花朵。
他一直都活得很精彩很勇敢,一直都知道自己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小猫咪”。
试问,我们又有几个人能活得如此不在乎世人眼光、如此对自己的本性从一而终?
虽说电影还融入了一些爱尔兰革命运动的背景,但电影没有流于政治工具的解说,反倒因了这一背景而平添一种乌托邦似的超现实主义色调,也是与帕蒂鲜艳异装装扮的色调起强烈对比的晦暗,或许意在言说童话终究只是童话吧,骑士精神终究也消逝在历史传说之中。
而生活,总是艰难,但也温暖着的吧。
影片结束,对于主角的写照大概就是像紫色鸢尾一样,颜色艳丽,柔韧而又坚强。
要知道,在早期的英国,当你的身体里有着性别相反的灵魂,或是爱上了同性的灵魂,往往会被送去接受所谓的治疗,物理电击,服用神经药物,宗教净化或是赎罪,一直到嬉皮士颠覆文化的年代,LGBT才开始逐渐被接受。
直至今日戏称的大英腐国。
除此外,电影背景中还穿插了爱尔兰与英国之间的抗争,时代疯狂。
影片中的小猫派蒂,在文化寂静保守的小镇,长成了自己的模样,温温柔柔的嗓音,楚楚可怜的模样,却是异样的顽皮,气父亲不言不语多年不肯相认于是在写作课上编排父母亲的相遇,被揪到校长处,直言让我上缝纫课不去上体育课就好好学习,在养母唠唠叨叨中说我忍无可忍了拎着箱子就离开了家从此再没回去过。
在外漂泊,栖身于公园长凳,被魔术师利用思母之情招揽观众,被当成变装变态杀手拘留警局严刑审问,人却是一直文文弱弱的,遇着一点点善良就会对人坦诚心扉,诉说自己的故事,我的母亲,像电影明星一样,却被大城市吞掉了,后来啊,我做了卧底,帅气的用香奈儿5号迷倒了一大波戴墨镜穿风衣的坏蛋。
人事变更几载,撇去衣服上斑斑血迹,还是一副上学时候在课堂的样子。
仔细想想,却觉得这个角色应该是遭受了很多很多,在校长办公室对着校长说叫我小猫,是从内个时候开始就学会用美色进行交换吗?
养母大声抱怨着给零花钱会认真说谢谢,养母唠唠叨叨犯了心脏病时却表示我再也忍不了了拎着箱子离家出走了,是因为觉得自己离开会更好吗?
看到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弟弟祥和的生活就没有说出自己是谁,假装着自己是通信工作人员,看着一脸内疚的父亲会温柔地说没事我找到了你。
每每看到这些镜头,就觉得派蒂真是坚强啊,心碎了一地默默捡起来,生活碎了一地,也可以默默捡起来,Life goes on。
幸好这个角色是墨菲来演啊,明明有着轮廓分明的长相,却是可以有着温柔娇嗔的嗓音,像云一样飘着,冰蓝色的眼睛,在睫毛下闪躲着,认真的看着你的时候,像天真的小动物,大概如此,每每落入走投无路之地,总会有人不忍心,愿意把他捡回去。
片中曾经审讯过他的警察把他公主抱从监狱抱出来真是戳中我萌点了。
我爱夸夸其谈,这是我唯一知道的。
——奥斯卡·王尔德爱尔兰的神奇之处不得一言蔽之。
那块温润如玉的翠绿大地上,洋溢着天籁的音乐、烈焰般的威士忌、狂躁易怒的血液、慵懒的情绪、啤酒绿色的眼睛,以及世界都为之倾倒的,像风一样清新的文学和比日光还古老的神话。
自然,也能催生像帕特里克这样变态又撩人的小混球,把整个世界耍得团团转。
帕特里克绝对是一道诡谲的风景。
这个古怪的小男人不能仅仅被简易地定义成“异装癖”,而是完完全全的,骨子里都被脂粉和香水给浸得酥软了的小女人。
打小起就有根深蒂固的伪娘意识,知道偷穿姐姐的衣服和养母的高跟鞋,抹上口红,扭捏腰肢。
“跟我说,‘我不是女孩’!
”被吓坏的养母恨声命令道。
“我不是女孩!
”(笑)这一幕,倒有些形似《霸王别姬》里一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不同的是,前者是义无反顾全身心地向着“女娇娥”的路子奔跑,而后者却是在百般逼迫下委曲求全,最终闹得人戏不分。
片子前三分之二的片段都叫我笑趴了,尤其是“Kitten save the world”那一章,可能是仅花9块9买来的却命名为“香奈儿”的香水武器大作战。
斯里安·墨菲的肢体动作跟那双媚眼真是绝了,就连喷香水的动作都跟音乐节拍丝丝密合。
这段虚妄的想象片段结束之后,看到被他胡搅蛮缠,囧成一团的警官们,何其可乐也欤~小混蛋永远都是社会的敌人。
这个僵硬的世界奉行的是严肃、严肃、严肃,而帕特里克却难以抑制疯狂。
尼尔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愚蠢男人的世界,唯帕特里克一只伪娘亭亭玉立的世界。
或是愤怒或是臣服,男人们永远是被耍的对象,受诱于他蛊惑人心的蓝眼睛和别样的风情。
在伦敦和爱尔兰的舞台上,他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演员,挑逗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用戏谑来抗争命运的不公。
诚如巴赞所言,导演才是一部电影价值的源泉。
那么尼尔·乔丹无疑将自己对这个社会的不认同集中影射在帕特里克身上。
游离于这个社会之外的孤独感,以及醉心于自己小世界的满足,身为一个导演,何尝不是如此感受。
这部电影有两个尤其重要的角色,着墨不多却分量十足。
他们就是帕特里克的父母。
“母亲”是这部电影里一个虚幻的存在。
Phantom Lady ,字面上本身就证明了她的不真实。
撇去帕特里克自恋妄想症下浮现在作文里的形象,对帕特里克来说,现实中的“母亲”是一片空白却又无处不在。
尼尔也在反复向观众强调这个女人的形象:金色的发髻,细巧的腰肢,电车上缓缓移动的身影,甚至安排那两只八卦的小鸟重复两次她酷似米基·盖纳的样貌,只为增强这个女人的真实性。
尽管遥不可及,她仍清晰地存在于帕特里克的假想之中,但对于我们观众而言,那张脸仍旧充满了谜题。
尼尔也在拼命藏匿,仅让我们通过米基·盖纳的海报,认识她的人的口述,电车上远去的背影,以及帕特里克的易装模仿来认知。
直至最终,那个背影从楼梯上走下,越过她肩膀的空间,我们看到又惊又喜的帕特里克晕厥的一幕。
帕特里克一直说,他的母亲被伦敦吞噬了。
但他自幼的理解是如人口述中那样,他的母亲消失在伦敦茫茫的人海之中,等着他来拯救。
而亲眼目睹母亲的生活后,这句话又多了另一层涵义:伦敦成了母亲的家,她嫁了人,有了孩子,再也不能跟他回去了。
母亲成了他人的母亲,她眼前的帕特里克也不是那个爱尔兰边境小镇上的弃婴帕特里克。
也许相同的名字可以看成那个女人对昨日的纪念和忏悔,也许还存有着爱,但是对帕特里克来说,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什么也不是。
“寻母”是这部电影的一条主线。
它的结束伴随着难以言状的伤感,使一向坚强犯贱耍宝的帕特里克也禁不住泪眼婆娑。
这段征程结束,一切都回到起点。
一切的努力仿佛只为证明这样一个女人的存在。
值与不值,不是我们这些观众能够评论的了的。
相比“母亲”这条曲线,我更欣赏尼尔对“父亲”的处理。
“父亲”与“母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他在地理距离上触手可及,形貌真实可信,唯一令人心寒的是他的介于自己的身份而矢口否认。
因此,“父亲”对帕特里克来说既是一种渴望又是一种轻蔑。
从他游戏般地将父母苟合的行径堂而皇之搬上课堂作文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男人的形象在他心里不过是种下流可笑的存在。
但是,这个从小缺乏关爱,在养母跟姐姐淫威下扭着屁股成长起来的小混蛋,对生父无疑还隐含着一种亲近的期待。
他们关系的一步步改善,尼尔用了四组场景来缓和升华。
第一次会面,帕特里克诅咒他的母亲,第二次对身世的质疑使神父惊恐万状夺门而出。
这短暂的前两次都隔着“诉罪”的小窗子,他们的心理距离无疑如同上帝和凡人一般遥远。
第三次会面就相当精彩的了,也是我觉得影片最动人的几处之一。
此时两人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
在夜总会这样发酵羞耻和暧昧的场所,隔着一面玻璃墙,神父在后面的小隔间里絮叨着自己的故事以及长期潜伏在心底的对儿子的爱。
尼尔给了他的嘴巴和话筒好几个大特写。
他的脸隐没在黑暗之中,酒红色的灯光映照出他喋喋不休的唇,一段难以启齿的过往于此昭然。
这里的红色灯光不全为烘托出夜总会的氛围,还映衬着神父的罪与罚,是他此刻倾吐肺腑之言的情感影射。
而玻璃的另一边,明亮又炫目,坐在花团锦簇的秋千上的帕特里克一身骚情。
秋千一摆一荡,仿佛是他抛来抛去媚到眉梢的眼皮子。
随着神父的诉说,我们看到秋千渐渐止了,震惊之余的伤感从帕特里克硕大无朋的浅蓝色眼睛中蔓延开来。
真实的爱意展现在失爱的卖笑场所,这是何等的讽刺。
他长此追寻的两个梦想——母亲的身影和父亲的爱,就这样突如其来地出现。
尼尔在一明一暗两个房间中给我们制造了温意的冷酷,色彩强烈的反差对比更显出了如梦一样的虚妄和不现实感,使之惊恐的不仅仅只是影像中的角色。
最后一个场景在神父的家门口。
“该怎么称呼你?
”“父亲。
”虽然在英文中,“父亲”与“神父”是同一个单词。
但实质上这里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对帕特里克得到生父认同的暗示。
两个身影之间已了无身份和伦理的障碍,父子彼此凝视,仿佛方才相识。
四周空气显得沉默却不再冷酷。
“冥王星上的早餐”,这个诗意的片名取自1969年的一首同名歌曲。
歌词表达的“即使不离开你在现实中所处的位置,想象依然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挣脱身体的束缚而遨游宇宙,到冥王星吃早餐。
”这正是帕特里克内心所追寻的自由,也是尼尔·乔丹的希望。
整部片子的首尾是相互呼应的两个环,中间一大段的倒叙,琐碎松散却不失神。
值得一提的是起到衔接作用的那两只奇妙的八卦小鸟儿,轻轻巧巧地穿梭在空中,仿佛是被无形的手控制的两枚金针,给整部电影的镜头穿针引线。
这是只属于尼尔·乔丹的一件奇装异服,但人人爱穿。
對 於"Pluto"這個字眼,跟電影主角Kitten(實情是他名叫Patrick,可是總愛叫其他人叫他"Saint Kitten")的青梅竹馬朋友仔見識一樣,只能聯想到是米奇老鼠養的Pluto, the dog.但到最後卻明白到PLUTO,是一顆行星,一個追尋的目標或是夢想。
要說Kitten是一位傳奇人物,其實也不算是,同樣面對母親的遺棄、朋友的訣別,不同的大概是他擁有很好的幻想力,無中生有地在課堂上寫出一個大膽的" 神父情挑俏女傭"的故事,弄得見校長收場,其後再次因豐富的幻想力而虛構出一份臥底口供,差點搞到一身蟻。
其實Kitten正正把自己幻想的寫照化成自己,他那個人就是自己小說裡的主角,這次不再是包得密實煮香腸的女傭、不是著緊身裝拿著恐怖襲擊香水的特務,他在扮演一個屬於自己的角色:很想找回母親,卻只是拿著片面對母親的印象-被倫敦吞噬了、樣貌長得像女明星一樣,一面尋找這個夢想的過程,卻逐漸把自己變成所愛的人、變成母親一般,彷佛只有這樣子才能彌補心靈的那個空洞感,是一件可悲的事。
可幸的是,Kitten還是找到了母親,那一幕,我起初以為會感人搧情,可是卻在意料之外的在平靜中完結,沒擁抱、沒相認,最後只是簡單一個握手,如陌生人般,也許Kitten之前所經歷都已經太多了,多得已把那刻期待的重遇變得沒那麼"Serious"(from the movie Chapter X, why eveything has to be so serious)。
喜歡Kitten途中遇上那些架電單車的"邊緣騎士",一語道破人們都是站在過去和未來的邊緣(即現在),很有意思。
更喜歡導演拍攝時會分那些Chapter和加入主題,簡單直接的。
當然,電影中還有許有有玄機的地方,帶著有意思的音樂和對白、歌詞,我還沒參透。
但願我和你,都能到Pluto去得到想得的。
亲爱的。
刚才我在冲淋浴的时候,就想着我要怎样给你写这封信。
我想写信告诉你我看了这部叫做冥王星上的早餐的电影。
我把狗从院子赶进厨房,喝了几口绿瓶的可乐,拿着一沓信回到房间就开始写了。
我看了这部叫做冥王星上的早餐的电影。
其实看完有了一阵子,却不知道如何形容它对我造成的影响。
只是心里的擂鼓一直不停,一会儿声大,一会儿声小。
我喜欢的电影也不少,大哭大笑的都有,静静撼动的也有。
可它,它还是不同。
它让我想起在冰岛的时候,我面向呜咽不止的北大西洋,在乌黑的沙滩上席地而坐。
风吹在身上,远处的礁石嶙峋凸起,似乎要把灰色的天空捅出一个洞来。
白浪一下下轻拍在几米外,被深黝的沙土吸吮殆尽。
我坐着,忘记了我自己的存在。
亲爱的,它就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长大以后我和大家一样经历挫折,不再天真。
再性格温善还是生出了怨念。
至少是胆怯。
可它让我忘了。
我忍不住去想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闹了半天绕了一圈我又回到了原地。
世界依然是我以为的那个样子,美好,神奇,充满了希望。
而我是从这部电影里发现的。
你不会以为它像天使爱美丽一样?
不,它绝没有那些粉饰。
你如果看了帕德里克如何只身来到阴沉、肮脏、“没完没了下雾”的伦敦,或者那些炸弹,那些骚乱,一栋栋破烂又孤独的房屋,埃尔文怎么战栗着死去,查理怎么蜷缩在床脚,或者帕德里克的爱人如何掐住了他的脖子。
不,都不用。
你如果看了帕德里克的眼神,你就会明白我说的。
不,它一点也不像天使爱美丽。
它要朴素的多,纯粹的多。
自然的多。
你会忍不住随着它一同呼吸。
因为它就像呼吸本身。
温柔,又给你生存的动源。
或者,你以为它是美丽人生,因为它一边引人发笑,一边引人落泪?
或者因为它也在用甜蜜的方式书写残酷?
可它不是。
它没有书写残酷,只是经历了它。
经历,像时光流逝一样,像列车停靠一样,轻轻地面对了,经历了过去。
恶毒,欺骗,暴力,它们都过去了。
你肯定无法相信,这些残酷都发出了温柔的回响。
你一定以为当帕德里克被炸成重伤,还被盘问,最后却拼命想要被关回警察局时我会哭。
可打动我的是当那警察后来巡逻时发现帕德里克在站街,无言地把她拽进车里带到其他地方。
那警察绝望地说,我不想把你抓回去。
你会死在那,小家伙。
或者你以为她穿成妈妈喜欢的风格,终于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时我会稀里哗啦。
可我没有,而是后来,当同名为帕德里克的另一个儿子追了出来的时候。
那孩子望着她,说,你错了,我觉得你很好。
他又问,你为什么哭?
亲爱的,你也会明白的。
美丽的帕德里克坐在湖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的爱人焦头烂额地扬长而去。
而她蜷起了腿,把脸贴在膝盖上小声地说,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很甜蜜。
很多电影都好看,可它们都不能逼我做任何事。
可能偶然想起来心里感慨一番,或者心潮澎湃的推荐给别人。
可是冥王星上的早餐,这部电影却坚持不懈地,像海浪一样拍打着我,让我内心满盈,无法言说。
很多电影都好看。
可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而对世界生出了信仰。
很久。
很久了。
我逃不掉那种感觉,它挥之不去。
我总是忍不住回想它,我走在路上,或是打工的时候站在柜台里,或是扭头望向泰晤士河,或是,像帕德里克一样乘扶梯下地铁。
某个画面,某句话,帕德里克的某个眼神,只在我脑海里一闪,就让我温暖得无法形容。
而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你一定要记得她,你一定会记得她。
她是那样柔弱又坚定地拥抱了自己的身份,又那样惶恐又勇敢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你无法想象,即使世界上都是些“只会用长满茧的手四处舞弄铲子的卑鄙无知下流的混蛋”,即使她经历了她所经历的,还能如此骄傲,坚定,聪慧,充满创造力,又自信自爱。
她是那样美丽绝伦,你没法不盯着她看。
她还会唱歌。
她会像个印第安姑娘一样唱歌。
很多电影都好看。
可它让我每次想起来都满心欢喜。
电影结束时,我合上电脑关掉台灯,躺在黑暗里又默默地哭了一小会儿,心里感激着帕德里克。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我一想到很多人都看过它,我想到在我们的咖啡馆里最近一次放的时候全场爆满,我就高兴地无法自已。
我想到这么多人都看了,都怀着温柔的心意接纳了,理解了,爱了,这个世界就更加美好又强大了几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
这就是。
亲爱的,它让我这样想。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而亲爱的,我甚至不知道你是谁。
你是否存在。
只是这些念头和感受必须说给一个你这样的人才有意义。
你肯定有柔软的心,又坚韧果敢。
你能挨过苦难与丑恶,不会崩坍,自怨自艾。
你会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战胜,去经历,去拥抱。
你要像太阳一样温暖和聪明,面对你所爱的人,你的吻尝起来会像是海洋与暴风雨。
你肯定理解我所说的每一个字。
你肯定是这样一个人。
你肯定存在。
我还想告诉你,亲爱的。
我和爱人在我生日那天去看了希里安墨菲在国家剧院的戏,又在stage door站了3个小时,他没有现身,也没人等他。
可我也没有失望,只是很简单地接受了下来。
我觉得我能去等他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就像现在,太阳已经下山了,屋里越来越冷,我本来应该为周末的旅行收拾行李,打印乐谱,买去机场的大巴票,可我坐在这里给你写了这封信。
我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凌晨看完《冥王星早餐》,非常喜欢,本月第一个打五星的电影出现了。
我上午刚看了基莲同期拍的《红眼航班》,但我无法将这两者联想到一起,也完全感受不到演员的存在。
他在这部里饰演的跨性别者虽然矫情但一点儿都不违和。
这一部传达的精神很摇滚,音乐也都特别棒。
在不断告别奔赴下一场未知中充斥着不被理解的孤独、隐晦而喑哑的悲哀,但却哀而不伤。
承认造就哀而不伤的本质是一个绚丽的童话究竟会更悲伤还是更幸福呢。
有一些革命政论、偏见迫害的血腥,而给我更多感受的却是恬静,到末尾有一种花蕊芯般清新与甜蜜缭绕开来。
冰冷荒芜的冥王星有早餐吃,吞没人的大都会伦敦有飘渺的希望可以追寻。
他给自己的名字是Kitten,小猫像童话一样美好,他蔑视一切般编写着跳跃离奇的故事,在被打得头破血流时的“招供”就是讲述了一个自己是用香奈儿香水轻松撂倒一片敌人的性感卧底的故事。
他用受人唾弃的生活方式诠释最纯净的灵魂,“她相信醉人的夜,她相信有一小片云飘在头上,泪洒在她的花床。
她甚至相信有早餐可以吃,在冥王星上”他美艳、纯粹,可怜又可爱,也实在像神明一样强大,身为一个跨性别者社会边缘人物在窘迫到被人陷害、冤枉、剥夺立足之地甚至生命时也只是淡淡地“动手吧,我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
这样的过分乐观简直是不可思议。
说这份乐观与勇气来源于无知与愚昧更为现实,说来源于喜剧形式更为合理,但荒谬的形式本就折射出了现实的一隅。
在别人眼里他本就是神经质怪胎,他行为言辞怪异又什么都不懂。
但他都懂,尤其是在逆境里好好活着和毫不犹豫地追寻与珍惜爱。
本来准备枪杀他的人又说没必要为了个女装癖浪费子弹,小猫站在被挖得深深的坑里可怜颤抖着说“干嘛不屑杀女装癖,你不是谁都杀吗”他是这样一只淋了雨被人伤了也抖抖毛继续在雨中前行的满口梦呓的小猫。
莫莉要打胎时他说“如果生下来可能会像我一样,是个灾难” 莫莉改变打胎想法坚定的走出医院,她对小猫说“但是我爱你,你这个灾难”Sweetheart I love you too.
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地球人,受死吧。
喜欢Liam Neeson,才看的这片子,忧郁、文雅的老男人确实很有魅力。
接受了这片子的节奏以后好好看!莫名其妙就掉眼泪了。。。还好是温暖的结局,But I love you, you fucking disaster~
2
既可以看作是个体的自我认同也可以看作是对于爱尔兰历史和命运的隐喻。Father一词的双关,开局与结尾新生命降生的暗合,寻母之旅所暗含的对于源起的象征,圣诞夜的大火,神父与女佣的媾和,总之,这是一部充满了隐喻和指涉的电影。或许,性别的错置与最终认可暗示了爱尔兰历史身份的处境和变迁。
受不了墨菲捏着嗓子说话的声音 也找不到好字幕
对GAY没有意见,可讨厌nancy boy的夸张...有点吃不消。但是Patrick还是挺惹人心疼的。
原声太好听了...两个小时的电影..中途交杂着各种不耐烦...但属于那种看完了会感到莫名舒服的电影....那首扮作印第安的sand.太销魂额...女装扮相很好看...
好诡异,实在不稀罕这种调调
没看完,看不下去,对男主有种莫名的厌恶。
Patrick从发丝到指甲尖儿都散发着伦敦圣马丁学女装的男生的气质,圣马丁就读的朋友观后评价道,本片用作穿搭参考也是毫不逊色的。Cillian的Kitten撑起影片混乱的节奏和剪辑,他魅惑、纯真且率性,美的极致果然是雌雄同体。那扑朔迷离魂牵梦绕的Phantom Lady,最后你也活成了她的模样,但却没有被这个城市吞噬,结尾算是意想不到的好结局。另外,没有见过比Liam Neeson更适合演神父的人选了
看完后非常难受,故事虽然只进行了两个小时,但现实中,这类人不知要有怎样的勇气才能继续生活下去,在这里向CILLIAN MURPHY致敬,要不是特意查了一下演员表,打死我也认不出他就是那个风吹麦浪里的弟弟和盗梦空间里的翩翩君子.
他活的是否是他妈妈的人生?他用人生践行寻找着他的妈妈。
啊 Cillian居然可以出演这个角色 我感到万分惊奇!!!!!!!!片子不错 尽管我不喜欢 异装癖 这个题材的片子但和'Bad Education'一样 拍的很不错
用女装来凸显人物的坚强,真是个好点子。
3.5。London the biggest city in the world swallowed her up. 虽然光鲜亮丽却没有拍出Patrick内心的苦衷,还是流于表面多些。过于期待所以打分苛刻一点吧。
我想要个gay密友。
原来那个时候国外早就有伪娘了...
三星半,音乐出彩,人物无法共情,段子电影且每一段都很无聊。
卷毛基莲~~ (¯﹃¯)j居然是和蝙蝠侠崛起还有红眼是同一时期的。。好嫩,真美丽啊,然后就过上了百合的生活了么。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吧!b7gtxlgc @
我真的很不适合看人物传记类片子和这种文艺片吗?打了好几次瞌睡。。。当然我知道这是个纯真的gay。。。。。。。还是不喜欢这种电影。。。。。奔着它的音乐来的,但音乐也没有海盗电台的好听。。看casting才发现,居然是Liam Nelson。。。哎 他老了。。
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