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的电影里,他主动和她说要一起去死。
吃安眠药前,旁白说想过一个人把药全吃了,而他没有;时间往前推移,他推着她进了出租屋,而她问他,为什么做这么多次;在更早些的时候,他抛下她一个人去赴死,旁白里说一起去死对她太不公平了——实际上,是他内心里并不愿去赴死——后来康复了,竟然说捡了一条命,很开心;看着漂亮的护士,又想着康复后会和这样美的人谈恋爱——所以爱是什么呢?
不过是原始的冲动。
爱,不过是想做爱罢了;会有一同赴死的爱吗?
会有——不过那必定不是本心——本心,不过是做爱罢了——这是短剧里虚构的导演的想法吧?
在电影里,他跟着她,死缠烂打地拽着她进了出租屋,他说他爱她,还问她会不会再来——可是爱不过是做爱罢了,所以,他一定没有看懂那部电影,却又对自己模仿短剧导演这件事都不敢承认——更何况像临终之人说出“我不想死”呢——又怎么会真的付出什么,甚至为爱赴死呢?
“你喜欢我什么呢?
”一起做爱吧——这是导演洪常秀的想法吧。
这是近二十年前的电影了,一个半小时,与现在的电影比,节奏很慢,却讲了很多东西,角色也塑造的很成功。
真的很喜欢女主呢,像一个朋友——一个可能再也没机会见面的朋友。
《剧场前》仍然延续了洪常秀爱情小品的一贯风格,是他诸多作品中最打动我的一部。
男主角东秀,曾经酗酒,不被同学接纳,如今有点木讷,固执,虚妄。
看似一个社恐症患者,却执着地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爱情——女主角英实。
他爱英实,因为她是短片中的女人,他将自己代入短片中,认为那是他自己的故事;也因为现实中的英实完美地演绎了他理想中的女人。
从东秀的角度来看,他在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业和爱情的希望彻底破灭后,爱上了一个幻象,他希望与英实重温短片中的情节,用殉情来重新演绎这段他自导自演的故事,为自己理想中的艺术人生和纯洁爱情弥补一段遗憾。
从英实的角度来看,她理解的爱情,是在尊重个人价值的前提之上独立选择的结果。
对于东秀的倾诉和表白,她认为那是亦真亦幻的巧合,是东秀的小题大做,甚至是对一个将死之人的道德控诉,但或许是彻底的、真诚的。
她给予东秀的爱,是行使一个独立的女人爱情选择权。
对东秀来说,是英实激情后的一次施舍,是在现实中给予他的最后一个爱情幻象。
英实最在乎的是那个即将远去的生命,是曾经的爱人和朋友。
她为过去的龃龉感到难过,所以当她再次唱出那首短片中的情歌时,忍不住泪眼朦胧。
之前是戏剧,如今是人生。
她对东秀说,你没有看懂那部短片,再次表明了她对于爱情态度,笃定但不过度依赖。
影片最后,东秀在遭到英实的拒绝后,决定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讲,英实拯救了东秀,正如她在短片中拯救男友,只不过方式不同。
同样是戏中戏的结构,《剧场前》的自反性与昆汀的《无耻混蛋》类似,它们都将戏中戏的部分作为意志或爱情的臆想,看戏的德国人或东秀都被一种造梦机器所控制,他们梦想中的乌托邦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
只不过昆汀多给了一层,他创造出一种双重自反,用希特勒的死将荧幕外的我们也戏弄一番。
昆汀通过电影艺术的自反来探讨历史,洪常秀用它来探讨爱情,这是个将“自我”祛魅的过程。
同样,在《开罗紫玫瑰》中,同样的离别,悲剧的结局让主人公完成了觉醒,但伍迪•艾伦处理起来轻松浪漫得多。
《剧场前》有趣的地方在于,电影带领我们进入的这个世界,我们始终无法辨别真伪,或许东秀真的正在重复他的曾经,英实的决绝有些冷漠。
它只是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不停止思考,艺术探索就永远不会枯竭,我们的生活就可能会有新的转机。
洪尚秀的这部刚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力作一改前几部影片的叙事方式,通过“片中片”的形式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出三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剧场前》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电影院的故事。
男主角是《生活的发现》的金相庆,他饰演的金东秀一天在电影院里看了自己同学拍摄的一部电影,当他走出影院时,看到片中女演员崔英实(严智媛饰)也在剧院前走过,对电影剧情有深刻感受的东秀于是开始追求英实,而另一边,他的同学即他所看影片的导演得了重痛有可能离开人世......影片的情感描写延续了洪尚秀一贯的风格,冷静而不失尖锐,主人公没有大喜大悲的情感,彼此孤独的人总会走到一起,喝酒,聊天,然后发生关系,性爱场景里看不到性感,只有真实,洪似乎把他的各种人生体验都投进了电影里。
影片中的东秀是一个对生活没有什么渴求的人,所以当看到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买安眼药自杀的场景时就联想到自己,甚至觉得电影讲的就是自己的故事,是啊,生活中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每当我们被一部电影打动时往往就认为影片讲的就是自己的的故事,甚至当电影结束那种情绪还会围绕着左右,只不过我们没有东秀那样投入,他甚至听电影里的歌曲,迷上了电影里的女主角,令他没有料到的电影毕竟是电影,电影里的男女可以不顾一切自杀,而现实中的导演自己得了病都害怕离开这个世界,女主角在电影里不习惯男人在性爱方面粗鲁的行为而在现实中却希望男人勇猛一些......电影毕竟是电影,而不是生活,也许我们在影片最后也有和东秀一样的困惑,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最近的行为。
洪尚秀在韩国电影里算是一个另类,也很具有开拓精神,他的电影有着现代人的孤独感和游离感,却又不像金基德那样极端,他的电影里的男女彼此都渴望发生关系却又不会考虑到责任,在洪尚秀的电影里,我看到了真实,一种现代人之间的真实感情关系。
“只要电影里有一点相似的地方,有的人心里就会说,那像自己的故事。
毕竟我们都太爱自己了”。
“只有思考可以救得了我。
” 这是影片中的台词,印象深刻。
平时比较少接触洪尚秀的电影,仅知道他被誉为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独具特色的推拉镜头多次被运用到每场戏中。
对于《剧场前》的兴趣来源于海报的吸引,这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话题。
电影看到一半时间才发现这是电影中的电影,电影中的电影还上演了一场话剧。
整部电影的节奏很慢,配乐有些诡异。
喝酒、莫名其妙的上床、自杀、不痛不痒的碎碎念。
当你看明白这部片子并不是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后,也就清楚片中一切的不合理在电影中都变成了合理。
戏中戏很精彩,也很好的诠释了“现代人的孤独感和游离感”。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电影了。
过去几个月,自己不只一次和别人说过这话。
想来总是有些不可思议,曾经日夜颠倒、放纵沉溺其间,而这种短暂的疯狂终于在不经意中就被自己丢弃。
”在看到女主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竟莫名的有一丝触动。
年轻大学生在生活中感情脆弱,缺乏成就感。
在与女主崔英实相遇后相约自杀,却在吞下安眠药后抱头痛哭。
其实他们都惧怕死亡,但又无法抽离现实。
这是剧中剧的情节。
怀才不遇的导演金东秀在街上遇上了电影中美丽的演员崔英实,跟踪其后,当他耳机中拉德斯基进行曲响起的时候我却觉得很有喜感。
这是故事的第二部分的开始,也是残酷的现实生活。
崔英实是一个演员,脱离电影她就是现实中的女人。
现实和电影被她划分得很清楚。
金东秀是一个颓废的男人,每日都在电影院寻求安慰。
他的消极兴许让电影中的自杀情节变得不那么牵强。
“你好像没看明白那场电影”给了金东秀一记耳光。
故事结束在一段轻快的音乐中。
电影终是幻象,总得抽身离开。
或许他在反思,或许他已醒悟。
我们终不得而知。
ps:金相庆的表演太加分了。
作为洪尚秀的影迷,看他的每部电影我都带着极其主观的色彩和浓厚的兴趣:突然的拉近远焦镜头,把话筒故意放在画面的角落里晃来晃去,梦境和现实的直接切换,还有让人始料未及的做爱镜头等等等,让我叹为观止,无不佩服洪尚秀独立而坚持的品质。
我认为洪尚秀是一个极其尊重观众的导演,在他的电影作品里,长镜头的运用,演员生活化的表现,以及导演刻意的拉焦指示,不仅让观众融入剧情,而且能让观众清醒地知晓这只是电影,不可以轻易站在哪个角色的立场上来感同身受,在《江原道之力》里毛茸茸的话筒调皮地在画面的角落里晃来晃去正应证了如此。
《剧场前》与洪尚秀经常在影片里反映男女关系的主题显然不同。
这部电影则瞄准了猥琐文艺男子的独角戏,其他都沦为配衬,连和她上床的女主角也只是生活的一个过客,他进行感受和思考的一个棋子而已。
所以说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互动,只有体验。
没有互动的体验却是最痛苦最孤独的,因此导演只好在前四十分钟用一个“片中的电影”来铺垫男主人公的情绪,这着实把观众都忽悠了一把,我想,一般观影的观众谁愿意把“片中的电影”男主角的情感体验转接到真正的男主角身上呢?
而也正是这种非主流的转接,也恰恰说明了片中都市人物游离状态。
男主角似乎一直在游离,从被朋友嫌弃,想勾搭妹纸,参加同学会,和妹纸上床,和妹纸诉苦、控诉李导演想并和妹纸一起自杀,妹纸不鸟男主角,最后男主角对着李导演痛哭流涕。
这一切发生完,又改变不了什么,妹纸还狠狠地告诉他:“我看你没看懂这部电影。
”这不是他的亲身经历吗,怎么会没看懂呢。
喔,也许他真的没看懂。
我们每个人能体验到的自己的快乐悲伤忧愁烦恼,并陷入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我们认为我们很懂自己,而别人看我们的情感体验时,会这样认为吗?
当然,这是一个辩证的命题了。
这个电影我认为是洪尚秀叙事较为薄弱的一部,当然,如果他只是想去讲人的一种状态,一种心境,我们大可不必怪罪。
也许,洪导演当时正处于一个孤独而焦灼的状态呢。
他拍了一部电影,想告诉感同身受的人们,你们应该好好思考下自己最近的行为了。
既然没有自杀,那就好好活着。
电影讲述了怀才不遇的导演金东秀(金相庆 饰)每天都流连在戏院前,沉醉在自己的思维里。
最近他刚好看了好友的一部电影,他会觉得电影的情节便是自己的故事。
与此同时。
他遇到了电影中的女主角崔英实(严智媛 饰)。
后来东秀在出席一个电影人聚会的路上,再次遇到了崔英实。
英实正被影迷索要签名,东秀终于鼓起勇气上前问候。
可以隐约瞥见人脑海中瞬间一闪而过的贪婪、欲望、谎言、怯懦、冷漠和欺骗的自私混合体。
也许只有有如此闪念的人才能拍出。
有意思的是它的很多画面背景都脏的可以,视野中遍是垃圾、废物、工棚,人站在这样的肮脏前谈论死亡和爱情,随后又不可告人的躲闪逃避,充满讽刺意味。
沉溺于自己的世界里的人是痛苦的,同时也是悲哀的。
痛苦在于无人能理解这种源自内心的虚拟世界,悲哀在于这样的人往往在现实中是无助的,没有人能给予他在现实中一点点的温暖,于是,他只能将自己的额期待倾注于虚拟世界。
幻想着别人有朝一日能走进自己的世界,且对于自己的世界很是认同和理解,最终在梦碎的时候,这种痛苦就会更加残酷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讲述的就是这种痛苦。
《剧场前》营造了一个戏中戏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并不新奇,新奇的是这个概念之下,片中的主人公的世界。
这里的世界分为现实和虚拟,两种不一样的世界交织在一起,并没有人能很好地区分,当我们逐渐的沉浸在剧情当中的时候,也会跟主人公一样分不清,辩不明。
怀才不遇的导演金东秀做梦都想着自己能在电影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然而现实却如同一个随时随地都会醒来的梦一样困扰着他,金东秀只能每天徘徊在剧场前看着别人的作品一部一部的上演而自己苦苦追求而不可得。
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某一部电影中的主角崔英实。
崔英实在影片中饰演的是一个想要陪同自己心爱的人去自杀的女人,金东秀对于这样的女人很是向往,他认为崔英实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女人。
于是,他跟随着崔英实,想要结识。
在一个导演的聚会中,金东秀终于结识了崔英实,且两个人发生了肉体上的纠缠,就在金东秀觉得自己已经获得了电影中梦寐以求的生活的时候,崔英实适时的终止了这种关系,金东秀再一次的跌落到了生活的谷底,他渐渐的分不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虚拟了。
这是一场期待与现实之间的斗争,这样的斗争力量太过于悬殊,以至于期待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失败,自己就已经失败了。
金东秀的情绪低落来源于自己对于未来的某种期待是不切实际的。
幻想着能在电影领域有所成就的他却在现实中目睹着或者说是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的身边人功成名就。
这种严酷的对照之下,金东秀看似有着一种孤傲的气节,实际上已经在内心中表达了对于别人的成功的嫉妒千百遍。
金东秀能在崔英实面前坦言自己嫉妒自己的学长,他在内心深处一个人的时候就已经将这种嫉妒进行了上百遍,上千遍。
然而心态不过是心态,期待的心态在变为现实之前总是要经历挣扎的,但是这种挣扎并不意味着期待的生活会在现实中呈现,或者说实现。
然而金东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梦还是在现实中生存。
理想的生活并没有到来,因此,他只能将自己的期待转化为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当这种梦想不断地冲击着金东秀的生活的时候,金东秀对于生活的厌恶就愈演愈烈了。
崔英实不过是一个虚拟的形象,金东秀喜欢的也是崔英实所饰演的角色的那个虚拟的形象,这一点崔英实本身是有所认识的,但是金东秀却并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崔英实,还是崔英实所饰演的角色。
当这两种不一样的角色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崔英实最后只能抛给金东秀这句话,你还是没看懂电影。
崔英实没看懂吗?
并不,他太懂了,因为太懂,所以他展现出来了一种迷惑,这种迷惑正好能迎合他当下的生活,生活的不如意使得崔英实即使短暂的叫醒了金东秀,他却依旧是无法从自己的想象中挣脱出来,这种美好自然是不复存在,当金东秀开始对着崔英实苦苦哀求的时候,崔英实看到的不过是一个被生活击穿了的肉体。
金东秀的内心一直困在电影中不能出来,以至于他所看到的生活中除了自己的欲望再也没有别人。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是悲惨的,同时也是无奈的,因为现实中的怀才不遇渐渐的时间久了之后就会演化为一种另类的虚妄。
金东秀正是陷入到了这种虚妄当中不能自拔。
他不愿意睁眼看一看这个世界的变化,因为任何形式的清醒都会让金东秀陷入到更深的自我怀疑当中去。
因为现实中的他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人,他所渴求的欲望,也只存在于虚拟当中。
金东秀只能通过虚拟的世界来将自己彻底的伪装起来,然而现实中的他并不能很好的处理眼前的生活与自己的期待之间的差距,他疯狂的追求着虚拟角色,然而对于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金东秀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固然可以了却太多的烦恼,但这对于金东秀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当梦醒来的时候,悲伤的一定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你好,再见
本片描述一位男人看了前辈的电影后走出电影院时,在剧场前,偶遇电影中的女主角而追着这位女主角的一天里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韩国首都首尔,讲述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由于对电影院的热爱而结识又分开的经历。
一个想自杀的学生遇到了一个年轻女子,她决定跟随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Tongsu是个平庸的电影制片人,他走出电影院见到了一位美丽的女人,并且认出那就是他刚 看的这部电影的女主角。
这个年轻人动荡哀伤的生活与先前想自杀的学生产生了奇怪的回应。
在第一段的戏中戏里,男人与街边偶遇的曾经女同学坠入爱河。
事实是男人早就爱上了女人,可当时女人有男友,所以这份迟到的爱如今才来,但他们却在游戏般的吃药自杀同归于尽行动中闹出笑话。
男人从医院打着吊瓶打车回家的画面叫人忍俊不禁,而回到家面对母亲的严厉指责和哥哥的耳光似乎让男人再次有了自杀冲动,拔出针头,扬长而去。
此刻,戏中戏嘎然而止,真正的男主金东秀出场,原来刚才的戏中戏是金东秀在影院看的一部电影,电影导演是金过去的一个朋友,而金也是一个导演,不过是一个失意颓废的导演。
而电影里的自杀戏码正是金曾经真实干过的事情,所以他怀疑朋友窃取了他的“知识产权”。
而后金偶遇了朋友电影里的主演,也就是电影里和男人一起吞药自杀的女主崔英实,这里不由让我想到了同是金相庆主演的《生活的发现》,同样是跟踪,同样是有关同归于尽的话语,只是本片里金更加猥琐........洪尚秀作品里的男人跋山涉水、千言万语最后都会融化于那一炮中。
洪尚秀的尴尬美学在金与老同学以及同学聚会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为冷,金把自己的围巾送给同学的女儿戴,可是在下车离开时,又强行将送给别人的围巾要了回来,惹得老同学让他赶紧关车门离开,这样的分别场景与他们刚见面时的状态大相径庭。
而在晚上的聚餐上,曾经的同学再三强调他不要喝醉了,结果金就刻意摆出一副喝醉酒耍无赖的样子让一桌子人难堪……他就像一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甚至故意挑衅常规的局外人,唯一想做的就是和女演员崔英实来一炮。
金和崔在吃饭时,金表示她主演的电影故事的原型来自于自己,但催表示很多人看电影都会觉得影片讲述的是自己的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最在乎自己,尤其一个忧郁的人,更容易也更喜欢寻找共鸣,而电影里的角色往往就成为了另一个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催会对金说你并没有看懂那部电影。
两人的炮战如期而至,金最在意的却是为何催的身上没有别人传言的伤疤。
当然,有没有伤疤只是炮战的附加节目,最重要的还是射精的那几秒。
洪尚秀的电影里,女人经常扮演了更加理性和善于跳脱出来的角色,比如一夜情就是一夜情,过后好聚好散,不多打扰,而男人则成为了跟屁虫。
就像做爱时,金不断说着我爱你,而崔则一个劲的说慢点.......
洪常秀说他的电影不是讲故事,而是展示一堆生活的碎片。
这些碎片经由他观察,大脑提取,罗列进一个合适框架里,建立一定结构,便成为他的电影。
他也不拍自传性电影,他不相信自传体会忠实反映出他的人生(这一理念与我钟爱的哲学家德勒兹一致)。
但他会将自己生命中某些瞬间感受,编织进影像里。
他第六部长片《剧场前》(2005年)前一段40分钟所讲述的,与他本人18岁左右自杀未遂经历,出奇相似(本片也是一部不足90分钟小品式影片。
分两段,戏中戏)。
这段故事讲一个18岁青年,遇到以前喜欢过而不敢追的女人,随着境遇改变,他们擦出火花,在旅馆甜蜜做爱后,青年突然说自己想死。
而与他相拥的女人,说自己也有这个想法。
出奇巧合。
二人相约赴死。
为此认真做起准备来。
最后他们并没死成。
二人在旅馆房间共同服下的安眠药药效不够。
女人先醒来,给他家人拨打电话求救后,自行离去。
青年被赶来的叔叔送去救治,在病床上躺了许多天。
他看到漂亮护士照顾他时,心里还闪过追她的念头(很洪常秀)。
但他没力气,也足够羞涩。
他被带回家后,母亲因他自杀举动感到愤怒。
不是安慰他,而是骂他。
他很受伤,一怒之下冲到楼房顶层天台,想要跳下去。
又几番回头,发现并没谁追上来劝阻,感到失落(很黑色幽默)……戏中戏到此结束。
接下来故事是一位郁郁不得志青年从影院走出,看到这段短片的女主演也走出影院。
影片下半段讲的是他如何执著地想要靠近女主角。
前段戏中戏男主角自杀经历,及摆脱死亡后重获新生的欣喜感,正是洪常秀当年所经历的(他加进的共同赴死女主角则为虚构,为下半段故事做铺垫)。
影片中母亲态度,很难说不是现实中他自己母亲对他曾有过的态度。
这段影片对青年几乎没有个人背景交代,也不描述他为何想死。
仅仅是,突然想死,然后行动。
以及相应后果。
将缺乏背景交代和心理动机讲述的人孤悬于环境中,单纯地行动。
人变得抽象,更具普遍性。
这令人想起加缪故事主角(洪常秀在美留学期间大量阅读的作品中包含加缪)。
充满存在主义荒诞感。
洪常秀为何拍这样一部影片呢,一方面,18岁时这段自杀经历是很好素材。
另一方面,他经常在看完一部电影走出影院时还沉浸在电影所营造的虚拟感觉中,心理及行为方式会受到影响,比如像电影中男主角一样耍帅(然后觉得自己好傻),或者恋上电影中女主角。
于是他设想一番情景,一个事业失意生活缺乏重心的男青年,看完电影迷恋上女主角然后看到扮演女主角的演员就在身边,由此引发的可能情境。
这依然是一部布满洪常秀元素的电影。
他说过,拍电影他只是找一个框架,来容纳他想放入的一堆碎片。
这个男青年身份是一个电影专业毕业后无所事事的人,因酗酒在朋友圈子搞臭了名声。
前段短片是他师兄导演作品,而师兄正躺在医院病床上等死。
青年追上女主角搭讪,对方不认识他,爱搭不理。
他又碰到一个前来观影的大学男同学,从他那里得知师兄病重,晚上一群同学搞聚会,为师兄治病募款。
这个同学邀他吃饭,与自己老婆孩子一道。
同学的孩子着凉感冒,他解下自己围巾给她围上。
这善意举动,令同学喊他上车,载他一程。
他在车上想抽烟,同学警告他不要车内抽烟。
这令他不爽,要求下车并从孩子脖上解下围巾,说是妈妈给他的围巾他必须留下。
这令同学不爽。
他步行到同学聚会的地方(因为他听女演员说要来参加),聚会上同学对他不友好(载他的同学率先奚落他),笑他混得差又酗酒。
女演员到来后受到热烈欢迎,她唱了首情歌,泪光闪闪地希望导演康复。
导演是她演艺事业起步时的贵人,她红了后弃导演而去。
导演如今生命垂危,她心中有愧。
她离开饭局时男主角再次纠缠她,她不耐烦,说要去医院看导演,匆匆离去。
男主角又步行着奔往医院。
在医院门口,再次拦住走出门来的女主角。
这次,他说他也生病,搏得女主角同情。
又兼心烦寂寞交缠,终于同意和他上小酒馆喝两杯。
不小心喝多了后,共同奔赴汽车旅馆。
他得到了他心中女神。
女主角还对他说,看,女演员也没啥吧?
也就是一个女人。
他还想模仿那部短片剧情,和女主角一起赴死。
女主角告诉他,那部片子,你没看懂(也仿佛洪常秀对观众在说)。
第二天他想继续和女主角一起,女主角鄙夷道,该知足了吧?
说完匆匆离去。
男主角最后也进医院看望了师兄。
师兄躺在病床上,认出他后,哭着说不想死(与前段死亡主题互文,黑色幽默式反差)。
他也感慨万千,与师兄哭在一起。
走出医院重新汇入街上人流,他若有所思,边走边自言自语,我要思考,我必须好好思考一下我的人生。
貌似正在找回失落的生活重心。
或许海德格尔所说“向死而生”,此刻正在他心中发挥效应。
电影在此处结束。
洪常秀说,结尾处台词是剧本上写好的,本想换掉,但看了表演效果后予以保留。
他的电影就是如此随性。
在既定框架内,充满即兴考虑。
封装进这个框架的是些什么呢?
社交中的微妙尴尬(车上吸烟与解围巾的令人不快细节),饭局上的攻击和嘲讽,均体现出现代人的异化,人情的冷漠,以及成王败寇的都市丛林法则。
这部电影中两处围绕死亡显示的态度,也充满鲜活感。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洪常秀影片常让男主角在性事上得逞,有点超现实色彩,仿佛一个梦。
这并不是为展示生命光彩,反而是为表达失落提供平台。
在欢床上剥光人性外衣,让我们将人性灰暗处瞧得清清楚楚。
我最感慨的是车中吸烟冲突与解围巾细节。
这么微小的日常细节几乎不会被任何影片所关注到并刻画。
但洪常秀影片中充斥着这类细节。
比如在《生活的发现》中男主角站在小饭店门前享受一根烟的惬意时,一辆三轮车横冲过来吓人一跳司机还粗暴喊道:“让开!
”《江原道之力》中男主角溜达在公园里,被一条狗挡住去路时害怕得瑟瑟发抖,还有三个年轻女孩并排坐在海滩上聊天之际,画面上方跟她们隔着几米之处,坐着一位土味十足孤单大叔,以破坏画面美感的方式提醒,三个女生不是生活在唯美真空中的;《猪堕井的那天》老同学们聚餐被男主角搅扰得不欢而散时,一群人溜达在公园便道上,一位中年男子忽然对身边女同学说:“相不相信我可以一下子跃过前面那个栏杆?
”说着往前助跑,成功跃过,然后得意地转身望着女同学;《女人是男人的未来》里住豪宅的男人说,偶然撞见自己老婆躲在卫生间里抽烟(她平常不抽烟),并感慨道:“那一刻,觉得她突然变成一个独立的人了,而不只是我老婆。
”诸如此类,洪常秀将他在自己生活里观察到、感受到的细节,碎片,放到影片中,有时,会从叙事主线上跳脱一下,令人一愣,但这造成他影片的不受限制的丰富感。
他永远不会仅仅被主线叙事给框住。
拒绝一个封闭世界。
因为这样不真实。
他拍电影的目的就是试图还原世界的复杂与真实。
对真实的凝视,赋予他的电影自由呼吸感。
如果你迷恋他的电影,那是因为,你也深深迷恋着生活本身,对这世界无穷可能性,以及细节纹理,保持着开放心态,与观察的好奇。
洪尚秀把韩国片的姿势水平提高了一个八度,展露一切猥琐的真心,揭露一切真心之伪
随意微妙不确定,纷繁杂芜无方向,要论浑然纯熟的境界,还是后期比前期好。
人类都一样 自私无趣又莫名其妙 看着别人的戏 演着自己的故事 还以为自己有多深刻似的
……洪尚秀总能精准拍出我最讨厌的男性形象也是很厉害 加一星给文本
好应经!于是大家都想开了,都再也不相信爱情了。小饭店小旅馆小冬日光景
戏里戏外,傻傻分不清,其实我不并太明白洪尚秀这部片子到底想表达啥
想法可以的
個人觀影史第1886部。尷尬戲和喝酒戲較之於洪常秀其他的作品水平略有下降,這一次勝在戲中戲這一無縫銜接、以假亂真的結構創意。黨我以為戲中戲裡的男人已經夠猥瑣的時候,戲中的男人更猥瑣。前者騙女人上床還會想出一個“約定自殺”這樣帶有悲情色彩的理由,後者則是自作聰明地說戲中之戲是根據自己的故事來改編的,但反被女人打臉。也許洪常秀是想說:電影中的東西是騙人的,現實中的人沒那麼好騙。和你有肉體之歡不是你多聰明,而是正好也是別人的一時之需罷了。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發生確實不需要理由,但也別太當真。
(只是我的理解)一个失意的大学同学看到了同学的成功,于是靠着胡搅蛮缠还有点思维粗线,硬生生重演了一遍同学的电影故事,并试图copy paste加上创造出一种“这是我的故事,你用在电影里罢了”的错觉。可惜从头到尾无人信之,就像女主角说的“你根本没懂”。不管我懂没懂,电影还是蛮好“食用”的,看的流畅轻快。MUBI.
女主还不错
男女相遇.尬聊.吃饭.上床.分手。快速变焦推拉再平移,再快速变焦推拉再平移,再快速变焦推拉再平移,再快速变焦推拉再平移,再快速变焦推拉再平移,再快速变焦推拉再平移,好了拍完了。
洪尚秀的情趣,“我觉得你根本没看懂这部电影”,交相辉映。
令人驚嘆的一部洪尚秀!探索了電影和現實,戲裡戲外的人與地點的對照很有趣。習慣性打開地圖搜尋片中出現的餐館醫院藥店,雖已是十多年前的電影了,居然找到一家藥店它的店名電話13年來都沒有變,令人唏噓。忍不住這樣做的原因也許就是想尋找城市裡變化和不變的證據吧。醫院居然就在不遠回基洞。0526천장관
“我觉得你没有看懂这部电影。”
你好象没有看明白那部电影
Radetzky March & Stalker
实在看不下去
最喜欢的一部。戏中戏,现实与戏剧的关系和错位,有趣极了,洪尚秀对男人这种动物真是骨子里的嘲讽,乐此不疲,反而很多女性角色叫人喜爱怜惜和欣赏。
看的第一步洪,因此当时接受度并不高。需要重看。
剧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