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来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London,伦敦小卡片
导演:史蒂夫·麦克莱恩
主演:Leonardo Salerni,哈里斯·迪金森,Jonah Hauer-King,Kiera Bell,Bernardo Santos,Ben Cura,Raphael Desprez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吉姆(由《沙滩鼠》主演哈里斯·迪金森饰演)是一位年轻气盛的英俊小伙子,他希望能在伦敦大有作为,然而却成了在苏荷区身无分文的无业游民。他无意间遇见了由当地小有名气的应招男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教会了吉姆一些不同寻常的“御男之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们的心理需求。拥有不凡外表和青春气息的吉姆迅速成为了苏荷区顶尖客户群和艺..详细 >
一群搞艺术的鸭,接受无能
Fine……again! 分又这么低,我现在开始理解了。观众老爷们对电影一直有一种奇怪的期待:要技法、要叙事、要情感、要深度、要台词、要演技,还不能PC、不能太迎合大众、也不能完全不了解市场......You know what? Fuck'em all! 对电影包容一点好吗?那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那最重要是一种表达方法,是镜头的绘画,或者只是展演而已,“友谊和美”,布光、配色、服装与选角,同样重要,怎么能打跟国产烂片一样的分数呢?不知是瞎还是蠢?活该永远活在过去!
场景设计绝了。
是真心不想给那么高的评分,但是LGBT影视剧必须打call !剧情有点摸头不着脑,浓墨重彩的镜头,像极了一个长篇使用lomo滤镜的Vlog ~不太喜欢这样的拍手手法和影像处理!我可能需要再刷一遍,加深理解~
可爱!!!张力缺乏 一直期待 但是没有感觉是一种粉丝行为 持续物化
颜值是真高,肉体是真美好,画面是真漂亮,就这三星了,此外,剧情是真的没有,人物也没有,表达的话,感觉就是导演在说看我多牛多文艺吧,先锋实验,可用来截图。
跟我两个小时前看的同志色情片《解开男孩》比,这个电影一看就是大制作。我以前一直觉得我是个文艺电影爱好者,这部电影让我深刻意识到我是个俗人,这电影我根本看不懂,完全不知道讲了啥,能看懂的大概得是欧洲文艺史博士吧?我看完只觉得好像上了俩小时的欧洲美术史。四星全给服化道,男主的颜我也get不到。
导演清楚自己在拍什么吗?
每一帧都是油画,我却偏偏看不进去
get 不到男主的颜,也不知道这剧到底在讲啥
导演的上一部作品是Post Cards from America,两部作品相隔24年,这时间段就有点神奇。
单单欣赏哈里斯迪金森的脸就够了
梦幻
见过了Harris Dickinson之后pretty boy终于在我脑袋里有了印象他真的好漂亮...其他几个小伙子也很漂亮,但是电影全程我的目光都离不开他...话说Harris真的总和老男人在一起啊
有点舞台剧的形式,一个到伦敦闯荡而身无分文的漂亮男孩,当起了rent boy,还要读书训练口才和艺术,跟顾客谈论绘画。电影分成几parts,类似书的章节。
1.致敬讴歌古典艺术,重新演绎卡拉瓦乔及其整个时代的艺术风潮,迪金森简直就是画中人2.艺术家与灵感之间的关系3.不同流派风格类型艺术之间的碰撞,以及现代资本对于古典传统艺术的冲击4.男主的历程就是从感受艺术走向创造艺术,他钟爱传统艺术但也认可现代派别,整体上是对艺术的喜爱。5.色彩,音乐,手法,选角,台词都简直完美!6.艺术与灵感就是来源于经历和感受,来自于这个属于自然与社会网络之中。
稍微私心一下。在这部里才真正体会到男主演的魅力与美丽。毫无节制的浪漫化特写镜头,现实中的呓语,霓虹灯光,复古色彩,揭示艺术与性——或者说同性爱——不可分割的联系。动态的个人与静态群像形成的鲜明对比,既表现了Jim的性格与病态,也暗示了众人和时代的格格不入及特别。 3.3
认知差的游戏 艺术的营销实质
the power of judgment
通过夸张的方式展现充满诱惑,容易迷失的伦敦基圈。男主经历跟之前刚看的《快乐王子》Rupert经历类似,都是年少时离家出走来到伦敦,一度当了男妓。没在soho逛游过,我可能会给两星,但有着部分共同经历后更喜欢,那里的夜夜笙歌想推荐给每位基友去体验,但建议体验后醒悟,而不是无止境地跳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