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接待了一个举报人老王。
在接收卷宗之前有同事提醒:这个举报人非常难缠,三年间向不同部分上访几十次,各部门被缠得烦不胜烦。
等见到他,满面红光,矮壮敦实的一条汉子。
我问道:“你要举报什么啊?
” 老王说:“我举报我们村前任主任老金贪污、受贿,欺凌乡里,无恶不作。
” 老王又说:“我要匡扶正义,为民除害!
” 我当然不信老王那些鬼话,就花了些心思到村里镇上走访了半个多月,总算是摸清了他的底细。
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这个举报涉及40多万的大生意,当然值得干一票。
话说,当年国家号召退耕还林,让丘陵地区的农村多种树。
那时老王和老金还是好朋友,他俩脑袋瓜子灵活,发现退耕还林可以领国家补贴,于是合伙在河道沙滩上种满了白杨树,以领取退耕还林补贴款。
几年过去,政策变迁,上面又要求防汛抗洪,疏浚河道,要把老王和老金种在河道上的树砍掉。
砍树等于拆迁,老王老金这是要发财啊!
粗略一算他俩种的树能得40多万的赔偿款。
这么大笔钱怎么个分法呢?
老王和老金就为这事闹掰了。
恰好老王手里捉着老金的小辫子,就可劲儿猛举报他,一举报就是三四年。
事情都弄明白了。
我问老王:“你要多分补偿款吧。
分钱就说分钱的事呗,告人家贪污算什么?
” 老王不语。
我接着说:“老金被你告了,他忙着接受组织调查,就没空跟你争补偿款了,所以钱都是你落着了。
” 我又问:“钱你早就拿着了,你还盯着别人猛告是咋回事?
” 老王不语。
我接着说:“老金也不是好惹的,你怕一停下来,他就打击报复你。
” 我说:“你再怎么闹,也有闹不下去的一天。
不如我帮你解决后顾之忧,让老金下个保证,不报复你。
你也别上访了,可好?
” 老王道:“好。
”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完了,直到后来我听说,是村副主任老刘告诉老王,说老金要独吞那笔40万的补偿款。
哦这“副”字早去了,现在该称呼村主任老刘了。
电影整体 给4星 但是与同类片《卑劣的街头》《新世界》《辩护人》《局内人》相比 这部片子虽然得到了更好的演员阵容及幕后资源,更长的电影播放时间132分钟,却没能超越其中任何一部。
略失望。
从电影开头片子就很明确的在给男1号布局,想展现出他的被动与无奈,在各方势力的压迫下奄奄一息的窒息感。
濒死的爱人,疯子一般的市长金主,冷酷无情的检察官,甚至阴云密布的天气都想让观众有一种代入感,感受到那种绝望。
但是与胖子检察官的对手戏里有几处衔接不太好,感觉更像是男主角的情绪反复,人工痕迹太明显。
对方有了你的把柄,按照通常的逻辑是你认栽,受其控制直到出现重大转折。
但是在这里,男1号臣服,过了1分钟又不服了,检察官又做了一番教育说我还有你的其他把柄,男1号又跪下了表示服,喝了一点酒,又不服了又要干仗,然后又服了。
几次冲突中间的情绪铺垫做的不好,戏剧张力不是这么做的,瞪圆眼睛西八西八的骂娘也要有新的理由的啊。
动作场面完美,十分过瘾,男主丢枪 飙车那段戏 我还是没能看出来是特效还是真实镜头,棒,最后在灵堂的厮杀非常韩式,给市长爆头那一枪 还有两滴血从房梁滴下来,细节抓得太好了。
韩国电影的优势就是血性,从早期开始看的权相宇的青春热血片开始,韩国电影就和韩国人一样,暴脾气起来自己都咬,血性。
对政治的讽刺更是刀刀见血,这点他们做的很棒(有些人说黑的太过分了,但是最近韩国总统的傀儡绯闻 哈哈哈哈)。
国产片确实应该正视,韩国电影就是他们的鲁迅,不死谏不足以成剧组兮。
还有,就是韩国片学了西方,对于吃饭的场景非常非常重视,每次吃饭都是有意义的,都是男1号和男2 或者其他人坐下来总结一下刚才20分钟发生了什么,接下来我要干什么,我从哪儿来 我要去哪儿。
而且食物的选择,摆盘,勺子挖出来的饭量,放进嘴里,后槽牙撞击的声音都要收到。
这片子吃饭都有男2,几次吃东西基本就是 男2心态的变化: 哥我好好跟你干都听你的,哥你真行,哥我觉得我也行,哥市长现在很看重我,哥我不需要你了请你也别乱念叨我,我是你哥给我TM滚。
看似男2的事业起步了,其实正是他一步步迈进阿修罗炼狱的真实写照。
最后一次吃饭男1吃玻璃这段,意思就是 市长我听说你很疯 你现在把我逼疯了 I have nothing to lose. 你最好老老实实打这通电话,要不然玻璃渣要从我的眼珠子喷射出来的说。
国产电影少了血性和劲爆的情绪渲染, 但是呢, 我们厚积薄发,点到为止,这方面无间道远胜阿修罗,不需要倒在血泊砍的手骨都凸出来,只要一只手拦住电梯门,下一秒黄秋生就从天台坠落。
总结,每段戏,单独拿出来,都是绝佳,情绪都很到位,但是凑到一起,情绪衔接不太好,让男1号休息一下吧,132分钟,一直都是瞪着眼睛西八。
减掉他老婆5分钟的戏。
最后去灵堂之前加一分钟男主角坐在贫民窟的天台俯瞰安南市平静的抽烟?
看到狗在翻垃圾桶找吃的之类的,松一松。
韩国电影在近几年可谓十分辉煌,从题材到拍摄手法都有可圈可点的作品,说是亚洲之光也不为过(主管感受而已,民族主义者速速退散)。
但是其中暴露出的社会风气问题,也让我错愕。
虽然韩国拍出了很多不错的政治片,但我却很少有在电影里感到密云不雨的阴谋,反而让我感受最多的是当权者毫不掩饰的暴力。
上级肆意殴打、辱骂下级,几乎时时刻刻把下级当"狗"一样对待,然后一旦下级变成了上级,就会变本加厉得对待原来的上级。
在这样的权力环境中,韩国总统几乎没有善终的也是情有可原了。
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部,比如《特工》《新世界》(当然还有其他的电影也是)里面的当权者比较"体面",没有羞辱下属的戏码,多是着尔虞我诈的阴谋和内敛的情感。
如果大部分电影是这样,我很可以理解,但是这种电影反而屈指可数,这真的让我觉得不是为了剧情需要导演才这么拍,而是导演觉得这些习以为常才这么拍的。
总之韩国社会的这种风气真的让我无法理解😂,我们的政治理念讲究得是"体面",是情商,做人要圆滑,做事要留一线,很多时候就算彼此不共戴天,也绝不当面翻脸,要的是"体面"的打败对方,而不是抓住把柄后肆意的羞辱。
因为大家都懂自己不可能永远做得滴水不漏,于对手点到为止,以后才能让别人对自己点到为止,如此一来才能让原本残酷的政治,多几分保障,"入局不死,入常无罪"都是基于这种理念诞生的潜规则。
由此看来,韩国当权者这种对待下属毫不留情的羞辱,放在我国和欧美简直就是"低情商"、"不会做人"的代表,被大家唾弃的对象 我斗胆举个例子,希望可以还原一点我的感情。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在中国,某市委书记没处理好一件事,当地省委书记得知后,在彼此秘书都在场的情况下,2巴掌啪啪打在市委书记脸上,嘴里还憋出几句"阿西巴,没用的煞笔",然后市委书记鞠着躬,嘴里不停地念叨"是是是,我错了"。
这样一描述是不是就能理解有多荒唐了😂
你满18了吗?
有暴力倾向吗?
郑雨盛、黄政民、朱智勋、郭度沅、郑满植等一众国民演员聚在一起飙演技,哭声前半部平淡无奇,黄政民推开门出场那一刻,自带BGM 整个电影逼格瞬间起来了,片子讲了一个恶人们之间狗咬狗的故事,在这个阿修罗地狱里你看不到善,但是看完你会明白恶是多么的可怕!
看完很压抑,蝼蚁般生存着的人只能任人摆布,这世界的坏人永远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黄政民郑雨盛演技棒棒!
伴随着朴槿惠事件的发酵,在这个当口看到这部《阿修罗》确实会产生某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韩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题材因为对于政坛腐败和黑暗的大胆书写而迅速崛起,备受尊敬,而后不久也因为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呆板,而陷入自我重复。
这部《阿修罗》却在一片疲软的政治揭黑片中独树一帜。
从讲述方法上看,它并非关注那些对幕后交易的呈现,其实是直接侵入了已经形成的黑暗现场,把一切的后果敞视给人们。
“阿修罗”是对这部电影场景最精准的描述——一片人与人殊死搏斗的地狱之景。
人们陷于其中,被欲望驱动,为生存而战,以死亡告终。
这部电影的很多镜头会出现俯视视角,尤其整体呈现那座小城破败的街区时,白天显而易见的苍凉和夜晚隐藏的肮脏,真如地狱的标本与模型,虚妄又不知为何,也不可言说的原由,推动着人们奔赴死亡。
而这些人似乎都觉得这你死我活的战役是他们通往希望的唯一道路。
作为旁观者,最初,我们或许会觉得他们不过是被欲望一叶障目,但最终,人们就会慨叹,谁又不是如此,只不过自己结局没显得那么惨烈和夸张罢了。
在生活中,谁不都为了生存而搏杀。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修罗场也成了人间的隐喻。
所有人都如蝼蚁,不知所终地在生活的迷途中奋力攀爬。
像所有这类韩国电影一样,故事主体无非是政客和检察官的对决。
市长朴成裴为私利无所不为,警察韩度京为了利益,也为了能救自己罹患癌症的妻子,成为了朴成裴的帮手,而特殊检查部的检察官金车仁也在秘密调查市长朴成裴的犯罪活动。
最终,所有人陷入了一场恶斗,没有胜利者,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正义的、邪恶的,殊途同归。
在死神眼中,这不过就是一场不值一提的收割。
这电影之所以让人们感到某些苍茫又眩晕的不可言说的况味,就是因为它一直在叙述冥冥之中的宿命。
客观地讲,相比于它的剧情和故事,《阿修罗》氤氲出的幽暗气氛,打斗镜头,雨夜追车,以及让人惊喜的优质配乐,都更加令人赞叹。
从某个角度上看,导演金成洙或许就根本没有想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构筑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上,而是让人们直接置身于一个犹如修罗场般的现实之中。
一切都无端,无因,人们就不明就里地开始生死相斗,像被无形的力量操纵。
这电影遍布脏话和暴力,一句句重复的脏话抖落着每个人虚弱又只得强撑的内心。
《阿修罗》明确地告诉人们:这故事中没有“好人”。
市长朴成裴自不用说,他从来就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做策略和手段,不过是为了更简便地抵达财富,“这世上谁不爱钱呢?
”他这样质问正在调查自己的检察官。
刑警韩度京为了私利主动沦为腐败者的帮凶,无论他是为了欲望还是为了给妻子治病,但他所做的已经走得太远;而更令人心生寒意的是韩度京的小弟文先模,他最初是一个胆怯又单纯的小伙子,一切都想按照规矩去办,原本,韩度京为自己,也为小弟的利益考量,让他从警队退出去了市长的安保团队,但瞬间,文先模就黑化了,他被利益刺激,变得疯狂无比。
肆无忌惮地为市长铲除敌人,甚至铲除身边变得无用又危险的自己人;而以绝对的正义者出场的检察官金车仁也在最后的血腥一幕之后,变得瘫软和顺从,他拿起了刀想砍向自己的同僚,只为了获得让自己活下去的可能……在这一切人性的畸变之后,韩度京突然显得算是最有道德感的一个,他一直想退出但不得,“我太累了。
”他说。
他劝诫已经沉迷于权力场和欲望的小弟文先模,自己在市长和检察官之间进退维谷。
他介入得最深,但其实,内心却一直残存着某些善良的质地。
当所有人开始失控,韩度京却保留了最后一点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至少,他还懂得恐惧和害怕,对某些事还心存敬畏,而,那场砍杀成为了人间地狱的真实写照;最终,人们已经忘了为什么自己沦落至此,成为了被本能驱动的动物。
那些悠缓的爵士乐在打斗之中伴随着喷溅的血雾弥散开来,梦幻又残忍,它形成了一种抽离的视角,让人们仿若飘浮在空中,全景式地见证着生死无常。
我给了推荐,没有给力荐,这一分保留的是血腥暴力。
其他我觉得完美。
我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标题我想了好久,要不要与电影主题相关,关于阿修罗及阿修罗道。
想来想去还是不要了。
因为看了大家一些影评,感觉能和导演共鸣起来的太少。
不过话又说回来,导演本人也应该想到了,既然选择这么拍,就想到了有褒贬不一的这么一个结果。
也就不用别人为他担忧了。
因为导演可能是个疯子,起码血液里有疯子的基因。
我先来就我看到的一些影评提出的一些缺点,做一下个人解读,讨论这个东西,我们不论谁对谁错,只看里面的看法就好。
首先我看到了很多人评价说男二号文先模转变过生硬,无铺垫,看着不舒服。
这个电影前后我共看了3遍,第一遍看完就下架了,二遍三遍都是下载来看的。
第一遍就一个感觉,都是血。
2遍感觉惨,3遍有点意思了。
从剧情发展来看,先模转变是有原因和流程的。
再有,个人认为豆瓣的剧情简介不准,并且有一定的误导性,建议大家不要拿豆瓣剧情简介来评价电影,还得自己来看。
首先,电影开场时主角度京和先模两人去找竹竿给他送钱,度京让先模在车里面等他,度京自己上去在给竹竿拿钱的时候班长来了,班长是从楼梯上来的,也就是说跟着度京来的,班长上来没两分钟,先模也上来了,导致后面一系列的悲剧,那么我们先来看,为什么先模会上来,先模只是个小警察,跟着大哥度京混,这个楼可能就一个进出口,车在楼下,班长上楼,先模肯定也是看到了。
为什么他要紧随其后呢,根据先模的人设来看,这个孩子装傻充楞,忍辱负重,其实是很渴望上进的人,从后面跟市长后可看出。
那么他上楼小部分因素可能是要看看大哥有没有事,而大部分因素,其实是想争功,在班长面前表现一下, 从他上楼开始一系列的举动,都可以表明,竹竿跑了,他直接去追,等一些列的积极主动,都表明了,他想表现一下,只是有点不明白状况,所以弄巧反拙。
班长狠揍了先模,度京为了保护先模无意干掉了班长。
事发后,先模有些慌乱,极力想报警,看着很缺脑,实际却是极力撇清自己的关系,两人吃饭时,度京问他,班长的死怪我吗?
先模想了一下,才悠然答,不怪。
度京又问,怪你吗?
度京想都没想,不怪我。
这里已经表明他还是心口不一,因为度京有些事情瞒着他,他开始并不知道竹竿那些事,导致发生这一系列事情,他都认为,这是大哥一手造成的,和他没关系,他的出发点是没问题的。
而后度京被特殊检查官调查了,手里有把柄,要度京出卖市长,度京进退两难,这个时候,想到了先模,他的辞职被检查官攥着,正好借着机会,他让先模去市长身边了,一个是代替他占好市长身边的空缺,保障自己的未来,第二个就是他个人认为能够掌控住先模,他以为他了解先模。
他间接的出卖市长,就可以即没事,又不会被市长发现自己出卖了他。
这是他自己心里的小算盘,先模可能直到死也没去这么想。
先模的想法很简单,想成功想上位,大哥给了机会赚大钱,他就去了,在市长身边,看到了市长的权利,及市长给他的一切让他陷了进去,但是他自己也有个心魔,就是大哥度京,他目前的一切可能是通过度京得到的,他怕度京随便一回来,这些就没了,度京会拿走他的一切,他又成为度京的小弟。
所以他不甘心,有心和度京去比。
只是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比度京强,可以取代他,但是的却没想过杀度京,小报告绝对是打过,他知道度京见了检查官,他肯定是第一个出卖度京的那个人,因为他没有安全感。
先模到死之前也是想要把度京赶走,他自己是没有想动杀心的。
后来两个人决战那一段,先模下了很大决心,也没能开枪,度京依旧想讲道理,让先模不要越陷越深,先模最后内心的挣扎,害死了他自己。
他不想放弃在市长身边的机会。
这就是先模的心理过程。
好多树上电视剧里都在讲,社会复杂,人心不古。
但我们都知道,书上影视作品里,描述的更为直白尖锐,而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则来的更为慢,更让人痛不欲生,煎熬百倍。
人心理的变化都是慢慢滋生的。
感受到变化也是日积月累的。
很难描述。
只有通过一件一件的事情变化,最后才能做到心中明镜。
这就是先模的变化。
我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些,主要是因为,我本人的生活和工作中,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就很容易理解。
然后再来说说检查官,
看得也是难受,暴力血腥镜头直接粗暴,直击面部的打法真的看不下去,太有痛感了。。。
然后说这部电影主题,简直是黑暗得无边了,没有任何调剂,结局简直。。
看得我目瞪口呆,真的是极其惨烈崩坏,不仅是生命,道德底线人性全部崩坏,只能用相互毁灭的形式来收拾,可能真实得让人难以接受。。。
人设上简直是星光熠熠,六个男性演员也都算是各具特色,演技爆棚的演技派。
每个人物坏都坏得各有特色,黄政民坏得明目张胆彻头彻尾;郑雨盛坏得很有分寸感,夹缝中求生存的挣扎也是表现不错;郑万植相对来说算是一个比较正面的角色,忠心的打手,最后颇具悲剧英雄色彩;竹竿的小配角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市井小混混,直来直往的无赖。
比较凸显戏剧效果的两个反派:检察官角色的郭道元,站在正义一方,为达目的还是不惜手段与胁迫,如果说这些还能从某种程度上视为逼不得已,最后的为保命而丧失底线与尊严,真的真实得太难看;金智勋的角色也是前后转变最大的,从一开始少不更事单纯的小刑警到后面的冷血杀手,让人感慨诱惑面前人到底有多脆弱,环境的影响力太大了,等到清醒的一刻,才发现为时已晚回不了头,这个人物是最贴近普罗大众的吧,有时候能保有着基本的善良与正直,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还未受侵害,是因为我们没有机会经受诱惑的考验,但愿这般诱惑永远不会来吧!
爱是突然有了软肋,又有了铠甲。
韩度京的软肋和盔甲都是那个痛苦着在病床上苟延残喘的妻子,他用尽自己所有的力气留住自己的妻子,明知她即将死去,还坚持让她做手术,韩度京想留住的不仅仅是妻子的生命,还有他对这个世界残存的希望以及良知,妻子是他黑暗世界的一丝微弱的光,是沾满血的双手依旧愿意握住的人,是告诉他不高做坏事的人。
所以,用生命、名誉、权力、金钱威胁不了他,但是一段即将发送的视频威胁了他,那是他不堪入目的背叛。
即便妻子即将死去,即便那段视频可能在妻子心中翻不起一丝涟漪,但是,他还是不愿意看见妻子有可能的伤心,那是他心中最后的一片洁净,他不愿意污染。
所以,他屈服了。
可以说,最后死去的人,都是罪有应得,连主角也是。
韩度京的双手,一样沾满鲜血,他死掉了,一点也不可惜,可是,我想所有的观众都一样,愿意把最大的怜悯和宽恕都给他。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世界,一旦踏足了,便再也摆脱不了,韩度京是,文先模亦是。
其实文先模比韩度京更清楚,更清醒,既然摆脱不了,既然回不了头,那就一头走到底,那就疯狂一点,努力取得市长大人的信任,背后的辛酸、辛苦、黑暗、鲜血,看到的人几乎都不在了,所以只剩下光鲜亮丽的外表,那就努力维持好了,笔挺的西装,豪车,还有体面的人生。
只有韩度京这样,手中沾满鲜血,心中却又残存着善良,才会两边都讨不到好,所以都从他那里下手,拿他开刀。
有软肋,却没有相应的铠甲,所以,受苦的总是你。
好在,编剧总是善良的,这样的主角,当然要做一个完美的endding,所以韩度京找到了铠甲,杀死了所有该死的人,最后倒在血泊里,也算死得其所。
值得一说的是,片中的另外一个角色,金车仁,套路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虽然对于他的阴险和暴力有着毫不掩饰的厌恶,但是在死亡面前,毫不犹豫地投奔自己一直奋力打击的罪恶,甚至拿刀砍向自己的伙伴,那个为自己奋不顾身的同伴。
还真的是亮瞎了我的眼啊···
(文/杨时旸)伴随着朴槿惠事件的发酵,在这个当口看到这部《阿修罗》确实会产生某种截然不同的感受。
韩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题材因为对于政坛腐败和黑暗的大胆书写而迅速崛起,备受尊敬,而后不久也因为题材和表现形式的呆板,而陷入自我重复。
这部《阿修罗》却在一片疲软的政治揭黑片中独树一帜。
从讲述方法上看,它并非关注那些对幕后交易的呈现,其实是直接侵入了已经形成的黑暗现场,把一切的后果敞视给人们。
“阿修罗”是对这部电影场景最精准的描述——一片人与人殊死搏斗的地狱之景。
人们陷于其中,被欲望驱动,为生存而战,以死亡告终。
这部电影的很多镜头会出现俯视视角,尤其整体呈现那座小城破败的街区时,白天显而易见的苍凉和夜晚隐藏的肮脏,真如地狱的标本与模型,虚妄又不知为何,也不可言说的原由,推动着人们奔赴死亡。
而这些人似乎都觉得这你死我活的战役是他们通往希望的唯一道路。
作为旁观者,最初,我们或许会觉得他们不过是被欲望一叶障目,但最终,人们就会慨叹,谁又不是如此,只不过自己结局没显得那么惨烈和夸张罢了。
在生活中,谁不都为了生存而搏杀。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修罗场也成了人间的隐喻。
所有人都如蝼蚁,不知所终地在生活的迷途中奋力攀爬。
像所有这类韩国电影一样,故事主体无非是政客和检察官的对决。
市长朴成裴为私利无所不为,警察韩度京为了利益,也为了能救自己罹患癌症的妻子,成为了朴成裴的帮手,而特殊检查部的检察官金车仁也在秘密调查市长朴成裴的犯罪活动。
最终,所有人陷入了一场恶斗,没有胜利者,死亡是每个人的归宿,正义的、邪恶的,殊途同归。
在死神眼中,这不过就是一场不值一提的收割。
这电影之所以让人们感到某些苍茫又眩晕的不可言说的况味,就是因为它一直在叙述冥冥之中的宿命。
客观地讲,相比于它的剧情和故事,《阿修罗》氤氲出的幽暗气氛,打斗镜头,雨夜追车,以及让人惊喜的优质配乐,都更加令人赞叹。
从某个角度上看,导演金成洙或许就根本没有想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构筑一个戏剧化的故事上,而是让人们直接置身于一个犹如修罗场般的现实之中。
一切都无端,无因,人们就不明就里地开始生死相斗,像被无形的力量操纵。
这电影遍布脏话和暴力,一句句重复的脏话抖落着每个人虚弱又只得强撑的内心。
《阿修罗》明确地告诉人们:这故事中没有“好人”。
市长朴成裴自不用说,他从来就把自己的这份职业当做策略和手段,不过是为了更简便地抵达财富,“这世上谁不爱钱呢?
”他这样质问正在调查自己的检察官。
刑警韩度京为了私利主动沦为腐败者的帮凶,无论他是为了欲望还是为了给妻子治病,但他所做的已经走得太远;而更令人心生寒意的是韩度京的小弟文先模,他最初是一个胆怯又单纯的小伙子,一切都想按照规矩去办,原本,韩度京为自己,也为小弟的利益考量,让他从警队退出去了市长的安保团队,但瞬间,文先模就黑化了,他被利益刺激,变得疯狂无比。
肆无忌惮地为市长铲除敌人,甚至铲除身边变得无用又危险的自己人;而以绝对的正义者出场的检察官金车仁也在最后的血腥一幕之后,变得瘫软和顺从,他拿起了刀想砍向自己的同僚,只为了获得让自己活下去的可能……在这一切人性的畸变之后,韩度京突然显得算是最有道德感的一个,他一直想退出但不得,“我太累了。
”他说。
他劝诫已经沉迷于权力场和欲望的小弟文先模,自己在市长和检察官之间进退维谷。
他介入得最深,但其实,内心却一直残存着某些善良的质地。
当所有人开始失控,韩度京却保留了最后一点人性中的善良和正义,——至少,他还懂得恐惧和害怕,对某些事还心存敬畏,而其他人都在比赛着疯癫。
《阿修罗》结尾那场血腥高潮让影迷们直接联想到《黄海》以及港片的辉煌时刻,那场砍杀成为了人间地狱的真实写照;最终,人们已经忘了为什么自己沦落至此,成为了被本能驱动的动物。
那些悠缓的爵士乐在打斗之中伴随着喷溅的血雾弥散开来,梦幻又残忍,它形成了一种抽离的视角,让人们仿若飘浮在空中,全景式地见证着生死无常。
别人怎么评,我真心不想去看了。
还是谈谈自己的看法,看完后,让人深省,8+神作。
整部片子就如片名这般,阿修罗,你能理解吗?
满满的佛理在里边啊,是值得再看的好片。
男主角夹在市长与检查官之间的无间地狱,低分喷子真的感受到了吗?
全程无尿点,竟然有人说拖沓,无法理解。
早早就有男主角失手杀死班长的情节,然后就被检查官这边的人不停的骚扰威胁,而男主角又不停的犹豫站队,实在是不知道站那一边,也可以说不管站那一边,他都没有好果子吃。
来回这样的煎熬,观众懂吗?
末段灵堂大战那段,男主角不想再挣扎,安排两边人碰面,把话谈开,以为得到一个大圆满的结局,市长能成功把检查官收卖,对于男主角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结果,检查官不愿被收卖,市长也要把这个麻烦处理掉,大血拼。
另外一方面,市长让男主小弟干掉男主,促成最后阿修罗地狱。
剧情爆炸,演技也是爆表,内涵更没得说。
另外,还看到有人吐槽满屏西巴,我真是笑喷了。
难道他们觉得这是演员们的失控,就算演员失控,导演也跟着失控吗?
难道你们这些小清新没有吵过架打过架?
就算没见过猪走路,也吃过猪肉吧,也见过别人吵架打架吧?
在干架的时候满口脏话,多么贴近人意,那种真实感,难道就没有感受到?
相信之后评分会被刷上来的。
剧组忙内还上综艺招演员呢,结果捐钱打了副MC脑门一巴掌,讨个彩头,当年票房确实也大卖了。
韩国近些年来一系列“警匪痞子斗狠”电影的三个特点:漫无目的的恶,毫无节制的感官刺激,“阿西吧”综合征。《Way Down In The Hole》真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流,瞬间穿越到巴尔的摩。
略拖沓,略无聊
嘲讽韩国的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修罗场内人人都会成为恶魔
真是他妈的糟透了
…毁了期待这事很气,主要是真的糟糕…从表演到剧情到节奏到结构到表演甚至人设,乃至于多方对峙却至于了很稚拙的正邪对抗,真的都能说是一无是处…
1.把那么多演技好的演员聚在一起炖了一锅血腥大杂烩 2.前面太墨迹了 最后半小时进入高潮 大家一起下地狱 3.黄政民的屁股露的我真是猝不及防
郑雨盛遇到黄政民和郭度沅,就像刘德华遇到周润发,演技被摁在地上摩擦。。。最后一场主角配角全灭的戏,加一星。
无法欣赏郑雨盛的演技
啰啰嗦嗦那么多,其实就是为了结尾的大杀器,困兽之斗狗咬狗,人性丑陋黑到底。大银幕看,最棒的场面是火花四射的亡命撞车和结尾的记录参与感,有种狗笼看电影的感觉,一边喝酒,西八不停,故意摆出烂片相,但暴力过火一路宣泄。挺爽。
可以看到很多港片的影子,对其影响最深的感觉是无间道,电影狠劲很足,收尾的乱杀戏尤其是凶猛,但情节太多无法理解,弟弟突然反水,黄政民这个市长突然犯蠢,主题上的确拍出来了一种无法抵抗的罪恶,感觉也是初版的坚如磐石最想借鉴的东西。(6.5/10)
当初因为朱智勋避开23333但黄政民的名场面没有错过。看到别人发的光屁股动图,加上这两年看朱智勋逐渐顺眼,拉出来看了。以2016年来说,最后那场面算是可以了。但是金成洙我总觉得他在剪辑差着口气。而且前面有些重复的铺垫属实没必要,算是韩影类型化道路上的一次摸索。郑雨盛跟这个角色还是适配度低了点。
只有黄政民表现出了演技,其他人都在干嘛呢,郑雨盛你又退化到只会梗着个脖子瞪眼装逼的阶段了么?没想象中那么烂调色血腥度都还可以,但这种简单脸谱化的剧情拍的太墨迹了,结尾还来强行搞基完全变笑片啊,剪到100分钟以下还能涨半星
201002 | 观感一流,全程笑得想死,如果对主演的前后作品有了解堪称大型cp乱炖现场,怀疑导演是郑雨盛泥塑粉,动辄就是被禁锢下巴,被掐脖子,被喂食,被摸摸捏捏,被迫下跪,被俯瞰蛮劲十足的漂亮眼睛(他真的好漂亮)以及在两个权势者之间游移不安、苟活喘气。表演上郑稍显用力,郭一贯松弛,黄百炼成钢,三个人气场互补完美中和,嬉笑怒骂全像打情骂俏。特别喜欢整个片子戏谑的气质,就是要狗咬狗,就是要烂的俗的反复用,就是要漏洞百出啰里八嗦只为最后修罗场血浆大放送。不满是如果要嗜血,还不如完全摒弃逻辑,架空到底。还有就是最后学老男孩太明显了啊!
一眼看到底,堪稱不高級。
狂飙演技的风险,所有角色都歇斯底里,像踩着风火轮三天三夜不停歇。
就这样吧郑雨盛最后那个笑有点感觉
简单,粗暴
一旦某个类型大卖或者得奖,后继者就争先恐后的模仿之。近几年韩国社会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多,好像大家都恨不得,揭露的越狠越好,反而慢慢的偏离了社会题材的初衷。
这些小人物,城府、魄力、智商没有一个在线的,拿啥跟人家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