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ander夾竹桃花,頂生於枝端,聚繖花序,單瓣或重瓣,有香氣,可能為黃、白或粉紅,非常毒,就連燃燒枝葉的煙霧也含有劇毒-我找了很久的戏.终于找到, 在一秋雨纷纷的傍晚. 一出关于母女感情的戏. 但剑走偏锋, 描写不是一段普通的母女戏.Alison Lohman ---女儿Astrid 米雪菲花Michelle Pfeiffer-- 妈妈Igrid( 演技啊,绝赞) 蕾妮齐蔚格Renee Zellweger--Claire过气影星Astrid 和艺术家妈妈Igrid一起生活得开心无忧. 闲来画画水彩画.然而, 生活并不是一直这样.Igrid 认识了一男人。
她们的生活因此而改变。
男人认识了其他女人。
Igrid占有欲很强,她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一日, 她和Astrid 开车去找他. Igrid一人进屋。
Astrid等了很久,Igrid才出来。
Igrid恨恨地说, He has a date. He made love to me, and then said i had to leave.....Because he has a date. (哗,甘都好HURT嗻)她决定杀了他泄恨。
我一直看下去, 还是不明Igrid 怎么杀她的花心男友。
镜头间中出现,Igrid拿一大束白色夹竹桃泡浸在牛奶里。
我想不是这样给杯奶毒死的吧?
我太有好奇心啦,查找一番关于夾竹桃的资料。
夾竹桃全株都有毒,葉、皮、根都有毒。
新鮮樹皮的毒性比葉強,乾燥後毒性減弱,花單瓣或重瓣,有香氣,可能為黃、白或粉紅,非常毒,就連燃燒枝葉的煙霧也含有劇毒。
中毒症狀:舌頭有灼痛及麻木之感,接著喉嚨乾噪、刺痛,中毒的情形是噁心、嘔吐、腹瀉、昏睡、瞳孔放大、血壓升高,心跳變慢且不規 則,隨即心臟阻塞。
毒性直接刺激心肌,使收縮力增強,引起心室額外收縮或心室纖維性顫動,房室傳導阻滯。
興奮延髓中樞,使迷走神經作用亢進,從而使心搏減慢、心肌緊張力遞增,導致竇性心律不齊,形成不完全或完全的心傳導阻滯,心跳驟停。
刺激腸、胃、子官平滑肌收縮,引起噁心、嘔吐、腹痛及流產等。
增強血管收縮,使小毛細血管充血以至出血,尤其是內臟,常呈殷紅色。
如此说来, 花心男友绝不是喝毒奶死。
导演有心把杀人手法拍得很暧昧。
看完了,我还是不明她怎么用夾竹桃杀人。
Igrid被捕,她临走对女儿说,我很快回来,一小时后就回来。
Astrid望着她的背影。
但, Igrid到底是判有罪, 入狱35年。
Astrid成了孤儿。
未成年的她开始了她的寄养生涯。
她一边哭,一边匆匆地收拾行李,包括她的画册。
此后,Astrid不断地搬移,多次收拾行李的镜头,她那飘泊的童年。
第一个养母是从良的脱衣女郎Starr,她和男友一起收养了三个小孩。
Astrid很快熟悉,尽管和以前的家天渊之别。
受了Starr 的影响,她甚至还受洗入教。
穿着那条Starr为她挑的俗艳粉红裙子,也不以为忤。
Astrid去监狱探Igrid, 狱中的Igrid还是一如既往地优雅,好象不是在坐牢。
Astrid 说: You are still so beautiful.Igrid自负地答:sure, the prison agree with me. Astrid问: They hurt you?Igrid说:Not as much as I hurt them. 她还安慰女儿说, I won't be in here forever. I promise you that one day you look at your window, I will be there.Igrid真的是很强,没有人可改变她,监狱算什么?
一直都只有她改变别人。
在监狱里的Igrid 还想控制女儿的一切。
发现Astrid脖子的十字架,她非常不满。
拼命地灌输自己的观点给女儿。
---I raised you to think for yourself.---The evil is tricky, just when you think you know what it is, it changes its form. Learning its nature takes a life time of study.最后一字一顿地说, I will not lose you, not to them. These people are the enemy, Astrid. I am the only person you know who can keep your honest. Don't forget who you are, Astrid. You are my daughter and you are perfect, remember......离开时, Astrid把Starr送的十字架扔了。
这就是妈妈的魔力。
Astrid 和Igrid很不同,她总是随遇而安,生活给了她什么,她就接受,顺应而变。
唯一不变的,是对画画的兴趣。
Igrid总是很不满意Astrid的养母们。
她觉得她们象敌人,给予Astrid错误影响。
第二个养母是过气明星Claire,是由"BJ日记"的蕾妮扮。
蕾妮十分好戏, 把过气明星演得入木三分。
其实这出戏的女角都很好戏。
扮Astrid 的Alison 可塑性甚高,清纯,反叛都得,几好几好。
我没看过她其它戏,好象是新丁来的。
Claire对Astrid很好。
她们之间无话不谈。
有一日,她们去海边玩,坐下喝东西,Claire问:What was the best day of your life?Astrid答:today. 她又开始新生活。
此剧有许多精彩对白, 我都很喜欢。
Claire 和Astrid到狱中探Igrid,Claire对Igrid 说:It must be difficult for you to work here.Igrid答:It is, I spend so much time fighting off sexual advance.... I hardly have time to think.待Claire 以为他真被人性骚扰时,Igrid却笑笑说,That was a joke。
Igrid看不得Claire和女儿的亲密无间。
她很妒嫉,私底下,故意揭Claire的伤疤。
她又私下对Astrid说,God, how can you stand to live with Poor Claire. I'll rather see you in the worst kind of foster hell than living with that woman. What can you possibly learn from her. Keep your bag packed!!Astrid很反感Igrid这样说Claire。
Claire自杀死了。
Igrid那番话是诱因。
Astrid 对妈妈彻底地失望。
她不再去狱中探望Igrid.Igrid说话的语气,霸道,唯我独尊,经常damage fun. 让我想起了一个人, H.E.。
有时很反感,但又无可奈何地接受。
直到最后, Igrid终于放飞Astrid。
她原谅了妈妈。
哈哈, 最后,我才知道Igrid如何杀死男友的。
片中有一段, Astrid 回忆和妈妈一起去Mexico买DMSO。
什么是DMSO啊??
DMSO是麻药的一种,它是让别的药剂更容易被皮肤吸收。
把煮了的夹竹桃和DMSO混在一起。
用这个混合物把他的房间涂满。
如一接触就被毒死。
嗬,好毒的女人。
不过用这个办法杀人也挺麻烦的。
有些事情总是需要我们花太多的时间来确定如亲情如爱情如等待走了很多弯路其实结果就在你预想的那样只是你有太多的不舍与不甘便义无反顾的走头破血流暗自哭泣就是不肯收手直到最后结局到了才肯放弃在通向一片洁净接近内心想要的圣地之路你必须经过挣扎经历痛苦磨难经历救赎要勇敢不退缩这样才能真正的自我成长起来看着白色夹竹桃时一直就是这种感觉萦绕美丽的白色花儿剧烈的毒倔强的生命插在牛奶里的若无其事这一切都在成长女人有时候相当的脆弱但有时候却又相当的坚强与充满力量
夹竹桃,茎叶根皮均可入药,但要慎用,因有巨毒性,误食可致命。
勒紧枷锁后,抽干思想能力,直至完全桎梏行为方式,施与受间如何达到互享的平衡。
有点像污染的空气,毒害心肺器脏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逐渐衰竭死亡。
又有点像无菌的纯氧舱,以爱的名义强暴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永远无需长大。
但结果却毫无二致,要以喜剧结束,只能在两面性危险的夹缝中顽强存活,直到最终胜利。
《白色夹竹桃》用这种危险极端的故事旋律谱写了一对母女共同成长的人生插曲。
用回忆的视角摊开心灵深处无法完全愈合的伤口,用现实的宁静幸福把不安锁进小说与电影中,却留下驱不走的一丝怅然。
一个人的性格若不具备宽厚仁爱的特征,是很容易玩火自焚的。
傲慢与偏见总是蒙蔽人的双眼,误以为自己是那高山仰止的“能人”,能一览众山小,还会时不时地用高处不胜寒来自我安慰。
殊不知,因胡搅蛮缠而成为众矢之的,全拜自身问题所赐。
错而不改,故被弃。
英格丽德(米歇尔.菲佛饰)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失败的情人,一个精神偏离正轨的艺术家,她就是这样的人。
当坐在屋顶上吹风,强拉近女儿的那一刻,那种强悍无礼的个性已暴露无遗。
而女儿阿斯特丽德(艾莉森.洛曼饰)由怯懦的拒绝到无力的顺从,这小小的行为也完全表明了她的精神地位。
我近似迷信一种错觉,接近英格丽德的女人都将面对悲惨的人生。
而爱上英格丽德的男人都会在最后的挣扎中离去或消失。
克莱尔(蕾妮.齐薇格饰)是作者心中理想型的母亲形象,也是激起阿斯特丽德彻底抗拒母亲的精神支柱。
可怜的女人,虽然拥有可成为伟大母亲的潜质,却依然经受不起另一个女人的蛊惑。
作祟的不是寂寞与孤独,也不是自恃美丽的外表。
是仇恨的怒火,伤了无辜的人,也伤了自己本该恢复健康的心。
阿斯特丽德不断更换住所,找新的寄居地,结识新的“家人“,这真是个开眼界的奇妙旅程。
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若满足于漂泊,并以此为傲,那就要给英格丽德加上一功了。
事实上,这无疑是用一种残忍的方式拔苗助长。
每每当这个孩子想用正常的生活忘记过去的不快时,为人母的英格丽德,即使身处囹圄,也会用尽办法把女儿拉出人类社会,放逐到荒芜的无人地带。
这是母爱,是伟大的母爱,英格丽德至始至终都这样认为。
而我作为书友及影迷,不会欣赏这样的性格、人物,也会用感性的文字讽刺她的灵魂。
当然,结尾给了英格丽德修正错误的机会,她也非顽石般坚不可摧,作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作品,这又是一个不得不圆的谎。
《幕后玩家》是解读好莱坞电影运作的可视性小手册,对于被选中的剧本及投拍的可能性,里面明晰地列出了万里挑一的法则。
对艺术家而言,最无法忍受的是虎头蛇尾,无端被篡改的结局方式,如果是悲剧,就一定要用喜剧收尾。
接受这样的方式,才能继续艺术之路。
说这么多无关主题的话,无非是要为英格丽德的平反找个不可能的理由,至少在我这个读者心中,不愿谅解一个一开始就用惩罚幼小生命来痛恨自身命运的女人。
关于这部影片,我喜欢导演彼得.考斯明斯金对原著小说的理解方式与阐述角度。
并非忽略英格丽德的悲剧命运,但揪出问题症结,并对阿斯特丽德给予形象上的补偿,使人物主线丰富饱满才能达到更好的反思效果。
作为影视作品,这样做显然是在无法完全诠释原著内涵的前提下,直白却又不失明智的处理方式。
从艾莉森.洛曼很早就进入影坛的经历来看,能够从此角色的选秀中脱颖而出,也算未辜负慧眼识珠的伯乐。
后来在《火柴男人》、《大鱼》中的表现就更显示了她的好学与表演天赋,直至今年的《堕入地狱》,在她的乖巧、清新、叛逆的性格气质中又填充了神秘感,这种自然的可塑性,自然会拓宽她的演艺之路,使其未来更加光明。
对于米歇尔.菲佛,只能用大赞来表达她在电影中的魅力。
在这部剧中,我想她完全领悟了英格丽德这样一个角色,她是小说与剧本相妥协后衍生出的人物,更具戏剧的冲突性。
像她这种老戏骨,表演果然不成问题,轻松把握住了前后的细微变换,最后那一瞥淡淡的眼神,我以为只是一个低头前的最后一次骄傲,现在想来,那个画面依然在我的印象里,真是奇妙。
而蕾妮.齐薇格,演技自然不用怀疑。
不过我在意的是她的头发,觉得深棕色比金色更配她。
英国导演彼得.考斯明斯金除去严肃的电影人身份,他也是个性情中人。
从他对剧本对演员的苛刻态度,就能感知到他用理智做事,用情感引路的态度与方式。
据说彼得.考斯明斯金要拍有关哈里王子的电影,影片名暂定为《后备之王》。
这位生来没有自己的地位,一直成长于长兄威廉及已故王妃戴安娜的影子里的个性二王子,以“备用品”做身份代号,的确形象,在考斯明斯金的胶片中一定又将是一个相当戏剧性的角色人物。
不管是记录还是戏说,我都不怀疑彼得.考斯明斯金的的工作能力,假若罗伯特.帕丁森能够幸运地拿到此角,一定是个热闹异常的影片。
珍妮特·芬奇《白色夹竹桃》小说最后一段:我再次闻到那个火烧午夜的焦味,我想感受圣安娜风的炙热。
这是一个隐秘的渴望,像我无法停止哼唱的一首歌,或者像我永世不能拥有的某个亲爱的人。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我的罗盘总是指向西方,我永远知道加利福尼亚的时间是几点。
《白色夹竹桃 White Oleander》电影改编自珍妮特·芬奇同名小说,艾莉森·洛曼饰演女儿阿斯特丽德,曾出演电影《大鱼》,米歇尔·菲弗出演母亲英格丽德。
本片,导演运用女儿成年后回忆视角,摊开心灵深处无法完全愈合的伤口倒叙,再以现实的安宁把躁动锁进独白,给看客留下驱不走的一帧帧怅然。
牛奶缓缓倒入玻璃杯,夹竹桃插入杯中,迷幻的白,随后玻璃破碎的声音,画面混乱,镜头切到母亲被警察带走……这一幕,过了很久,伴随成长,始终活在阿斯特丽德的梦中。
当然,她还记得那年秋天,沙漠热风来得猛烈,大地在午夜焦味四溢,故乡圣安娜小城,母亲拥着她,在高高的屋顶上,迎着风说笑……两次探监,母亲对她说:“你在信里好像很惊讶,我在这里还是很漂亮。
我们的美来自于我们的力量,它改变我们。
因为别人给了你一点点注意,就把自己和他扯上关系。
因为你是孤独的。
孤独是人类的状况,没有人能填补那空虚。
你能做最好的事就是了解你自己,了解你想要什么。
别让那些畜生挡你的路。
没有朋友生活更容易,也许。
”“永远不要留男人过夜,从不道歉,从不解释。
你难道不会想一想吗?
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我养育了你,而不是宣扬圣经的垃圾养育了你。
我让你自己思考,如果自主思考是邪恶的,那每个艺术家都是邪恶的。
邪恶是狡猾的。
一旦你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改变了它的形式。
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了解它的本性。
别忘了你是谁,你是我女儿,你是完美的。
我生了你,就是要你自己独立思考。
”违背了自己所有准则,杀害情人入狱的英格丽德,注定将改变母女之间固有的轨迹。
从此,阿斯特丽德开始了孤苦伶仃寄养生活,美丽的她常常遭受敌意,即便换了一家又一家,一段自我发现的历程。
每个家庭都有对她来说不同危险,从中她也汲取了每个家庭的深刻经验教训,却怎么也逃不出身在狱中母亲的管束,通过书信以及探监。
当伤害来自父母,没有决裂,走不出控制,伪善的面具后是残忍的自私、嫉妒与占有。
这点像极了现实生活里,以爱的名义强暴家人的精神,孩子们永远无需长大。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诸多拥有强势父母的家庭,子女往往懦弱卑贱,而生性叛逆倔强的子女往往拥有怯懦甚至于窝囊的父母。
原生或是再生家庭皆是。
个体人格成型往往是两极分化。
好比物理定义上,事物之间的相互制衡与平行。
说回电影,阿斯特丽德来到第一家寄样家庭,从女主人男友雷的身上感到了父爱,却因自己拥有母亲一样美丽的容貌被女主人误为勾引其男友,险些一枪毙命。
康复后进孤儿中心,又因漂亮常被欺负,她剪掉金发,顶着一头狗啃发型,开始学会保护自己。
男孩保尔主动接近她,他们都喜欢画画。
得不到母亲的认同,甚至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靠自己走下去,不能靠男人。
再次走进收养家庭,得到这家人的疼爱,尤其是过气明星养母克莱尔。
可因母亲对养母的嫉妒,挑唆原本与丈夫有罅隙的克莱尔殉情自杀。
克莱尔的死对阿斯特丽德打击很大,她认识到母亲的毒性非同凡响,主动请求被一名俄罗斯女贩收养,自甘堕落。
母亲要求她为自己出庭作证,知道了有关自己的身世,她要求母亲放她走,看着母亲走上囚车……阿斯特丽德这历经艰难和迷失、直至成熟,喜悦和真正自立的过程。
暂不论贫瘠或荣华,就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总要承担无法预料和不能控制的变故,每一步艰难生长拼贴的血肉,都是从大堆伤害中愈合,从大片的幸福中掠起,塑造成与人不同的种种人格。
就像大哲小贤们所言,而人生终究是孤独的,在伪善的世上,需要穿上盔甲防护丑恶,张开双臂迎接朝阳,头脑清醒地避开猥亵,敏锐且迅捷地抓住转瞬即逝的美好。
当认识到世上除了父母真没任何人或物是可依,当在重重虚幻的景致里顿悟清醒,也会不愿承认地发觉只有让自己的双手变得坚定有力,才能减少与世界磨合的伤害。
当被认为是弱者时,连最起码的悲悯也是经不起多次唾弃的,即使你拥有无可匹敌的信仰,梦想,甚或其他,一切坚硬的柔软的东西都会化为凉薄。
做人难,难做人,谁不都是在夹缝中顽强存活,无论是成长中还是成年之后,人们在家庭也好,事业也好,无数次想逃遁,又都咬咬牙坚持挺了过去,直到生命以某种形式终结。
电影中的母亲,酷爱白色夹竹桃,也像夹竹桃花球一样风华绝代,恰似一朵极其标致的白色夹竹桃。
她不仅仅是阿斯特丽德的母亲,更是妖冶、性感、魅力四射的艺术家英格丽德。
导演彼得.考斯明斯金追随小说作者珍妮特·芬奇的构思,将她刻画为自私与自恋,傲慢与偏见至玩火自焚的人设;她注定是一个经验主义传授式的母亲;得不到就要毁掉对方的有毒情人;也非顽石般坚不可摧,起码在面对成年后的女儿时。
在母亲的阴影中,这是羁绊,也是想方设法的奔逃。
阿斯特丽德终将遗承为如母亲那般的艺术家。
因而,在导演看来,作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与艺术作品,它想说:爱的境界是放手,不是控制;是独立,不是孤立。
总有一天,你从窗外看,我会在那里。
你爱着你不可能拥有的某人不管她伤害你有多深不管她有多少缺点你知道她仍然爱着你对于一位拥有强大控制欲望的母亲能知道这些要通过多少艰难的考验而这是作为她女儿唯一的 快乐
1.如果看过Janet Fitch的小说,很多Ingrid对Astrid循循善诱的对话都是有关孤独的。
比如:“Loneliness is the human condition. Cultivate it. The way it tunnels into you allows your soul room to grow. Never expect to outgrow loneliness. Never hope to find people who will understand you, someone to fill that space. And intelligent, sensitive person is the exception, the very great exception. If you expect to find people who will understand you, you will grow murderous with disappointment. The best you'll ever do is to understand yourself, know what it is that you want, and not let the cattle stand in your way.” 再有:“Don't attach yourself to anyone who shows you the least bit of attention because you're lonely. Lonliness is the human condition. No one is ever going to fill that space.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it know yourself... know what you want.” 做母亲的知道自己入狱后女儿必须独自长大,所以她教导女儿直面孤独学会与孤独相处因为她害怕女儿重蹈覆辙如她一般的因孤独而产生不应有的依赖最后因极大的失望而犯罪。
女儿一直在追问母亲是否对自己的罪行后悔过,她是如此赤诚坦白:“I regret nothing. No woman with any self-respect would have done less......Let me tell you a few things about regret...There is no end to it. You cannot find the beginning of the chain that brought us from there to here. Should you regret the whole chain, and the air in between, or each link separately as if you could uncouple them? Do you regret the beginning which ended so badly, or just the ending itself?” 同时她丝毫不掩饰自己曾经受过的伤,并且明确地告诉女儿就是因为这些伤口使她成为今天这样的一个艺术家和母亲: “I know what you are learning to endure. There is nothing to be done. Make sure nothing is wasted. Take notes. Remember it all, every insult, every tear. Tattoo it on the inside of your mind. In life, knowledge of poisons is essential. I've told you, nobody becomes an artist unless they have to.” 最终,辗转于多个寄养家庭并为此伤痕累累的女儿决定和男友一起迁去NY,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现今的年轻艺术家,她明白了“You've got to let go of who you were, to become who you will be.” 她也明白是因为母亲lets her go,这样一个勇敢真实面对人生的母亲在deal is deal 谈话后明白了女儿已学会在孤独中成长,尽管她还是多次的警告女儿“Women always put men first. That's how everything got so screwed up.”2. 如果google或wiki所有条目都强调夹竹桃是剧毒植物,其叶皮根花均有毒。
如果细看条目分类又会发现它适应性极强,扦插繁殖极易,春夏秋三季都开花。
不难发现,夹竹桃的比喻是母女两人的结合,Ingrid是个优雅的艺术家兼单身母亲,对于男人的态度是'玩玩可以绝不认真'结果一不留神认真起来就有如剧毒的夹竹桃般置人于死地;Astrid在一个个寄养家庭中流离,几乎所有矛盾源自于男人因为所有男人的女人们认为她有如毒物般在腐蚀着她们原有的家庭,千万般挣扎后年轻人又成为艺术家。
又似乎有女性主义的影子,Janet不断地在重复:女人啊,受伤不要紧,犯错也没关系,收拾收拾自己,不必遮掩旧疤,再上路出发记得别为了孤独而去投靠男人,相信自己你可以的。
Janet还通过Astrid的角度看待那些女人们:“I hated labels anyway. People didn't fit in slots--prostitute, housewife, saint--like sorting the mail. We were so mutable, fluid with fear and desire, ideals and angles, changeable as water.” 是的,如果女人看待同性还像男人般的批判,那么还可以从哪里得到重生的力量?
Astrid正是有过这样真实又痛苦的经历才会彻悟,才能浴火重生。
最终“The phoenix must burn to emerge.”忘了,条目中明确提到夹竹桃虽有剧毒却是是有名的观赏花卉。
所以女人永远是矛盾的结合体。
愿做这样的夹竹桃:享受孤独,美丽怒放。
女性的独立运动无异于史上任何一次革命。
而谭嗣同早已用他的肝胆和昆仑证明了,自古革命都是要流血牺牲的。
阿斯特丽德的母亲自然明白这一点,但她实在太爱自己了,她爱自己出众的才智和美貌,这种对自己的爱胜过了对革命的爱,甚至是,超过了对女儿的爱。
所以她聪明的选择了“流他人的血,革自己的命”。
或许这种革命方法很聪明,但是不可避免的,这便有了投机取巧的嫌疑。
我们看看故事的结局便知道,片面的革命——如我们的女性独立革命——总是与妥协相伴。
影片中的母亲和女儿的谅解,实质上反映的是独立与交流的妥协。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当阿斯特丽德将女性独立运动上升为自我的封闭与个性的捍卫的时候,她便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我一直觉得,革命的正确必须符合动机的正确和方法的正确。
在我看来,这场革命的动机开始时正确,后来走入了偏执之谬;而方法则一直是错误的,表现为对女儿的专制。
所以,女权运动需要的已不仅仅是个体的觉悟,更需要的是来源于社会层面的深层解放。
这也是本片带给我的最大的感受。
《白色夹竹桃》小说的最后一段:‘我再次闻到那个火烧午夜的焦味, 我想感受圣安娜风的炙热。
这是一个隐秘的渴望, 像我无法停止哼唱的一首歌, 或者像我永世不能拥有的某个亲爱的人。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的罗盘总是指向西方, 我永远知道加利福尼亚的时间是几点。
’ 看了这电影,从头到尾都能感受到那种挣扎和成长的疼痛。
我们降临在这个世上,不论贫穷还是荣华,都是要承担一段无法预料和不能控制的生命。
每一步都拼成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生活。
我们从一堆一堆的伤害中脱逃,从一片一片的幸福中经过。
那些经历并不能灼伤我们的皮肤,却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
让我们认识到来自这世界的个人的终极孤独,以及需要穿上盔甲、张开双臂、敏感地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作为女人,当你认识到世界上除了父母真的没有任何人或物是可以永远依赖的安定,当你在重重虚幻的美好中逐渐清醒,也会不愿承认地发觉只有让自己的双手变得坚定有力,才能不受伤害的与这个世界磨合。
英格丽德就是在历经各种不确定和伤害之后变成一朵有毒的花朵。
没有人天生就是武器。
没有攻击也就不需要武器和盾牌。
一切伤害源于最初的被伤害。
所有的不美好都是有原因的。
而作为女人,被认为是弱者的女人,在泪水和悲戚得到唾弃的时候,在柔弱不能换来幸福之后,只有选择变强大。
变成武器或者盾牌,坚硬、固执和冷酷无情。
又有什么办法,世界原本赋予我们温柔和甜美,设定这是我们的力量。
后来世界改变了,世界不再需要灰姑娘,灰姑娘只能变成另外的样子。
好在大多数的我们,孤独并不是彻底的。
因为我们都有生命的罗盘,都能找到有内心永远存在的温暖和托付。
比如父母、比如信仰、比如梦想。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我的罗盘总是指向西方
从前,我家住的四楼有一条长长的露天走廊,我常常倚在走廊的水泥栏看着楼下的马路和行人。
有一天,走廊上多了一盆植物,比我还高,枝干象树一样,叶子又细又长。
快到夏天的时候,它开花了,有点象桃花,比桃花大,纯白色,五瓣,看起来清澈又明媚。
我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还能记起那花的样子。
那是二十多年前,那时侯我十几岁,是个无知的少年,常常想象地球之外的世界有多大,在黑暗的宇宙虚空之中,我觉得很孤独,偶尔想到死亡,便会全身颤粟起来,仿佛血管里流着冰凉的水。
阿斯特丽德说,所有人都问我为何从结尾做到开头,原因很简单,只有到了结尾,我才明白开头是什么意思。
很多年以后,我看了那部叫做《白色夹竹桃》的电影,它不是我的结尾,所以,我仍然不明白开头是什么意思。
电影里,15岁的阿斯特丽德有个艺术家母亲,英格丽特,毒死了弃她而去的情人,阿斯特丽德从此漂泊在别人的家庭,从一家到另一家,那也是成长的旅程……她好象带着妈妈的毒性,她想摆脱,又迷恋。
英格丽特用夹竹桃毒死了她的情人,她剪下正开着白色花朵的夹竹桃枝,慢慢的搅动玻璃杯里的牛奶。
牛奶的颜色就象花瓣的颜色。
枝上叶子翠绿。
扮演英格丽特的女演员是米雪儿菲佛,我不觉得她漂亮,但是,就象电影里的白色夹竹桃,第一眼你可能忽略过去,忍不住回头时,那美丽惊心动魄。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名字,毒自美丽。
植物学词典上说,夹竹桃富含多种强心甙,全身剧毒,干燥的夹竹桃3克就能致人死亡,主要表现为洋地黄中毒症状:1、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心律紊乱、心跳缓慢、不规则,最后出现室颤、晕厥、抽搐、昏迷、或心动过速、异位心律,死于循环衰竭。
白色夹竹桃到处都能生长,即便是在污染的环境里,二氧化碳,氯气,都不在意。
医生说,为什么这些花有毒,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去养。
英格丽特说,保持你自己,不要被别人改变。
英格丽特金色长发,面容清瘦,高颧骨,薄嘴唇,下巴很尖,危险在她的眼睛里。
她第一次出现是在深夜的露台上,镜头随着阿斯特丽德穿过长廊,楼梯拐角,和疏影浓暗的夹竹桃叶子。
英格丽特坐在露台边的石台上,远处是繁星灯火的城市,来自沙漠的热风吹拂她的长发飘起。
这是吹风的最好地方,她说。
英格丽特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法庭,在两个法警中间,她的眼风扫过阿斯特丽德,她穿一件纯白色衬衫,第一个纽扣是松开的,神情里什么也没有,却拽着你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陷进去。
阿斯特丽德跑到窗边,看着一身白衣的母亲走向囚车,好象一株白色夹竹桃走向属于她的旷野。
我无比地喜欢穿纯白色衬衫的女人,我想白衬衫代表单纯,代表一种坚持和拒绝的态度。
上一次是在一部叫做《飞一般爱情小说》的电影中,一个开双层大巴的女司机,穿着白衬衫,第一个扣子没有系。
深夜,她到外面吹风,抽烟,和唯一的一个乘客说话。
她的声音淡淡的,说着往事和现在,就象说着风吹散的烟雾。
但是,她没有英格丽特危险。
阿斯特丽德这样回忆母亲,“我不知道怎么描述和那么危险的人在一起的感觉,那是我最后一次感觉到安全感。
”我想其实她很迷恋母亲,即使总表现出挣脱的姿态。
而对我来说,喜欢就是喜欢,比如鹤顶红,孔雀胆,七心海棠,和穿纯白色衬衫的女人,我喜欢危险将临的感觉,喜欢品尝有毒的美丽,不在乎同归于尽,那是我知道的安全感——你生命中最好的是哪一天?
TODAY。
就象阿斯特丽德说的,“……虽然这样,我还是觉得我在想着她,想尝试吹风的感觉,这是一个秘密的需求,就象一首我禁不住要哼的歌,或喜欢一个你永远得不到的人。
”我想象着那个穿纯白色衬衫的女人,和随便开在什么地方的白色夹竹桃。
“决不要把夜晚交给男人。
”她说,从不道歉,从不解释。
电影没看,小说真的很棒,虽然很压抑,但是记得当时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
到现在还记得书中对风的描写,很细腻
母亲果真放她走了,母亲没有要她出庭,阿斯特丽德看着母亲走上囚车……
见识过各种渣男,却每次都总深陷其中,突然不知是爱情嫉妒的仇恨作祟,还是内心深处母爱的力量觉醒,手撕渣男不惜搭上往后余生。可惜强烈的远程控制欲被花季女儿识破。虽然女儿在各种寄养家庭中游离,但潜意识一直有种怀疑和想挣脱的愿望,直到尘埃落定,与母亲天各一方。令人不理解的是当中情感转变的突兀,以及夹竹桃被赋予含义的一笔带过。你可以理解为这是青春期少女对母爱方式认同和接受的过程,也可以理解成这是渣男毁掉相依为命的两母女正常生活的故事,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一个决定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一生。
其实有一些不太明白 天呐!小女孩当时已经23岁了??? 艾莉森·洛曼 699th
成长的路上,有些人出淤泥而不染,有些人却自甘堕落,一饮一啄,莫非天定?在如此自私、貌似人格障碍甚至有些邪恶的母亲的精神控制之下,小萝莉以强大的内心,在历经波折之后,勇敢地告诉母亲:你并不希望我学会独立思考,而只是要我学会像你那样思考!
说实话,没有感觉到电影的深意。。。没有什么感触。。。
记得那句话,成长是不容易的吧。
大学时候看了忘记特勒…………反正有多大熟脸的女人,搞来搞去,女人多总归搞得………………
不要问我为什么离开,问我为什么回来。
不太好。感觉这是拍给看过原著的人看的 节奏太松散了 没有重点没有起承转合 流水账地走过了几个寄养家庭。特别想说的是 让Astrid过早遇到了保罗是个改编的败笔 保罗是Astrid最有安全感的人 那么早认识了让她迷惘的人生太早有了明灯就不贴合主旨了。另外 少了Olivia一段也是有点可惜 改变了Astrid很大的一个人居然没提实属不应该 不过这书本来就是以Astrid心路历程为主 本来就缺了很多的思想转折点 再少点什么都没办法了。最不能忍的其实是妈妈最后感动了Astrid的那句话啊!母女重新有了感情的那句话啊!!!
Alison演的实在是太棒了,无法言说~当我们在成长中身处逆境的时候,该如何抉择。
夹竹桃是有毒的。喜欢它另外一个名字《毒自美丽》
身世坎坷 成长坎坷
“放过我吧,妈妈。”
2008.07.19很多时候会想起曹雪芹说的那些,以为那就是女人最悲哀的终点,但如今我想经历过伤痛甚至毁灭的女人,最终还是会独自走出,向着更宽广而去
盛名之下
母亲对女儿的教育完全是为了满足自我而做出的控制行为吗?
我再次闻到那个火烧午夜的焦味, 我想感受圣安娜风的炙热。 这是一个隐秘的渴望, 像我无法停止哼唱的一首歌, 或者像我永世不能拥有的某个亲爱的人。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的罗盘总是指向西方, 我永远知道加利福尼亚的时间是几点。
挺美的其实,而且那四个箱子做得很好。女主好会画画。但是对这个故事整体还是无感,女主和女主妈妈演技真的都不怎么样,母女对手戏演得呆板无味,难以理解为什么要安排遇见一个男孩被他拯救,按理说结交一个女性朋友更合理更可能,雌竞太多,女主因为长得太好看被其它女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让我很不理解,总的看下来片中毁灭的女人都是因为把男人看太重,女主妈如果不看上这个死缠烂打的追求者,哪有后面的事情,第一个寄宿家庭的母亲也是,把男的看太重,男的精神出轨了来杀女主?Claire也一样太看重男的,但人太好,没伤害任何人,只终结了自己。
这戏真的是没看懂。白费了这些大明星。
We are both in prison, you and I, punished for our strength and independence. Don’t forget who you are. The best part of me is well hidden and you have to do the same. Remember it all, every insult and every tear.(电影中的母亲自恋且控制欲占有欲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