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流転の王妃・最後の皇弟,溥杰与王妃,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主演:竹野内丰,常盘贵子,反町隆史,王伯昭,江角真纪子,仲村亨,市川由衣,刘丹,伊东美咲,段田安则,竹中直人,北村总一朗,野际阳子,木村佳乃,滨田学,天海祐希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03

《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热门推荐

《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剧照

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1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2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3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4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5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6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13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14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15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16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17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18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19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 剧照 NO.20

《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剧情介绍

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为庆祝日本朝日电视台成立45周年的巨献,根据《爱新觉罗.溥杰传》改编,由龙居由佳里编写。 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竹野内丰 饰),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前往日本留学,并和樱井哲士少尉(反町隆史 饰)在军中成为莫逆之交。后在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与日本的亲善政策之下,回到中国和日本名门贵族千金嵯峨浩(常盘贵子 饰)结婚,成为“日满亲善”的象徵。立场尴尬的溥杰与浩虽是政治婚姻,却真心相爱、彼此信任。1945年随著日本战败,伪满洲国政权瓦解。溥杰遭苏联逮捕,浩历经千辛万苦,带著女儿逃回日本。在中日断交的阻隔之下,两人从此被迫分离…… 饱受命运捉弄的溥杰与浩,该如何跨越战争、国境与历史的试炼,证明彼此是此生唯一真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勾魂令过失第一季危地谍影非官方行动赘婿换爱大冒险神探阿蒙第八季镖行天下之神武大炮千般相思美人心哆啦A梦:新·大雄的宇宙开拓史镇长搜狗小分队天涯海角小萌妻阿布·拉伊德机长契约之吻雾柳镇晚餐蓝调名厨卡雷姆一起入魔突破山脉裸胸的金发女郎安乐传情非情帕顿·奥斯瓦尔特:尖叫有理人生不再重来午夜惊梦燧石行动见习女探尼斯湖怪

《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长篇影评

 1 ) 观日剧《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有感

溥杰和嵯峨浩把一场本是政治阴谋的联姻变成了一场旷世之恋,摇摆不定的政治局势,他们两人尴尬的身份,都没有己动摇他们之间的情感,这让我想到了李敏金的小说《柏青哥》开头的那句话历史负了我们,但没有关系",身处历史大时代潮浪中的小人物该何去何从?该剧以日本的视角来看待那一段动荡的历史,十分新颖,其中也体现了日本人对自己发起侵略的反思,当浩看到抗日运动时,她以自己日本人的身份而感到羞耻,并对溥杰说:"我希望自己是个中国人."浩面对远嫁中国,溥仪不满,与丈夫分离16年,慧生的死亡都以坚韧、乐观来面对,真的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战争真的是可恶呀!

我也认识到了满洲国的地位,他是一个夹在日本和苏联之间的傀儡政权,里面的一切都是摆设,而溥仪、溥杰他们还希望有所作为,建设一个乌托邦,这是不可能的。

 2 ) 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此剧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常盘贵子出演嵯峨浩,我也看基本看了许多日本女星,但最符合嵯峨浩这个人物的还真只有常盘贵子。

那不太漂亮,但气质雍容华贵,属于一种越看越有味道越有贵妇气质的类型。

  原文我也读过,剧情的改编还算基本符合原著,当然也拔高了一些,加入了反战的内容。

其实原著中没有太多这种情节,但正因为此才符合嵯峨浩的身份,做为一个日本华族小姐,又嫁与满清皇族为妻。

其对战争的理解恐怕就是与丈夫的分离了。

要说有太高的认知是不现实的。

嵯峨浩就是一个传统的日本妇女象征,一生相夫教子而已。

所以剧集还算是拔高了其思想境界。

当然这也是为了剧集的艺术性本身。

  剧情的历史观还算是比较客观的,我一直认为历史正剧还是看中国和日本的比较客观。

  另外此剧的看点就是众星云集了。

毕竟是纪念之作。

相当不错。

 3 ) 目前历史剧里演的最佳的溥杰夫妇

优点:反映部分史实,对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暴行进行了揭露,侧面体现昭和军人在日本国内也是跋扈的情况。

溥仪演的还不错,伪满的复杂心情诠释的很好。

该剧对当时伪满的部分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反映。

对战争的残酷后果也有体现。

部分跋扈的昭和军人前后形象也有体现。

竹中直人演的很好。

也直接反映了苏联军队在东北的劫掠妇女、胡作非为的暴行。

缺点:对男女主角进行了洗白。

这个是日本近年来各种历史剧的通病了。

里面各种中文台词被日本人说出来,其实有点棒读,很尴,比较不自然。

里面胡编了川岛芳子和婉容的百合情节。

也胡编暗示了溥仪有龙阳之好。

里面的川岛芳子演的很差。

川岛芳子是个复辟狂,里面说她为了日本想害溥仪,这点感觉说不通。

各种资料里显示,她就是想复辟而已,也对日本的行为有疑惑。

 4 ) 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

中日交流,自古就有,但侵华战争后,中日恢复交流直至邦交正常化经历了很多曲折。

这种曲折和不易,可以从一对夫妻的爱情故事中得以反映和浓缩。

那就是溥杰和妻子嵯峨浩的爱情故事和人生。

我也是从一部日剧《流转的王妃 最后的皇弟》开始了解这段历史。

这部日剧是日本朝日电视台为了纪念建台45周年拍摄的,根据溥杰的自传改编而来。

溥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仪因没有子嗣,日本军国主义想安排一个日本贵族女子嫁给溥杰,使他们的子女能够继承皇位,成为傀儡政权的代言人,成为“日满亲善”的象征。

整部电视剧讲述了两人如何在这个阴谋下,相知、相恋,经历战乱、分别、再相聚,为中日建交牵线搭桥的人生故事。

一个日本关东军的阴谋、一场被刻意安排的政治联姻,却阴差阳错地使两个异国青年一见钟情,他们用真心、真诚在乱世中坚守着他们的爱情和信仰。

从伪满洲国到新中国、从文化大革命到中日建交,他们坚持作中日友好的桥梁,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他们不仅圆满地在中国携手走完了人生,更为中日外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5年中日正式建交,伟大领袖毛主席智慧地用“要区别对待日本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的指导思想破解了中日建交的重重顾虑和困难。

前人的努力不容轻易破坏,所以今天无论中日关系遇到多大困难和阻力,我们都应正视历史,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大力推进中日友好交流、增进互信。

 5 ) 难得的坦诚

前一阵子因为对题材的好奇以及被华丽丽的卡司所吸引,去看了《流轉の王妃.最後の皇弟》。

记得有一场小溥杰与他母亲的戏,他唤母亲道:母亲大人。

看到这里,我就笑了。

想我清宫戏好的坏的正的邪的看了一堆,还第一次看到不喊额娘的。

所谓的母亲大人,不过是日语中习惯的“母上様”。

看到那小朋友用带着京味儿的流利中国话喊母亲大人,我开始觉得好笑,后来想想就在心中叹气。

中国和日本离得那么近,纠缠了那么久,终究还是陌生的。

最近,我们又被一些多管闲事的国家缠着指责我们的内部问题,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当你并不是真正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时候,冒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对他人的不礼貌和不负责。

没有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了,我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存方式。

在其他人的眼中也许有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但是中国人这样做是有中国人的理由的。

这部洋洋洒洒五小时的台庆剧的闪光点,在骨子里有点愤青的我看来,就是溥杰的那句:只要日本不去招惹中国,中国是不会招惹日本的。

看惯了他们狡辩的嘴脸,这难得的坦诚变得有点突然。

在日本人编写的剧本里,由日本演员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多少还是有些触动的。

十几岁的时候写的东西,当时很多想法现在看来都有些问题,希望大家有个宽容的态度,谢谢。

 6 ) 即使是反战电视剧,对华态度依然暧昧

看了《流转的王妃—最后的皇弟》感觉日本的态度还是很那个啊...即使这部片是日本左翼拍的反战片,态度算是十分好了。

片中还是把溥杰夫妇塑造的很完美,这不是问题。

问题是,溥仪也太怂了吧...完完全全一个跳梁小丑,和竹野内丰扮演的溥杰相比起来,更是毫无闪光点,沦为了彻底的丑角。

为什么娶了日本妻子,明显亲日的溥杰是正面角色,做日本傀儡,但和日本面和心不和的末代皇帝溥仪却是如此不堪?

最令人不适的是,片中在满洲国无恶不作的日本军官,后来却被“洗白”了,结尾还和溥杰愉快的谈话,称是为了日本的荣光,日本败了也就想开了,丝毫没有为自己在东北的行为忏悔,两个国家的血海深仇,在这个军官和溥杰的对话里,仿佛成了持不同政见的政客大局已定后的握手言和。

即使到了最后,即使是左翼,在他们的反战作品里也丝毫没有为他们在中国的恶行忏悔,仿佛只是从本国的利益考虑,侵略中国,太轻率了而已....轻描淡写就掠过了...他们只是觉得侵略行为是一场失败的战略,而这场战争给中国人带来的伤痛他们却觉得理所应当。

还有,把溥仪描绘成那个鬼样,虽然历史上溥仪确实不咋地。

但是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即使他是满族人,但他的合法皇帝身份还是决定了他的一言一行某种程度上还是中国的代言人,如此丑化溥仪,也是他们对于中国的一种轻视。

而亲日的溥杰却表现的高大全,是不是也传导着日本才是正确的,跟着日本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和日本合作不愉快的溥仪是丑陋的,而溥仪象征的中国也是不堪的?

与意大利人拍的《末代皇帝》中的溥仪形象以及与日本的关系相比,尤其体现这部剧的倾向性。

竹野内丰的溥杰造型与《末代皇帝》里的溥仪饰演者尊龙十分相似,人物也都想表达在乱世中的无能为力,但是当这种表达从溥仪变为溥杰,就变味了。

《末代》好歹还体现了日本人做的不对,溥仪与日本之间最后还是呈现一种敌对关系,而该剧的溥杰虽不赞同却全程理解日本的做法,亲日的被视为正确的。

左翼尚且如此,可以想见日本人普遍对于抗日战争的态度了

 7 ) 溥杰与嵯峨浩坚贞不渝的爱情,满清末代皇族们悲剧的命运

《流转的王妃 最后的皇弟》,挺好看的迷你剧,篇幅不长。

在当年日本右翼甚嚣尘上的背景下能正视日本侵华历史挺难能可贵的。

对溥仪溥杰兄弟、嵯峨浩乃至川岛芳子都进行了深入地刻画。

始于政治联姻,饱经政治阴谋和战争的考验,溥杰和嵯峨浩的爱情毫无疑问是真挚的。

他们也很幸运,战乱年代最不缺亲人的生离死别,能够在分离十六载后团聚,实在是不易,只可惜给周总理写信促成一家团聚的大女人慧生却没能等到与父亲重逢的日子。

看完不禁感慨,伪满的这些大人物生在那个乱世,都注定是悲剧的一生。

溥仪三岁登基,早早离开了母亲的怀抱。

亲眼见证了满清帝国的崩溃,被革命党赶出了自幼居住的紫禁城,在成长的路上一直被灌输复兴满清的思想。

在无人伸出援手的情况下接受了日本人的帮助,本以为复兴有望,结果始终受到日本人严密地控制,曾试图逃亡海外也未能成行。

之后随着日本的战败,伪满也随之崩溃,溥仪被苏联俘虏,之后又被移交给中国,直到59年得到特赦,才终于拜托了命运的束缚。

说起来日本人似乎非常钟爱“乱世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人物”,如战国的真田幸村,幕末的新选组一众以及西乡隆盛等人。

而川岛芳子、李香兰这种乱世女子也毫不意外地得到他们的喜爱,另一部电视剧《男装的丽人》对川岛芳子也是极尽美化。

其实在“东方女魔”“汉奸”的标签之外,她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在满清覆灭的背景下,六岁被父亲肃亲王寄托恢复大清的愿望送去日本,接受军国主义和“国仇家恨”的教育,从此开始为了这个注定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也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在川岛芳子心中,大概是满清〉日本〉中国。

她曾在关东军面前袒护溥仪,试图复兴故国;但也为关东军服务,参与刺杀张作霖,策划一二九事变,犯下数不清的罪行。

不管怎样,她的一生定格在了1948年,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跑题了,回到“流浪的王妃”和“最后的皇弟”。

同样的,嵯峨浩和溥杰的前半生也是身不由己的,但幸运的是他们彼此相爱。

在关东军的阴谋下结为夫妻,由于关东军一心要立一个日本人当满洲皇帝,溥仪担心自身安危而对对嵯峨浩疑心重重。

好在天佑爱新觉罗一家,溥杰和嵯峨浩的两个孩子都是女孩,使关东军的如意算盘落空。

剧中比较正面地反映了关东军在东北的。

溥杰一直怀有“让中国和日本和平共处,架起两国的桥梁”的理想,也得到了嵯峨浩的支持,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什么都做不到,只能坐视关东军的种种行径,试图保护被欺负的平民却受到关东军士兵的白眼,试图保护抗日分子却因为受到监视反而害死对方,想要阻止关东军处死平民也不被理睬。

他只能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当关东军被苏联红军碾碎,溥杰和溥仪一同被苏联俘虏,连自己的妻女都无法保护。

当嵯峨浩带着嫮生在东北漂泊时,他只能枯坐在伯力的监狱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理想显得如此脆弱甚至可笑。

直到被引渡回国内,才得到妻女已回到日本的消息。

之后也是多亏了慧生的努力,才终于与亲人团聚。

反而是在新中国的环境中,溥杰因为他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为中日交流做出了一些贡献。

引用那句名台词,“只靠心意能守护什么啊”,在日本人的支配下,溥杰的理想只是一句笑话;国家繁荣,中日和平不过是镜花水月。

剧中溥杰最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国家复兴,到底是复兴爱新觉罗的满清,还是四万万人的中国?

站到人民的对立面,寄希望于借异族之手实现复兴,实在太过愚蠢。

看完觉得这部电视剧没有必要加入诸如理想和信念这种太大的主题。

身处乱世的两人,虽然身不由己,但始终不渝地爱着彼此和孩子。

被迫分离后却始终思念着彼此,最后终于奇迹般跨越国界与十六年的时间重聚,白头偕老。

两个人传奇的一生印证了爱的伟大,这条主线就足够构成一个优秀的故事了。

这部电视剧不是完美的,有两个最明显的问题让人觉得十分可惜。

其一是虽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日本在东北的所作所为,但对日本还是有不少美化。

这部剧还是没能完全跳出“大家都是受害者”的一贯论调,一贯的“关东军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也有好人”(尤其是最后主要反派突然的良心发现让人觉得非常突兀)的论调,还有(中国)暴民们打砸抢烧杀害日本人的情节,以及抗日分子被塑造的宛如恐怖分子,诸如此类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日本人的恶行的描写也局限与面对百姓的各种粗暴行径(程度与一般的地痞流氓没什么区别),爱新觉罗皇室所受的委屈等等。

关东军和开拓团真正犯下的累累罪行则被轻描淡写地带过。

这或许与视角有关,这部剧毕竟主要改编自嵯峨浩的自传,她的视角或许也只能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但作为一部反映时代的影视,还是应该更完整地反映时代背景。

另外,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剧在提及卢沟桥事变时闭口不提为何日军会杀到北京城下,却强调“(中日)哪一方先开的枪已不可考”。

或许历史上卢沟桥事变中哪一方先开的枪真的难说,但日本人一步步从朝鲜半岛、东北、华北通过战争推进到北京城下,在这种侵略的大背景下还要考证卢沟桥事变是不是中国人先开的枪,实在是让人无语。

另外,对于通化事件的描写也是如此,已投降的关东军暗中反叛,偷袭无防备的中共军队这个背景被一笔带过,“事件中很多日本人被杀害”则被着重强调。

最后,如前面所说,这部剧犯了日本历史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常见的问题:只重人物刻画,忽略时代背景。

这固然与溥杰和嵯峨浩的视角也有关系,但更是来源于日本影视的常见风格。

剧中溥杰空谈理想,但未能付诸行动,溥仪在关东军的约束下万般无奈,川岛芳子在为关东军服务的同时也心念复兴满清。

所有人都很无奈,痛苦,在悲哀的现实中辗转反侧,他们的忧思也充分传达给观众了,但这部剧也就到此为止了。

完全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被呈现出来。

溥仪为摆脱关东军束缚做过的努力,婉容未果的逃亡都没有被提及。

倒是嵯峨浩夫人,并没有说什么大话,虽然在乱世中相比周围的其他人显得更加无力,但竭力做好了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当夫妻因立场问题出现矛盾时时努力去改变自己,受到溥仪冷遇时仍努力做好一个弟妹和爱新觉罗家人该做的事,排遣溥杰的郁结,在漫长的漂泊中保护好孩子,让这个角色充满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光辉类似情况也见于电影《二二六》,造反的皇道派军人们也万般痛苦,纠结,塑造的一个个集铁血与柔肠于一身。

但时代背景,高层的博弈,天皇的立场都没有被提及,也就更不可能体现出他们的“疯狂和愚蠢”。

这种风格的作品或许是优秀的,但格局不大,故而难以成为伟大的作品。

优点和缺点都提及了,总体来说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

另外,常盘贵子和竹野内丰等演员的汉语虽然水平一般,但也明显是下过一番功夫。

电视剧对伪满的服饰、布景也颇为考究。

这也算是“匠人精神”的一种体现吧。

 8 ) 还不错

看了几集之后,跟老爹说日本人也还有明白事理的人嘛。

呵呵不过玩笑归玩笑,难得看见日本人用这么一种算是比较客观的态度来面对当年的历史,而且又几乎都是一线的演员来出演,大概人性还是共通的吧。

听一帮日本演员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念台词还真是一种折磨,伊東美咲饰演的他他拉贵妃在灯下念一段似是而非的诗词的时候,居然没有字幕,听了n遍也没听懂念的是啥,幸亏两人还都是一脸陶醉幸福的表情。

不知道该说日本演员敬业还是什么,宁愿自己讲含混不清的中文也不要配音。

 9 ) 爱,超越了种族和政治——记《流转的皇妃,最后的皇弟》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他,爱新觉罗•溥杰,是中国封建末世风骨独具的王子,千难万险只为保家护国,他的理想是捍卫皇兄的政权,借以恢复家族昔日的权利与荣耀。

     她,嵯峨浩,是日本天皇的近亲,公卿华族的公主,原本期待无忧无虑即便泯然众人,她的理想是呵护脂翠嫣红的画卷。

然而,时空跨越了阶级、种族和政治,让他们在浩淼无垠的星空之下相遇了,当中国军官厉声斥责日本人狡猾猖狂时,浩妃的眼窝里浸润着泪水,心里泛起一阵阵酸痛扭曲的涟漪。

无法做到在中国的舞台上献媚邀宠,灵魂的一隅被高贵的生命尊严所打湿,然而对于末代皇帝,她也是恪尽恭谦,敏瑞端仪,以灵巧的厨艺、不凡的谈吐似软化针般矫正着溥仪顾虑颤抖的心。

“没关系,我们的国家就要开始,桥梁就在这里,在我们四人的心里。

”面对倾轧和猜忌溥杰如是言语。

妻子虽然是日本人,但她有一颗玉壶般懂得的心,激励他时刻捍卫卫国者的责任,绝不放弃正确的想法和人心。

然而政治的浮躁带着乌合之众的迷狂,残忍的日本兵在疆场上杀伐决断,硬把罪名冠在无罪者身上,肆虐着掠夺中国店铺的食物,历史的骚动与喧哗演绎成一段宣泄的冲动,将领失责而将无明业火倾泻在无辜的浩妃身上。

人的愚蠢与无知,随着怨恨和火焰一同升起,随之扩散。

“这个人不是抗日份子,他只是个平凡的老百姓,是我的朋友。

”溥杰铿锵有力的说辞伴随着希冀和平、审查内心的宏愿。

因为他明白,仇恨只会让仇恨更深。

在那些日本军官以及将士平和冲淡的政治外表下是惊悚疑惧的僵尸般的灵魂。

历史的澜言不是为侵略者肆意张狂的自我放纵所书写,而是为了亲民而与世间的飘摇孤苦的灵魂一并沉浮。

生死场来来回回趟着浑水生存,他们倦怠了但从未放弃自身的呵护和守望,十六年的牢狱之苦,生死劫难虽然曾让他沉沦和万劫不复,但仍旧抱有和融迟暮颜卿偎的幻想和祈愿,试着想起步入婚姻殿堂之前梳头人对浩妃的忠告,世间之事唯有隐忍方能克服困难再创一片清平祥和的景象。

于是大女儿慧生殉情自杀之后,这个排斥了多疑和脆弱的女人再度强大起来,任由寂寞和苦楚将自身包裹,并以极大的毅力和忍耐等待着心心念念丈夫的归来。

攀不过的紫禁牢笼,他们共同携手,再度沐浴在紫禁城夕阳的斜晖之中,洒脱而浩淼的身影记忆了一个血气斑斓、骨骼清奇的时代。

 10 ) 想要表达美好,却不肯放弃现实

画面很美,日剧好像都是这个风格。

这部片子跟国内主流关于日本的影片不同,因为他是日本人拍的,从个人角度来说确实很贴近现实。

影片缔造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但却很尊重现实,这跟日本人追求残缺美应该有关。

世间本来就是没有十全十美。

美丽是星空,而现实恰似一颗颗流星,现实划过美丽,才是真实的世界。

在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战败后,大批本地的人去报复日本人,妇女孩子都不放过,这跟暴徒又有什么区别呢,打着正义的暴力比真正的暴力还可怕。

影片很立体的刻画了人物,并不是很单一,哪里的人就是什么样,还有苏军要女人,很多日本女人自觉的站了出来,为了保护孩子,这让我很深刻,这中牺牲精神已经深深刻画在了每个当时日本人的骨子里。

《流浪王妃·最后的皇弟》短评

好感人,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与政治无关~

9分钟前
  • Lavender
  • 力荐

两位主角演的真好,在那个动荡的乱世之中,他们的爱情真的很感人

14分钟前
  • 爱吃火锅
  • 还行

确实是相爱的人,再怎样也只能面对命运时局动荡不安。有一说一,除了爱情之外,家国大义还是拍的没他们日本人自以为的那么客观。

19分钟前
  • 雪小咩小猫
  • 还行

从日本电视剧里看中国的历史。 看这部片子之前,正好看到教育频道的一个节目在讲溥仪,中间提到了他将弟弟送去日本学习,才知道有这个皇弟的存在。然后是这部片子,才真正了解了一些关于溥杰的这些故事,这个最后的皇弟和他的日本王妃。

24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推荐

还算比较客观

27分钟前
  • 草鱼
  • 较差

相对地尊重历史

28分钟前
  • Doumie
  • 推荐

自传改编的我就不吐槽了,常盘贵子演的好清纯,竹野内丰挺帅的

30分钟前
  • peggy08008
  • 还行

"仇恨只会让仇恨更深" 受益良多

35分钟前
  • |
  • 力荐

卡司很强大,但是在细节上多少还是有美化”侵略“的色彩。

40分钟前
  • 髙等の遊民
  • 还行

應該是把錢都拿去請演員了,置景和服裝簡直是渣。

42分钟前
  • 林二湖
  • 力荐

是不是真爱,二十年后才知道。我打算把这句话当做新婚感言。

46分钟前
  • 慕思倩
  • 力荐

坏人不是坏,只是选错了理想的偏执狂。总感觉这就是日本影视剧里对于人物描述的一种方式

49分钟前
  • 谷物俑
  • 还行

真心苦

51分钟前
  • 香蕉牛奶美樂蒂
  • 力荐

渣中文……

54分钟前
  • 笑迎风
  • 较差

再华丽再精彩的一生,也是一眨眼之间的。。。。最煽情的莫过于最后使用真实历史照片来交待两人结局的部分。。。。

57分钟前
  • 狸猫
  • 推荐

想不到女王sama跑出来打了个hll的酱油…

60分钟前
  • bambooboo
  • 推荐

第一个认真去看的日剧,甚至萌发了想学日语的想法。而且看了后,我觉得当个普通人真好,活在太平年代真特么好

1小时前
  • 鱼肠
  • 推荐

多少有点浪费时间,哪怕拍中国人也懒得了解中国历史,服气了,这专业吗?

1小时前
  • 酒神少女(播客
  • 还行

日本中间偏左的善意和架空历史吧。。。唉

1小时前
  • 申公小菊
  • 还行

溥杰和浩的爱情真的是一段传奇,坚守一生,相爱一生,影片虽然看起来道具有些简陋,但真实的呈现了两人经历的那段历史,不禁让人唏嘘……

1小时前
  • Yursler_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