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结婚。
生小孩。
上下班朝九晚五点坐一天的办公室?
这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幸福。
如今有多少人关心自己精神上的充足与幸福感。
中国人现在很少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了。
那你的精神信仰又是什么呢。
你恋爱了。
你快乐吗。
你工作每天坐办公室困不困呢?
脑袋一片空白吧。
下班了看电视你快乐吗。
节目无聊有聊都会看到半夜才睡觉的吧。
很多人离开电脑都觉得不习惯了。
那电脑带给你幸福了吗。
每天吃饱喝足你幸福吗。
当然有些人吃饱喝足就觉得幸福了。
可是如果你有条件可以做些什么你会去做去改变自己吗。
是不是不动脑思考已经变成了大部人的习惯?
上一次特别开心的微笑是什么时候。
什么感觉会让你特别的觉得:突然世界都美好了。
我一直心怀理想。
一直。
一直。
想要做有趣的事情就是我的理想与幸福感的来源。
恋爱和结婚都并不能一直让人有幸福感。
反而变得小心翼翼或者是时而快乐时而忧愁。
时而痛苦。
我喜欢想东西喜欢动脑袋。
这个时候会发觉就是幸福。
每个人来到世界都在找自己存在的理由吧。
亦或更本不考虑?
那生与死究竟有什么区别。
本片是由三部短片组成的,可以认为是展现了三个外国导演眼中的日本。
第一段《内部设计》来自于Michel Gondry,曾经执导过《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我最喜欢的爱情电影。
故事挺有意思,说的是一个没有工作、寄居在朋友家里、被认为百无一用的女孩,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把椅子,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作为椅子的价值。
很荒诞,可是表现了一种生活状态——年轻人感觉自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只能以一种卑微的状态存在。
当然,也可以理解得积极一点,说是年轻人应该放低身段,不妨从低起点开始就业,也许反而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后一种理解方式很适合我国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宣传口径,可以引进来作为我国就业工作的宣传片。
第二段《粪》来自于法国导演Leos Carax。
故事有点儿神神道道:一个住在下水道里、只吃花的怪人,不断出来骚扰市民,引起了广泛的恐慌,甚至用当年二战日军的军火伤害市民,抓住他后却发现无法沟通。
最后通过一个外国的律师总算是跟他进行了交流,他的话却让日本人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怪人最终被判处绞刑,可是在执行的时候他却神秘消失。
说实话,这个故事我没太看懂。
一开始我以为导演想说的是军国主义阴魂不散,对日本国民造成了伤害。
可是那个跟他交流的律师,他们在法庭上的对话,以及怪人最后的消失又是什么意思呢?
第三段《战栗东京》来自于奉俊昊。
他可以说是最牛逼的韩国导演,他的《杀人回忆》《汉江怪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韩国电影的最高水平。
这一部也是三部短片里我最喜欢的一部,讲的是一个超级宅男的爱情。
为了寻找喜欢的女孩,一个10年没有走出家门的宅男鼓足勇气出了门,却发现街道上空无一人,人们都已经宅在了家里,地震也只不过让人们暂时走出家门,晃动过后,依然各回各家。
艺术工作者总是对一些社会问题比较敏感,也许这种宅文化已经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于影响到了人际交往、社会交流、以及爱情。
爱情很伟大,以至于有了惊天动地的力量,可是那种在身上画上按钮、一触即发的爱情,归根结底还是挽救不了日益陌生和冷漠的人们。
三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第一个,尤其是女主人公开始变成椅子后的一段,感觉很有意思,说不定某种视角里,我们也有可能只是一把椅子,一个鱼缸或者一个衣架,心变成了栏杆或者一团空洞或者一根木头,我们小心翼翼的迷茫小心翼翼的接受小心翼翼的保留,我们借宿在楼与楼的缝隙中在公寓里在晚上的街道,我们失去我们离开我们游荡,变成了自己的外物,走不进去触摸不到自己和外界,太迷茫了,太混乱了,然后麻木起来。
8.23;00.:35编辑=其实又突然想到,从女主角发现自己变成椅子以来,时间和画面就失真了,中间部分展现出来的画面和表现出来的时间是抽象呈现和流逝的,就像把之后女主人公的经历和心里变化都换了表达方式展示在了被这段变成椅子失去衣服街头游荡等等的场面中了,她的情绪是画面中表达的,但是实际的过程都被遮盖了的感觉。
很魔幻=让我有些失落的,是第三个故事的结局,为什么,要按下那个love键呢,我宁愿故事停留在对视中的一个战栗或者别的什么,总之为什么要是love,不过那个机器人露出微笑的片段我很喜欢,多么神奇,格格不入但是顺理成章的。
第二个故事,某种程度上表达的太露骨太直观,于是少了一点耐人寻味的感觉吧对我而言
现代都市题材的电影一般关心的是典型环境下的特殊人群。
从大多数的电影范例来看,越来越多的导演们喜欢把自己的视野放在受人漠视的弱势群体或新生的概念性人群中。
一直以惊悚片著称的韩国导演奉俊昊这次也把视野投向了生的群体:宅男。
这位导演用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醒人们去注意潜在的都市危机。
影片描述的东京作为世界城市化进程最高的都市之一,有着强盛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居民的物质生活相对富裕。
但同时,快速的生活节奏让他们兼具社会的巨大压力。
恰恰是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城市里却出现了一群对社会漠不关心,极度封闭的人群——宅人。
很显然,导演蓄意关心了这个群体并且透彻地研究了其存在的核心意义。
在影片中,这位主人公宅男靠电话和外卖生活,足不出户,不与外人交流,在他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他很反感都市中周而复始的生活,为了逃避沉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压力,避开周而复始的机械化生活,只能选择离群索居,隐姓埋名。
显然这种生活方式是与主流有所不同的。
奇怪的是,主人公的生活目的看似简单,宅式的生活虽然让他离开了喧嚣的城市,却只能带来短暂的安宁,它并不是一种长久的解决方案。
一切又陷入了另一种模式之中,从高高堆砌的比萨饼盒子和整齐码放的卷筒纸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方式陷入了一种可笑得悖论当中:这位宅男虽然把自己的屋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却只能通过观察阳光和体验时间来欢度生活,他割断了与世界的媒介,只通过阅读来进行自我沟通,陷入了荒诞虚无之中。
导演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模式审视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贴切显示出都市是模式即是一种强制的意识形态。
作为其中的构成我们想去逃离时何等的困难!
于此同时,主人公的存在意识(在这里指代为性爱意识)被一个普通的比萨店女孩激活。
这让他十一年来第一次与别人进行目光交流。
在导演蓄意设计的戏剧化场景中,女孩因突如其来的地震而昏厥,恰恰给了男主人公还原人性的机会。
但是在这里女主人公却是一种极端机械化的象征:她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由机器控制,有着精确的眼光(摆放错位的比萨盒子)和缜密的思维。
尽管如此,这种自闭式的爱情仍然让男主人公鼓足勇气进入社会,勇敢地寻找爱情。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男主人公最终敢于追求人的正常生活时,整个社会确已在极端的发达中分崩离析,人类因做种接受不了现实而异化成为宅男宅女。
导演在这里给观众呈现了一样的街道,而送比萨的机器人取代了人的位置。
社会俨然变成了一座监狱,人类的生活也变成一出可笑的荒诞剧。
影片导演也正想在这里告诉我们:人类囚禁的过程是过度的现代化造成的,而这种囚禁正是出于人自身的原因,在都市化的进程当中个人的地位被无情的牺牲,人俨然化为螺丝钉以供社会运转,这导致了人类往往意识不到自身的精神需求,而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中,用导演的语境来说,以东京为代表的超大型城市正是这样的空间。
影片设置了很多隐喻来说明主体,宅男手中的圆圈指代的是日本的未来,同时又象征了现代的人类生存状态,用萨特的话来说:“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
”影片中的人大致都生活在狭小的圈内,作着不变的循环,他们没有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
日本正是处在这样的危机之下的国家。
而从另一个道具——女孩手中的摩托车头套我们可以看出:在突如其来的变故过后人其实意识到了自己“套中人”的悲剧。
而反复出现地震代表了一种变化和颠覆。
比萨店老板的出现预言着人类个体的最后一次亮相,忧郁而愤怒,确不失人的基本品质。
而按钮是集体机械化的象征,从女主人公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人类正在集体化的压力下死亡。
当宅男再次见到女主人公过后,他勇敢地按下了代表爱情的按钮,萨特在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文章中说:懦夫是自己造成的,英雄也是自己造成的。
”这时男主人公一改常态的坚决和果断,成为英雄的化身。
其实导演在很多处都透露出对于男主人公以及他说指代的人类给予的同情和赞许,在影片开头,他虽然被父亲在感情上抛弃,但仍经常徘徊在父亲的屋前。
虽然与世隔绝,仍然热情的阅读书本以获取知识。
虽然失去了社会的交往能力,仍然执著地跑步去找寻女主人公的下落。
可以说,导演在男主人公的身上给予了人类最后的希望。
也只有勇敢地唤起人类的正常情感,人才有可能在极度变异的社会中继续生存下去。
在《东京狂想曲》系列短片中,来自不同国籍的导演各自诉说了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看法,而相比法国导演雷欧卡拉克斯在影片当中深厚的政治隐喻及狂放的剧情,奉俊昊更体现了一种东方人内敛,自省的气质,而这样风格低调的影片却把整个人类的灭亡作为预言的结局,可见,在任何地点,人都不可能逃脱这样的悲剧,很显然,导演的别有用心正是对于“娱乐至死”年代的人的一个提醒,让我们看清这个城市的背后还剩下什么。
梅尔德似乎有些法西斯的暗示,最后绞刑后的复活及消失也有特殊暗指。
第一个故事中也出现过法西斯的符号,有了呼应。
相比巴黎,我爱你!
这类小段式的,此片靠谱得多。
本周大作 《东京!
》Tokyo!
出品:法国、日本(2008) 版本:DVDRIP 推荐指数:★★★★☆ 年轻女孩迷失东京 《室内设计》 导演:米歇尔·冈瑞电影青年会爱上这样的故事开头:洪水淹没的东京,到处都是变异的人类,龇牙咧嘴虎视眈眈。
当然这一切不过是人物的主观想象,外面下着大雨而他们的车子堵在了车阵中。
冈瑞又在片子里玩起了小电影,名叫《堕落花园》,里面有怪博士、骷髅机车骑士和乱七八糟的符号。
放映时为了制造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主人公不惜使用“人工烟雾”,搞笑极了。
《室内设计》有大半部分讲述一对来到东京生活的小情侣,他们寄居在朋友那里:租不到房子、车子被扣、朋友的抱怨,东京的一切让弘子感到陌生和不适应,她渐渐发觉自己根本找不到想要的那种生活,感情方面也开始疏远。
如果没有结尾的变形,它看起来会是三段影片里最正常的一个。
危险的下水道怪人 《Merde》 导演:雷奥·卡拉克斯没有了爱情滋润的卡拉克斯变得更加干瘪瘦削,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制造出最让人感到不舒服、最具有批判色彩的影像。
作为外来者,卡拉克斯索性召唤出一个身份不明的怪人Merde,让他在东京街头大肆破坏。
怪人制造了可怕的血案,被逮捕后接受了庄严的审判。
从遗弃的军旗到弹药,从他的自我辩解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腔调,卡拉克斯似乎对日本人还有他们的历史充满了敌意。
怪人出场时伴有乌鸦的哇叫,在行走时他目中无人,仰着头前进。
进行曲的欢快配乐,在长镜头的强调下显得他的出场极为荒诞。
我们能看得出卡拉克斯同样玩得十分尽兴,只是对普通观众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比较费劲。
宅男大叔与外卖少女 《震动东京》 导演:奉俊昊上洗手间、整理东西、看书吃饭,他意识到了时间在匆匆流走,却不问外面的世间变化。
看起来他畏惧阳光,讨厌跟其他人的身体接触。
大叔已经闭关十年——— 这是一名修炼出了境界的超级宅男。
这一切因为突发的地震被打破了,送比萨外卖的少女晕倒在了他家门口,大叔一下子显得手足无措。
奉俊昊用流畅的镜头交代了御宅族的生活状态,《震动东京》的真实意图是想描述无人的东京,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反差。
于是它由一部纯情片变为了科幻片,未来的某一天,所有人都足不出户,只愿封闭在小小的房间里。
打破这一切的力量除了地震,再有就是通行无阻的爱情。
【新京报 http://epaper.thebeijingnews.com/xjb/html/2009-06/12/content_369075.htm】 □木卫二
才华横溢的 Leos Carax耶稣基督为何要死?
先知以赛亚说他是为我们的过犯而被打死的。
那就是说,他受死是因为我们故意违背神的命令。
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
那就是说,他死得如此惨烈是因为我们违抗神的真理!
他受罚不是要减轻我们的罪债,而是要为我们的过犯付上代价。
耶稣基督不但为我们受死,更是代替我们受死!
借着死,把我们的罪搁在他自己的身上,搁在十字架上,他又代替我们忍受罪的责罚!
因此,我们所有相信他的人,不再被定罪,而是在神眼中被看为公义,并且与神和好了。
耶稣基督“代替性的死”赐给我们“神的平安”,那就是说,他赐给我们完全的救恩、祝福和快乐。
人所造成的创伤为我们带来“神的医治”,那就是说,这些创伤为我们带来他的救恩,叫我们从生活中的各种愁烦痛苦中得释放:愁烦痛苦是因我们的罪而有的。
以赛亚书53章第 6节说耶稣是因我们各人偏行已路而受罚。
我们拒绝跟从神,我们各人走着不同的路,是我们自己发明、自己选择的路。
这些不同的路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远离神的!
耶稣基督就是为这些罪而受死!
借着他的受苦与受死,神奇妙的计划得以成就!
耶稣的死,一方面是由于属世法庭不公正的裁决,另一方面是由于神对世人的罪有公正的裁决。
分析圣经中的这段话耶稣下凡布的“人性恶”之道,警醒世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罪恶,必然被无法接受自身有罪的世人所不容,所以耶稣之死是一种替世人赎罪的牺牲精神。
再看本片,阴沟怪人“梅德”的名字是大便的意思。
“耶稣”希伯莱语的救世主,而片中的“大粪”就像当于圣经中的救世主影射宗教的虚伪和日本精神。
以菊花与钞票为文化精神内涵的日本栖居在被繁华掩藏的军国主义的阴沟里。
耶稣传教的原因是来警醒世人有罪,片中日本“大粪”抛掷手榴弹是一种类似于耶稣传教的警世行为(不要忘记自己的罪恶即日本所犯的军国主义罪行),而同样这也是耶稣被审判最终被杀死的原因,而“大粪”被关押期间日本群众的各种反映主要是暗示历史上因宗教引发的战争和人们的宗教狂热(兼有讽刺世人低智)。
最后连耶稣复活都搬演一遍。
至于片中说全世界懂这种语言的只有三个人而出现的只有两个,- -!第三个人自然是Carax自己。
最后一个林肯的玩笑是导演将耶稣之死总结成了一种结构(替世人背负罪恶反被世人所杀)同时讽刺宗教的低级和世人的愚昧。
第一个故事,讲述了两位来自他乡的年轻人在日本东京这座大都市中追逐梦想的点点滴滴。
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不仅展现了他们个人的成长变化,也象征着许多日本年轻人在现实社会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第二个故事则显得更为荒诞不经,它讲述了一个神秘的外来生物意外降临日本社会的奇异经历。
这个生物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它始终保持着一种超然的观察者姿态。
通过它的视角,我们看到了日本社会中那些被忽略的角落,以及美国文化如何在不经意间影响和改变着日本的本土文化。
这个故事用夸张的手法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以及本土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的困惑和应对。
第三个故事则聚焦于日本社会中一个独特群体——宅男和外卖女孩。
故事细腻地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之间微妙的情感纠葛。
宅男,一个沉迷于虚拟世界,对外面世界充满抗拒的年轻人;而外卖女孩,则是穿梭在都市中的孤独身影,她们在送餐的间隙,窥视着别人的生活。
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日本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的厌世情绪和“家里蹲”现象,同时也探讨了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性。
这三个故事,每一个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刻的主题,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描绘现代日本社会的多面图景。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也能够反思全球化和本土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再现,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强烈推荐给每一个对日本文化和社会感兴趣的读者,它们会让你对这个国家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我承认彻底被这么有感觉的片震到了,看完第一部分完全被弘子吸走了魂。
活的如此精明而又如此糊涂,影片将其中的细节抓的极其到位:小聪明,无奈,迷茫,委屈,伤心,自卑,以及最后的小幸福。
交织蔓延在这个fast disappointed city,东京。
影片开始与大雨与堵车场景之中,在阿明抽科打诨的调侃映衬之下的弘子有少许的不安与彷徨,阿明虽然事业未成却有信心与野心,可自己连工作都没有详细的打算,在阿明无心快语中认为弘子胸无大志后弘子爆发了,作为无业的迷茫的打工者心中积压的阴郁与愤怒。
更令人触动的是那委屈的脸和赌气诘问的嘴角,后又讲着冷笑话破涕为笑的纯真。
曾在一本杂志上读过由于公司制度等等原因日本青年就业的形势更加不利,更何况对于这样一个本不属于现实世界的女孩。
最后阿明的电影终于在一家情色电影院上映了,正当结束时弘子与别人分享喜悦却看到了阿明与她的好友打情骂俏,真正令人可怜的是,在弘子脸上没有看到愤怒,有的只是难过和瞬间膨胀的自卑,却还要忍受言论不断的触碰她敏感的内心。
最后,导演漂亮的完成了他的点睛之笔。
弘子发现她开始慢慢变成了一把椅子,最终到了一位艺术家家中,影片并在一片轻松惬意的气氛中结束了,同时这一段将弘子纯善美的品质升华到了极致,被物化的弘子展现了如孩童般的纯真自然,浇水画画弹琴,弘子终于活在了她无法活在的世界,作为一个室内设计中渺小的角色。
这是一支理想生活的幻想曲,谱写这支曲子的不是导演也不是弘子,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那些不断生根发芽的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挣扎,看似理想的棱角快被锋利的现实磨平,但当我们都变成一把椅子的时候,现实的外衣便会脱去,一丝不挂的活在理想的世界里。
三部导演拍了三部作品,我最喜欢第二部,第三部是最为漫长且无趣的,第一部的掐点特别好,但是第二部堪称无敌,他不仅批判了日本的丑恶历史,也描写了东京繁华都市下的罪恶丑陋,屎不是人,他是对于日本的惩罚,他就像反动的标志一样,人们厌恶他仅仅是因为他过于想展现他们不敢去展现的一面,他最后被绞死了,但是他代表的是一种力量,是随着东京繁华的背景所产生,不能消灭,只能隐藏起来,等待爆发的一天,这部电影比较好的镜头是第一个故事对于女人变化的剪切,第二部审判时候的多角度多屏幕显示,还有那个法国演员屎的各种动作实在经典,也特别喜欢他们的语言方式,这真的是身体的语言
三个精悍的短篇,第一个是我最爱的最后结局让你觉得妙不可言,第二个透过荒诞和严苛制造古怪趣味,第三个宅男故事很小清新尽管觉得设定过多,还是很赞!喜欢❤
欣赏无能,被骗了!妻夫木聪纯打酱油,苍井优又二又呆。
异世界东京梦华录。故事一实验性和异质性兼具,也是最耐看的。故事二把整体观影体验都拉垮了,导致时隔两年才能续上再看下去。奉俊昊的故事三舍弃了类型片的拍法有东瀛味,关键他太懂宅男了,绝对领域+美女设定还带开关属性,谁的眼睛会不放光。★★☆
漂亮的想象结晶体,最后一个宅男故事最能打动人,第一个故事最天马行空的有趣,merde太压抑……
太憋屈了。。。不过优的那一段,配乐超赞的,光影也运用的很好
我比较土,很不喜欢这种风格。放映时间太晚,太困了,根本乐不起来了
卡拉克斯那玩意太阴间了,真是名副其实的粪作。奉俊昊不用说了,破逼宽银幕是韩国电影人的劣根性。
1.前20分钟无所事事略感无聊后10分钟突然变成一张椅子,女主变椅子的瞬间我脑中“卧槽这什么玩意儿”了一下,最后竟然安心作为椅子生活下去了,太黑色幽默。2.令人恶心的粪先生,演技一流。3.强迫症到极致的宅男,吊带裤的披萨妹,莫名其妙的故事。三个末日般的东京故事,出于私心最喜欢奉俊昊的
变成凳子很好玩,然后就是等着苍井优 ……
用这种变态和神经质的片子来表现日本还真生动形象的说。= =
第一个故事,lo-fi的奇幻;第二个,很直接的尖刻;第三个,东方感的细腻,唯美的镜头。
中间那一段,让我看了实在恶习,把另两段带来的稍许好感完全冲淡了
第一个故事里面的女孩子让我想到赵白兔,聪明,敏感,随意,又有点无所适从。。。至于奉俊昊,尽管这部也很细腻,但是前几次的当头棒喝的感觉已然消失,失望了。。。
以城市为背景拍的三个短片,给了三颗星,实话说,是没怎么看懂,倒是知道不喜欢第二个故事,michael gondry不愧为鬼才,就不会用正常方式表达情感
三个短片都很喜欢。第一个:米歇尔冈瑞的构想很神奇,导演男友的电影好实验,最后变形好棒。第二个:卡拉克斯还想发表下自己的政治观?奇葩导演的奇葩片。第三个:小优好美啊。我也觉得宅男的房子好棒啊。强迫帝!
😂小七才几个镜头啊都有妻夫木聪的tag……挺喜欢第一个故事的…好真实。。躺在旺角沿街吵闹的6平的小房间的地上抬手就撞到我硕大的imac((却还做着我那些廉价cult风还讲些神神叨叨的大道理的小片子能被人所赏识的白日梦(后面画风愈发魔幻也很辛酸。。但其实可以套用到任何大都市吧…第二个故事无奈我看过神圣车行了就没有很惊艳……虽然挺喜欢吃花的疯子这种设定的…导演是不是以为刷个旭日旗就有东京味了…第三个故事果然是东亚人民最能理解共性的死宅文化(但是苍井优这样的美少女被一个发情的宅男大叔给拯救了?还心电感应引发地震冲击撞碎这个封闭冷漠的都市日常什么什么的………本质上非常的新海诚啊哈哈哈😂是我会让一切归为一场春梦宅男醒过来怅然若失但开始思索着要尝试出一趟门什么的………
看似热闹无比的城市 其实是人心冷漠的开始
室内设计5 美德0 战栗东京5对短片的抵抗力还是零 相当精彩 对城市的诠释竟然可以如此个人化而又如此切题
竟然是科幻片,1,3的立意很好啊,2屎男那个我没看懂,应该在影射日本国民性。 好片子
囧,没看明白,很妖的电影……尼宏人很喜欢意识流电影,岩井俊二风格,但是一看导演是3个国籍不同的人拍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