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韩国
한국이 싫어서,我恨韩国,因为我讨厌韩国,走出韩国,因为讨厌韩国,Because I Hate Korea
导演:张建宰,张康明
主演:高我星,朱钟赫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简介:影片根据张康明作家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20代后半的主人公桂娜(高我星 饰)抛下工作、家人、男朋友,为了寻找自己的幸福前往新西兰的故事。 桂娜觉得“讨厌韩国”,“无法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因此决心移民。载仁(朱综赫 饰)为了获得永久居住权而来到新西兰留学,之后和桂娜一起在澳大利亚相互依靠着生活,最终发展为恋人。详细 >
有一些地方看得走神了,想起了一些和自己当下状态有关的事情……
在拍什么东西啊,有个主线行吗?
不太好,没看过原著写得如何。没看出来她找到啥了,出去了怎么还是这男的那男的唯一自我成长有关的学位一笔带过,唯一我觉得有意思的关系设定是和新西兰跳伞女孩,这关系竟然因为不合法上传视频就结束了?到了结尾我以为会是跳伞女孩给女主打来视频电话说说自己又去哪儿冒险了之类的,结果竟然是厨师男视频给女主过生日做结尾说如果你想任何时候想回来都可以…简直是…唉。高我星演的挺好的,议题很好,就是角色太没意思。
女主那个劲演的好!
话题很好,拍得很烂。
当环境不适合生存的时候,动物首先是停止繁衍,然后是大迁徙。
看这片名和内容,发觉韩国虽烂,但起码允许人批评。
坏端端的怎么最后又包起饺子了 又是一部片段式共鸣电影 感触比较深的有三幕 男友劝女主不要出去的话术 见男友家人与印尼人贫富探讨的呼应 以及大多数东亚人的症结的确不是换了环境就可以痊愈的 远离不安的人群生活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骨子里不可避免地用传统价值观给人打分 与世界交互的方式也在折射着自己
高开低走。对东亚年轻人的状态,特别是有润的想法的年轻人的状态抓得非常准确。甚至表达自己离开的念头时边上都肯定会有人“你知道我们韩国人均GDP增速多快吗”“在韩国混不好出国就能混得好吗?”典的让人拍案叫绝,让人无比相信东亚性的存在。而女主的视角中鲜少更大的结构性问题,阶级问题压过一切,想离开只是因为觉得自己“快在韩国混不下去了”,其实反而更加精准对应现实中的大多数心态。然而导演同时又好像完全没有出国经历一般,在女主来到新西兰后就开始反复用广告片式的拍法做着一些无聊的抒情表达,而对于国外生活的描述也完全无法令人信服,每场讲英文的戏都尬出天际。有主题而没内容,有佳句但无佳章。
镜头语言抽象 转场一般 诗意的表现一般 情节像兑水过多一样寡淡无味
这部电影的出现实在是及时,很符合当下的语境,与世界大环节勾连上了。但是属于一小部分人的精神共鸣。毕竟出走的人很多,虽原因不同,但结局终指向同一处。立意宽广,但成片有些自怨自艾,尤其是剪辑太碎了,让情绪化的表达更被扩大了。
逃离韩国
太表面化了…冲突有很多 但一个也都没深挖 过于白开水
讨厌寒冷的企鹅 我懂 我懂💧
坦诚且勇敢的,但同时非常不喜这个剪辑。
同为他乡漂泊人,希望寻找一点共鸣才看的这部电影,并且在电影资源释出前已经读完同名小说。但是说实话我对这部电影极其失望。第一是因为它极度割裂的叙事结构,给我的感觉就是导演能力不足,正常的时间线叙事下插入了太多倒叙、插叙和奇奇怪怪的拼贴,很多时候过于碎片化的叙事让人摸不清整部电影的逻辑线是什么。其次,我想导演并没有抓到这部小说的精髓和核心,小说的核心是女主角最后下定决心离开韩国留在新西兰吗?如果这样理解未免过于浅薄了吧。在书中作者想探讨的东亚人的社会创伤、种族和国籍之间的碰撞,被这部电影完全归类于女主自己的某种“觉醒”?只能说也许原因是篇幅有限,但是真的浪费了目前这么好这么稀缺的移民题材,令人感觉失望,瑕已经完全遮盖了瑜。
釜山电影节开幕作。最有意思的还是片名以及被选成韩国最大的电影节开幕作事件本身。而电影只是对移民现象的罗列,并没有去追究根本原因,改编则十分受限于小说本身,是一个不适合影像表达的剧作。(ps.开幕式上把韩国电影功劳赏颁给已故演员윤정희,来领奖的女儿说着流利的法语,这简直就是对开幕作本身最好的呼应)
BIFF首映场 秋日晚风中的浪漫
我就想好好活着,不,不仅是活着,人应该有生活,开心的生活,这才是活着的意义。
《我讨厌韩国》的女主角想逃离那个充满规则、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希望在另一个地方重生。这种情节却带着一种熟悉的无奈 ——《逃离乌托邦》里的朝鲜人以为首尔是天堂,移民新西兰的韩国人又以为奥克兰是解药,而新西兰人却宁愿去澳大利亚寻找 “更好的生活”。故乡总像是个牢笼,每个人都渴望突破它的边界。然而,换了地方才发现,那边的天空也有阴影,那里的空气也不完全自由。每一个 “地狱” 的尽头,常常只是另一个 “地狱” 的入口。问题从来不只是地理位置,而是人们如何应对内心的失望、恐惧和孤独感。当生活变成一场逃亡,无论身处何地,都难以找到真正的安宁。或许,“讨厌” 只是我们对故乡的失望,而地狱并不在某一处,而是深藏于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