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子给了一种很奇特的观影体验。
电影下了在电脑里有一段时间,今天终于有空,点开看看。
自带的字幕居然有残缺,好不容易才下到完整的字幕,所以我对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没什么好印象,感觉大概就是一部无聊的讲述女高中生日常的电影吧。
刚开始的暗锅,以前听过,我猜她们吃的无非一些恶心人东西吧,看着就挺恶心的。
由于对整部电影的基调完全不了解,我以为这一段可能就是个引子,暗指高中生活就如同这锅汤一样混乱未知。
当前两位朗读者朗读结束以后,我想起海报上见过推理两字,既然是部推理电影,这一段就存在矛盾,如果凶手只有一位,肯定就是他们中的一位,除非两位都说假话。
那么这可能是一起东方快车谋杀案类型的案件,即全员谋杀。
直到女主角的故事开始朗读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这是个幻想狂女主的中二故事,富二代女主从小娇生惯养,但天性喜欢追求刺激,于是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
没想到玩过头了,被暗算,肚里的孩子没有保住。
这里有条成长线,女主角最终母性爆发,压制住了内心的中二灵魂,准备宽恕黑料四人组。
可惜最后被神经病闺蜜摆了一道。。
最后我完全忘了有暗锅这一段,直到最后闺蜜端出维纳斯手臂的时候,我的心情和那四位是一样一样的。。
怎么那么变态!
我感觉自己也成了闺蜜故事中的一员,而且是被硬拉进去的。
最后一幕闺蜜的那个笑脸,我有种仿佛面对我的错觉。。
太可怕了!
清水富美加真是个好演员。
还以为是凑佳苗的作品,不论是故事还是风格都好像呀。
表面完美的大小姐内心黑暗;天真无邪的女高中生各怀鬼胎;纯洁的友谊背后是被操控的秘密。
饭丰的表现让我觉得很惊喜啊!
意外地有女皇范,腹黑大小姐什么的,太适合了!
保加利亚片段中每一身装扮都美翻了!
清水富美加一副心机婊嘴脸,声音做作到不行,演戏太难看了。
另外四个妹子,我比较熟悉玉城Tina,一直觉得她很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Natalie·Portman,适合演腹黑萝莉,脸很有辨识度。
可怜我们的78小天使,贡献了大尺度亲热戏结果就那么一丁点戏份,脸都没看清。
剧本写得很工整,一段一段的,节奏也不算拖沓,打光100分,剧情猜都猜到四位妹子所写的小说版本都是对自己有利的版本,开始我还以为最后版本的小说是清水冒饭丰的名义写的。
复活节义卖和饭丰在文学沙龙穿着睡衣时的“罗生门”,很有《白雪公主杀人事件》的感觉,都说很有凑佳苗风格。
以为自己掌控一切是宇宙中心绝对女主的饭丰被一直陪伴在身旁的闺蜜干掉了,还顺便取代了自己的位置。
电影中的女高中生真的很可怕,女主只为了满足自己的中二病,莫名其妙地就要去欺凌去践踏别人,结果被一众配角干翻了。
新学期又开学了,除了校园女王换了个人之外,什么都没有变。
虚伪的友谊原来是可以永存的。
你永远不知道女生可以有多可怕。
比较,羡慕,嫉妒,仇恨,复仇,是女生的日常。
女生是无时无刻都在暗中较劲暗中计算的动物。
她们喜欢粉红色,喜欢蝴蝶结,喜欢HelloKitty,同样也懂得算计人心,懂得如何去害人,手段真的是一套一套的。
如果遇到美丽善良的女高中生突然对你亲切友好,请不要犹豫,立马绕道走。
这是一个完美展现了女子高中生可以有多么勾心斗角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了如何才能把自己的人生过成女主角的故事,当然,这更是一个教育写手们有事没事不要乱写小说的故事。
要让自己时刻得到女主光环的第一要义,必须是心黑。
所以我们看到的玛丽苏、圣母、白莲花的女主角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中,放眼现实生活,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见到的那些被众星拱月的女子,谁不是在我们的讨厌中享受朝拜的目光的?
只要狠得下心,那成为主角这个目标就实现了一半。
至于另外一半嘛,构成的因素就太多了。
比如说,要有迅速且可靠的消息来源,这就要求一定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否则,你找到的配角又如何有把柄被你抓在手里呢,你又如何能让援交的贫困高材生、纵火的料理小能手等乖乖沦为你的洗脚婢呢。
再比如说,要有良好的表情管理能力,保证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悲天悯人,又在适当的时候楚楚可怜却大爱无疆——没错,这就是从小到大,我们最讨厌的那种人——不然的话,你又怎么能在行走于校园之间时让人们看到你的光环呢。
又比如说,最好还是多读一些书,因为如果不知道怎么像阿加莎一样制造悬疑、又怎么构造人设、怎么安排剧情冲突,连个像样的文学社团都不能主持,又怎么能保证剧情的中心一定会围绕着自己呢。
更重要的是,要给自己安排一些女主角才能做的情节,比如,跟女校的男老师不伦,比如怀上了男老师的孩子,等等,讲真,没堕过胎的女子高中生好意思说自己是女主角吗?
可是啊可是,要成为女主角,怎么能拥有真爱呢?
如果心里已经黑到底的女主忽然有一天戴着婚戒表示自己要相夫教子不再创造自己的新剧本,那她还配叫作女主吗?
所以,在前面几点都做得很好的白石逸美在这一点上终于败下阵来。
但我认为这不能怪白石逸美,毕竟,千叶雄大的脸,无论是谁都会想安心跟他一起安稳过日子(78:所以怪我咯?
)。
当然了,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成为女主,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值得推心置腹的闺蜜呢!
看看白石逸美最后的下场,不就是太相信另外一个其实顶着女主光环的澄江百合子了么!
而我们的澄江百合子小姐呀,从一开始就摆布着自认为有女主光环的白石逸美哟!
所以说啊,戏再多,到最后也不一定就是女主,充其量只是一个重要的洗脚婢罢了。
在前面四个人写的故事里,白石逸美是太阳,是维纳斯女神,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可是白石逸美写的自白却道出真相,她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当主角的愿望才拉这四个人来当自己的配角,采用的手段则是利用每个人隐藏的肮脏秘密对她们进行要挟和控制,让她们甘心臣服于自己。
她们四个人都有不能说的肮脏秘密。
作家高冈志夜的成名作抄袭国外作品,梦想成为甜点师的小南彩音则是纵火案真凶,总是为奖学金而焦虑的二谷美礼居然参与援交,保加利亚留学生狄安娜•迪切瓦为了能来日本留学竟然将姐姐弄成重伤。
这些污点都成为白石逸美手上攥着的把柄。
当白石和男老师的恋情被揭发,白石父亲强迫她将肚子里的孩子打掉。
白石对告密的人恨入骨髓,同时也一蹶不振。
澄川小百合,白石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得力的助手,将那位男老师的电话和地址给了白石,重新让白石“燃起斗志”,合谋了恶毒的复仇计划。
白石假死,死时手里捧着一束铃兰花,让那四人相互攻击。
计划的最后,要用铃兰花来毒死四人,而她们生前所写的文章,歌颂白石并为自己开脱同时又指认别人为凶手的文章,就成了遗书。
在她们四人口中,白石像太阳,像维纳斯女神,而她们四人竭力为自己辩解的同时也都成了另外一个人口中的凶手。
眼看复仇计划就要完成,白石开始憧憬与老师的美好生活,相夫教子,平凡度日。
恶魔要褪去邪恶的外衣,从此去过平凡人的生活。
一直在旁边帮助白石完成各项恶毒计划的澄川小百合却选择选择杀了白石,并取而代之。
澄川望着镜中的自己不由赞叹自己的美,在她眼里,恶毒的女人才是最美的,就像一开始不择手段拉别人来做配角的白石,就像心中充满怨恨要复仇的白石,而此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她心中的恶毒不比白石差一丝一毫,甚至更多出许多。
将白石毒死,用白石的尸块烹饪火锅让另外四人吃下,饭后的甜点是“维纳斯的手臂”。
到这里就可以发现,真正恶毒的女人,一直是这个隐藏在白石身后的女人,为白石出谋划策,推波助澜,不是为了要帮助朋友,只不过是要满足自己内心的邪念。
白石是澄川利用的最大的一颗棋子,当白石要退出的时候,澄川就理所当然地杀了她,自己成为主角,成为女王。
恶毒的女人真是可怕,这从面相上就能看得出来。
片子拍得不错,有悬疑,有推理,有惊悚,每样适量,容易让人接受。
片子最大的问题是顺序感太强,陷入套路,以至于丧失了最后结尾的爆发力。
现在的结尾过于拖沓,淅淅沥沥尿不干净。
如果我做编剧,应该压缩小百合的自述,大幅留白。
试想,如果最后从锅中捞出来的是逸美的人头,效果会不会更好些?
对NPD这个心理学名词,几乎每个人都投射了自己的遭遇。
被PUA过的人说NPD的特点是擅长PUA,原生家庭不好的人说很多父母都是NPD人格,被爱人断崖式分手的人说NPD最擅长用断崖式分手打击你的自尊……这篇影评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我对NPD的投射,那就是高阶NPD吸取能量的方式是制造混乱,让她周围的人互相怀疑,互相攻击,然后在每个故事里,她都把自己扮成那个最无辜最善良的人,让大家与她共情,可怜她的遭遇,她吸食的是同时来自好几个人的能量,这些人吵得越厉害越不和,她越能从中获益,就像女主一样。
电影细节就不赘述了,想分享一件在soul群聊房的真实经历。
十几个人的房,大家聊得挺愉快,这个女人来了,她是幼师,和同事们关系不佳,按她的阐述,白女老师抱团欺负印度老师,她看不下去,指出这种行为的错误,结果被针对,最后还被她帮助的印度老师背刺。
大概是这样的背景,其实这不重要,重点是在这样一件孰是孰非异常清晰的事件里,她却在频频自责,你们大概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群聊里十几个人都在肯定她的做法公正无疑,她是个无可挑剔的大好人,但她一直否定,一直忏悔,还会一直重复着说,如果我是对的是好的,为什么人际关系总那么糟糕,我肯定是哪里做得不好了,才总不被人喜欢的。
然后她又强调,你们虽然一直夸我,但这些夸奖对我没有用,没说出真正能帮助我解决问题的点,都是些无用话。
所以这个女人她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呢?
总结一下:她要完完全全对她做法的认同,肤浅的夸奖不能满足她的胃口,她要那种痛哭流涕的欣赏和跪倒在地的崇拜。
“你们的认同对我都没用,都是无用的话”,当她的这句话出口,我瞬间闻到一股欲求不满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血腥味儿,她的潜台词其实是:你们的能量供给太不够我吸了,距离我想要的对我公正品质的欣赏和善良人格的崇拜差得太多,你们要再投入一点才行啊,不留点泪不留点血是喂不饱我的。
当然,NPD的表现形式很多样,有的明显到大家都觉得蠢,有的隐藏到无人察觉。
像片中女主这样把自己伪装成受害者无辜者去吸取同情关注的NPD也有不少,甚至很多时候当你揭发了她们的诡计,还要被缺乏经验、没经历过人性之恶的旁观者质疑和反驳,但还是希望这点微不足道的觉察,能再拓展一些NPD的吸血类型,以便大家提前提防。
这部电影,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最厉害的往往不是台上那个光鲜亮丽的主角,而是那个一直站在幕后,让人猜测不到城府的人。
女主白石逸美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因为她只想着要让自己成为故事中那个拥有一切美好的主角。
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美好其实只存在于虚拟的幻想之中,或许真的只有死亡,才能将你永远地定格在你认为的人生中最美好的那一瞬间。
而小百合在灭掉了主角之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而开始了自己的故事,不知道她最终会不会也重蹈白石逸美的悲惨结局哪。
人终究是一个经不起诱惑的生物,我们总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野心,或许这也是人性永远无法弥补的一个缺点。
畸形的社会造就畸形的人,畸形的人产生畸形的思想,畸形的思想传播产生畸形的社会。
日本电影大部分涉及到暴力,性,血腥,杀戮。
不像德国电影里的辩证批判主义,思考负面元素存在于社会的深意,而不仅仅像日本电影一样只是将零碎的元素加进去,满足人的幻想,刺激人的荷尔蒙。
日本社会压力很大,举个例子,一个成绩很好的人和一个成绩很差的人哪个会抱怨这个题目很难的几率更大?
通过观看这些充满冲突性和压抑的电影进而释放自己,满足需求。
早些年前,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这类电影。
从迷上了《告白》开始陆陆续续地我开始接纳类似于这样充满黑暗和压抑的日本电影。
从不怀疑为什么要看这样的电影,从不思考看这类电影里带给了我什么。
仅仅是中二,仅仅是电影里某些场景满足了我的需求与快感,那些让我在现实中无法做到的事情在电影里呈现出来,我的思想意识和随即代入感一下子脱离现实的束缚进入了电影里某个角色产生共鸣。
随之而来的是周而复始的抑郁,自我伤感,无病呻吟。
最后,说说这部电影吧。
这是一部讲述玩弄和复仇的故事。
一场主角,配角,新主角之间的中二游戏。
之前看过一部叫《少女》的电影。
还有一部《伤痕累累的恶魔》。
还有一部《渴望》。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提这些电影题材都差不多是这类吧。
)可惜的是千叶的出场好少。
《黑暗女子》这部电影,初看完觉得算是一部可以看下去的称得上有意思的电影,但没有深刻的内涵。
但现在慢慢的产生了新的想法。
我从小就觉得自己是世界的女主角,当然我后来了解到很多女生也对此怀有同样的想法,因此并不以此想法为耻,觉得是自我主义的体现了,只当作自然的事情。
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了解到自己人格的缺陷,虚荣、懦弱、善妒、懒惰、消极……这样的我没办法成为任何一个故事的主人公,不具备任何标准的“主人公”特质。
我对此只能接受,因为改变是顶难的(我向来认为人的性格很大程度是天生的)。
然而这样的我,仍然想要成为主人公,成为世界的中心,唯一的办法就只是当一个司汤达作品下的那样的人物,成为一个面对社会和面对真实自我的“两面派”了,就要演技、伪装成一个大众最欣赏、接受的形象,一个“主人公”式的形象。
而这样的我,也就正与《黑暗女子》的主人公之一即读书沙龙社长那样的人物相重合了。
小说感觉会好看,但是这个拍出来…真的,非常,做作刻意中二。
好的地方在于,一切服务于剧情的有趣。
摄影日式校园,JK爱好者可以无障碍食用,随手截桌面,各个风格的百合少女PPT。
暗黑程度很低,并且好猜,适合口味轻的入门者。
舍友说学姐好看,我自己审美偏向五官深刻的欧美脸,国内明星只觉得陈坤帅。
好吧,那学姐就好看吧。
长相单纯甜美,表演无功无过,表情到位不尴尬,演绎感重无代入感。
学姐两位幼稚的令人发指的动机,还有各位的黑历史,可能是想暗寓些什么,但是放在学校这个语境表达的力度也太弱,加上表演并不是加分项,表达出来的恶意并不惊人。
只有黑暗让人心惊肉跳,才叫恐怖,否则就像污渍,只会让人心生厌烦。
阵容不错 反转设计也很有趣 就是太中二了 每个人的文字都遮盖了内心 很厉害 拍成电影削减了文字魅力 小说本身应该更有趣
心理变态之日本最有名…
在逗我
作为一个推理小说,剧情我猜也能猜到,但是能看出来原作者想写一些关于七宗罪的含义,但是很可惜没有凸显出来。
什么戏精
有点中二,演技有些尴尬,其他的倒也没什么好挑剔的。饭丰越看越像白百合王珞丹。
中二病少女班
还行吧
。。。哎~
青少年就是一惊一乍。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虐狗。
神剧情,以及清水富美加真的好贴角色,一股怨气+丧气+邪气
太中二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清野菜名长得好像马思纯
原著的基础扎实,为电影加分很多
很新颖
这名字取得相当于剧透噗哈哈哈哈 清新低配版园子温……以及 照例为78爱的打卡!
一婊更比一婊婊啊
好神奇的剧情,全员烂人。
被红色美瞳吓到了…
以为是智障玛丽苏 没有料到是生吃的cult 笑出声
如此的邪恶、扭曲和变态,实在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