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灯光

Keep the Lights On,为你流的泪(港/台)

主演:托尔·林德哈特,扎克瑞·布斯,Marilyn Neimark,帕普丽卡·斯汀,塞巴斯蒂安·拉·考斯,朱丽安妮·尼科尔森,玛丽亚·迪齐亚,茱迪·马克尔,贾斯汀·莱茵西尔伯,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丹麦语年份:2012

《点亮灯光》剧照

点亮灯光 剧照 NO.1点亮灯光 剧照 NO.2点亮灯光 剧照 NO.3点亮灯光 剧照 NO.4点亮灯光 剧照 NO.5点亮灯光 剧照 NO.6点亮灯光 剧照 NO.13点亮灯光 剧照 NO.14点亮灯光 剧照 NO.15点亮灯光 剧照 NO.16点亮灯光 剧照 NO.17点亮灯光 剧照 NO.18点亮灯光 剧照 NO.19点亮灯光 剧照 NO.20

《点亮灯光》剧情介绍

点亮灯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8年纽约,纪录片导演艾瑞克(托尔·林德哈特 Thure Lindhardt 饰)在一夜情中邂逅未出柜律师保罗(扎克瑞·布斯 Zachary Booth 饰),互生好感的两人终究正式交往,从而开始了一段历经十年寒暑分分合合的爱情长跑。艾瑞克发现保罗有爱用毒品的习惯后并不排斥,偶尔还一起享用,但保罗的毒瘾渐渐发展至失控。当艾瑞克的纪录片斩获国际大奖却找不到爱人分享时,当他在酒店看到淹没在毒品和男妓中的男友时,艾瑞克痛苦的体会到,原来他对保罗的爱就像毒瘾一样沉沦无助。每一次争吵,每一次妥协,每一次拉扯都在透支和伤害着对方,直到原谅再也无法止住泪水…… 《点亮灯光》荣赝年度最伤心爱情电影,入围圣丹斯主竞赛单元,获第62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电影有如一幅悱恻画卷,又如一封笑忘情书,细腻而真实的描绘了同志世界的各种甜蜜与苦痛。导演艾拉·萨克斯曾凭《蓝色的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危险游戏悲伤时爱你你好上帝对手相棒第3季438天流金呼啸山庄相思成云烟维拉塔之书誓血五人组英雄们: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狂暴巨狼怪兽足球家长王妃万福绝命刀手之墨玉断ON异常犯罪捜査官藤堂比奈子黄金大玩家故梦咖啡间疯云第二季老爸辛弃疾1162目的地汽车旅馆刘墉追案NEWGAME!!第二季风起云舒比利小子第二季我是杀手女仆海豹突击队大战僵尸急弯

《点亮灯光》长篇影评

 1 ) 爱如流沙

一部比较闷的文艺片,记录一段GAY情的相遇相爱和流逝,十年爱情长跑却敌不过相处和毒品。

导演半自传的片子,从同志亦凡人的角度去讲述这段情,就如同淹没在繁华都市中普通人的感情经历一样。

手法比较含蓄,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大起大落,虽然有大尺度镜头,但总体还是很小清新的,滤去了感情离合中难堪的冲突和折磨,只留下琐碎的温暖的残缺的影像,我们知道,那是爱过之后的怀念,而不是记恨。

回忆的镜头是有爱的,只是相爱容易相处难,陷入爱河的我们永远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觉得幸福也会觉得辛苦?

为什么誓言太久会渐渐模糊?

为什么想要永远却又害怕束缚?

为什么紧紧拥抱却还是觉得孤独?

为什么夜夜同床内心仍难以碰触?

为什么心中有话却无人倾吐?

为什么看着你笑我却觉得酸楚?

为什么相爱的人却无法相属?

为什么爱着的心会痛到麻木?

为什么做再多的爱也无法满足?

为什么爱着的我们会那么无助?

为什么想要靠近却行成陌路?

为什么努力到最后终是要结束?

为什么总要有那么多为什么?

爱如流沙,握得越紧流失越快。

就如同电影中的两个人,时间带走了曾经的深情,再也回不到从前。

不是不爱,只是不知道如何继续,就像两个爱情的囚徒,困死在无路可走的残局里,要么同归于尽,要么另开新篇。

不算BE,只是人生重要的爱的练习。

 2 ) 《点亮灯光》

没看出来特别优于同类型影片,即便是入选《手册》十佳。

就拿去年的一些影片相比,细腻不如《周末时光》,风格化不如《燃烬八月》,当然在今年还算是出类拔萃的。

抛开那些苦大仇深和社会家庭压力,现在真正关注同志实实在在正常生活、经历的影片确实在成为一种主流。

 3 ) 相爱很难

电影一开始就是丹麦演员林德哈特摸着自己的话儿,向电话那头介绍:“埃里克,一米80,金发,帅气,阳刚,16.5厘米,未割过。

”——尽管后两点直到电影结束都没有得到验证,但“点亮灯光”的尺度暴露无遗。

最让人无言的一幕发生在曼哈顿一家豪华酒店,埃里克找到淹没在伏特加和可卡因中的男友保罗。

后者哀求他别走,可他叫的男妓已经到了。

于是埃里克握着保罗的手,茫然的看着男妓在自己男友身上起伏…失去尊严的爱就像毒瘾——导演毫不掩饰的表达了他的观点。

但没有戒不了的毒,却只有戒不了的爱。

在爱和被爱中,爱显然更难。

因为它意味着将自己交给另一个人来决定。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那么你堕落呢?

是不是意味着我坠落?

叔本华用刺猬比喻人与人的关系,再渴望温暖的刺猬,彼此也会保持适当距离。

然而它无法适用于恋爱中的人。

事实上,正是那种让各自遍体鳞伤的抱紧,才往往赋予了爱情饮鸩止渴、无法割舍的魔力——就像每个瘾君子都知道毒品的害处,但又无不甘之如饴。

这样看来“点亮灯光”的两位主人公其实都不值得同情:他们就像搂在一起跳着绝望之舞的舞伴,用彼此的熟娴和默契去验证一个早已剧透了的结局。

对角色的无法同情并不影响我对导演的敬佩。

本片完全根据导演艾拉·萨克斯(片中埃里克)的亲身经历改编,而保罗则是他现实中的前男友比尔·克雷格。

两人都是各自领域的名人(艾拉·萨克斯曾6度入围圣丹斯,“蓝色的四十道阴影”获得了最高荣誉评审团大奖;比尔·克雷格是纽约出版界的金童,二十二岁即创办自己的精品出版公司,而且客观的说真人比电影帅 T^T )。

拍自己和EX的故事并不是件讨好的事,不但有现实顾虑,而且很容易成为泄愤工具。

艾拉·萨克斯在解释片名时说,他想让灯光照亮所有的角落,不留阴影。

这股勇气确实体现在电影中:如果说保罗是毒瘾(drug addict),埃里克则是性瘾(sex addict);保罗经常毒瘾失控,埃里克喜欢419和电话做爱;保罗在埃里克电影获奖前不声不响的弃他而去,而埃里克则时常表现出想怎样就怎样的孩子气...可以看到,主人公们都不是完人,都有血有肉,是复杂的个体,他们的感情关系和别人的都不同(这就和前年大热女同电影“孩子们都好”有着根本差异,因为后者的前提就是:同性恋的婚姻本质上和异性恋的没什么不同)。

当然电影的问题也很明显:平铺直叙的结构严重拖慢了节奏,并且造成高潮缺失。

事实上如果改变剪辑手法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变得很跌宕。

比如片中埃里克与画画男伊戈尔(该角色是导演现实中的丈夫原型)的两次邂逅,就可以倒带插入,由第一次对话带出保罗进入戒毒所的情节,由第二次对话带出埃里克与保罗分手又复合的背景。

这样整个电影在细节上也会精致和吸引许多。

“点亮灯光”是近10年来继“孩子们都好”后第2部获柏林影展泰迪熊奖(同志类最佳影片)的美国电影。

这两部影片连同去年的“周末时光”,都揭示了近年同性恋电影的一个新趋势——相对于以托德·海因斯、格雷格·阿拉基为代表的90年代酷儿浪潮而言——就是出柜或性向认同已经不再成为同性恋电影的关注焦点。

同性恋,落脚点始终是“恋”;而人与人的感情就像伯格曼说的那样,永远是跨出一步再寻找救赎,充满了无尽的翻覆与变数。

相爱很难。

 4 ) 相愛容易相處難

《Keep the Lights On》是一部,由伊拉·索尔金(Ira Sachs)执导的美国独立电影,于2012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两名男性之间,复杂且动荡的爱情关系,特别是围绕艾里克与保罗之间的情感波动展开。

影片聚焦于艾里克和保罗的关系,从他们的第一次相遇开始,逐渐展开两人关系中的亲密与冲突。

艾里克是一位纪录片导演,保罗是一位年轻的律师。

两人从最初的激情,逐渐过渡到面对彼此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挑战,其中包含了依赖、毒瘾、情感疏离等多重层面的难题。

电影的核心主题,围绕着爱情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张力,探讨了性欲、依赖与毒瘾对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长期的情感纠葛中寻找自我。

影片不仅展示了同志群体中的恋爱生活,还触及到个人在感情中的脆弱与成长。

《Keep the Lights On》以真实、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入的人物塑造为特点,尤其是在展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冲突时显得尤为动人。

导演伊拉·索尔金通过简洁的叙事手法和紧张的情感交织,使影片充满了不舍与无奈,同时也有温暖和希望。

整体影片在探索关系中的美好与破裂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寻找爱情、疗愈创伤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

《Keep the Lights On》不仅是对同性恋情感的深刻探讨,也是对人类情感本质的普遍反思。

点亮灯光 (2012)6.92012 / 美国 / 剧情 爱情 同性 / 艾拉·萨克斯 / 托尔·林德哈特 扎克瑞·布斯

 5 )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似曾相识的悱恻,欲语还休的落魄似乎平常的流水似的过往,可是看到的是已经爱到极致的惊颤如果说爱可以包容很多,那么Eric做到了如果说爱可以有多任性,那么Raul做到了这两个都很爱彼此的人,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延续自己的爱情,延续了8年,可是这8年的延续也一点点地杀死了爱情都被自己的爱和对方的爱折磨着所以最后Eric选择不和Paul一起离开,他说,我是真的很爱你,真的可是Paul疑惑了,真的吗?

我怀疑!

真的爱我,为什么不能和我一起走呢?

是的,有的事情的确就这么说不清,看似只是一个转身,似乎随时都会转过来,却未知,有时候,有些人,永远都不再转过身来了。

你能看到的永远只有背影了。

所以,还是点亮灯光,即便是离去的背影,也让我看清一点吧。

 6 ) Keep The Lights On

一、Eric&polo两个人的爱情究竟可以跑多久,是归结于谁更执拗还是谁更矫情。

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爱一个人,就要让他成为你的责任,他整个生命都莫名其妙归于你,你承担了一切他父母承担的东西,你就成了他的监护人,这就是描述中的爱情,你是他的父亲还是他的爱人。

又或者,我们最终都被责任所迷惑了,而爱情远远达不到它的标准。

Eric和polo九年的爱情,断断续续,总以为最终两个人还能在一起,可是最后影片告诉我们,其实这一切,Eric都只是在等他下一个人,我们在等最终那个人,可是根本没有最后,最好。

只是不断的等下一个,还没有遇到更好的时候,先爱这一个。

我不得不说,两个人的相遇算不上浪漫,但是够性感。

寻找419的夜里,只是凑巧的找到了在床上那么契合的对方。

渐渐地形容对方从不错变成了无与伦比。

渐渐的两个人相爱,渐渐地也绊住了对方前进的脚步。

我非常同意eric朋友的那句话,你不是他的救世主,你无法从泥沼里把他拉出来。

可Eric依然义无反顾的拽住曾经以为是自己唯一的polo。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到这个地步还没有放手。

问这个问题不是在他们热恋的时候,不是几年不见又重逢的时候,而是Eric在大街上碰到上次在酒吧刁到的那个画家。

那个画家问:“那你不和你的男朋友在一起了?

”Eric回答:“不知道。

”其实此时此刻P已经不能算是唯一了。

那为什么还没放手?

坚持都只是代表了不甘心还是那一点留念。

那天,Eric会从一晚的疲倦中醒来,看到院中的polo在打电话,悻然地走过去。

“我想和你谈谈。

”之后呢,他只是想找一个自我的发泄口,即使只是对着一棵树,那幻想又是谁?

正在打电话的那个?

还是某一天在酒吧里遇到的?

或者只是在大街上无意碰上的。

Eric说“你对我们的现状有什么想法?

”P回答:“你要和我分手吗?

”Eric“当然不是。

”P:“你是想问我我有什么想法。

要么你和我走离开这里,要不然就分手。

”影片最后,Eric找到P。

跟他说他没有办法和他在一起……这段的叙事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

也许是现在的我无法理解的。

不过我有一点可以清楚的知道,Eric爱P只是没那么爱了,他更愿意留在过去那种生活状态中。

况且又有一个新鲜的面孔出现在他的生命中。

二、Eric&painter画家的名字我不记得了。

也许现在不重要又或许在导演没有拍出Eric的后续生活中他成了他的新partner。

先说这个人的出现。

他的出现时在Eric和Polo的感情亮起红灯的时候出现的,刚刚好。

一个有一个空缺,一个在找一个空缺。

他们聊的很来。

我觉得整部影片一开始就在铺垫一个感情,那就是“画”,正好这个画家出现了。

Eric在听到他学画画的时候很高兴。

“那你一定画的很好。

”Eric之后对他说。

这应该不是真的对他的画肯定,而是对这个人。

他对这个人有好感。

不过419的真谛就是只是那一夜。

可是他们交换了姓名、交换了职业、交换了爱好……之后又肯定会出现种种共同喜欢的话题。

这就是一段感情开始的最佳点。

Eric过马路的时候正好听到有人叫他,那个画家还记得他,而他不记得他的名字,可是却认得他。

从这开始都只是个好感,只是因为好感而把这个人的长相、状态、习惯记起来了,而名字只是那么多好感中的其中一个。

他们的对话很有意思。

“所以说你现在不和你男友在一起了?

”“不知道。

我们很久没有见了,然后他回来了。

我们又在一起。

我不知道现在的关系是什么?

”“你们在一起多久了?

”“九年。

”“天啊。

你真幸运。

”“我不觉得这是幸运。

”“那你呢?

”“我找了一个男友。

我是一个没有长性的人,几个月就腻了。

虽然这是个新男友。

我们有的时候一起吃饭、看电影什么的。

更多的时候他说,我听……不过我更喜欢被人请,我承认我很肤浅。

”“没有人不喜欢被人请。

”“那好,我请你。

”“你?

好啊。

”这段对话给两人留下了空间。

一个两个对自己男友的感情都表示怀疑,两个对对方都有好感。

两个都是一个说一个听,另一个说另一个再听。

也许,所有的开始就起于共同点。

也许此时此刻,他遇到了一个在这个时间点对的人,那个人又恰巧和他很合拍。

也许导演的后续就是Eric和画家的爱情故事。

三、其他人eric的朋友们。

那个女的和那个男的。

eric在河边问他朋友“所以你们不打算要孩子?

”女的回答“对,因为他已经有孩子了,所以他不打算要。

我觉得没关系,我既然爱他,所以只要和他在一起。

”最后这一对还是分了。

也许导演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亲爱的,请尊重你的心,不要去追随别人的心。

也许我现在该说,强迫,不管是强迫什么,任何感情,最后拖累的只有自己。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得泰迪奖也是完全合理的,毕竟这么有质量的还是少的。

不过,真要说喜欢我更喜欢“我们的天堂”、“周末时光”、“燃情八月”……感觉虽然结局都不太好,可是叙事都很完整。

相比之下,点亮灯光没有上就已经被炒得火热,大家的期待就会很高,相比之下要更苛刻。

还要其中一个情节Eric和polo床上失禁那个环节,这个环节的用意是什么?

来自导演的亲身经历?

既然是半自传体电影,那这个电影的后续就应该在导演身上了,也许他和他现在BF的故事会让这个电影完整点。

 7 ) L’amour n’est pas donné, ni la vie, mais ça vaut la peine de t’aimer comme t’es

Ton existence dans ma vie est l’exclamation de joie la plus forte que je ne puis retenir Il suffit que je te rejette un coup d’œil pour que je retombe amoureux de toi Toi, mon amour, à qui je veux tout donner sans nulle réserveQuoique je risque de te perdre, j’hésite pas de t’aimer comme t’es de tout mon cœur, corps et âme Je fête avec folie avant que mon énergie soit usée et qu’il n’ait plus rien que le vide immense

 8 ) 最贴近生活的爱情

是不是深爱的时候都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即使全世界都在劝你放弃一旦爱过之后,却连一句简单的承诺都觉得负担不起了

 9 ) 病态关系下的互相折磨

电影讲述了从1998年到2006年,九年的时光里,Erik和Paul之间分分合合的故事。

Erik有性瘾,Paul有毒瘾,两人在病态的关系中互相折磨,可是又离不开对方。

看完电影我只能说两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精神病。

Paul有很严重的毒瘾,虽然每年都在说戒毒,永远都不在吸毒了。

可是却日复一日地选择吸毒,就此沉沦下去。

Erik有性瘾,每次Paul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自己就要乱搞。

另外我觉得Paul的控制欲和狂躁症也很严重。

Paul对于Erik来说,是离不开的存在。

Erik希望Paul时时刻刻在自己的身边,不离开自己。

一遇到什么事情,Erik的躁郁症也会发作。

见于用物体敲击自己的脑袋等情节。

两人在互相折磨,彼此沉沦。

可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两人分分合合。

最后为了彻底地治愈自己,两人选择了长久的分开。

可是对于都是病态的两人,这又何尝容易呢。

感觉只是为下一次的重逢做好了铺垫罢了。

我觉得最好的情况就是两人一直在一起,不要让这种他人看作是祸害的个体流入新的婚恋市场。

最好两个人都彼此折磨下去就行了,想必这也是两人这毕生的命运了。

经过了9年的时间,分开已经重逢,毒品以及性爱,这些元素,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充斥着两人的人生。

这些负面的元素已经侵蚀到了骨髓,戒掉很难。

但彼此唯一靠,也算是为彼此点亮了一个灯光。

 10 ) 好看却穿起来有点憋的一条牛仔裤

7月9日,Gainesville知晓这部电影,是无意中看到了徐佳莹[不怕庆祝](该片台湾地区主题曲)的MV。

到上网看了一下预告片和简介,于是猜想说,肯定又是一部描写男同志世界中存在的畸形与矛盾的题材。

说实话,对于LGBT的题材,本人更倾向于走小清新或是温情路线的作品,像[Patrik 1,5 ]、[Transamerica]。

而对待类似[Keep the Lights On]这种明明知道会是以悲情作结尾的,总有种类似捂着脸却还要看恐怖片的矛盾心理在作祟。

8月22日,NYC只身搬到了纽约,开展新的生活。

9月7日,NYC电影今天上映,本来打算约朋友一起去看,因为种种原因耽搁,便没能把计划提到日程上来,也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

10月7日,Chelsea Clearview Cinema我这个人有点小迷信,总觉得一切事物冥冥之中早已安排。

这天,和朋友在Chelsea吃完Brunch,正准备回家突然下起了大雨,于是便躲进了旁边的电影院,打算随便看场电影等雨停了再回家。

看了时刻表,发现最近的一场电影正是该片。

而当我看完电影出来的时候,更加印证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在Chelsea的电影院看一部发生在Chelsea的故事,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笑)前面废话有点多,已经差不多快进入正题了。

因为本人现在暂住在纽约,于是想结合这部电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于纽约和这里的同志们的认识。

众所周知,纽约是世界著名的Gay Cities之一。

有时候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走在街上的行人,同性恋会比直人还多。

纽约的Gay很喜欢扎堆抱团,有两个区在manhattan是gay最常出没的,一个是Hell's Kitchen,另一个就是主人公Erik和Paul相遇的地方——Chelsea。

故事发生在1998年,那个年代没有iPhone更别提接客帝,就连网络、手机也不是很普遍。

于是基友们便用家里的座机,开展约炮活动。

那大概是秋天的一个夜晚,Erik一人在家寂寞难耐,于是拿起了电话。

与不知道多少个人互报了情况(他还谎报了一点)和调情之后,在纸上抄下了Paul的地址,徒步走向他的公寓。

一番云雨之后,在即将离别之际,Paul对Erik说‘Thanks for coming by. 谢谢你的到来’,Erik回道‘Thanks for having me. 谢谢你邀请我’。

我不知道两人是那时候就相互产生了情愫,还是只是处于礼貌的问候。

Paul接着又告诉了Erik,其实他有女朋友,是个不敢出轨的伪直男。

Erik戏谑地说了句‘That's too bad’,然后离开了Paul的公寓。

就这样,二人邂逅了,并从419变成了Fuck Buddy,再成为Friend with Benefit开始Dating,最后Paul和女友分手,与Erik搬到了一起,建立了Relationship。

我个人认为导演应该再多一点对于两人如何坠入爱河的描写,因为后面突然就把两人爱的死去活来的给搬出来,让人觉得情感上有点衔接不上。

在两人第二次发生关系的时候,Paul便在Erik面前显露了自己的本性。

平时的Paul是个相貌堂堂文质彬彬,令人称羡的年轻律师,私下却是一个瘾君子。

他所服用的是在Gay圈里最为盛行的Sex Drug——Crystal Meth,也就是冰毒,学名安非他命,这个估计看过云翔的电影的同学都知道是什么东西。

曾几何时,人们给它起了另一个称号,叫做Tina或直接简称T,据说是根据在吸食是发出的声音所得来。

人们总是将男同志与性和毒品联系起来,我个人不予评论。

不过在纽约,确实有很多的男同志为了寻求刺激,因此沾染上毒品。

而T则是在众多毒品中最快使人上瘾的。

在曼哈顿,Chelsea则是重中之重的‘重灾区’。

回到电影,Erik看到Paul吸毒,并没有做出太大反应,还与Paul共同分享了起来。

大概是因为那时候两人刚好上,还处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阶段,自然看对方什么都顺眼;有可能是因为Erik的工作是纪录片导演的缘故,在搞艺术创作的行业当中,人们对于毒品早已是见怪不怪了。

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个铺垫,在和Paul交往以前,Erik有一个炮友,暂且称他为二逼肌肉男,此人属于爱自己的肌肉胜过于热爱任何事物的那类金刚芭比。

多年后,在和Paul因为毒品的问题产生矛盾的间隙,空虚的Erik再次与该二逼肌肉男约炮。

当来到他家,Erik赫然发现此二逼肌肉男也染上了吸食毒品的恶习。

导演通过这名二逼肌肉男的转变,向观众更明确地表明了,使用毒品的现象在同志世界已经日益严重。

我个人认为同志容易沉沦毒海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同志们生存在弱势群体当中,他们处于社会的压力之下,很难得到家人或周边的理解,于是在生理及心理上进行自我麻痹和放逐;其次我觉得就是同志有时候真的比较经不起诱惑,太过于追求欲望上的享受。

Erik也有自己的问题,虽然已经和Paul处于稳定交往的关系,却还是偶尔会在外面沾花惹草,当然电影里没有真的演他和别人发生关系,但这是在同志圈子里十分普遍的现象,哪怕两个人十分的相爱,他们还是有可能会寻求生理上的刺激。

一天,坐在出租车里的Paul看到Erik在街上和别人搭讪。

当晚二人在家中发生了第一次争吵:。。。。。。

Paul喊道:“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你到底想怎么着?

”Erik说:‘I want you come to bed with me! 我要你和我回到床上睡觉’Paul询问:‘Why? 为什么?

’Erik:“Because。。。

因为(这时候的Erik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Paul接着问:“Why can we just sleep in different rooms? It's fine, it would be good for us. 为什么我们不能分房睡?

这样对大家都好。

”这时候的Erik露出他招牌Puppy eyes,对Paul说:“Cuz I don't want to. 因为我不想。

”Paul此时一语道破Erik最大的致命伤,但我认为这也是他最可爱的地方:“You're such a BABY! 你真幼稚。

”。。。。。。

二人吵架的情景,甚至说的台词,我想大多数有过感情经历的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验,至少在我本人身上就发生过无数次了。

每当争吵,一方总会拿着枕头被子跑到沙发上睡觉,另一方则会追出来用命令地口吻要求对方回到床上去。

看到这里,电影荧幕奄然就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我相信电影院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用审视自己的眼光,回想自己的过去。

不管那时候是对是错,不管对方已经消失于茫茫人海还是仍然在厮守身边,那些记忆已然成为了脑海中挥散不去的一抹尘埃,到头来只能释然一笑。

Erik和Paul之间的关系,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之间经历过喜悦、悲伤、感动、伤害、誓言、背叛,维持了近十年。

虽然不像[蓝宇]或是[The Trip]那样以生命结束作为收场,但还是没能够让人拍手称快。

影片最后二人的重头戏,是点题之笔。

分开一段时间后二人相约共进晚餐,饭后的Erik依依不舍地挽留Paul,于是二人回到狭小的公寓(或者是小旅馆,记不得了),躺在一张Full Size的床上,刚开始二人还有所保留的穿着内衣,有些害羞腼腆,之后相继将衣衫褪去躺在被窝里,大概各自都在为自己矛盾的心理做着垂死挣扎。

最后还是成熟的Paul先开了口说道:“We are not ganna have sex. 我们不可以做爱。

”,为二人打破了僵局避免了尴尬。

当Erik打算将床头的灯关掉的时候,Paul却要求:“Keep the light on. 把灯留着。

”原因大概是希望能够借助灯光看见Erik的模样,记住彼此这最后的温存。

看到这的时候心里一阵酸楚。

与去年的几部电影相比,比如[Weekend]、[No Strings Attached]、[Friends with Benefits],它们之间都有一个相似之处,主角们都是从炮友的关系开始,逐渐爱上了对方。

只不过英国的那俩小伙子只在一起呆了两天,美国的这两位一呆就是将近十年。

这其实透露出一个十分值得令人深思的现象,明明大家的初衷只是寻觅生理的慰藉,到最后却陷入万劫不复痛苦的深渊?

尤其是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同志圈子,此现象貌似更加普遍。

影片结束走出影院,朋友问我对此片作何感想,我半开玩笑式的说:“这部电影就像是你买了一条牛仔裤,虽然好看,但是穿在身上有点憋。

”我所说的憋,是心里的那股子怨气。

一段失败的感情就好比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你刚把牛仔裤买回家,穿着觉得还不错,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身材起了变化,也有可能是牛仔裤洗过之后变了形,它再也不是那条最适合你的牛仔裤了。

只是有的人比较恋旧,不舍得抛弃,而有的人喜新厌旧,不合适了立刻再买新的。

PS. 有一个问题捉摸了半天也想不明白:Paul的职业是律师,但他为什么每天却只穿个小衬衣,也不打领带不穿西装,出门上班就只背个纽约基友们唯一指定款的购物袋,而且一背就是10年,服指太不考究了吧?

2012年10月7日,祝你,可以找到为你Keep the Lights On的人。

《点亮灯光》短评

Thure的英文软软的,像小男孩。

9分钟前
  • helenharris
  • 推荐

我说桥的新搭档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见过的……

13分钟前
  • Swe
  • 较差

其中一个男主真是丑得淋13都不吸,长得这么抱歉你拍个毛同志电影

14分钟前
  • Lambert Koda
  • 较差

十年都没进展的故事有什么可讲的,短片解决就行了,何况也没有拍出那种折磨感

19分钟前
  • water
  • 较差

男二号长得再怎么好,我也真心讨厌这个角色。爱他却折磨他,透支别人对你的爱,只会让人瞧不起。

23分钟前
  • Ejour
  • 还行

八年下来,感情就是一段难舍难分、推来就去的游戏。没有猎奇、没有煽情、没有过多不必要的肉欲,给直现最现实基友生活面貌的导演加分。

2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我看街景。应该是在SOHO。哈哈。

30分钟前
  • LoVe
  • 还行

怎么说 自私是每个人的原罪 存在于爱情中比重太大就不那么美

35分钟前
  • meme
  • 较差

基情片为了怕拍成奇情片一般都不敢拍成激情片 所以昏昏欲睡是难免的 “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 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 除了激情褪去后的那一点点倦 也许像谁说过的贪得无厌 活该应了谁说过的不知检点 总之那几年 感性赢了理性的那一面”

37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还行

世界上有一大票想把自己的戀愛記憶碎片拍成電影的傢伙,這個只能說做得不能算太差……腐女可以把這當做一個模仿德卡普里奧表演的小夥和一個長得像希里安·墨菲的傢伙搞基的inception同人片……

42分钟前
  • 17950
  • 较差

A bit sense of Blue Valentine, if the narcissism of gayness could give the way to the visceral revelation of relationships. But narcissism and superficiality might be part of this genre.

44分钟前
  • V_Lachesis
  • 还行

果然不该手贱去down这种片。。。电影手册也开始弯了么!

45分钟前
  • 🌋
  • 很差

看来现实比电影精彩

50分钟前
  • 月染荼白
  • 还行

执念到了一定程度和毒瘾无异,所以我看不到感动,2个男主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迷人的点。这种爱情在我看来就是傻逼

51分钟前
  • dhidnisbeh
  • 较差

除了男主长得有点怪看见就想笑【喂】故事挺好的,但是节奏处理的好奇怪,不知道把最后最重要的决定拍的看起来这么仓促草率是为什么……是为了突显这种决定的自然而然,还是因为“麻痹好累啊不想拍了也不想回忆了”?

55分钟前
  • 马自挂
  • 还行

「Would you turn that light on, above the bed? I don't want to be in the dark with you.」「I do love you, Paul. → Do you? I wonder. → I do.」

58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两男主都丑

1小时前
  • 随风
  • 很差

如果不是徐佳莹我可能不会去看这部电影。总体的感觉是很繁荣拖沓,沉闷的缺乏一种内在的美感。不理解剧中人的心情,不理解剧中人的行为,不赞同局中人的做法,感觉他们的世界离我特别遥远。我总觉得所谓的爱,不论是怎么样的属性,都不是一个人为了另一个而不值得的去委屈和受苦。我觉得那是傻逼。

1小时前
  • Jonathan
  • 很差

破剧情,尼玛,主演是做鸭的吗,一点都不帅,

1小时前
  • 十年之约
  • 较差

挺难过的,十年的感情啊。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呢?

1小时前
  • 高等游民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