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不摇你就滚,Those Days in Fidgets

主演:马頔,王佳杰,张硕,宋冬野,肖珊,郭思遥,王辰昊,张翕,董立范,王默然,张伯乐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剧照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2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3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4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5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6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3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4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5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6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7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8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19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 剧照 NO.20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剧情介绍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叶子(马頔 饰)是一个80后的摇滚青年,整天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日子,他每天放荡形骇,却不愿与正常人为伍,他认为常人过于庸俗物质。他唯一的生活来源是跟纪录片爰好者王小师(王佳杰 饰)在剧组干剧务,干点搬搬扛扛的粗活,领取一点微薄的酬金,闲暇时间则与医生大钊(张硕 饰)、民工申夜(宋冬野 饰)在一起厮混。有次酒后断片,他结识了白富美王紫菲(肖珊 饰),缠缅一阵后很觉无聊,感觉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本片改编自小说《那些人五人六的日子》。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沉默谁是内鬼第一季救世第二季鲁邦三世VS名侦探柯南我的印度男友圣诞节里的温情故事杀机回忆录苏黎世橘子郡男孩第三季梦之城堡宝石长袍赞助商乐游原红岛纳西尔那天的氛围血与骨一双绣花鞋鼠尾草未知边缘第一季噪反城市春日郊遊凌晨的天使捉迷藏米兰达·辛斯个人秀:拿好不谢吸血鬼女王来自新世界我的白鲸男友黄昏时分的朋友谎言的诞生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长篇影评

 1 ) 离开了校园,这些影像基本无人关注吧

因为导演发了条段子,他的片子再次被人关注起来。

但其实导演是在消费失足父女,人品有问题。

第一感觉是一网络大电影(当时应该叫微电影)。

讲摇滚的电影,《摇滚英雄》和《蓝色骨头》看着都没有感觉,这个就更是无趣,为什么一定要旁白呢?

发觉现在国产片旁白可占到一半了!

摇滚就是乱搞男女关系加上长头发,再没有更多东西了。

摇滚已死在内地。

离开了校园,这些影像基本无人关注吧。

一如当年的《我的女友是小薇》,话说,那位导演如今安在?

 2 ) 总有人不喜欢这种姿势

据说光中国 每年就有超过3000部电影产出,当然这些电影并不会全部上映,上映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像石入大海,就比如这部:独立制作、零宣传、业余演员,7月份到现在豆瓣评分1000多人,大概还算是好的,不管怎么样,我挺喜欢的。

这3000部电影各式各样,有讲述各类职业,讲述各类人群,讲述各个年龄段,但只有这部,它真诚的记录着傻逼,纯傻逼。

经常看到有人说生活是强奸,不能反抗就享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那么下贱,总有人不喜欢这种姿势,反抗的人当然是伤痕遍体,但他们就不喜欢享受,就喜欢反抗的痛感,这样的人一般被主流人士称为傻逼。

世界上总有这样的人,他混不吝,对自己不在乎,对别人不在乎,浑身是刺,谁胆敢靠近就弄得彼此浑身是血。

他并非不爱这个世界,他比任何人都喜欢着生活周围存在的东西,蓝天、绿草、花香、鸟叫,可这世界又太烂了,蓝天满是乌烟瘴气、花草被随意践踏、鸟儿被拔去羽毛丢进火锅,于是他又深深的恨着这个世界。

他看不得周围美丽的一切被打碎让自己恶心,干脆把自己也打碎恶心别人。

他除了伤害自己不会也不敢干别的,看得上的称他们是理想主义,看不上的也就骂句傻逼,也没人正和他们较真,这年头人们熙熙攘攘,都卯足了劲往钱眼里面钻,没人愿意浪费时间和傻逼较真。

傻逼们明白一切,反抗无力,却不肯顺应肮脏,于是就拍部独立电影恶心你。

本片的实际意义是一方面告诉中国的傻逼,你们这样的傻逼并不算孤独,咱们北京的傻逼在这为哥们儿鼓劲呢;第二呢,告诉观影的正常人:你们丫就是一群傻逼。

 3 ) 从有病的待业青年到有证的精神病患者

首先必须得要给个赞,任何一部电影能拍出来都是那么不容易。

在上学的时候,就常常听到张朋的名字,同学们谈论学校里出了这么一个人物,我一部不落地看完了他所有片子。

从《待业青年》开始,他就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格,正如像何小沁总结的"边缘人,京味儿,半纪录,访谈,旁白,结构散",.而且这种风格一直保留到这部片子里。

你可以说是张朋他的独特,也可以说是他没有突破的惯性。

很早看过预告片,非常劲!

当时我还给我的同事看了一眼,他也觉得很酷,似乎看到了《天注定》的影子,一枪崩了这个社会。

可惜这个如此有料的情节,没有很好的用在后面,当时我还以为是一个伏笔。

太可惜!

看这个片子很多地方还是很有意思的,是一种来自热血冲动的执念带来了幽默,就是一股子冲劲,比如开始喝酒骂街那段,比如肖珊扮演的那个姑娘的角色,给了主角一种韦小宝的幻象。

我喜欢这种可爱,这种幽默,这种执念。

不太喜欢主角太多的独白,因为等于把表现的手段完完全全交付给了一段仅仅只是有磁性的声音,就好像用很多大段的对话来表达某些看法,我会很出戏地觉得在听演讲,何况又是用意明显地讲道理,何况也不是《低俗小说》里那种背《圣经》的违和感。

当然很多地方又很犀利,比如和“不仅残害了这一代,还要残害下一代”。

比如如串哥的“这可不中啊”,又比如最后那个“有证的精神病患者”。

犀利的原因是在于应景、在于含蓄,不过这个片子很多地方都太过于热血太过于直白,好像是张朋借由这个片子,在抒发自己心中种种的不满,表达自己对影视贵圈张牙舞爪的看法。

如果能隐忍点,或许更上一层楼。

演员嘛,除了马頔特别出彩,那股劲实在不可多得,其他平平,加上认识其中某位,无数次出戏。

而且人物性格塑造没有很好,感觉记不住,好像人物的性格都是一个模式,人物的差异只是简单依靠不同的外貌特征来区分,体态稍微一重合,我就晕。

但也可能是原著写的正是物以类聚的同类,这另说。

情节开始略拖沓,后来渐入佳境,结尾一招一式相当闪闪发光。

 4 ) 耳光响亮

前段时间看了<有种>觉得自己玻璃心碎一地想着什么电影艺术商业化鸡巴这鸡巴那的还扯什么希望自己艺术的种子不要被磨尽 看完<五脊六兽>真是痛苦又痛快 痛苦是因为被打了一巴掌 痛快也是因为被打了一巴掌我想张内咸拍完心里一定也很痛快又是一个崇高的理想自由主义摇滚小青年抗战在第一线的故事 但张内咸不像张元双脚离开地面还妄图掩盖气喘吁吁中年大叔的逼仄之气用伪装的年轻人的视角去还原一个青春躁动的故事 他接地气儿 吐槽广电吐槽中国电影 贾宏声的隐喻戳中我 坚持理想的调侃讽刺太好玩了 马老板萌到让我决定这周末去看他和十三的专场被外物影响/对事物产生共鸣 加重精分和敏感 以为精神得到了拯救 其实带来的是痛苦 这种挣扎的痛苦很容易转换成了快感 可是大多数人是不会承认痛苦源于某个隐秘的欲望驱使 他们归咎于压迫和失去 靠本能和幻想行走 于是越来越绝望 不过生活的轨迹本该越来越绝望啊无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 别挣扎了 那种生活叫做漫无目的 漫无目的不是虚无缥缈 反叛一阵子 呐喊一阵子 最后也不会再剩下些什么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改变世界 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瞎鸡巴扯什么呢 什么理想自由主义都是屎 到头来还不是被操蛋的社会强奸的没有力气反抗 就是那么回事儿 人五人六的事儿逼们向前看又看不见未来只有一片漆黑 抱怨来抱怨去 到头来我们还是什么也改变不了 并被这个世界改变了- 谁能为中国电影把他妈命给卖了 我他妈能- 就算你一枪崩了我 广电总局也不会关门下岗耳光响亮 艺术的种子磨光与否其实不重要 最终我们还是得为这个社会服务 得讨好低俗的市场 学电影太痛苦了让我想死 在理想与妥协的边缘时刻提醒自己别失衡 我清楚自己的祈愿实现的可能性有多渺茫 眼前千百条路却都不是自己想走的 唯一想走的路依然影影绰绰雾霭弥漫 曾经以为同路的人早都各自为安奔了现实而去 跟你惺惺相惜的如今也只顾嘲笑自己早年的理想主义 仅存的为数不多执着至今的人都快要走火入魔了 在成为挂着荣誉勋章的开拓者之前已经不幸成为殉道者阴三儿在<黑>里唱 “抱怨太多也根本伤害不了社会” 现在这个时代人民已经不需要自由了 我只想高歌一曲 社会主义好啊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我算是明白了 像我这样的人还是做个有证的神经病吧 因为世俗的模式真的和我设定的每一条都相反 不过我从来都不觉得我是神经病 我只是觉得我不是一个正常人 在我看来“正常人”和“普通人”的概念是不同的 满大街都是的那叫正常人 而我应该被称作是“普通人” 普通人能领证吗?

 5 ) 最后的反抗是一种病!得治!

逛微博的时候,某个不知道什么时间段关注的人发了一个链接,高清还无字幕的,冲着那句有什么需要的自己剪,跑去点开看了看。

开头充斥了浓郁的小成本艺术品感觉,那大妈真眼熟,枪,给我那把枪,这句话那么的熟悉,让我去杀了青春,杀了爱情,杀了梦想。

现在回想起来,总是不自主的拿他和《天津闲人》对比,同样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充满浓郁的地域色彩,同样是小成本体制外艺术片,散发着完全不一样的气味,如果五脊六兽是北京现代文艺青年的写照,那么这是一种新的非主流装逼方式,负能量的感觉充斥画面,与这座现代化发展的城市有着鲜明的对比,那些躲在黑暗里老鼠一样的艺术家声嘶力竭的在用他们以为牛逼的方式宣泄对现代文明也可以说北京的反抗,不知道是天子脚下的优越感在作祟,还是真心的认为反抗即使艺术,归根结底的感觉仍是俺们是北京的,你哪丫的?

我们的艺术你丫懂个JB啊?

回到《天津》,也是一段阴暗的社会环境,表达方式是一个痞子加一些历史加一些地域文化,调配出来的东西,舒服,不管你是骂这个还是骂那个,舒服,逗乐,这是天津,不是垃圾。

混子,酒吧,爱情,性,兄弟,这是艺术?

或许是,这是光明的忙碌的美好的大众所鄙夷而又在黑暗的夜幕下有一些些内心深处的骚动的东西。

得不到的总是美好的,美好的东西而又不懂,不懂的东西会在潜意识里慢慢的思考琢磨,然后生根发芽。

结尾,枪,他有枪,也有病,一车子光腚,他找了个茂盛的秃子,有什么用呢?

艺术的坟墓?

还是太稚嫩了,历代统治者的工具是文化,你想将文化握与手中?

先问问手中枪吧。

精神病算四级残废,结尾是漂亮的一笔,神经病,这是对片子的升华,青春,爱情,梦想,最后的反抗是一种病!

得治!

 6 ) 扔了枷锁,才想起自己是个疯子

总有人认为对于表达的限制无异于对于人性的压抑,于是总有人愿意也敢于付出代价,冲破限制来进行毫无保留的表达,可悲的是这种表达最后往往成为了各种形式的辱骂。

记得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说,高考作文就是戴着枷锁跳舞,所以我总认为,扔了枷锁,舞总会跳的更好。

而这部《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告诉我,疯狂的人只有背着枷锁才能跳舞,扔了枷锁,不过是剩下一地的放浪形骸。

这部电影总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些美国关于“堕落的一代”的电影,只是这里的脏话不再是S和F打头的脏话,而是原汁原味京骂和国骂。

唱民谣的马頔披上长发,在这部小成本而且永远不会公映的电影里,肆意而又毫无目的的活着,似乎也是由于这种肆意,他永远亢奋,永不停息的折腾。

而《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毫不遮掩自己对于广电总局这道枷锁的鄙夷,从片头恶搞的龙标,到全篇的高潮处拿道具枪逼停广电总局的大巴,浓浓的不满似乎倾囊倒出,用这种戏讽与不恭说着自己的怀才不遇,像个孩子。

我相信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有野心的,他想用肆意的生活和偏激但尖锐的话语来刺痛来惊醒,可悲的是,最后的最后只剩下一大堆无用的肆意和偏激,在不断地狂笑,看到的人都露出看疯子的猎奇目光,仅此而已了。

只有骨子里是舞者的人,扔掉了脖子上的枷锁,才会跳出漂亮的舞。

而骨子里是疯子的人,只有在枷锁里才能把毫无意义的手舞足蹈压抑成舞姿,但事实是疯子永远不会甘心跳舞,成为取悦的对象。

疯子从来不喜欢也不需要受众,对他们来说,疯魔一回,人生无悔。

这样看来,疯子们的故事,不在电影里招摇着的话,是个好故事。

 7 ) 五脊六兽

在大一下半学期看的这部片子,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

怎么说呢,有时候感觉这部片子能给刚步入大学的学生们上一堂简单粗暴的心理课,在你刚接触喝酒刚接触适应人流时候,迷茫、困惑、焦虑、慌张都是在晚上发生,到那时候喝酒就会变成一种解脱,然后你会跟着片子越陷越深,直到你把一瓶白牛二喝完,吐爽,浑浑噩噩躺在床上想一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抑郁症?

也许是,在步入大学信息接触大多,失恋、各种名人的辍学、自由旅行年轻人会受到更不知所措的惊慌。

这种故事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有的也许就是在

 8 ) 废人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昨晚告诉舍友"那五六日"能在网上看了。

今晚上回来看时,舍友跟我说有点意思。

舍友并不喜欢"草莓百分百"。

其实从待业青年和草莓百分百一路看过来,我一直觉得张导拍的东西挺有自己的风格。

但说实在的,并没给我太多触动,我很喜欢草莓,但那是因为在我的青春期里看了那部漫画,电影里的明星彩蛋,纪录片的形式,摇滚乐手,以及几个朋友在一起做些事情之类的原因,片子本身传达给我的东西或许并没那么多。

所以,我想既然舍友说片子有点意思,那大概是有些新意吧,晚上打发下时间挺好。

可看到影片结尾,叶问用手去摸叶子的头,安和桥的吉他响起时,我的眼泪突然就来了,就止不住了 ,真是突然的。

片子里的几个主人公,除了最后一幕,我一点儿也没觉得他们朋克。

我甚至觉得掀了串哥淳平的桌(但它必须存在衔接下文?

)子和猫的故事太不合时宜。

我也无法全部认同片子中演员或者说导演想表达的观点,是无法完全认同,虽然我也充满愤怒,对太多东西。

当然也许我也并不明了导演的意图但这一百五十分钟我就一直紧跟着剧情,甚至多次因为脏话说得太快而退回去看。

然后到最后 吉他曲响起的时候眼泪就突然止不住了,我就擦着眼泪,在宿舍里忍着声音。

怕宿舍的孩子们看见,我赶紧调整好状态,片子已经把最后一句话都说完了。

那时我脑袋里突然想到万青一张专辑的名字:废人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

我也感觉很惊讶,我也感到愤怒我也称赞导演大胆的隐喻们,我也同意他的很多东西,但这些并不至于让情绪在最后突然失控。

后来我想到,应该是和草莓一样。

是因为整部影片给的的感受,其实在看片子的过程中,我渐渐觉得叶子委屈,姑娘们委屈, 朋友们委屈,警察委屈 , 我一直觉得叶子的父亲也委屈,委屈地生活了大半辈子!

假发领导委屈,委屈地被枪顶着在车上还挺淡定 。

片子里每个人都委屈,串哥淳平委屈,导演委屈,剧组的人委屈, KTV经理委屈。

无论他们的人生角色对或错,无论所谓所谓是对是错,无论这些对错真心还是违心,他们在片子中都表现了委屈的一面。

而我知道导演未必视这为重点, 但毫无疑问, 这些委屈让我也难受了。

整部片子里的人都委屈,就让我有点难受,但这些都是看完后的后知后觉。

这种感觉让我心里难受,加上这几天的压力和自己的委屈,所以在最后 以申夜的琴声为媒介,把这些东西都突然地钩出来了。

或许说明我本身也到了发泄的时候,赶得巧了,都怪这前奏放在了这。

"我们这代人已经废了,你们还在祸害下一代!

" 我想这是我想到"废人们每天都在忙些什么"的原因吧,都是无意的,可就是这么奇妙 所以我喜欢电影这种艺术手段,你不一定清楚导演想给你什么 但也没人肯定最后你得到什么。

如果说草莓给我的是对片子里或者自己过去的影子感叹,给我的是看过后的唏嘘,那么这部片子给我的就是一个一百五十分钟的情绪积累并在最后连同最近的各种情绪的释放 。

两个都是正部影片整体感受带给我的, 但是 ,确实是两码事。

张导的电影比从前好了,在我眼中。

剧情紧凑 自然 为人勇敢地加了那么多若隐若现的隐喻(跳楼明星指的贾宏声?

),以及片子作为一个整体带给我的震撼。

最重要的是,在最后片子帮我做了自己潜意识里想做的事情。

整件事情我就是这么感觉的,对电影我是门外汉。

 9 ) 我的生活,我没有生活

那天看完电影我到半夜三点没睡,觉得自个真窝囊,生活就是这样你打它一拳也没有回响,所以漫无目的的生活吧。

胖子说,那种生活的名字叫做漫无目的,但漫无目的不是虚无缥缈。

电影讲了一群北京底层却又愤愤不平的“死跑龙套的”。

主演——马頔、宋冬野。

配乐——《Don't Break My Heart》。

生活大家一直都在讨论着北京这个梦一样的地方,他们说北京太累,他们说北京人排外,可我从来不会这么觉得,每一次这个城市都用怀抱迎接我,也有过不愉快但指路帮忙的也都是他们。

你知道电影哪里最感动吗?

我们可以“欺负”你,但我们下次会把欠下的钱给你,会在店要拆迁的时候帮你搞来发电机。

可是比起在北京的店被拆迁更让人难过的是老家被拆,这次一群人再也没有说话,还能说什么呢,根都没有了。

电影里一共有五个人,落魄的歌手,怀着梦想的龙套演员,不太正经的民警和医生,这些人是最底层也最原始的野生力量,他们敢说真话,可是却不敢对一个人好,叶子说:“就是因为姑娘太好了,所以才要早点撇清关系。

”你们骂它俗,骂它违禁点太多,你们骂啊,那是因为你们根本没有见过底层,你们不会知道这种相通的悲伤,你们不会知道一个人离开故乡是因为自己的宠物羊被杀的时候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看,你们也根本看不到一个多不正经的人在歌厅陪着陪唱的姑娘流泪。

电影“这些年我都快麻木了,想拍好电影没人投,有人投一听广电那边批不了立马撤资,那些能审批的烂片,你敢投我都不敢丢那人呐。

”老导演卖了房子想在活着的时候拍点说真话的东西,结果层层上报之后的本子被改的面目全非,电影到他去世也没有出来。

他总说这个时代应该有一个完美的答案,但这个答案是什么,他始终都没有想到。

后来叶子截下广电总局的车,戴着孙悟空的金箍,拿着偷来的假枪,总以为今天能听到答案。

“那也不怪我啊,谁不是为了混口饭吃,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这么些年什么好本子我没见过,这么好的电影被糟蹋了我也心疼。

”这就是解释。

叶子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小帅被抓,姑娘戴着叶子丢下的拨片独自旅行。

你看啊,这就是我们反抗的后果。

算了吧,就这么活着吧。

叶子的爸爸在接他出院的时候说:你总觉得政府对你不好,你看政府这不对你挺好的,神经病人属于四级残疾,每年还有补助拿

 10 ) 给张内咸一个面子

张内咸的作品从《待业青年》开始,就属于不会拍故事的。

去掉那些装逼严重的剧情,《待业青年》完全值得称赞。

《草莓百分百》里,故事的比重加大,采访的份额减少,电影反而傻逼了很多。

直到这部《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张内咸才终于有了一点儿拍剧情片的姿态,至少人家开始改编剧本拍了。

给这部电影四星推荐的原因,在于张内咸的明显进步。

一个导演不怕作品烂,怕的就是一直烂下去而丝毫不进步。

张内咸在这部新作里,总算开始塑造角色。

马頔演技竟然还可以,一口京片子也让我找到了熟悉的京味儿电影的味道。

似乎已经有很多年,北京人都看不到纯粹的北京味道电影了。

片中那些角色的生活状态,想必让很多人想起了自己一段往昔。

客串出演的串儿哥奉献出了目前最好的演技,宋东野基本上就是在演自己,谁在飞叶子谁是大傻逼。

几个演员里我最喜欢的其实是戴眼镜儿的妇科大夫,丫长得特别像我的高中同学。

掀桌子这个梗很独到,张内咸在喜剧创作上也有了一定的突破(当然是说笑)。

影片最后拿把假枪劫持广电总局的公交车,是个剧情上的大亮点,可惜没处理好。

那首变调版的《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真好,真是买把假枪(不过好像是偷的)。

最后不得不称赞一下影片最后的吐槽儿,“我是个有证儿的精神病了”,神句神结尾啊。

加油啊内咸。

2013年12月20日

《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短评

more than zhuangbi

7分钟前
  • Ahtoha
  • 还行

遗憾的一点,对广电的批驳很直接,却不深刻,有种拉着横幅喊口号之感;欣慰的一点,张导还十分年轻,也许将来他能够给我们带来更深刻更引人共鸣的片子。

8分钟前
  • 成都越
  • 还行

看完这部片子 就几个感觉 摇滚他妈是什么狗屎 对京痞真的是深痛恶绝 对北京也更讨厌了 负分滚出

11分钟前
  • 溶解在海洋
  • 很差

有宋胖子就不能看

16分钟前
  • 豆友56364935
  • 很差

地下片拍这样不错了各位

17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推荐

整体就像那戏谑的开头:戏谑调侃,嬉笑怒骂。广电总局,阳光灿烂的日子、五毛、民谣、强拆、烂片剧组、89等纷纷中枪。有点想法,但成果非常稚嫩、装逼和矫情。剧本差演技也差。很多桥段极其扯淡。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豆瓣有人说得好:不是反动就一定动人,不是反党就一定高档。两星半

20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电影就是被这帮孙子拍烂的

23分钟前
  • 夜里总是心不定
  • 很差

两个字:进化。从草莓百分百到那些五脊六兽的日子,张内咸作为说故事者一如既往的下流跋扈,作为导演却真正是脱胎换骨。叙事到画面都足够成熟丰满且有自己的骨气,看来金主给张内咸投个几千万拍部进院线的电影是不用担心了。张内咸这一帮人,加油吧!!

27分钟前
  • 猴猴
  • 推荐

又名: 不摇你就滚 / 京骂教科书之:艹,他妈,你丫,傻逼用法案例详解

29分钟前
  • 喜庆莲梦露
  • 还行

各种假,网络微电影的水平

30分钟前
  • 私恋失调
  • 很差

对胃口

32分钟前
  • Miss.X
  • 还行

完全无共鸣

37分钟前
  • 臭脸秃驴贺弃疗
  • 较差

同学们,你都看见了吧,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变成他那样的

40分钟前
  • 曼特宁
  • 推荐

每况愈下张内咸。幽默感还在,但有点东西还是没想清楚。

45分钟前
  • Trouble
  • 很差

我觉得比前两部强点儿吧 男主有种陈柏霖的感觉呢怎么 戴紧箍咒那点儿还有点儿酷 我也在大街上朝人家乱喊傻逼过 这种是实实在在的爽 现在电影里实实在在的爽越来越少了

50分钟前
  • 仨门儿
  • 还行

就是内匹野马,还是没草原。

54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还行

没什么,就是烂片。

59分钟前
  • pyan
  • 较差

马頔帅哭

1小时前
  • 豆腐
  • 还行

最后真成了精神病,哈哈哈哈

1小时前
  • R先生
  • 还行

毛主席死了吗? 我觉得是点睛之笔,充满反叛精神。真实但挺操蛋!

1小时前
  • 敲门小点声
  • 力荐